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第三十九

实叉难陀译八十华严经

第十地

净居天众那由他,闻此地中诸胜行,空中踊跃心欢喜,悉共虔诚供养佛。不可思议菩萨众,亦在空中大欢喜,俱然最上悦意香,普熏众会令清净。自在天王与天众,无量亿数在虚空,普散天衣供养佛,百千万种缤纷下。天诸采女无有量,靡不欢欣供养佛,各奏种种妙乐音,悉以此言而赞叹:“佛身安坐一国土,一切世界悉现身,身相端严无量亿,法界广大悉充满。于一毛孔放光明,普灭世间烦恼暗,国土微尘可知数,此光明数不可测。或见如来具众相,转于无上正法錀,或见游行诸佛刹,或见寂然安不动。或现住于兜率宫,或现下生入母胎,或示住胎或出胎,悉令无量国中见。或现出家修世道,或现道场成正觉,或现说法或涅槃,普使十方无不睹。譬如幻师知幻术,在于大众多所作;如来智慧亦复然,于世间中普现身。佛住甚深真法性,寂灭无相同虚空,而于第一实义中,示现种种所行事。所作利益众生事,皆依法性而得有,相与无相无差别,入于究竟皆无相。若有欲得如来智,应离一切妄分别,有无通达皆平等,疾作人天大导师。”无量无边天女众,种种言音称赞已,身心寂静共安乐,瞻仰如来默然住。即时菩萨解脱月,知诸众会咸寂静,向金刚藏而请言:“大无畏者真佛子!从第九地入十地,所有功德诸行相,及以神通变化事,愿聪慧者为宣说!”

尔时,金刚藏菩萨摩诃萨告解脱月菩萨言:

“佛子!菩萨摩诃萨从初地乃至第九地,以如是无量智慧观察觉了已,善思惟修习,善满足白法,集无边助道法,增长大福德智慧,广行大悲,知世界差别,入众生界稠林,入如来所行处,随顺如来寂灭行,常观察如来力、无所畏、不共佛法,名为:得一切种、一切智智受职位。

“佛子!菩萨摩诃萨以如是智慧入受职地已,即得菩萨离垢三昧、入法界差别三昧、庄严道场三昧、一切种华光三昧、海藏三昧、海印三昧、虚空界广大三昧、观一切法自性三昧、知一切众生心行三昧、一切佛皆现前三昧,如是等百万阿僧祇三昧皆现在前。菩萨于此一切三昧,若入若起,皆得善巧,亦善了知一切三昧所作差别。其最后三昧,名:受一切智胜职位。此三昧现在前时,有大宝莲华忽然出生。其华广大,量等百万三千大千世界,以众妙宝间错庄严,超过一切世间境界;出世善根之所生起,知诸法如幻性众行所成,恒放光明普照法界,非诸天处之所能有;毗琉璃摩尼宝为茎,栴檀王为台,码瑙为须,阎浮檀金为叶,其华常有无量光明,众宝为藏,宝网弥覆,十三千大千世界微尘数莲华以为眷属。尔时,菩萨坐此华座,身相大小正相称可;无量菩萨以为眷属,各坐其余莲华之上,周匝围绕,一一各得百万三昧,向大菩萨一心瞻仰。

“佛子!此大菩萨并其眷属坐华座时,所有光明及以言音普皆充满十方法界,一切世界咸悉震动,恶趣休息,国土严净,同行菩萨靡不来集,人天音乐同时发声,所有众生悉得安乐,以不思议供养之具供一切佛,诸佛众会悉皆显现。

“佛子!此菩萨坐彼大莲华座时,于两足下放百万阿僧祇光明,普照十方诸大地狱,灭众生苦;于两膝轮放百万阿僧祇光明,普照十方诸畜生趣,灭众生苦;于脐轮中放百万阿僧祇光明,普照十方阎罗王界,灭众生苦;从左右胁放百万阿僧祇光明,普照十方一切人趣,灭众生苦;从两手中放百万阿僧祇光明,普照十方一切诸天及阿修罗所有宫殿;从两肩上放百万阿僧祇光明,普照十方一切声闻;从其项背放百万阿僧祇光明,普照十方辟支佛身;从其面门放百万阿僧祇光明,普照十方初始发心乃至九地诸菩萨身;从两眉间放百万阿僧祇光明,普照十方受职菩萨,令魔宫殿悉皆不现;从其顶上放百万阿僧祇三千大千世界微尘数光明,普照十方一切世界诸佛如来道场众会,右绕十匝,住虚空中,成光明网,名:炽然光明,发起种种诸供养事供养于佛,余诸菩萨从初发心乃至九地所有供养而比于此,百分不及一,乃至算数譬喻所不能及。其光明网普于十方一一如来众会之前,雨众妙香、华鬘、衣服、幢幡、宝盖、诸摩尼等庄严之具以为供养,皆从出世善根所生,超过一切世间境界。若有众生见知此者,皆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得不退转。

“佛子!此大光明作于如是供养事毕,复绕十方一切世界一一诸佛道场众会,经十匝已,从诸如来足下而入。尔时,诸佛及诸菩萨,知某世界中,某菩萨摩诃萨能行如是广大之行到受职位。佛子!是时,十方无量无边乃至九地诸菩萨众皆来围绕,恭敬供养,一心观察。正观察时,其诸菩萨即各获得十千三昧。当尔之时,十方所有受职菩萨,皆于金刚庄严臆德相中出大光明,名:能坏魔怨,百万阿僧祇光明以为眷属,普照十方,现于无量神通变化;作是事已,而来入此菩萨摩诃萨金刚庄严臆德相中;其光入已,令此菩萨所有智慧、势力增长过百千倍。

“尔时,十方一切诸佛从眉间出清净光明,名:增益一切智神通,无数光明以为眷属,普照十方一切世界,右绕十匝,示现如来广大自在,开悟无量百千亿那由他诸菩萨众,周遍震动一切佛刹,灭除一切诸恶道苦,隐蔽一切诸魔宫殿,示一切佛得菩提处道场众会庄严威德;如是普照尽虚空遍法界一切世界已,而来至此菩萨会上周匝右绕,示现种种庄严之事;现是事已,从大菩萨顶上而入,其眷属光明亦各入彼诸菩萨顶。当尔之时,此菩萨得先所未得百万三昧,名为:已得受职之位,入佛境界,具足十力,堕在佛数。佛子!如转轮圣王所生太子,母是正后,身相具足。其转轮王令此太子坐白象宝妙金之座,张大网幔,建大幢幡,然香散花,奏诸音乐,取四大海水置金瓶内,王执此瓶灌太子顶,是时即名:受王职位,堕在灌顶刹利王数,即能具足行十善道,亦得名为:转轮圣王。菩萨受职亦复如是,诸佛智水灌其顶故,名为:受职;具足如来十种力故,堕在佛数。佛子!是名:菩萨受大智职。菩萨以此大智职故,能行无量百千万亿那由他难行之行,增长无量智慧功德,名为:安住法云地。

“佛子!菩萨摩诃萨住此法云地,如实知欲界集、色界集、无色界集、世界集、法界集、有为界集、无为界集、众生界集、识界集、虚空界集、涅槃界集。此菩萨如实知诸见烦恼行集,知世界成坏集,知声闻行集、辟支佛行集、菩萨行集、如来力无所畏色身法身集、一切种一切智智集、示得菩提转法錀集、入一切法分别决定智集。举要言之,以一切智,知一切集。佛子!此菩萨摩诃萨以如是上上觉慧,如实知众生业化、烦恼化、诸见化、世界化、法界化、声闻化、辟支佛化、菩萨化、如来化、一切分别无分别化,如是等皆如实知。又如实知佛持、法持、僧持、业持、烦恼持、时持、愿持、供养持、行持、劫持、智持,如是等皆如实知。又如实知诸佛如来入微细智,所谓:修行微细智、命终微细智、受生微细智、出家微细智、现神通微细智、成正觉微细智、转法錀微细智、住寿命微细智、般涅槃微细智、教法住微细智,如是等皆如实知。又入如来秘密处,所谓:身秘密、语秘密、心秘密、时非时思量秘密、授菩萨记秘密、摄众生秘密、种种乘秘密、一切众生根行差别秘密、业所作秘密、得菩提行秘密,如是等皆如实知。又知诸佛所有入劫智,所谓:一劫入阿僧祇劫、阿僧祇劫入一劫、有数劫入无数劫、无数劫入有数劫、一念入劫、劫入一念、劫入非劫、非劫入劫、有佛劫入无佛劫、无佛劫入有佛劫、过去未来劫入现在劫、现在劫入过去未来劫、过去劫入未来劫、未来劫入过去劫、长劫入短劫、短劫入长劫,如是等皆如实知。又知如来诸所入智,所谓:入毛道智、入微尘智、入国土身正觉智、入众生身正觉智、入众生心正觉智、入众生行正觉智、入随顺一切处正觉智、入示现遍行智、入示现顺行智、入示现逆行智、入示现思议不思议世间了知不了知行智、入示现声闻智辟支佛智菩萨行如来行智。佛子!一切诸佛所有智慧广大无量,此地菩萨皆能得入。

“佛子!菩萨摩诃萨住此地,即得菩萨不思议解脱、无障碍解脱、净观察解脱、普照明解脱、如来藏解脱、随顺无碍轮解脱、通达三世解脱、法界藏解脱、光明轮解脱、无余境界解脱;此十为首,有无量百千阿僧祇解脱门,皆于此第十地中得。如是乃至无量百千阿僧祇三昧门、无量百千阿僧祇陀罗尼门、无量百千阿僧祇神通门,皆悉成就。

“佛子!此菩萨摩诃萨通达如是智慧,随顺无量菩提,成就善巧念力,十方无量诸佛所有无量大囧琺明、大囧琺照、大囧琺雨,于一念顷皆能安、能受、能摄、能持。譬如娑伽罗龙王所霔大雨,唯除大海,余一切处皆不能安、不能受、不能摄、不能持。如来秘密藏大囧琺明、大囧琺照、大囧琺雨亦复如是,唯除第十地菩萨,余一切众生、声闻、独觉乃至第九地菩萨,皆不能安、不能受、不能摄、不能持。佛子!譬如大海,能安、能受、能摄、能持一大龙王所霔大雨;若二、若三乃至无量诸龙王雨,于一念间一时霔
下,皆能安、能受、能摄、能持。何以故?以是无量广大器故。住法云地菩萨亦复如是,能安、能受、能摄、能持一佛法明、法照、法雨;若二、若三乃至无量,于一念顷一时演说,悉亦如是。是故此地名为:法云。”

解脱月菩萨言:“佛子!此地菩萨于一念间,能于几如来所安受摄持大囧琺明、大囧琺照、大囧琺雨?”

金刚藏菩萨言:“佛子!不可以算数能知,我当为汝说其譬喻。佛子!譬如十方各有十不可说百千亿那由他佛刹微尘数世界,其世界中一一众生皆得闻持陀罗尼,为佛侍者,声闻众中多闻第一,如金刚莲华上佛所大胜比丘;然一众生所受之法,余不重受。佛子!于汝意云何?此诸众生所受之法为有量耶?为无量耶?”

解脱月菩萨言:“其数甚多,无量无边。”

金刚藏菩萨言:

“佛子!我为汝说,令汝得解。佛子!此法云地菩萨,于一佛所一念之顷,所安、所受、所摄、所持大囧琺明、大囧琺照、大囧琺雨、三世法藏,前尔所世界一切众生所闻持法,于此百分不及一,乃至譬喻亦不能及。如一佛所,如是十方如前所说,尔所世界微尘数佛复过此数,无量无边,于彼一一诸如来所所有法明、法照、法雨、三世法藏,皆能安、能受、能摄、能持,是故此地名为:法云。佛子!此地菩萨以自愿力,起大悲云,震大囧琺雷,通、明、无畏以为电光,福德、智慧而为密云,现种种身,周旋往返,于一念顷,普遍十方百千亿那由他世界微尘数国土,演说大囧琺,摧伏魔怨;复过此数,于无量百千亿那由他世界微尘数国土,随诸众生心之所乐,霔甘露雨,灭除一切众惑尘焰。是故此地名为:法云。佛子!此地菩萨于一世界从兜率天下乃至涅槃,随所应度众生心而现佛事;若二、若三,乃至如上微尘数国土,复过于此,乃至无量百千亿那由他世界微尘数国土,皆亦如是。是故此地名为:法云。

“佛子!此地菩萨智慧明达,神通自在。随其心念,能以狭世界作广世界,广世界作狭世界;垢世界作净世界,净世界作垢世界;乱住、次住、倒住、正住,如是无量一切世界皆能互作。或随心念,于一尘中置一世界须弥卢等一切山川,尘相如故,世界不减;或复于一微尘之中置二、置三,乃至不可说世界须弥卢等一切山川,而彼微尘体相如本,于中世界悉得明现。或随心念,于一世界中示现二世界庄严,乃至不可说世界庄严;或于一世界庄严中示现二世界,乃至不可说世界。或随心念,以不可说世界中众生置一世界;或随心念,以一世界中众生置不可说世界,而于众生无所娆害。或随心念,于一毛孔示现一切佛境界庄严之事。或随心念,于一念中示现不可说世界微尘数身,一一身示现如是微尘数手,一一手各执恒河沙数华奁、香箧、鬘盖、幢幡,周遍十方,供养于佛;一一身复示现尔许微尘数头,一一头复现尔许微尘数舌,于念念中,周遍十方,叹佛功德。或随心念,于一念间普遍十方,示成正觉乃至涅槃,及以国土庄严之事;或现其身普遍三世,而于身中有无量诸佛及佛国土庄严之事,世界成坏靡不皆现;或于自身一毛孔中出一切风,而于众生无所恼害。或随心念,以无边世界为一大海,此海水中现大莲华,光明严好,遍覆无量无边世界,于中示现大菩提树庄严之事,乃至示成一切种智;或于其身现十方世界一切光明,摩尼宝珠、日月星宿、云电等光靡不皆现;或以口嘘气,能动十方无量世界,而不令众生有惊怖想;或现十方风灾、火灾及以水灾;或随众生心之所乐,示现色身,庄严具足;或于自身示现佛身,或于佛身而现自身;或于佛身现己国土,或于己国土而现佛身。佛子!此法云地菩萨能现如是及余无量百千亿那由他自在神力。”

尔时,会中诸菩萨及天、龙、夜叉、乾闼婆、阿修罗、护世四王、释提桓因、梵天、净居、摩醯首罗诸天子等,咸作是念:“若菩萨神通智力能如是者,佛复云何?”

尔时,解脱月菩萨知诸众会心之所念,白金刚藏菩萨言:“佛子!今此大众闻其菩萨神通智力,堕在疑网。善哉仁者!为断彼疑,当少示现菩萨神力庄严之事。”

时,金刚藏菩萨即入一切佛国土体性三昧。入此三昧时,诸菩萨及一切大众,皆自见身在金刚藏菩萨身内,于中悉见三千大千世界,所有种种庄严之事,经于亿劫说不能尽。又于其中见菩提树,其身周围十万三千大千世界,高百万三千大千世界,枝叶所荫亦复如是。称树形量,有师子座,座上有佛,号:一切智通王。一切大众悉见其佛坐菩提树下师子座上,种种诸相以为庄严,假使亿劫说不能尽。金刚藏菩萨示现如是大神力已,还令众会各在本处。时,诸大众得未曾有,生奇特想,默然而住,向金刚藏一心瞻仰。

尔时,解脱月菩萨白金刚藏菩萨言:“佛子!今此三昧,甚为希有,有大势力,其名何等?”

金刚藏言:“此三昧名:一切佛国土体性。”

又问:“此三昧境界云何?”

答言:

“佛子!若菩萨修此三昧,随心所念,能于身中现恒河沙世界微尘数佛刹,复过此数,无量无边。

“佛子!菩萨住法云地,得如是等无量百千诸大三昧,故此菩萨身、身业不可测知,语、语业,意、意业,神通自在,观察三世三昧境界、智慧境界,游戏一切诸解脱门;变化所作、神力所作、光明所作,略说乃至举足、下足,如是一切诸有所作,乃至法王子、住善慧地菩萨皆不能知。佛子!此法云地菩萨所有境界,略说如是;若广说者,假使无量百千阿僧祇劫亦不能尽。”

解脱月菩萨言:“佛子!若菩萨神通境界如是,佛神通力其复云何?”

金刚藏言:

“佛子!譬如有人,于四天下取一块土,而作是言:“为无边世界大地土多,为此土多?”我观汝问亦复如是,如来智慧无边无等,云何而与菩萨比量?复次,佛子!如四天下取少许土,余者无量;此法云地神通智慧,于无量劫但说少分,况如来地!佛子!我今为汝引事为证,令汝得知如来境界。佛子!假使十方,一一方各有无边世界微尘数诸佛国土,一一国土得如是地菩萨充满,如甘蔗、竹、苇、稻、麻、丛林,彼诸菩萨于百千亿那由他劫修菩萨行所生智慧,比一如来智慧境界,百分不及一,乃至优波尼沙陀分亦不能及。

“佛子!此菩萨住如是智慧,不异如来身、语、意业,不舍菩萨诸三昧力,于无数劫承事供养一切诸佛,一一劫中以一切种供养之具而为供养。一切诸佛神力所加,智慧光明转更增胜,于法界中所有问难善为解释,百千亿劫无能屈者。佛子!譬如金师以上妙真金作严身具,大摩尼宝钿厕其间,自在天王身自服戴,其余天人庄严之具所不能及;此地菩萨亦复如是,始从初地乃至九地,一切菩萨所有智行皆不能及。此地菩萨智慧光明,能令众生乃至入于一切智智,余智光明无能如是。佛子!譬如摩醯首罗天王光明,能令众生身心清凉,一切光明所不能及;此地菩萨智慧光明亦复如是,能令众生皆得清凉,乃至住于一切智智,一切声闻、辟支佛乃至第九地菩萨智慧光明悉不能及。佛子!此菩萨摩诃萨已能安住如是智慧,诸佛世尊复更为说三世智、法界差别智、遍一切世界智、照一切世界智、慈念一切众生智,举要言之,乃至为说得一切智智。此菩萨,十波罗蜜中,智波罗蜜最为增上;余波罗蜜非不修行。

“佛子!是名:略说菩萨摩诃萨第十法云地;若广说者,假使无量阿僧祇劫亦不能尽。佛子!菩萨住此地,多作摩醯首罗天王,于法自在,能授众生、声闻、独觉、一切菩萨波罗蜜行,于法界中所有问难无能屈者。布施、爱语、利行、同事──如是一切诸所作业,皆不离念佛,乃至不离念具足一切种、一切智智。复作是念:“我当于一切众生为首、为胜,乃至为一切智智依止者。”若勤加精进,于一念顷,得十不可说百千亿那由他佛刹微尘数三昧,乃至示现尔所微尘数菩萨以为眷属;若以菩萨殊胜愿力自在示现,过于此数,所谓:若修行、若庄严、若信解、若所作、若身、若语、若光明、若诸根、若神变、若音声、若行处,乃至百千亿那由他劫不能数知。

“佛子!此菩萨摩诃萨十地行相次第现前,则能趣入一切智智。譬如阿耨达池出四大河,其河流注遍阎浮提,既无尽竭,复更增长,乃至入海,令其充满。佛子!菩萨亦尔,从菩提心流出善根大愿之水,以四摄法充满众生,无有穷尽,复更增长,乃至入于一切智海,令其充满。

“佛子!菩萨十地,因佛智故而有差别,如因大地有十山王。何等为十?所谓:雪山王、香山王、鞞陀梨山王、神仙山王、由乾陀山王、马耳山王、尼民陀罗山王、斫羯罗山王、计都末底山王、须弥卢山王。佛子!如雪山王,一切药草咸在其中,取不可尽;菩萨所住欢喜地亦复如是,一切世间经书、技艺、文颂、咒术咸在其中,说不可尽。佛子!如香山王,一切诸香咸集其中,取不可尽;菩萨所住离垢地亦复如是,一切菩萨戒行、威仪咸在其中,说不可尽。佛子!如鞞陀梨山王,纯宝所成,一切众宝咸在其中,取不可尽;菩萨所住发光地亦复如是,一切世间禅定神通、解脱三昧、三摩钵底咸在其中,说不可尽。佛子!如神仙山王,纯宝所成,五通神仙咸住其中,无有穷尽;菩萨所住焰慧地亦复如是,一切道中殊胜智慧咸在其中,说不可尽。佛子!如由乾陀罗山王,纯宝所成,夜叉大神咸住其中,无有穷尽;菩萨所住难胜地亦复如是,一切自在如意神通咸在其中,说不可尽。佛子!如马耳山王,纯宝所成,一切诸果咸在其中,取不可尽;菩萨所住现前地亦复如是,入缘起理声闻果证咸在其中,说不可尽。如尼民陀罗山王,纯宝所成,大力龙神咸住其中,无有穷尽;菩萨所住远行地亦复如是,方便智慧独觉果证咸在其中,说不可尽。如斫羯罗山王,纯宝所成,诸自在众咸住其中,无有穷尽;菩萨所住不动地亦复如是,一切菩萨自在行差别世界咸在其中,说不可尽。如计都山王,纯宝所成,大威德阿修罗王咸住其中,无有穷尽;菩萨所住善慧地亦复如是,一切世间生灭智行咸在其中,说不可尽。如须弥卢山王,纯宝所成,大威德诸天咸住其中,无有穷尽;菩萨所住法云地亦复如是,如来力、无畏、不共法、一切佛事咸在其中,问答宣说不可穷尽。

“佛子!此十宝山王,同在大海,差别得名;菩萨十地亦复如是,同在一切智中,差别得名。佛子!譬如大海,以十种相,得大海名,不可移夺。何等为十?一、次第渐深;二、不受死尸;三、余水入中皆失本名;四、普同一味;五、无量珍宝;六、无能至底;七、广大无量;八、大身所居;九、潮不过限;十、普受大雨,无有盈溢。菩萨行亦复如是,以十相故,名菩萨行,不可移夺。何等为十?所谓欢喜地,出生大愿渐次深故;离垢地,不受一切破戒尸故;发光地,舍离世间假名字故;焰慧地,与佛功德同一味故;难胜地,出生无量方便神通、世间所作众珍宝故;现前地,观察缘生甚深理故;远行地,广大觉慧善观察故;不动地,示现广大庄严事故;善慧地,得深解脱行于世间,如实而知不过限故;法云地,能受一切诸佛如来大囧琺明雨无厌足故。佛子!譬如大摩尼珠有十种性出过众宝。何等为十?一者从大海出;二者巧匠治理;三者圆满无缺;四者清净离垢;五者内外明彻;六者善巧钻穿;七者贯以宝缕;八者置在琉璃高幢之上;九者普放一切种种光明;十者能随王意雨众宝物,如众生心充满其愿。佛子!当知菩萨亦复如是,有十种事出过众圣。何等为十?一者发一切智心;二者持戒头陀,正行明净;三者诸禅三昧,圆满无缺;四者道行清白,离诸垢秽;五者方便神通,内外明彻;六者缘起智慧,善能钻穿;七者贯以种种方便智缕;八者置于自在高幢之上;九者观众生行,放闻持光;十者受佛智职,堕在佛数,能为众生广作佛事。

“佛子!此集一切种、一切智功德菩萨行法门品,若诸众生不种善根不可得闻。”解脱月菩萨言:“闻此法门,得几所福?”

金刚藏菩萨言:“如一切智所集福德,闻此法门福德如是。何以故?非不闻此功德法门而能信解、受持、读诵,何况精进、如说修行!是故当知,要得闻此集一切智功德法门,乃能信解、受持、修习,然后至于一切智地。”

尔时,佛神力故,法如是故,十方各有十亿佛刹微尘数世界六种十八相动。所谓:动、遍动、等遍动,起、遍起、等遍起,涌、遍涌、等遍涌,震、遍震、等遍震,吼、遍吼、等遍吼,击、遍击、等遍击。雨众天华、天鬘、天衣,及诸天宝庄严之具、幢幡、缯盖。奏天妓乐,其音和雅,同时发声,赞一切智地所有功德。如此世界他化自在天王宫演说此法,十方所有一切世界悉亦如是。尔时,复以佛神力故,十方各十亿佛刹微尘数世界外,有十亿佛刹微尘数菩萨而来此会,作如是言:“善哉善哉!金刚藏!快说此法。我等悉亦同名:金刚藏,所住世界各各差别,悉名:金刚德,佛号:金刚幢。我等住在本世界中,皆承如来威神之力而说此法,众会悉等,文字句义与此所说无有增减;悉以佛神力而来此会,为汝作证。如我等今者入此世界,如是十方一切世界悉亦如是而往作证。”

尔时,金刚藏菩萨观察十方一切众会,普周法界,欲赞叹发一切智智心,欲示现菩萨境界,欲净治菩萨行力,欲说摄取一切种智道,欲除灭一切世间垢,欲施与一切智,欲示现不思议智庄严,欲显示一切菩萨诸功德,欲令如是地义转更开显,承佛神力而说颂言:

“其心寂灭恒调顺,平等无碍如虚空,离诸垢浊住于道,此殊胜行汝应听。百千亿劫修诸善,供养无量无边佛,声闻独觉亦复然,为利众生发大心。精勤持戒常柔忍,惭愧福智皆具足,志求佛智修广慧,愿得十力发大心。三世诸佛咸供养,一切国土悉严净,了知诸法皆平等,为利众生发大心。住于初地生是心,永离众恶常欢喜,愿力广修诸善法,以悲愍故入后位。戒闻具足念众生,涤除垢秽心明洁,观察世间三毒火,广大解者趣三地。三有一切皆无常,如箭入身苦炽然,厌离有为求佛法,广大智人趣焰地。念慧具足得道智,供养百千无量佛,常观最胜诸功德,斯人趣入难胜地。智慧方便善观察,种种示现救众生,复供十力无上尊,趣入无生现前地。世所难知而能知,不受于我离有无,法性本寂随缘转,得此微妙向七地。智慧方便心广大,难行难伏难了知,虽证寂灭勤修习,能趣如空不动地。佛劝令从寂灭起,广修种种诸智业,具十自在观世间,以此而升善慧地。以微妙智观众生,心行业惑等稠林,为欲化其令趣道,演说诸佛胜义藏。次第修行具众善,乃至九地集福慧,常求诸佛最上法,得佛智水灌其顶。获得无数诸三昧,亦善了知其作业,最后三昧名受职,住广大境恒不动。菩萨得此三昧时,大宝莲华忽然现,身量称彼于中坐,佛子围绕同观察。放大光明百千亿,灭除一切众生苦,复于顶上放光明,普入十方诸佛会,悉住空中作光网,供养佛已从足入;即时诸佛悉了知,今此佛子登职位。十方菩萨来观察,受职大士舒光照;诸佛眉间亦放光,普照而来从顶入。十方世界咸震动,一切地狱苦消灭;是时诸佛与其职,如转轮王第一子。若蒙诸佛与灌顶,是则名登法云地,智慧增长无有边,开悟一切诸世间。欲界色界无色界,法界世界众生界,有数无数及虚空,如是一切咸通达。一切化用大威力,诸佛加持微细智,秘密劫数毛道等,皆能如实而观察。受生舍俗成正道,转妙法錀入涅槃,乃至寂灭解脱法,及所未说皆能了。菩萨住此法云地,具足念力持佛法,譬如大海受龙雨,此地受法亦复然。十方无量诸众生,悉得闻持持佛法,于一佛所所闻法,过于彼数无有量。以昔智愿威神力,一念普遍十方土,霔甘露雨灭烦恼,是故佛说名法云。神通示现遍十方,超出人天世间境,复过是数无量亿,世智思惟必迷闷。一举足量智功德,乃至九地不能知,何况一切诸众生,及以声闻辟支佛。此地菩萨供养佛,十方国土悉周遍,亦供现前诸圣众,具足庄严佛功德。住于此地复为说,三世法界无碍智,众生国土悉亦然,乃至一切佛功德。此地菩萨智光明,能示众生正法路,自在天光除世暗,此光灭暗亦如是。住此多作三界王,善能演说三乘法,无量三昧一念得,所见诸佛亦如是。此地我今已略说,若欲广说不可尽。如是诸地佛智中,如十山王嶷然住。初地艺业不可尽,譬如雪山集众药;二地戒闻如香山;三如鞞陀发妙华;焰慧道宝无有尽,譬如仙山仁善住;五地神通如由乾;六如马耳具众果;七地大慧如尼民;八地自在如轮围;九如计都集无碍;十如须弥具众德。初地愿首二持戒;三地功德四专一;五地微妙六甚深;七广大慧八庄严;九地思量微妙义,出过一切世间道;十地受持诸佛法,如是行海无尽竭。十行超世发心初,持戒第二禅第三,行净第四成就五,缘生第六贯穿七,第八置在金刚幢,第九观察众稠林,第十灌顶随王意,如是德宝渐清净。十方国土碎为尘,可于一念知其数,毫末度空可知量,亿劫说此不可尽。”

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三十九

猜你喜欢
  卷第六·佚名
  佛说大乘菩萨藏正法经卷第二十三·佚名
  时轮法会设千僧斋上堂·太虚
  起世因本经卷第一·佚名
  叙·佚名
  佛说頞多和多耆经·佚名
  众经目录卷第一·静泰
  俱舍论疏 第十四卷·法宝
  第七·宗鉴
  净土十疑论·智顗
  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讲记(一)·太虚
  五宗原序·法藏
  释净土群疑论卷第四·怀感
  阿毗達磨俱舍論卷第十八·欧阳竟无
  卷十一(惟净译)·佚名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第四十五出 泛湖·梁辰鱼

    〔净丑扮渔翁唱渔歌上〕我两人都是太湖中的渔翁。昨日范老爷分付要几个渔船。泊在胥口。想要到湖上去耍子。怎么这时候还不见到来。只得在此伺候。〔生上〕功成不受上将军。一艇归来笠泽云。载去西施岂无意。恐留倾

  • 笺注陶渊明集卷之五·李公焕

    桃花源记并诗桃源经曰桃源山在县南一十里西北乃沆水曲流而南有障山东带钞锣溪周囬三十有二里所谓桃花源也

  • 卷之一百一十·佚名

    洪武九年冬十月辛亥朔改定辽后卫为盖州卫复置定辽后卫于辽阳城北以定辽左卫指挥佥事张山统兵屯戍○夜有星赤色自霹雳西行发光如杯大有数小星随之至天津没○壬子 上御午门楼秦府右相文原吉等奏事由左门入监察御史吉昌

  • 大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之十六·佚名

    正统元年夏四月丁酉朔享 太庙遣中官祭司灶之神○岷王楩奏岁支禄米一千石用度不敷 上命增二百石○巡按直隶监察御史史鉴奏顺天府大兴等县附近果园宜令上林苑监仍旧领管远者令保定府易固安等州县领管其在东安等县三处亦

  • 明名臣琬琰续録卷十八·徐紘

    (明)徐纮 撰修譔罗公言行録  杨亷罗伦字彛正江西永丰人进士第一成化间官翰林修譔养病山间卒年四十性慷慨乐善不疑人欺遇事无所回避有不可辄面斥人举成化丙戌进士策对大廷顷刻万言中引程正叔语人主一日之间接贤士大夫

  • 读例存疑卷二十九·薛允升

    刑律之五贼盗中之三盗马牛畜产盗田野谷麦盗马牛畜产:凡盗民间马、牛、驴、骡、猪、羊、鶏、犬、鹅、鸭者,并计(所値之)赃以窃盗论。若盗官畜产者,以常人盗官物论。○若盗马、牛(兼官、私言)而杀者,(不计赃,即)杖一百、徒三年。驴

  • 卷四十七·陈经

    <经部,书类,陈氏尚书详解钦定四库全书尚书详解卷四十七宋 陈经 撰吕刑【周书】吕刑之书虽为训刑而作其实轻刑也何以知之即周官而知之周官载五刑之属二千五百是大辟与宫皆五百也至穆王时其属三千大辟之罚至于二百而

  • 卷四十九·程川

    钦定四库全书朱子五经语类卷四十九钱塘程川撰书九周书二近诸孙将旅獒来读是时武王已八十余岁矣太保此书谆谆如教小儿相似若自后世言之则为非所宜言不尊君矣铢问人不易物之易合如字合作去声曰防上文意则当作如字读但德

  • 卷二十一·秦蕙田

    <经部,礼类,通礼之属,五礼通考钦定四库全书五礼通考卷二十一刑部尚书秦蕙田撰吉礼二十一祈谷蕙田案祈谷之礼见于月令春秋传郊祀上帝与冬至圜丘礼同一是正祭一是祈祭但圜丘用日至不卜日而祈谷则用辛郊特牲家语及春秋所

  • 九变第四十四·管仲

    凡民之所以守战至死而不德其上者,有数以至焉。曰:大者亲戚坟墓之所在也,田宅富厚足居也。不然,则州县乡党与宗族足怀乐也。不然,则上之教训、习俗,慈爱之于民也厚,无所往而得之。不然,则山林泽谷之利足生也。

  • 子路篇第十三·钱穆

    (一)子路问政。子曰:先之劳之。请益。曰:无倦。先之劳之:之,指其民。民劳则思,思则善心生。逸则淫,淫则忘善,忘善则恶心生。故为政者贵能劳其民。先之者,尤贵能以身先其民而劳,故民劳而不怨。此四字当作一句读。请益:子路嫌孔子语

  • 贺上海吴市长电·太虚

    上海吴市长国桢先生勋鉴:中枢望治,昃晷思贤,为地择人,调公长沪,春申迪庆,万国腾欢,甘棠荫屋,援街咸思!召伯名宦,送江入海,……不让坡公。循声早播江汉之间,治绩更驾巴渝而上。谊深文化,道契寰中,流水不穷,浮云自远。敢忘世俗之礼,聊申

  • 卷第二十·佚名

    舍利弗阿毗昙论卷第二十姚秦罽宾三藏昙摩耶舍共昙摩崛多等译非问分烦恼品第十一之三何谓十烦恼使。见烦恼使。疑烦恼使。戒道烦恼使。爱烦恼使。嗔恚烦恼使。嫉妒烦恼使。悭惜烦恼使。无明烦恼使。憍慢烦恼使。掉烦恼

  • 卷第三十三·霁仑超永

    五灯全书卷第三十三京都圣感禅寺住持(臣)僧 (超永) 编辑京都古华严寺住持(臣)僧 (超揆) 较阅 进呈云门宗南岳下九世文殊真禅师法嗣瑞州洞山晓聪禅师韶州杜氏子。游方时。在云居作灯头。见僧说泗州大圣。近在扬州

  • 易经通注·傅以渐

    九卷,清傅以渐、曹本荣等著。 此书是顺治十三年(1656年)十二月,傅以渐、曹本荣等奉诏而作。于十五年(1658年)完成。顺治诏书称:“自魏王弼、唐孔颖达有注与正义,宋程颐有传、朱熹有《本义》出,学者宗之。明永乐间,命

  • 洞真上清青要紫书金根众经·佚名

    经名:洞真上清青要紫书金根众经。撰人不祥,约出於东晋。系早期上清派重要经典。二卷。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正一部。《上清大洞真经目》第十二种著录《上清青要紫书金根上经》 1卷,为六朝上清经。本经上卷述上清玉霞紫暎

  • 萧淑兰情寄菩萨蛮·贾仲明

    明初杂剧剧本。简名《菩萨蛮》或《萧淑兰》。贾仲明撰。旦本。此剧虽为四折,但篇幅较短小,情节亦较简单。主要写萧淑兰热恋张世英,两寄《菩萨蛮》,始遭拒绝,终于如愿的故事。 此剧表现萧淑兰为追求书生张世英,百折不回,终

  • 放光般若经·佚名

    全称《放光摩诃般若波罗蜜经》,亦称《放光般若波罗蜜经》、《放光摩诃般若经》、《摩诃般若放光经》、《般若波罗蜜放光经》、《摩诃般若波罗蜜放光经》、《光般若波罗蜜经》、《放光经》等。佛教经典。西晋无罗叉、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