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第四折

(牛太守上,诗云)为政维扬不足称,刚余操守若冰清。一生不得逢迎力,却被心知也见憎。老夫牛孺孺是也。叨守扬州,三年任满,赴京考绩。老夫探望杜翰林数次,不肯放参。我想来,在扬州之时,请他饮酒,出家乐歌唱,曾着他来,与张好好四目相视,不得说话,他心怀此恨,所以嗔怪。扬州有一个白文礼,是老夫的治民,其家巨富,屡次对老夫诉说此事,要将好好配与杜牧之为夫人,成就此一桩美事。他如今也随老夫来到京师,今日在金字馆中,安排宴会,若杜牧之来时。老夫自有主意。(下)(白文礼引随从上,云)小生白文礼,昔在扬州与杜牧之送行,他只想牛太守家那女子,央小生说合,成此亲事。如今牛太守任满回京,小生特随他来,已将前事达知太守。今日在金宇馆中,安排筵席,请杜翰林、牛太守,务要完成了这门亲事。小的每,门首看者,杜翰林来时,报复我知道。(正末上,云)小官杜牧之。自离扬州,经今三载,牛太守望我数次,不曾放参,今日白员外请赴宴,须索走一遭去。想昨宵沉醉,今日又索扶头也。(唱)

【双调】【新水令】我向这酒葫芦着淹不曾醒,但说着花胡同我可早愿随鞭镫。今日个酒香金字馆,花重锦官城,不恋富贵峥嵘,则待谈笑平生。不望白马红缨,伴着象板银筝,似这淮南郡山水有名姓。

(云)左右报复去,道杜牧之到了也。(随从报科,云)杜翰林来了也。(白文礼云)道有请。(正末做见科,云)量小官有何德能,着员外置酒张筵,何以克当!(白文礼云)蔬食薄味,不成管待,请相公欢饮几杯。(正末唱)

【沉醉东风】休想道惟吾独醒屈平,则待学众人皆醉刘伶。浇消了湖海愁,洗涤下风云兴,怕孤负月朗风清,因此上落魄江湖载酒行,糊涂了黄粱梦境。

(云)员外,今日席上,再有何人?(白文礼云)请牛太守去了,这早晚敢待来也。(牛太守上,云)老夫牛僧孺,今日白文礼在金字馆设席相请,左右报复去,道牛大守来了也。(随从报科,云)太守老爹来了也。(白文礼云)道有请。(牛太守做见科,与正末云)老夫相访数次,不蒙放参,只是某缘分浅薄也。(正末云)小官连日事冗,有失迎接,叔父勿罪。来日小官设席请罪,就屈员外同席,未知允否?(白文礼云)今日且饮过小生这一席,来日同赴盛宴,务要吹弹歌舞,开怀畅饮也。(正末唱)

【水仙子】喜的是楚腰纤细掌中擎,爱的是一派笙歌醉后听。哎,你个孟尝君妒色独强性,靠损了春风软玉屏,戏金钗早吓掉了冠缨。杜牧之难折证,牛僧孺不志诚,都一般行浊言清。

(牛太守云)休题旧话了,今日员外设席,则请饮酒。(正末云)酒虽要饮,事也要知。小官三年前曾央白员外诉说一事,未知叔父允否?(白文礼云)太守大人,小生曾言将好好小姐配与杜翰林,尊意如何?(牛太守云)既然牧之心顺,着好好过来相见,就与牧之为夫人。好好那里?(旦上,云)妾身张好好。老爹呼唤,我自过去。(见科,云)老爹唤你孩儿,有何分付?(牛太守云)有杜牧之要娶你做夫人,则今日正是好日辰,等酒筵散后,就过门成亲,了此宿缘也。(正末云)多谢叔父。(张府尹上,云)小官张尚之,先任豫章太守,今升为京兆府尹。因张好好与了牛太守为义女,长大成人,今聘与杜牧之为夫人。某奉圣人的命,因牧之贪花恋酒,本当谪罚,姑念他才识过人,不拘细行,赦其罪责。如今小宫亲来传示与他,早来到了。左右,报复去,道有京兆府尹下马也。(随从报科,云)有新任府尹老爷下马也。(正末云)道有请。(张府尹见科)(正末云)呀,张相公来了。(牛太守云)京兆相公,别来无恙?(张府尹云)牛相公乃是父执,何故同众位在此?(牛太守云)因白员外相招在此。(张府尹云)小官因牧之放情花酒,奉朝命本当谪罚,小官保奏,赦其无罪。(正末云)多谢大人!(唱)

【雁儿落】我则道玉阶前花弄影,原来是金殴上传宣令。本为个牛僧孺门—下人,倒做了杜牧之心头病。

(张府尹见旦科,云)这不是我张好好么?因何在此?(正末唱)

【得胜令】则疑是天上许飞琼,原来是足下女娉婷。你栽下竹引丹山凤,笼着花藏金谷莺,都诉出实情。(白文礼云)学士,你不拜丈人,还等甚么?(正末唱)我做下强项令肩膀硬,今日个完成,将这个俊娇娥手内擎。

(张府尹云)嗨,牧之,因你贪恋花酒,所以朝廷要见你之罪哩。(正末唱)

【甜水令】我不合带酒簪花,沾红惹绿,疏狂情性,这几件罪我招承。你不合打风牢龙,翻云覆雨,陷入坑阱,咱两个口说无凭。

(张府尹云)早是小官与学士同窗共业,先奏过赦罪,不然,御史台岂肯饶人?(正末唱)

【折桂令】见放着御史台不顺人情,谁着你调罨子画阁兰堂,搠包儿锦阵花营。既然是太守相容,俺朋友间有甚差争?摆着一对种花手似河阳县令,裹着一顶漉酒巾学五柳先生。既能勾鸾风和鸣,桃李春荣,赢得青楼薄幸之名。

(张府尹云)牧之,你听我说。(词云)太守家张好好丰姿秀整,引惹得杜牧之心悬意耿。若不是白员外千里通诚,焉能勾结良缘夫为纲领?从今日早罢了酒病诗魔,把一觉十年间扬州梦醒,才显得翰林院台阁文章,终不负麒麟上书名画影。(正末唱)

【鸳鸯煞】从今后立功名写入麒麟影,结牡萝配—亡菱花镜。准备着载月兰舟,煦夜花灯。畅道朋友同行,尚则怕衣衫不整。毕罢了雪月风花,医可了游荡疏扛病。今小个两眼惺惺,唤的个一枕南柯梦初醒。

题目 张好好花月洞房春

正名 杜牧之诗酒扬州梦

猜你喜欢
  刘学颜·唐圭璋
  {入学从师}·佚名
  第一折·佚名
  参寥子诗集卷十二·道潜
  卷七·仇兆鳌
  初集卷十五·乾隆
  卷438 ·佚名
  卷309 ·佚名
  唐诗镜卷三十九·陆时雍
  卷二百七十五·陈廷敬
  卷七·陈廷敬
  秋夜陪张丞相赵侍御游灉湖二·张说
  附录·贺铸
  五集 二卷·钱德苍
  大招·屈原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十六·白居易

    钦定四库全书 白香山诗集卷十六    歙县汪立名编长庆集十六【律诗五言七言凡九十六首】 东南行一百韵寄通州元九侍御澧州李十一舍人果州崔二十二使君开州韦大员外庾三十二补阙杜十四拾遗李二十助教员外窦七校书

  • 补注杜诗跋·黄希

    山谷尝谓老杜作诗无一字无来处第恨後人读书少不足以知之今生乎数百载之後欲探古人之心於数百载之前凡诸家笺注之所未通者皆断以已见自非胷中有万卷书其敢任此责耶黄氏之於此诗盖如班马父子之作史凡两世用工矣积两世之

  • 卷383 ·佚名

    王迈 寄郑龙川子汝瞻岩翁二首一叙别怀一谢惠端砚 寄我端溪玉一弯,文房取友此其端。 眼中厌持珊瑚树,掌上忻擎紫马肝。 底用千金求国手,拟封九锡霸词坛。 他时游宦南州路,免载囊中只石还。 王迈 监

  • 卷九十四·陈起

    钦定四库全书 江湖小集卷九十四    宋 陈起 编武衍藏拙余藳 霜梧 栖凤枝头数叶轻井边篱落正关情晚来纵有西风过一片秋声作不成【一作做】 湖边 日日湖边上小车要寻红紫醉年华东风合与春料理忍把轻寒瘦杏花 示?

  • 卷三百二十八·陈廷敬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佩文斋咏物诗选卷三百二十八辛夷花类七言古初入京寓天界西阁对辛夷花懐徐七记室【明】高 启去年寺里开辛夷君来忆我曾题诗今年我来君已去思君还对花开时欲寻花下君行迹日暮空庭古苔碧殷勤把酒问花枝

  • ●卷二十·邵博

      仁皇帝问王懿敏素曰:“大僚中孰可命以相事者?”懿敏曰:“下臣其敢言。”帝曰:“姑言之。”懿敏曰:“唯宦官宫妾不知姓名者,可充其选。”帝怃然,有间,曰:“唯富弼耳。”懿敏下拜曰:“陛下得人矣。”既告大庭相富公,士大夫皆举

  • 史纠卷二·朱明镐

    (明)朱明镐 撰○南齐书纪志萧书诸志礼乐为优纪叙简核无支无蔓州郡沿立条贯昭晰亦称善制良史之才兹其尤也顾祥瑞一书路卉衜萼同入皂囊野鹿山鸡并形简牍隠侯作俑恨未免焉荆州襄阳之鞠旅悉目为义顺帝和帝之受戕书法从同谋

  • 卷三十三·黄训

    钦定四库全书名臣经济録卷三十三明 黄训 编兵部【武选下】查革武职疏该兵部题武选等清吏司案呈节该伏覩正德十六年四月二十二日诏书内一欵自正德元年以来诸色人等传陞乞陞大小官职尽行裁革吏礼兵工四部各将查革过传

  • 卷二十一·赵汝愚

    钦定四库全书宋名臣奏议卷二十一宋 赵汝愚 编君道门听断上英宗乞裁决几务    司马光臣闻王言惟作命不言臣下罔攸禀令陛下以明德令望龙飞受命四海之内延颈倾耳渇闻圣政自践阼以来於今五月而陛下深执谦逊端拱渊默

  • 卷十八 君陈第二十三·孔颖达

    周公既没,命君陈分正东郊成周,成王重周公所营,故命君陈分居,正东郊成周之邑里官司。作《君陈》。作书命之。君陈臣名也,因以名篇。○郑注《礼记》云:“周公之子。”王若曰:“君陈,惟尔令德孝恭。言其有令德,善事父母,行己以恭。

  • 卷十八·杨士勋

    ◎昭公起十四年,尽三十二年十有四年,春,意如至自晋。大夫执则致,致则名,意如恶,然而致,见君臣之礼也。大夫有罪,则宜废之。既不能废,不得不尽为君臣之恩,故曰“见君臣之礼”。○见君,贤遍反。[疏]“大夫执则致”。○释曰:重发传者

  • 卷十二·陈天祥

    <经部,四书类,四书辨疑钦定四库全书四书辨疑卷十二    元 陈天祥 撰孟子离娄下惠而不知为政○注谓私恩小利经中无该私恩小利之文惠止当解为恩惠孔子称子产其养民也惠谓有养民之实惠也详此一事亦是偶见渉者之

  • 卷十七·李光坡

    钦定四库全书仪礼述注卷十七安溪 李光坡 撰有司彻第十七郑目録云少牢之下篇也上大夫既祭傧尸于堂之礼若下大夫祭毕礼尸于室中无别行傧尸于堂之事天子诸侯之祭明日而绎有司彻注曰彻室中之馈及祝佐食之爼卿大夫既祭而

  • 第一 捭阖 6·王诩

    【原文】故捭者,或捭而出之①,或捭而纳之②;阖者,或阖而取之,或捭而去之。捭阖③者,天地之道。捭阖者,以变动一陰一陽一,四时开闭,以化万物④。纵横反出,反覆反忤⑤,必由此矣。【注释】①出之:取而用之。②纳之:采纳。③捭阖:即开合

  • 法华玄义释签卷第十一·湛然

    三明伏断中二。先正明圆位伏断。次复次下兼明诸位。初文又二。初正明位。次判通别。初文中二。初凡次圣。初凡位中二。先外次内。初外中五先立。次诸教下斥权。三大经下引证。四例如下引例。五今此下辨有无。亦兼斥权

  • 卷五·佚名

    第三节 顺逆一〇一四从因缘及于非所缘十一、&hellip;&hellip;非增上、非无间、非等无间十一,非互相三、非亲依止、非前生、非后生、非修习、非业、非异熟、非食、非根、非静虑、非道十一,非相应三、非不相应五、非无有

  • 春秋经解·孙觉

    北宋孙觉据《左氏》、《公羊》、《榖梁》及历代诸儒所说之长,解《春秋》之义的著作。今本13卷,与《宋史·艺文志》所载15卷不符。清纪昀等认为:王应麟在《玉海》 中所载《春秋学纂》13卷,“注曰: 其说以《榖梁》为本,

  • 普达王经·佚名

    一卷,失译。夫延国王礼沙门足,诸臣谏之,王命觅一切头卖之,惟人头不可卖,乃至丐者亦不肯受,因劝人生信心,遥请佛来国说法,佛并说其夙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