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与佛学
──二十八年二月在贵阳讲──
今天与各位居士在此聚会,又得各法师参加,可算是一种出格的因缘!刚才徐露园居士提问学佛与佛学的区别,我想诸位都是久已发心学佛的,用不著再来细说,但既承提问,只好强为分别。
佛学有广狭二义:广义、即戒、定、慧学,由发心求学到入三乘圣流,名为有学;至三乘圣果圆满,名为无学;戒、定、慧三学之外,别无所学。佛典上称戒名学处,亦称戒增上学、定增上学、慧增上学;如此、三学即佛学,修此三学即是学佛,则佛学与学佛两个名词是分不开的。狭义之佛学,如科学、哲学等,佛学、即指佛教的学理而言。佛法中有教、理、行、果,教、即如来圣教,有言教、有身教,佛的种种威仪言说都是教体,往往有常人意想不到之境界,故须以真诚的信心来接受,但所说三藏十二部教的义理,甚深广大,为求理解,乃成为学理的研究,由听讲、讨论、分别推求而得其胜解,此专指研究佛教的学理名佛学,可说只是学佛应经过的一个阶段。并且也有虽研究佛学,而仍未生起信心,进于修行证果的,如今之学校把佛学当作一种哲学、或人生哲学来研究的。因此、狭义的佛学,就与学佛有了区别。
再就学佛来说,亦有广狭二义:广义者,凡是对于佛法由向慕信仰心而学习者,皆名学佛,如读诵经典,受持皈戒,或礼拜恭敬佛菩萨,或信因果忏悔罪业,或求福报、或求解脱,或求生西方,依佛所说法门修学行持或多或少,皆名学佛。若以严格的狭义而说,或由信一切众生皆有佛性,或由信有大乘种性,了解大乘教理,发起真正菩提心,求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由普度众生的大悲心而生起菩提心,由菩提心修菩提行而至于成佛,即是发成佛心,修成佛行,得成佛果,名为学佛。学佛是依教、解理、修行、证果,佛学只是依教、解理。但此佛学的广狭义,与学佛的广狭义,皆只就修学的一面说;若依佛的平等意乐来说,如法华经所明:“如来以一大事因缘出现于世,为令众生开示悟入佛之知见”,凡得遇佛法,或解或迷,或信或谤,或发一善心,修一善行,皆是究竟成佛的因缘,则上来种种分别仍无分别。(尘空记)(见华南觉音八期)
猜你喜欢 思惟品第一·佚名 大乘庄严经论 第十二卷·无著 卷七·佚名 终南家业卷中(本)·守一 十八不共法品第八·佚名 金刚仙论 第五卷·佚名 卷第一百·佚名 法华经传记卷第八·佚名 五方便念佛门·智顗 卷三十四·佚名 佛说净意优婆塞所问经·佚名 雪關禪師語錄卷之十二·雪关智訚 卷第三十二·德清 卷四·佚名 三宜盂禪師語錄卷十·明盂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