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略述西藏之佛教序

西藏之佛教,虽知为宗喀巴派而未究其详也。民八有黄葆苍、董慕舒、李锦章三子自川抵甬,乞予剃度,名以传心、传佛、传众,字之曰大慈、大觉、大勇。受戒江天寺后,大慈即闭关杭州净梵院,而昕夕侍奉在前者,则其次子恭佐也。恭佐年未弱冠,即能以父志为志,近事三宝,可谓善根深厚!已而大慈逝世,恭佐依大勇为沙弥,名法宗而字恒演。随学佛教藏文学院,从之入藏求法,滞止西康者数年。今大觉、大勇虽先后殂落,而大刚、朗禅、法尊、恒演等皆能继大勇之愿,孜孜不倦。恒演以事暂回汉土,暇尝陈白康藏佛教内容。兹阅所编西藏之佛教,乃知昔宗喀巴大师整饬西藏之佛教,与吾在中国提倡者,有相同之三义焉:一关于教理行果方面者,以三士摄五乘,下士才止人天,中士则由人天而止声缘,上士则以人天声缘为自行阶梯,化他方便,经菩萨行而至佛。纶贯以善知识之教授教诫,则皆为开示悟入佛之知见之善巧法门。此义尝著之佛乘导言等,而菩提道次第,则备极精详者也。二、关于律仪方面者,根据七众律仪戒,以为建立人间佛教团标准,虽梗于世俗所云红教之旧制,未能全藏一致,而十之七八已成为世俗所云之黄教——按红黄之分,系由俗人就其帽区别名之而已——。十余年前,吾察中国僧制之窳败,尝作整理僧伽制度论,虽容纳唯关支那之不少特殊事实,而亦大抵以七众之律仪为本者也。三、关于密宗方面者,民十四春间,吾鉴于如醉如痴之学密潮流,作今日佛教中显密僧俗男女问题一篇。即主张学密宗者,思想必以教理为轨,行为必以律仪为范,然后密宗之方便功用,方不失为佛教之方便功用。而黄教鉴于红教之弊所兴革黄教之密宗者,其意亦正如此。乌呼!时相去者五六百年,地相隔者数万余里,竟有如是之形契神合者,信足增吾人之勇气与决心矣!乃宗师以行修果证,与宗继有人之故,久成胜业,流风未坠;吾乃徒托空言,不惟为世所嘲侮,而从吾起信入佛门之弟子,亦有违越而不听受者,则又不禁悲惭塞心而俯仰无以自安者也!

虽然,地与时之关系亦大矣!以宗师之时而居西藏之地,俗庞民朴,且沿承以莲花生后密宗独尊之史势,斯所以获成其改进之事功,亦其改进之所以仍限于密宗也。若支那则雅所尊尚者曰禅宗,而伏流萌俗之密宗念诵仪轨,则谓之应赴而已。沟通雅俗之间者,则为净土法门。他若天台、华严、慈恩各宗派,莫不各组成完密之系统,足以独自树立。故使支那密宗得以重建,虽必取法黄教,然以仅足重建支那之密宗而已。按之支那之佛教史则如是;加以今日之中国为古近西东无量复杂思潮所竞长争雄之地,一事一义皆有斯世异国殊族种种文化交相涉入以为缘起,故寰游以归,所标示为世界佛法大纲者,又视畴昔廓其量而更其趣,西藏固益为所崇重之一系,然不愿学于西藏学于锡兰,以至学于日本学于暹罗者,各存一独据其所学以易中国佛教之奢望。但当深求得所学者之特长,贡献为振兴中国以至全球佛教之资粮,交光互映,不拘一途,唯以不越释迦牟尼佛至教量为范围,乃有大益不然者,转增其激荡之声而已。由此今日中国佛教之所兴革者,其艰难倍蓰于宗师昔在西藏之所为。然其成就则为六洲百国之文化冠冕,亦非黄教在藏、蒙、青海所能望其项背。斯愿吾求学西藏或锡兰等处者,所当益恢其志量而开拓其目光者也。今于释迦、龙树、无著、玄奘外,所崇极者莫逾宗喀巴上师;且重建中国之密宗,更视为非一遵黄教之途辙不为功。加以西藏之小乘三藏,虽不逮锡兰完备,而经律论为华文所未移译者亦不在少数。虽律仪教理犹多相资者哉!斯又愿求学西藏者,不因吾言稍懈其志,且益增其努力精进也!虚空有尽,我愿无穷,惟大地之佛子共勉旃!释尊降世某年,太虚叙于上海觉园。(见海刊十一卷七期)


猜你喜欢
  续高僧传卷第五·道宣
  卷九·佚名
  卷第四·霁仑超永
  佛法金汤编卷第八·岱宗心泰
  瑜伽师地论卷第九十六·玄奘
  菩薩戒本羯磨校勘說明·欧阳竟无
  成唯识论观心法要卷第三·智旭
  大般涅槃经义记 第四卷·慧远
  佛说大阿弥陀经卷上·佚名
  今天不方便·佚名
  金刚顶经瑜伽十八会指归一卷·佚名
  往生集卷之二·祩宏
  攝大乘論本卷第三·欧阳竟无
  密迹力士大权神王经偈颂·佚名
  大般涅槃经疏 第十八卷·灌顶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王清观·唐圭璋

      太常引   题洞宾醉桃源像   邯郸梦里武陵溪。春色醉冥迷。花压帽檐欹,谩赢得、红尘满衣。   青蛇飞起,黄龙喝住,才是酒醒时。和露饮刀圭,待月满、长空鹤归。

  • 御批歴代通鉴辑览卷十七·乾隆

      汉  孝昭皇帝  【辛丑】元凤元年【应劭曰以凤凰下冠元】春三月徴有行义者韩福等至长安赐帛遣归  赐郡国所选有行义者韩福等五人帛各五十匹遣归诏曰朕闵劳以官职之事其务脩孝弟以教乡里令郡县以正月赐羊酒有

  • ●卷二十八·赵翼

    ○辽金之祖皆能先知《史记》称黄帝生而神炅,弱而能言。盖开天立极之君天聪明,自有不可思议者。即后世草昧开创之主亦必有异禀,与神为谋。如北齐文宣帝,虽淫酗颠昏,而呓语谵言,辄预知来事,已属神奇。(见《北齐文宣预知》条内

  • 卷第三十七·徐鼒

    前翰林院检讨加詹事府赞善衔六合徐鼒譔列传第三十李定国(白文选) 刘文秀李定国(白文选)刘文秀李定国字鸿远,延安人。与孙可望、艾能奇、刘文秀同为献贼义子,赐张姓。献贼性喜杀,乱蜀时立赏格:凡部卒日得

  • 卷第二十四·徐鼒

    前翰林院检讨加詹事府赞善衔六合徐鼒譔列传第十七蒋德璟 曾樱 路振飞(子泽溥)朱继祚(汤芬、林嵋、都廷谏、曾世衮)熊开元(林增志、方以智) 徐人龙(子咸清)蒋德璟曾樱路振飞(子泽溥)朱继祚(汤芬、林嵋、都廷

  •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五百九十五·佚名

    万历四十八年六月丁未朔九卿科道官同诣文华门上<锍-釒>以用人行政为请不报○ 上以 大行皇后山陵开治隧道遣侯梁世勋薛濂宋光夏孙承荫郭应麒伯刘天锡焦梦熊李守琦侯李诚铭祭告 九陵驸马侯拱宸祭告 后土尚书周嘉

  •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三百一十·佚名

    万历二十五年五月辛卯朔命分守西宁署都督同知达云以原官挂印充总兵官镇守延绥○壬辰大理寺访获强贼七名法宜决不待时 上以正当热审谕内阁停之○癸巳总督邢玠言往岁救援朝鲜经略宋应昌督兵七万有奇今倭兵不下十余万而

  • 卷四·胡一桂

    钦定四库全书史纂通要卷四元 胡一桂 撰周【下】平王宜臼立东迁洛阳是为东周【元年辛未在位五十一年】王命晋文侯为侯伯赉以秬鬯弓矢赐以河内附庸晋於是始大初使命秦襄公曰戎无道侵夺我岐丰秦能逐戎即有其地至是襄公

  • 先伯祖刚愍公家传·林献堂

    伯祖讳文察,字密卿,彰化阿罩雾庄人。幼岐嶷,为曾祖考所钟爱;以其状貌不类武夫,十四岁使就学于邑之宿儒杨廷鳌。顾性不喜帖括,而乐闻古今治乱兴亡之故、忠臣义士致身立节之所由;茶肆中有善谈汉宋关、岳遣事者

  • ●卷三·文秉

    四年辛未正月,外察,姚庶子门人永城知县贺鼎、武进知县岳凌霄皆被察。凌霄于丁卯乡闱中抗言以折张士范者,本邑相公恶其强项,遂以酷处。鼎则以师门之故,欲断其考选之路也。虽云肆毒者王永光,而助纣为虐者,则考功郎中程国祥实尸

  • 暹传·宋濂

    暹国在成宗元贞元年(1295),向元朝进金字表,要求朝廷派使臣去暹国。但及暹国表到达时,元朝已先遣使去暹国,因为它不知元朝会先已派出使者。成宗见暹使送表来时,便以素金符赠来使佩带,并让他速速去追赶已动身去暹的元使,以便同

  • 纲鉴易知录卷三一·吴楚材

    晋纪孝怀皇帝纲 丁卯,孝怀皇帝永嘉元年,春三月,陈敏将顾荣、周玘,杀敏以降。纲 立清河王覃弟诠为皇太子。纲 太傅越出镇许昌。目 帝亲览大政,留心庶事;越不悦,固求出藩。纲 夏五月,群盗汲桑、石勒入邺,杀都督新蔡王腾,复攻

  • 欽定勝朝殉節諸臣錄卷二·佚名

    通謚忠烈諸臣薊遼總兵官杜松,昆山人;右都督桐弟,奮勇敢戰,曆著邊功,萬曆四十六年,率兵出撫順關,與大兵戰於薩爾滸,歿於陣(見明史及輯覽)。遊擊龔念遂、李希泌,籍貫俱未詳,萬曆四十六年隨總兵杜松等率兵出撫順,與大兵戰於斡琿鄂謨地

  • 广器·孔鲋

    射有张布,谓之侯。侯中者,谓之鹄。鹄中者,谓之正。正,方二尺。正中者,谓之槷。槷,方六寸。棘,戟也。鏚钺,斧也。干瞂,盾也。戈句孑,戟也。刃之削,谓之室。室,谓之韠鞛,珌鞸之餙也。矢服,谓之弢。小舩,谓之艇。艇之小者,曰?。舩头,谓之

  • 厚黑丛话卷二·李宗吾

    成都《华西日报》二十四年九月一日至九月三十日  有人问道:“你这丛话,你说内容包含厚黑史观、厚黑哲理、厚黑学之应用、厚黑学辩证法及厚黑学发明史,共五部分,你不把他分类写出,则研究这门学问的人,岂不目迷五色*吗?,

  • 金刚药叉嗔怒王息灾大威神验念诵仪轨·佚名

    南天竺三藏金刚智奉 诏译尔时金刚手虚空库菩萨摩诃萨。观察天宫诸大菩萨天龙等八部。而从座起偏袒右肩。白释迦牟尼佛言。乃往古昔无量俱胝大劫。为求法故。流转器世间。多有波旬王等令我多退佛法。唯愿薄伽梵。听示

  • 花笺记·佚名

    清木鱼歌作品。一说作于明末。有清康熙五十二年(1713)福文堂刊本,全名《第八才子花笺》,今较通行者为民初刊本《静净斋第八才子花笺记》,五卷六十三则。述吴江官宦子弟梁亦沧游学苏州,在舅父家遇舅母甥女杨瑶仙,别后

  • 佛说大乘戒经·佚名

    一卷,赵宋施护译。佛,在祇园说大略之略戒。不别说戒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