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董文炳传

董文炳,字彦明,董俊长子。父亲去世时他才十六岁。拜侍其轴先生为师,天性敏慧,善记诵,年幼就如同成人。

太宗七年(1235),因父亲是功臣而任他为藁城县令,同僚都与其父同辈,轻视他年少,下属胥吏也不怕他。文炳善于决断诉讼,施恩不施威。不久,同僚们听他指使,胥吏们拿文书求他签字时不敢仰视,百姓听他的教导。该县本来贫困,又加上旱灾蝗灾,上级又苛征暴敛,真是民不聊生。文炳将自己的粮食拿出数千石交给本县,以减轻人民的负担。前任县令因军费不足,曾向有钱人家借贷,年息为本金一倍,计划用百姓的蚕丝麦粟偿还。文炳接任后,自己卖田若干亩以还债,又将县境内的闲田分给贫民耕种,因此流离外县的人相继还乡,数年之内家给人足。朝廷来清查户口,敢于隐瞒者诛杀并没收家产。文炳使百姓合家而居,这样可使户数减少。大家认为不可,查出来县令吃罪不起。文炳说:“为民获罪,我甘心情愿。”因而赋税额大减。邻县百姓有冤不能申,来求文炳决断。文炳去拜谒知府时,别县人都来看他,有人说:“吾多次听说董令,董令也同我们一样是人,但他为何明若神灵?”府衙向县索取无厌,文炳就是不给。有人到府里去告他的状,府衙想陷害他,文炳说“:我决不能剥削百姓来为自己谋利。”便弃官而去。

宪宗三年(1253)秋,世祖奉命征南诏,文炳率义士四十六骑随行,人马在途中几乎死尽,到吐蕃时,随他而来的只剩下两人。这两人扶着文炳徒步前进,十分艰难,取死马肉为食,每天走不到三二十里,但其志更坚,决心按时赶上部队。有使臣路过,遇见文炳,回去向世祖报告了文炳艰苦跋涉的情形。当时文炳之弟文忠早已随从世祖在军中,世祖立即命他带领五匹马载着粮食去迎接。文炳到了军中,世祖奖励其忠毅,念其穷苦,厚加赏赐。

宪宗九年(1259)秋,世祖伐宋,至淮西,命文炳夺取台山寨。文炳至寨下,对守寨军讲明祸福,守军不理,文炳高声喊道“:我之所以不挥兵进攻,是想让你们不遭兵刃之灾,若坚持不降,那就要发动进攻,把你们杀个干净。”守军惧怕,开寨投降。九月,大军进至阳罗堡。宋军筑堡于江岸,列船于江中,显示出军势很盛的样子。文炳请示世祖:“长江天险,以此作为捍卫国家的屏障,势必死守。非攻下这地方以杀其气焰不可,臣请去试攻。”经世祖同意,便率敢死队数十百人为先锋,其弟文用、文忠率艨艟战船随后擂鼓呐喊以助威势。两军交锋,文炳挥众登岸战斗,宋军大败。文用轻舟报捷,世祖驻香炉峰,策马上山问战胜的具体情况,听罢,命其他军队兵不解甲,准备明日攻城。大军渡江后,闻宪宗崩,于闰十一月班师北还。

第二年世祖即位于上都,是为中统元年(1260),命文炳至燕南抚慰诸道。文炳去了解一些情形回来奏报“:那里的人久已随意惯了,若立即以法来约束他们是不行的,会引起他们的疑虑,最好大赦天下,除旧立新。”世祖采行,那些不愿顺从朝廷的人安静下来了。中统二年,提升文炳为山东东路宣抚使。刚刚起程赴任,朝廷建立侍卫亲军,世祖认为亲军非由董文炳领导不可,于是立即遥授他为侍卫亲军都指挥使,佩带金虎符。

中统三年,李王..在济南起兵反叛。李王..善于用兵,文炳约会诸军重重包围济南城,使李王..不得逃跑。围困日久,李王..的势力日弱,这时文炳认为“穷寇可以计擒”了,进抵城下,喊王..将田都帅答话:“反抗朝廷者只李王..一人,其余的只要来投顺都是自己人,不要自取灭亡。”田都帅弃城而下,交械投降。田是李王..的爱将,他投降,守城官兵大乱,生擒李王..,开城投降。

李王..伏诛,然山东并未平定,于是任文炳为山东东路经略使,率亲军去弹压。还给他金银符五十个,由他颁给有功之人。闰九月,文炳至益都,留兵于城外,只带数骑入城。住在城内也不设警卫,召王..的故将训话:“王..是狂贼,你们是受牵连。现王..已死,你们都是朝廷臣民,天子是圣人,心怀仁爱,遣经略使来安抚你们,你们应当相安勿惧。本经略使有权任免将吏,只要你们勉力为朝廷效忠,就可得到金银符,本经略使决不敢违背朝命不给有功之人。”人心大喜,山东安然无事。

至元三年(1266),为防止像李王..这样的不义人叛乱,世祖想暗中消除各地区军事长官的兵权,便以文炳取代史氏两万户为邓州光化行军万户、河南等路统军副使。他到任后,造战舰五百艘,军队练习水战,准备取宋。凡要塞之处,皆列栅筑堡,加强防御。世祖召文炳秘密商议,准备大量征调河北民丁。文炳建议“:河南紧连宋境,人民习于江淮地利,最好使河北人种田收粮以供军需,河南以战争开辟疆土。待平宋之后,河北人民长期籍为兵,河南则改兵为民,这样为便。将校素无俸禄,连年用兵,以致有官为大校而出无马可乘。臣所部千户私役兵士四人,百户私役兵士二人,听从他们役使劳动,以自食其力。”帝皆听从,从此将校按军阶发给俸钱。

至元七年,改任文炳为山东路统军副使,首府设于沂州。沂州与宋接界,其镇守军队给养靠内郡供应。朝廷命就地购粮,文炳命收回发给州县的购粮文书。大家认为这是违背圣旨,文炳说:“暂不征购。”立即派人入奏皇上“:敌人与我接壤,这样做会让敌人知我虚实,此一不可;边民供应军需已很劳苦,若再向他们征购,是增加其负担,此二不可;把我区的百姓弄得贫困不堪,别处的百姓就不敢来了,此三不可。”世祖顿时觉悟,停止向该地区征粮。至元九年,调任枢密院判官,负责枢密院的军务。文炳在正阳夹淮河构建两城,连接襄阳以扰乱宋朝腹心之地。

至元十年,拜参知政事。是年夏季大雨连绵,淮水猛涨。宋淮西制置使夏贵率水军十万来攻,箭如雨下,文炳登城指挥抵御。有天夜间,贵去复来,文炳左臂中箭。他拔出箭交给左右,自己射出四十余箭。自带的箭射完了,向左右索取,又射发十余箭,箭用完了,力量也用尽了,不能拉开弓。第二天,河水漫入正阳外城,文炳指挥士卒退避,夏贵乘势迫近守城。文炳箭创甚重,子士选请代父指挥战斗。文炳鼓励他,让他去出战,他自己起来包扎好创口,挥剑督战。士选以戈击倒夏贵,夏贵未死,撤兵而去,不敢再来。

这年,元军大举伐宋,丞相伯颜自襄阳东下,与宋军战于阳罗堡。文炳九月从正阳出发,次年正月伯颜于安庆会师,安庆宋守将范文虎开城投降。文炳请示伯颜“:大军在阳罗堡战斗,十分疲劳,让我军前行。”伯颜同意。宋都督贾似道率军抵御,但到了芜湖就逃跑了。元军至当涂,文炳对伯颜说:“采石在长江南岸,与北岸和州对峙,若不攻取必有后顾之忧。”于是进攻和州,知州事王喜降。

三月,朝廷考虑到南方天气渐热,暂停进军,命伯颜军驻扎建康,文炳军驻扎镇江。当时扬州、真州宋军坚守不下,常州、苏州又降而复叛。宋将张世杰、孙虎臣约真、扬两州兵誓死战斗,而真、扬兵每战必败。张世杰等将大舰万艘停泊于焦山下江中。文炳乘轮船,树大将旗,其子士选、侄士表领战舰为两翼,大呼冲锋陷阵,诸将随后前进,飞箭蔽日。两军短兵相接,宋兵亦殊死战斗,声震天地,横尸弃仗,江水为之不流。自寅时战到午时,宋军大败,世杰退走,文炳追到夹滩。世杰收纳溃兵再战,又败,东退入海。文炳因船小不能入海,至夜回师。这次战役,俘宋军万余人,都释放不杀,缴获战船七百艘。宋军力量从此削弱。

十月,元军分三路前进,文炳居左,出大江沿海直趋临安。在此以前,宋江阴军佥判李世修想降,但未成功,文炳传令晓谕利害,世修归附,令他暂为本军安抚使。文炳军纪律严明,所过之地,民不知兵,凡俘虏百姓,一律释放,无人敢隐藏,颇有威信,人们望旗而服。张王宣拥众数人,横行海上,文炳命招讨使王世强及子士选去劝降。士选单舟到张王宣处,谕以威德,王宣降,得海船五百艘。

至元十三年春正月,文炳军至盐官。盐官是临安的重要县城,正等待救兵。文炳两次派人去招降,都不肯从。将佐们要求攻下后大肆屠杀,文炳不许,对将佐说:“该县距离临安不远,声势相通。临安约降不杀人,已有言在先,我若轻杀一人就有害于大局,何况屠杀一县之人。”再派人入城去劝说,表明诚意,该县终降。文炳与伯颜会师于临安城北。张世杰欲拥宋皇帝逃入海中,文炳绕到临安城南,戍守浙江亭,使世杰的逃跑计划不能实行。世杰又私自将宋恭宗的兄长吉王赵曰正、弟广王赵籨带往南方,宋恭宗赵..投降。

伯颜命文炳入临安城,废除宋朝官府,解散宋军,封锁库藏,没收礼乐器及各类图册。文炳将宋皇帝玉玺送交伯颜。伯颜要亲自送宋皇帝到京师大都去觐见世祖,诏令文炳留守临安,一切事务委董文炳办理。文炳禁止豪强横行,抚慰百姓,以致宋民还不知道国家已换了皇帝。当时,翰林学士李..奉诏招宋朝的读书人到临安,文炳对他们说:“国可灭,但史不可埋没无闻。宋朝历经十六个皇帝,统治天下三百余年,其历史由太史官所记载的都在史馆,应都收集起来,以便考察其制度和礼仪。”经收集,得宋史及各种注记共五千余册,都送存于国史院,宋宗室福王赵与芮赴京师,将其珍宝馈赠给元朝廷诸贵人,只有文炳拒不接受。官府登记与芮的家产,籍册所记载接受他馈赠珍宝的人,唯独没有董文炳的名字。伯颜入朝奏报“:臣等奉天威平宋,宋既平定,招引和安抚百姓之功,董文炳居多。”世祖说:“文炳是我朝旧臣,其忠勤朕所素知。”于是拜为资德大夫、中书左丞。

张世杰奉吉王曰正占据台州,福建也为宋人所有。文炳奉敕进兵,明令:所过兵马不得践踏田麦。他对将士说“:仓库的粮食我们吃了,在田野的禾苗被你们践踏,新区百姓如何生存下去?”因此,人民无不感激,不忍以武力对抗。文炳军进抵台州,世杰又逃走了。诸将俘虏台州百姓,文炳下令:“台州人民首先效顺于我军,只是我军来不及到此,故世杰占有,其民何罪。敢有不释放所俘平民者,将以军法论处。”因此,幸免为奴者数万口。蒙军至温州,温州尚未攻下,文炳下令不准取民子女,不准掳掠民财。众皆愿遵行。宋温州守将烧城逃走,文炳急命灭火,追擒其将,列举其害民之罪,斩首示众。进入福建,百姓扶老携幼来迎,漳州、建宁、邵武诸郡都诚心投顺,得州、县、户口各若干。福建人民对文炳感恩戴德最深,建生祠祭祀。

至元十四年,北边有警,帝在上都准备御驾亲征。正月,急召文炳回朝。四月,文炳从临安来到京师,帝立即召见。文炳拜见后请求道:“今南方已平,臣无处效力,请领兵北征。”帝曰:“朕召你回来不是这个意思。那些小子造反,朕自己去平息。山以南是国家根本所在,都托付给你了。若有什么意外事情发生,你先自行处置后再奏报我。中书省、枢院,事无大小都要先问你而后行,已敕令各主持人照办,望卿勉力为之。”文炳辞谢,不准,他又进一步奏道:“臣在临安时,阿里伯奉诏清查宋朝所藏货宝时追索无遗,人们苦不敢言,宋人未沾到我朝恩德,反而因财货而受苦,恐非安抚怀柔之道。”世祖立即诏令停止追索。又奏道“:昔日泉州蒲寿庚开城投降。寿庚素来主持市舶事务,我以为应重用他,使他为我朝捍御海寇,引导海滨诸蛮臣服,所以把我所佩的金虎符给他佩戴,望陛下恕臣擅自做主之罪。”世祖对此大为嘉奖,再赐金虎符。设宴慰劳之后,文炳即辞别皇帝,又求见皇太子,太子恳切慰劳。文炳留其子士选于近卫亲军,自己在上都仅三日立即启程往大都。

到大都第二天至中书省和枢密院,但不过问中书省的事。当时平章政事阿合马正恃宠弄权,任意杀生,但只怕文炳,故其不法行为稍有收敛。文炳本为中书左丞,应当过问中书省事,阿合马再三再四请他去,他一直不肯。有人私下问他为什么如此,文炳说:“主上所托付于我的是维护国家根本,而非处理公文这些小事。如果稍徇私情,那就是帮助奸人;不徇私情,就会遭到谗言,谗言行则我必身危,则深失皇上付托之本意,所以我只管大政而不管具体小事。”

至元十五年(1278)夏,文炳因病奏请解除他机要重任。皇帝下诏说“:大都暑热,不适宜养病,卿可来此,病定痊愈。”文炳上书说“:臣有病不能担此机要重任,西北高寒,能使我筋骨舒畅,病会自愈,还可尽力于北边事务。”世祖说:“卿固然忠孝,但不能去西北,枢密事重,卿还是照旧为佥书枢院事和中书左丞。”文炳请求辞职,不准。八月皇帝寿诞之日,行朝贺礼之后,皇帝赐宴,命文炳上座,并对宗室大臣说:“董文炳是我朝功臣,理当上座。”是夜,文炳病复发,皇上令御医诊视。九月十三日,病情加重。召其弟文忠等,叮嘱他们要“勉力报国”,言毕而卒。

帝闻知哀痛良久,命文忠护丧归葬藁城,令所过地方官府都要吊祭,赠金紫光禄大夫、平章政事,谥忠献。子二人:士元、士选,各有传。

猜你喜欢
  列传第二十六 王敬弘 何尚之·沈约
  列传第六十六·刘昫
  卷二百四十·列传第一百二十八·张廷玉
  臧榮緒晉書卷十七·汤球
  卷十二 愍帝·王夫之
  第七回 寻生路徐市垦荒 从逆谋李斯矫诏·蔡东藩
  第十七回 发寻阳出师问罪 克建康枭恶锄奸·蔡东藩
  卷之二百六十二·佚名
  卷三十一·佚名
  三五七 江西巡抚海成奏进续获应毁书籍并请宽限查缴折·佚名
  通鉴纪事本末卷四上·袁枢
  第二章 我的童年 一 登极与退位·溥仪
  韦叔夏传·刘昫
  卷七·萨囊·彻辰
  三十五年·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四·方回

    钦定四库全书瀛奎律髓卷四      元 方回 编庭宇类广谷大川异制民生其间异俗读禹贡周官史记所纪不如读此所选诗亦不出户而知天下之意也五言【四十二首】早发始兴江口至虚氏邨作  宋之问候晓踰闽障乘春望越台

  • 御选宋诗卷五十六·康熙

    钦定四库全书御选宋诗卷五十六七言律诗十二文天祥御赐琼林宴恭和诗【壬戌以秘书省官与宴】奉诏新弹入仕冠重来轩陛望天顔云呈五色符旂葢露立千官杂佩环燕席巧临牛女节鸾章光映璧奎间献诗陈雅愚臣事况见赓歌气象还敬和

  • 卷第五十七·胡三省

    端明殿学士兼翰林侍读学士朝散大夫右谏议大夫充集贤殿修撰提举西京嵩山崇福宫上柱国河内郡开国侯食邑一千八百户食实封六百户赐紫金鱼袋臣司马光奉敕编集后学天台胡三省音注汉纪四十九〔起黓困敦(壬子),尽上章涒滩(庚申),凡

  • 卷之二百五十六·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保体仁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管理户部事务上书房总师傅翰林院掌院学士兼管顺天府府尹事务随带加五级纪录十八次臣贾桢总裁官经筵讲官吏部尚书镶蓝旗汉军都统管理新营房城内官房大臣

  • 卷一·吕中

    钦定四库全书宋大事记讲义卷一宋 吕中 撰序论治体论古今论治者不过曰寛与严而已。然寛非纵弛之谓也,而世之尚寛者则流于纵弛;严非惨刻之谓也,而世之尚严者则流于惨刻。反是则曰寛,当施之所当寛之地,严当施之所当严之人,遂以

  • 世家卷第三十八 高丽史三十八·郑麟趾

    正宪大夫工曹判书集贤殿大提学知 经筵春秋馆事兼成均大司成臣郑麟趾奉 敎修。恭愍王一。恭愍仁文义武勇智明烈敬孝大王讳 古讳祺蒙古讳伯颜帖木儿忠惠王母弟忠肃王十七年庚午五月生封江陵大君忠惠王后二年五月元顺

  • 洪天锡传·脱脱

    洪天锡,字君畴,泉州晋江县人。是宝庆二年(1226)的进士。授任为广州司法,长吏盛气凌人地对待僚属,洪天锡对此纠正指责的很多。因妻子死而辞职服丧,免丧后,调任潮州司理。势豪之家抢夺贫民的田地,洪天锡把这事告诉潮州知州,势豪

  • 卷一百三十·宋敏求

    钦定四库全书唐大诏令集卷一百三十宋 宋敏求 编蕃夷讨伐命皇太子讨稽胡诏讨吐谷浑诏讨高昌王麴文泰诏讨高丽诏亲征高丽诏高丽班师诏命吕休璟北伐制命薛纳与九姓伐默啜制命姚崇北伐制讨囬鹘制平乱破高丽诏降高丽颁示

  • 卷一百二十·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钦定八旗通志卷一百二十艺文志谨案儒林列传始自马迁所录皆传经之士也范蔚宗作後汉书增立文苑一传於是训诂之学与词赋之学歧为两家诸史相沿虽称名互异而大旨不殊元托克托等【案托克托原作脱脱今改正】作宋

  • 卷十四·夏僎

    钦定四库全书尚书详解卷十四宋 夏僎 撰説命上髙宗梦得説使百工营求诸野得诸傅岩作説命三篇髙宗梦得説论者多矣周恭叔谓髙宗即位甘盘遯世朝多具臣傅説贤而隠于版筑之间一旦举而用之天下未尽厌服故托梦得以旁求于天下

  • 三十三  小取·墨子

    夫辩者,将以明是非之分,审治乱之纪,明同异之处,察名实之理,处利害,决嫌疑。焉摹略万物之然,论求群言之比。以名举实,以辞抒意,以说出故。以类取,以类予。有诸己不非诸人,无诸己不求诸人。或也者,不尽也。假者,今不

  • 增壹阿含经卷第二十九·佚名

    东晋罽宾三藏瞿昙僧伽提婆译六重品第三十七之一(一)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汝当思念六重之法。敬之.重之.执在心怀。无令忘失。云何为六。于是。比丘。身行念慈。如镜视其形。可敬.可

  • 佛说法华三昧经·佚名

    宋凉州沙门智严译  佛在罗阅只耆阇崛山中。与诸尊弟子比丘千二百五十。菩萨七万三千人。诸释梵不可复计。十方飞来无央数。皆神通妙达。复有他方恒边沙诸天人及诸菩萨。如是等百亿千恒沙。皆来会在佛前坐。时舍利弗

  • 那先比丘经卷下·佚名

    失译人名附东晋录王复问言。无有复胜佛者耶。那先言然。无有胜佛者。王复问。何以知为无有胜佛者。那先问王言。如人未曾入大海中。宁知海水为大不。有五河河有五百小河流入大河。一者名恒。二者名信他。三者名私他。

  • 皇帝的鼻烟壶·迪克森·卡尔

    作者是(美)卡尔。1931年他与一位英国女子结婚定居英国。在英国期间,卡尔除了创作推理小说外也活跃于广播界。他为BBC编写的推理广播剧“Appointment with Fear”是二次大战期间BBC非常受欢迎的招牌节目。美国军方因而破

  • 续晋阳秋·檀道鸾

    南朝宋檀道鸾撰。二十卷。编年体。记述东晋史事。已佚。清黄奭有辑本一卷,收入《汉学堂丛书》;汤球有辑本二卷,收入《广雅书局丛书》。《南史·檀超传》:超叔父道鸾字万安,国子博士,永嘉太守。有文学,撰《续晋阳秋》二十

  • 钦定皇朝文献通考·佚名

    三百卷。清乾隆时三通馆臣奉敕编修。又名《清朝文献通考》。其体例与《续文献通考》完全一致,分为二十六考,有“田赋考”十二卷,“钱币考”六卷,“户口考”二卷,“职役考”五卷,“征榷考”六卷,“市籴考”六卷,“土贡

  • 帝释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佚名

    一卷,赵宋旋护译。略称帝释心经。收于大正藏第八册。内容系佛陀在王舍城鹫峰山,对帝释天等宣说般若波罗蜜,及其真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