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内典录序
麟德元年甲子岁京师西明寺释氏 撰
原夫正法称宝诚有其由。良是出俗之津途。入真之轨辙。所以历劫英圣仰之如父母。遂古沿今隆之如日月。岂不以丧我倒之蹄。筌穷无生之宝位者也。自仙苑告成金河静济。敷字群品汲引尘蒙。随机候而设谋猷。逐性欲而陈声教网罗一化统括大千。受其道者难訾。传其宗者易晓。故尊者迦叶。集四箧于崛山。大智文殊。结八藏于围表。遂能流被来际。终七万之修龄。余波东渐。距六百之嘉运。详夫爰始梵文。负之亿计香象。今译从于方言。大约五千余卷。迁贸更袭浇薄互陈。卷部单重疑伪凡圣。致使集录奔竞三十余家。举统各有宪章。征核不无繁杂。今总会群作以类区分。合成一部开为十例。依条显列无相夺伦。文虽重张义绝烦乱。若夫大圣彝训其流曰经。述经叙圣其流曰论。莫非徙滞之方略。会正之格言。珍重则超生可期。疑谤则效尤斯及。故试铨广余随更陈序之云尔。历代众经传译所从录第一(谓代别出经及人述作无非通法并入经收故随经出)历代翻本单重人代存亡录第二(谓前后异出人代不同又遭离乱道俗波迸今总计会故有重单缘叙莫知致传失译)历代众经总撮入藏录第三(谓经部繁多纲要备列从帙入藏以类相从故分大小二乘显单重两译)历代众经举要转读录第四(谓转读寻玩务在要博繁文重义非曰被时故随部撮举简取通道自余重本存而未暇)历代众经有目阙本录第五(谓统捡群录挍本则无随方别出未能通遍故别显目访之)历代道俗述作注解录第六(谓注述圣言用通未悟前已虽显未足申明今别题录使寻览易晓)历代诸经支流陈化录第七(谓别生诸经曲顺时俗未通广本但接初心一四句颂不可轻削故也)历代所出疑伪经论录第八(谓正法深远凡愚未达随俗下化有勃真宗若不标显玉石斯滥)·历代众经录目终始序第九(谓经录代出须识其源)
历代众经应感兴敬录第十(谓经翻东夏应感征祥而有蒙祐增信故使传持远惟)
猜你喜欢 杂阿含经卷第二十一·佚名 宗镜录卷第六十五·延寿 摄大乘论释论 第四卷·世亲 在仰光与前任内阁总理答茂税务部长宇峇宇议员宇吞旺宇滚等谈话·太虚 卷第六·道原 卷第三十六(杂行长者部下)·宝唱 观世音持验纪序·周克复 阿毗达磨品类足论 第七卷·世友 大方广佛华严经随疏演义钞卷第三十七·澄观 大般涅槃经集解 第六十三卷·宝亮 续指月录凡例二十则·聂先 卷五百九十九·佚名 论悟证·印光 三法度論卷下·欧阳竟无 大方廣佛華嚴經卷第三十一·佚名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