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第九 无为相应

第一品

[一]第一 身

“诸比丘!余为汝等说无为与达无为之道,于此且谛听。

诸比丘!何者为无为耶?诸比丘!贪欲之坏灭、瞋恚之坏灭、愚痴之坏灭,诸比丘!此称为无为。

诸比丘!何者为达无为之道耶?向于身之念,诸比丘!此称为无为之道。

如是,诸比丘!余为汝等说无为,说达无为之道。

诸比丘!凡以利益所愿、有慈念之师,应为诸弟子作垂示慈悲者,余皆为汝等而作。

诸比丘!思念此等之树下、此等之空屋,不得放逸、不得有后日之悔,此是余为汝等之教诫。”

[二]第二 止观

“诸比丘!余为汝等说无为与达无为之道,于此且谛听。

诸比丘!何者为无为耶?诸比丘!贪欲之坏灭、瞋恚之坏灭、愚痴之坏灭,诸比丘!称此谓无为。

诸比丘!何者为达无为之道耶?诸比丘!止与观,此称为达无为之道。

[三]第三 有寻

※三

诸比丘!何者为达无为之道耶?诸比丘!有寻有伺三昧、无寻唯伺三昧、无寻无伺三昧,此称为达无为之道也。

[四]第四 空

※三

诸比丘!何者为达无为之道耶?空三昧、无相三昧、无愿三昧。诸比丘!此称为达无为之道。

[五]第五 念处

※三

诸比丘!何者为达无为之道耶?四念处。诸比丘!此称为达无为之道。

[六]第六 正勤

※三

诸比丘!何者为达无为之道耶?四正勤。诸比丘!此称为达无为之道。

[七]第七 如意足

※三

诸比丘!何者为达无为之道耶?四如意足。诸比丘!此称为达无为之道。

[八]第八 根

※三

诸比丘!何者为达无为之道耶?五根。诸比丘!此称为达无为之道。

[九]第九 力

※三

诸比丘!何者又为达无为之道耶?五力。诸比丘!此称为达无为之道。

[十]第十 觉支

※三

诸比丘!何者又为达无为之道耶?七觉支。诸比丘!此称为达无为之道。

……

[一一]第十一 道

※三

诸比丘!何者又为达无为之道耶?八支圣道。诸比丘!此称为达无为之道。

诸比丘!如是,余为汝等说无为,说达无为之道。

诸比丘!以愿有慈念之师,应为诸弟子利益之作垂示慈悲者,余皆为汝等而作。

诸比丘!思念此等之树下、此等之空屋,不得放逸、不得日后有悔。此是余为汝等之教诫。”

涅槃相应之第一品(终)

其摄颂曰:

 身与三昧寻

 以及空念处

 正勤如意定

 根力并觉支

 依道为十一

第二品

[一二]第一 无为

一 止

“诸比丘!余为汝等说无为与达无为之道。于此且谛听。

诸比丘!何者为无为耶?诸比丘!贪欲之坏灭、瞋恚之坏灭、愚痴之坏灭,诸比丘!此称为无为。

诸比丘!何者为达无为之道耶?诸比丘!止,此称为达无为之道。

诸比丘!如是,余为汝等说无为,说达无为之道。

诸比丘!以愿有慈念之师,应为诸弟子之利益作垂示慈悲者,以此余皆为汝等而作。

诸比丘!思念此等之树下、此等之空屋,不得放逸、不得有后日之悔,以此是余为汝等之教诫。”

二 观

“诸比丘!何者为达无为之道耶?诸比丘!观,此称谓达无为之道。

三 六种三昧

※三

诸比丘!又何者为达无为之道耶?诸比丘!有寻有伺三昧,称此谓达无为之道。

…………(一)

※三

诸比丘!又何者为达无为之道耶?无寻唯伺三昧。诸比丘!此称为达无为之道。

…………(二)

※三

诸比丘!又何者为达无为之道耶?无寻无伺三昧。诸比丘!此称为达无为之道。

…………(三)

※三

诸比丘!又何者为达无为之道耶?空三昧。诸比丘!此称为达无为之道。

…………(四)

※三

诸比丘!又何者为达无为之道耶?无相三昧。诸比丘!此称为达无为之道。

…………(五)

※三

诸比丘!又何者为达无为之道耶?无愿三昧。诸比丘!此称为达无为之道。

…………(六)

九~一二 四念处

※三

诸比丘!又何者为达无为之道耶?诸比丘!于此有比丘,于身观身而(一)……于受观受而住(二)……于心观心而住(三)……于法观法而住(四)精勤于正知、正念,于世以制御贪欲忧恼者。诸比丘!此称为达无为之道。

一三~一六 四正勤

※三

诸比丘!又何者为达无为之道耶?诸比丘!于此有比丘,未起诸恶不善之法,令之不起(一)……已起诸恶不善之法,令之舍弃(二)……未起诸善之法,令之生起(三)……已起诸善之法,令之住立、不丧失、生长、扩大、增修、完成(四),以生起愿望努力精进,对初心有力以显勤苦。比丘等!此称为达无为之道。

一七~二〇 四如意足

※三

诸比丘!又何者为达无为之道耶?诸比丘!于此有比丘,增修欲定勤行完具之如意足(一)……增修精进定勤行完具之如意足(二)……增修心定勤行完具之如意足(三)……增修思惟定勤行完具之如意足(四)。诸比丘!此称为达无为之道。

二一~二五 五根

※三

诸比丘!又何者为达无为之道耶?诸比丘!于此有比丘,依远离、依离欲、依灭尽,以增修倾向于舍弃之信根(一)……增修精进根(二)……增修念根(三)……增修定根(四)……增修慧根(五)。诸比丘!此称为达无为之道。

二六~三〇 五力

※三

诸比丘!又何者为达无为之道耶?诸比丘!于此有比丘,依远离、依离欲、依灭尽,以增修倾向于舍弃之信力(一)……增修精进力(二)……增修念力(三)……增修定力(四)……增修慧力(五)。诸比丘!此称为达无为之道。

三一~三七 七觉支

※三

诸比丘!又何者为达无为之道耶?诸比丘!于此有比丘,依远离、依离欲、依灭尽,以增修倾向于舍弃之念觉支(一)……增修择法觉支(二)……增修精进觉支(三)……增修喜觉支(四)……增修轻安觉支(五)……增修定觉支(六)……增修舍觉支(七)……诸比丘!此称为达无为之道。”

三八~四五 八正道

“诸比丘!余为汝等说无为与达无为之道,于此且谛听。

诸比丘!何者为无为耶?贪欲之坏灭、瞋恚之坏灭、愚痴之坏灭。诸比丘!此称为无为。

诸比丘!又何者为达无为之道耶?诸比丘!于此有比丘,依远离、依离欲、依灭尽,以增修倾向于舍弃之正见(一)……增修正思惟(二)……增修正语(三)……增修正业(四)……增修正命(五)……增修正精进(六)……增修正念(七)……增修正定(八)……诸比丘!此称为达无为之道。

诸比丘!如是,余为汝等说无为,说达无为之道。

诸比丘!凡以愿有慈念之师,应为诸弟子之利益作垂示慈悲者,以此一切余为汝等而作。

诸比丘!思念此等之树下、此等之空屋,诸比丘!不得放逸、不得有后日之悔,此为余为汝等之教诫。”

[一三]第二 终极(下无)

一~四五

诸比丘!余为汝等说究竟与达究竟之道,于此且谛听。

诸比丘!何者为究竟耶?以下相同于无为之详说也。

[一四]第三 无漏(无流)

一~四五

诸比丘!余为汝等说无漏与达无漏之道……

[一五]第四 真谛

一~四五

诸比丘!余为汝等说真谛与达真谛之道……

[一六]第五 彼岸

一~四五

诸比丘!余为汝等说彼岸与达彼岸之道……

[一七]第六 巧妙(听细)

一~四五

诸比丘!余为汝等说巧妙与达巧妙之道……

[一八]第七 极难见(难见)

一~四五

诸比丘!余为汝等说极难见与达极难见之道……

[一九]第八 不老(无坏)

一~四五

诸比丘!余为汝等说不老与达不老之道……

[二〇]第九 坚牢(无争)

一~四五

诸比丘!余为汝等说坚牢与达坚牢之道……

[二一]第十 照见(无失)

一~四五

诸比丘!余为汝等说照见与达照见之道……

[二二]第十一 无譬

一~四五

诸比丘!余为汝等说无譬与达无譬之道……

[二三]第十二 无戏论

一~四五

诸比丘!余为汝等说无戏论与达无戏论之道……

[二四]第十三 寂静

一~四五

诸比丘!余为汝等说寂静与达寂静之道……

[二五]第十四 甘露

一~四五

诸比丘!余为汝等说甘露与达甘露之道……

[二六]第十五 极妙

一~四五

诸比丘!余为汝等说极妙与达极妙之道……

[二七]第十六 安泰(止)

一~四五

诸比丘!余为汝等说安泰与达安泰之道……

[二八]第十七 安稳(安)

一~四五

诸比丘!余为汝等说安稳与达安稳之道……

[二九]第十八 爱尽

一~四五

诸比丘!余为汝等说爱尽与达爱尽之道……

[三〇]第十九 不思议(希有)

一~四五

诸比丘!余为汝等说不思议与达不思议之道……

[三一]第二〇 稀有(未曾有)

一~四五

诸比丘!余为汝等说稀有与达稀有之道……

[三二]第二一 无灾(无枉)

一~四五

诸比丘!余为汝等说无灾与达无灾之道……

[三三]第二二 无灾法(无灾)

一~四五

诸比丘!余为汝等说无灾法与达无灾法之道……

[三四]第二三 涅槃

一~四五

诸比丘!余为汝等说涅槃与达涅槃之道……

[三五]第二四 无损

一~四五

诸比丘!余为汝等说无损与达无损之道……

[三六]第二五 离欲

一~四五

诸比丘!余为汝等说离欲与达离欲之道……

[三七]第二六 清净(净)

一~四五

诸比丘!余为汝等说清净与达清净之道……

[三八]第二七 解脱

一~四五

诸比丘!余为汝等说解脱与达解脱之道……

[三九]第二八 非住

一~四五

诸比丘!余为汝等说非住与达非住之道……

[四〇]第二九 灯明(洲)

一~四五

诸比丘!余为汝等说灯明与达灯明之道……

[四一]第三十 窟宅

一~四五

诸比丘!余为汝等说窟宅与达窟宅之道……

[四二]第三一 庇护

一~四五

诸比丘!余为汝等说庇护与达庇护之道……

[四三]第三二 归依

一~四五

诸比丘!余为汝等说归依与达归依之道……

[四四]第三三 到彼岸(能度)

“诸比丘!余为汝等说到彼岸与达到彼岸之道,于此且谛听。

诸比丘!又何者为到彼岸耶?诸比丘!贪欲之坏灭、瞋恚之坏灭、愚痴之坏灭。诸比丘!此称为达到彼岸。

诸比丘!又何者为达到彼岸之道耶?向于身之念。诸比丘!此称为达到彼岸之道。

诸比丘!如是,余为汝等说到彼岸,说达到彼岸之道。

诸比丘!凡以愿有慈念之师,应为诸弟子之利益作垂示慈悲者,此一切余为汝等而作。

诸比丘!思念此等之树下、此等之空屋,诸比丘!不得放逸、不得有后日之悔者,此余为汝等之教诫。”

二~四五

[与无为之详说同]

其摄颂曰:

 无为究竟及无漏

 真谛彼岸与巧妙

 难见不老并坚牢

 照见无譬无戏论

 寂静甘露与极妙

 安泰安稳及爱尽

 不思议稀有无灾

 无灾法此诸涅槃

 如来善逝之所说

 无损无欲与清净

 解脱非住并灯明

 窟宅庇护与归依

 如此之行到彼岸

无为相应(终)

猜你喜欢
  评中国学术史概论·太虚
  大乘阿毗达磨杂集论 第十三卷·安慧
  卷二百八十三·佚名
  佛说华手经卷第九·佚名
  佛说师子素驮娑王断肉经·佚名
  跋·王亨彦
  雪關禪師語錄卷之十二·雪关智訚
  杂阿含经卷第四十八·佚名
  各宗经教修学法·太虚
  瓶沙王问事品第十三·佚名
  见闻录·智旭
  卷二十一·彭绍升
  佛说华手经卷第八·佚名
  卷第三·霁仑超永
  佛法金汤编卷第一·岱宗心泰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卷三·李调元

    ○西湖第一词西湖词甚多,然无过高观国竹屋痴语所载霜天晓角词云:“春云粉色。春水和云湿。试问西湖杨柳,东风外、几丝碧。望极。连翠陌。兰桡双桨急。欲访莫愁何处,旗亭在、画桥侧。”初春情景,此词尽之矣。○稷

  • 卷22 ·佚名

    陈炳 题资福院平绿轩二首 白发流年迅,青春尽日闲。 烟消渔舍出,风约橹声还。 往事空搔首,微官只强颜。 漂零那对此,归梦绕云山。 陈炳 望黄山词 望黄山兮峨峨,见接天以葱青。 纷群峰兮怪奇

  • 卷七十六·列传第十四·脱脱

        太宗诸子 宗磐(本名蒲鲁虎) 宗固(本名胡鲁) 宗本(本名阿鲁萧玉附) 杲(本名斜也) 宗义(本名孛吉) 宗干(本名斡本) 充(本名神土懑 子檀奴等) 永元(本名元奴) 衮(本名梧桐) 襄(本名永庆)衮(本名蒲甲)  

  • 卷一百二十六·列传第十四·张廷玉

        李文忠 邓愈 汤和 沐英   李文忠,字思本,小字保儿,盱眙人,太祖姊子也。年十二而母死,父贞携之转侧乱军中,濒死者数矣。逾二年乃谒太祖于滁阳。太祖见保儿,喜甚,抚以为子,令从己姓。读书颖敏如素习。年十九,以

  • ●卷一百七十三·徐梦莘

      炎兴下帙七十三。   起绍兴七年正月十五日丁丑,尽其日。   汪丞相伯彦奏对臣谨奉明诏而言曰:盖闻舜好问而为五帝之盛帝汤好问而为三王之显王後这取威定霸以成帝王之业者莫不皆有谘访如汉祖赖威定霸以成帝王之业

  • 卷之二百三十四·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保体仁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管理户部事务上书房总师傅翰林院掌院学士兼管顺天府府尹事务随带加五级纪录十八次臣贾桢总裁官经筵讲官吏部尚书镶蓝旗汉军都统管理新营房城内官房大臣

  • 第八十一卷 文苑 八·缪荃孙

    松 江 府 一 晋陆 喜陆喜,字恭仲,吴人。瑁子。仕吴,累迁吏部尚书。少有声名,好学有才思。尝作言道、访论、古今历、审机、娱宾、九思,其书近百篇。吴平,又作西州清论传于世,借称诸葛孔明以行其书。太康中,诏曰:伪尚书陆

  • 跋·萧奭龄

    昔刘知几专心诸史。不遗杂记小书。谓史之名杂。其流有十。司马光作通鉴。采杂史二百余种。盖小录之书。皆托即日当时之事。求诸国史。最为实录。唐宋士夫。留心记注。尊信传闻。必着所本。次柳氏旧闻、涑水纪闻两书。

  • 春秋辨义卷八·卓尔康

    明 卓尔康 撰闵公庚申○惠王十六年元年○齐桓二十五年晋献十六年卫懿八年蔡穆十四年郑文十二年曹昭公班元年陈宣三十二年杞惠十二年宋桓二十一年秦成三年楚成十一年春王正月左传不书即位乱故也谷梁传继弑君不言即位

  • 书传会选卷三·刘三吾

    明 刘三吾等 撰商书【契始封商汤因以为有天下之号书凡十七篇】音释传【契私列反字本作偰史记云黄帝之曽孙帝喾生契又传十三世生汤】汤誓【汤号也或曰諡汤名履姓子氏夏桀暴虐汤往征之亳众惮于往役故汤喻以吊伐之意葢

  • 卷九·佚名

    复次善男子,菩萨若修十种法者,即得如日。何等为十。一者破无明暗。二者开敷一切。三者普遍十方咸得和暖。四者起诸善法。五者有漏灭没。六者作光明照。七者制诸邪异。八者高下开显。九者成诸事业。十者善人乐欲。善男子

  • 为国家与佛教著想应努力实行菩萨行·太虚

    ──二十九年四月在马来亚升旗山双庆寺讲──华智方丈与我三十年前,就在谛闲法师处听四教仪;当时同我听讲的,还有他的师父、法师父许多人,后来在江浙常常见到。这次到槟城,才知道他在南洋,旧雨相逢,格外亲切!令我忘却双庆寺是

  • 潭州开福报慈禅寺道宁师语录序·开福道宁

      宣义郎致仕 昭山谭章 撰如来正法眼传三十三世抵曹溪得让。让得马祖而后为临济宗。六传至慈明实振发之。慈明之子曰杨岐会.黄龙南.翠岩真。皆所谓师子儿。能哮吼一方弭伏百兽者。会接白云端。端接五祖演。演坐东山

  • 彩虹几度·川端康成

    《彩虹几度》是川端康成创作于1956年的中篇小说,讲述了颇为独特的同父异母三姐妹百子、麻子和若子的故事,时代背景是上世纪五十年代初的京都,即战后不久,故事主线清晰,支线杂而不乱,父母辈的纠葛、三姐妹之间疏离又彼此挂念

  • 黑龙江舆图说·屠寄

    清末屠寄撰。一卷。光绪年间屠氏任黑龙江舆图局总纂,应大清会典馆之征,主修《黑龙江舆地图》,同时著成是书,为舆图说明。省有总图说,齐齐哈尔、黑龙江、墨尔根、布特哈、呼伦贝尔、呼兰诸城及呼兰、绥化二厅皆有分图说,分别

  • 老乞大·佚名

    《老乞大》是古代王氏高丽和李朝时期人们学习汉语广泛使用的会话教材,在过去的数百年间,该书经过了汉语原文和谚文的多次修订,是考察汉语变化的珍贵的文献资料。乞大一词即契丹的音转,又作乞塔、起炭或吉代,语出蒙古对汉人

  • 允许我让你幸福到热泪盈眶·沈从文

    沈从文等著,卓文主编的这本《允许我让你幸福到热泪盈眶》是以爱情为主题,汇编民国各文学大家笔下关于爱情主题的美文,为读者展现灰色历史中的唯美爱情故事。其中,有的是大家描写自己与伴侣的感情生活,有的是大家描述旁人的

  • 大方等修多罗王经·佚名

    一卷,元魏菩提流支译。与大乘流转所有经同本先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