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第三十(弥沙塞)

五分律卷第三十(弥沙塞)

宋罽宾三藏佛陀什共竺道生等译

第五分之九五百集法

尔时世尊泥洹未久。大迦叶在毗舍离猕猴水边重阁讲堂。与大比丘僧五百人俱。皆是阿罗汉唯除阿难。告诸比丘。昔吾从波旬国向拘夷城。二国中间闻佛世尊已般泥洹。我时中心迷乱不能自摄。诸聚落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或躄或踊宛转于地。莫不哀号叹速叹疾世间空虚世间眼灭。时跋难陀先游于彼。止众人言。彼长老常言。应行是不应行是。应学是不应学是。我等于今始脱此苦。任意所为无复拘碍。何为相与而共啼哭。吾闻其语倍复忧毒。佛虽泥洹比尼现在。应同勖勉共结集之。勿令跋难陀等别立眷属以破正法。诸比丘咸以为善。白迦叶言。阿难常侍世尊聪睿多闻具持法藏。今应听在集比丘数。迦叶言。阿难犹在学地。或随爱恚痴畏不应容之。时阿难在毗舍离恒为四众昼夜说法。众人来往殆若佛在。有跋耆比丘于彼阁上坐禅。以此闹乱不得游诸解脱三昧。作是念。阿难今于学地应有所作为无所作。而常在愦闹多有所说。既入定观见应有所作。复作是念。我今当为说厌离法使其因悟。便往阿难所为说偈言。

静处坐树下  心趣于泥洹

汝禅莫放逸  多说何所为

诸比丘亦语阿难言。汝应速有所作。大迦叶今欲集比尼法。而不听汝在此数中。阿难既闻跋耆比丘所说偈。又闻迦叶不听在集比尼数中。初中后夜勤经行思惟望得解脱。而未能得。后夜垂过身体疲极。欲小偃卧头未至枕。豁然漏尽。诸比丘知即白迦叶。阿难昨夜已得解脱。今应听在集比尼数。迦叶即听。于是迦叶作是念。何许多有饮食床坐卧具。可得以资给集比尼。唯见王舍城足以资给。便于僧中唱言。此中五百阿罗汉应往王舍城安居。余人一不得去。

作是制已。五百罗汉至王舍城。于夏初月补治房舍卧具。二月游戏诸禅解脱。三月然后共集一处。于是迦叶白僧言。大德僧听。我今于僧中问优波离比尼义。若僧时到僧忍听。白如是。时优波离亦白僧言。大德僧听。我今当答迦叶比尼义。若僧时到僧忍听。白如是。迦叶即问优波离。佛于何处制初戒。优波离言在毗舍离。又问因谁制。答言。因须提那迦兰陀子。又问以何事制。答言。共本二行淫。又问有二制不。答言有。有比丘共猕猴行淫。迦叶复问。于何处制第二戒。答言。在王舍城。又问因谁制。答言。因达腻吒。又问以何事制。答言。盗瓶沙王材。迦叶复问。于何处制第三戒。答言。在毗舍离。又问因谁制。答言。因众多比丘。又问以何事制。答言。自相害命。迦叶复问。于何处制第四戒。答言。在毗舍离。又问因谁制。答言。因婆求摩河诸比丘。又问以何事制。答言。虚称得过人法。迦叶作如是等问一切比尼已。于僧中唱言。此是比丘比尼。此是比丘尼比尼。合名为比尼藏。

迦叶复白僧言。大德僧听。我今欲于僧中问阿难修多罗义。若僧时到僧忍听。白如是。阿难亦白僧言。大德僧听。我今当答迦叶修多罗义。若僧时到僧忍听。白如是。迦叶即问阿难言。佛在何处说增一经。在何处说增十经大因缘经僧祇陀经沙门果经梵动经。何等经因比丘说。何等经因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诸天子天女说。阿难皆随佛说而答。迦叶如是问一切修多罗已。僧中唱言。此是长经今集为一部。名长阿含。此是不长不短今集为一部。名为中阿含。此是杂说为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天子天女说。今集为一部名杂阿含。此是从一法增至十一法。今集为一部名增一阿含。自余杂说今集为一部。名为杂藏。合名为修多罗藏。我等已集法竟。从今已后。佛所不制不应妄制。若已制不得有违。如佛所教应谨学之。

阿难复白迦叶言。我亲从佛闻。吾般泥洹后若欲除小小戒听除。迦叶即问。汝欲以何为小小戒。答言不知。又问何故不知。答言不问世尊。又问何故不问。答言时佛身痛恐以恼乱。迦叶诘言。汝不问此义犯突吉罗。应自见罪悔过。阿难言。大德。我非不敬戒不问此义。恐恼乱世尊。是故不敢。我于是中不见罪相。敬信大德今当悔过。迦叶复诘阿难言。汝为世尊缝僧伽梨以脚指押犯突吉罗。亦应见罪悔过。阿难言。我非不敬佛。无人捉綦是以脚押。我于是中亦不见罪相。敬信大德今当悔过。迦叶复诘阿难言。汝三请世尊求听女人于正法出家。犯突吉罗。亦应见罪悔过。阿难言。我非不敬法。但摩诃波阇波提瞿昙弥。长养世尊至大出家致成大道。此功应报是以三请。我于此中亦不见罪相。敬信大德今当悔过。迦叶复诘阿难言。佛临泥洹现相语汝。若有得四神足。欲住寿一劫若过一劫便可得之。如来成就无量定法。如是三反现相语汝。汝不请佛住世一劫若过一劫。犯突吉罗。亦应见罪悔过。阿难言。我非不欲请佛久住。恶魔波旬厌蔽我心。是故致此。我于此中亦不见罪相。敬信大德今当悔过。迦叶复诘阿难言。佛昔从汝三反索水。汝竟不奉。犯突吉罗。亦应见罪悔过。阿难言。我非不欲奉。时有五百乘车上流厉渡水浊未清。恐以致患是以不奉。我于此中亦不见罪相。敬信大德今当悔过。迦叶复诘阿难言。汝听女人先礼舍利。犯突吉罗。亦应见罪悔过。阿难言。我非欲使女人先礼舍利。恐其日暮不得入城。是以听之。我于此中亦不见罪相。敬信大德今当悔过。阿难敬信大迦叶故。即于众僧中作六突吉罗悔过。

迦叶复诘阿难言。若我等以众学法为小小戒。余比丘便言。至四波罗提提舍尼亦是小小戒。若我等以至四波罗提提舍尼为小小戒。余比丘便复言。至波逸提亦是小小戒。若我等以至波逸提为小小戒。余比丘便复言。至尼萨耆波逸提亦是小小戒。俄成四种何可得定。迦叶复言。若我等不知小小戒相而妄除者。诸外道辈当作是语。沙门释子其法如烟。师在之时所制皆行。般泥洹后不肯复学。迦叶复于僧中唱言。我等已集法竟。若佛所不制不应妄制若已制不得有违。如佛所教应谨学之。

时长老富兰那在南方。闻佛于拘夷城般泥洹诸长老比丘共集王舍城论比尼法。自与眷属如屈伸臂顷来到众中语迦叶言。我闻佛泥洹上座比丘皆共集此论比尼法。为实尔不。迦叶答言。大德实尔。富兰那言。可更论之。迦叶即如上更论。论已富兰那语迦叶言。我亲从佛闻。内宿内熟自熟自持食从人受自取果食就池水受无净人净果除核食之。迦叶答言。大德。此七条者。佛在毗舍离时世饥馑乞食难得故权听之。后即于彼还更制四。至舍卫城复还制三。富兰那言。世尊不应制已还听听已还制。迦叶答言。佛是法主于法自在。制已还听听已还制有何等咎。富兰那言。我忍余事于此七条不能行之。迦叶复于僧中唱言。若佛所不制不应妄制。若已制不得有违。如佛所教应谨学之。尔时拘舍弥阐陀比丘触恼众僧不共和合。有一比丘安居竟往迦叶所。具以事白。迦叶语阿难言。汝往拘舍弥。以佛语僧语作梵坛法罚之。阿难受使。与五百比丘俱往。阐陀闻阿难与五百比丘来出迎。问阿难言。何故来此。将无与我欲作不益耶。答言。乃欲益汝。阐陀言云何益我。答言。今当以佛语僧语作梵坛法罚汝。即问。云何名梵坛法。答言。梵坛法者。一切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不得共汝来往交言。阐陀闻已闷绝躄地。语阿难言。此岂不名杀于我耶。阿难言。我亲从佛闻。汝当从我得道。汝起为汝说法彼便起听。阿难为说种种妙法示教利喜。即远尘离垢于诸法中得法眼净。

集比尼法时。长老阿若憍陈如为第一上座。富兰那为第二上座。昙弥为第三上座。陀婆迦叶为第四上座。跋陀迦叶为第五上座。大迦叶为第六上座。优波离为第七上座。阿那律为第八上座。凡五百阿罗汉不多不少。是故名为五百集法。

五分律第五分之十七百集法

佛泥洹后百岁。毗舍离诸跋耆比丘始起十非法。一盐姜合共宿净。二两指抄食食净。三复坐食净。四越聚落食净。五酥油蜜石蜜和酪净。六饮阁楼伽酒净。七作坐具随意大小净。八习先所习净。九求听净。十受畜金银钱净。彼诸比丘常以月八日十四日十五日盛满钵水。集坐多人众处。持钵著前以为吉祥。要人求施。时诸白衣男女大小经过前者。便指钵水言。此中吉祥。可与衣钵革屣药直。有欲与者与之。不欲与者便讥呵言。沙门释子不应受畜金银及钱。设人自与不应眼视。而今云何作此求施。时长老耶舍迦兰陀子。在彼猕猴水边重阁讲堂。语诸比丘言。汝莫作此求施。我亲从佛闻。若有非法求施施非法求二俱得罪。语诸比丘已。复语诸白衣男女大小。汝等莫作此施。我亲从佛闻。若非法求施施非法求二俱得罪。

彼诸比丘得金银钱已。语耶舍言。大德可受此分。答言。我不受非法求得施分。复语言。若不自受可以施僧。答言。我既不受云何施僧。于是诸比丘便以耶舍前教白衣为骂白衣。与作下意羯磨。羯磨已耶舍言。我亲从佛闻。若僧与作下意羯磨。应差一比丘为伴谢诸白衣。诸比丘便白二羯磨差一比丘伴之。耶舍即将至白衣所。正值五百优婆塞聚在一处。便语之言。诸君当知。是法我说是法。非法我说非法。是比尼我说是比尼。非比尼我说非比尼。是佛教我说是佛教。非佛教我说非佛教。我先所说使诸优婆塞嗔。今来谢过。诸优婆塞皆大惊言。大德。何时为我等说是法是比尼是佛教。使我等嗔而来见谢。耶舍更语诸人言。世尊一时在王舍城耆域庵罗园。时瓶沙王诸大臣共集王门作如是议。沙门释子应受畜金银珠宝及用贩卖。时彼众中有一大臣名珠髻语众人言。勿作此议。沙门释子不应受畜金银珠宝及用贩卖。即以此事往白世尊。我之所说将无过谬。佛言。汝之所说正得其中。所以者何。我常说此沙门释子不应受畜金银珠宝及用贩卖。复白佛言。唯愿世尊。遣告众人令知非谬。佛言大善。又告珠髻。譬如日月为烟云尘阿修罗四曀所蔽不明不净。沙门婆罗门有四种曀亦复如是。或不断爱欲行于淫法。或耽酒食不能除断。或专作邪命以自给活。或受畜金银珠宝及用贩卖。若人以五欲为净。是人则以受畜金银珠宝及用贩卖为净。若人以受畜金银珠宝及用贩卖为净。是人则以五欲为净。若人依我出家受具足戒。而以受畜金银珠宝及用贩卖为净者。当知是人必定不信我之法律。我虽常说须车求车须人求人随所须物皆听求之。而终不得受畜金银珠宝及用贩卖。耶舍说此已又言。我先说是法非法是律非律是佛教非佛教是佛所说非佛所说。诸优婆塞言。我等于此语中无不信乐。今毗舍离唯有大德。是沙门释子。愿受我等尽寿住此四事供养。

耶舍谢诸优婆塞已。与僧使比丘俱还僧坊。跋耆比丘问僧使比丘言。耶舍比丘已谢诸优婆塞未。答言已谢。但诸白衣皆信其语。咸作是言。今毗舍离唯有大德。已请尽寿四事供养。于我等辈无复宜利。跋耆比丘复以耶舍前教诸比丘为骂僧犯波逸提。语言。汝当见罪悔过。耶舍答言。我无罪可见云何悔过。跋耆比丘便聚集。欲与作不见罪羯磨。于是耶舍便以神足飞往波旬国。时波利邑有六十比丘。皆是阿练若三衣乞食粪扫衣常坐露地坐具足三明六通。悉是阿难弟子。俱共飞来向毗舍离。耶舍见之。便置衣钵于虚空中犹如著地。与彼比丘共相问讯。具说跋耆比丘十种非法。语言大德。我等当共论比尼法以灭斯事。勿使跋耆比丘破于正法。彼比丘莫逆于心欲共同灭。复有三十波利邑比丘。德皆如上。亦是阿难弟子。在摩偷罗国。耶舍与六十比丘作是议言。得彼三十比丘同我等者。必得如法灭彼恶事。议已便共飞往彼比丘所。具如上说彼亦莫逆于心欲共同灭。复有波利邑三十比丘听皆如上。亦是阿难弟子。在阿腊脾邑。耶舍复与九十人作如上议。往到其所具如上说。彼亦同心欲共灭之。时长老三浮陀在阿哹山上。耶舍复共百二十人作如上议。往到其所具如上说。彼亦同心欲共灭之。时长老离婆多在拘舍弥城。得慈心三昧有大眷属。耶舍复与百二十一人亦如上议。往到其所具如上说。彼亦同心欲共灭之。时跋耆诸比丘。闻耶舍往拘舍弥离婆多所。便载满船沙门衣钵诸所须物。亦欲往彼行货求助。其船中伴有一持律比丘名沙兰。窃独思惟。跋耆比丘为如法不。即依诸经律察其所为。为不如法。时空中神三反唱言。如是如是。跋耆比丘所行非法。如汝所见。跋耆诸比丘到拘舍弥。皆共上岸到长老离婆多所白言。我等多载沙门所须之物来奉大德。愿为纳受。答言。我衣钵具足不复须之。又白言。若不多须愿受少许。答言。我衣钵已备不得为汝亏法有受。离婆多有一弟子名曰达磨。常侍左右。跋耆诸比丘便往其所语言。我有沙门所须之物。若有短乏便可取之。答言。我皆自有无所乏少。跋耆诸比丘复言。佛在世时人来施佛。佛不受者以施阿难。阿难皆受。阿难既受则是佛受。达磨闻之为受一物。受已问言。汝等何意强施我物。答言。欲汝为我白汝和尚以力见助不令耶舍坏我法律。达磨便为往和尚所白言。和尚可助跋耆比丘。答言。行非法人我所不助。达磨复白。愿更筹量。答言。汝今劝我助非法人非我弟子。从今勿复在我左右。我亦不复共汝语言。达磨愧惧。出到跋耆诸比丘所。彼皆问言。汝和尚有助我意不。答言无有。徒令我今为汝受责得不共语摈。跋耆诸比丘问言。汝今几岁。答言二十岁。便言汝年德如此。何忍作此不共语摈。于是长老离婆多作是念。我若于此灭彼事者。彼造事人必更发起。今当共往就彼灭之。念已便与大众俱之毗舍离城。彼城先有比丘名一切去。于阎浮提沙门释子中最为上座。得阿罗汉三明六通。亦是阿难最大弟子。耶舍于僧坊外语离婆多。可往上座房敷卧具宿并具白上事。我晨朝亦当问讯上座。众人既入僧房。彼上座为办浴具设过中浆。离婆多独往上座房中敷卧具宿。离婆多夜作是念。此一切去羸老上座。犹尚克厉竟夜坐禅。我今何宜而得安寝。一切去亦作是念。此客比丘行路疲极复兼洗浴。犹尚竟夜坐禅行道。我今云何而得安卧。二人相推遂竟夜坐禅。至后夜时。一切去问离婆多言。汝今夜多游何定。答言我性多慈。今夜多游此定。一切去言。此是粗定。又问汝是阿罗汉非。答言是。离婆多次问一切去言。上座今夜多游何定。答言我性好空观。今夜多游此定。离婆多言。比是大人所行。何以故。空三昧是大人法。又问上座。是阿罗汉不。答言是。后夜竟已。耶舍比丘到房前弹指。上座开户。即入问讯。问讯已。离婆多问一切去言。盐姜合共宿净不。答言。此事应僧中问。若独问我。恐非法人以我为私。不容我作论比尼数。于是离婆多即集僧。欲论比尼而多乱语。便白僧言。今日欲共论毗尼法。而多乱语不得有断。彼此众应各求四人僧为白二羯磨差为断事主。跋耆比丘先求四人。一名一切去。二名离婆多。三名不阇宗。四名修摩那。波利邑比丘亦求四人。一名三浮陀。二名沙兰。三名长发。四名婆沙蓝。诸上座被僧差已共作是议。何许地闲静平旷。可共于中论比尼法。即遍观察。唯毗罗耶女所施园好。离婆多即使弟子达磨往彼敷座。若上座至汝便避去。受敕即敷。诸上座至次第而坐。于是离婆多问一切去上座言。盐姜合共宿净不。答言不净。又问在何处制。答言在王舍城。又问因谁制。答言因一阿练若比丘。又问犯何事。答言犯宿食波逸提。离婆多言。此是法此是律此是佛教。跋耆比丘所行非法非律非佛教。今下一筹。离婆多复问。两指抄食食净不。上座问。云何名两指抄食食净。离婆多言。比丘足食已更得食以两指抄食之。答言不净。又问在何处制。答言在王舍城。又问因谁制。答言因跋难陀。又问犯何事。答言犯不作残食法食波逸提。离婆多言。此是法乃至非佛教。今下第二筹。复坐食净越聚落食净亦如是。下第三第四筹。离婆多复问。酥油蜜石蜜和酪净不。上座问。云何名酥油蜜石蜜和酪净。离婆多言非时饮之。答言不净。又问在何处制。答言在舍卫城。又问因谁制。答言因迦留陀夷。又问犯何事。答言犯非时食波逸提。离婆多言。此是法乃至非佛教。今下第五筹。离婆多复问。饮阇楼伽酒净不。上座问。云何名阇楼伽酒。离婆多言。酿酒未熟者。答言不净。又问在何处制。答言在拘舍弥。又问因谁制。答言因沙竭陀。又问犯何事。答言饮酒波逸提。离婆多言。此是法乃至非佛教。今下第六筹。离婆多复问。作坐具随意大小净不。答言不净。又问在何处制。答言舍卫城。又问因谁制。答言因迦留陀夷。又问犯何事。答言犯波逸提。离婆多言。此是法乃至非佛教。今下第七筹。离婆多复问。习先所习净不。上座问。云何名习先所习。离婆多言。习白衣时所作。上座言。或有可习或不可习。离婆多言。此是法乃至非佛教。今下第八筹。离婆多复问。求听净不。上座问。云何为求听。离婆多言。别作羯磨然后来求余人听。答言不净。又问何处制。答言在瞻婆国。又问因谁制。答言因六群比丘。又问犯何事。答言随羯磨事。离婆多言。此是法乃至非佛教。今下第九筹。离婆多复问。受畜金银及钱净不。答言不净。又问在何处制。答言在王舍城。又问因谁制。答言因难陀跋难陀。又问犯何事。答言犯受畜金银及钱尼萨耆波逸提。离婆多言。此是法乃至非佛教。今下第十筹。问竟共还更都集僧。离婆多于大众中。更一一如上问一切去。下一筹乃至第十筹。于是离婆多唱言。我等已论比尼法竟。若佛所不制不应妄制。若已制不得有违。如佛所教应谨学之。尔时论比尼法众。第一上座名一切去。百三十六腊。第二上座名离婆多。百二十腊。第三上座名三浮陀。第四上座名耶舍。皆百一十腊。合有七百阿罗汉。不多不少。是故名为七百集法。

五分律卷第三十

罽宾律师佛陀什。弥沙塞部僧也。

以大宋景平元年秋七月达于扬州。冬十一月。晋侍中琅玡王练比丘释慧严竺道生。请令出焉。佛陀什谨执梵文。于填沙门智胜为译。至明年十二月都讫。考正理归文存简备。虽不穷原庶无大过。愿以尘露崇广山海。贻于万代同舟云尔。

猜你喜欢
  卷九·道世
  大宗地玄文本论 第八卷·马鸣
  不退转法轮品第一·佚名
  卷之四·即非如一
  对于苏州北寺之解决方法·太虚
  潭州开福禅寺第十九代宁和尚语录卷下·开福道宁
  破山禪師語錄卷第十五·海明
  卷九十四(罗什译)·佚名
  佛说灌洗佛形像经·佚名
  卷第十四·雷庵正受
  寰 游 记·太虚
  佛说枯树经一卷·佚名
  十二缘生祥瑞经卷下·佚名
  卷第十七·祖琇
  黔南会灯录卷第三·善一如纯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卷之十六·高启

    呉郡髙啓季迪著3 南州徐庸用理编五言絶句●军装十咏胄黄金胄乕头乍免走豪酋还有从容䖏纶巾按垒游铠●丳镂文银髙城日照鳞擐来曽搅阵一镞不伤身纛发乱野牛惊神专大将营师行当禡祭坛下戮畨生刀大食购千金妖精泣太隂灯

  • 农歌集补钞·吴之振

    戴昺春日偕兄弟侍屏翁游晋原分得外字因集句而成春雨晴亦佳,适与赏心会。初日照高林,幽泥化轻壒。步屟随春风,始觉天宇大。牵怀到空山,逍遥白云外。青松夹路生,童童状车盖。清川带华薄,阴壑生虚籁。性达形迹忘,傲然脱冠带。薄

  • 唐僧弘秀集卷二·李龏

    宋 李龏 编灵澈十一首听莺歌新莺傍檐晓更悲孤音清泠啭素枝口边血出语未尽岂是怨恨人不知不食枯桑葚不衔苦李花偶然弄枢机婉转凌烟霞众雏飞鸣何局促自觇游蜂啄枯木猿何事朝夜啼白鹭长在汀洲宿黑雕黄鹤岂不高金笼玉

  • 东都事畧卷一百十七·王称

    卓行传一百  士之所贵于天下者以有君子之行焉陈烈以学业教其乡朱寿昌以孝感致其母刘庭式以雍睦宜其妻郑侠以敢言事其君巢谷以诚信行其义徐积以笃实蓄其徳卓绝之行足以表仪一世乌虖斯可谓之士矣陈烈字季慈福州侯官人

  • 宋史全文卷二十下·佚名

    宋高宗十二已未绍兴九年春正月乙酉,新监昭州盐仓胡铨签书威武军节度判官听公事。宰相秦桧、参知政事孙近言:『铨昨上书,专诋臣等。若不陈乞,稍加甄叙,则是臣等身为辅弼,区区与小官校曲直,失大臣体。』故有是命。丙戌,以金人来

  • 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之一百五十五·佚名

    正统十二年六月辛酉朔宁府庄惠世子盘烒妃俞士卒遣中官赐祭命有司营葬○壬戌四川马湖府沐川等长官司舍人安乐泥溪长官司土官弟王瑞平夷长官司把事杨俊云南洱海卫中左千户所土官舍人杨茂春等来朝贡马赐宴并彩币等物有差

  • 明穆宗庄皇帝实录卷之六十九·佚名

    隆庆六年四月○丙辰朔○孟夏享 太庙 命成国公朱希忠行礼○遣内官祭司灶之○丁巳○以亢旱 命顺天府祷雨诸司停刑禁屠十日越三日乃雨○吏科给事中涂梦桂劾奏尚宝司卿刘奋庸自以供事旧臣妄意超擢乃假建言渎扰动摇国是宜

  • 卷之一百十七·佚名

    光绪六年。庚辰。八月。丁酉朔。上诣钟粹宫。问慈安端裕康庆昭和庄敬皇太后安。长春宫。问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皇太后安。至乙丑皆如之。内记  ○祭先师孔子。遣协办大学士沈桂芬行礼。外记  ○以舆情未洽。降

  • 张释之冯唐列传第四十二·司马迁

    邱永山译注【说明】张释之、冯唐都是汉文帝时杰出之士。他们不仅有真知灼见,而且敢于坚持正确意见,批评最高统治者,这些都是令人折节佩服的。司马迁对他们充满景仰之情,才由衷地称许他们的言论是“有味哉!有味哉!”。在这篇

  • 史凤宝女士·周诒春

    史凤宝女士 字梧卿。生于江苏昆山。永久通信处。上海西藏路四号。初学于上海中西女塾。及苏州医学校。任上海中西女塾。及苏州景海女塾教员。又任上海天足女学校副校长。光緖三十一年。自费游美。入纽约私立学校。习

  • 附录二:毛西河论三年之丧为殷制·胡适

    我的朋友丁声树先生替我校读《说儒》的初印本,用力最勤。今年夏间,他读祝西河合集》,发现毛西河有三年丧为殷制之说,他很高兴,写信告诉我。我因他的指示,遍翻《毛西河合集外《四书改措》,把他讨论这个问题的几条文字全抄出来

  • 卷二十六·何楷

    钦定四库全书 诗经世本古义卷二十六 明 何楷 撰 周定王之世诗八篇 汾沮洳晋人刺其大夫也【出子贡传申培说同】初设公路公行公族之官而用非其人故刺之【晋自成公即位始有公族余子公行之官解见此诗首章下官初设于晋

  • 鲁庄公及宋人战于乘丘(1)·戴圣

    ——引咎自责的敬业精神 【原文】 鲁庄公及宋人战于乘丘(2),县贲父御③,卜国为右(4)。马惊,败绩(5)。公队(6),佐车授绥(7)。公曰:“末之(8),卜也!”县贲父曰:“他日不败绩,而今败绩,是无勇也!”遂死之。圉人浴马(9),有流矢在白肉(

  • 卷三十·佚名

    △梵志品之二若见侵欺,但念守戒。端身自调,是谓梵志。若复有人所见侵欺。不兴恶怀有瞋怒意。守戒多闻降伏意识。身正影直心平道存。是故说曰:若见侵欺但念守戒端身自调是谓梵志。世所善恶,脩短巨细,无取无与。是谓梵志。世

  • 卷七十七·佚名

    释梦誓品第六十一之下【经】尔时,须菩提白佛言:“世尊,何等是般若波罗蜜相?”佛告须菩提:“如虚空相,是般若波罗蜜相。须菩提,般若波罗蜜无所有相。”须菩提白佛言:“世尊,颇有因缘,如般若波罗

  • 佛说树提伽经·佚名

    宋于阗国三藏求那跋陀罗译  佛言。昔有一大富长者名树提伽。仓库盈实金银具足。奴婢成行无所乏少。有一白[疊*毛]手巾挂著池边。遇天风起吹王殿前。王即大会群臣坐共参论。罗列卜问怪其所以。诸臣皆言。国将欲大兴

  • 散花庵词·黄昇

    一卷。宋黄升撰。黄升字叔旸,号玉林,又号花庵词客;因其居有玉林,又有散花庵而名之。毛晋刊本以升 (昇)作昃,以叔旸 (暘)作叔阳;而诸本实多作黄升。考《花庵绝妙词选》旧传刻本,题为黄升;魏庆之《诗人玉屑》前有黄升序

  • 金刚般若经旨赞·昙旷

    佛典注疏。唐昙旷撰。二卷。是对《金刚经》的疏释与赞颂。本书受到唐道氤《金刚经宣演》的影响,但并不拘泥于道氤的观点,而是有所发展。共分五门:(1)“叙教兴由”,谓佛说此经,为令众生拔苦得乐,悟二谛,得无住涅槃。(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