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242.袁崇焕大战宁远

当魏忠贤的阉党把明朝朝政闹得乌烟瘴气的时候,后金大汗努尔哈赤正不断在辽东进攻明军。萨尔浒大战以后,明王朝派了一位老将熊廷弼出关指挥辽东军事。熊廷弼是个很有才能的将领,可是担任广宁(今辽宁北镇)巡抚的王化弼却认为熊廷弼出关,影响了他的地位,千方百计阻挠熊廷贞的指挥。公元1622年,努尔哈赤向广宁进攻,王化贞带头逃进关内。熊廷弼无法抵御,只好保护一些百姓退到山海关内。

广宁失守,明王朝不分青红皂白,把熊廷弼和王化贞一起打进大牢。魏忠贤趁机向熊廷弼敲榨勒索,要熊廷弼拿出四万两银子,才免他死罪。熊廷弼是个正派人,哪来这些钱,当然拒绝。阉党就诬陷熊廷弼贪污军饷,把他处死。

明王朝杀了熊廷弼,派谁去抵抗后金军呢?掌管军事的兵部衙门正在着急。恰恰在这个时候,主事(官名)袁崇焕忽然失踪。衙门里的人找到他家里,家里的人也不知道他的去向。过了几天,袁崇焕才回来,原来他看到国事危急,单独一个人骑着马到山海关外视察去了。

袁崇焕详细研究了关内外的形势,回来向兵部尚书孙承宗报告,并且说:“只要给我人马军饷,我能负责守住辽东。”

一些朝廷大臣正被后金的攻势吓破了胆,听袁崇焕自告奋勇,也都赞成让袁崇焕去试一试。明熹宗批准给他二十万饷银,要他负责督率关外的明军。

关外经过几年战争,一片荒凉,遍地都是死亡兵士的尸骨,加上冰天雪地,野兽横行,环境十分艰苦。袁崇焕出关后,带着几个随从兵士,连夜在荒野上骑马奔驰,天没亮就到了宁远(今辽宁兴城)的前屯。他在那里收容难民,修筑工事。那里的将士对袁崇焕的勇气和毅力,没有一个不钦佩的。

袁崇焕在关外,经过一番实地考察,决心派兵进驻宁远,在那里修筑防守工事,他把他的主张报告朝廷后,立刻得到孙承宗的支持。

袁崇焕在宁远筑起三丈二尺高、二丈宽的城墙,装备了各种火器、火炮。孙承宗还派了几支人马分驻在宁远附近的锦州、松山等地方,声援宁远。

袁崇焕号令严明,受到军民的爱戴。关外各地的商人听说宁远防守巩固,从四面八方拥到宁远来。辽东的危急局面很快扭转过来。

正当孙承宗、袁崇焕守卫辽东有了进展的时候,却遭到魏忠贤的猜忌。魏忠贤唆使阉党说了孙承宗不少坏话,孙承宗被迫离职。

魏忠贤排挤了孙承宗,派了他们的同党高第指挥辽东军事。高第是个庸碌无能的家伙,他一到山海关,就召集将领开会,说后金军太厉害,关外没法防守,要各路明军全部撤进山海关内。

袁崇焕坚决反对撤兵,他说:“我们好容易在关外站稳脚跟,哪能轻易放弃!”

高第硬要袁崇焕放弃宁远。袁崇焕气愤地说:“我的职守是防守宁远,要死也死在那里,决不后撤。”

高第说不服袁崇焕,只好答应袁崇焕带领一部分明军留在宁远,却下命令要关外其他地区的明军,限期撤退到关内。这道命令下得十分突然,各地守军毫无准备,匆匆忙忙地退兵,把储存在关外的十几万担军粮丢得精光。

努尔哈赤看到明军撤退的狼狈相,认为明朝容易对付,公元1626年,他亲自率领十三万大军,渡过辽河,进攻宁远。

那时候,守在宁远周围几个据点的明军都已经撤走,宁远城只剩下一万多兵士,处境十分孤立。但是袁崇焕并不气馁。他咬破指头,写了一份誓死抗金的血书,给将士们看,并且说了一番激励大家的话。将士们听了,都感动得热血沸腾,纷纷表示一定跟着袁将军一起死守宁远。

接着,袁崇焕就命令城外百姓全部带了粮食、用具撤进城里,把城外的民房烧掉,叫后金军队来了没有粮食和掩体。他向城里的官员分派了任务,有的管军粮供应,有的清查内奸。他还发信给山海关的明军守将,如果发现宁远逃回关内的官兵,要他们就地处斩。这几道命令一下,宁远的人心都安定下来,大家除了一心一意守城杀敌之外,没有别的念头。

过了二十来天,努尔哈赤带领后金军气势汹汹地到了宁远城下。大批后金兵士头顶盾牌,冒着明军的箭石、炮火,猛烈攻城。明军虽然英勇抵抗,但是后金兵倒下一批,又来一批。在这紧急的关头,袁崇焕下令动用早就准备好的大炮,向后金军发射。炮声响处,只见一团火焰,后金兵士被轰得血肉横飞,留下的也被迫后撤。

第二天,努尔哈赤亲自督战,集中大股兵力攻城。袁崇焕登上城楼瞭望台,沉着地监视后金军的行动。直等到后金军冲到逼近城墙的地方,他才命令炮手瞄准敌人密集的地方发炮。这一炮使后金军受到更大伤亡。正在后面督战的努尔哈赤也受了重伤,不得不下令撤退。

袁崇焕听到敌人退兵,就乘胜杀出城去,一直追赶了三十里,才得胜回城。

努尔哈赤受了重伤,回到沈阳,跟他的部下说:“我从二十五岁以来,战无不胜,攻无不克,没想小小的宁远城攻不下来。”他又气又伤心,加上伤势越来越重,拖了几天,就咽了气。他的第八个儿子皇太极接替他做了后金大汗。

猜你喜欢
  卷九十四 北凉录一·崔鸿
  國語卷第三·韦昭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百三十一·李心传
  奉旨问讯曾静口供十三条 七、明朝亡于李自成之后,清·雍正
  卷之一百三十五·佚名
  卷之一百十四·佚名
  卷十六·郝经
  四○六 谕大学士阿桂着充文渊阁领阁事·佚名
  历代名贤确论巻八十九·佚名
  唐史论断卷中·孙甫
  志卷第六 高丽史五十二·郑麟趾
  梁孝王世家第二十八·司马迁
  徐尚卿传·张廷玉
  兵六·徐松
  第二章 秦汉之际·吕思勉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十四·徐世昌

    申涵光申涵光,字孚孟,一字和孟,号凫盟,永年人。贡生。有《聪山诗集》。岁晏岁晏百物息,草木随风沙。松柏惨不舒,况彼园中花。层阴昼萧条,微霰时复加。林中常鸣狐,屋上常鸣鸦。岂不思远游,负手还咨嗟。阳气动飞

  • 68.白居易感伤诗:霓裳羽衣歌·施蜇存

    白居易的诗文集名为《白氏长庆集》,前集五十卷,长庆四年元稹为他编定,并写了序文。因为当年正月,穆宗皇帝逝世,长庆尽于四年,故元稹给白居易题其集名为《长庆集》,表示这五十卷中的诗文皆作于长庆以前。后集二十卷,大和二年白

  • 唐六臣传第二十三·欧阳修

    甚哉,白马之祸,悲夫,可为流涕者矣!然士之生死,岂其一身之事哉?初,唐天祐三年,梁王欲以嬖吏张廷范为太常卿,唐宰相裴枢以谓太常卿唐常以清流为之,廷范乃梁客将,不可。梁王由此大怒,曰:“吾常语裴枢纯厚不陷浮薄,今亦为此邪!”是岁四月

  • 第三十回 占督署何海鸣弄兵 让炮台钮永建退走·蔡东藩

      却说袁总统闻沪上起衅,屡遣北兵至沪,助守制造局,且令郑中将汝成,及海军司令李鼎新,协力固守,如有将士应乱图变,立杀无赦等语。郑汝成本服从中央,立将此令宣布,又调开原有警卫军,专用北军堵御。果然内变不生,外患尽却,当即连

  • 春秋别典卷十三·薛虞畿

    鲁哀公【元年丁未在位二十七年周敬王二十六年】越王降吴【元年吴夫差伐越报防李】登舟迳去终不返顾越王夫人乃据船哭顾乌鹊啄江渚之虾飞去复来因哭而歌之曰仰飞鸟兮乌鸢陵虚兮翩翩集洲渚兮优恣啄虾矫翮兮云间任厥兮

  •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五十六·佚名

    嘉靖四年十月丙戌朔享 太庙遣会昌矦王桥泰和伯陈万言分祀 诸陵庆阳伯夏臣祀 景皇帝陵寝○初辽东议修边墙未及四年又以积雨颓坏至是巡抚都御史张琏等复请修筑 上从之令酌量缓急以渐修理务令坚厚经久不许卤莽徒费财力仍

  • 卷七十中·郝经

    钦定四库全书 续後汉书卷七十中    元 郝经 撰 列传第六十七中 死国 魏 夏侯玄【李丰 丰弟翼 张缉许允 刘陶】 王经 王凌【令狐愚 单固杨康】 毋丘俭【子甸尹大目】 诸葛诞【文钦 

  • 杜预传·房玄龄

    杜预字元凯,京兆杜陵人。祖父杜畿,是魏尚书仆射。父亲杜恕,是幽州刺史。杜预博学多所通晓,明于国家兴废之道,常说:“立德是我不能做到的,立功立言差不多可以做到。”当初,杜预的父亲与宣帝司马懿不和,被幽禁而死,所以杜预长久不

  • 庾信传·李延寿

    庾信字子山,南阳新野人。祖父庾易、父亲庾肩吾,《南史》中都有传。  庾信自幼俊逸超俗,非常聪明机敏,博览群书,尤其擅长《春秋左氏传》。身高八尺,腰带长达十围,仪容举止恭顺,有过人之处。父亲庾肩吾,任梁朝太子中庶子,掌管记

  • 曾巩传·脱脱

    曾巩,字子固,建昌郡南丰县人。他幼小时就机智敏锐,如几百字的文章,一读过就能背诵下来。在十二岁时,试做《六论》,提笔就写出来了,而且文辞十分壮美。到二十岁时,已经名闻四方。欧阳修看到他的文章后大为赞赏,对他的才能表示十

  • 耶律留哥传·宋濂

    耶律留哥,契丹人,曾任金朝北边千户。太祖起兵于北方,金人怀疑辽朝遗民有所图谋,下令每辽民一户以女真二户夹居,进行监视。留哥对此不安,于太祖七年(1212)逃至隆安、韩州,纠集壮士剽劫这些地方。官府出兵追捕,都被他们击败。进

  • 胡海传·张廷玉

    胡海,字海洋,定远人。曾经加入土豪赤塘王总管的兵营,后自动归附了太祖,被授予百户。从征打败了元将贾鲁的部队,攻克了泗、滁等地,晋升为万户。跟随大军渡江,攻陷蛮子海牙水寨,打败陈聎先的部队,跟随夺取了集庆、镇江。在宁国打

  • 难二第三十七·韩非

    景公过晏子曰∶‘子宫小,近市,请徙子家豫章之圃。’晏子再拜而辞曰:‘且婴家贫,待市食,而朝暮趋之,不可以远。’景公笑曰:‘子家习市,识贵贱乎?’是时景公繁于刑,晏子对曰:‘踊贵而屦贱。’景公曰:‘何故?’对曰:‘刑多也。’ 景公

  • 卷三·毛奇龄

    钦定四库全书经问补卷三翰林院检讨毛奇龄撰王虎文【名崇炳东阳门人】问敝乡先进有仁山金氏善作经辨然往多疑之谨録其数条奉询祈示可否一伯益辨曰伯益即伯翳秦人以入为去故谓益为翳也秦纪伯翳所云佐禹平水土即书载随山

  • 卷四十四·李光地

    钦定四库全书日讲春秋解义卷四十四襄公二十有六年春【附録左传】二十六年春秦伯之弟鍼如晋修成【修防夷仪歳之成】叔向命召行人子员【欲使答秦命】行人子朱曰朱也当御【御进也言次当行】三云叔向不应子朱怒曰班爵同何

  • 佛说出家缘经·佚名

    后汉安息国三藏安世高译如是我闻。一时婆伽婆在王舍城耆阇崛山。与大比丘僧俱千二百五十。是时难提优婆塞。与五百优婆塞。出王舍城上耆阇崛山。往诣佛所头面礼足。长跪叉手问佛。大德。愿闻优婆塞五戒。毁犯正戒有何

  • 终南家业卷上(末)·守一

    答日本芿法师教观诸问日本芿师为法之切。於庆元间。泛舶东来。彼时先师如庵开法景福。芿即依学。十有余年。缘异音不解。每别席指教。芿乃讨论。分阴不癈。大小部文。一宗教观。无不通达。后游参诸方。彼有不入其门者

  • 楝亭书目·曹寅

    《楝亭书目》是清代康熙年间江宁织造曹寅编撰的私家藏书目录。《楝亭书目》有多种版本,最早见于嘉庆年间藏书家周中孚《郑堂读书记》卷三十二,著录《楝亭书目》为“无卷数,三册,写本”。民国年间,又见于民国年间缪荃孙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