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礼佛大忏悔文

礼佛大忏悔文

大慈大悲愍众生  大喜大舍济含识

相好光明以自严  众等至心皈命礼

南无皈依金刚上师。

皈依佛  皈依法  皈依僧。

我今发心不为自求人天福报。声闻缘觉。乃至权乘诸位菩萨。唯依最上乘发菩提心。愿与法界众生。一时同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南无皈依十方。尽虚空界。一切诸佛。

南无皈依十方。尽虚空界。一切尊法。

南无皈依十方。尽虚空界。一切贤圣僧。

南无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

南无普光佛 南无普明佛 南无普净佛 南无多摩罗跋栴檀香佛 南无栴檀光佛 南无摩尼幢佛 南无欢喜藏摩尼宝积佛 南无一切世间乐见上大精进佛 南无摩尼幢灯光佛 南无慧炬照佛 南无海德光明佛 南无金刚牢强普散金光佛 南无大强精进勇猛佛 南无大悲光佛 南无慈力王佛 南无慈藏佛 南无栴檀窟庄严胜佛 南无贤善首佛 南无善意佛 南无广庄严王佛 南无金华光佛 南无宝盖照空自在力王佛 南无虚空宝华光佛 南无琉璃庄严王佛 南无普现色身光佛 南无不动智光佛 南无降伏众魔王佛 南无才光明佛 南无智慧胜佛 南无弥勒仙光佛 南无善寂月音妙尊智王佛 南无世净光佛 南无龙种上尊王佛 南无日月光佛 南无日月珠光佛 南无慧幢胜王佛 南无师子吼自在力王佛 南无妙音胜佛 南无常光幢佛 南无观世灯佛 南无慧威灯王佛 南无法胜王佛 南无须弥光佛 南无须摩那华光佛 南无优昙钵罗华殊胜王佛 南无大慧力王佛 南无阿閦毗欢喜光佛 南无无量音声王佛 南无才光佛 南无金海光佛 南无山海慧自在通王佛 南无大通光佛 南无一切法幢满王佛 南无释迦牟尼佛 南无金刚不坏佛 南无宝光佛 南无龙尊王佛 南无精进军佛 南无精进喜佛 南无宝火佛 南无宝月光佛 南无现无愚佛 南无宝月佛 南无无垢佛 南无离垢佛 南无勇施佛 南无清净佛 南无清净施佛 南无娑留那佛 南无水天佛 南无坚德佛 南无栴檀功德佛 南无无量掬光佛 南无光德佛 南无无忧德佛 南无那罗延佛 南无功德华佛 南无莲华光游戏神通佛 南无才功德佛 南无德念佛 南无善名称功德佛 南无红焰帝幢王佛 南无善游步功德佛 南无斗战胜佛 南无善游步佛 南无周匝庄严功德佛 南无宝华游步佛 南无宝莲华善住娑罗树王佛 南无法界藏身阿弥陀佛。

如是等。一切世界。诸佛世尊。常住在世。是诸世尊当慈念我。若我此生。若我前生。从无始生死以来所作众罪。若自作。若教他作。见作随喜。若塔。若僧若四方僧物。若自取。若教他取。见取随喜。五无间罪。若自作。若教他作。见作随喜。十不善道。若自作。若教他作。见作随喜。所作罪障。或有覆藏。或不覆藏。应堕地狱饿鬼畜生诸余恶趣边地下贱。及蔑戾车。如是等处。所作罪障今皆忏悔。今诸佛世尊当证知我。当忆念我。我复于诸佛世尊前作如是言。若我此生。若我余生。曾行布施。或守净戒。乃至施与畜生。一抟之食。或修净行所有善根。成就众生。所有善根。修行菩提。所有善根。及无上智。所有善根。一切合集校计筹量。皆悉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如过去未来现在诸佛。所作回向。我亦如是回向众罪皆忏悔。诸福尽随喜及请佛功德。愿成无上智去来现在佛于众生最胜无量功德海。我今皈命礼。

所有十方世界中  三世一切人师子

我以清净身语意  一切遍礼尽无余

普贤行愿威神力  普现一切如来前

一身复现刹尘身  一一遍礼刹尘佛

于一尘中尘数佛  各处菩萨众会中

无尽法界尘亦然  深信诸佛皆充满

各以一切音声海  普出无尽妙言辞

尽于未来一切劫  赞佛甚深功德海

以诸最胜妙华鬘  妓乐涂香及伞盖

如是最胜庄严具  我以供养诸如来

最胜衣服最胜香  末香烧香与灯烛

一一皆如妙高聚  我悉供养诸如来

我以广大胜解心  深信一切三世佛

悉以普贤行愿力  普遍供养诸如来

我昔所造诸恶业  皆由无始贪瞋痴

从身语意之所生  一切我今皆忏悔

十方一切诸众生  二乘有学及无学

一切如来与菩萨  所有功德皆随喜

十方所有世间灯  最初成就菩提者

我今一切皆劝请  转于无上妙法轮

诸佛若欲示涅槃  我悉至诚而劝请

惟愿久住刹尘劫  利乐一切诸众生

所有礼赞供养福  请佛住世转法轮

随喜忏悔诸善根  回向众生及佛道

愿将以此胜功德  回向无上真法界

性相佛法及僧伽  二谛融通三昧印

如是无量功德海  我今皆悉尽回向

所有众生身口意  见惑弹谤我法等

如是一切诸业障  悉皆消灭尽无余

念念智周于法界  广度众生皆不退

乃至虚空世界尽  众生及业烦恼尽

如是四法广无边  愿今回向亦如是

南无大行普贤菩萨(三称)。

猜你喜欢
  卷四十·佚名
  佛说护净经·佚名
  评改造要全部改造·太虚
  韶州云门大慈云弘明禅师·惠洪
  佛说佛名经卷第二十一·佚名
  佛说一切如来真实摄大乘现证三昧大教王经卷第四·佚名
  卷三十六·彭绍升
  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卷第二十六·佚名
  双溪摩诃讲园章程序·太虚
  卷第二十八·佚名
  卷第三十九(第六诵之四)·佚名
  准提净业卷之三·谢于教
  成唯识论 第九卷·护法
  佛说大悲空智金刚大教王仪轨经卷第一(大幻化普通仪轨三十一分中略出二无我法)   ·佚名
  一切经音义卷第八十七·唐慧琳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双溪集巻八·杭淮

    明 杭淮 撰七言律诗奉送呉中允甯庵之官南都知君应不重南迁兴在莱衣白髪前云度太行虚极目帆开景蒨实登仙玉堂髙寒碧山对黄阁深严太极偏须信文昌归北府暂看秋夜照江夭张氏园陪宴陈希白太守西园五马醉青春翠幄髙褰云叶

  • 卷四百九十六·列传第二百五十五·蛮夷四·脱脱

        ◎蛮夷四   ○西南诸夷 黎州诸蛮 叙州三路蛮 威茂渝州蛮 黔涪施高徼外诸蛮 泸州蛮   西南诸夷,汉牂牁郡地。武帝元鼎六年,定西南夷,置牂牁郡。唐置费、珍、庄、琰、播、郎、牂、夷等州。其地北距充州

  • 明熹宗悊皇帝实录卷之七十六·佚名

    天启六年九月庚午朔 光宗贞皇帝忌辰 奉先殿行祭礼遣镇远侯顾肇迹祭 庆陵○南京总督粮储户部右侍郎林宰以京仓积贮出浮于入胪列救弊之法一严部运以免稽迟旧例应角□羊南粮布政司官一员董其役该府通判督所属州县佐依

  • 第四章合股·佚名

    第一节 合股字第二节 财本簿、结账簿及结册第三节 卖股字、退股字及分折字第一节合股字第一合股字合立约字余金源。窃开:猗陶致富,经营不乏芳规;管饱知心,贸易自有成约。凡我同人,芝兰夙契,胶漆相孚;爰居今而则古,既合券以

  • 提要·乾隆

    【臣】等谨案评鉴阐要十二卷大学士刘统勲等彚录通鉴辑览中御批凡八百余则冠以御笔通鉴辑览原序葢辑览一书悉禀圣裁特笔评论发幽阐防多至数千条兹则专録亲御毫翰所成及馆【臣】撰拟而仰承改定者按代胪列其间如正统系则

  • 进补后汉书年表序·熊方

    臣闻昔司马迁班固之为史皆谨于表年从春秋之法大一统以明所授盖天子之事也范蔚宗作东汉史仅毕纪传而表志未立萧梁时刘昭补注旧志又不及表殆非圣人所以辩正朔存褒贬之意史家大法于此隳废且东汉之治凡一百九十五年前继西

  • 卷一百四十三·雍正

    钦定四库全书 朱批谕旨卷一百四十三 朱批李万仓奏摺 广东韶州总兵官【臣】李万仓谨 奏为据实陈明事窃【臣】查总兵一员蒙 圣恩赏给亲丁粮六十分尽足以赡养家口今韶州总兵名下除亲丁之外多食粮十二分询厥所由谓前任总

  • 卷一百四十四·佚名

    <史部,政书类,通制之属,钦定续文献通考钦定四库全书钦定续文献通考卷一百四十四经籍考经【易】明黄芹易图识编【无卷数】芹字德馨号畏庵龙岩人蔡清之弟子也正德九年以岁贡生官海阳县训导吕柟周易说翼三卷柟字仲木号泾

  • 254.康熙帝平定三藩·林汉达

    南明最后一个政权灭亡的那年,顺治帝已经病死,他的儿子玄烨(yè)即位,这就是清圣祖,也叫康熙帝。康熙帝即位的时候,年纪才八岁。按照顺治帝的遗诏,由四个满族大臣帮助他处理国家大事,叫做辅政大臣。四个辅政大臣中,有个叫鳌拜(鳌

  • 孟子说卷二·张栻

    宋 张栻 着公孙丑上公孙丑问曰夫子当路于齐管仲晏子之功可复许乎孟子曰子诚齐人也知管仲晏子而已矣或问乎曽西曰吾子与子路孰贤曽西蹵然曰吾先子之所畏也【蹵然蹵踖】曰然则吾子与管仲孰贤曽西艴然不悦曰【艴然不恱

  • 提要·黄道周

    【臣】等谨案表记集传二卷明黄道周撰道周有三易洞玑别著录是书亦在经筵日纂辑进呈其自序以为古者窥测天地日月皆先立表为表记之所由名夫古者制字表里皆从衣谓衣之着于外者人之言行犹衣之章身郑康成云以其记君子之徳见

  • 卷三十八·程公说

    <经部,春秋类,春秋分记钦定四库全书春秋分记卷三十八   宋 程公説 撰书二十礼乐书第三晋车服飨礼晋文公图伯定襄王于郏【僖二十五年】王享醴命之宥请隧勿许曰王章也未有代德而有二王亦叔父之所恶也文公不敢请受

  • 卷五百九·佚名

    △第三分陀罗尼品第十三之二尔时舍利子白佛言:世尊,佛涅槃已後时後分後五百岁法欲灭时。於东北方当有几许安住大乘善男子等。得闻般若波罗蜜多。深心信乐复能书写受持读诵修习思惟为他演说。佛告舍利子,我涅槃已後时後分

  • 众事分阿毗昙论 第三卷·佚名

    众事分阿毗昙论 第三卷尊者世友造宋天竺三藏求那跋陀罗共菩提耶舍译分别诸使品第五问九十八使。几界系。答三界系。谓欲界。色界。无色界。问此九十八使。几欲界系。几色界系。几无色界系。答三十六欲界系三十

  • 桂胜·张鸣凤

    名胜志。明张凤鸣撰。四卷。凤鸣字羽王,漓山(今广西桂林)人。嘉靖举人,官桂林府通判。张氏世居广西,熟知山水,留心桂事,故于万历十三年(1585)纂成《桂胜》、 《桂故》书十二卷,刻其前四卷即为是编。约十一万字。卷首有序。

  • 大洞炼真宝经九还金丹妙诀·陈少微

    简称《金丹妙诀》,道教炼丹著作。全篇分为《证品含元章》和《成丹归真章》二章。唐代衡岳真人陈少微撰。是书将还丹(即朱砂)神秘化,称其“本九阳之精,降受二十四真”,“含化五神,五神运气,积而为砂,积砂成丹,禀积气极

  • 缘生初胜分法本经·佚名

    佛说缘生初胜分法本经,一卷,隋达摩笈多译。与分别缘起初胜法门经同本。说有十一种之胜分,因而于十二缘生初置无明之故者。

  • 大乘起信论义记·法藏

    凡三卷。唐代法藏撰。又称大乘起信论疏、起信论义记、藏疏、贤首疏。今收于大正藏第四十四册。为大乘起信论三大疏之一。本书系以华严宗之立场而注释大乘起信论者。共分成十门:(一)教起所因,(二)诸藏所摄,(三)显教分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