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01

宋太祖建隆元年,周恭帝宗训元年也。先是,周显德六年十一月,镇、定二州上言,北汉会契丹兵入寇。至是年正月辛丑朔,遣殿前都点检、检校太尉、归德节度使赵匡胤率兵御之,殿前副都点检慕容延钊将前军先发。时主少国疑,中外密有推戴匡胤之意,都下讙言:“将以出军之日,册点检为天子。”士民恐怖,争为逃匿计,惟内廷晏然不知。癸卯,大军继出。军校苗训号知天文,见日下复有一日,黑光摩荡者久之,指示匡胤亲吏楚昭辅曰:“此天命也。”是夕,次陈桥驿。将士相聚谋曰:“主上幼弱,吾辈出死力破敌,谁则知之!不如先册点检为天子,然后北征,未晚也。”都押衙李处耘具以事白匡胤弟供奉官都知匡义及归德掌书记赵普。匡义、普部分诸将,环列待旦,遣牙队军使郭延赟驰骑入京,报殿前都指挥使石守信、都虞候王审琦,二人皆素归心匡胤者。甲辰黎明,将士逼匡胤寝所,匡义、普入帐中白之。匡胤时被酒卧,欠伸徐起,将校已露刃列庭,曰:“诸将无主,愿册太尉为皇帝。”匡胤未及对,黄袍已加身矣。众即罗拜呼万岁,掖之上马,还汴。匡胤揽辔曰:“汝等贪富贵立我,能从我命则可,不然,我不能为若主矣。”皆下马曰:“愿受命!”匡胤曰:“太后、主上,我北面事者,不得惊犯;公卿,皆我比肩,不得侵陵;朝市府库,不得侵掠。用命,有重赏;违,不汝贳也。”皆应曰:“诺。”遂肃队而行。

乙巳,入汴。先遣楚昭辅慰安家人,又遣客省使潘美见执政谕意。时早朝未罢,闻变,范质执王溥手曰:“仓卒遣将,吾辈之罪也。”爪入溥手,几出血,溥噤不能对。侍卫亲军副都指挥使韩通自禁中遑遽而归,谋帅众御之,军校王彦升逐焉。通驰入其第,未及阖门,为彦升所害,妻子俱死。匡胤进登明德门,令甲士归营,而自退居公署。将士拥范质等至,匡胤见之流涕曰:“吾受世宗厚恩,为(大)[六]〈据《续纲目》改。〉军所迫,一旦至此,惭负天地,将若之何?”质等未及对,列校罗彦瑰挺剑厉声曰:“我辈无主,今日必得天子!”质等相顾,不知所为。溥降阶先拜,质不得已亦拜。遂请匡胤诣崇元殿,行禅代礼。召百官至,晡时班定,犹未有禅诏,翰林承旨陶谷出诸袖中,遂用之。匡胤就廷,北面拜受。已,乃掖升殿,即皇帝位。奉周主为郑王,符太后为周太后,迁之西宫。(乙巳)大赦,改元。以所(镇)[领]〈据《续纲目》、薛《鉴》改。〉归德军在宋州,国号宋。遣使遍告郡国藩镇,加官进爵有差。定国运以火德王,色尚赤,腊用戌。

帝,涿郡人。四世祖朓,唐幽都令。生珽,唐御史中丞。珽生敬,涿州刺史。敬生弘殷,周检校司徒、岳州防御使。弘殷娶杜氏,生帝于洛阳夹马营,赤光绕屋,异香经宿不散。及长,容貌雄伟,器度豁如,识者知其非常人。仕周,补东西班行首。累官殿前都指挥使,掌军政,凡六年。数从世宗征伐,洊立大功,人望归之。世宗尝于文书囊中得木,长三尺馀,题曰:“点检作天子。”时张永德为殿前都点检,乃命代之,卒用代周。华山隐士陈抟闻帝代周,曰:“天下自此定矣。”未几,镇州报北汉兵引还。

戊申,诏赠周马步亲军副都指挥[使]〈据《宋史》四八四《周三臣传》、薛《鉴》载赠典原诏补。〉韩通为中书令,以礼收葬,以旌其忠。欲加王彦升擅杀之罪,群臣以建国之始,乞贳之,帝犹怒,故终身不得节钺。

辛亥,论翼戴功,加石守信为侍卫亲军马步军副都指挥使,高怀德为殿前副都点检,张令铎为马步军都虞候,王审琦为殿前都指挥使,张光翰为马军都指挥使,赵彦徽为步军都指挥使,并领节镇,馀领军者并进爵。时慕容延钊握重兵屯真定,韩令坤领兵巡北边。帝遣使谕意,许以便宜从事,两人皆听命。乃加延钊殿前都点检,令坤侍卫都指挥使。

乙卯,帝以其弟匡义为殿前都虞候,改名光义,赵普为枢密直学士。

立四亲庙。尊高祖朓为僖祖文献皇帝,曾祖珽为顺祖惠元皇帝,祖敬为翼祖简恭皇帝,妣皆为皇后,考弘殷为宣祖昭武皇帝。定制,岁以四孟月及季冬凡五享,朔、望荐食荐新。三年一祫,以孟冬。五年一禘,以孟夏。

夏四月癸巳,周昭义节度使李筠起兵。初,帝即位,遣使加筠中书令。使者至潞州,筠欲拒之,宾佐切谏,乃延使者,置酒,既而取周太祖画像悬于壁,涕泣不已。宾佐惶骇,告使者曰:“令公被酒,失其常性,幸勿讶。”北汉主钧闻之,乃以蜡书结筠同起兵,筠长子守节泣谏,筠不听。帝手诏慰抚,且召守节为皇城使,遣归谓筠曰:“我未为天子时,任汝自为之。我既为天子,汝独不能小让我耶?”守节归以白筠,筠遂起兵。令幕府为檄,数帝罪。执监军周光逊等送于北汉,以求济师。又遣人杀泽州刺史张福,据其城。从事闾丘仲卿说筠曰:“公孤军举事,其势甚危,虽倚河东之援,恐亦不得其力。大梁甲兵精锐,难与争锋。不如西下太行,直抵怀、孟,塞虎牢,据洛邑,东向而争天下,计之上也。”筠不能用。北汉主自帅兵赴筠,筠迎谒于太平驿,言受周太祖恩,不敢爱死。北汉主与周世仇,不悦其言,因使其宣徽使卢赞监其军。筠见汉兵弱少,而赞又来监,心甚悔,谋多不协,乃留守节守潞,而自引众南向。北汉主闻赞与筠异,复遣其平章事卫融和解之。帝遣石守信、高怀德、慕容延钊、王全斌分道击之,仍敕守信等曰:“勿纵筠下太行,急引兵扼其隘,破之必矣。”守信等败筠兵于长平。

六月辛未,帝自帅大众讨筠。山路险峻多石,帝先于马上负数石,将士因争负之,即日平为大道。遂与守信等会,大败筠众于泽州南,杀卢赞,筠走保泽州。帝亲督战,列栅围之。大将马全义帅敢死士数十人,攀堞而上,遂入其城,筠赴火死。获卫融,请死,帝怒,以铁挝击其首,流血被面,融呼曰:“臣得死所矣!”帝曰:“忠臣也。”释之,以为太府卿。北汉主惧,引师归。帝进攻潞州,守节以城降。帝释其罪,以为单州团练使。

秋七月,帝自潞州还。以大梁为东京,洛阳为西京。

己未,周淮南节度使李重进据扬州起兵。重进,周太祖之甥,与帝同事周室,分掌兵柄,常心惮帝。帝立,加重进中书令,移镇青州。重进愈不自安,阴怀异志。及李筠举兵,重进遣亲吏翟守珣往潞,阴结筠。守珣素识帝,乃潜诣京师求见。帝问曰:“我欲赐重进铁券,彼信我乎?”守珣曰:“重进终无归顺之志。”帝厚赐守珣,令说重进缓其谋,无令二凶并作,分我兵势。守珣归,劝重进未可轻发,重进信之。既而帝遣六宅使陈思诲赐之铁券。重进欲治装随思诲朝汴,左右沮之,犹豫不决。又自以周室懿亲,恐不得全,遂拘思诲,治城缮兵,遣人求援于唐,唐主以闻。遣石守信、王审琦、李处耘、宋偓等分道讨之,赵普劝帝自行。

冬十月,帝发汴。十一月丁未,至广陵,即日拔之。城将陷,左右欲杀思诲,重进曰:“吾将举族放火死,杀此何益!”即尽室自焚,思诲亦被害。帝入城,戮同谋者数百人,扬州平。

史臣曰:韩通死于宋未受禅之顷,忠义之志明矣。李筠、李重进旧史书叛,叛与否未易言也。洛邑所谓顽民,非殷之忠臣乎!或曰三人者,尝臣唐、晋、汉矣,曰智氏之豫让,非欤?

三年冬十月,迁郑王宗训于房州。王后以开宝六年春殂,谥曰恭帝。

猜你喜欢
  卷五·本纪第五·柯劭忞
  平定三逆方略卷五十八(缺)·佚名
  班马异同卷二十八·倪思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二百六十八·佚名
  明宣宗章皇帝实录卷之四十一·杨士奇
  卷之七百七十·佚名
  ◎父入女胎·李定夷
  平定两金川方略卷一百三十六·阿桂
  列传卷第三十四 高丽史一百二十一·郑麟趾
  王纟林传·欧阳修
  完颜银术可传·脱脱
  弇山堂别集卷四十八·王世贞
  卷一百二·宋敏求
  卷一百十·佚名
  清朝传胪大典·齐如山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马丹阳度脱刘行首·臧懋循

    马丹阳度脱刘行首杂剧(元)杨景贤 撰●马丹阳度脱刘行首杂剧目录第一折 〔音释〕第二折 〔音释〕第三折 〔音释〕第四折 〔音释〕题目 北邙山倡和柳梢青 正名 马丹阳度脱刘行首第一折〔正末扮王重阳上云〕贫道姓

  • 卷八·孙默

    钦定四库全书十五家词卷八       休宁孙默编曹尔堪南溪词上小令捣练子乙亥冬暮晓行风欲静冻交加冰啮霜痕阁岸斜流水无声波不起冷烟微月写轻霞春思人正倦昼偏长梦醒微闻绣阁香花径寻芳谁是伴金衣公子雪衣娘庐州

  • 卷一百二十五·毕沅

      ◎宋纪一百二十五 ∷起玄黓掩茂正月,尽十二月,凡一年。   ○高宗受命中兴全功至德圣神武文昭仁宪孝皇帝   绍兴十二年金皇统二年   春,正月,壬寅,诏建国公瑗出外第,可依亲贤宅。差提点官并都监。   右承奉郎、

  • 第二十七回 发三箭薛礼定天山 统六师李勣灭高丽·蔡东藩

      却说铁勒诸部归唐后,相安无事,约有数年,至龙朔纪元,回纥部酋比粟,始纠合仆骨同罗两部众,前来犯边。高宗命左武卫大将军郑仁泰,为铁勒道行军大总管,左武卫将军薛仁贵,及燕然都护刘审礼为副,鸿胪卿萧嗣业,为仙萼道行军总管,右

  • 第三十五回 集党羽显行弑逆 扈銮跸横肆奸淫·蔡东藩

      且说御史大夫铁失,本是铁木迭儿的走狗,尝拜铁木迭儿为义父,自称干儿。至铁木迭儿夺官籍爵,其子锁南亦免职,两人很是怨愤,恨不得将英宗拜住两人,立刻捽去。无如君臣相得,如漆投胶,拜住说一事,英宗依一事,拜住说两事,英宗依两

  •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二百八十三·佚名

    .TRS_Editor P{margin-bottom:15px;line-height:1.5;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TRS_Editor DIV{margin-bottom:15px;line-height:1.5;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TRS_Editor TD{margin-bottom:1

  •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一百五十八·佚名

    .TRS_Editor P{margin-bottom:15px;line-height:1.5;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TRS_Editor DIV{margin-bottom:15px;line-height:1.5;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TRS_Editor TD{margin-bottom:1

  • 卷02·陈邦瞻

    太祖建隆二年闰三月,以慕容延钊为山南东道节度使。先是,帝受禅,延钊握重兵屯真定,韩令坤领兵巡北边。帝遣使谕意,许以便宜从事,两人皆听命,乃加延钊殿前都点检,令坤亦加侍卫指挥使。至是,延钊自真定来朝,令坤亦从讨李重进还,皆罢

  • 势第四十二·管仲

    战而惧水,此谓澹灭小事不从,大事不吉。战而惧险,此谓迷中,分其师众,人既迷芒,必其将亡之道。动静者比于死,动作者比于丑,动信者比于距,动诎者比于避。夫静与作,时以为主人,时以为客,贵得度。知静之修,居而自利。知作之从,每动有功。

  • 轻重丙第八十二·管仲

    失传。

  • 提要·冯时可

    【臣】等谨案左氏释二卷明冯时可撰时可字敏卿号元成华亭人隆庆辛丑进士官至湖广布政司政事迹附见明史冯恩传此书皆发明左传训诂中如解庄公二十五年秋大水鼓用牲于社于门谓王者事神治民有神而无祈有省而无禳用鼓己末

  • 佛說義足經卷下·欧阳竟无

      吳月支優婆塞支謙譯   [一]猛觀梵志第十一   聞如是.佛在釋國迦維羅衞樹下.從五百比丘悉應真所作已具已下重擔聞義已度   所之生胎滅盡.是時十方天下地神妙天來佛所欲見尊德及比丘僧。是時梵四天王   相

  • 附錄十誦比丘衆學法三本類勘表·欧阳竟无

      十誦比丘衆學法  梵本     有部本     藏本   〈一百一十三戒〉 〈一百一十三戒〉 〈九十九戒〉   〈一百一十二戒〉   一不高着內衣   一       二       二   二不下着

  • 大慧普觉禅师语录 第四卷·蕴闻

    大慧普觉禅师语录 第四卷径山能仁禅院住持嗣法慧日禅师臣蕴闻 上进上堂。僧问。壁立万仞还许商量也无。师云。壁立万仞不许商量。进云。也知和尚赤心片片。师云。既知更问个甚么。进云。恁么则真个壁立万仞去

  • 居济一得·张伯行

    水利志。清张伯行(1652—1725)撰。八卷。伯行,字孝先,号敬庵, 仪封(今河南兰考》人。康熙进士,官礼部尚书,著有《正谊堂文集》。此书系作者任治河大吏期间参考古籍、总结经验的心得笔记。当于康熙四十三年(1704)成书。约十

  • 平夏录·邓士龙

    平夏录,一卷,明邓士龙辑。载明太祖平定蜀夏之事。后附刘基平夏颂并序。记明初太祖平定蜀夏事,今有黄标平夏录、佚名平蜀记传世较广广。本卷乃邓氏辑合二书而成。前半部与黄氏之录相合,自洪武四年春正月丁亥起则与平蜀记无

  • 瓜分危言·梁启超

    近人梁启超撰。四章。详述中日甲午战争后,帝国主义列强侵占中国领土,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掠夺铁路权、内河航运权、财权、兵权、用人权等中国主权的情况。成书于戊戌变法失败后,梁氏从资产阶级改良主义立场出发,强调

  • 孙毅庵奏议·孙懋

    二卷。孙懋撰。孙懋,明慈溪(今属浙江)人。字德天,号毅庵。正德辛未(1511)进士,历南吏科给事中,敢于言事,出为广东参议,迁副使,有锦衣官校侦事广东,懋疑其伪,执之,谪藤县(今属广西)典史,以后迁广西布政,入为应天府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