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十五

居士传十五

李长者传

李长者。名通元。唐宗室子也。为人美须髯。朗眉目。丹唇紫肌。天禀超特而学无常师。迹不可测。少留情易道。妙尽微旨。年四十余专精内典。甞游五台。入善住院。逢异僧授以华严大旨。将别。长者曰。师去何之。僧指北峯顶。其夜望见北峯火光亘天。长者曳杖而登。见前僧在火光中树紫金幢。帝冠者数百围绕。长者涌身入。作礼而起。忽失前境。乃於岩上一坐三日。已而下山。遂发弘经之愿。在则天朝会华严经新译八十卷成。持至太原。寓高仙奴家。日食十枣栢叶饼一枚。居三年。迁马氏古佛堂。阅十年。又负经而去。行二十里。遇一虎当路。长者抚之曰。吾将着论释华严经。汝当为我择一栖止。即以经囊负其背。至神福山下有土龛焉。虎依龛而蹲。长者入龛。虎乃去。山中故无水。是夕风雷拔龛前松。出泉清洌甘美。山中人因号之曰长者泉。夕则吐白光以代镫炬。二女子不知其自来。日为长者汲泉炷香奉纸墨。食时则具净馔置长者前。食已彻去。起开元七年至十八年。着论毕。二女子亦遂去不见。长者自为论序云。夫以有情之本依智海以为源。含识之流总法身而为体。只为情生智隔。想变体殊。达本情亡。知心体合。今此大方广佛华严经者。明众生之本际。示诸佛之果源。其为本也。不可以功成。其为源也。不可以行得。功亡本就。行尽源成。源本无功。能随缘自在者。即此毗卢遮那也。以本性为先。智随根应。大悲济物。以此为名。依本如是。设其教泽。滂流法界。以润含生。於是寄位四天。示形八相。菩提场内现兰若以始成。普光法堂处报身之大宅。普贤长者举果德於藏身。文殊小男创启蒙於金色。以海印三昧周法界而降灵。用普眼法门覩尘中之刹海。依正二报身土交参。因果两门体用相彻。以释天之宝网。彰十刹之重重。取离垢之摩尼。明十身而隐隐。无边刹境自他不隔於毫端。十世古今始终不离於当念。其为广也。以虗空而为量。其为小也。处极微而无迹。十方无卷即小相而匪亏。纤尘不舒含十方而非碍。於智海果德显殊分於五位之门。常住法堂示进修於九天之上。此方如是十刹同然。圣众如云。海会相入。智凡不碍。状多镜以纳众形。彼此无妨。若千灯而共一室。论中大要明众生性即诸佛性。迷即为凡。悟即是佛。但能信入。从始发心。文殊理。普贤行。一时顿印。如将宝位直授凡庸。回观世间如夜梦千秋。觉已随灭。故其明十种发心云。贤首品中从凡夫位以信为首。决定取佛大菩提。故从凡夫地信十方诸佛心不动智与自心无异智故只为无明所迷故无明与十方诸佛心本来无二故。从凡夫地信十方诸佛身根本智与自身无异故。何以故。皆是一法性身。一根本智。犹如树株一根多生枝叶等。以因缘故一树株上成坏不同。故从凡夫地信如来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我悉尽能行之。何以故。自忆无始时来波流苦海无益之事尚以行之。何况如今菩萨万行济众生事岂不能为。从凡夫地信十方诸佛皆从三昧生。我亦当得。何以故。诸佛三昧皆从如来自性方便生。我亦具有如来自体清净之性。与佛平等。从凡夫地信十方佛一切神通我亦当得。何以故。诸佛神通依真智而得。我但依真性智中无有烦恼无明成智一切业亡。唯有智慈通化自在。从凡夫地信佛智慧。我亦当得。何以故。一切诸佛悉从凡夫来故。从凡夫地信佛大悲普覆一切。我亦当得。何以故。诸佛大悲从大愿起。我亦如诸佛发大愿故。从凡夫地信佛自在。我亦当得。何以故。诸佛自在於性起法门。智身法身入众生界。不染色尘。诸根自在。我亦不离性起如来智故。从凡夫地信自发心。经无尽劫修功德行满。位齐诸佛。不移一念。何以故。为三世无时故。如是从凡夫信解始终彻佛果位。如上所发十种信者。必能决定成就十信之门。住於坚固之种。永不退转。他所论畅演一乘义至深广。此其最切者。长者常冠桦皮衣麻衣。长裙博袖散腰徒跣。放旷人天。靡所拘执。一日出龛遇山中人高会宴乐。长者语之曰。汝等好住。吾将归矣。众惊其去。有送者至龛。谢遣之。是夕烟云凝布。岩谷震荡。有白鹤翔空哀唳。其余飞走悲鸣满山。山中人共往候之。则已端坐示寂於龛中矣。白光从顶而出。上彻於天。时开元十八年三月二十八日。寿九十有六。所着华严论四十卷。决疑论四卷。略释一卷。解迷显智成悲十明论一卷。至於十玄.六相.百门义海.普贤行门.华严观等及诸偈赞并传於世。宗教两家咸推服焉(华严合论.决疑论序.贤首宗乘.清凉通传.华严持验记)。

知归子曰。予读华严经。悲悔故见狭劣闇大方不知局此几何世。然而浑浑乎其无涯。郁郁乎渊渊乎无所施吾视听也久之。得李长者论。紬绎之。恍乎其有会焉。吾愿生生穷游於华藏海中。其庶几乎。

汪大绅云。无相光中常自在。长者之谓矣。知归子读华严经有得輙告吾。吾不信也。今观传赞。知所得於经论者。有以发其覆而游於广大高明之域。口吐白光代炬。为说华严之始。白光从顶而出。上彻於天。为说华严之终。长者其有以教我矣。

猜你喜欢
  卷十二·聂先
  观世音持验纪序·周克复
  阿毗达磨集异门足论 第四卷·佚名
  胜鬘宝窟卷中(之末)·吉藏
  卷一百六·佚名
  谤佛经·佚名
  金刚顶一切如来真实摄大乘现证大教王经卷中·佚名
  大唐内典录序·道宣
  新与融贯·太虚
  顯揚聖教論卷第九·欧阳竟无
  在波尔薄约与国大副校长恩觉士谈话·太虚
  卷第九·佚名
  卷第五十·霁仑超永
  卷七·佚名
  大般泥洹经卷第二·佚名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第七出 闯氛·李渔

    (末扮贼头上)小将名为一只虎,丈八长矛三尺斧。杀人最喜杀肥人,好剥宽皮蒙大鼓。自家非别,闯王部下一个头目,唤做一只虎的便是。王爷升殿,须索伺候。(外扮贼头上)小将名为独行狼,扰尽中原孰敢当?杀人最喜杀秀士,好充鲜味呷酸汤。自

  • 巻三·童轩

    ●钦定四库全书清风亭稿卷三(明)童轩 撰○五言古诗感寓景泰乙亥秋八月予家居无聊乃稽徃事述旧闻因而勉赋五言古诗六十八首谩録于此云幽居念无极乃在天地先两仪既肇位寒暑互推迁庖牺凿理窟马画斯播宣三才本一贯孰能窥其

  • 徐君宝妻词作鉴赏·佚名

    生平简介 君宝,宋末岳州(今湖北岳阳)人。其妻被元兵掠至杭,不肯从,自投池水而死。存词一首。 ●满庭芳 徐君宝妻 汉上繁华,江南人物,尚遗宣政风流。 绿窗朱户,十里烂银钩。 一旦刀兵齐举,旌旗拥、百万貔貅。 长驱入,歌楼舞榭,风

  • 列传第六十九·刘昫

    ○杨绾 崔祐甫 子植 植再从兄俊 常衮 杨绾,字公权,华州华阴人也。祖温玉,则天朝为户部侍郎、国子祭酒。父侃,开元中醴泉令,皆以儒行称。绾生聪惠,年四岁,处群从之中,敏识过人。尝夜宴亲宾,各举坐中物以四声呼之,诸宾未言,绾

  •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二十五·李心传

    宋 李心传 撰建炎三年秋七月按是月丁丑朔戊寅诏诸路州军试经拨放度牒及圣节恩例等并权住此事日历不见今以绍兴二年二月十一日祠部申请状增入己卯诏东京宗室并移虔州大宗正司用知大宗正丞洪子阳请也庚辰尚书吏部员外郎

  • ◎礼一(吉礼)·徐天麟

    ○礼秦兼天下,燔时书,杀术士,六学从此缺矣,陈涉之王也,鲁诸儒持孔氏礼器往归之,于是孔甲为涉博士,卒与俱死,陈涉起匹夫,驱适戍以立号,不满岁而灭亡,其事至微浅,然而搢绅先生负礼器往委质为臣者,何也,以秦禁其业,积怨而发愤于陈王也,及

  •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二百五十二·佚名

    万历二十年九月丁巳朔吏科右给事中乔□亻ㄠ月□□<锍-釒>救总督魏学曾攻城师老之罪为可原而退虏斩获之功不可不录乞免逮问以全国体并参巡抚朱正色心险行谲职方司郎中杨于廷贪诈巧媚学曾之祸佥谓正色于廷媒蘖之若不

  • 卷之六百五十·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卷之三十四·祁韵士

    <史部,传记类,总录之属,钦定外藩蒙古回部王公表传  钦定四库全书钦定外藩蒙古回部王公表传卷之三十四传第十八乌珠穆沁部总传乌珠穆沁部在古北口外至京师千一百六十三里东西距三百六十里南北距四百二十五里东界索伦

  • 卷五十·傅恒

    钦定四库全书平定准噶尔方略正编卷五十乾隆二十三年春二月癸亥定边将军兆恵等疏奏军营领队大臣及官兵等功次兆惠等奏言臣等伏查额林哈毕尔噶路领队大臣侍卫等或屡次进或仅行走一二次有奉防交部议叙又交部察议功罪相

  • 李叔同年谱(9)·李叔同

    十月底,普济寺兴建法堂寺,公推弘一大师为“名誉主席”。十一月,告别普济寺,先由普济山中至永春桃源殿,再乘船赴南安洪梅灵应寺,路上由传贯等法师随侍。是月,十六日,南安晋江各县立小学校长潘北山、林高怀等前往灵应寺请偈,并

  • 宗测传·萧子显

    宗测字敬微,是南陽人,宋朝征士宗炳之孙。世代家居江陵。宗测少年起便清静谦退,不喜欢世俗社会。曾感叹道:“先哲们都把因家境贫困、父母年老而不加选择出仕做官作为美谈,对此我不敢苟同。如果实在不能预先感知谁是真龙天子

  • 世宗宪皇帝上谕旗务议覆卷九·允禄

    上谕我国家膺图受命则有佐命元臣际防风云开拓疆宇至于承平之世亦有劳臣宣力绥靖不庭凡厥鸿猷骏列焜耀旗常于是酬庸奨功赐以公爵其中分为一等至二等三等所以第其勲劳表其阀阅同于古者河山带砺之盟爰及苗裔永久勿替甚盛

  • 卷01·陈邦瞻

    宋太祖建隆元年,周恭帝宗训元年也。先是,周显德六年十一月,镇、定二州上言,北汉会契丹兵入寇。至是年正月辛丑朔,遣殿前都点检、检校太尉、归德节度使赵匡胤率兵御之,殿前副都点检慕容延钊将前军先发。时主少国疑,中外密有推

  • 總序·佚名

    睿宗襄悼大王實錄○睿宗襄悼欽文聖武懿仁昭孝大王,諱晄,字平甫,世祖惠莊大王第二子,母妃慈聖欽仁景德宣烈明順元淑徽愼惠懿太王太妃尹氏。以景泰元年庚午春正月丁丑,誕于邸,岐嶷穎異。初封海陽大君,娶上黨府院君韓明澮之女,卽

  • 第十七卦 随 泽雷随 兑上震下·佚名

    随:元亨利贞,无咎。彖曰:随,刚来而下柔,动而说,随。大亨贞,无咎,而天下随时,随之时义大矣哉!象曰:泽中有雷,随;君子以?晦入宴息。 初九:官有渝,贞吉。 出门交有功。象曰:官有渝,从正吉也。 出门交有功,不失也。六二:系小子,失丈夫。象曰:系

  • 卷二十二·吴澄

    <经部,礼类,礼记之属,礼记纂言钦定四库全书礼记纂言卷二十二    元 吴澄 撰郊特牲【此篇记郊社大蜡及宗庙祭礼之义旧本郊特牲而社稷大牢一句在篇首故摘篇首三字名篇今更定其章此句虽不在篇首而名篇则仍其旧】天

  • 菩萨地持经 第一卷·佚名

    菩萨地持经 第一卷北凉中印度三藏昙无谶于姑臧译菩萨地持初方便处种性品第一(第一段有一十八品)敬礼过去未来世  现在一切佛世尊有十法。具足菩萨道。摩诃衍摄。云何为十。一者持。二者相。三者翼。四者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