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二十

李白诗云:“朝发汝海东,暮栖龙门中。”又云:“朝别凌烟楼,暝投永华寺。”又云:“朝别朱雀门,暮栖白鹭洲。”又云:“鸡鸣发黄山,暝投鰕(《历代诗话》本作“虾”)湖宿。”可见其常作客也。范传正言白偶乘扁舟,一日千里,或遇胜境,终年不移,往来牛斗之间(《历代诗话》底本同,点校者据《范传正序》改作“分”),长江远山,一泉一石,无往而不自得也。则白之长作客,乃好游尔,非若杜子美为衣食所驱者也。李阳冰论白云:“王公趋风,列岳结轨,群贤翕习,如鸟归凤。”魏颢论白云:“携骏马美妾,所适二千石郊迎,饮数斗径醉。”夫岂有衣食之迫哉?

今人作诗,自述则称我,谓人则称君,往往相习皆然。杜子美《送孔巢父诗》云:“道甫问信今何如。”《坠马诸公携酒相看诗》云:“甫也诸侯老宾客。”《过王倚饮》云:“在于甫也何由羡。”则自述乃称名。《送樊侍御》云:“至尊方旰食,仗尔布嘉惠。”《寄李白》云:“昔年有狂客,号尔谪仙人。”《送窦九》云:“非尔更持节,何人符大名。”则谓人乃称尔。若谓尊之甚则称名,则前三人皆非通贵之士;若谓卑之甚则称尔,则(《历代诗话》本作“以”)后三人皆非稚孺之列。盖其诗格变态如是,恐不系重轻也。

心醉六经,尚友千载,谓之好古可也。今之好古者乃不然,书画贵整,而必取腐烂陈暗者以为奇;器物贵新,而必取穿漏弇薄者以为异,曰是古也。乃不靳赀费而求之,何其不思之甚耶!书画贵古,犹欲识其笔法之渊源,以穿漏弇薄之器而珍之,此何理哉?尝观老杜《铜瓶诗》云:“乱后碧井废,时清瑶殿深。”其末云:“蛟龙虽缺落,犹得折黄金。”则以古物而要厚赀,自古而然。

张景阳《七命》有“浮三翼,泛中沚”之句,故诗家多用三翼为轻舟,如梁元帝“日华三翼舸”,元微之“光阴三翼过”是也。按《越绝书》,《伍子胥水战兵法内经》曰:大翼一艘,广一丈五尺二寸,长十丈。中翼一艘,广一丈三尺五寸,长五丈六尺。小翼一艘,广一丈二(《历代诗话》本作“九”)尺,长九(《历代诗话》本作“二”)丈。所谓三翼者,皆巨战舩也。用为轻舟,悞矣。

舒王作《前元丰行》云:“倒持龙骨挂屋敖。”《后元丰行》云:“龙骨长干挂梁梠。”龙骨,水车也。是岁丰稔,故龙骨挂而不用。又有《寄杨德逢诗》云:“遥闻青秧底,复作龟兆拆(《历代诗话》本作“坼”)。翛翛两龙骨,岂得长挂壁。”是岁亢旱,故反前咏尔。东坡亦有《水车诗》云:“飜飜联联衔尾鸦,荦荦确确(《历代诗话》本作“确确”)蜕骨虵(《历代诗话》本作“蛇”)。分畦翠浪走云阵,刺水绿针抽稻芽。天公不念老农泣,唤取阿香推雷车。”言水车之利不及雷车所沾者广也。

瓢之为器,贫者所用,故颜子以一瓢饮,而扬子比之山雌。文康公筑室泛金溪上,阖门千指,朝齑暮盐,未尝敢以贫为病。尝因溪结亭,号曰瓢饮,盖欲少见慕贤好古安贫乐道之意。予(《历代诗话》本作“余”)尝有诗云:“我不学许由隐烟雾,得瓢不饮惟挂树,又不学德义居虎丘(《历代诗话》本作“邱”),带瓢入市多骑牛。分无玉瓯囊古锦,病渴文园只瓢饮。下瞰金溪新结亭,未须引吸如长鲸。但愿金溪化为酒,岁岁持瓢醉花柳。”

君子为小人诬蔑沮抑,则其诗怨,故寓之于物以舒其愤,如朱书《古镜诗》所谓“我有古时镜,初自怀(《历代诗话》本作“坏”)陵得。蛟龙犹泥蟠,魑魅幸月蚀”是也。小人既败,君子得志之秋,则其诗昌,故寓之于物以快其志,如刘禹锡《磨镜篇》所谓“萍开绿池满,晕尽金波溢。山神妖气沮,野魅真形出”是也。黄子虚作《妒佳月篇》云:“狂云妒佳月,怒飞千里黑。佳月了不嗔,曾何污洁白。支颐少待之,寒光净无迹。灿灿黄金盘,独照一天碧。”殆亦二子之意。

郎基在颍川,不置木枕,裴潜在兖州,不取胡床,居官清操,要当如是。白乐天在杭州,取天竺片石,受代携归,故其诗曰:“三年为刺史,饮冰复食蘖。唯(《历代诗话》本作“惟”)向天竺山,取得两片石。此抵有千金,无乃伤清白。”暨守吴门,复取洞庭双石,一以支琴,一以贮酒,故《双石诗》有“万古遗水滨,一朝入吾手”之句。洎罢府,支琴石遂归履道旧居,故作诗云:“天上定应胜地上,支机未必及支琴。”呜呼,泉石膏肓,人士之逸韵,若乐天者,岂潘子义所谓风流罪过也耶!

李白作《蜀道难》以罪严武,其末云:“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杀人如麻。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则武待白(《历代诗话》本作“客”)之礼,未必优也。武与杜甫情好甚厚,一朝以饮酒过度,而武几杀之,则不如早还家之说,乃白先见之明尔。陆畅谒韦皋于蜀郡,畅感韦之遇己,遂反其词,作《蜀道易》云:“蜀道易,易于履平地。”

忘年交,谓虽年齿尊幼不侔,而道义可为友也。如张鉴(《历代诗话》本作“镒”)之于陆贽,崔郭之于李谦是已。鲁直云:“逐贫不去与忘年。”便以忘年作朋友用,盖有来处也。老杜《过孟仓曹诗》云:“清谈见滋味,尔辈可忘年。”则山谷所用,岂苟云乎哉?

郑虔受安禄山伪命,洎贼平,与张通、王维并囚宣阳里。因善画,祈于崔圆,遂得免死。老杜所谓“今如罝中兔”,“子云识字终投阁”是也。及虔贬台州,有诗云:“可念此公怀直道,也沾新国用轻刑。”如虔者,可谓之怀直道乎?当是爱忘之言尔。《八哀诗》亦云:“反覆归圣朝,点染无涤荡。老蒙台州掾,泛泛浙江桨。”盖伤之也。

杜甫《悲陈涛诗》云:“野旷天清无战声,四万义军同日死。”言房琯之败也。琯临败犹持重,而中人刑延恩促战,遂大败,故甫深悲之。甫为右拾遗,会琯罢相,上疏力救琯,肃宗大怒,诏三司杂(《历代诗话》本作“推”)问,宰相张镐救之,获免。故《洗兵马行(《历代诗话》本无“行”字)》云:“张公一生江海客,身长九尺须(《历代诗话》本作“须”)眉苍。”盖感其救己也。张无尽《孤愤吟》云:“房琯未相日,所谈皆皋夔。一朝陈涛下,覆没十万师。中原已纷溃,老杜尚嗟咨。”则老杜救琯之章,岂亦出于私情乎?

建安七子,惟刘公干独为诸王子所亲。曹操威焰(宋本作“艳”,据《历代诗话》本改)盖世,甄夫人出拜,诸人皆伏,而公干独平视,虽输作而不悔,亦可嘉矣。故梅圣俞诗云:“公干才俊或欺事,平视美人曾不起。自兹不得为故人,输作左校濒于死。”公尝有《赠从弟诗》云:“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其寄意如是,岂肯少屈于操哉?末篇又托兴凤凰,有“何时当来仪,将须圣明君”之句,则不以圣明待操矣。

老杜《课伯夷幸(《历代诗话》本作“辛”)秀伐木》,则曰:“报之以微寒,共给酒一斛。”遣信行修水筒,则以浮瓜裂饼以荅其恭谨。陶渊明告其子,则曰:“輙遣一力助汝薪水之劳,亦人子也,可善遇之。”盖古人之役仆夫,其忠厚率如此。《初学记》载王褒买便了为奴,作约使苦作,以致听券而泪下,鼻涕长一尺,有“不如早归黄土陌,令蚯蚓钻额”之语,其少陵、柴桑趾罪人哉!

白乐天作《八渐偈》云:“苦既非真,悲亦是假。”则世间悲欢(《历代诗话》本作“欢”)人我,必能忘情。始宪宗欲以乐天为刺史,王涯以资浅为言,遂得江州司马。及涯败,作诗快之,有“当君白首同归日,是我青山独往时”之句。李德裕于乐天,不见有隙,德裕贬崖州,亦作三绝快之。其一篇云:“乐天尝任苏州日,要勒须教用礼仪。从此结成千万恨,今朝果中白家诗。”盖尝以唐史考之,乐天卒于会昌之初,武宗时也。而德裕之贬,乃在宣宗大中年,则德裕之谪,乐天死已久,非乐天之诗明矣。以是凖之,快王涯之句,恐亦未必然也。

东坡文章妙一世,然在掖垣作《吕吉甫谪词》,继而吕复用,遂纳告毁抹。在翰苑作《上清储祥碑》,继而蔡元长复作,遂遭磨毁。非特此也,苏叔党云:“昔公为《藏经记》,初传于世,或以为非。在惠州作《梅花诗》,至有以为笑。”此皆士大夫以文鸣者,其说能使人必信,乃谬妄如此,信知识《古战场》文者鲜矣。子由尝跋东坡遗藳云:“展卷得遗草,流涕湿冠缨。斯文久衰弊,流泾自为清。科斗藏壁间,见者空叹惊。废兴自有时,诗书付西京。”

传曰:学士大夫,则知尊祖矣。族之所在,祖之所自出也,其可以不敬乎?陶渊明有《赠长沙公诗序》云:“予(《历代诗话》本作“余”)于长沙公为族祖,同出大司马,昭穆既远,以为路人。”故其诗云:“同源分流,人易世疎。慨然晤(《历代诗话》本作“寤”)叹,念斯厥初。礼服遂悠,岁月眇徂。感彼行路,眷焉踟蹰。”盖深伤之也。长沙公于渊明如此,而渊明乃以教载(《历代诗话》本作“尊祖”)自任,其临别赠言之际,有“进篑虽少(《历代诗话》本作“微”),终在(《历代诗话》本作“焉”)为山”之句。呜呼!渊明亦可谓贤矣。杜子美数访从孙济,而不免于防猜,故其诗云:“所来为宗族,亦不为盘餐(《历代诗话》本作“飧”)。勿受外嫌猜,同姓古所敦。”观长沙与济,尊祖之义扫地矣。

贤者豹隐墟落,固当和光同尘,虽舍者争席奚病,而况于杯酒之间哉?陶渊明、杜子美皆一世伟人也,每田父索饮,必使之毕其欢而尽其情而后去。渊明诗云:“清晨闻叩门,倒裳往自开。问子为谁欤(《历代诗话》本作“与”)?田父有好怀。壶浆远见候,疑我与时乖。”老杜诗云:“田翁逼社日,邀我尝春酒。”“叫妇开大瓶,盆中为我取。”二公皆有位者也,于田父何拒焉。至于田父有“一世皆尚同,愿君汩其泥”之说,则姑守陶之介。“久客惜人情,如何拒邻叟。”则何妨杜之通乎?

老杜避乱秦蜀,衣食不足,不免求给于人。如《赠高彭州》云:“百年已过半,秋至转饥寒。为问彭州牧,何时救急难?”《客夜诗》云:“计拙无衣食,途穷仗友生。老妻书数纸,应悉未归情。”《狂夫诗》云:“厚禄故人书断绝,常饥稚子色凄凉。”《荅裴道州诗》云:“虚名但蒙寒温问,泛爱不救沟壑辱。”《简韦十诗》云:“因知贫病人须弃,能使韦郎迹也疎。”观此五诗,可见其艰窘而有望于朋友故旧也。然当时能赒之者,几何人哉!刘长卿云:“世情薄恩义,俗态轻穷厄。”山谷云:“持饥望路人,谁能颜色温。”余于子美亦云。

东坡归阳羡时,流离颠踬之余,绝禄已数年,受梁吉老十绢百丝之赆(宋本从“食”),可见非有余者。李宪仲之子廌,以四丧未举,而见公(《历代诗话》本作“公见”)则尽以赠之。且赠以诗云:“推衣助孝子,一溉滋汤旱。谁能脱左骖,大事不可缓。”章季默三丧未葬,亦求于公,公亦有以助之,有“不辞毛粟施,行自丘山积”之句,其高谊盖出于天资矣。

陶渊明《乞食诗》云:“饥来驱我去,不知竟何之。”而继之以“感子漂母惠,愧我韩才非(《历代诗话》本作“非韩才”)”,则求而有获者也。杜子美《上水遣怀》云:“驱驰四海内,童稚日糊(《历代诗话》本作“糊”)口。”而继之以“但遇新少年,少逢旧知友”,则求而无所得者也。山谷《贫乐斋诗》云:“饥来或乞食,有道无不可。”《过青草湖》云:“我虽贫至骨,犹胜杜陵老。忆昔上岳阳,一饭从人讨。”由是论之,则杜之贫甚于陶,而山谷之贫尚优于杜也。

杜子美身遭离乱,复迫衣食,足迹几半天下。自少时游苏及越,以至作谏官,奔走州县,既皆载壮(《历代诗话》本作“北”)游诗矣。其后《赠韦左丞诗》云:“今欲东入海,即将西去秦。”则自长安之齐鲁也。《赠李白》诗云:“亦有梁宋游,方期拾瑶草。”则自东都之梁宋也。《发同谷县》云:“贤有不黔突,圣有不暖席。始来兹山中,休驾喜地僻。奈何迫物累,一岁四行役。”则自陇右之剑南也。《留别章使君》云:“终作适荆蛮,安排用庄叟。随云拜东皇,挂席上南斗。”则自蜀之荆楚也。夫士人既无常产,为饥所驱,岂免仰给于人,则奔走道途,亦理之常尔。王建云:“一年十二月,强半马上看圆缺。百年欢乐能几何,在家见少行见多。不缘衣食相驱遣,此身谁愿长奔波。”李颀亦云:“男儿在世无产业,行子出门如转蓬。”皆为此也。

猜你喜欢
  卷八十七·彭定求
  ●卷三·谢榛
  卷一百十一·徐世昌
  三集卷六十一·乾隆
  七言巻十八·洪迈
  卷十三·冯惟讷
  尽管是……·刘半农
  卷四百七·曹学佺
  襄阳集补钞·管庭芬
  卷一百九十二·陈廷敬
  卷九十七·陈廷敬
  卷五百四十·佚名
  卷三十二·范成大
  附录·纪昀
  卷二·张宪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四百一十九·列传第一百七十八·脱脱

        宣缯 薛极 陈贵谊 曾从龙 郑性之 李鸣复 邹应龙 余天锡 许应龙 林略 徐荣叟 别之杰 刘伯正 金渊 李性传 陈韡   宣缯,庆元府人。嘉泰三年,太学两优释褐。历官以太学博士召试,为秘书省校书郎。升着作佐

  • 卷四百二十六 元祐四年(己巳,1089)·李焘

      起哲宗元祐四年四月盡其月   五月庚午朔,中書舍人彭汝礪次當轉對,上言曰:「臣伏念治亂之機,在於好惡,好惡之端,在於謹其始。其始正,無所之而不為正;其始不正,雖有智力不能善其後。是以人主必務學,學莫大乎近正人。昔者成

  • 第五十一回 妨功害能淫威震主 竭忠报国大义灭亲·蔡东藩

      却说元顺帝宠用伯颜,非常信任,随时赏给金帛珍宝,及田地户产,甚至把累朝御服,亦作为特赐品。伯颜也不推辞,惟奏请追尊顺帝生母,算是报效顺帝的忠忱。顺帝生母迈来迪,出身微贱,小子于前册中,已略述来历。见四十四回。此次伯

  • 卷八十二·国朝·蒋一葵

    【章皇帝】 〔长歌短章,下笔即就,每遇南宫试,辄自草程式文。曰:“我不当会元及第耶!”其绘事亦入神品。〕 宣庙为皇太孙日,端午节,成祖驾幸东苑观击球射柳,听文武群臣、四夷朝使及在京耆老聚观。自皇太

  •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二百八十八·佚名

    万历二十三年八月辛丑朔固原地震○勒原任浙江巡抚常居敬闲住以科臣勘河失护 祖陵罪也○长芦巡盐御史徐元正奏盐正六事其设防守一事隶兵部职掌外五事一开草场北起山海南接利津延袤千里皆可垦田俟成熟时炤灶地起科一清

  • 鲁迅与清末文坛·周作人

    这个题目意思不大明了,须要说明一句。所谓文坛是狭义的,不包括当时的诗文在内,实在只是说有些出版物,而且也仅仅是一部分,据我所知道与他有关系的,简单的来说一下。我说简单,并不是故意简略,实在是因为年月隔得久远了,记忆又不

  • 湘阴公刘繫传·薛居正

    湘阴公刘斌贝,为徐州节度使。乾皊元年(948)八月中,有五色云彩出现。第二年冬末,有鸟飞来集于鲜碧堂庭前树上,黄色的羽毛红色的鸟嘴,金色的眼睛青色的翅膀,深红色的足趾黑色的尾巴,就像凤凰。有宾佐叹息说:“野鸟入室,主人将去

  • 提要·周怡

    臣等谨案讷溪奏疏一巻明周怡撰怡字顺之号都峰改号讷溪太平人嘉靖戊戌进士怡初居吏垣以言事忤严嵩廷杖下锦衣狱三年世宗感箕仙之言得与杨爵刘魁同出狱未几以熊浃劾箕仙诬妄激世宗怒复逮入狱又二年始得释隆庆初召为太常

  • 卷二十四·雍正

    钦定四库全书世宗宪皇帝上谕内阁卷二十四雍正二年九月上谕十五道初一日谕兵部浙闽总督满保奏摺内称衢州副将马璘平时操演兵丁整理营伍俱好但年过六十两耳重听因令告退等语此奏殊属未合营伍官弁理应论其居官之贤否人才

  • 公冶长第五·朱熹

     此篇皆论古今人物贤否得失,盖格物穷理之一端也。凡二十七章。胡氏以为疑多子贡之徒所记云。  子谓公冶长,“可妻也。虽在缧绁之中,非其罪也”。以其子妻之。妻,去声,下同。缧,力追反。绁,息列反。公冶长,孔子弟子。妻,为之

  • 春秋集传微旨卷中·陆淳

    唐 陆淳 撰闵公元年季子来归左氏云季子来归嘉之也【杜注云季子公子友之字季子忠于社稷为国人所思故贤而字之齐侯许纳故曰归】公羊曰其称季子何贤也其言来归何喜之也赵氏云不言至异乎见执也啖氏云不言归自陈齐命也淳

  • 周礼互注总括·王昭禹

    周礼互注总括经礼三百【记礼器】经礼谓周礼也周礼六篇其官有三百六十【上文注】文武所以纲纪百官君临天下周公定之致隆平龙鳯之瑞然则周礼起于成帝刘歆成于郑【春官疏】郑以为括囊大典网罗众家是以周礼盛行【上文

  • 大般涅槃经集解 第十六卷·宝亮

    大般涅槃经集解 第十六卷明敬弘经人不应简老少黑白等 出二果相似譬 出买雪山药譬 会通今昔四依仪四依品之第二善男子汝应供养如是四人案。僧亮曰。第六段。明敬师之仪也。僧宗曰。四依之德。实可尊贵。能生

  • 大般涅槃经疏 第二十卷·灌顶

    大般涅槃经疏 第二十卷隋章安顶法师撰唐天台沙门湛然再治德王品瑶亮云。五行是略。十功德广。一二功德广圣行。乃至九十功德广病行。太昌宗云。从初至六广前三行主对相应。后四广后两全不相应。光宅云。五行十

  • 古今词话·沈雄

    清沈雄撰。凡八卷,包括《词话》上下两卷,《词品》上下两卷,《词辨》上下两卷,《词评》上下两卷。《四库全书》著录为六卷,并非完本。书前有曹溶《词话序》云:“岁在乙丑,余来金阊,偶僧沈子出示《词话》。”乙丑为康熙二十四年

  • 补后汉书年表·熊方

    史学著作。南宋熊方撰。10卷。方字广居,隆兴丰城(今属江西)人 。由上舍生官至权澧州司户参军。以范晔《后汉书》无表,使东汉典故散缀于纪传之内,不能丝联绳贯,开卷厘然。因自题其堂曰“补史”,作是编以补范书所未备。凡《

  • 古经解钩沉·余萧客

    经学注疏汇集。三十卷。清余萧客撰。成书于清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余萧客,字仲林,号古农。生于清雍正十年(1732年),卒于清乾隆四十八年(1778年)。长洲(今江苏苏州)人。十五岁时即通九经,酷爱古籍,曾被直隶总督方观承聘请

  • 梵摩渝经·佚名

    全一卷。又作梵摩喻经。三国吴·支谦译于黄武二年至建兴二年(223 ~253)。收于大正藏第一册。内容叙述婆罗门梵摩渝(梵Brahma^yu )怀疑佛陀三十二相之真伪,后见到佛陀之广长舌相、阴马藏相等三十二相,欣喜感叹之余,乃归依佛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