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第六十一

五灯全书卷第六十一

京都圣感禅寺住持(臣)僧 (超永) 编辑

京都古华严寺住持(臣)僧 (超揆) 较阅 进呈

曹洞宗

青原下十八世

鹿门觉禅师法嗣

青州普照寺一辨禅师

精究内典。贯通旨趣。及参鹿门觉。问如何是尽乾坤是学人一只眼。觉曰。汝被一卷经遮却也。师拟对。觉摇手曰。不快漆桶去。师於言下有省。即承印可。出住青州普照。迁中都万寿。当是时。北方二百余年。燕秦齐晋之间。入是宗者。皆其後学。每向室中设百问。勘验学者 师问。声前荐得。落在今时。句後承当。迷头认影。作麽生是空劫已前自己 问二边纯莫立。中道不须安。且道。在甚麽处相见得个端的 问回途转位。直须戴角披毛。唤作畜生得麽 问念念释迦出世。步步弥勒下生。为甚麽拟心即错。动念即乖 问有口赞不尽。无言心自明。是则裂破虗空。不是则鬼家活计。上人端的处。道将一句来。如是憧憧筹室。透斯语者鲜焉 师甞作宾主颂。其宾中宾曰。天涯奔走几经春。负学论功日转贫。行海渊深须遍涉。义天空阔不容尘。宾中主曰。衣穿瘦骨露无余。独镇寰区晖太初。三尺匣中诛佞劒。百囊箧里荐贤书。主中宾曰。丹墀鞭静九宫开。万里江山绝点埃。脱却襴衫戴席帽。声声只道那边来。主中主曰。重岩幽邃锁烟岑。古洞龙吟雾气深。石女唱归红焰里。木人运步觅知音 颂浮山示投子十六题。一识自宗曰。问答休将句偈酬。到头佛祖一齐收。九年面壁已多事。立雪神光亦强求。二死中活曰。今时及尽更何亲。云锁幽岩冻锁津。堪羡岭头增意气。雪中独绽一枝春。三活中死曰。合头相似喜人情。水月空花镜象荣。荒径客迷芳草渡。拟将石火当天明。四不落死活曰。到头采汲不虗施。运水搬柴自合时。燕语未归帘幕静。晓莺啼处绿杨垂。五背舍曰。三峰华岳总平治。雪压寒林折冻枝。一念不生全体现。纤毫才动落阶墀。六不背舍曰。路阔岩高碧涧流。山花开遍接云楼。雨余何处金莺转。不顾春残语未休。七活人劒曰。耳听无妨眼见闻。南山下雨北山云。动容举止方圆异。大赏将军不语勳。八杀人刀曰。凛凛霜风刮地生。千山冰雪路难行。未萌已落威音际。才拟元微堕穽坑。九平常曰。春来幽谷水泠泠。策杖优游傍钓汀。好是太平无事客。汨罗未必独醒醒。十道利拔生曰。少室灵山事宛然。不曾谈说不安禅。回光一句超今古。大丈夫儿谁後先。十一言无过失曰。默时似说说时无。迷悟刚令与道疎。莫谓人根有利钝。麤言细语不关渠。十二透脱曰。雪後风和晓霁天。莺吟花笑柳含烟。凤楼不宿桃源客。半夜穿靴入市廛。十三透脱不透脱曰。劈箭机锋着眼看。当阳趂妙哂傍观。云横谷口迷巢鸟。雪拥柴门去路寒。十四称扬曰。寒潭不与月为期。万古松声韵不移。眼听耳观如会得。方知佛祖密传持。十五降句曰。当台明镜影难藏。露柱灯笼自举扬。千圣不曾留半偈。少林已是不相当。十六方入圆曰。携琴玉女夜归时。凤转丹霄入紫薇。香雾喷花烟霭重。汀洲渔棹月依稀 五位颂曰。正中偏。斗柄初横半夜前。密室不然龙凤烛。广寒宫殿月当天。偏中正。木女手携无字印。失晓崑仑暗皱眉。自然羞看秦时镜。正中来。劒树刀山也自摧。玉马嘶声离月殿。九重依旧锁苍苔。兼中至。大用纵横无巧智。渔歌樵唱谒金门。太平不是将军致。兼中到。头角完全无异号。脱珍着弊入廛来。纵横踏破今时道。

直翁举禅师法嗣

明州天童云外岫禅师

郡之昌国卫人。逸其氏。依直翁得度。究明曹洞宗旨。尽法源底。初住慈谿之石门。已而继竺西坦席。迁天童 上堂。闹市红尘里。有闹市红尘里佛法。深山岩崖中。有深山岩崖中佛法。山僧昨日出城门。闹市红尘里佛法。一时忘却了也。行到二十里松云。便见深山岩崖中佛法。大众且道。如何是深山岩崖中佛法。良久曰。白云淡泞。出没太虗之中。青萝夤缘。直上寒松之顶 上堂。以拂子打圆相曰。摩诃衍法。离四句绝百非。又打一圆相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又打一圆相曰。摩尼珠人不识。如来藏里亲收得。诸人还见麽。所见不同。互有得失。天童者里。毋固毋必 师问无印曰。天童今日大死去也。汝作麽生救。印曰。请和尚吃饭。师曰。天童今日大死去也。汝不要相救。印曰。救他作麽。师又曰。天童今日大死去也。阿谁与我同行。印曰。和尚先行。某甲後随。师呵呵大笑。後示寂。塔於本山。

青原下十九世

普照辨禅师法嗣

磁州大明宝禅师

参普照辨问。离四句绝百非。请师直指西来意。辨曰。昨日有人恁麽问。打出去也。师曰。今日又如何。辨曰。你得恁麽不识痛痒。师礼拜。辨曰。可惜痛棒折也。师直得汗下。忽有省。保任有年。後出住青州真堂灵塔。次迁滏阳之大明。上堂。轮王宝藏如赤穷的人。酒店腰带。如大富的事。掉转身来。撞着没面目汉。要拳便拳。要踢便踢。又谁知我洞岭。别有擒虎头收虎尾的手段。会麽。玉犬彻夜行。不知天已晓 示众。若论此事。如人作针线。幸然针针相似。忽见人来。不觉失却针。只见线。者边寻也不见。那边寻也不见。却自曰。近处尚不见。远处那里得来。多时寻不得。心烦不好。昏闷打睡。拽衣就枕。方就枕时。蓦然一劄曰。原来只在者里 五位颂曰。正中偏。月锁深宫午夜前。烛香人静丹墀冷。一片虗明照碧天。偏中正。晓天不挂秦台镜。金乌才拟出扶桑。依俙还被轻烟映。正中来。深夜寒梅雪里开。馥馥清香无间断。头头触处绝纤埃。兼中至。大用全彰无忌讳。携手相将贺太平。熙熙风物从来异。兼中到。妙尽功忘非善巧。枯木龙吟大地春。灵根秀出寒岩草。

慈云十身觉禅师

参普照。照甞设问。勘验学者。师集为百问。逐一以语答之。仅录其七。问声前荐得。落在今时。句後承当。迷头认影。作麽生是空劫已前自己。师曰。半夜石人无影像。纵横谁辨往来源 问不见一法犹是半提。作麽生是全提底道理。师曰。石马骤千山 问吃饭忘其饥。力充忘其饱。作麽生是力充底人。师曰。巨灵擡手无多子。分破华山千万重 问直得不恁麽来者。犹是儿孙事。如何是向上人。师曰。半夜乌鸡雪里啼 问行元体妙。落在今时。究理穷源。关山万里只如未知有底人。如何趣向。师曰。床窄先卧 问迷时千卷少。悟後一言多。且道。悟了底人。如何履践。师曰。出不由户。坐不当堂 问岸如欲止先停棹。车若不行须打牛。如今打牛也。车行也未。师曰。下载清风付与谁。

玉溪通玄庵圆通禅师

入普照室。室中甞垂问语。激励学徒。其略曰。没底船子。为什麽无漏坚固。蓦竖起拂子曰。拂子为你说禅了也。作麽生会。拈起拄杖曰。还有向拄杖头上。下得一转语底麽。畵一圆相曰。三世诸佛。历代祖师。总在里许。还有不在里许者麽。以手向空中。点一点曰。且道。这一点。明甚麽边事。竖一指曰。俱胝和尚。向这里放大光明。转大法轮。诸人还见麽。折脚铛儿为活计。穿心盌子作生涯。通玄庵内安然坐。不管山前事似麻。且道。安然的是什麽人。

开封郑州普照宝禅师

磁州武氏子。天眷初。甞于本邑造仰山寺。一日有题诗柱上者曰。人道班鸠拙。我道班鸠巧。一根两根柴。便是家缘了。师覩之忽有悟。即入西山结茅。尅苦励志者有年。已而徧参诸方。入青州室。後出世继其席。晚年退休于珙峪宝岩寺。忽一夕大风震地。师为宴坐而逝。

天童岫禅师法嗣

明州雪窦无印大证禅师

饶州鄱阳史氏子。幼頴异。依州之昌国寺。剃落受具。出游谒荆石琰于圆通。机语不契。时思庵睿居闲房。师日亲煅炼。闻云外岫唱道天童。师往依之。一日入室。机语相契。有若大沩之得寂子。元至治癸亥。应诏金书大藏。英宗赐织金屈眴。南还江浙。丞相脱欢。请师主衢之南禅。继领光孝。迁信之祥符。至正己丑。领雪窦 上堂。千说万说。不若觌面一见。昨日二十九。今朝七月一。报你参元人。光阴如箭疾。娘生两只眼。个个黑如漆。急急急回头。看取天真佛。良久曰。是何面目。下座。巡堂吃茶 上堂。妙妙妙。衲僧鼻孔多无窍。元元元。刹竿头上挂青天。志士宁容袖手。良马岂待挥鞭。全超棒喝。不落蹄筌。百鸟不来春又去。岩房赢得日高眠 庚子。退居定水之圆明庵。明年九月二十一日示寂。闍维。牙齿数珠不坏。舍利明莹。门人景云等。建塔于庵後。寿六十五。

青原下二十世

大明宝禅师法嗣

太原府王山体禅师

参大明宝。一日见雀子啄生饭。师乃拍手一下。雀飞去。宝适至。亦于师背上打一掌。师惊顾。宝曰。还是雀子辜负你。你辜负雀子。师罔措。宝曰。幸是可怜生。却乃互相辜负去。师豁然有省。于是。十年躬为侍者。秘重深严。不见参学。一旦抽单。罔不疑怪。或问宝。侍者何往。宝曰。诸方来。诸方去。何介意哉。又问。参学何似。宝曰。道有参学。栽他头角。道无参学。减他威光。一众方疑。後蒙印记。久隐山西太原府。府运两衙。请住王山 师甞谓学者曰。师子有三种。第一超宗异目。第二齐肩共躅。第三影响不真。若超宗异目者。见过於师。堪为种草。若齐肩共躅者。减师半德。落在今时。若影响不真者。狐犴猥势。羊质虎皮。祖师门下有甚用处 师甞发明洞上宗旨曰。既有尊贵之位。须明尊贵底人。须知尊贵底人。不处尊贵之位。方明尊贵。不落阶级 五位颂曰。正中偏。夜深古殿锁轻烟。寂寂苔封臣不立。密密光辉未兆前。偏中正。玉人不覩临台镜。子夜星河雾气浓。依旧青山不露顶。正中来。木人携杖火中回。趂起泥牛耕练色。放教石马步苍苔。兼中至。转侧相逢全意气。交辉终不犯锋鋩。大用纵横无变异。兼中到。明暗尽时光不照。石女有智妙难穷。解栽绝顶无根草 上堂。还有冲流度刃者麽。僧从东过西。从西过东。师曰。未得一场荣。先刖两胫足。曰也知和尚惯用此机。师曰。罪不重科。僧拟议。师便打。僧吐舌。师曰。棺材里瞠眼。僧珍重而出。师曰。似这等行脚。有什麽交涉。乃曰。同安老祖道。孤峰迥秀。不挂烟萝。片月行空。白云自异。衲僧家到这里。劒甲未施。贼身已败。岂不屈辱先宗。山僧今日若不捉败此僧。则我达磨一宗。几至扫地。喝一喝曰。逢人不得错举。

仁山恒禅师

久侍大明宝。深入堂奥。宝付以衣法。师曰。某甲不是恁麽人。宝曰。不是恁麽人。自不殃及伊。师乃唯唯受之。葢法乳恩深也。宝嘱曰。汝既如是。第一不得容易出世。若躁进轻脱。中间必有坎坷。厚养久之。乃出住焉 僧问。洞山已邈云岩真。因甚到过水覩影始大悟。师曰。不是深心人不知。曰如何是深心人。师曰。十八女儿不系腰。复示颂曰。柳底黄鹂送好音。轻轻唤着愈伤心。阑干倚遍无聊赖。梦里如何许我寻。无路寻。怨杀月明花下影。依稀拂断枕头琴。

普照宝禅师法嗣

顺天大庆寿寺虗明教亨禅师

济州任城王氏子。先是。有汴州慈济寺僧福安者。山居有年。于邙山村。倚树而化。王氏母。梦其求托宿。遂生师焉。七岁出家。十五游方。参普照宝。未有所入。一日以事往睢阳。宿赵渡。于马上忆击板因缘。疑情百结。将抵河津。同行警曰。此河津也。师忽有省。下马悲喜交集。至陨涕。归以告宝。宝曰。此僵卧人。似欲转动。日面佛月面佛。意旨如何。师复茫然。无所对。後闻板声乃大悟。以颂呈宝。曰日面月面。星流电卷。少或疑迟。面前着箭。咄。宝曰。吾今後瞒汝不得也。後出世。五坐道场。末继席普照。寻奉旨主庆寿。金兴定己卯七月十日。索笔书偈。端坐而化。其末後句曰。咦。一二三四五六七。世寿七十。僧腊五十有八。闍维。如莲花开合。牙齿目睛不灰。舍利无算。师自儿时。额有圆珠。至是爆然飞去。收灵骨。建塔嵩山戒坛。

青原下二十一世

王山体禅师法嗣

磁州大明雪岩满禅师

初参普照宝。宝曰。兄弟年俊。正宜叩参。老僧。当年念念。常以佛法为事。师避席进曰。和尚而今如何。宝曰。如生冤家相似。师曰。若不得此语。几乎枉行千里。宝下禅床。握师手曰。作家那。(报恩秀曰。死灰里一粒荳爆)师与胜默同参。甞跪受呵斥。或问其故。师曰。今诸方。或有师资法属诤讼招讥。师子身中虫自食其肉。满虽不肖。复敢蹈覆辙。即闻者咸叹以为贤。後造王山体。体举洞山覩影话。师疑甚。体曰。不疑言句。是为大病。子今既疑。则病发矣。子知此病。则子药也。师一日。读五位颂。至折合终归炭里坐。忽大悟曰。今日方知。病即药也。呈体。体曰。料掉没交涉。师曰。和尚此回瞒不得也。体印可之。俾接踵住持 上堂。举洞山解夏曰。秋初夏末兄弟或东去西去。直须向万里无寸草处去。良久曰。只如万里无寸草处。又作麽生去。石霜曰。出门便是草。太阳曰。直饶不出门。亦是草漫漫地。师曰。三个老汉。虽然异口同音。未免撞头磕额。何也。一人大开口了合不得。一人高擡脚了放不下。一人紧闭门了出不去。王山即不然。遍十方界非外。全在一微尘。在一微尘非内。遍十方界。只者一微尘及尽不可得也。向那里安门。甚处入草。还会麽。休侵洞岭初秋草。请看疎山腊月莲 僧问高邮定。透网金鳞。以何为食。定曰。乾屎橛。僧无语。师闻之代曰。谢供养 五位颂曰。正中偏。邃洞沉沉锁翠烟。午夜碧空清似镜。一轮明月上层巅。偏中正。欲晓云浓封野景。雪屋灵明梦未惺。冥然又若寒宵永。正中来。木人携锡下崔嵬。纵横不履今时地。石径祥莲衬足开。兼中至。懒提妙印无真伪。碧莎丛里恣情眠。一任岩前花雨坠。兼中到。突兀三光曾未照。梦手敲空听者稀。迥然不堕宫商调 师于金泰和六年丙寅十月示寂。当宋宁宗开禧二年。

顺天庆寿胜默光禅师

初参郑州宝。後参王山体。得法出世开堂。甞谓众曰。传法。当如船子。求法。当如可祖。苟不然者。其何以荷如来之大法哉 上堂。我宗无语句。亦无一法与人。德山齿不关风。纳尽败阙。要识纲宗。先须识句。岩头脑後见腮。莫与往来。总好与三十痛棒。还有不甘者麽。如无。莫怪压良为贱 示众。举九峰不肯首座话。颂曰。元座徒亡一炷烟。九峰不是抑高贤。若将一色为承绍。辜负先师不借缘 示众。举麻谷振锡话。师曰。是无可是。非无真非。是非无主。万善同归。枭鷄昼夜。徒自支离。我无三寸。鼈得唤龟。迦叶不肯。一任攒眉 僧问。如何是祖意。师曰。鍼头削铁。曰如何是教意。师曰。佛面剥金。

仁山恒禅师法嗣

磁州大明诠禅师

依仁山得旨。赋性潇洒。好排谐谈笑。仁山甞嘱定侍者拘捡之。师曰。人生一梦而已。快乐一世是好梦。拘捡一世是恶梦。我宁作好梦耳。人以为佳言。徒单二驸马入堂。见僧面壁而坐。驸马云。一个好淡汉。师曰。淡中有味。曰恁麽味。师曰。今日被公着盐酱也。

庆寿亨禅师法嗣

开封大觉西溪弘相禅师

沂水王氏子。初弃家。事祖照通经得僧服。恣览内外典。凡十年。乃弃参虗明亨於庆寿。又十年。始获印记。出世住郑州之大觉。嵩山之少林。沂州之普照。最後住清凉 元遗山好问。与师同游兰若峰。道中偶谈及避宼事。时师。以为凡出身以对世。能外生死。然後有所立。生死踓大事。视之要如翻覆手。然则坎止流行。无不可者。此须从静工中来。念念不置境。当自熟耳。时雪途石滑。师失跌。同行莫能救。直下数十尺。仅碍大树而止。遗山惊问。师方神色自若。徐曰。学禅四十年。脚跟乃为石头取勘。闻者笑服。因叹境熟之言。果其日用事。纯而不妄也。年六十四示寂。有语录文集。行世。

青原下二十二世

雪岩满禅师法嗣

燕京报恩寺万松行秀禅师

河内解梁蔡氏子。气骨不凡。超然有出世志。父母难之。然知终不可以世相夺。因携送邢州净土寺。礼贇允落发。秉具後。决力参究。挑囊距燕。历潭柘。过庆寿。参胜默光。教看长沙转自己归山河大地话。半载无所入。光白。我只愿你迟会。一日有省。复于玄沙未彻语有疑。请益雪岩满於磁之大明。才廿七日。言下忽悟曰。得恁麽近。从前伎俩。一火而烬。始知胜默为人处。依雪岩二年。尽得其底蕴。付衣偈。勉以流通大法。寻归净土。构万松轩。以自适。寺中耆宿。敦请开法应之。次住中都万寿 金章宗明昌癸丑(即南宋光宗绍熙四年也)诏师于禁庭陞座。帝亲迎礼。闻法感悟。亲奉锦绮大僧伽衣。内宫贵戚。罗拜拱跪各施珍爱。建普度会。施利异常。承安丁巳。诏师住大都之仰山栖隐。次移锡报恩洪济。元太宗庚寅。复奉勅主万寿。晚年退居从容庵。数迁巨刹。大振洞上宗风 上堂。莲宫特作梵宫修。圣境还须圣驾游。雨过水澄禽泛子。霞明山静锦蒙头。成汤也展恢天网。吕望稀垂浸月鈎。试问风光甚时节。黄金世界桂花秋 小参。举昔有跨驴人。问众僧何往。僧曰道场去。人曰何处不是道场。僧以拳欧之曰。者汉没道理。向道场里。跨驴不下。其人无语。师曰。人人尽道。者汉有头无尾。能做不能当。殊不知。却是者僧前言不副後语。汝既知举足下足皆是道场。何不悟骑驴跨马无非佛事。万松要断者不平公案。更与花判曰。吃拳没兴汉。茅广杜禅和。早是不尅己。那堪错怪他。道场惟有一。佛法本无多。留与闍黎道。护唵萨哩缚 上堂。所谓道人者。不知月之大小。不知岁之余闰。山僧即不然。今年三百八十四日。前月大尽。此月小尽。即今闰四月一日。辰末巳初。忽有个出来道。通疏伶俐。知时按节。要且无道人气息。山僧以手掩鼻道。近後近後。作什麽聻。道人气息。太煞薰人 赞湛然居士真曰。大悲千臂。俱胝一指。错认湛然。手中拂子 瞎全真问。弟子三十余年。打叠妄心不下。乞师方便。师曰。汝妄心有来多少时也。未审。本来有妄心否。只如妄心。作麽生断。只者妄心断即是。不断即是。真闻廓然。礼拜而去 师问僧。洞山道。龙吟枯木。异响难闻。如何是异响。曰不会。师曰。善解龙吟 问明与无明。其性无二。如何是无二之性。师曰。天晓不露 问诸佛不出世。为甚降诞王宫。师曰。青山常举足。曰亦无有涅盘。为甚麽却向双林灭度。师曰。白日不移轮 问撒手那边底人。为甚麽不居正位。师曰。大功不宰。曰回头这畔底人。为甚麽不堕偏方。师曰。至化无为 问。向道莫去。归来背父。如何得不背父去。师曰。切忌回头 问。心心放下难。如何是放下底人。师曰。担取去 问。是处是慈氏。无门无善财。为甚麽道。瑠璃殿上无知识。师曰。拆殿了相见 示众。机轮转处。智眼犹迷。宝镜开时。纤尘不度。开拳不落地。应物善知时。两刃相逢时。如何回互 示众。去即留住。住即遣去。不去不住。渠无国土。何处逢渠。在在处处。且道。是甚麽物。得恁麽奇特 示众。动则埋身千丈。不动则当处生苗。直须两头撒开。中间放下。更买草鞋行脚始得 示众。踢翻沧海。大地尘飞。喝散白云。虗空粉碎。严从立令。犹是半提。大用全彰。如何施设 示众。向上一机。鹤冲霄汉。当阳一路。鹞过新罗。直饶眼似流星。未免口如匾担。且道。是何宗旨 师於孔老庄周百家之学。无不俱通。三阅藏教。恒业华严。甞拈掇宏智百颂。曰从容庵录。又着请益录。踵碧岩後尘。有祖灯录。释氏新闻。鸣道集。辨宗说心经。风鸣禅悦法喜集。四会语录。行世。师以元定宗元年丙午後四月四日示疾。七日书偈曰。八十一年。只此一语。珍重诸人。切莫错举。遂逝。世寿八十一。僧腊六十。茶毗。舍利无数。诸门人。分而塔焉。

竹林巨川海禅师

有风铃颂曰。铜唇铁舌太尖新。楼阁悬来不记春。言外百千三昧法。因风说与个中人 学士陈玉秀。甞问万松。弥勒菩萨。为甚麽不修禅定。不断烦恼。又问香山大润。润曰。禅心已定。不须更修。断尽烦恼不须断。後持以问师。师曰。本无禅定烦恼。公曰。惟此为快耳。

青原下二十三世

报恩秀禅师法嗣

西京少室雪庭福裕禅师

太原文水张氏子。师在孕。母屡获异梦。及诞时。家迭有吉徵。五龄解语。日诵千言。九岁入学。十行一目。乡里有圣小儿之称。未几。遭世变。失天伦所在。茕然无依。道逢老比丘。劝令学佛。且曰。汝能诵得一卷法华经。则一生事毕。师曰。佛法止此而休。莫更有向上消息在否。比丘异之。遂偕谒休林古佛于仙岩曰。此子。龙象种也。得奉巾栉于左右。他日必成大器。古佛欣纳之。乃为祝发受具。与双溪广。同事者七年。时万松住燕之报恩。师不通介绍。輙独掉臂以往。松一见便许入室。问子何从得个消息。便恁麽来。师曰。老老大大。向学人手里纳败。曰老僧过在甚处。师曰。学人礼拜。暂为和尚葢覆却。松奇之。从此亲炙者十年。自是道益隆。名益着。学者日益广。值壬辰之变。祖刹荒芜。寻承万松海云见招。遂有少林之命。元世祖潜邸。命师作大资戒会。定宗戊申。诏住和林兴国。未期月。宪宗徵至北庭行在所。问道称旨。庚申。世祖践祚。俾师总领释教。复僧尼。得废寺二百三十有六区。因论辨伪经。驰驿以焚火其书。仍赐光宗正辨禅师号。命即故里剏建精舍。曰报恩。给田饭僧。宠锡甚至。时万寿虗席。众请师主之。寻分建和林燕蓟长安太原洛阳诸刹。至元辛未春。诏天下释子。大集于京师。师之众。居三之一。济济可观。上喜之。师资頴悟。三阅藏教而成诵。诱掖後学无勌色。通羣书。善翰墨吟咏。其上堂普说。几十万言。播在丛林。门人请梓。师叱曰。此吾一时游戏所发。安可以形迹为哉。竟止之。既老勌于接纳。归隐嵩阳焉 僧问。如何是祖师西来意。师曰。待乳峰点头。即向汝道 问如何是向上尊贵一路。师曰。渔歌惊起沙汀鹭。飞出芦花不见踪 问九年面壁时如何。师曰。官不容鍼。曰一花五叶时如何。师曰。私通车马。曰恁麽新丰一曲。因师唱出也。师曰。谁买黄金铸子期 师问僧。道源不远。性海非遥。且道。在甚麽处。僧拟议。师便喝 乙亥秋七月二十日示微疾。书偈告终。俗寿七十三。腊五十二。塔于寺之西隅。後至仁宗履位。初赠号追封。命词臣撰文。表其塔。

燕京报恩林泉从伦禅师

参万松。于阿那律得天眼因缘。有省。悟向上眼。举似松。松问。如何是向上眼。师曰瞎松曰。真个瞎那。师曰瞎瞎。松颔之。後出世住万寿 上堂。禅禅非正非偏。无意路。有元渊。超今迈古。绝後光先。但能忘影迹。何必守蹄筌。直指人心见性。须凭祖意通元。九年面壁真消息。端的其中有别传 元世祖至元壬申。诏入内殿。与帝师论道。且命师发挥禅学大旨。师遂举圭峰禅源诠曰。梵语禅那。此云思惟修。亦名静虑。皆定慧之通称。为万德之源。故名法性。亦是众生迷悟之源。故名如来藏。亦是诸佛万德之源。故名佛性。然禅者。有浅有深。阶级殊等。谓带异计欣上厌下而修者。是外道禅。正信因果。亦以欣厌而修者。是凡夫禅。悟我空偏真之理而修者。是小乘禅。悟我法二空所显真理而修者。是大乘禅。若悟自心本来清净。元无烦恼。无偏智性本自具足。依此而修者。是最上乘禅。亦名如来清净禅。达磨以来。递代相传者。是如来清净禅也。帝曰。在先有问。皆言无说。汝今云何却有说耶。师曰。理本无说。今且约事而言。帝曰。何故理无言说。师曰。理与神会。如人食蜜。中边皆甜。若问蜜之色相。紫白可言。若论味之形容。实难诉说。帝谓帝师曰。此语是耶非耶。帝师曰。此与教中甚深般若。了无异也。帝复问祖师公案。师举六祖风幡因缘。非风幡动。仁者心动。帝师曰。实风幡动。何名心动。师曰。一切唯心。万法唯识。岂非心动耶。折辨抵暮而出 示众。北斗似杓。南斗似瓢。任伊斟酌。暖日凉飈。冬至寒食一百五。须知气节不相饶。到此莫有解吞吐者麽。僧问。法眼道。我二十年只作境会。既不作境会。合作麽生会。师曰。猿抱子归青嶂里。鸟啼花落碧岩前 示众。若论此事。如丹凤冲霄。不留朕迹。其由性空寥廓。慧日精明。照五蕴之皆空。使万缘之俱泯。直得星攒碧落。月浸丹墀。翡翠帘垂烛香人静。当此之际。那容喘息。宁许窥窬。密室不通风。元关难措足。虽然如是。一点灵明通宇宙。那拘西竺与曹溪 至元辛巳十月二十日。圣旨就大都悯忠寺。聚道藏伪经。除道德经外。尽行烧毁。命师举火。师承旨。以火炬打圆相曰。诸仁者。只如三洞灵文。还曾证此火光三昧也无。若也於斯证得。家有北斗经。枉教人口不安宁。其或未然。从此灰飞烟灭後。任伊到处觅天尊。急着眼看。遂掷火炬。伪经随而烬。

五舍从宽禅师

临终问其次兄曰。佛祖父母。我今一箭射杀。二哥以为何如。随整襟而脱。

上都华严寺全一至温禅师

邢州郝氏子。幼聪敏。异常儿。六岁见寂照。善应对。照曰。汝其为释乎。师心许之。会照避乱。远隐辽西。乃从照上首辨庵讷祝发。闻无还富开法万寿。莅众甚严。师偕十僧往佐之。再参万松秀。博记多闻。论辩无碍。秀命典侍司。凡秀所示。一闻輙了。秀甞令代应对。机锋不可犯。遂得记莂。太保刘文贞。以师有经世才。数荐于上。元世祖。召见与语大悦。留内庭者三载。于王化多有赞翊。理授以官。师辞曰。天下佛法流通。实僧至愿。他非所望也。世祖嘉之。尽礼送还。锡号佛国普安大禅师。至元丁卯五月示疾。右脇而逝。异香三日。茶毗心舌牙齿不坏。舍利无数。世寿五十一。腊四十。

河南少林法王圆照禅师

上党李氏子。幼颖悟。不茹荤腥。年十一。出家于紫团山慈云寺。十六登具。遂游学精教乘。後依万松有年。得悉禅旨。出世德州大宁。次迁齐河之普照。鹊里之崇孝。登封之法王。京师之万寿。後仍归宿普照。元至元癸未三月六日示寂。寿七十八。僧腊六十二。塔于本山。其临瘗时。有隺百数。盘旋其上。

丞相移剌真卿居士

名楚材。本姓耶律。及金灭辽。士归金。改姓移剌。初士在京师。禅伯甚多。唯圣安澄独重之。常访以祖道。屡举古尊宿语录中所得者扣之。圣安。间有许可。士自以为得。及遭忧患以来。薄功名而求道之心愈切。遂再以前事访澄。澄为大翻前案。不然所见。士甚惑焉。问其故。澄乃从容谕之曰。昔公居要地。易为喜怒。又儒者多无谛信。惟搜摘语录。以资谈柄。故予不即痛下钳锤耳。今揣公之心。果为本分事问予。予岂敢更辜负乎。於是乎。不吝苦口。然予老矣。有万松老人者。儒释兼备。宗说精通。辩才无碍。公能见之。自当了公大事。士唯唯。走参万松于报恩。甚相契合。于是杜绝人迹。屏斥家务。虽祁寒溽暑。无日不参。焚膏继晷。废寝忘餐者几三年。乃获印证。号湛然居士 甞序万松评古。略曰。佛祖诸师。埋根千尺。机缘百则。见世生苗。天童不合抽枝。万松那堪引蔓。湛然向枝蔓上。更添芒索。穿过寻香逐气者鼻孔。绊倒行元体妙的脚跟。向去若要脚跟点地鼻孔撩天。也须向者葛藤里穿过始得 先是。元世祖将西征。有司奏。五台等处僧徒。有能呪术武略。及有膂力者。为部兵扈从西征。士为言于上曰。释氏之高行者。必守不杀戒。奉慈忍行。故有危身不证鵞珠。守死不拔生草者。法王法令。拳拳奉行。虽死不犯。用之从兵。岂其宜哉。其不循法律者。必无志行。在彼既违佛旨。在此岂忠王事。故皆不可以从王师也。帝从之。乃寝其奏。太宗十六年公卒。寿五十五(即南宋理宗淳佑癸卯也)。

屏山李纯甫居士

初恃文誉。好排释老。偶遇万松秀于邢台。一言之下。遂获契证。乃尽翻内典。徧究禅宗。注金刚楞严等经。序辅教原教等论。甞着少室面壁庵记。略曰。达磨大师西来。孤唱教外别传之旨。岂吾佛教外。复有所传乎。特不泥于名相耳。真传教者。非别传也。自师之至。其子孙徧天下。渐于义学沙门。以及学士大夫。潜符密契。不可胜数。其着而成书者。清凉得之。以疏华严。圭峰得之。以钞圆觉。无尽得之。以解法华。頴滨得之。以释老子。吉甫得之。以论周易。伊川兄弟得之。以训诗书。东莱得之。以议左氏。无垢得之。以说语孟。使圣人之道。不堕于寂灭。不死于虗无。不缚于形器。相为表里。如符劵然。虽狂夫愚妇。可以立悟。于便旋顾盼之间如分余灯以烛冥室。顾不快哉。士着述甚多。开发後学。大有功于宗乘。临终无疾。趺坐合掌。面西而逝。

僊岩德禅师法嗣

顺德天宁弘明虗照禅师

辽州申氏子。礼太原王山枝足出家。为大僧。未几。足命徧参。因谒僊岩。後闻板声。豁然有悟。寻受记焉。去止燕之归义。元太宗己丑。同门圆福无还超。请师开法净土。戊戌迁邢台之天宁。宪宗壬子五月八日。沐浴更衣。辞众曰。四大无常。汝辈善自珍重。索笔书偈曰。两处住持。无法可说。打破虗空。一轮明月。掷笔而逝。茶毗舍利百余颗。五色灿然。门人子颜子洪。塔于坟庵。次年世祖迁舍利于天宁。寿五十七。腊三十八。

青原下二十四世

少室裕禅师法嗣

西京少室灵隐文泰禅师

太原汾州阳城魏氏子。颖悟过人。笃好宗乘。遂从少室游。未几即悟心要。故当时称二泰一肃。为雪庭之高弟者。师其一也 僧参。提坐具欲展拜。师曰。天网恢恢。疎而不漏。曰本欲礼拜。被和尚撑住。拜不下时如何。师曰。撑汝饭袋子。到骨出有甚麽用。曰也须将错就错。礼拜去也。师曰。当甚麽碗。僧无语。师曰。有头无尾汉 上堂。尘劫来事。只在于今。河沙妙德。总在心源。试教伊觌面相呈。便不解当风拈出。且道过在甚麽处。卓拄杖曰。只为分明极。翻令所得迟 元世祖至元己丑示微疾。谓门人曰。古人坐脱立化即不无。于衲僧分上。皆余事也。山僧则不然。言毕遂掩息右脇。吉祥而逝。当正月小尽日也。闍维分灵骨。建塔于少室宝应两处。

太原府报恩寺中林智泰禅师

汾阳渔城温氏子。铲[髟/采]于华严。专业经律。一日喟然叹曰。大丈夫。当体究大事。焉能区区于此耶。时雪庭裕主万寿。师往依数载。契悟超绝。朝廷向师之名。宣住报恩 僧问。如何是万里无寸草处。师曰。不是闍黎境界。曰如何是出门便是草。师曰。拟动即乖。曰如何是不出门亦是草漫漫地。师曰。住着即错。曰如何得不涉动静去。师曰。徧界绝纤尘。通身无影象 示疾。集众曰。吾缘止于此日。汝等善自护持。当惜寸阴。勿令虗度。闻者咸相感泣。乃书偈曰。修起忠师无缝塔。推倒自身无相身。无相身无相身。无相身中绝点尘。掷笔怡然而逝。

泰安州灵岩足庵净肃禅师

保定金台永平张氏子。礼香山寿圣为师。究心二十余年。历参宗匠。十有余辈。最後参雪庭于万寿。陶铸有年。遂得入室。初继席万寿。次主少室灵岩 上堂。白露横江。黄花满圃。砧声敲夜月。蛩语泣秋风。蝉噪岸边之树。叶辞槛外之柯。色色现海印三昧。尘尘转根本法轮。诸人若能会得。如镜对面。眉目分明。然只可唤作半个衲僧。俗气未尽除在。到这里。若能打破镜来。方好与你相见。只如打破镜来相见後。又作麽生。良久曰。三十棒且待别时 後退席香山。一日集众告辞。右脇而逝。中林泰。为之铭曰。撩天鼻孔。点地脚跟。心明眼正。行古颜温。其事愈大。其志愈敦。诸方老宿。偏叩其门。受雪庭嗣。为万松孙。机轮迅速。电掣雷奔。高标觉树。密固灵根。惠灯朗耀。销铄羣昏。全机大用。摇荡乾坤。掀翻渤澥。踢倒崑仑。三世诸佛。一口浑吞。二边不滞。中道宁论。三居大刹。四众咸尊。去来绝朕。动静亡痕。虗空烂坏。斯道常存。师生平语录。虽毁于兵燹。而读泰公此铭。则法施之妙。与夫牙爪之杀活纵横。可以窥其什一矣。

和林北寺觉印禅师

上堂。良久曰。会麽。若道我有说。须无却我舌。若道我无说。须有却我舌。金刚推倒一堆泥。踏着秤鎚不是銕。且道是有说。是无说。良久曰。等闲失却手中桡。只为贪观天上月 僧参。师问。曾见我雪庭老师麽。曰不曾见。师曰。瞎汉乱走作麽。曰也知和尚有此一机。师曰。拾马粪当饭吃。有甚好膓胃。出去。

成都昭觉仲庆禅师

上堂。良久曰。吃盐添得[泳-永+歇]。便下座。僧问。吃盐添得[泳-永+歇]时如何。师曰。吠影狗子无屎吃。

真定安平守让禅师

示众。杀人刀。活人劒。是上古风规。山僧者里。不费磨砻。用得恰好。且道。此个把柄。从何处得来。嵩山千丈雪。熊耳一轮月。复喝一喝。

太原太子久善禅师

住後上堂。举僧问大龙。色身败坏。如何是坚固法身。龙曰。山花开似锦。涧水湛如蓝。师曰。大龙恁麽道。山僧则不然。若有问色身败坏如何是坚固法身。向他道。山僧瞎人眼。涧水毒人耳。隺不恋幽巢。龙不藏死水。

顺天长庆德鉁禅师

上堂。僧问。师唱谁家曲。宗风嗣阿谁。师曰。骑牛戴席帽。无端到洛阳。曰恁麽则乳峰嫡派。洞水逆流也。师曰。牧笛吹来天地静。野老门前不立牌。

平水慧圆禅师

一日谓门人曰。老僧当年。被人呼作噇酒糟汉。便愤志不平。踏破几緉草鞵。不得个入处。後问万寿。如何是禅。寿曰。猢狲上树尾连颠。你若不会。却又猛火着油煎。于是始得个庆快。以是知人不可不遭人激发。虽然也须你皮下有血始得。僧便问。骂人不刺骨时如何。师曰。你这无赖汉。皮也无。说什麽骨。

京兆华严觉印禅师

上堂。古人皆称。我是达磨儿孙。却道。神光依位而立是得髓。只这些子。便是做臭皮鞋底。尘垢也做不得。何故。迷逢者少。负恩者多。

巩昌广严法兴禅师

因同参印过访。师曰。许久不相见。眉毛作麽生。印曰。将谓老兄忘却。师曰。彼中快活法。还可举似故人麽。印曰。愁人莫对愁人说。师曰。恁麽则同条不共命也。印曰。笑倒寒山子。师曰。谢老兄光重。

顺德妙乘禅师

垂语曰。石头和尚。不识好恶。说甚明中有暗。洞山老汉。被他语脉转。说甚五位正偏。牵得後世子孙。落在这等葛藤里。摆脱不去。僧问。和尚何不斩此葛藤。别开一路。师曰。幽州犹自可。最苦是新罗。

报恩伦禅师法嗣

顺天鞍山月泉同新禅师

字仲益。房山郭氏子。从鞍山坚剃落。能以苦行事众。忽一日聪慧顿发。与同行序所得。众杂笑之。师愤甚。以偈书壁而去。偈曰。气宇冲霄大丈夫。寻常沟渎岂能拘。手提三尺吹毛劒。直取骊龙颔下珠。往谒清安方。方问。欲穷千里。一步为初。如何是最初一步。师进前叉手立。方曰。争奈脚跟不点地何。师拂袖便出。次见大明暠。杖拂之下。多所资发。终以未尽为歉。复还清安。又三年。忽大豁然。次参林泉。遂承印记。寻受请灵岩泉为引座。师一音才唱。万众欢呼。能于言下得旨者甚众。未几元世祖旨下。命主灵岩。後退归鞍山。一日赴济。结夏观音院。忽疾作。说偈曰。来无所从。去亦无方。蓦竖拳曰。且道。这个还有窒碍也无。放拳曰。撒手纵横。云天苍苍。瞑目便逝。寿六十六。腊四十五。

法王照禅师法嗣

西安彬禅师

僧问。如何是正中偏。师曰。木人夜半打秋千。曰如何是偏中正。师曰。羣僚怕见秦台镜。曰如何是正中来。师曰。木童土偶笑咍咍。曰如何是兼中至。师曰。忿怒那吒擎八臂。曰如何是兼中到。师曰。拄杖风前还自靠。

十方进禅师

僧问。逢桥拆桥时如何。师曰。那讨这般人。曰师意如何。师曰。从来好手不彰名。

嵩山法王晖禅师

僧问。如何是法王境。师曰。五乳峰前雪气深。曰如何是法王人。师曰。嵩山顶上撩天鼻。曰。人境交参时如何。师曰。看取令行时。

泰安州灵岩复禅师

示众。三十年後。大有人疑着。僧问。如今便疑着时如何。师曰。平地无因得吃交。

护国圆禅师

僧问。国如何护。师曰。寰中天子勅。曰佛法何在。师曰。端坐受供养。

崇孝普禅师

见山门。因雷雨乃呵呵大笑曰。痛快平生在此日。奴儿婢子共殷勤。

净土里禅师

僧问。如何是清净佛土。师曰。莫作秽污。曰如何是秽污佛土。师曰。徒自分疎。曰师意如何。师曰。铁树花开不识春。

汝州宝应海禅师

一日病起。僧问。日面佛月面佛。意旨如何。师曰。山益高兮水益深。曰觅起处不得时如何。师曰。良医拱手处。法身别有源。

天宁明禅师法嗣

顺德天宁仲复子颜禅师

别号虗舟。宁津杨氏子。礼天宁虗照下发参悟得旨。名重庙廷。元世祖欲及之。师坚执不从。锡宝书开堂本寺 僧参。师退身便入曰。外面有贼。僧礼三拜。师复顾曰。作贼人心虗。参堂去。

太保刘秉忠居士

瑞州人。字仲晦。初名侃。法号子聪。年十七。为邢台节度使府令史。以养其亲。居常郁郁不乐。一日投笔叹曰。吾家累世衣冠。乃汩没刀笔吏耶。既弃去。隐武安山。投天宁照为僧。力参有省。俾掌书记。元世祖征云南。渡江攻鄂。每赞以不杀为德。凡克城擒敌。全活无算。虽位极人臣。而犹斋居蔬食。不改旧服。一时通称为聪书记 至元十一年八月。索笔书偈曰。吾不负世。世不负我。吾之于世。如水中月。如空中花。花落月沈。是个什麽。咄。掷笔趺坐而逝。

青原下二十五世

少室泰禅师法嗣

西京宝应还源福遇禅师

霍州灵石王氏子。依邑之兜率薙落。徧游讲肆。雄辩如流。景聆灵隐泰。道眼精明。投诚参请焉。泰甞谓师曰。我举拂子。你便向拂子上会。我才良久。你便向良久处会。恁麽地。如何透得本分事。师面热汗下。无以对。一日闻泰上堂。举切忌从他觅。迢迢与我疎语。师当下大悟。即承印可。初开法天庆。次主宝应 僧问。如何是祖师西来的的大意。师曰。风送泉声来枕畔。月移花影到窗前 元仁宗皇庆癸丑十月示寂。寿六十九。腊四十九。

济南府灵岩秋江洁禅师

雪轩成参。师问。何处来。曰青州。师曰。带得青州布衫来麽。成曰。呈似和尚了也。师曰。三十棒。且待别时。成拂袖便出。师默肯之。俾参堂者久之。平昔疑情。一旦冰释。径造丈室。师曰。金锁元关打开了也。成曰。千年桃核里。觅甚旧时仁。师颔之。嘱曰。善自护持。他日能弘吾道者。必汝也。

灵岩肃禅师法嗣

西京宝应月嵓永达禅师

汾州刘氏子。落发本州天宁寺。每以生死事大为激励。南询参扣。闻灵岩肃法雷远震。遥餐风德。趼足诣往。一见器之。亲炙积久。遂入阃奥。乃曰。发证由师。行之在己。遂之泰安州闭关。後以宝应虗席。道俗坚请。遂应之 上堂。鹿门老道。人尽大地是当人一卷经。尽乾坤是当人一只眼。以如是眼。看如是经。千万亿劫。无有间断。万松老人。计穷力尽。亦只道得个看读不易。诸人还看读得麽。须知。这一卷经。阿谁不具。这一只眼。谁人不圆。要长则千万亿劫难尽。要短则一刹那顷便周。宝应今日不惜眉毛。为诸人指出。乃弹指一声曰。看读了也。诸人切莫蹉过。良久击拂曰。自是不归归便得。五湖烟景有谁争。一日示疾。泊然而逝。

真定府封龙山古嵓普就禅师

滹阳刘氏子。十五礼封龙禅庆出家。十九受具戒。即事徧参。首见净土成崇孝安。虽皆蒙赏识。终不敢自足。再参灵岩肃。以本分钳锤。重加煅炼。爆然顿悟。寻受记莂。後辞岩。乃于宝积闲居者十年。癸巳。桂庵住灵岩。延师为第一座。元成宗大德壬寅。月庵海。退席本寺。具疏请师开堂。丁未。特赐妙严弘法大禅师号。次迁封龙。皇庆癸丑。住少林祖席 僧问如何是类堕。师曰。不见披毛带角底。曰如何是随堕。师曰。不是闻声见色底。曰如何是尊贵堕。师曰。不是当堂正坐底。曰若恁麽。如何有堕名。师曰。雁过长空。影沉寒水。曰古人道。三堕是了事人的病。既是了事人。如何有病。师曰。只为了事。所以病生。曰此病何时得愈。师曰。直待无身。此病方愈。因示颂曰。金锁重重早豁开。三处悠然独往来。雁过长空无系着。影沉寒水任渠猜 师简重少缘饰。进退有节。後归隐灵栖。未几示寂。塔于本山。世寿七十七。僧腊六十二。

青原下二十六世

宝应遇禅师法嗣

邓州香严淳拙文材禅师

平阳临汾姚氏子。生有异质。见僧则合掌作礼。不类常儿。稍长请学佛。依绦州福严普出家。甞读证道歌。至幻化空身即法身之句。欣然契悟。乃谒还源。呈所解。源诘曰。只如道君不见。是指阿谁。师曰。觌面亲呈。更无回互。源曰。堕坑落堑汉。作恁麽语话。师曰。和尚又作麽生。源曰。塞断汝口。师曰。勘破了也。源可之。阅藏于龙门山三载。泰定甲子。主少室 上堂。满盘打算了。只有者一着最便宜。敢问诸人。且道是那一着。卓拄杖曰。切忌卜度 问如何是道。师曰。鍼锥不容。曰如何是禅。师曰。车马有路曰和尚为甚麽。翻古人公案。师曰。举直错诸枉 寻隐香严。诠释般若心经。并华严法界观。僧问。如何是理法界。师曰。虗空扑落地。粉碎不成文。曰如何是事法界。师曰。到来家荡尽。免作屋中愚。曰如何是理事无碍法界。师曰。三冬枯木秀。九夏雪花飞。曰如何是事事无碍法界。师曰。清风伴明月。野老笑相亲 元顺帝至正壬辰五月十七日。沐浴更衣。呼门人申教诫。且曰。吾死毋事徒费。火已灰扬可也。翌旦。吉祥而逝。[疗-(日/小)+土]全身于雪庭塔右。春秋八十。

河南熊耳空相珪禅师

示众。我若喝。汝便作喝会。到处信口乱喝。我若棒。汝便作棒会。到处信手乱棒。我若除却棒喝。教伊向本分中道一句子。他不是打之遶。便作女人拜。不是揑两句鬼话出来。便如哑羊相似。如此等辈。皆是狂狗逐块。何曾梦见有狮子奋迅的牙爪。蓦然曰。者里还有狮子麽。试露牙爪看。一僧出。师打曰。逐块寻香。未为好狗。僧拟对。师又打曰。棒折也未放你在。曰恁麽则云岩路绝也。师曰。是你上天无计。怎怪我云岩路绝。乃连棒打出。

河南嵩山龙潭深禅师

示众。山僧当年。於般若经颠倒梦想处。得个究竟涅盘。後乃知一切圣贤。皆以究竟涅盘。成了个颠倒梦想。及乎见我还源老汉。问他古塚不为家。如何是禅。曰此是死语。山僧道。如何是活语。被老汉劈面一掌曰。得恁麽死郎当。山僧拟对。又被一掌。山僧当时如暗得灯。乃大宣曰。此回不是梦。真个是庐山。今日山僧。不敢昧却来源。特为举似。汝诸人。也须恁麽脱一回始得乃拍案一下曰。太煞漏逗。

嵩山龙潭端禅师

僧问。如何是少林宗。师曰。九重渊底起神龙。曰如何是曹洞宗。师曰。百劫冤家狭路逢。曰如何是临济宗。师曰。无口人吞栗棘蓬。曰如何是云门宗。师曰。手提寸铁走西东。曰如何是沩仰宗。师曰。龟毛惯缚树头风。曰如何是法眼宗。师曰。喜把金樽劝醉翁。曰如何是千圣不传宗。师曰。现钟不打。何处链铜。

洛阳天庆江禅师

僧问。古镜未磨时如何。师曰。鬼神茶饭。曰古镜已磨时如何。师曰。魔外冤仇。曰银椀盛雪时如何。师曰。眼见即瞎。曰明月藏鹭时如何。师曰。动即祸胎。曰不见不动时如何。师曰。推出者死汉。曰乞师更垂方便。如何转身。师曰。路逢死蛇莫打杀。无底篮儿盛将归。

嵩山永泰祥禅师

坚上座典客。师曰。今日有甚客来。坚曰。憧憧不绝不过。是胡张李黑。师曰。你还拣择得出麽。坚曰。一味教他吃茶去。师曰。儱侗汉。奴郎不辨。怎消得常住物。曰惟和尚命。师曰。吞铁丸去。坚笑曰。和尚亦恁麽。师打曰。你亦恁麽那。

灵岩洁禅师法嗣

金陵天界寺雪轩道成禅师

云州赵王之远孙。父徙保定。遂家焉。年十五。出家郡之兴国寺。师广颡平额。雄伟有志。纳戒後。结三人为侣。在青州土窟中。密究单传之旨有年。忽有老人貌甚奇古。谓曰。汝三人。忘苦辛。甘澹泊。究明向上大事。他日必作法门栋梁去也。师叱曰。既作栋梁。居士窟之中。老人曰。未有常行而不住。未有常住而不行。言讫而隐。师益励精锐。闻秋江洁。大弘曹洞宗旨于齐之灵岩。遂往礼谒。(语具灵岩洁章)洁默俾参堂。淘链久而印之。後回青社。众请住普照。次住东莱大泽山。明高帝洪武壬戌。师应选。道契亲王。睿眷尤隆。丁丑秋。召师至殿。命住天界。师奏不会佛法。上制诗一首。镌于金榜。悬诸法堂。曰不答来辞许默然。西归只履旧单传。鼓钟朔望空王殿。示座从前数岁年 上堂。白云万顷卷舒。露劫外真机。红叶千峰灿烂。显个中妙旨。亘古今而不昧。经尘劫以常存。鸟道虗通。运步元关。绵密狮弦。错落按指。古韵铿锵。直得石女点头。木人拍手。拈起金针玉线。穿过机先。截来兔角龟毛。发明向上。正偏独露。隐显全该。所以物物头头。庆尘刹刹。未有一丝毫欠少。大众还会麽。夜来木马云中过。惊起南辰北斗藏 上堂。阴极阳回化日长。梅花处处喷清香。个中消息无多子。徧界何曾有覆藏。如是则明明兼带。百草头边相逢。密密宣扬。万象光中独露。利名场上。荐取无位真人。人我山中。显示本来面目。影合宗监。心生则种种法生。身是道场。心灭则种种法灭。石女高提宝印。文彩全彰。木人暗度金梭。丝毫不昧。牵动劫外机轮。烜赫寰中。岁月潜通遐迩。直得枯木生花。该括古今解。使寒冰发焰。云笼古路。依依野色还迷。月满寒岩。皎皎神光徧照。六门机息。何须宛转旁参。一色功圆。切忌当头印破。白牛运步。已蒙建化之缘。玉马嘶风。总是利生边事。且道如何是向上事。咄。兔角杖挑潭底月。龟毛拂挂岭头云 上堂。三阳交泰。万物咸新。显一真之妙用。总造化之渊源。尘尘合道。处处通津。法筵大启。觉苑弘开。国运与佛运齐兴。皇风共宗风并扇。只如道旧岁已去新岁到来。未审去从何去。来自何来。如斯评论。转见誵讹。敢问大众。衲衣下一着子。还有增添去来也无。于斯会得。便见腊尽阳和无影树。春回花发不萌枝 上堂。五月榴花照眼明。薰风啼鸟徧岩扄。机先一着无元妙。当忌当人认色声。记得夹山会道。目前无法。意在目前。不是目前法。非耳目之所到。天童觉曰。夹山老子。解开布袋。将差珍异宝。撒向诸人面前了也。正当恁麽时。又作麽生。路不拾遗。君子称美。大众。二老见处。固有所长。检点将来。总成漏逗。凤山则不然。若是色见声求。即非家珍。了知目前无一法。头头物物总相应。其或未然。更听末後一句。道泰不传天子令。时清休唱太平歌 壬午。成祖嗣登宝位。奉使日本。师往宣圣化。癸未回奏。皇情大悦。恩宠有加。仁宗在春宫时。有忌师之宠者。构词间之。及御极。遂谪师海南。宣宗嗣位。首召师。还引见便殿。慰劳甚至。丁亥春。命师于锺山说法。听者数万人。宣德丁未。师年七十六。表辞归山。帝悯其诚。遣内臣护送。南还天界西庵养老。壬子腊月八日示微疾。辞众说偈。趺坐而逝。上制文遣官致祭。世寿八十一。僧腊六十六。闍维之日。烟焰五色。仙鹤翔空。异香缥缈。官贵四众万余人。咸叹希有。火後收舍利。圆红者无算。建塔于应天安德门外。奉勅赐塔所。为鹫峰禅寺。

宝应达禅师法嗣

汝宁光山石盘山遇禅师

上堂。诸方尊宿。皆好举话。接待衲僧。山僧今日效颦。也举一则。供养大众。良久曰。莫怪空疎。便下座。

太原斌禅师

上堂。以手屈指数曰。西天四七。东土二三。算到一千七百。总出我指头不得。噫罢罢。得归去时且归去。莫落他人指数中。便下座。

封龙就禅师法嗣

西京天庆寺息庵义让禅师

真定李氏子。丱岁薙落。遍参宗匠。末抵封龙。扣古岩就之室。就见器之。一日呈达磨皮髓颂。就问。达磨皮面骨髓。皆被诸子得之。且道只履西归者。是个甚麽。师曰。且喜和尚犹记得。就曰。是则是。我终有些疑你。师曰。恁麽则老胡有赖也。就顾谓侍者曰。我眼如何 元英宗至治壬戌。开法天庆。次迁熊耳之空相。泰山之灵岩。洛之嵩少 问。无功之功。还有偏正否。师曰。偏正历然。曰如何是无功的偏正。师曰。石牛惯吐三春雾。灵鸟不栖无影林 问。如何是直指人心。师曰。舌在口里。曰如何是见性成佛。师曰。金屑虽贵。落眼成翳。曰如何是莫向言中取则。师曰。道火何曾烧着口。曰如何是句外明宗。师便打 顺帝庚辰夏。遘疾。乃谓门人曰。斯疾不可起也。吾往必矣。急须营塔。至五月十二日。塔颇毕功。师集众辞世。书偈曰。来时本静。去亦圆周。虗空作舞。任意优游。右脇而逝。

泰安泰山灵岩容禅师

初参万法归一话有省。但于师子一吼祖父俱尽语。未能释然。一日与同参游岳。登日观峰。偶失跌几绝。良久起乃苏。厉声曰。得非祖父俱尽时耶。古人未必到恁麽田地。因谒封龙就。呈所见。就曰。更须知有向上关棙子始得。师喝一喝而出。就喜而印之。

晋宁心庵主

甞举拳头曰。天下衲僧。只用者个杀活他。凡有僧来便打出。无能构者。因是人称为紩拳头庵主。

白茅春庵主

甞与心紩拳往来。僧问。和尚用何法接人。师曰。但将冷眼观螃蠏。看彼横行到几时。曰恁麽则冷眼紩拳相。结恨于天下也。师曰。衲子多好嚼屎蛆。

青原下二十七世

少室才禅师法嗣

南阳府万安寺松庭子严禅师

河南古缑樊氏子。幼多疾病。父母怜之。许以出家。礼霁云于少林。十八受具。师聪敏过人。博通内外典。凡诗文之类。不学而能。更唱递酬。下笔輙就。硕师钜儒。无不以法器期之。初参江月照。次参息庵让。蒙示禅要。有所警发。後参淳拙才。举前所得质之。才曰。子不闻蛊毒之家水莫甞否。师曰。也须吞得入吐得出。始是好肚皮。才曰。苍天苍天。更添冤苦。师曰。谢和尚印可。以宝镜三昧。反覆徵辨。大豁疑碍。曰荷担大法。尽在子躬。遂付以衣法。有五乳峰头狮子子。光前耀後自超羣之句。时南阳府万安虗席。延师主之。将三载。明高帝洪武己酉。主少林。力田给众。偈曰。乱後归来自耨耘。生涯辛苦与谁论。昼拈块石驱山鸟。夜坐巢庵逐野豚。膓断秋风频击柝。目窥夜月似销魂。近来始识农夫苦。一饭仍思施主恩 僧问。地藏栽田博饭。与和尚是同是别。师曰。阑干虽共倚。山色不同观。曰百丈开田说义。但展两手。意旨如何。师曰。虽然无语。其声如雷。曰和尚又作麽生。师曰。昼拈块石驱山鸟。夜坐巢庵送野豚 问。岩头参洞山不肯洞山。嗣德山不肯德山。岩头有甚长处。师曰。若肯二师。则辜负二师也。曰他道。洞山好佛。只是无光。却是如何。师曰。赚杀一船人 问和尚陞座。秦封槐因甚不来听法。师曰。你还见秦封槐麽。闍黎若见。听他说法有分 问。达磨面壁时如何。师曰。早是魔魅了也。曰如何得剿绝去。师曰。倒搓芒绳缚鬼子 庚申冬。应周王敬。为荐国母慈孝皇后资悼冥福。命师陞座说法。赐僧伽黎。以旌异之。後以年登七十。退老闲居。而化。

登封嵩山竹庵子忍禅师

邓州内乡王氏子。上堂。举法镫钦开堂曰。法镫。本欲栖藏岩窦养拙过时。奈缘先师有未了底公案。出来与他了却。僧遽问。如何是先师未了底公案。镫便打曰。祖祢不了。殃及儿孙。曰过在什麽处。镫曰。过在我。殃及你。天童觉曰。者僧若是个汉。出来便与掀倒禅床。不惟自己有出身之路。亦免见祖祢不了。殃及儿孙。师曰。山僧则不然。今日若有问如何是不了底公案。拈拄杖便打曰。狮子咬人。韩卢逐块。

佛岩稔禅师

上堂。英雄识英雄。豪杰喜豪杰。山僧非二者。一生友难结。独有七尺藤。相怜还相悦。夜来忽反目。要打我腰折。诸兄弟。你道他为何如此。谓我太把达磨心髓。为人都漏泄。今早他又求忏悔。只为爱我之深。却乃误了此秘诀。决然无人能辨别。山僧亦欲将他也抝折。岂不与彼成两橛。乃卓拄杖曰。依旧两生欢喜。闲非且抛撇。

登封华严遇禅师

上堂。说到不如行到。行到不如忘套。如何得忘套去。靠拄杖曰。白云不约来青嶂。绿水无心弄碧蟾。下座。

古蔡元禅师

小参。今夜不答话。僧出。师曰。讨棒吃的汉。有甚了期。僧曰。何不便棒。师曰。贼是小人。拈拄杖。便归方丈。

陕州熊耳登禅师

上堂。达磨皮鞋一只。不知是谁窃了去。尚有此话大行。莫道无可凭据。噫。若是一向恁麽去。则今日使个全无些子兴趣。乃抛下一只鞋曰。者个还当得麽。自笑曰。也只要此话大行。下座。

天庆让禅师法嗣

陕州熊耳山崧溪子定禅师

偃师马氏子。七岁礼古岩祝发。迨岩迁化。往参息庵。师主藏。因以白事。言下豁然大悟。师之勘辩。凛凛然若秋霜烈日。随机酬应。如盘走珠。一日示疾。谓门弟子曰。吾世缘已毕。顺化时至矣。汝辈。勿以世情眷恋。末後一句。听吾分付。言讫就枕泊然而逝。

金陵灵谷舜都宗禅师

上堂。山僧比蒙天语。以清心洁己四字。是传佛心印。是镇海明珠。山僧特特拈出。普施大众。须知天心罔测。山益高而海益深。圣语难穷。天溥葢而地溥载。诸人还会麽。莫是不染世尘麽。莫是不贪法味麽。莫是不饮无为酒。不坐涅盘床麽。若恁麽会。非固不非。是则不是。山僧今日不敢久閟。为诸人当阳指出去也。乃拈拄杖。卓一卓曰。木人舞出法堂前。一任炎天飞白雪。师于明永乐壬午。住福州雪峰。洪熙甲辰。奉旨住金陵灵谷。宣德改元卒。有语录。题名古镜三昧。行于世。

空杏伟禅师

僧问。忽遇大虫时如何。师曰。还见大空小空麽。僧作虎吼。师曰。者畜生。[跳-兆+孛]跳作麽。曰如何得不[跳-兆+孛]跳去。师曰。空杏门下无弱将。

广平实禅师

僧问。九蛮十八洞中。是甚麽人教化得。师曰。拄杖子。曰他不会乡谈。师曰。独有此子伶俐。曰敢乞和尚借去为引导如何。师便打曰。他那肯与人作情面。

空相珪禅师法嗣

大都天宁寿禅师

上堂。驴事未了。马事到来。茫茫大地。谁是放怀。阿呵呵。归去来。无根树子清风起。不待春回花自开。

天宁才禅师

上堂。山僧一生。性急了弄成病。又因性急了弄去病。只因性急了多败阙。又因性急了多补阙。如今垂老急不得。却又不急不得。如何是好。仔细看来。事到头来不自由。汝等又作麽生。卓拄杖。便下座。

南阳维摩怀禅师

上堂。僧问。文殊问疾时如何。师曰。掬水月在手。曰维摩独卧时如何。师曰。弄花香满衣。曰。三十二菩萨。说不二门时如何。师曰。穿花蛱蝶深深见。曰维摩文殊互相激扬时如何。师曰。点水蜻蜓欵欵飞。曰和尚是僧。如今却演俗诗。师曰。一滴水墨。两处成龙。曰和尚善读唐诗。师曰。我知汝不善读唐诗。

雒阳天庆能禅师

示众。一人有庆。兆民赖之。杖子有幸。麟凤纷飞 僧问。盲龟跛鼈时如何。师曰。好个堂堂老大随。草鞋覆却骨包皮。

陕州安国仁禅师

上堂。以手加额曰。日早晚也。侍者曰。老和尚照顾眉毛好。师曰。善哉照顾眉毛去。遂下座。

韶阳云门憨禅师

参空相珪问。一见便去时如何。珪曰。太卤莽生。师曰。深入堂奥时如何。珪曰。太穿凿生。师曰。恁麽则节拍相应去也。珪命维那。明牕下安排者杜撰衲子。维那曰。既是杜撰衲子。如何安排明牕。珪曰。你试杜撰看。那拟对。珪即逐出。师大笑。珪携手。亲送入客寮。後出世云门。

辽州定禅师

僧问。如何是西来意。师曰。胡地冬抽笋。曰。若遇客来时如何。师曰。你莫思量。我别甑炊香饭供养你。曰何以克当。师曰。茅屋粗疎。聊吃一顿。便打。曰深感盛欵。师笑曰。小人偏揑怪。

解州沿禅师

僧问。有一问犯尊讳时如何。师打曰。赏你一个大胆。曰沿门乞丐。是何行履。师又打曰。赏你一个小心。曰恁麽则小出大遇也。师曰。合眼跳河。

曜州显禅师

僧问。打地和尚。被人撤去拐子时。如何只用口咬天。师曰。今日又咬者个顽皮汉。又问。彼门人。因人问。便抛柴在锅中时如何。师曰。龙生金凤子。冲破碧瑠璃。

青原下二十八世

万安严禅师法嗣

嵩山少室凝然了改禅师

嵩阳金店任氏子。自龆龀年。系念空宗。知有己躬下事。遂依止少林。二十始纳僧服。初参月印于香山。涉历寒暑。鲜克契入。会松庭严主天庆。师往依之。每以己事咨扣。卒未泯怀。举路逢死蛇莫打杀无底篮子盛将归语。问曰。这个莫是背触不得的意麽。严曰。笑破山僧口。师闻罔措。严呵曰。你在鬼窟里。讨甚麽椀。师愈不安。一日严上堂曰。一言迥脱独拔当时。师当下释然。举似严。严乃印可。皈隐二祖庵 明高帝洪武庚午。祖庭虗席。合山敦请。师力辞不获。应缘而起 上堂。祖师心印。不是有言。不是无言。不是有知。不是无知。岂可向言句下研穷。意识中揣度哉。昔日祖师初来。贩取久远滞货。无人承当。只得九年面壁。後来二祖。却似痴猿捉月。来问安心。这老汉。也是怜儿不觉丑。向他道。将心来与汝安。二祖便承虗接响。唤作得髓。看来也好与三十棒。何故。才涉唇吻。便隔千山。诸人还会麽。山僧今日与麽道。也好与三十棒 上堂。莫向言中取则。直须句外明宗。若能如是会。彻古彻今。自由自在。知麽 师有山居诗曰。嵩山万丈绝跻攀。长夏松风尽日闲。自笑鼻头双孔大。气通天地有无间 题石罗汉曰。岩头一尊石罗汉。藤作髭须向风战。千年从不化斋粮。身心如一无更换 趺坐山头数百秋。也无欢喜也无愁。纵然血浸齐腰雪。羡尔惟将一默酬 成祖永乐辛丑。无恙忽召众叙别。说偈曰。寿年八十七。出夕复入夕。撒手威音外。绵绵与密密。师平日行止端庄。王侯敬仰。周蜀伊诸王。登山供养。厚赠珍贝。师泊如也。

青原下二十九世

少室改禅师法嗣

嵩山少室俱空契斌禅师

平阳垣曲王氏子。从重兴院无相薙染。久而参方。谒凝然改于嵩山。求示心要。改曰。你向达磨未西来时。道一句看。师无以对。心甚疑之。朝夕咨扣。一日覩秦封槐。豁然契悟。径往丈室。改一见谓曰。契斌参得禅也。师便喝。改曰。喝作麽。师曰。和尚何得以賍诬人。改曰。赵州勘破婆子。婆子败阙在甚麽处。师曰。一对无孔銕鎚。改曰。赵州意又作麽生。师曰。荆棘林中。重加陷阱。改曰。石头书亦不通。信亦不达。是何意旨。师曰。千里同风。改曰。青原垂足。又作麽生。师曰。祸事祸事。改曰。洞上一宗。密在尔身矣。明英宗景泰癸酉。主少室。僧问。如何是空劫已前底事。师曰。乌龟向火 上堂。僧问。如何是君。师曰。谁能窥测九重深。曰如何是臣。师曰。万里山河点墨痕。曰如何是君向臣。师曰。宝殿光含万象新。曰如何是臣奉君。师曰。玉阶仙仗龙颜近。曰如何是君臣道合。师曰。端拱无为天下平。曰向上还有事也无。师曰。闍黎珍重始得。僧礼拜。师微笑曰。山僧今日不着便。下座 景泰壬申。师示寂。塔于少林之西坞。

青原下三十世

少室斌禅师法嗣

西京定国寺无方可从禅师

洛阳许氏子。礼福先芘峰剃落。初参龙潭顺超化宗。入室请益。稍有契入。後到少室。参俱空斌。斌以绵密阃奥。重加煅炼。偶检灯元见天衣。以行者五人。俱召实上座因缘。师当下密契五位奥旨。遂承印记。隐于郏鄏定国寺 示众。佛祖宗乘。本无言说。但此段家风。非从外得。须七处徵心八还辨见。方得到家稳当。不涉程途。汝知九峰不肯首座。百丈堕在狐窝。是见得人为难。而得理为尤难。如上多方。切须珍重 明宪宗成化癸卯六月示寂。寿六十四。夏四十载。塔于少室祖陇。

青原下三十一世

定国从禅师法嗣

嵩山少室月舟文载禅师

别号虗白。通州人。世系蔚州广宁王氏子。祖讳才。从明成祖。靖内难。官至武德将军。遂通州居焉。师诞时。父梦僧寄宿其家。乃生。长而脱白于州之万安寺。依止白庵空。诣杭纳具。北还掩关。因阅万松拈提古宿机缘。若面墙者。久之忽省曰。曹洞宗风。大播天下。有织锦回文之功。非针线细密。盘旋回互。不触当头者。不能与伊作主也。既而幡然出关。参无方从。发明己见。从抚而印之。武宗正德丙寅。主少林。参徒云集。考钟伐鼓无虗日 示众。达磨西来。以一乘法。直指单传。令人见性成佛。至我少室。如九鼎系于单丝。汝等诸人。趂色力康健。打辨个事。直须努力。莫闲过日 伊郑徽诸王。往来问道。皆师之化风也。世宗嘉靖甲申。师年七十三。门人于三十六峰烟霞之中。为师养老焉。

青原下三十二世

少室载禅师法嗣

顺天宗镜庵小山宗书禅师

顺德南和李氏子。其在童幼。异于常伦。与羣儿戏。效作佛事。十岁父令入学。读习儒业。已通大义。一日忽掩卷叹曰。此皆治世法。非出世法也。遂白父。投郡之开元薙落。闻月舟载法席之盛。入室请益。潜淘密践者八载。一日因看舟语录。见定国投机悟道因缘。有省。私计曰。此赤眼撞着火柴头耳。即入室问。面壁九年即不问。断臂安心事若何。舟曰。只为当初留毒害。儿孙洗土不成泥。师曰。不因今日举。怎见少林风。舟嘘两嘘。师曰。不奈船何。打破戽斗。便出。舟乃记莂焉。初开法德兴。次主天庆五台。明世宗嘉靖丁巳。少室疏请。师叹曰。先师化後。三十余年。曹洞宗风。迨乎湮没。前辈有言。禅林下衰。弘法者多。假我偷安不急撑拄之。其崩隤跬可须也。某虽慙付嘱。其如付嘱何。遂主之。时值亢旱。河井乾涸。既法席敷开。泉源复涨。丙寅上京师。主宗镜庵。隆庆丁卯。游西山。至谷集山三学洞。喜其幽寂。遂结夏焉。至冬忽疾作。腊月十六日。索笔书偈曰。宗镜宗镜。心法成行。即日圆觉。镜破宗正。偈毕俨然坐脱。世寿六十八。僧腊三十六。茶毗身骨分为三分。一分留于宗镜。一分送至顺德祖茔。一分至少室。其于少室谢事之日。法堂中法鼓。无故堕地。其于得疾之初。少室秦封槐。摧一大枝。既入寂之後。其树无故崩倒。

开封鄢陵显庆曙庵悟寅禅师

幼祝发。礼僧可标为师。参月舟载有契。嘱以偈。明嘉靖己丑。住柏梁 尚书刘訒请上堂。月落星疎晓色浓。日华迥揭帝京东。翻经自爱虗牕白。入定空摇蜡炬红。禅榻拥蒲青郁郁。好山临水绿溶溶。客来石鼎堪联句。帘卷清风满座中 丙辰四月十三示众。辞谢毕。说偈泊然而逝。

顺德内丘表善观音院金山德宝禅师

山东阳津刘氏子。幼从北京海眼寺惟安剃染。受学三载。乃参无念于山西榆。次县依七载。大有发明。次参月舟于嵩少。又九载。得法後。燕赵闻师之道。相迎开堂无虗日。坐道场凡二十有余。末乃就观音。休老焉。忽一日将道具。尽付门人祖通。代扬法化。乃说偈辞世曰。来时无影去无踪。生死轮回好脱空。今日翻身云外路。一轮明月任西东。遽瞑目而逝。门人塔于旧隐之南砺水之北。寂日。当明隆庆庚午三月初四日。世寿八十有五。

青原下三十三世

宗镜书禅师法嗣

西京少室幻休常润禅师

南昌进贤黄氏子。幼背二亲。而从从父游。常目摄羣优。洒然若有所创。诸幻皆局也无常谓何。乃入伏牛山。礼坦然平祝发。居三岁。初摄心。如按浮瓜。起灭相乘。茫无所措。质疑未决。南询万松于径山。松诘之曰。疑是何人。措者何物。师亦未决。退而业白九华。一夕觉身同虗空。就客而质其状。客以为理障。第由教而入之。乃听讲楞严。至圆明了知不因心念之句。忽尔有悟。廓然如镜中象。不落幻空。乃知前境虗空。直庆劳一息耳。後参大方莲。问现镜中象时如何。莲曰。直须打破。师曰。打破後如何。莲曰。亦未离心境。师未决。参小山书。始至举向者言。书曰。何必打破。师曰。其奈镜象何。书曰。镜象安在。师有省。一日书问师曰。畴昔之疑决不。师举掌。书曰。毋将以罔象问景耶。师曰。此外更无何有。书曰。试披衣检之。力行二年。愈益精进。书举洞山我今不是渠。诘之曰。既不是渠。毕竟是何人。师领悟。以偈答曰。若要识此人。有个真消息。无相满虗空。有形没踪迹。曾为佛祖师。甞作乾坤则。龟毛拂子清风生。兔角杖头明月出。书曰。子毋剿说。更须□入悟门。师曰。尚不借缘。从何门入。书曰。既不借缘。何为至此。师曰。因不借缘。所以至此。书曰。就不借缘一语於意云何。师曰。彩凤翻飞身自在。銕牛奔吼意常闲。书曰。善哉明日辞行。书付偈曰。定作人天主。当思少室秋。师曰。常润是甚麽人。安敢当此。书嘱曰。吾道不振久矣。岂宜袖手耶。师唯唯。逮书示寂。佥议主席。非师不可。师就谦退。再请再却。众乃举书付嘱之偈。师遽堕泪。不复言辞。以明神宗万历甲戌秋。主少室。师体貌丰硕。声若鸿钟。与诸学人甘淡泊。而襟度冲旷。一力负荷大法。朝夕乾乾无少倦色。告香入室者。二百七十人。乙酉四月念七日。书偈告寂。

建昌府廪山蕴空常忠禅师

寿昌问法要。师曰。汝能精进。不肯自欺。便是彻首彻尾工夫。一日闻弟兄论金刚经义甚快。师笑曰。宗眼不明。非为究竟。昌闻之。茫然自失。乃问。如何是宗眼。师拂衣而起。昌後请益。师曰。我实不知。汝自看取。昌後于大好山语得悟。乃入方丈。通所悟。师曰。悟则不无。却要受用得着始得。不然。恐只是个永银禅也。

五灯全书卷第六十一

猜你喜欢
  卷四十三·性音
  卷三十一·佚名
  大方廣佛華嚴經卷第二十二·佚名
  与慈航书(三通)·太虚
  艳诗·佚名
  佛祖正传古今捷录序·雪兆果性
  论贤首与慧苑之判教·太虚
  阿毗达磨识身足论 第十卷·佚名
  佛日普照慧辩楚石禅师语录卷第十·楚石梵琦
  礼佛大忏悔文·书玉
  十七、国师三唤·慧开
  佛日普照慧辩楚石禅师语录卷第二·楚石梵琦
  不空罥索陀罗尼自在王咒经卷中·佚名
  目录·佚名
  十诵比丘波罗提木叉戒本·佚名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潘子真诗话 全文·潘淳

      一、古乐府   《古乐府》云:"东飞伯劳西飞燕,黄姑织女时相见。"予初不晓黄姑为何等语,因读杜公瞻所注宗懔撰《荆楚岁时记》,乃知黄姑即河鼓也;亦犹桑落之语,转呼为索郎也。(《说郛》本、《丛话》前二)   二、山 谷

  • 第二十六出 毕命·姚茂良

    〔末上〕一株小橹荡行舟。半载离人半载愁。一隔芦花江上月。几年心事上眉头。蒙夫人分付。唤下船只。要到杭州去。今已唤下。且待夫人出来。就此上船。〔丑扮船家随上老旦小旦上〕【凤凰阁】如醉如痴。这苦浑如梦&#6

  • 卷四百四十三·曹学佺

    钦定四库全书 石仓历代诗选卷四百四十三 明 曹学佺 编 明诗次集七十七 刘珝 山水图 老龙夜泛东溟侧汹涌西来成屴崱层峦叠嶂护苍烟浩荡江湖凝黛色垂流飞瀑交琤琮山光水影含姿容渔艇纵横远复近飞鸟灭没江天空方恨无

  • 卷四百四十七·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卷四百四十七白居易除苏州刺史别洛城东花乱雪千花落新丝两?生老除吴郡守春别洛阳城江上今重去城东更一行别花何用伴劝酒有残莺奉和汴州令狐令公二十二韵【同用淹字】客有东征者夷门一落帆二年

  • 志第三十舆服下·范晔

    冕冠 长冠 委貌冠 皮弁冠 爵弁冠 通天冠 远湤冠 高山冠 进贤冠 法冠 武冠 建华冠 方山冠 巧士冠 却非冠 却敌冠 樊哙冠 术氏冠 鹖冠 帻 佩 刀 印 黄赤绶 赤绶 绿绶 紫绶 青绶 黑绶 黄绶

  • 第七十九回 裂制书郭太后叱奸 信卜士张工头构乱·蔡东藩

      却说昭义节度使刘悟,因不肯移节,仍守原镇。监军刘承偕,在宫时得宠太后,视为养子,既为昭义监军,恃恩傲物,尝在大众前窘辱刘悟,且阴与磁州刺史张汶,谋缚悟送阙下。悟窥破阴谋,讽军士杀汶,并执住承偕,举刀拟颈。幕僚贾直言责悟

  • 卷第四十三·胡三省

    汉纪三十五〔起柔兆涒汉(两申),尽柔兆敦牂(丙午),凡十一年。〕《世祖光武皇帝中之下》建武十二年〔(丙申、三六)〕①春,正月,吴汉破公孙述将魏党、公孙永于鱼涪津,〔续汉书曰:犍为郡南安县有鱼涪津,在县北,临大江。南?之茪瞗G鱼涪津

  • 董文炳传·宋濂

    董文炳,字彦明,董俊长子。父亲去世时他才十六岁。拜侍其轴先生为师,天性敏慧,善记诵,年幼就如同成人。太宗七年(1235),因父亲是功臣而任他为藁城县令,同僚都与其父同辈,轻视他年少,下属胥吏也不怕他。文炳善于决断诉讼,施恩不施

  • 卷十二·叶隆礼

    钦定四库全书钦定重订契丹国志卷十二天祚皇帝下【癸卯】保大三年春正月金帝入居庸关晡时到燕萧后闻居庸关失守夜率萧干及车帐出城声言迎敌实欲出奔国相左企弓等辞於国门后曰国难至此我亲率诸军为社稷一战胜则再见卿

  • 卷十二·佚名

    尚育王童名:思徳金【始稱思眞蒲戸金】嘉慶十八年癸酉七月二十四日降誕。父:尚灝王母:佐敷按司加那志,童名思亀樽金,號順徳。附 尚育王,乃尚灝王長子也。所親生母向氏具志堅按司,童名眞松金。妃:佐敷按司加那志,童名思眞鶴金,號

  • 卓镛诗·周诒春

    卓镛诗 年二十六岁。生于广东香山。父冀堂。业商。已婚。女一。初学于南京金陵大学。及上海圣约翰大学。宣统三年。自费游美。后得半官费。入斯丹佛大学。习经济科。民国四年。得学士学位。为世界会副会长。西美留学

  • 孟子集注考证卷六·金履祥

    告子上告子【趙氏註名不害兼儒墨之學】義猶桮棬也【以下文例之上當有仁字】杞柳柜柳【此據趙註語録又謂之蒲柳爾雅曰援柜柳楊蒲柳郛註柜柳皮可煮作飲蒲柳可為箭爾雅又曰杞枸檵註今枸杞也三者未知孰是當以語録蒲柳為正

  • 三十八  公输·墨子

    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成,将以攻宋。子墨子闻之,起于齐,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见公输盘。公输盘曰:“夫子何命焉为?”子墨子曰:“北方有侮臣者,愿借子杀之。”公输盘不说。子墨子曰:“请献十金。”公输盘曰:“吾义

  • 左传折诸卷八·张尚瑗

    钦定四库全书左传折诸卷八  兴国县知县张尚瑗 撰文公公孙敖闻其能相人也相人二字始见于此荀卿作非相篇论其不足凭而唐举相蔡泽吕公相汉高帝姑布子卿许负其术遂相沿矣见其二子焉晋书杨淮二子乔与髦俱总角为成器淮与

  • 丧服第十一·佚名

    【题解】 《丧服经传》记述天子以下,人死后相互哀丧的礼节、服饰。篇中依据亲亲、尊尊、名、出入、长幼、从服的原则,对丧服的等级、服丧的年月、亲疏隆杀的礼仪做了详细说明。天子以下,丧服分为五个等级:斩衰、齐衰、大

  • 礼记要义卷第十六·魏了翁

    大传一王者诸侯大夫士禘祫之尊礼不王不禘王者禘其祖之所自出以其祖配之诸侯及其大祖大夫士有大事省于其君干祫及其髙祖注云凡大

  • 卷第六十五·李通玄

    大方广佛新华严经合论卷第六十五 唐于阗国三藏沙门实叉难陀译经 唐太原方山长者李通玄造论 唐福州开元寺沙门志宁厘经合论 十地品第二十六之十三 【经】尔时金刚藏菩萨摩诃萨告解脱月菩萨言佛子菩萨摩诃萨从初地乃至

  • 浪迹丛谈·梁章钜

    笔记。近代梁章钜著。二十五卷。凡正集十一卷,《续谈》八卷,《三谈》六卷。其中《丛谈》作于道光二十六至二十七年(1846~1847),《续谈》作于道光二十七至二十八年,《三谈》作于道光二十八至二十九年。章鉅字宏中,一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