首页 / 正文

学佛与佛学

──二十八年二月在贵阳讲──

今天与各位居士在此聚会,又得各法师参加,可算是一种出格的因缘!刚才徐露园居士提问学佛与佛学的区别,我想诸位都是久已发心学佛的,用不著再来细说,但既承提问,只好强为分别。

佛学有广狭二义:广义、即戒、定、慧学,由发心求学到入三乘圣流,名为有学;至三乘圣果圆满,名为无学;戒、定、慧三学之外,别无所学。佛典上称戒名学处,亦称戒增上学、定增上学、慧增上学;如此、三学即佛学,修此三学即是学佛,则佛学与学佛两个名词是分不开的。狭义之佛学,如科学、哲学等,佛学、即指佛教的学理而言。佛法中有教、理、行、果,教、即如来圣教,有言教、有身教,佛的种种威仪言说都是教体,往往有常人意想不到之境界,故须以真诚的信心来接受,但所说三藏十二部教的义理,甚深广大,为求理解,乃成为学理的研究,由听讲、讨论、分别推求而得其胜解,此专指研究佛教的学理名佛学,可说只是学佛应经过的一个阶段。并且也有虽研究佛学,而仍未生起信心,进于修行证果的,如今之学校把佛学当作一种哲学、或人生哲学来研究的。因此、狭义的佛学,就与学佛有了区别。

再就学佛来说,亦有广狭二义:广义者,凡是对于佛法由向慕信仰心而学习者,皆名学佛,如读诵经典,受持皈戒,或礼拜恭敬佛菩萨,或信因果忏悔罪业,或求福报、或求解脱,或求生西方,依佛所说法门修学行持或多或少,皆名学佛。若以严格的狭义而说,或由信一切众生皆有佛性,或由信有大乘种性,了解大乘教理,发起真正菩提心,求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由普度众生的大悲心而生起菩提心,由菩提心修菩提行而至于成佛,即是发成佛心,修成佛行,得成佛果,名为学佛。学佛是依教、解理、修行、证果,佛学只是依教、解理。但此佛学的广狭义,与学佛的广狭义,皆只就修学的一面说;若依佛的平等意乐来说,如法华经所明:“如来以一大事因缘出现于世,为令众生开示悟入佛之知见”,凡得遇佛法,或解或迷,或信或谤,或发一善心,修一善行,皆是究竟成佛的因缘,则上来种种分别仍无分别。(尘空记)(见华南觉音八期)


猜你喜欢
  思惟品第一·佚名
  大乘庄严经论 第十二卷·无著
  卷七·佚名
  终南家业卷中(本)·守一
  十八不共法品第八·佚名
  金刚仙论 第五卷·佚名
  卷第一百·佚名
  法华经传记卷第八·佚名
  五方便念佛门·智顗
  卷三十四·佚名
  佛说净意优婆塞所问经·佚名
  雪關禪師語錄卷之十二·雪关智訚
  卷第三十二·德清
  卷四·佚名
  三宜盂禪師語錄卷十·明盂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第二十出 闹殇·汤显祖

    【金珑璁】〔贴上〕连宵风雨重,多娇多病愁中。仙少效,药无功。“颦有 为颦,笑有为笑。不颦不笑,哀哉年少。”春香侍奉小姐,伤春病到深秋。今夕 中秋佳节,风雨萧

  • 卷六十六·陈邦彦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历代题画诗类卷六十六目録神鬼类观杨之美画【宋梅尧臣】次韵章禹直开元寺观画壁兼简李德素【宋黄庭坚】题汪季路侍郎所藏吴道子天龙八部【宋楼钥】金神夜猎图【宋姜夔二首】题松鹤蔡先生家藏李伯时西

  • 卷四十八·陈邦彦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历代题画诗类卷四十八目録闲适类题耕云徵士东轩读易图【元邓文原三首】次云林韵题耕云东轩读易图【元吴镇三首】题倪云林赠耕云东轩读书图【元黄公望】清溪道士点易图【元吴师道】梅南道人读易图【元

  • 黄滔诗鉴赏·佚名

    生平简介 黄滔,字文江,莆田(今福建莆田县)人。乾宁二年(895)登进士第。光化中(898—901),任四门博士,迁监察御史里行。五代时,为闽王王审知召为推官,对审言多所匡正,有政绩。 工诗能文,擅长哀辞。其诗多寄赠送别、感伤身世之作,但也

  • 列传第二十七·李延寿

    薛安都 刘休宾 房法寿 曾孙豹 玄孙彦谦 族子景伯 毕众敬 曾孙义云 羊祉 子深 孙肃 弟子敦 烈薛安都,字休达,河东汾阴人也。父广,晋上党太守。安都少骁勇,善骑射,颇结轻侠,诸兄患之。安都乃求以一身分出,不取片资,兄许之,居于别

  • 五代史阙文全文·王禹偁

      ◎ 序  臣读《五代史》总三百六十卷,记五十三年行事,其书固亦多矣。然自梁至周君臣事迹,传于人口而不载史笔者,往往有之,或史氏避嫌,或简牍漏略,不有纪述,渐成泯灭,善恶鉴诚,岂不废乎!因补一十七篇,集为一卷,皆闻于耆老者也

  • ●卷一百九十三·徐梦莘

      为兴下帙九十三。   起绍兴九年二月,尽三月。   二月赵士亻褭为朝陵使兵部侍郎张焘副之。   召吕颐浩陈规仇悆张孝纯孟庾赴行在。   张孝纯自守太原城陷不能全栉尝为刘豫伪丞相上曾密召孝纯与李邺李俦等能

  • 第三卷 隋唐宋元进士·缪荃孙

    隋 进 士 [大 业] 苏 州 张损之 吴县人。唐 进 士 [贞 观] 扬 州 上官仪 来济人。 [永 澂] 常

  • 第五十五册 天聪六年六月·佚名

    第五十五册 天聪六年六月十二日,大军次纳里河。是日,科尔沁部乌克善舅舅、满珠习礼,以俘获礼,选牛四十和羊二十及缎、毛青布等,进献汗,汗纳牛五及羊二十,馀悉却之。汗答进献礼,择美女一口,赐与乌克善舅舅。十三日,大军营於阿鲁

  • 伯颜不花的斤传·宋濂

    伯颜不花的斤字苍崖,畏兀儿族人。驸马都尉、中书丞相高昌王雪雪的斤的孙子,驸马都尉、江浙行省丞相、荆南王朵尔的斤的儿子。平素洒脱不羁,好学习,通诗文音韵。初年因父荫封同知信州路事,后调任建州路。徽州人民起义,攻遂州

  • 政学录卷一·郑端

    畿辅丛书 枣强郑端辑 内阁 六部 科道 ◆内阁 今之内阁即虞拨殷衡周宰之职也治乱安危恒系于斯我世祖章皇帝时内院诸臣俱在内直办事凡部院衙门启奏本章即日看详票拟面赐裁决政本之地严密神速其意深矣而官职体统则因明制

  • 论语集解义疏卷二·皇侃

    魏 何晏 集解梁 皇侃 义疏论语八佾第三疏【八佾者奏乐人数行列之名也此篇明季氏是诸侯之臣而僭行天子之乐也所以次前者言政之所裁裁于斯滥故八佾次为政也又一通云政既由学学而为政则如北辰若不学而为政则如季氏之

  • 孟冬纪第十·吕不韦

    孟冬原文: 一曰:孟冬之月,日在尾,昏危中,旦七星中。其日壬癸,其帝颛顼,其神玄冥,其虫介,其音羽,律中应钟。其数六,其味咸,其臭朽,其祀行,祭先肾。水始 冰,地始冻,雉入大水为蜃。虹藏不见。天子居玄堂左个,乘玄辂,驾铁骊,载玄旗,衣黑衣,服

  • 曲礼下·姚际恒

    执行子之器则上衡,国君则平衡,大夫则绥之,士则提之。「衡」与「绥」皆准车上之器为言。「衡」,高七尺七寸,中人八尺,「衡」盖与眉齐。「绥」,登车之索,正立执绥,盖与手齐。上「衡」者,在眉之上。平「衡」者,与眉齐。「绥之」者,在

  • 大宝广博楼阁善住秘密陀罗尼经卷上·佚名

    开府仪同三司特进试鸿胪卿肃国公食邑三千户赐紫赠司空谥大鉴正号大广智大兴善寺三藏沙门不空奉 诏译  序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住王舍大城。于初会时降伏俱知魔军。及调伏一切外道。舍离生死渡诸瀑流。是

  • 大乘中观释论 第五卷·安慧

    大乘中观释论 第五卷安慧菩萨造西天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鸿胪卿传梵大师赐紫沙门臣法护等奉 诏译◎观染法染者品第六复次有异宗言。于胜义谛中诸界处等性与无性有所知解。由彼杂染成其有性。如佛所言。染者着染

  • 枕中记·沈既济

    唐代传奇小说。1卷。沈既济撰。唐人陈翰《异闻集》已选入本篇,《太平广记》卷82即据以录入,但题作《吕翁》。《文苑英华》卷833引录,文字略有不同。《虞初志》、《唐人说荟》、《唐代丛书》、《龙威秘书》、《无一是

  • 十八臂陀罗尼经·佚名

    一卷,赵宋法觉译。佛对阿难说十八臂观音之陀罗尼。为阿难说,持者,消灭根本罪业,积集无量功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