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果随录卷之四
黄州飞火乱焚独免斋户
癸卯余度夏安国。七月望日黄州城内外回禄。错综乱烧。不捱街巷廛户。黄冈县庭一槐坠火。烧去其半。赤壁江心一船亦飞火被烧。独斋公数十家。如杨云峰任季先等。皆火逼险极。竟安无损。甚至有斋公住茅房。在火心者。亦跳越过不毁。
贫女舍一钱铸佛胜迹不磨
苏州北寺铸弥勒铜像。炉方炽。一贫女适解少小所佩一钱投之。盖花栏隆庆也。像成。钱现于腹之正中。锉去复现。
罢翁曰。此虽一钱。难于富者千万。割所甚爱也。华严知识婆须密女亦施一宝钱供高行佛。竟登妙果。呜呼。苟发大愿。回向求佛。孰谓一钱少哉。
尧峰僧窃韦天灯油立招谴责
顺治丁亥年。尧峰一行僧夜窃韦驮前灯油。口出吴俗俚语云。莫管他娘。次日僧忽自反缚。跪韦天前。呵云。汝前日在玄墓偷吃一盘面。我姑宥汝。今又窃我灯油。且口出恶语。罪死不赦。合院僧惊惧。代礼跪陈忏悔。乃曰。若非关圣垂慈解劝。立杵死。罚跪安香。一炷香将完。众扶腋上禅单。又呵曰。尚有香二寸在灰内。依旧反缚跪床上。众拣灰内香果二寸。香毕乃放缚。
罢翁曰。此安禅庵虚白老师亲见为余说。
毗卢塔鬼勾僧索债酬毕方苏
余丁未二月。将下四祖赴灵隐。忽一僧伴四人游毗卢塔。蓦见中悬一人。急解下。乃常住火头也。问何故自缢。乃曰。见三鬼押我父索债。系我于梁也。问何债。曰。我父吉安人。名淦。十八为粮长。先收此三人银三百金。别用去。复遗害此三人。故来索债也。言讫仍震掉发颠。余为领众洒净诵咒。复放斛食。备众房数大纸锭焚焉。僧见鬼拍掌领去。遂立醒。
罢翁曰。父债子还。自是正理。然为僧亦不得脱债。不可负人如此。
二孝廉侮慢文昌身禄俱损
福州孝廉林逸.王元升。累上春官不第。心甚愤愤。一日醉往梓潼庙。见帝君像指而嫚骂曰。今不作汝矣。何为复在此受飨祀乎。因上神座。尽力推像。踣趺粉碎。二人回家大发热。帝君附体痛骂曰。汝二狂生。前世止作几小福。上帝报汝以孝廉。且家赀不薄。已过分矣。何为狂妄放肆。毁坏吾像。恶至此极乎。立付地府鞫治。家人惊悸。连夕塑起圣像。卒不救而死。
罢翁曰。丙午余在闽亲闻此事。后询福州衲子。众口一辞确实不诬。
二孝廉袭慢地藏立死受报
麻城二孝廉。一信佛。一慢佛。同读书地藏殿。忽一亲戚馈狗肉至。信者摩令去曰。莫儿戏。慢者曰。大人不见小过。信者仓皇避至门外。慢者反上佛座。欲夹肉戏献菩萨。才举箸空中。忽一推塌地。倒仆立死。少顷门外孝廉亦死。同至冥府。见慢者拷掠笞榜百刑皆受。以颈阶枷。枷上火起。遍体烧烂。冥君向信者曰。汝信心。不应来。令汝来者。证知彼受苦。传示人世耳。勅令回阳。遂苏。
罢翁曰。杏岩支浮和尚及廓门石堂亲述。从来慢神佛者皆遭险报。世人不悟。往往以神佛为荒唐。輙加侮慢。自贻伊戚。悔之晚矣。
建昌小民秽污三宝雷神击死
建昌府南门外一小民。姓王。素行不孝。乙巳七月某日买牛肉。就净土寺僧锅烹煮。王人为小儿手刮丝瓜。小儿忽见一绯衣妇人。项负一大镜入户。以手指王人。王人即跪下。旋见一雷神以椎击之。大火一喷。随出外发声。王人身面俱黑立死。背有字一行。人不能识。
罢翁曰。余是秋适在建昌景云寺。去净土寺不一箭。余侍者无不往观。城内外皆知。食牛为罪。余乘机为严玉环提台言之。立禁宰牛。
甬城人以秽触塔庙立遭奇祸
天峰塔在宁波城中。某年九月数俗子携酒肉欢呼其上。一人即於塔户溲溺。时秋空正朗。忽霹雳击其人堕塔死。杯盘壶斝星飞。余人尽掷之塔下。塔随回禄。今复修整。又四明尊者法智大师塔在延庆寺。众举子较艺寺中。一生就塔遗溺。旁有骇者曰。塔灵不可秽。生曰。僧去数百年。遗骨既朽。何灵之有。溺竟。突发狂悸。引刀自杀。同伴掖之登舟。复没水死。
罢翁曰。钱希声州侯昆仲述。
陈祥屠狗怙恶不惨现身招报
余州中门人钱登九。一仆名陈祥。日入内充役。暗地屠狗。余朝夕苦口切劝。卒不改业。一日食新河豚。毒发痛闷欲死。医人劝食粪浆可救。陈祥蛇行至厕边。大啖粪。卒不治。作狗声哀叫而死。
熊季纳以精虔护法刻期获嗣
南康下建昌熊士龙。字季纳。给谏青屿公讳德阳季子也。世护云居祖席。会屿翁欲请颛愚大师住云居。命子料理。季纳以身任常住精诚备至。为辨什物。费五百缗。适家中怀妊。颛师曰。公如此护法。佛祖定与男嗣。季纳立约曰。若因护法显灵。须是腊八日生子。初七初九皆不算也。子向玉果腊八生。不爽毫发。
罢翁曰。余住云居十载。季纳又始终护法。余迁黄梅四祖三载。公方捐馆。赤心为法门。万中难得矣。惜哉。
顾秀才化鹤回生寻访得实
崇祯丙子科无锡顾秀才。因乡试寓长干报恩寺僧舍。偶昼寝。忽梦作白鹤飞翔空中。心甚快乐。飞至雨花台畔。见一人家堂房严丽。扁对精雅。一一悉记。飞入内殿。见数女人拥一妇分娩。鹤忽眼花。遂堕盆中。合家称庆。鹤惊念曰。吾本来乡试。若为人后。吾必死矣。乃绝叫而醒。则僮仆围哭久矣。次日秀才录扁对。命仆寻访。一一俨在。乃中年无子一富翁也。翁闻悲怆。到寺识认厚馈秀才曰。因老身薄福。招不起相公耳。痛哭而去。
罢翁曰。余亦在南中预试。见闻叹诧。
黄封翁以行善感大士送子着大名节
嘉定黄韫生。父中年艰于得子。力行善事。勤诵白衣经。忽梦大士抱一孩儿送曰。念汝勤苦诵经行善。寻得一绝好秀才与汝。须善养之。初名金耀。为名士。次改淳耀。中癸未进士。乙酉感愤世变。乃与弟伟公同缢于北门外佛殿中。
罢翁曰。昔余於试地。频频见韫生。真金玉君子。后成名进士。而大士只曰好秀才。古曰秀才价以天下为己任。如韫生者。才品高出。节忠凛然。真好秀才也。
吴霞舟以尽节焚身神升天
吴锺峦。字峦穉。号霞舟。毗陵人。素为名宿。六十余成进士。初任长兴令。累迁至粤西司臬。申酉间因经国变。遁至周山。輙自念曰。吾门人李仲达。同窗马素修。皆死节。今年垂八十。倘一旦病殁。不几负二人乎。吾当寻一死所。明白乾净。以见知己。时公在周山城内。寓文庙中。先聚薪为龛。中设高座。闻城陷即抱圣牌登龛。坐命仆纵火。顷刻而尽。未几降乩于毗陵张澹如家。言焚身后神明上升。为玉霄宫青衣使者。作诗数首在世。有八十焚身总为君。念及至今犹涕泪之句。
罢翁曰。余丙午八月从曹溪回。至虔州与公季子公及同寓东溪寺。备见纪实刻木。
史封翁以久远斋僧感子大魁
状元史大成。号立庵。前生为宁波某寺僧。号大成。为寺收盏饭。接众饭桶若浅。必至史家取满回寺。以此为常。不记年载。史封翁素积德。蓄一巨碗盛饭供佛。后用作盏饭已五世矣。一日忽见大成僧入户。索之无迹。遂诞立庵。即名大成。持胎斋。虽中大魁。戒行如故。前生一僧为道友。尚相携作伴。
罢翁曰。往余在洪都石亭寺见公诗云。长斋不苦食无鱼。入胎隔阴真性不迷。道骨禅心异熟如旧。真验在目前也。
杨君以错口救人致家温富
苏州石湖民。姓杨。初以赤贫为穿窬。知一老媪薄有所蓄。黑夜穿墙入房。见媪灯下操纺。乃匿床后伺之。忽见一青面鬼数以圈套其顶。媪即停纺叹曰。何苦为人。不如吊死。遂起身寻绳穿梁作圈。登机子上吊。鬼推倒机子。以双手掣坠其足。盗狂骇。忘己是盗。大声高叫曰。速救人。媪有三子齐排闼入。仓忙解救。母得不死。叩首谢盗曰。恩人恩人。然如此黑夜。君何自来乎。盗闻言猛醒曰。阿呀阿呀。我实是反人也。因贫极为小盗。希图活命。适见青面鬼害汝令堂。不觉绝叫。乞赦我罪。放我去足矣。三子曰。汝救我母命。是大恩人。必图报恩。乃留宿欵待。天明以十金赠之。劝做好人。盗感悟改行。以金作本。经理贸易。致家千金。石湖称小殷户焉。
罢翁曰。此明末年事也。石湖僧俗屡述甚悉。
吴生遇仙爱命蹉过奇缘
金阊吴生。笃信吕祖。日往神仙庙礼拜。冀得一见。戊午四月十三夕。梦神告曰。明日祖诞。冠紫阳巾。披蓝[金*怀]道服者。吕祖也。子勿蹉过。吴生早往候。果然。乃叩首恳苦求度。祖初坚拒。最后引至城头。令闭目。左手张伞。右手持祖衣袖。立即腾空。少顷间涛声汹涌。张目偷视。似在大海面浮空飞渡。吕祖曰。汝果欲求仙乎。可跳入水。生犹豫。祖曰原来是俗骨。蓦颈一椎而堕。乃在洞庭湖滩上。生乞丐三月方达吴门。
罢翁曰。求仙求佛皆用第一念为之。稍一踌躇必然退缩。二祖立雪断臂。静霭法师因唐武灭教。抉肠挂树稍。落第二念能为此乎。吴生求仙。遇而不遇。非第二念为害哉。友生孟和居士亲见而说。
瞽者以害心劫杀己命立殒
饶州鄱阳县路口一井亭。旁有一荒坟。庚子六月一商进亭饮水。见一算命瞽者与引路童子在内。遂令一推算。算讫。商开挂箱取银相酬。连解几包并无碎者。乃取一指顶大者酬之。商去不数十步。瞽问童子曰。吾一生算命从未得此块大银。此人箱中有多少银耶。童子曰。连开几包。皆整锭。其银正多耳。瞽遂绝叫商人云。来来。吾揣骨相如神。更为汝一相。商返至亭。瞽者即为遍身揣摸。啧啧赞美。渐揣至喉颈。蓦以双手紧摵。抵死不放。商立刻气绝。乃与童子拖掷荒坟丛中。而正欲攫挂箱去。忽军兵一队亦下马入亭饮水。一兵见草路有痕疾。往一探。见一死尸通身火热。高叫云。此荒僻处。更无别人。必瞽者二人谋死。乃拔刀迫胁童子曰。汝为甚谋财害命乎。童子惊悸。指瞽者曰。是他所害。非我也。众兵遂乱砍瞽人。立剁作肉泥。取箱去。押童子到府。亦仆死。
罢翁曰。算命非杀人之术。瞽者本无杀人之心。一闻多金。杀机遂动。杀机一动。遂即灭身。可知人生世间生于善。死于恶。生与死存乎机。周子曰。诚无为。机善恶。机之可畏一至於此。可不慎哉。余法嗣九屏鹏子住鄱湖亲见。来云居说。
吴道媪以虔诵金刚坐化显异
媪吴氏。济宁人。随夫唐某至松江。初性极刚暴。独好佛。年四十三归依冰铠禅师。遂持长斋。昼夜持诵金刚经。不出小楼者六载。至四十九。忽告人曰。吾某日去矣。经云。金刚不坏身。吾去后可留身三年。若果不坏。经方灵验。遂说偈曰。风卷云雾散。明月碧团圆。了然无挂碍。池内现金莲。遂命削发趺坐而逝。越三年启龛。果不坏。顶发长半寸。提督梁公遂为漆身。建庵供奉。额曰坐化。今在府学宫侧。晦叟亲见为作诗表之。诗曰。猛诵金经止六春。心如铁石遂成真。王公难买纯刚骨。共室徧留不坏身。端坐归西征定力。临行说偈度迷津。龛中顶发惊重长。愧杀须眉醉梦人。
方氏以虔诚礼诵尽室生还
桐城方氏以事获谴。至宁固塔。阖门虔恳归命佛天。朝则持准提诵金刚。暮则礼斗姆祈保生还。一夕礼斗次。灯已黑。礼拜起。灯忽自明。又一深夜。室中忽发异香。主者急呼。阖眷皆跪祝曰。此俱望生还者。若得满愿。再求赐香。言讫异香复发。三祝之三应。旋蒙 恩释。果得生还。
罢翁曰。余与方与三兄素称莫逆。癸卯在黄州口述。今辛亥复唔湖上。属余书事编入。一门精诚感应至此。凿凿不诬。
许子位以前生捡字得中高科
余友许自俊。字子位。嘉定籍。癸卯同在黄州。谓余曰。弟前生乃天界寺捡字纸僧也。余问何据。许曰。闱中梦身是僧号。房前置一筐篮一竹夹。傍见回邑友吴靖光。字顺祯。亦僧服前。悬一腐袋。自言前生在某寺打腐供众也。取其卷揭开。内有字二行云。吴某欠许某米一石三斗。银一千两。登贤书后。二事皆验。子位庚戌榜中。会魁第六。
罢翁曰。其公苦行供众。报得富贵子位。尊重圣教。家虽贫。才名冠世。老中巍科。造物报施不爽如此。宋王公一生捡字纸。以香汤洗沐焚[疗-(日/小)+土]其灰。生子王曾。中三元。见之文昌敬字纸文。无论僧俗依此行持。的不亏人也。
董七以虚秤取利家财暗耗
余杭县玉霄宫一道士。每日对龙潭诵度人经。忽一龙神现身曰。老师诵经极妙。只弟子一家坐立不安。请至殿上诵。吾当为日供乳二斤。自后供养者十载。忽数日不供。道士依旧对潭诵经。龙神复现。道士问。何以近日不供乳。龙神曰。此乳原非吾宫中所有。因部民董七以十四两秤卖乳。吾得抽其羡。余供养老师。数日前董七已死。今其父管店。用十六两准秤。吾不能复抽。故不来供。非敢失信也。道士大感叹。
罢翁曰。今市廛中人皆知大秤小斗。曲心取利。自谓得计。至暗中被骨神消耗。则无人知也。此明末事。出余杭邑志。附录醒世。
费隐老和尚逝后茶毗现多舍利
费隐和尚。法嗣天童密老人。历主金粟.天童.径山诸大剎。严行正令。号海内大宗匠。晚住石门福严。莅众勤苦。精严禅诵。后临迁化。嘱累细大等事。皆从脱洒。嘱付毕。端然坐逝。茶毗顶骨牙齿不坏。通身舍利累累几至千颗。巨者竟如大菽。有后来者至火场。哀恳续得者无算。建塔闽之黄檗山及金粟兴阳诸处。
罢翁曰。余在汉口独冠和尚处见十四颗。后到南安狮弦和尚处复见十五颗。又在南雄李砍刀道人家见六颗。以水浮之皆行水面。合为一处。盖皆师道力坚确知致也。
曹溪原直禅师以悟道精修末后现瑞
原直和尚。讳全赋。法嗣灵岩继老人。出世楚之九峰。继迁华林华药.南岳福严。后住曹溪一载。复至粤西行化。归住德山。临迁化。命以水一盂。刀一柄。以刀投水中。端然坐逝。荼毗火光上现金身佛像。道俗翕然。称为周金刚再来也。
罢翁曰。原直兄虽主宗门。旦暮勤苦持诵。日中一食。盖余弟兄中最有行业者。率之临行超卓。火中现像。孰谓修行无灵验哉。
天白大德以持诵法华终闻天乐
天白。讳性纯。从云居禀戒后。过午不食。昼夜行持。居燕坊福城庵。每日师徒伺候行脚僧。接归如法供养。次背诵法华。每日一部。虽行路不癈。如是者数载。后临迁化。一家及客僧俱闻天乐鸣空。徒心镜进白。师曰。吾一生真实修行。不可传此。反成虚妄。端坐而逝。火化得坚固一盂(坚固之下疑脱舍利之字)。
罢翁曰。此余住云居头坛戒子也。其行业最真实。故末后光明大显奇特。今塔在庵侧。余为作塔铭。
新戒以攒单未完韦天示应
福严费老人会下一戒子。禀戒时欠攒单银五钱四。四载未还。老人迁化后。戒子梦韦驮尊天命还此银。且曰。本虽五钱。以利算应二两矣。戒子曰。和尚已去世。将还谁乎。韦天曰。和尚已过。可送至灵隐。完此公案。僧觉后。遂将银亲至灵隐。自陈颠末。奉供先老人。老人鸣鼓白众。令众谨慎因果曰。此间修造钱粮。出入甚广。故韦天以此示教诫也。
罢翁曰。此丙午年事也。灵楫师初述询之。合院众论皆同。
王仆以前世行善竟免鬼录
昆山王焘。字延符。戊午孝廉选楚中。随州知州。因流寇大至。度势不支。乃死节州堂。随身一仆踰城逃难。虑大兵过夜。匿城下乱尸中。夜半忽见绯衣判官偕数鬼吏张灯至。点死尸。一一唱名登簿。鬼吏报王仆名。判官曰。此人前生曾积善。阳寿未尽。尚得还乡。何得亦死於此乎。竟不登簿。鬼吏去。仆复走。因贫病不能便抵昆。其妻在家。初誓坚守。后因绝耗。亲属劝之改嫁。人众临门已登轿矣。前仆忽到。相与咤散迎众。复得完聚焉。
罢翁曰。延符先生。余砚友诸千如岳父也。仆归家述鬼判点名事。闻者毛骨凛冽。
允修以恶性驱妻终受蛇报
太仓潮音庵僧允修。三际瞽法师之徒也。在家性恶。好殴妻。妻临死立誓曰。我死必为蛇报汝。允修尝举以语人。且曰。今为僧年久。离乡又远。冤必解矣。一夕法师手摸一蛇。呼众驱出。勿伤他。允修卧榻。恰在法师单后。次夜半灯火犹在。允修绝叫云。蛇来也。众排户视之。已毙矣。
罢翁曰。自知有冤对。惟修行追荐。方可解冤。允修但以路远年深谓可幸冤。业报一至。噬脐何及哉。
蔡公子以灵隐伽蓝显应复得回生
蔡方炌。字介明。昆山蔡忠襄公讳懋德云怡先生季子也。乙巳年游灵隐。见境地幽胜。在伽蓝殿中发愿云。何时得出家。在此地修行乎。归家忽病。目见众伽蓝神告曰。汝欲出家。已寻得天竺山前一姓唐人家。颇好善。汝当托生为子。读书至十八岁便得出家。言讫负其魂前往。家人围哭攀留。蔡君告家人曰。汝可到灵隐求具德大和尚卜之。伽蓝若许。我即可强留矣。妻某氏星驰到山。白故先老人。率众上供持咒哀告伽蓝。三卜许妻归。蔡君遂得回生。
罢翁曰。戊申春蔡君室亲至灵隐。献其夫所着回生记。颠末甚悉。
江北僧系恋遗财超荐得脱
泰州一僧号某。随侍三昧先老人有年。为某处地藏殿监院。性颇悭。不浪用一钱。迁化后。每中夜人静。殿中两禅单僧輙见监院现形。初为两单僧整鞋。面似愁苦。次登上佛坐。以手摸地藏华冠。后嬉笑而去。众白先老人。老人曰。此业障必有遗物在华冠内。故系恋不舍也。令举梯上探。果有银八十金。立命修斋作追荐法事讫。自此永不复现。
罢翁曰。先老人屡为显口说。
王仰泉以改业修行得生净土
杭城市民王仰泉。初为宰羊行首。屠杀无算。后因病见群羊索命。心怀怯惧。遂翻然改业。长斋事佛。亲诵金刚经三藏。晚因禅师启迪。复昼夜礼拜法华。年八十一。先见符使来追。抗声拒云。我待佛来才去。又过五日。果见大身佛现。垂手接引。乃怡然而逝。见闻莫不感叹。
罢翁曰。此所谓带业往生也。然张善和止临终十念。而此则积修数十年。纵有重业如多年暗室被赫日照破矣。世间造业者比屋皆是。孰能如此。君斩截改过。勇猛修行也哉。有此榜样。足征佛言不妄矣。庚戌五月继贤师说。
渔船以巧计没人立报抵命
镇江京口渡一徽商。附渔船过瓜州。见网一巨鱼。遂开箱拣银买放。中有整银不觉漏泄。渔翁遂计诱商云。欲放此鱼须至无网船处。故之乃扬帆北向。至无人处。暴以大网裹商人掷之江中。网顺流而下。出没波涛至安汛地处。其中兵丁忽见大鱼浮空一掷。竞来摝网。解出乃人也。尚未气绝。向兵丁白其故。立拘渔翁至将军府。戮之。银仍归商人。
罢翁曰。此即庚戌二月事也。世一.喝岩二公自镇江来。目见口说。
沈文学以涂抹坛经招报剧苦
江北沈生。幼厕黉宫。恃才妄作。读书萧寺中。见六祖坛经。妄举朱笔涂抹。回家暴亡。示梦於父曰。告以涂抹坛经。现在地狱。身带火枷。苦楚难忍。父为我到寺读书处寻出坛经。洗去涂痕。庶可脱苦。父悲痛不胜。入寺搜访。果见原本。急洗去旧痕。并发心重刻一部流通。为子忏罪。
罢翁曰。六祖大师以肉身大士示现曹溪。所说坛经与金经无异。沈生涂抹何其妄哉。幸父重刊印行流通。不惟脱苦。定超生善趣矣。古曰。因地而倒还从地起。岂不然乎。有数禅客见重刻本向余说。
支庠友以误伤人命禄籍顿消
嘉善庠友支某。向负才名。己酉夏赴嘉兴科试。白日见一鬼入腹中。遂仆地发北音索命。家僮急具舟载回。请幽澜寺主人西莲师问曰。汝何方邪鬼。敢缠搅支相公耶。鬼高声答曰。吾非邪鬼。因有宿仇因缘已至。故来索报。莲师诘其故。鬼云。吾於明初在徐中山部下为副将。姓洪。名洙。主将姚君见吾妻汪氏色美。怀贪婪恶意。会某处贼叛。姚以老弱兵七百人命余征讨。余力不支。余军覆没。姚收余妻。妻缢死。余衔此深仇。累世图报。奈姚君末路悔恨修行。次转生为高僧。次为大词林。三世复为戒行僧。四世为大富人好施。予皆不能报。今第五世。当酉戌连捷。某年以舞弄刀笔致伤余杭县鬻茶客四人。冥府已削去禄籍。故吾得来索命耳。西莲师闻其言有序。遂开示曰。君言凿凿。定属不诬。但吾佛教中有上妙经忏。可以为君解冤释结。超生善逝。何苦止图报复雪一时之忿乎。鬼戄然曰。若得如此甚善。但恐虚诳不实。如果起道场。吾即离支公到中堂礼佛矣。因征西莲师立券焚化。遂为起建法筵。支公霍然而醒。数日后复仆地发北音。乃复请西莲师责让曰。君以超荐远去。何故复来。鬼曰。吾承佛力已得超生。断无反覆。今将来索命者乃鬻茶客四人。非我也。恐师疑我无信。故来奉报耳。言毕遂去。次支公病发。不信宿暴卒。
罢翁曰。余辛亥秋持钵嘉善寓幽澜寺二旬余。西莲师为余述甚详。此因果最确。家谕户晓。无不知者。故诠次附录。隐其名表。
现果随录卷四(终)
猜你喜欢 卷三·佚名 阿毗達磨俱舍論卷第十八·欧阳竟无 一切经音义卷第五十二·唐慧琳 第一百零一章 未完·佚名 第五章 奉行, 印赠《玉历宝钞》之善报·佚名 卷第八·智旭 卷第三十九·普瑞 文殊师利问菩萨署经·佚名 卷第十三·霁仑超永 大般涅槃經卷第四·欧阳竟无 卷第十八·丈雪通醉 佛说福力太子因缘经卷第四·佚名 三山来禅师五家宗旨纂要卷中·别庵性统 楞伽阿跋多罗宝经卷第四义疏下·智旭 卷第三·霁仑超永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