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十二

钦定四库全书

钦定重订契丹国志卷十二

天祚皇帝下

【癸卯】保大三年春正月金帝入居庸关晡时到燕萧后闻居庸关失守夜率萧干及车帐出城声言迎敌实欲出奔国相左企弓等辞於国门后曰国难至此我亲率诸军为社稷一战胜则再见卿等不然死矣卿等努力保吾民毋使滥放杀戮言讫泣下后才行五十里金人游骑已及城左企弓等方修守具忽报统军萧伊逊启城门金人前军已登城矣於是左企弓虞仲文曹勇义刘彦宗萧伊逊等迎降出丹凤门球塲内投拜金帝戎服坐衆呼万岁皆伏拜待罪於下译者曰我见城头炮绳蓆角都不曾解动是无拒我意也并放罪 夏四月金人以燕京及涿易檀顺景蓟州归於宋宋遣王安中知燕山府【按原书於後六月内叙萧干兵起宋人谋弃燕事而不及金人以燕山归宋一节遂使情事首尾不明舛略殊甚今据宋史本纪增入】 初萧后东归以避金人至松亭关议所往耶律达实林牙辽人也欲归帝於夹山四军大王萧干奚人也欲就奚王府立国有宣宗驸马都尉伯特曰今日固合归帝然而有何面目相见林牙命左右牵出斩之传令军中有敢异议者斩於是辽奚军中列阵相拒而分矣辽军从林牙挟萧后以归帝於夹山奚渤海军从萧干留奚王府干据府自立僭号为神圣皇帝国号大奚改元天兴【按辽金二史萧齐称帝在是年之正月此系追叙之词又天兴辽史作天复宋元通监作天嗣未知孰是】 时奚中阙食遂率兵出卢龙岭攻破景州杀守臣刘滋通判杨伯荣又败常胜军张令徽刘庆仁军於鴈门镇攻陷蓟州守臣高公辅弃城走又寇掠燕城其锋鋭甚有涉河攻汴之意宋人情汹汹颇有谋弃燕者童贯自京师移文王安中郭药师切责之会奚兵遇郭药师战於腰铺大败而归药师乘胜追袭过卢龙岭杀伤过半从军老小车乘就粮於後者悉为常胜军所获因而招降到奚渤海汉军五千余人诸军既失老小忿怨为萧干所误为其部曲特尔格杀之传首於河间府【案萧干兵败为部曲所杀其事在是之秋此因上文言干称帝遂终言之尔】宋安抚使詹度献於朝宋徽宗御紫宸殿受贺萧干既败於腰铺其党德哩布在峯山亦败太宗尊号宝检及契丹涂金印皆为宋所获常胜军因此横甚药师复佐之宋人不能制 耶律达实林牙领兵七千到夹山【按宋元通监宣和五年金袭辽获林牙耶律达实六年辽主渡河达实自金宋归宣和五年当辽保大三年六年当辽保大四年辽史达实传金祖入居庸关达实自古北口亡去为罗索所获盖是年达实从萧后避敌旋又被获至明年乃自金归也又辽史本纪於保大四年正月云先是达实林牙为辽所执数月复归考达实被执在保大三年之夏而纪云数月复归似不待四年之秋矣然萧后自燕京避金即归帝於夹山而达实被执复归则必不得与萧后同归帝此书言达实归帝在三年之夏乂云达实到夹山帝命杀燕后又似达实与萧后同时归帝不无舛讹但诸书於达 实事俱不甚明今姑仍旧文而辨正之】帝命杀燕后并外甥常格余免本罪 张?者平州人也登进士第建福元年授辽兴军【辽兴军乃平州地也】节度使因乡兵经过杀节度使萧迪里全族二百口刦掠家赀数十万?以乡人能招安息乱以功权知平州亊燕王卒?度契丹必亡籍管内丁壮充军得万人马一千疋招豪杰潜为一方之备萧太后尝遣太子少保时立爱知平州?有不容之意由是立爱常称疾不出?依旧权知州事会金人下燕尼雅满首以张?事问参知政亊康公弼公弼曰张?狂妄寡谋虽有兵数万皆乡民器甲不备资粮不给彼何能为示之不疑图之未晚也尼雅满召时立爱赴军前进加?为修海军节度使依旧知平州事将发燕民由平州归国尼雅满谓左企弓曰我欲遣精兵二千余骑先下平州擒张?何如左企弓辈以为然独康公弼曰若加之以兵是趣平州叛也公弼旧为平州守臣愿往伺之遂授以金牌驰骑见?谕以尼雅满之意?曰契丹天下八路七路已下独一平州敢有异志所以未解甲者北防萧干侵掠故也厚赂而归报曰彼无足虑尼雅满信之遂改平州为南京复加同中书门下事判留守事而实欲图之也 五月金太祖自燕山北追天祚以疾崩於军中諡为大圣武元皇帝弟乌奇迈立是为太宗【按金史太祖以是九月崩宋史与此书皆书於五月盖太祖以是年夏在军中得疾必有讹传其崩者故宋人承而书之此宋史与隆礼书之所由误也今姑仍旧文而辨正之】左企弓等文武百官并被掳燕民由平州归国燕民入平州境私诉於?曰左企弓不谋守燕而使吾民迁徙流离不胜其苦今明公临巨镇握强兵尽忠大辽必能使我复归故土而人心亦有望於公也?召诸将议皆曰近闻帝军复振出没於松亭之南金人所以全军急趋山西者恐辽议其後也若明公仗义迎帝以图兴复先责左企弓等叛降之罪而戮之尽放燕人归业宋人必无不纳则平州为藩镇矣假如金人复来加兵内用平州之兵外借宋朝之援又何惧焉?曰此大事不可草草翰林学士李石智而多谋可邀之密议石之谋与之隂合次日遣将官张谦领五百骑传留守令召宰相左企弓曹勇义枢密使虞仲文参知政事康公弼至於滦河西岸听候差议事官赵疏往数其十罪曰天祚播迁夹山不即奉迎一也劝皇叔燕王僭号二也诋讦君父降封湘隂王三也天祚尝遣知合王有庆前来计议而杀之四也檄书始至而有迎秦拒湘之议五也不谋守燕而拜降六也臣事金国而不顾大义七也根括燕中财物取悦金人八也致燕民流徙而失业九也教金主发兵先下平州十也衆皆无对遂缢杀之 六月?榜示燕人除留守外尽许复业所有逐户抛下田宅为常胜军占佃者悉还之燕人方患远徙得归复业皆大悦宋徽宗闻燕民之归降诏付帅臣詹度多方存恤有官者津遣赴阙换授差遣余各令安业与免三年常赋?闻之喜为得计遂以平营滦三州降宋其地乃後唐末太祖所取非石晋所割滦州乃太祖建立也詹度得张?纳土书不敢受密奏於朝仍语?毋遽恐为金人所知金帝闻之遣栋摩国王将骑三千来问罪?帅兵拒於营州栋摩以兵少不交锋而归大书州城门曰夏热且去今冬再来?即妄以捷闻於宋邀求银绢数万匹并诰勅数道犒赏 张?之拒金人也外则纳欵於宋通好於萧干而救缓急内则奉安天祚帝画像凡举事先白而後行仍用辽国官秩称保大三年遣人奉迎帝以图兴复是时有燕人李汝弼者即翰林学士李石也高党者三司使高履也二人先尝被掳後缘张?放归往见宋宣抚王安中劝宋朝密纳之燕山路转运赵良弼力争以为不可恐开金人祸端乞斩汝弼以徇宋朝不从授?泰宁军节度使世袭平州其属张敦固等皆擢待制?得宋诏喜率官属郊迎金人知之以千骑袭破平州?挺身走欲间道归汴为郭药师所擒由是金人乃归曲於宋移檄索取宋朝不得已命王安中缢杀之以水银渍其首函送平州【按张?之死宋史书於是年十一月此亦因上文言?事而终言之故总系於夏五月之下尔】 秋八月朔日食隂云蔽之不见 是岁金太宗天会元年

【甲辰】保大四年秋七月金人陷应蔚等州 是秋帝得耶律达实林牙兵归【按上年达实林牙自古北口亡去为金所获并降其衆是年又自金归此书不书达实被获事今附识於此以备一事之首尾云】又得隂山室韦齐克绅兵自谓天助中兴再谋出兵收燕云达实林牙力谏曰自金人初陷长春辽阳两路则驾不幸广平淀【常岁受礼处】而都中京及陷上京则都燕及陷中京则都云中及陷云中则都夹山向以全师不谋战备以至举国汉地皆为金人所有今国势微弱至此而力求战非得计也当养兵待时而动不可轻举帝斥而不从达实林牙托疾不行帝遂强率诸军出夹山下渔阳岭取天德军【辽国改丰州也】东胜宁边云内等州南下武州遇金乌绅战於雅哈下水乌绅帅山西汉儿乡兵为前驱以女直千余骑伏山间出室韦齐克绅兵後齐克绅兵顾之大惊皆溃帝奔窜入隂山金人以力不能入恨其不出谓出必得之天祚亦畏尼雅满兵在云中故不敢出久之闻尼雅满归国以乌绅代戍云中乃率鞑靼诸军五万并?后妃二子秦王赵王及宗属南来【按辽史本纪保大三年金围辎重於青塚硬寨秦许二王及诸妃公主皆陷没又列传秦许赵三王从上至白水泺皆为金兵所获白水乐之败亦保大三年事也隆礼於此年谓帝携后妃秦赵二王南来疑属谬误原书此下又云达实林牙谏之不听考辽史达实林牙前谏天祚帝不听称疾不行自立为王率兵北行是为西辽之始初无再谏之事今删去】越渔阳岭而尼雅满已冋云中帝复奔山金司【按原书此下连天祚帝被获并为四年事考辽史帝被获在明年之春今改正】

【乙巳】保大五年春正月党项【按原书无此二字则所谓请帝临其地者未知何地今据辽史补】小呼噜请帝临其地帝与之谋归宋又恐不可仗乃谋奔夏国计未决小呼噜密遣人递报尼雅满先遣近贵谕降未复而金使罗索驰骑而至跪於帝前曰奴婢不佞乃以介胄犯皇帝天威死有余罪因捧觞而进遂俘以还削封海滨王送长白山东筑室居之辽国遂灭金皇统五年改封帝豫王五年薨【按原书云踰年乙巳而殂盖隆礼误以天祚帝被获在保大四年甲辰故以乙已为踰年也然考辽史天祚帝入辽後改封豫王至皇统五年乃薨今补正】 先是宋徽宗崇宁年间【按此书天祚帝纪林摅来使在乾统五年当宋徽宗崇寜四年与宋史徽宗纪及摅本传皆合原本作大观误今改正】林摅来使命其习仪摅恶其繁琐以恶语诋伴使帝曰兄弟之邦臣吾臣也今辱吾左右与辱吾同欲杀之在廷泣谏乃止及帝在山金司技穷欲归宋因思往事恐宋人未必加礼乃走小博罗复不纳至夜而归欲复之云中天未明遇谍者言罗索军且至天祚大惊时从骑尚千余有精金铸佛长丈有六尺者他宝货称是皆委之而遁值天雪车马皆有辙迹遂为金兵所及初金人入攻时灾异屡见曾有人狂歌於市曰辽国且亡急使人追之则人首兽身连道且亡二字迸入山中不见变异如此兴亡之数岂偶然哉

钦定重订契丹国志卷十二

猜你喜欢
  卷一百四十五 志一百二十·赵尔巽
  卷七十九·毕沅
  卷之三百七·佚名
  卷之五十三·佚名
  尚史卷五十三·李锴
  第三九九清册同治十一年五月初四日一二二一三--四·佚名
  一一三九 办理军机处为三分全书处存贮装成书籍请领事致浙江巡抚等咨文·佚名
  卷十·鄂尔泰
  志卷第三十九 高丽史八十五·郑麟趾
  一八 女师大风潮·许寿裳
  陈奇传·魏收
  二七、宰我死齐考·钱穆
  卷四十九·佚名
  食货三六·徐松
  四十一年·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二百四十八·彭定求

        卷248_1 【题刘相公三湘图】郎士元   昔别醉衡霍,迩来忆南州。今朝平津邸,兼得潇湘游。   稍辨郢门树,依然芳杜洲。微明三巴峡,咫尺万里流。   飞鸟不知倦,远帆生暮愁。涔阳指天末,北渚空悠悠。   枕上见

  • 子渊诗集卷二·张仲深

    (元)张仲深 撰○七言古诗负暄行野人多病卧竹床新寒中骨饥欲僵呼儿扶伛出门去穷阎爱日如探汤初疑冬烘可炙手渐若醇酎充枵肠玉山晓煦释阴冻已胜狐腋生春阳野人家有一畮宫女能缉麻妇能桑今年丝枲颇丰牣里胥横敛需官粮遂令

  • 卷一百三十四·列传第二十二·张廷玉

        何文辉马云 缪大亨 蔡迁 王铭 宁正 金兴旺 花茂 丁玉 郭云   何文辉,字德明,滁人。太祖下滁州,得文辉,年十四,抚为己子,赐姓朱氏。太祖初起,多蓄义子。及长,命偕诸将分守诸路。周舍守镇江,道舍守宁国,马儿守婺

  • 任贤第三·吴兢

    房玄龄,齐州临淄人也。初仕隋,为隰城尉。坐事,除名徙上郡。太宗徇地渭北,玄龄杖策谒于军门。太宗一见,便如旧识,署渭北道行军记室参军。玄龄既遇知己,遂罄竭心力。是时,贼寇每平,众人竞求金宝,玄龄独先收人物,致之幕府,及有谋臣猛

  • 卷一百九十七 嘉祐七年(壬寅,1062)·李焘

      起仁宗嘉祐七年七月盡是年十二月   秋七月壬子,詔季秋有事于明堂【一】,羣臣毋請加尊號【二】。   太常禮院言:「皇祐參用南郊百神之位,不應祀法。宜如隋、唐舊制,設昊天上帝、五方帝位,以真宗配,而五人帝、五官神從

  • 卷之二百八十五·佚名

    成化二十二年十二月壬申朔 上视郊祀牲○癸酉太子少保户部尚书刘昭被劾革太子少保致仕初狭西饥许民输粟授武职然例不得管事及支全俸时昭子绮纳粟授锦衣千户夤缘得全俸且典銮舆事至是事觉绮下狱六科给事中马铨等十三道

  • 卷之一百三十三·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保体仁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管理户部事务上书房总师傅翰林院掌院学士兼管顺天府府尹事务随带加五级纪录十八次臣贾桢总裁官经筵讲官吏部尚书镶蓝旗汉军都统管理新营房城内官房大臣

  • 食货六八·徐松

    受纳【宋会要】高宗绍兴三年正月二十三日,江东、西路宣谕刘大中言:「信州并诸县从来受纳人户秋苒粳米等,于正耗外别收名色非一,据合纳正数,不啻一倍以上。乞申严法禁,行下诸路州县,不得更似日前大收功耗。」诏令户部检坐条列

  • 四年·佚名

    (丙寅)四年大明天啓六年春正月1月1日○朔乙巳,上行正朝望闕禮于崇政殿。○前判書李時發卒。時發字養久,慶州人。爲人英敏,博洽經史。年甫弱冠,登己丑文科。逮遭壬辰之變,奔走王事,多有勤勞。嘗以接伴官,與天將駱尙志,論兵書,則尙

  • 卷十七 阳货第十七·邢昺

    [疏]○正义曰:此篇论陪臣专恣,因明性习知愚,礼乐本末,六蔽之恶,《二南》之美,君子小人为行各异,今之与古,其疾不同。以前篇首章言大夫之恶,此篇首章记家臣之乱,尊卑之差,故以相次也。阳货欲见孔子,孔子不见,(孔曰:“阳货,阳虎也。季氏

  • 第十五章 28·辜鸿铭

    子曰:“人能弘道,非道弘人。”辜讲孔子说:“人可以将其信仰或其信奉的原则发扬光大,而不是信仰或者所信奉的原则让人变得伟大。”辜解孔子说:“人能弘道,非道弘人。”通俗翻译就是:“你是什么样的人,就会遵守什么样的道德,而

  • 卷十·李光坡

    <經部,禮類,禮記之屬,禮記述註欽定四庫全書禮記述註卷十安溪 李光坡 撰禮器第十疏曰鄭目錄云名為禮器者以其記禮使人成器之義也禮器是故大備大備盛德也坡謂禮器即前篇禮義以為器也内可誠心外可誠身故能大備其成人之

  • 礼记析疑卷三十三·方苞

    翰林院侍讲衔方苞撰缁衣禹立三年百姓以仁遂焉人君不仁则不能厚生以正民徳彰志以明其教礼俗并败则闺门之内男女少长相乖相怨而不能和亲族姻乡党之中强弱知愚相胁相欺而不能和顺百姓虽有仁心而不能自遂矣遂者通达也必王

  • 卷十一·张洽

    钦定四库全书春秋集注卷十一宋 张洽 撰哀公【名蒋定公之子葢夫人定姒所生諡法恭仁短折曰哀】元年春王正月公即位 楚子陈侯随侯许男围蔡【杜氏注随世服于楚不通中国吴之入楚昭王奔随随人免之卒复楚国楚人德之使列于

  • 卷十六·熊节

    钦定四库全书性理羣书句解卷十六宋 熊 节 撰熊刚大 注皇极经世书观物外篇上【此篇论太极生生之理隂阳消长之禨天地高下之别】天数五【天数有五一三五七九也】地数五【地数有五二四六八十也见易系辞】合而为十数之

  • 妙法蓮華經卷第三·欧阳竟无

      姚秦三藏法師鳩摩羅什奉詔譯   [一]藥草喻品第五   爾時世尊告摩訶迦葉及諸大弟子.善哉善哉迦葉善說如來真實功德誠如所言.如   來復有無量無邊阿僧祇功德.汝等若於無量億劫說不能盡。迦葉當知如來是諸法

  • 辨疑志·陆长源

    陆长源,字泳之,吴人。曾任汝州刺史,徙宣武节度使行军司马。能诗,曾和孟郊唱和。是书在《中兴馆阁书目》有著录,该书概括其内容为“辨世俗流传之谬”。从仅存的十条佚文来看,它与《冥报记》、《纪闻》等书正好相反,是破除迷信

  • 谷城山馆诗集·于慎行

    二十卷。明于慎行 (1545—1607)撰。于慎行,字可远,更字无垢,东阿(今属山东省)人。隆庆二年(1568年)进士,官至礼部尚书、东阁大学士。谥文定。慎行学有原委,贯穿百家,著有《谷城山馆诗集》、《谷城山馆文集》,及《读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