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阿育王传卷第六

    西晋安息三藏安法钦译

  尊者见阿沙罗其心调顺。即授以法。得阿罗汉。与筹著窟中。于是阿沙罗还于本国。比丘尼见上座来而语之言。今始端严。上座答言。蒙汝恩故今得端严。尔时长者天护即作般遮于瑟。聚集十六万八千罗汉。复有二倍学人净持戒者。时此众中阿沙罗最为上座而为咒愿。所施极少受果报胜。长者问言。佛种种说法。云何九十日。正见上座作此二语。上座答言。子为欲发汝本善根故。汝今知不。过去九十一劫毗婆尸佛时。我之与汝俱为商主。庄严船舫得入大海。大赍珍宝到于沙坛。即以珍宝聚于沙上。为毗婆尸佛作塔。有天神言。过七日已。当有大浪水。将汝安隐至阎浮提。而作供养。我之与汝以造塔缘。九十一劫不堕三恶八难之处。常生人天重以斯业。又于今日我得罗汉。而汝遭值最胜福田得供养是一万八千阿罗汉等。此非少施果报极多也。长者子。生死长远何以不入佛法出家。时长者子即便出家得阿罗汉。尊者优波鞠多。在那罗拔利阿练若处。尔时摩突罗国有一婆罗门深著我见。有优婆塞。语婆罗门言。何处有我。婆罗门言。谁说无我法。优婆塞言。尊者鞠多纯说无我之法。于是婆罗门即往阿练若处。见尊者鞠多与千万众前后围绕而为说法。尊者鞠多见婆罗门已知其心念。为说无我及无我所。亦无有人。亦无丈夫。无有众生。诸阴皆是生灭之法。亦复皆是苦空之法。婆罗门闻说此法即断身见悟须陀洹。出家学道得阿罗汉。尊者鞠多语之言。取筹掷著窟中。尊者优波鞠多在摩突罗国。时有一族姓子出家。恒患睡眠教授与法常复睡眠。尊者教语。遣令向阿练若处坐一树下覆复睡眠。尊者鞠多于其坐处周匝化作深千肘坑。忽便惊觉极大惶怖。心念和上优波鞠多。即时尊者鞠多化作一小径得使通行。便从中过至尊者所。教授已还遣本处。去至树下生大欢喜。和上脱我深坑之难。尊者即立其前语言。此坑不深。若堕三恶道坑。有堕生老病死之坑。甚深于此。汝若不见圣谛。生老病死之坑复过于此。闻此生老病死坑已便离睡眠。精进思惟得阿罗汉。尊者鞠多即遣掷筹使著窟中。

  尊者优波鞠多。在那罗拔利阿练若处。时东国有一族姓子。于佛法中出家学道。善能营事所至到处诸比丘众。皆共劝请使知僧事。作如是言。长老必营僧事。檀越因汝得生善根。众僧因汝获得供养。时彼比丘厌倦多事不肯营理。闻优波鞠多教授第一。即往其所。白言。唯愿尊者。教授我法。尊者观察此是最后身应获道果。唯福未具。是以不得。尊者语言。若随我敕。当教授汝。答言。唯然受教。尊者语言。汝当为众僧劝化办于供养。白言。尊者。我未知此国谁有信心者。答言。汝但往化。必有信心者。比丘闻已。便于中前著衣持钵入摩突罗城。有一最胜长者。见此比丘生未曾有心。便往礼敬之而问言。阿阇梨。欲须何物。答言。尊者鞠多使我教化。我今不知此中人民谁有信心谁无信心。长者言。阿阇梨。慎勿忧愁。一切所须我悉为办。答言。明日欲供养僧。长者即为办具。比丘得已。在上座前长跪捉食。众僧上座即为咒愿。咒愿已讫得阿罗汉。尊者鞠多语使取筹掷著窟中。

  尊者鞠多在摩突罗国。于那罗拔利阿练若处住。时南天竺有族姓子。入佛法出家。善解造作塔寺。所行来处诸比丘僧。每常请作僧房塔寺。其后不久心生厌倦营务之事。往诣优波鞠多所。白尊者言。唯愿教我禅定之法。尊者观察此比丘者。必应现身尽漏得道。修福未足。又复观察。以何事缘可得成道。知彼事要营造塔寺然后得道。遂便语言。能随我敕。当教授汝。答言。受教。尊者敕言。未作塔处今造塔寺。未作僧房处。为诸贤圣造作僧房。白尊者言。阿阇梨。未知此国谁信谁为不信。尊者语言。汝足堪能但劝化去。晨朝著衣持钵入城乞食。见一长者。长者接足为作礼敬而问之言。阿阇梨。从何处来。答言。我从南天竺来。长者问言。欲作何事。答言。我从尊者鞠多求受禅法。尊者教我。使营塔寺造作僧房。长者语言。莫有忧愁。一切所须悉当供给。于是比丘将此长者共量佛地。绳未到地比丘便得阿罗汉果。使捉一筹著于窟中。虽得罗汉所营塔寺尽使都讫。

  尊者鞠多在摩突罗国。有一族姓子。诣尊者所入法出家。贪嗜饮食。由此贪故不能得道。尊者即请此比丘。明日受我食。明日尊者为作乳糜盛满钵与语言。待冷而食。便口气吹冷。语和上言。已冷。尊者言。子今食虽冷。汝欲心火然。亦应以不净观水洗汝心欲令欲火灭。尊者以一空器著比丘前。语言。吐糜满器。尊者语言。食再嚼此糜吐空器中。不欲吐之俯仰而言。此吐所食。语尊者言。涎唾以合。云何可食。尊者语言。一切饮食与吐无异。汝不观察也。汝今应观食不净想。即时听法尽诸结使得阿罗汉。语使掷筹著于窟中。

  南天竺有一族姓子。少欲知足好于粗弊。不以酥油涂身。亦不暖汤洗浴。亦不食酥油乳酪。厌恶生死身体羸劣不能得道。而作是言。谁当教授我。闻尊者优波鞠多在摩突罗国。便往至其所已。尊者观察应现身尽漏。以羸劣故不能得证。尊者即暖浴室办诸浴具。约敕年少道人为涂酥油以水洗浴与好饮食身心柔软。为说法要。即尽诸漏得阿罗汉。于是以筹掷著窟中。

  摩突罗国有一族姓子。辞父母欲向尊者鞠多所求欲出家。既出家已。极爱著身故复欲还家。便往尊者所辞欲还家。尊者语言。且往明日。明日礼尊者足即欲还去。道中见天寺而作是念。若还向家。父母或能为我作大事。不如即住此天寺宿。明日当还诣尊者所。尊者即夜化作一夜叉担死人来。更有一夜叉空手而来。二鬼共诤。一言。我担死人来。第二者言。我担死人来。前一鬼言。我有证人。此人见我担死人来。时此人念言。我今毕定死竟应作实语。语后鬼言。此死人者前鬼担来。非是汝许。后鬼大嗔拔其一髆。前鬼以死人髆还续如故。后鬼复拔一臂。前鬼更拔死人臂还复补处。后拔其两脚。前鬼悉以彼死人脚补之如本。如是二鬼共食所拔新肉即时出去。于是爱身之心即便都灭。后至尊者所度使出家。为说法要得阿罗汉。便令掷筹著于窟中。

  南天竺有一族姓子。入佛法出家。爱乐己身数数洗浴苏油涂身食好美食。身体肥壮不能得道。即向尊者所。而作是言。唯愿教授。尊者观察此比丘者现身应得漏尽。以著身故是以不得。尊者语言。能受我语。当教授汝。化作高树语使上头。四边化作千肘深坑。语言。放右手。又言。放左脚。后放右脚。更复语言。尽皆都放。此人于时分舍身命都放手足。即时到地。不见深坑亦不见树。为说深法得阿罗汉。便语掷筹著于窟中。

  摩突罗国有族姓子。向尊者鞠多所欲求出家。于是尊者即度使出家。以悭覆心故不能得道。尊者敕言。汝今可修布施之业。白尊者言都无所有。以何布施。尊者言。如法所得饮食衣钵之余。持施上下座。初日语时不肯欲与后日尊者遣二弟子在是比丘两边而坐。各耳中出光是悭比丘生敬尚心。减少食分施上下座。后日有檀越多持好饮食来与。便心生欢喜而作是念。由昨日少施今日得多。复转多施上下座。如是悭心破已。尊者为说法要得阿罗汉。遂便语言使著筹窟中。

  摩突罗国有一族姓子。诣尊者所求欲出家。即听出家。常好睡眠不能得道。尊者鞠多遣使向阿练若处坐禅。坐禅复眠。尊者化作七头毗舍阇倒悬空中。卒觉见已。极大怖畏走诣和上所。和上问言。汝何以来。白和上言。在彼林中有七头毗舍阇。倒悬空中。极可怖畏。尊者语言。汝今还去诣彼坐禅。白言。极怖不敢复去。尊者言。毗舍阇不足畏怖。更有极可畏者。汝不畏之。睡眠可畏。甚于毗舍阇。毗舍阇遮汝睡眠。睡眠遮汝圣道。毗舍阇者能害一身。睡眠之患害无量身。毗舍阇者。不能使人留住生死。睡眠之患。淋漏于人流转生死。汝今还去诣彼坐禅。从是以后。畏毗舍阇不敢睡眠。思惟法相豁然悟解得阿罗汉。语使捉筹掷著窟中。

  有一族姓子。诣尊者优波鞠多所出家。尊者即时度使出家。为其说法得须陀洹道。而语之言。生死之法不问多少。皆可恶贱。汝当勤求上果。彼比丘作是念言。我已断三恶道。何须进求上胜之果。游恣纵舍人天之中极至七生。此何足计。尊者鞠多将是比丘入摩突罗乞食。真陀罗村中见一小儿。举身生疮。疮中满虫。尊者鞠多语是比丘言。见此小儿不。此小儿是须陀洹人。族姓比丘问尊者言。以何因缘生真陀罗家。遍身生疮疽虫臭秽尊者答言。佛在世时。有一禅坊。中有维那。有一罗汉比丘。身体少痒爬搔有声。维那嗔言。汝身有疽虫疮耶。此中爬搔出向真陀罗村去。罗汉比丘语言。莫作是语。使汝得罪。尔时维那即从忏悔精进用行得须陀洹道。不求上进。由是因缘举身疮生疽虫臭秽。生真陀罗家受大苦恼。彼比丘闻是语已。即勤精进得罗汉道。便复与筹令著窟中。真陀罗子。尊者鞠多。即为说法得阿那含道。生净居天。

  摩突罗国有族姓子。诣尊者所而求出家。出家已。尊者教观不净诸使暂不现前。自谓已得圣道。更不求上胜。尊者语言。子莫自放逸勤求圣道。白和上言。更何所为。我今便已得阿罗汉。尊者告言。子汝但未见乾陀越国迦罗和女。故自言是阿罗汉。以未断结使生憍慢心。白和上言。我欲游行诣彼村落。尊者言。子去。于是便去。渐渐游行至乾陀越国得叉尸罗城。晨朝著衣持钵入城乞食。次第乞食到迦罗门中。女擎食出而少现齿。于是比丘便起欲心颠倒惑著。以钵囊取酪取麨。彼女亦生欲心而作是语。阿阇梨。不触我手。不闻我声。暂遥见我而生欲心。彼比丘久习不净观。取其齿相即观作白骨人。因是白骨人观得阿罗汉。便说偈言。

  欲现外贤好  婴愚深惑著

  知了内生厌  亦复不减损

  见其实体相  心即得解脱

  以渐还来至摩突罗国。见尊者鞠多。尊者语言。汝见迦罗和女不。答言。实见。尊者言。善哉。汝所作事今始得办。于是便掷筹窟中。

  摩突罗国有一长者。钱财所有自然衰耗家计几尽。唯五百旧金钱在。作是思惟。我今当诣尊者鞠多所而求出家。此金钱者作医药直疗治疾病。即诣尊者出家。得出家已常倩他沙弥藏此金钱。尊者语言。若能知我无我是名出家。此五百金钱可与众僧。答言。和上此五百钱是我衣直汤药之直。尊者即将向房里化作千金钱。语言。此千金钱作汝衣服汤药之直。汝五百金钱施与众僧。从和上教便以施僧。尊者教授即得罗汉。于此金钱不复贪著。遂语掷筹著于窟中。

  摩突罗国有族姓子。诣尊者所出家学道。尊者即便教授以法得须陀洹。得已不复进修。尊者敕言。汝勤修道业。答言。和上。我以断三恶趣。何须更修。尊者晨朝著衣持钵共此比丘向摩突城次第乞食。乃至真陀罗子身有癞疮。父母以铧削疮极令血出。而为著药。患其疼痛不能堪忍。尊者语其弟子言。汝见此不。此是须陀洹。问和上言。以何业缘受大苦痛。尊者答言。佛在世时。禅坊之中有一维那。时有罗汉比丘。身生疮痍少多爬搔。维那嗔言。汝身上疮以铧削爬。即挽手出而语之言。汝向真陀罗村去。阿罗汉语言。汝得大罪。今可忏悔。时彼维那忏悔精进得须陀洹。得道讫已不求进故受此大苦生真陀罗家。尔时比丘闻是语已。心开意解。精进不久得阿罗汉。便使掷筹著于窟中。尊者即为真陀罗子说法得阿那含道。命终之后生净居天。

  摩突罗国有一胜长者。生于一子。年始一岁命终。复生一长者家亦年一岁而复命终。如是次第生六长者家。皆年一岁而便命终。最后复生第七长者。家年七岁为贼将去。尊者鞠多观此小儿。应当现身得于道果。而复为贼之所恼。尊者复为度彼即便入室化作四兵欲捉彼贼。彼贼恐怖来向尊者叩头礼拜。尊者见已为说法要得须陀洹。捉此小儿手布施尊者。尊者于是度此小儿及彼劫贼悉令出家。皆得阿罗汉。尽各语使掷筹著于窟中。尊者语此小儿。可观汝亲族而化度之。于是小儿即坐观察。见于七世本身父母愁忧苦恼。便到其家而语之言。我是汝子。莫大愁恼。即为说法得须陀洹。如是七长者家悉为说法。皆得须陀洹。

  摩突罗国有一族姓子。诣尊者所出家。尊者教使坐禅。便得世俗定。初禅二禅乃至第四禅。得初禅时便自以为得须陀洹。及得二禅谓得斯陀含。三禅谓得阿那含。四禅谓得阿罗汉。更不进求上胜之法。尊者敕言。汝莫放逸。应求上胜法。答言。我已得阿罗汉。更求何胜法。尊者欲化度彼。作善方便而语之言。子汝可游化诸聚落。于是受教遂便发去。尊者即于道中化作贾客。复化作五百群贼来破贾客杀害斫刺。族姓比丘即生恐怖。自知非阿罗汉。而作是言。我虽非阿罗汉是阿那含。时彼贾客亡破之后。有一长者女语是比丘言。阿阇梨。将我共去。比丘答言。佛不听我与女人独行。长者女言。我遥望阿阇梨而随后行。比丘怜愍故相望而行。尊者复化作大河。长者女言。阿阇梨度我过河。道人在下流。妇女在上流。妇女堕河。佛听比丘水火难处捉妇女出。妇女堕河。语比丘言。救我此难。尔时比丘即便捉出。当捉之时。生细滑想。便起欲心。于是自知非阿那含。出河已竟。女作是言。阿阇梨活我命。即是我大家。道人心生交通之想。捉女人手将向屏处欲共行欲。乃见是尊者鞠多。鞠多语言。汝得阿罗汉。云何如此。尊者即便将至僧房教其至心忏悔罪咎。为说法要即得阿罗汉。语使著筹于彼窟中。

  摩突罗国有一长者子新取妇。竟辞其父母向尊者所。求哀出家。尊者即时度使出家。教受禅法。及其坐禅。心念己妇颜貌端正。尊者即化其妇在前而立。比丘见已语其妇言。汝何以来。答言。汝唤故来。比丘复言。我加趺坐来默然无言。何时唤汝。答言。汝口虽不唤我觉观唤我。汝已口唤便为惭愧。若以心唤不为惭愧。宁心惭愧不口惭愧。口由心生心不由口。汝若不欲触不欲见者。何为有此觉观之念。汝既舍欲。若复还念。如以欧吐而更食之。尔时尊者现身在前为说法要得阿罗汉。即使著筹窟中。

  尊者鞠多游行聚落。到旷野中见五百放牛人。皆来迎尊者接足作礼在一面坐。尊者为说法要悉得须陀洹果。以牛还主。放牛人于是出家尽得阿罗汉。遂使掷筹著于窟中。

  摩突罗国有一族姓子。诣尊者所出家学道。尊者鞠多教授禅法。即得世俗四禅。得初禅时自谓已得须陀洹果。乃至得于第四禅时。自谓已得阿罗汉果。尊者语言。汝勤精进可求上胜。答言。和上。我已得罗汉。尊者意欲更授禅法。使在阿练若处住。尊者遣化道人往问讯。问讯已在一面坐。化道人问言。汝于谁边出家。答言。我尊者鞠多所出家。化道人言。汝大福德。汝之和上是无相好佛。化道人问言。汝诵何经。答言。我诵修多罗毗尼阿毗昙。又问言。汝于佛法颇有所证未。答言。我有所证。已得须陀洹。乃至得阿罗汉。又问言。汝修何道得此四果。答言。我以世俗道。化比丘言。若以世俗道者。汝非得道果。是凡夫人。闻是语已。便于三界生厌恶心。即诣尊者所白和上言。我非得道。唯愿和上更教授我。于是尊者即时教授禅法。精进修习得阿罗汉。便语掷筹著于窟中。

  摩突罗国有一长者子。新娶妇已心生念言。我于佛法欲求出家。便辞父母。父母答言。我唯有一子。死犹不放。何况生存。子白父母言。若不放我。我终不食。于是断食从初一日乃至六日。父母恐其死故即语之言。当从汝愿。但出家后与我相见。子言。若放我者当来奉见。于是父母便放出家。即诣尊者所出家。而自念言。我与父母有要。若得出家许还往见。便白和上往见父母及见己妇。妇语之言。汝若不与我为夫妇之道。我弃汝死。时此比丘即生悔心。欲得舍戒。作是念言。我先见和上然后舍之。诣和上所稽首白言。我欲还家。尊者告言。小住且待明日。于是尊者即于其夜为作现梦。使是比丘梦到父母家见其妇死父母亲族严备葬具。送其妇尸弃于冢间。须臾之顷。见青瘀烂臭疽虫满中。忽然惊觉即以梦事往白和上。和上闻已。而告之言。汝可往看。实如梦不。时此比丘乘和上神力。忽便到舍见其父母已送妇尸弃著冢间。疽虫唼食如其所梦。思惟观察重生厌恶得阿罗汉。即便还来。和上问言。汝见妇不。答言。已见妇之实相。遂便语使掷筹窟中。

  有一族姓子。诣尊者所出家学道。尊者教授获得四禅。自谓已得四沙门果。尊者鞠多知其未得。而作方便教使六日供养众僧。族姓比丘往摩突罗城见五百优婆塞。皆来礼拜语此比丘言。阿阇梨。欲作何等。答言。彼阿练若处课我六日供养众僧。优婆塞言。阿阇梨。莫愁此事。当为办之。尔时比丘即生慢心。自思惟言。我非罗汉。阿罗汉者已断慢心。诣和上所而作此言。唯愿和上。当见教授。我犹未得阿罗汉也。于是尊者为说法要得阿罗汉即便掷筹著于窟中。

  时罽宾国有一比丘名善见。获世俗四禅得五神通。若无雨时常能请得雨。起增上慢。自谓已获阿罗汉果。尊者鞠多将欲度彼。化使十二年。旱诸人惊怖。诣尊者所而作是。言愿为我等请。雨尊者答言。我不能请雨。罽宾国有善见比丘极能请雨。于是国人即遣使往彼比丘所。善见比丘便受其请。以世俗五通力飞至摩突罗。摩突罗国中人民劝请言。阿阇梨。为我请雨。便为请雨。时乃大雨满阎浮提。一切人知生大欢喜。皆设供具而来供养。尔时善见大得利养。便起憍慢而作是言。优波鞠多所得供养不如于我。便自思惟。阿罗汉者无我慢。将知我今非是罗汉。即往诣尊者求教授法。尊者语言。汝不坚持佛法。云何教汝。佛不听比丘请雨。汝复生憍慢云。何自云。我得罗汉。即向尊者至心忏悔。尊者教授便得罗汉。使著筹窟中。

  尊者鞠多。作是念言。提多迦为出未也。观犹未出。尊者尔时将比丘众至提多迦父母之家。渐渐转少。唯二比丘往到其家。乃至独往。长者问言。阿阇梨。何以独行。答言。无有弟子。是故独行。欲供给者便来供给。长者言。我乐居家不得供给。若后有子共相给使。尔时长者生子皆死。后生一子。字提多迦。渐渐长大。往尊者所。遂使出家学道。年满二十与受具戒。初白之时得须陀洹。第一羯磨得斯陀含。第二羯磨得阿那含。第三羯磨得阿罗汉。尊者鞠多作是思惟。我化缘已讫。以法供养佛竟。饶益同梵行者。使诸檀越大得饶益。而令正法相续不绝。又作是念。我多利众生。有窟长三丈六广二丈四。得阿罗汉者。各以一四寸之筹满此窟中。今涅槃时到。语提多迦言。子佛以法付嘱迦叶。迦叶以法付嘱阿难。阿难以法付我和上商那和修。商那和修以法付我。我今以法付嘱于汝。尊者鞠多告诸天大众。却后七日我当涅槃。尔时即集十万罗汉。学人与净持戒者不可称数。白衣之众无量千万。尊者于是飞腾虚空作十八变。使诸四众皆生欢喜。于无余涅槃。以窟中筹烧尊者身。一万罗汉见尊者涅槃亦入涅槃。诸天种种供养已。然后起塔。如来涅槃以法付嘱人。亦不得久住。何以故。诸天不拥护故。若付嘱天法。亦不得久住。何以故。诸天放逸故。是以如来付嘱人天。法得久住。如来欲涅槃时。入世俗心作是思惟。诸四天王应来我所。时四天王已知佛心来至佛所。右绕三匝头面作礼在一面坐。佛告四天王。我今不久当入涅槃。我涅槃后。汝等诸天拥护佛法。别语提头罗吒。汝可拥护东方佛法。语毗楼勒。汝今拥护南方佛法。语毗楼博叉。汝今拥护西方佛法。敕毗沙门。汝今护持北方佛法。满千年已法欲灭时。非法众生极为甚多。于阎浮提坏破十善。放大恶风天不降雨。谷米勇贵。霜雹为灾河泉少水。树无花果。人之威德生酥熟酥渐渐竭少。未来之世当有三恶王出。一名释拘。二名阎无那。三名钵罗扰。害百姓破坏佛法。如来肉髻及以佛牙当至东天竺。南方有王名释拘。将十万眷属破坏塔寺杀害众僧。西方有王名曰钵牢。亦将十万眷属亦坏破塔寺杀诸道人。北方有王名阎无那。亦将十万眷属破坏僧坊塔寺杀诸道人。当尔之时。诸非人鬼神亦苦恼人。劫盗等贼亦甚众多。恶王亦种种苦恼谪罚恐怖。乃至东方拘舍弥国王名曰大军。亦有十万军众围绕。大军王生一子。身著铠甲手中把血从母胎中出。其身有大力士之力。尔时五百长者同时生子。皆身著铠甲手中捉血从母胎出。即于其日天大雨血。大军王便使相师占相其子。相师言曰。此儿必当王一天下。唯有一过多所伤害。初生子时大设供养极有威德。如日之威难可看视。是故名为难可看视。乃至年满二十。尔时三恶王毁灭佛法。克害一切欲向东方。大军王闻其欲来。

  阿育王传卷第六

猜你喜欢
  炽盛光道场念诵仪·遵式
  二梵志受斋缘品第三·佚名
  大般涅槃经集解 第七十一卷·宝亮
  卷五十九·佚名
  波婆梨缘品第六十七·佚名
  卷第二十五·佚名
  肇论新疏卷中·文才
  八正道与改善人群生活·太虚
  译序·胡兰成
  唐诗禅悦集唐僧诗选合序·太虚
  那先比丘经卷上·佚名
  不厌乐禅师语录卷二·道乐
  凡例·远门净柱
  佛说未曾有正法经卷第三·佚名
  中阿含经卷第五十四·佚名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黄革·唐圭璋

      宋诗纪事补遗卷二十二有黄革,侯官人,熙宋时进士。似是别一人。   酹江月   寿太守母八十正月初一   堂堂卿月,奉君恩来作,潜藩贤守。喜遇慈闱年八十,特向新下称寿。千里春风,满堂和气,是处歌声奏。荷衣紫绶,捧觞齐

  • 唐诗镜卷二·陆时雍

    钦定四库全书 唐诗镜卷二 明 陆时雍 编 初唐第二 卢照隣【文苑传云字昇之范阳人博学善属文初授邓王府典籖王甚爱之谓人曰此吾之相如也後拜新都尉因染风疾去官处太白山中以服饵为事後疾转笃徙居具茨山沈痼挛废不堪

  • 卷一百六十·列传第四十七·宋濂

        王磐   王磐,字文炳,广平永年人,世业农,岁得麦万石,乡人号万石王家。父禧,金末入财佐军兴,补进义副尉。国兵破永年,将屠其城,禧复罄家赀以助军费,众赖以免。金人迁汴,乃举家南渡河,居汝之鲁山。磐年方冠,从麻九畴

  • ●卷三·陈康祺

    ◎姚端恪之谨慎姚端恪公文然长刑部日,方更定条例。公曰:“刃杀人有限,例杀人无穷,吾曹可无慎乎?”虚衷详议,去其太甚,剂于宽平。决狱有所平反,归辄色喜。尝有囚误刺字,争之不得,归而长跪自罚。公子堂应会试,为总裁王清

  •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三百四十·佚名

    万历二十七年十月丁丑朔时享太庙遣定国公徐文璧恭代泰宁侯陈良弼武定侯郭大诚各分献○大学士沈一贯揭报辽左锦州虏警○户科都给事中李应策言九月初五日未时日缠角太阴太白同尾度见于午午未次舍相逼星见异月同见尤异月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四十五 儒林传八·纪昀

    儒林传宋 【六】○宋六刘子翚 洪兴祖喻樗高闶程大昌林之奇林光朝 杨万里刘子翚洪兴祖喻樗高闶程大昌林之奇林光朝杨万里△刘子翚刘子翚字彦冲赠太师韐之仲子以父任授承务郎辟真定府幕属韐殁于靖康之难子翚痛愤不欲

  • 梁孝王世家第二十八·司马迁

    刘军译注【说明】本篇虽以“梁孝王世家”名篇,实际载述孝文三王刘武、刘参、刘胜的行事。善举著以包之,是《史记》多见的一种写法。汉王朝统治地位得以稳定之后,为进一步加强中央集权,必然要逐步消减同姓王的权势,这就决定

  • 卷三·黄佐

    钦定四库全书翰林记卷三      明 黄佐 撰荐举圣祖之靖元乱也干戈未定即大召四方名儒随所在馆谷之使各以其所知荐戊戍十二月辟儒士范祖干叶仪命为谘议己亥正月克婺州分置中书省召儒士许元胡翰十余人皆会食省中

  • 奏谳书八·佚名

    原文:北地守讞:奴宜亡,越塞道。戌卒官大夫有署出,弗得,疑罪。.廷報:有當贖耐。译文:北地郡郡守呈请审议断决。奴婢宜逃亡,擅越边塞、由戌卒官大夫有管辖地区出境,未被抓获。应如何定罪?廷尉批复:应当判处有赎耐。

  • 春秋谷梁传谳卷六·叶梦得

    钦定四库全书春秋谷梁传谳卷六   宋 叶梦得 撰昭公二年冬公如晋至河乃复耻如晋故着有疾也二十三年至河乃复此有疾之辞则自此而后四如晋言复者正以别非有疾晋辞公不得见也十二年传曰季氏不使遂乎晋谷梁固略闻其説

  • 第一章 总论·佚名

    天堂地狱。判于一心。清浊之分。升沈之本。古有真人。反情复性。淫机永息。清净自居。虽处五浊。如登四禅。如是之人。永脱众苦。乃有迷人。性为情役。淫机炽然。积极下堕。爱河滔滔。流为镬汤。欲火炎炎。化为铜柱。

  • 弘明集卷第十一·僧祐

      何令尚之答宋文皇帝赞扬佛教事高明二法师答李交州淼难佛不见形事(并李书)司徒文宣王书与孔中丞稚圭释疑惑(并笺书)恒标二公答姚主劝罢道书(并书)僧[契-大+石]僧迁鸠摩答姚主奏(并书)远法师答桓玄劝罢道书(并书)释

  • 中阿含经卷第二十九·佚名

    东晋罽宾三藏瞿昙僧伽提婆译大品第一(有二十五经)(第三一日诵名念)(有二品合有二十五经)柔软.龙象.处无常.请.瞻波二十亿.八难贫穷.欲.福田优婆塞.怨家教昙弥.降魔赖吒.优婆离释问.及善生商人.世间.福息止.至边.喻(一一七)中阿含大品柔

  • 卷第六十三·佚名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卷第六十三五百大阿罗汉等造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结蕴第二中一行纳息第二之八如是九遍知谁舍几谁得几。答有诸有情无舍无得。谓诸异生。问此中问答不依异生。但依圣者为有。圣者于九遍知无舍得不。

  • 终成眷属·莎士比亚

    英国喜剧。莎士比亚著。写于1603年。海丽娜是一位名医的女儿,自父亲去世后,一直由罗西昂伯爵夫人监护。后来,她爱上了伯爵夫人势利的儿子勃特拉姆。适逢国王患病,许下诺言,谁能治好他的病就给予重赏。于是海丽娜呈献了一副

  • 三事忠告·张养浩

    《牧民忠告》、《风宪忠告》及《庙堂忠告》三书之合称。元张养浩撰。《牧民忠告》系任县令时著,二卷,分拜命、上任、听讼、御下、宣化、慎狱、救荒、事长、受代、居闲十章。《风宪忠告》为任御史时著,一卷,分自律、示教、

  • 水浒传注略·程穆衡

    浒传注略,清程穆衡著,王开沃补,手稿本,共有二卷四册,即是清道光二十五年王氏听香阁刻王开沃补注本。郑振铎《西谛书话》 曾言:“为章回小说作注者,于此书外,未之前闻。程穆衡引书凡数百种;自史汉一下至耐得翁《都城纪胜》、吴

  • 大声集·万俟咏

    词别集。北宋万俟咏撰。一卷。咏字雅言,一说名雅言, 自号词隐。约宋哲宗元祐间在世。崇宁中(约1104)充大晟府制撰,按月用律制词。黄庭坚称为一代词人。原有《大声集》五卷,周邦彦为之序,后佚。近人赵万里辑成此编,收词二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