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大学纂笺卷一

元 詹道传 撰

子程子曰【大程子讳颢字伯淳号明道先生小程子讳頣字正叔号伊川先生集注初以大程子小程子为别次称伯子叔子最后以其学同通称程子去子者有德之称犹今称先生然子程子仿公羊子沈子之例也】大学孔氏之遗书【以其书放失阙畧故谓之遗书详朱子所序程氏遗书大略皆此意】而初学入德之门也于今可见古人为学次第者独赖此篇之存而论孟次之学者必由是而学焉则庶乎其不差矣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程子曰亲当作新 大学者大人之学也明明之也明德者人之所得乎天而虚灵不昧以具众理而应万事者也但为气禀所拘人欲所蔽则有时而昬然其本体之明则有未尝息者故学者当因其所而遂明之以复其初也新者革其旧之谓也言既自明其明德又当推以及人使之亦有以去【上声】其旧染之汚【音乌】也止者必至于是而不迁之意至善则事理当然之极也言明明德新民皆当止于至善之地而不迁盖必其有以尽夫【音扶】天理之极而无一毫人欲之私也此三者大学之纲领也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止者所当止之地即至善之所在也知之则志有定向静谓心不妄动安谓所处【上声下同】而安虑谓处事精详得谓得其所止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明德为本新民为末知止为始能得为终本始所先末终所后此结上文两节之意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治平声后仿此】

明明德于天下者使天下之人皆有以明其明德也心者身之所主也诚实也意者心之所也实其心之所发欲其必自慊而无自欺也致推极也知犹识也推极吾之知识欲其所知无不尽也格至也物犹事也穷至事物之理欲其极处无不到也此八者大学之条目也

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治去声后仿此】

物格者物理之极处无不到也知至者吾心之所知无不尽也知既尽则意可得而实矣意既实则心可得而正矣修身以上【上声】明明德之事也齐家以下新民之事也物格知至则知所止矣意诚以下则皆得所止之序也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壹是一切也正心以上皆所以修身也齐家以下则举此而错【音措】之耳【四字出祭义】

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

本谓身也所厚谓家也此两节结上文两节之意右经一章盖孔子之言而曾子述之其【去声下同】十章则曾子之意而门人记之也旧本颇有错简今因程子所定而更考经文别为序次如左

凡文杂引经若无统纪然文理接续血脉贯通深浅始终至为精密熟读详味久当见之今不尽释也

康诰曰克明德

康诰周书克能也【康诰本文云克明德慎罚此只取上三字下文引太甲顾諟天之明命亦去先王字皆引经之活法】

太甲曰顾諟天之明命【大读作泰諟古是字】

太甲商书顾谓常目在之也諟犹此也或曰审也天之明命即天之所以与我而我之所以为德者也常目在之则无时不明矣

帝典曰克明峻德【峻书作俊】

帝典尧典虞书峻大也

皆自明也

结所引书皆言自明已德之意

右之首章释明明德

此通下三章至止于信旧本误在没世不忘之下

汤之盘铭曰茍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盘沐浴之盘也【新定邵氏曰日日盥颒人所同也日日沐浴恐未必然内则篇记子事父母不过五日燂汤请浴三日具沐而已斯铭也其殆刻之盥颒之盘欤】铭名其器以自警之辞也【盘铭惟见于此名者书之名即此九字之名也如苟字从艹从句则书也唤为苟字则名也】苟诚也【论语苟至于仁苟亦训诚】汤以人之洗濯其心以去【上声下同】恶如沐浴其身以去垢故铭其盘言诚能一日有以涤其旧染之汚而自新则当因其已新者而日日新之又日新之不可略有间【去声】断【徒玩反】也

康诰曰作新民

鼔之舞之之谓作【易系辞鼔之舞之以尽神摘此四字】言振起其自新之民也

诗曰周虽旧邦其命维新

诗大雅文王之篇言周国虽旧至于文王能新其德以及于民而始受天命也

是故君子无所不用其极

自新新民皆欲止于至善也

右之二章释新民

诗云邦畿千里惟民所止

诗商颂鸟之篇邦畿王者之都也【畿方千里王者所自治王制云四海之内九州州方千里而畿居其一也】止居也言物各有所当止之处也

诗云缗蛮黄鸟止于丘隅子曰于止知其所止可以人而不如鸟乎【缗诗作緜】

诗小雅缗蛮之篇缗蛮鸟声丘隅岑【锄林反】蔚【纡弗反】之处子曰以下孔子说诗之辞言人当知所当止之处也

诗云穆穆文王于缉熙敬止为人君止于仁为人臣止于敬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与国人交止于信【于缉之于音乌】

诗文王之篇穆穆深逺之意于叹美辞缉继续也熙光明也敬止言其无不敬而安所止也引此而言圣人之止无非至善五者乃其目之大者也学者于此究其精微之蕴【委粉于问二反】而又推类以尽其余则于天下之事皆有以知其所止而无疑矣

诗云瞻彼淇澳菉竹猗猗有斐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瑟兮僴兮赫兮喧兮有斐君子终不可諠兮如切如磋者道学也如琢如磨者自修也瑟兮僴兮者恂栗也赫兮喧兮者威仪也有斐君子终不可諠兮者道盛德至善民之不能忘也【澳于六反菉诗作緑猗叶韵音阿僴下版反喧诗作咺諠诗作谖并况晩反恂郑氏读作峻】

诗衞风淇澳之篇淇水名澳隈【乌回反】也猗猗美盛貌兴【去声】也斐文貌切以刀锯【居御反】琢以椎【直追反】凿皆裁物使成形质也磋以鑢【音虑】铴【他浪反】磨以沙石皆治物使其滑泽也治骨角者既切而复【扶又反下同】磋之治玉石者既琢而复磨之皆言其治之有绪而益致其精也瑟严密之貌僴武毅之貌赫喧宣着盛大之貌諠忘也道言也学谓讲习讨论之事自修者省【星上声】察克治之功恂栗战惧也威可畏也仪可象也引诗而释之【疑非所释尔雅训释篇已载其文而无者字】以明明明德者之止于至善道学自修言其所以得之之由恂栗威仪言其德容表里之盛卒乃指其实而叹美之也

诗云于戏前王不忘君子贤其贤而亲其亲小人乐其乐而利其利此以没世不忘也【于戏音乌呼乐音洛】

诗周颂烈文之篇于戏叹辞前王谓文武也君子谓其后贤后王小人谓后民也此言前王所以新民者止于至善能使天下后世无一物不得其所所以既没世而人思慕之愈久而不忘也此两节咏叹淫泆其味深长当熟玩之【咏叹之淫泆之本乐记语】

右之三章释止于至善

此章内自引淇澳诗以下旧本误在诚意章下

子曰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无情者不得尽其辞大畏民志此谓知本

犹人不异于人也情实也引夫子之言而言圣人能使无实之人不敢尽其虚诞之辞盖我之明德既明自然有以畏服民之心志故讼不待听而自无也观于此言可以知本末之先后矣

右之四章释本末

此章旧本误在止于信下

此谓知本

程子曰衍【与羡同延面反】文也

此谓知之至也

此句之上别有阙文此特其结语耳

右之五章盖释格物致知之义而今亡矣此章旧本通下章误在经文之下

间【如字】尝窃取程子之意以补之曰所谓致知在格物者言欲致吾之知在即物而穷其理也葢人心之灵莫不有知而天下之物莫不有理惟于理有未穷故其知有不尽也是以大学始教必使学者即凡天下之物莫不因其已知之理而益穷之以求至乎其极至于用力之久而一旦豁然贯通焉则众物之表里精粗无不到而吾心之全体大用无不明矣此谓物格此谓知之至也

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好恶上字皆去声谦读为慊苦刼反】

诚其意者自修之首也毋者禁止之辞自欺云者知为善以去【上声下同】恶而心之所有未实也谦快也足也独者人所不知而已所独知之地也言欲自修者知为善以去其恶则当实用其力而禁止其自欺使其恶恶则如恶恶臭好善则如好好色皆务决去而求必得之以自快足于已不可徒茍且以徇外而为【去声】人也然其实与不实盖有他人所不及知而已独知之者故必谨之于此以审其几【平声】焉

小人闲居为不善无所不至见君子而后厌然揜其不善而着其善人之视己如见其肺肝然则何益矣此谓诚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其独也【闲音闲厌郑氏读为黡于简反】闲居独处【去声】也厌然消沮【上声】闭藏之貌此言小人隂为不善而阳欲揜之则是非不知善之当为与恶之当去【上声】也但不能实用其力以至此耳然欲揜其恶而卒不可揜欲诈为善而卒不可诈则亦何益之有哉此君子所以重【去声】以为戒而必谨其独也

曾子曰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其严乎

引此以明上文之意言虽幽独之中而其善恶之不可揜如此可畏之甚也

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胖步丹反】胖安舒也言富则能润屋矣德则能润身矣故心无愧怍则广大寛平而体常舒泰德之润身者然也盖善之实于中而形于外者如此故又言此以结之右之六章释诚意

经曰欲诚其意先致其知又曰知至而后意诚盖心体之明有所未尽则其所发必有不能实用其力而苟焉以自欺者然或已明而不谨乎此则其所明又非已有而无以为进德之基故此章之指必承上章而通考之然后有以见其用力之始终其序不可乱而功不可阙如此云

所谓修身在正其心者身有所忿懥则不得其正有所恐惧则不得其正有所好乐则不得其正有所忧患则不得其正【忿弗粉反懥勑值反好乐并去声】

程子曰身有之身当作心 忿懥【广韵玉篇并陟利反】怒也盖是四者皆心之用而人所不能无者然一有之而不能察则欲动情胜而其用之所行或不能不失其正矣

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

心有不存则无以检其身是以君子必察乎此而敬以直之然后此心常存而身无不修也

此谓修身在正其心

右之七章释正心修身

此亦承上章以起下章盖意诚则真无恶而实有善矣所以能存是心以检其身然或伹知诚意而不能密察此心之存否则又无以直内而修身也自此以下并以旧文为正

所谓齐其家在修其身者人之其所亲爱而辟焉之其所贱恶而辟焉之其所畏敬而辟焉之其所哀矜而辟焉之其所敖惰而辟焉故好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者天下鲜矣【辟读为僻恶而之恶敖好并去声鲜上声】

人谓众人之犹于也辟犹偏也五者在人本有当然之则然常人之情惟其所向而不加察焉则必陷于一偏而身不修矣

故谚有之曰人莫知其子之恶莫知其苗之硕【谚音彦硕叶韵时若反】

谚俗语也溺爱者不明贪得者无厌【平声】是则偏之为害而家之所以不齐也

此谓身不修不可以齐其家

右之八章释修身齐家

所谓治国必先齐其家者其家不可敎而能敎人者无之故君子不出家而成敎于国孝者所以事君也弟者所以事长也慈者所以使众也【弟去声长上声】

身修则家可敎矣孝弟慈所以修身而教于家者也然而国之所以事君事长使众之道不外乎此此所以家齐于上而敎成于下也

康诰曰如保赤子心诚求之虽不中不逺矣未有学养子而后嫁者也【中去声】

此引书而释之又明立敎之本不假强【上声】为在识其端而推广之耳

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一人贪戾一国作乱其机如此此谓一言偾事一人定国【偾音奋】

一人谓君也机发动所由也偾覆败也【左隐三年郑伯之车偾于济】此言敎成于国之效

尧舜帅天下以仁而民从之桀纣帅天下以暴而民从之其所令反其所好而民不从是故君子有诸已而后求诸人无诸已而后非诸人所藏乎身不恕而能喻诸人者未之有也【好去声】

此又承上文一人定国而言有善于已然后可以责人之善无恶于已然后可以正人之恶皆推已以及人所谓恕也不如是则所令反其所好而民不从矣喻晓也

故治国在齐其家

通结上文

诗云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宜其家人而后可以敎国人【夭平声蓁音臻】

诗周南桃夭之篇夭夭少【去声】好貌蓁蓁美盛貌兴【去声】也之子犹言是子此指女子之嫁者而言也妇人谓嫁曰归宜犹善也

诗云宜兄宜弟宜兄宜弟而后可以敎国人

诗小雅蓼【音六】萧篇

诗云其仪不忒正是四国其为父子兄弟足法而后民法之也

诗曹风鸤【音尸】鸠篇忒差也

此谓治国在齐其家

此三引诗皆以咏叹上文之事而又结之如此其味深长最宜潜玩

右之九章释齐家治国

所谓平天下在治其国者上老老而民兴孝上长长而民兴弟上恤孤而民不倍是以君子有絜矩之道也【长上声弟去声倍与背同絜胡结反】

老老所谓老吾老也兴谓有所感而兴起也孤者幼而无父之称絜度【待洛反下同】也矩所以为方也言此三者上行下效捷【疾业反】于影响所谓家齐而国治也亦可以见人心之所同而不可使有一夫之不获矣是以君子必当因其所同推以度物使彼我之闲各得分【去声】愿则上下四旁均齐方正而天下平矣

所恶于上毋以使下所恶于下毋以事上所恶于前毋以先后所恶于后毋以从前所恶于右毋以交于左所恶于左毋以交于右此之谓絜矩之道【恶先并去声】

此覆解上文絜矩二字之义如不欲上之无礼于我则必以此度下之心而亦不敢以此无礼使之不欲下之不忠于我则必以此度上之心而亦不敢以此不忠事之至于前后左右无不皆然则身之所处【上声】上下四旁长短广狭彼此如一而无不方矣彼同有是心而兴起焉者又岂有一夫之不获哉所操【平声】者约而所及者广此平天下之要道也故章内之意皆自此而推之

诗云乐只君子民之父母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此之谓民之父母【乐音洛只音纸好恶并去声下并同】

诗小雅南山有台之篇只语助辞言能絜矩而以民心为已心则是爱民如子而民爱之如父母矣

诗云节彼南山维石岩岩赫赫师尹民具尔瞻有国者不可以不慎辟则为天下僇矣【节读为截辟读为僻僇与戮同】

诗小雅节南山之篇节截然髙大貌师尹周太师尹氏也【按诗传尹氏葢吉甫之后周大夫家父作此诗以讥王之用尹氏也】具俱也辟偏也言在上者人所瞻仰不可不谨若不能絜矩而好恶徇于一已之偏则身弑国亡为天下之大戮矣

诗云殷之未丧师克配上帝仪监于殷峻命不易道得众则得国失众则失国【丧去声仪诗作宜峻诗作骏易去声】

诗文王篇师众也配对也配上帝言其为天下君而对乎上帝也监视也峻大也不易言难保也道言也引诗而言此以结上文两节之意有天下者能存此心而不失则所以絜矩而与民同欲者自不能已矣

是故君子先慎乎徳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财有财此有用

先谨乎德承上文不可不谨而言德即所谓明德有人谓得众有土谓得国有国则不患无财用矣

德者本也财者末也

本上文而言

外本内末争民施夺

人君以德为外以财为内则是争鬭其民而施之以刼夺之敎也盖财者人之所同欲不能絜矩而欲専之则民亦起而争夺矣

是故财聚则民散财散则民聚

外本内末故财聚争民施夺故民散反是则有德而有人矣

是故言悖而出者亦悖而入货悖而入者亦悖而出悖逆也此以言之出入明货之出入也自先谨乎德以下至此又因财货以明能絜矩与不能者之得失也

康诰曰惟命不于常道善则得之不善则失之矣道言也因上文引文王诗之意而申言之其丁宁反覆之意益深切矣

楚书曰楚国无以为宝惟善以为宝

楚书楚语言不宝金玉而宝善人也【国语楚语王孙圉聘于晋赵简子问曰楚之白珩犹在乎其为寳也防何矣曰楚之所寳者曰观射父能作训辞以行事于诸侯使无以寡君为口宝又有左史倚相能通训典以叙百物以朝夕献善败于寡君使无忘先王之业若诸侯之好币具而导之以训辞寡君其可以免罪于诸侯而国民保焉此楚国之寳也若夫白珩先王之玩也何宝之焉】

舅犯曰亡人无以为宝仁亲以为宝

舅犯晋文公舅狐偃字子犯亡人文公时为公子出亡在外也仁爱也事见檀弓【礼记檀弓篇晋献公之丧秦穆公使人吊公子重耳且曰寡人闻之亡国恒于斯得国恒于斯虽吾子俨然在忧服之中丧亦不可久也时亦不可失也以告舅犯舅犯曰孺子其辞焉丧人无宝仁亲以为宝父死之谓何又因以为利而天下其孰能说之孺子其辞焉】此两节又明不外本而内末之意

秦誓曰若有一个臣断断兮无他技其心休休焉其如有容焉人之有技若已有之人之彦圣其心好之不啻若自其口出寔能容之以能保我子孙黎民尚亦有利哉人之有技媢疾以恶之人之彦圣而违之俾不通寔不能容以不能保我子孙黎民亦曰殆哉【个古贺反书作介防丁乱反媢音冐】

秦誓周书【春秋传僖三十三年秦穆公袭郑晋襄公率师败诸殽归而作秦誓】断断诚一之貌彦美士也圣通明也尚庶防【平声】也媢忌也违拂戾也殆危也

唯仁人放流之迸诸四夷不与同中国此谓唯仁人为能爱人能恶人【迸读为屏古字通用】

迸犹逐也言有此媢疾之人妨贤而病国则仁人必深恶而痛絶之以其至公无私故能得好恶之正如此也

见贤而不能举举而不能先命也见不善而不能退退而不能逺过也【逺去声】

命郑氏云当作慢程子云当作怠未详孰是 若此者知所爱恶矣而未能尽爱恶之道盖君子而未仁者也

好人之所恶恶人之所好是谓拂人之性菑必逮夫身【菑古灾字夫音扶】

拂逆也好善而恶恶人之性也至于拂人之性则不仁之甚者也自秦誓至此又皆以申言好恶公私之极以明上文所引南山有台节南山之意

是故君子有大道必忠信以得之骄泰以失之

君子以位言之道谓居其位而修己治人之术已自尽为忠循物无违谓信骄者矜髙泰者侈肆此因上所引文王康诰之意而言章内三言得失而语益加切盖至此而天理存亡之防【平声】决矣

生财有大道生之者众食之者寡为之者疾用之者舒则财恒足矣【恒胡登反】

吕氏【名大临字与叔蓝田人】曰国无游民则生者众矣朝【音潮】无幸位则食者寡矣不夺农时则为之疾矣量入为出则用之舒矣愚按此因有土有财而言以明足国之道在乎务本而节用非必外本内末而后财可聚也自此以至终篇皆一意也

仁者以财身不仁者以身财

犹起也仁者散财以得民不仁者亡身以殖【丞职反】货

未有上好仁而下不好义者也未有好义其事不终者也未有府库财非其财者也

上好仁以爱其下则下好义以忠其上所以事必有终而府库之财无悖出之患也

孟献子曰畜马乗不察于鸡豚伐冰之家不畜牛羊百乗之家不畜聚敛之臣与其有聚敛之臣宁有盗臣此谓国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也【畜许六反乘敛并去声】

孟献子鲁之贤大夫仲孙蔑也【仲孙庆父之曾孙事成公襄公】畜马乘士初试为大夫者也伐冰之家卿大夫以上【上声】丧祭用冰者也【孔氏疏曰按书传士饰车骈马诗云四牡騑騑大夫以上乃得乘四马今下云伐冰之家是卿大夫今别云畜马乘故知士初试为大夫者也左昭四年大夫命妇丧浴用冰丧大记云士不用冰故知卿大夫也士若恩赐亦得用之但非其常故士丧礼赐冰则夷槃可也伐凿取也周制仲春以后丧祭用冰秋凉则止金氏曰伐冰斩冰也然斩冰有国之事若卿大夫则受冰之家非斩冰也岂卿大夫之家丧祭则取冰于公故谓之伐与周礼天官凌人掌冰正歳十有二月令斩冰三其凌春始治鉴凡内外饔之膳羞鉴焉凡酒浆之酒醴亦如之祭祀共冰鉴賔客共冰大丧共夷槃冰凌冰室也鉴瓦盆之属以盛冰置食物酒醴于中防馁败也夷盘者实冰盘中置尸牀之下以寒尸也】百乗之家有采地者也【采音菜笺见论语千乗注】君子宁亡己之财而不忍伤民之力故宁有盗臣而不畜聚敛之臣此谓以下释献子之言也

长国家而务财用者必自小人矣彼为善之小人之使为国家菑害并至虽有善者亦无如之何矣此谓国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也【长上声】

彼为善之此句上下疑有阙文误字 自由也言由小人导之也此一节深明以利为利之害而重【平声】言以结之其丁宁之意切矣

右之十章释治国平天下

此章之义务在与民同好恶而不専其利皆推广絜矩之意也能如是则亲贤乐利各得其所而天下平矣

凡十章前四章统论纲领防趣【音娶】后六章细论条目工夫其第五章乃明善之要第六章乃诚身之本在初学尤为当务之急读者不可以其近而忽之也

猜你喜欢
  法言義疏二十·汪荣宝
  進鬻子表·鬻熊
  第九章 6·辜鸿铭
  卷一百四十八·山井鼎
  卷二十五·魏了翁
  兵法第十七·管仲
  诗传诗说驳义卷二·毛奇龄
  书蔡传旁通序·陈师凯
  卷二十九·朱熹
  卷三百六十八·佚名
  解脫道論卷第六·欧阳竟无
  梵网合注卷第三·智旭
  卷三十五·佚名
  大方广佛华严经随疏演义钞卷第四十八·澄观
  金光明经文句卷第二·智顗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一百二·冯惟讷

    钦定四库全书 古诗纪卷一百二    明 冯惟讷 撰 梁第二十九 费昶【江夏人善爲乐府尝作鼔吹曲武帝重之勅曰才气新拔有足嘉异赐绢十疋】 巫山高 巫山光欲晚【一作晓】阳台色依依彼美岩之曲宁知心是非朝云触石起暮

  • 卷十六·郭知达

    钦定四库全书九家集注杜诗卷十六  宋 郭知达编古诗送顾八分文学适洪吉州中郎石经后八分盖憔悴【蔡邕拜中郎将校书东观邕以经籍去圣久逺文字多谬俗儒穿凿疑误后学熹平中表求正定六经文字灵帝许之邕乃自书册于碑使工

  • 鲲溟诗集巻四·郭谏臣

    (明)郭谏臣 撰 江村寒食 故里逢寒食园林红雨飞莺藏新柳啭燕向旧巢归老去游先倦年来事觉非小牕花下坐寂寞掩柴扉 解官归过旧宅漫述 宦游湖海忽抽簪回首家山岁月侵旧识亲朋多即世新栽松竹渐成林春寒花气沾衣薄雨霁山光入

  • 玉山名胜集巻二·顾瑛

    元 顾瑛 编玉山佳处题句【马九霄篆顔】翠防新得月 玉气暖为云记防稽杨维桢廉夫昆隠君顾仲瑛氏其家世在昆之西界溪之上既与其仲为东西第又稍为园池别墅治屋庐其中名其前之轩曰钓月中之室曰芝云东曰可诗斋西曰读书舍

  • 卷二百三十五·陈廷敬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佩文斋咏物诗选卷二百三十五浮图类五言古和从驾登云居寺塔   【北周】庾 信重峦千仞塔危磴九层台石关恒逆上山梁乍斗回堦下云峯岀窗前风洞开隔岭钟声度中天梵响来平时欣侍从于此暂徘徊奉和同泰寺

  • 第九十二回 图中原两军败退 寇南宋三路进兵·蔡东藩

      却说赵范、赵葵,因蔡州已复,请乘时抚定中原,收复三京。廷臣多以为未可,就是赵范部下的参议官邱岳,亦以为不应败盟。史嵩之、杜杲等又均言宜守不宜战。参政乔行简时方告假,更上疏谏阻,所言最详。其辞云:  八陵有可朝之

  • ●序·张唐英

    唐英尝观自古奸雄窃据成都者,皆因中原多故,而闭关恃险,以苟偷一时之安,譬夫穿窬之人,利于昏瞑之夕,至于白昼皎然,则无能为也。且韦皋守蜀二十余年,其材智机权,过于王、孟远矣,止欲求兼两川节钺,而不能得。刘辟惑术士之言,自谓才过

  • ●簷曝雜記卷六·赵翼

    ○高名衡王阮亭居易錄記明崇禎中,高明衡工詩畫,嘗在京畫白練衣,內有花二十五種,寄其夫人張氏,并題五七言絕句, 【 錄中載其四首。】 以為風雅中人。按,名衡字平仲,以御史巡按豫省,劾熊文燦表薦孔貞會,為其所愚,專以撫流賊,遂致悮

  • 卷之一百八十七·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保体仁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管理户部事务上书房总师傅翰林院掌院学士兼管顺天府府尹事务随带加五级纪录十八次臣贾桢总裁官经筵讲官吏部尚书镶蓝旗汉军都统管理新营房城内官房大臣

  • 二四三 暂署两广总督德保奏查收应禁书籍折·佚名

    二四三 暂署两广总督德保奏查收应禁书籍折乾隆四十年二月二十六日暂署两广总督 广东巡抚臣德保谨奏,为查收应禁书籍,遵旨奏明销毁事。窃照明末裨官私载,钦奉谕旨查缴,以遏邪言,经督臣李侍尧会同臣查有逆犯屈大均所著文外

  • 第三部分:北洋轶事·喻血轮

    张勋之二妾张勋一介武夫,恣睢跋扈,纵情声色,民六于徐州召开督军会议,带兵入京,驱逐黎元洪,拥宣统复辟,造成戏剧性之政变,虽瞬息事败,亦民国史上一污点也!张蠹卤不解温柔,然好色如命,有二宠妾,一为小毛子,乃清末秦淮河名妓,张以重金购

  • 卷三十八·宋敏求

    钦定四库全书唐大诏令集卷三十八宋 宋敏求 编诸王加实封潞王周王上柱国别食实封制加相王封制加邠王守礼实封制庆王等食实封制逊佐温王逊位制封郡王降亲王为郡王制封某王男某郡王制封怀寜郡王制嗣江王禕封郡王制加乐

  • 卷十六·徐自明

    <史部,职官类,官制之属,宋宰辅编年录  钦定四库全书宋宰辅编年録卷十六 宋 徐自明 着高宗绍兴十一年【辛酉】四月己卯孙近罢参知政事【资政殿学士提举洞霄宫】近自绍兴八年十一月除参知政事至是年四月罢执政二年

  • 附录 丁文江遗嘱·胡适

    立遗嘱丁文江,字在君,江苏泰兴县人,今因来平之便,特邀旅平后列署名之三友,签证余所立最后之遗嘱如左(下)。遇本遗嘱发生效力时,即由余亲属邀请余友竹垚生先生为遗嘱执行人,余弟文渊亦为余指定之遗嘱执行人,依后列条款,会同处分余

  • 卷八 离娄章句下·孟子

    一孟子曰:“舜生于诸冯,迁于负夏,卒于鸣条,东夷之人也。文王生于岐周,卒于毕郢,西夷之人也。地之相去也,千有余里;世之相后也,夭有余岁。得志行乎中国,若合符节。先圣后圣,其揆一也。”----------二子产听郑国之政,以其乘舆济人于

  • 卷十五·李光坡

    欽定四庫全書禮記述註卷十五安溪 李光坡 撰大傳第十六註曰記祖宗人親之大義禮不王不禘王者禘其祖之所自出以其祖配之方氏曰此禘也以其非四時之常祀故謂間祀以其及祖之所自出故謂追享以其比常祭特大故謂大祭以其猶事

  • 第11章·老子

    【原文】三十辐共一毂(1),当其无有,车之用(2)。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3)。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4)。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5)。【题解】本章说明“有”“无”的依存关系和相互作用,但目的

  • 卷第九十三·霁仑超永

    五灯全书卷第九十三京都圣感禅寺住持(臣)僧 (超永) 编辑京都古华严寺住持(臣)僧 (超揆) 较阅 进呈临济宗南岳下三十六世随录戆州宝华捬松[寤-爿]禅师上堂。挈挈波波。脚跟下不移一步。忙忙碌碌。閙市里不见半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