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第五十一

五灯全书卷第五十一

京都圣感禅寺住持(臣)僧 (超永) 编辑

京都古华严寺住持(臣)僧 (超揆) 较阅 进呈

临济宗

南岳下二十二世

高峰妙禅师法嗣

杭州天目中峰明本禅师

钱塘孙氏子。母梦无门开道者。持灯笼至家而生。神仪挺异。才离襁褓。便好结跏歌梵呗。凡嬉笑必为佛事。九岁丧母。十五决志出家。甫冠阅传灯。至庵摩罗女问曼殊。明知生是不生之理。为甚麽却被生死之所流转。有疑。往参高峰妙於死关。峰孤峻严冷。不假人辞色。一见师驩然。欲为祝发。一日诵金刚经。至荷担如来处。恍然开解。时年二十四。当元世祖至元丙戌。明年遂薙发受具。未几。观流泉有省。即诣妙求证。妙打趂出。既而民间讹传。官选童男女。师问。忽有人来问和尚讨童男女时如何。妙曰。我但度竹篦子与他。师言下洞然。彻法源底。妙乃书真赞付师曰。我相不思议。佛祖莫能视。独许不肖儿。窥得半边鼻。有问妙诸弟子优劣。妙曰。如义首座。固是一根老竹。其如七曲八曲。唯本维那。却是竿上林新篁。他日成林。未易量也。迨妙迁化。师领院事。以王臣问道为烦。因谢事。遨游江湖。或船。或庵居。无定处。咸榜曰幻住。仁宗聘召。不至。赐金襴袈裟。并佛慈圆照广慧禅师号。复敕师子禅院。为师子正宗禅寺。时宣政院。虗灵隐径山待师。师皆不就。英宗继御。宠赉亦如先朝。驸马太尉渖王王璋。奏奉圣旨御香。请师陞座。示众。大道无为。大功不宰。大善无迹。大名不居。一切处海印发光。千万古金枝挺秀。访圆通大士於潮音洞里。买石得云饶。修如意轮期於明庆寺中。移花兼蝶至。香风奏四天之乐。梵音轰大地之雷。二千载己现国王。五百劫常为世主。一大藏教。随机运转。百千善行。任意发挥。祝万岁於九重。保三韩於上国。此是太尉渖王海印居士。寻常行履处。且佛法相应一句。如何指陈。匝天匝地祥云起。无古无今瑞气腾 高峰忌日。师拈香曰。顺心庵里。太湖中央俄然逢愍忌。世相未能忘。大众。高峰老和尚来也。雨蒸苗叶绿。风撼稻花香 云众。春入寒岩不可加。枯株巧干尽萌芽。化工无处藏形迹。红白都开一样花。大众。一年岁事。已过一月了也。蒲团禅板。还知觉也无。鉢盂匙筯。还休歇也无。芒鞋竹杖。还放得下也无。灯笼露柱。还忘境智也无。如其未委。你还知前一月如此虗度。若不痛以生死无常。为己重任。精勤勇猛。别立生涯。则後一月未免又成虗丧。不消打几个瞌睡。十二个月特不过展转唐捐。剃发染衣。超方越俗。所图何事。你还知命存呼吸麽。壮色不停。犹如奔马麽。或不趂此呼吸未断之顷。壮色可玩之时。弃性命。提起话头。与之挨拶讨个分晓。其落汤螃蠏之喻。咎将谁归。不见石巩居马祖会下。在厨作务次。祖问。子在此作麽。巩曰牧牛。祖曰。牛作麽生牧。巩曰。一回入草去。蓦鼻拽将回。祖曰。子真牧牛也。看他前辈。於作务之顷。未甞斯须忘此道。岂似今人横草不拈。竖草不踏。二时粥饭。百般受用。指顾如意。闻首座打板声。厌嫌顿起。嗟讶藂生。不得已走上蒲团。情猿意马。驰骤不息。或不昏沉。便成散乱。间有个不忘出家本志者。强把个所参话头。提撕作主。方举未完。则又被风吹别调矣。似如此唤作参元上士。不啻郑州出曹门。较他古德造次不离者。岂止霄壤相间哉。诸禅德。本色道流。面前不容停思。岂许商量。逴得便行。元都观里桃千树。提得便走。李花枝上月三更。燕声寻王谢堂上之巢。马蹄踏刘阮溪边之路。无一草不含芳洁。无一花不带春容。锦云腾第一义天。玉浪涨真三昧海。且不涉化工底句。如何指陈。鹭鸶滩上翘双足。蝴蝶园中呌一声 雪朝示众。冻云四合雪漫漫。孰解当机作水看。只为眼中花未瞥。启窻犹看玉琅玕 小参。大道在目前。山是山。水是水。元机超物表。圣非圣。凡非凡。一念洞然。万缘廓尔。水精宫秋容淡淡。森罗万象。吞吐明月珠。松雪斋浩气沈沈。屏几六窗。交彻宝丝网。无一物不彰至体。无一事不演真乘。庄周虽蝶悟枕边。敢保其当机罔措。子韶固蛙闻月下。未许其觌面施呈。这一着子。名不得。状不得。即其知处。已陷情围。事亦然。理亦然。与麽会时。早沉识海。所以道。神光独耀万古徽猷。入此门来。莫存知解。且不存知解底句。如何指陈。玉宇秋高无界限。金园春事政敷腴 师每斥学者。但尚言通。不求实悟。示众曰。今之参禅。不灵騐者。第一无古人真实志气。第二不把生死无常。做一件大事。第三弃舍积劫以来所习。所重不下。又不具久远不退转身心。毕竟病在於何。其宝不识生死根本故也。凡见学者。輙问曰。汝唤什麽作生死。或茫然无所对。輙激励开示之 与大觉长老书曰。初六日分袂。不及拜送。悬情依依。未能暂忘。昨者坐语。未及他论。而首以住院承嗣叩之者。惟恐足下苟徇世谛故也。某与足下。纳交一十六年。彼此心怀。洞然明白。岂意足下不谅。愚情反欲相及。何临事翻覆若此耶。古人於法嗣嫡传。所以深明宗系者。大法源委。不可诬也。世漓俗薄。奉金请拂。以院易嗣者有之。某甞痛心於此。夫大觉。虽先师开山。然十方丛林。尽有尊宿。舍彼不取。而必欲某尸之。何识量之不广也。某非畏住持。实畏嗣法於开山也。故退避力辞。而举足下为之主。政以足下自师一山禅师。岂可苟徇世俗。而易其所师哉。由此言之。某犹不欲以先师座下人。迭尸大觉。而况牵枝引蔓。欲为某之嗣乎。闻命骇然。专浼逆流。塔主预此拜闻。望以玉峡之音。直与拈出。或欲徇俗易嗣。则某断然不敢与足下一日相聚也。至扣至扣(大觉。泰定叟也。皇庆间。请师住大觉。师力辞。举定。叟应命。叟甞受。印证于一山万。後复参师。乃拈香欲嗣师。师以是书却之。令嗣一山) 至治癸亥秋示疾。有来省者。师曰。幻住庵上漏。旁穿篱坍壁侧。不可久住也。语笑如平昔。复有告归吴门者。师曰。何不过了中秋去。八月十四早。写偈辞众曰。我有一句。分付大众。更问如何。无本可据。置笔安坐而逝。是日。白虹贯山。寿六十一。腊三十七。塔全身于寺西望江石。天历己巳。文宗敕諡智觉。塔曰法云。元统甲戌。复赐号普应国师。仍以师所着书三十卷。名曰广录。赐入大藏流行。

杭州西天目山断崖了义禅师

德清汤氏子。六岁始能言。世事懵无所知。年十七。有僧过门。诵高峰妙上堂语曰。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师忽曰。此大善知识也。我宜往见。母惊异之。即上死关为行童。妙令提一归何处话。因授名曰从一。他日。妙为众举牛过窗棂话。师闻有疑。日夕体究。偶过鉢盂塘。见松梢雪坠有省。诣妙呈颂曰。不问南北与东西。大地山河一片雪。声未绝。妙痛棒打退。不觉陨身崖下。人意其必死。同学扪萝救之。无所损。师若不知。复坚誓。以七日取证。未及期。豁然大悟。驰见妙曰。老和尚。今日谩我不得也。再呈颂曰。大地山河一片雪。太阳一照便无踪。自此不疑诸佛祖。更无南北与西东。妙乃上堂曰。我布缦天大网。打凤罗龙。不曾遇得一虾一蟹。今日有蟭螟虫撞入。三十年後。向孤峰绝顶。扬声大呌。且道。呌个什麽。举拂子曰。大地山河一片雪。师便夺拂子。为众举扬曰。尽大地有一人发真归源。从一皆知之。妙叹其俊快。後归德清省亲。乃奉母入武康。结茅以居。人见其混俗。罔测其意。越五载。还山见妙。妙曰。大有人道。你拖泥带水。师曰。两眼对两眼遂求薙落。更名曰了义。暨妙委席。本雍二公。亦相继而化。师乃勉徇众请继席 示众。若要超凡入圣。永脱尘劳。直须去皮换骨。绝後再苏如寒灰发焰。枯木重荣。岂可作容易想。我在老和尚处多年。每被大棒打彻骨髓。不曾有一念远离心。直至今日。才触着痛处。不觉泪流。岂似汝欢喜踊跃咬着些子苦味。便乃掉头不顾。殊不知苦味能除百病 示众。除却语默动静。道将一句来。又曰。一息不来。向何处安身立命 师说法应机。颇多觕言秽语。人所不堪。元顺帝元统甲戌除夕。谓众曰。有一件事天来大。你还委悉麽。良久曰。明日是年朝。越六日。诣法塔西。指空地曰。更好立个无缝塔。其夕与僧笑谈如平时。至夜分。乃曰。老僧明日天台去也。僧曰。某甲随去。师曰。你走马也趂我不及。翌午。跏趺而寂。寿七十二。腊四十九。初中峰示寂。会塟斋次。师笑谓众曰。後十二年。更为老僧一会。至是十二年矣。全身藏于狮子岩。化之日。雷砰雨射。白昼晦暝。及塟雪花缤纷。林木缟素。送塟者数千人。至元丙子七月。朝廷钦师道行。敕諡佛慧圆明正觉普度大师。

杭州天目山大觉寺布衲祖雍禅师

明州宁海人。得旨於高峰妙。躬春爨樵。貌甚瘠黑。戆而少文。初为院主。後首众。提唱超卓。隺沙瞿提举。为妙施巨庄赡众。妙力辞。瞿乃别营大觉。请师领寺事。及妙临寂。乃嘱师以後事焉 甞和永明山居偈曰。我要心灰即便灰。何须更去觅良媒。千差路口齐关断。万别机头尽截摧。就树缚茅成屋住。拾荆编户傍溪开。是他嬾瓒无灵验。惹得天书三度来 又曰。寻常冷解自知非。退步沈踪住翠微。扫荡百年荣辱梦。倒回多劫本根机。蚁因寻穴沿堦走。蝶为寻花徧圃飞。须信先天并後地。洞然物物有真归。後住中天竺桂子堂。书偈安坐而逝。

处州白云空中以假禅师

得法高峰妙。後栖迟白云山室。四方禅侣闻风。屦满户外。至元丙子夏。一日援笔书偈曰。地水火风先佛记。掘地深埋第一义。一免檀那几片柴。二免人言无舍利。书毕趺坐而化。

灵云定禅师法嗣

南昌般若绝学世诚禅师

示众。有志之士。趂众中。柴乾水便。僧堂温暖。发愿三年不出门。决定有大受用。有等才作工夫。觉得胸次轻安。目前清净。便一时放下。作偈作颂。口快舌便。将谓是大了当。悞了一生。可惜前来许多心机。中途而废。三寸气断。将何保任。众兄弟。若欲出离生死。参须实参悟须实悟始得。

径山陵禅师法嗣

杭州径山竺远正源禅师

欧阳文忠公之裔。世居南康。年二十七。弃家薙染。受具参方。首谒虗谷陵。陵举龙潭吹灭纸烛话问师。师曰。焦石可破层冰。陵曰。破後如何。师曰。探索乃知。陵曰。所知者何事。师拟对。陵劈脊便棒。师悚然俞旨。後出世观音兴圣。次补道场灵隐。後迁径山。赐号佛慧慈照普应禅师。以元顺帝至正辛丑六月示寂。全身塔于径山。弟子分爪发舍利。藏于道场。世寿七十二。腊四十五。

婺州宝林桐江绍大禅师

严州吴氏子。世居桐江。因以为号。幼入里之凤山寺出家。剃染受具戒。参虗谷于径山。佩服心印。徧游江湖。凡名匠所在。咸往涉历。一日慨然叹曰。吾今而後乃知法之无异味也。遂罢参。手翻大藏凡三过。内外学。咸通其旨。东屿居净慈。请典藏钥。元文宗至顺壬申。出世郡之乌龙。後迁云黄宝林。一时法会号称极盛。一日示微疾。鸣鼓集众叙谢。众请偈。师接笔掷地曰。纵书到弥勒下生。宁复离此。翛然而化。世寿七十四。腊五十八。闍维。舍利如绀珠。齿牙不坏。所着有三会语录。

道场信禅师法嗣

湖州福源石屋清珙禅师

苏之常熟温氏子。生于宋咸淳初。幼依兴教崇福寺。薙染受具戒。首参高峰妙。示万法归一。一归何处话。令参。服勤三年。无所发明。辞妙。妙曰。温有瞎驴。淮有及庵。宜往见之。因至建阳。参及庵信。信痛加徵诘。师发愤深究。豁然省彻。因复亲炙数载。辞去。信门送之曰。他日与汝同龛。未几。信迁道场。师复依之。典藏钥。悦堂誾。主灵隐。请师居第二座。罢参後。卓庵湖之霞雾山。凡樵蔬之役。皆躬为之。喜吟咏。有山居诸偈。流播丛林。元文宗至顺辛未四月。出住当湖福源 入院上堂。把住也。锋鋩不露。放行也。十字纵横。水云深处相逢。却在千峰顶上。千峰顶上相逢却在水云深处。今朝福源寺里。开堂演法。昨日天湖庵畔。垦土耕烟。所以道。法无定相。遇缘即宗可传。真寂之风。仰助无为之化。正与麽时如何。拈拄杖。卓一下曰。九万里鹏才展翼。三千年鹤便翱翔 谢专使。并三塔和尚首座都寺。上堂。睦州唆临济吃棒。不是好心。杨岐逼慈明晚参。不是好心。赵州访道吾。不是好心。福源专使逼人住院。且道是好心。不是好心。珊瑚枕上两行泪。半是思君半恨君 谢殿主净头。上堂。一身清净。则多身清净。一世界清净。则多世界清净。东司头臭气。佛殿里蓬尘。且道。从什麽处得来。以手掩鼻曰。又是一点也 中秋谢藏主。上堂。天上月正圆。人间月方半。诸人恐未知。打鼓普请看。道是如来藏里摩尼珠。又似宾头卢尊者手中瑠璃盌。比也不可比。辩也不可辩。天风吹露湿桂花。香浸云边广寒殿 上堂。我有一句子。欲与诸人说破。又恐诸人骂我。不与诸人说破。又恐诸人疑我。且道。如今说即是。不说即是。抚膝曰。知我罪我。吾无辞焉 上堂。黄梅俾老卢踏碓。石头讥药山不为。有一丈蓬。可以使八面风。无三尺鞭。难以控千里马。伊兰园里。不生栴檀。黄檗树头。讨甚蜜果 上堂。动若行云。止犹谷神。水中醎味。色里胶青。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 上堂。所闻不可闻。所见不可见。昨夜五更风。吹落桃花□。苍苔面上生红霞。百鸟不来春烂熳 上堂。吃饭要止饥。饮水要止渴。着衣要免寒。归乡要到家。学道要到三世诸佛开口不得处。参禅要到历代祖师插脚不入处。若不如此。倚他门户。傍他墙壁。听人指挥。吃人涕唾。总不丈夫。福源与麽说话。良药苦口。忠言逆耳 上堂。是圣是凡。入门便见波斯鼻孔。开眼便见蚌蛤心肝。开口便见诸人两茎眉毛。横在眼在。因甚看他不见。明眼人前三尺暗 上堂。达磨居少林。九年面壁。墙壍不牢。疎山卖布单。千里见人。路头繁杂。福源这里。墙壍坚牢。路头平直。诸人每日行在正路上行。住在稳密处住。中间一片田地。因甚踏不着 上堂。知见立知。即无明本。知见无见。斯即涅盘。春山叠乱青。春水漾虗碧。寥寥天地间。独立望何极。拈拄杖曰。放过释迦老子。卓拄杖曰。穿却雪窦鼻孔。良久曰。劒为不平离宝匣。药因救病出金瓶 及庵忌。师拈香曰。没兴相逢处。西峰与建阳。不平多少事。尽在一炉香 除夜小参。北禅分岁。三代礼乐全该。王老烧钱。一种杯盘狼籍。珙上座。固守清贫。兼逢歉岁。难与诸方斗富。从年头直至年尾。共诸人同家共活。丰俭随宜。终不陪笑面去。借地栽花。虗粧好汉。且就自家屋里。量水打碓。免见求人。但每日二时。牵补得过。便可塞住持之责。古人有言。时挑野菜和根煑。旋斫青柴带叶烧。不是爷贫连子苦。免教家富小儿娇 上堂。腊月一水生骨。虗明自照。不劳心力。白鸥寒雁芦花。无处寻他踪迹。待得日暖冰融水面宽。依旧飞来照破湖光碧 平山至上堂。即心即佛也不是。非心非佛也不是。不是心不是佛不是物也不是。恁麽也不是。不恁麽也不是。恁麽不恁麽总不是。仔细看来。直教你无用心处。正好用心。卓拄杖曰。藕穿平地为荷叶。笋过东家作竹林 一住七年。後以老引退。复归天湖。顺帝降香币。皇后赐金襴法衣。闻天湖之风者。莫不心爽神慕。以为真得古先德遗型。至正壬辰七月二十四。示微疾。中夜集众诀别。众请後事。师索笔。书偈曰。青山不着臭屍骸。死了何须掘土埋。顾我也无三昧火。光前绝後一堆柴。书毕。掷笔而逝。闍维。舍利五色。塔于天湖之原。以及庵之塔配之。示不忘同龛意也。寿八十一。腊五十四。高丽国师太古愚。甞侍师得旨。王闻钦渴。表达朝廷。敕諡佛慈慧照禅师。仍乞移文江浙。请净慈平山林入天湖。分师舍利。归国供养。

杭州净慈平子处林禅师

本郡仁和王氏子。生时有异徵。年十二。父母命投邑之广严寺出家。十七受具。辞母参方。母为治装使行。越数日复还。母壁语诫之曰。大凡学道。当持不退转心。何趦趄乃尔耶。师遂痛自警策。遡涛江。谒及庵信於金华。信一见器之。留居侍司。一夕信捻纸沁膏以代烛。举示师曰。龙潭吹灭汝作麽生。师方拟答。信遽以手掩其口。从此悟入。信迁道场。命典藏钥。未几。秉拂陞座。机如缾泻。众咸摺伏。洎信示寂。往依虗谷陵于仰山。一日僧持茶瓢请颂陵见之惊叹宗门有人。以第二座处之。元仁宗皇庆癸丑。出世大慈定慧。瓣香所归。为及庵嗣。复住当湖福源。再迁中竺。顺帝至正癸未。行宣政院使。请王净慈。一住十有八年。殿堂钟鼓。为之一新。丞相达识铁睦尔。请移灵隐。正谋起废。值张吴自苏入杭。兵燹迭至。殿材悉毁。师谓众曰。吾缘尽矣。乃还净慈。更衣沐浴。集众说偈而化。当辛丑五月一日。世寿八十三。僧腊六十六。敕諡普慧性悟禅师。塔净居庵右。

婺州罗山正觉石门至刚禅师

世居山麓。得法于及庵信。游历罢归。里中道旧。即其地营建宝坊。文其楣曰正觉 岁除日。谢道德首座顺侍者看病。上堂。岁事除年华毕。尊莫尊于道。贵莫贵子德。觉即般若因。顺即菩提佛。当知。种豆不生麻。因果自然明历历。然虽如是。且道。如何见得。八福田中。看病第一 小参。踏翻生死海。涓滴不留。推倒涅盘城。纤尘不立。且是不劳余力。如壮士挥戈。锋鋩不犯。如人善射。毫发无差。自然处处逢源。头头。合辙。不假修证。本自圆成。尽大地是胜妙觉场。徧法界是真如实地。悟取人人有分。了知个个无亏。一念不生。入三摩地。一尘不动。转大法轮。自利利他。俱登彼岸。全身放下。总得自由。到者里。说甚涅盘生死。真如佛性。了无一法当情。直得十方坐断。今日举扬般若。端为追荐上峰最庵主。不动脚跟。高超乐土。不劳举念。即证无生。击拂子曰。见彻本来无隐蔽。纷纷桂子散天香 临终诀众偈曰。七十六年。了然宽廓。拶破虗空。须弥倒卓。

匡庐源禅师法嗣

杭州海门天真惟则禅师

别号冰檗老人。吴兴费氏子。母梦异僧分卫到门。觉而有娠。及诞异香袭人。髫年。礼杭之佑福高林寿为师。年十六受具戒。二十三游方。谒楚石千岩无见无闻等。一十八员尊宿。四缘不契。後之匡庐。遇无极源。亲炙之极。终日不语。无所启发。一日值源如厕。师急趋前。问曰。如何是祖师西来意。源擒住曰。道道。师豁然顿悟。于是遨游江湖。平山居灵隐。招致典藏。後因受业老病。遂归省侍。四方学者麏至。固请开法 开堂日。僧问。作麽生是佛祖为人处。师曰。狗舐热油铛。曰和尚今日开堂。还有为人处麽。师曰。猛虎当途坐。曰岂无方便。师震威一喝 问如何是日面佛。师曰。今日云生。曰如何是月面佛。师曰。夜来再看 上堂。举明果道。十五日已前。提水放火。十五日已後。鹊噪鸦鸣。正当十五日。风恬浪静。国泰民安。有一句到。你哑却我口。无一句到。你瞎却你眼。三文钱娶个黑老婆。头不梳面不洗。知他是凡是圣。师曰。应庵老汉。大似倚富欺贫。卖弄不少。海门即不然。十五日已前。明不离暗。十五日已後。暗不离明。正当十五日。明暗顿忘。古今绝待。你诸人。向甚麽处体究。击拂子曰。闲中不契林泉乐。坐久但闻风雨声 腊八上堂。威音王以前。未晓一法一字时。早是超佛越祖了也。黄面老子。因甚腊月八夜方始成道。者噇酒糟汉。惑乱世间。何有了期。海门今日点破了也。汝诸人。即今成道也未。卓拄杖曰。将谓胡须赤。更有赤须胡 上堂。顾视左右曰。看来也着甚死急。虽然如是。到者里也不得放过。喝一喝。下座 上堂道火被火烧。说水被水溺。会禅被禅缚。以手指左边曰。却被者僧勘破 腊八上堂。昼见日。夜见星。登舟疑岸动。揑目便花生。老瞿昙。昔年到而不点。则上座今日点而不到。诸人要见明星麽。以拂子打圆相。喝一喝 上堂。我若向上举扬。如下弋箭相似。佛来祖来俱中。汝等向何处逃避。若能具此眼目。堪为人天之师。若或未然。自救不了。倘有人问我西来祖意。只向他道。今日输了一转语也。还有人免得此箭麽。卓拄杖 上堂。我坐汝立。谁得谁失。总然。佛祖到来。亦难辩的。以拂子打圆曰。咄。天下衲僧跳不出 上堂。向上事。向下事。截断两头休执滞。蓦然放出鼈鼻蛇咬杀。方知难躲避。吽吽吽。海门今日忍俊不禁。越例为诸人通个消息。汝等诸人。还委悉麽。以拂子点一点曰。等闲抛下活人丹。浩浩清风动天地 上堂。菊绽东篱香正浮。海天空阔月华秋。当阳拈出吹毛劒。剿绝纵横六不收 上堂。风头峭急。寒毛卓竖。诸人若也打熬不过。只得向煖处商量。且道。商量个甚麽。商量道。观音菩萨将钱买胡饼。放下手却是馒头。大家吃得。饱煖睡来。但觉鼻息齁齁。忽然冷灰里火爆。拶却面门到这里莫怪海门说梦好。喝一喝 上堂。蟋蟀鸣晓庭。芙蓉照秋水。遥望海天晴。鸥鹭多如雨。眠。热则乘凉。寒则向火。一一天真。一一明妙。何得踏步向前。论禅论道。将鱼目为珠。认橘皮作火。不见道。大机须透彻。大用须直截。不识东家孔圣人。却向他邦寻礼乐。卓拄杖 元顺帝元统甲戌五月望日。遗书谢道侣。说偈跏趺而逝闍维。白乳如注。舍利凝结。成五色彩。[疗-(日/小)+土]于所居之西。锡号真觉。塔曰寂光。寿七十。腊五十。

明州松岩秋江元湛禅师

久从龙象游。後参方山宝得旨。偶游明之松岩。爱其清胜。不忍去。遂趺坐石上。俄有二虎。踞坐其侧。若护卫状。师命之伏。枕其背熟睡。山民异之。即其处剏精蓝以居之。师不涉世事。法施之外。澹如也。将化。别众就龛。说偈曰。洗浴着衣生祭了。跏趺宴坐入龛藏。花开銕树泥牛吼。一月长辉天地光。复谓众曰。十五年後寺当火。启龛则火可止。至期果然。众亟开龛。师神色如生。爪发俱长。

杭州凤山一源灵禅师

宁海人。从径山云蜂芟染。参方山宝於瑞岩。充堂司。一日入室。请益赵州勘婆子话。宝曰。维那。你试下一语看。师曰。尽大地人。无奈者婆子何。宝曰。山僧则不然。尽大地人。无奈赵州何。师当下如病得汗。後住凤山 上堂。举世尊陞座。文殊白椎公案。师曰。世尊已是错说。文殊已是错传。新凤山今日已是错举。会麽。字经三写。乌焉成马 一日见僧掷选佛图。示偈曰。百千诸佛及众生。休向图中强较量。心印当阳轻掷出。堂堂安坐寂光场。复曰。古人无剪爪之工。汝辈後生。忍唐丧光阴。且掷图选佛。到极合煞时。掷得一个印出。便懽喜道。我成佛了。殊不知。一切时一切处。皆是汝成佛处。汝却不知。

鍼工丁生者

久依方山宝。冀明本分。一日剔琉璃有省。述偈呈宝曰。提起提起。放下放下。者点光明。照天照地。宝喜其行业淳素。乃印许之。

天童日禅师法嗣

明州天童平石砥禅师

送愠藏主省径山元叟偈曰。山头老汉八十一。如此东南大法城。双鬂作添新岁白。片言能使古风清。为人不用击虎术。养子宁忘舐犊情。明月堂前坐深夜。余光分得到长庚。

高峰日禅师法嗣

日本国南禅梦窗智曜国师

姓源氏。本国势州人。宇多天王九世孙也。九岁出家。十八为大僧。每梦游中国疎山石头二刹。一老僧授以达磨像。遂名疎石。乃决志参方。初见一山宁。备陈求法之诚。宁曰。我宗无语句。亦无一法与人。师曰。岂无方便乎。宁曰。本来廓然。是大方便。师疑闷不辍。复谒高峰日。日曰。一山有何指示。师述前语。日厉声喝曰。何不道。和尚漏逗不少。师於言下有省。益自奋励。一夕坐久。忽倚壁身踣。豁然大悟。作偈。有等闲击破虗空骨之句。呈似日。日为印可。乃出无学元渊源以畀之。後於本国。大弘宗教。赐号普济国师。师志在烟霞。出世非所愿。聘至皆力辞之。其国主起师主南禅。入见引坐求退。王曰。吾非有他。欲期朝夕问道耳。复强入天龙。锡师号手书。後於兜率内院示寂。寿七十九。腊六十。全身塔于院之後。存日所剪爪发。瘗云居者。发中累累生舍利。

荐严道禅师法嗣

台州瑞岩空室恕中无愠禅师

本郡临海陈氏子。从径山寂照薙落。参方。首谒灵石于净慈。後参一元灵。逾年归觐。照命居择木寮。复游四明。见太白砥典藏。一日偕木庵聪大宗兴。往台州紫箨山。谒竺元道。才拟开口。问无字话。被道一喝。师豁然大悟。直得通身汗下。遂呈颂曰。狗子佛性无。春色满皇都。赵州东院里。壁上挂葫芦。道笑曰。恁麽会又争得。师拂袖便出。由兹感激。间语同参曰。此事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决不在言语文字上。我辈若不过者老和尚。几被知解埋没一生。他日设有把茅葢头。当不忘所自。後古鼎铭主径山。招师归蒙堂。日涉元奥。且为学者矜式。无何。以避兵还四明。不喜出。仅两住山。皆甫及三载而退。初住象山之灵岩。复主黄岩之瑞岩。时梦堂噩居瑞龙。觊师为寂照嗣。师曰。素志有在。不可夺也。开堂日。拈香曰。古人出世拈香。酬法乳也。今人出世拈香。酬世恩也。愠上座总不然。昔年行脚。到紫箨山中。参个老布衲。彼亦无法可授。我亦无法可受。只向无授受中。拈出供养前住崑山荐严禅寺竺元道和尚。不图报德酬恩。只要大家知委。僧问。如何是瑞岩境。师曰。风吹不入。曰如何是境中人。师曰。水洒不着。曰人境已蒙师指示。向上宗乘事若何。师曰。真不掩伪。曰诸法寂灭相。因甚舟行岸移。云驶月运。师曰。好个消息。只恐错会。曰两重公案。师曰。海水不生冰 问。如何是函葢乾坤旬。师曰。猛虎口里活雀儿。曰如何是截断众流句。师曰。金刚手中八楞棒。曰如何是随波逐浪句。师曰。李白捉月。张骞乘槎 问维摩丈室。不以日月为明。和尚丈室。以何为明。师曰。物见主眼卓竖。曰摩竭掩室。毗耶杜词。相去多少。师曰。一坑埋却。曰德山入门便棒。临济入门便喝。毕竟明什麽边事。师曰。塞北千人帐。江南万斛船 小参。灵岩峭绝。到者应难。已到者。享用安然。未到者。伶俜孤露。孤露底。正好踏步向前。享用底。直须退步就己。所以道。事无一向。有时拈头作尾。有时拈尾作头。收放纵横。宁存轨辙。摩竭掩室。毗耶杜词。虽曰正令全提。要且未臻其极。山僧。今夜入门之始。聚首之初。与汝诸人。约法三章。第一不得起佛见。第二不得起法见。第三不得道不起佛见法见。若也依而行之。管取眉毛厮结。蓦拈拄杖曰。明眼汉没窠臼。高高处观之不足。低低处平之有余。卓拄杖曰。銕牛不吃栏边草。直向须弥顶上眠 谢专使上堂。达磨大师。十万里西来。要作个驰书达信汉。及乎面对梁王。尽力只道得个不识。拈拄杖曰。有宾有主。有礼有乐。手面分开白玉团。顶门撼动黄金铎 上堂。明月照高岩。悬水响前岭。耳目一何清。冥然了心境。咄哉观世音。担雪来填井 上堂。风不来树不动。心不生境不到。僧问云门。如何是佛。门曰乾屎橛。僧问杨岐。如何是佛。岐曰三脚驴子弄蹄行好。大众。向道是龙刚不信。果然夺得锦标回 上堂。禅和家道。我无有不知。无有不会。忽有人问如何是行脚事。便口如匾担。病在于何。病在多知多解。恁麽参学。不如三家村里种田汉。忽有人问今岁稼穑如何。一一道出。如瓶泻水。葢其无知解故。无拣择故。秋气向寒。各自归堂。珍重 上堂。辞亲割爱。剃发染衣。入此门来。合为何事。若也知慙识愧。是真出家。一出尘俗恩爱家。二出三界火宅家。三出麤惑烦恼家。四出细惑无明家。出得四家。始称衲僧家。且道。如何是衲僧家。撞着冤家。恶口小家 上堂。心如工伎儿。意如和伎者。五识为伴侣。妄想观众伎。大众还识得心也未。若识得心。便识得意。识得意。便识得诸识。识得诸识。便识得妄想。妄想灭则诸识灭。诸识灭则意灭。意灭则心灭。心灭则一切灭。所以道。心生种种法生。心灭种种法灭。喝一喝曰。山河大地。日月星辰。有什麽过 上堂。惟一坚密身。一切尘中现。拈拄杖曰。释迦老子来也。三百六十骨节。八万四千毫窍。一一放大光明。照彻恒沙国土。于其中间。若圣若凡。有情无情。被其光者。无不证大涅盘。获大安乐。得大受用。靠拄杖曰。此时若不究根源。直待当来问弥勒 示众。岩寺春深草树肥。几回特地启柴扉。行人只在青山外。杜宇声声唤不归 上堂。赤肉团上有一物。昭昭灵灵。恍恍惚惚。随事变通。了无拘束。要知来处。分明不离举足下足。今时丛林中。闻与麽道。便道说老婆禅。殊不知。云无心而出岫。水盈科而或流。遇高山而必止。至大海而方休。拍禅床下座 上堂。诸佛出世。是第二头。祖师西来。是第三首。饶你向威音那畔。别立生涯。百草头边。全明杀活。布袋里老鸦。未知有出身一路在。且道。作麽生是出身一路。拈拄杖曰。祝融峰顶上。露滴万年松 开山忌拈香。未见岩头。口似磉盘。既见岩头。眼如木揬。本然理拄地撑天。何劳置问主人翁。呼来唤去。犹欠惺惺。插香曰。相逢不下马。各自奔前程 散忌上堂。法不孤起。仗境方生。今日是开山空照祖师大涅盘之辰。山僧将不可说不可说恒河沙世界。作一筵席。百亿须弥卢山。作一盌饭。百亿香水海。作一盌羹。聊陈供养。正恁麽时。且道。将此筵席。向什麽处铺设。若向世界上铺设。世界已成筵席。若向虗空舖设。虗空又如何铺设。不得颟顸儱侗。只与麽休去。众中莫有出手措置者麽。如无。山僧自出手去也。竖拂子曰。恒河沙世界。百亿须弥山。百亿香水海。花簇簇。锦簇簇。总在拂子头上。不宽不隘。无欠无余。大众且道。空照祖师。还来受此供养也无。受与不受且置。你道。他即今在什麽处。安身立命。击拂子曰。家家门前赫日月。太平不用将军威 结夏小参。圆觉伽蓝。人人具足。在天同天。在地同地。自是诸人探头太过。不能构得。故劳释迦调御。曲开方便之门。立期立限。如逼生蛇化龙。要汝亲证亲悟。庞居士道。十方同聚会。个个学无为。此是选佛场。心空及第归。好大众。箭不虗发。发必中的。语不虗发。发必全真。鍼眼鱼吞却嘉州大象。即不问。且道。可大师三拜得髓。还端的也无。拍禅床曰。一年春又过。台榭绿阴多 上堂。相逢不拈出。举意便知有。打失双眼睛。留得一张口。孤峰顶上。呵佛骂祖。窍凿顶门。十字街头。掣风掣颠。符悬肘後。长沙虎子胡狗。拈起麤辣藜。好与劈脊搂 请侍者上堂。赵州与文远。斗劣不斗胜。老大不识羞。相席还打令。致使明眼人。无由辩邪正。邪正既不辩。展转成毛病。瑞岩百不能。受用无星秤。称起太虗空。锱铢无欠剩。以此为瑞为祥。以此为坑为穽。断衲僧之咽喉。续佛祖之慧命 上堂。坐深井者。不知太虗之宽广。忘偏见者。方明至理之圆融。与麽说话。譬如以大地作射垛。挽弓所向。无不中的。众中忽有人出来道。如斯举唱。今古罕闻。山僧唤侍者。点一盌茶供养他。更有出来道。如斯举唱。未获全提。亦唤侍者。点一盌茶供养他。且道。还有为人处也无。雪压难摧涧底松。风吹不动天边月 师甞室中垂语曰。稳坐家堂。主人翁因甚不识。掀翻大海。掴碎须弥。平地上。因甚擡脚不起。眼光烁破四天下。自家眉毛落尽。因甚不见。前後下语多不契。其机峰峻拔。学者莫能拟议 师谢事入松岩。岩为秋江湛隐处。万山之巅。人迹罕至。师悉遣徒御。崭然独处。众涕泣哀请。坚拒不出。明太祖洪武甲寅夏。日本国遣使入贡。向师道风。奏请师化其国。以水晶数珠峩山石砚为贽。上召至阙。师以老病辞。上悯而不遣。留处天界。全室泐延致丈室。时宋公景濂。方在翰林。诣师剧谈道妙。一时朝士。靡不敬慕。是年冬。奉诏东还。甲子。弟子居顶。住鄞之翠山。迎师就养。四方叩谒者无虗日。金齿大理僧至京。特入翠山。五十余人。拜床下。各求偈语而去。一日示微疾。谆谆勉众。以祖道自重。索笔书偈曰。七十八年。无法可说。末後一句。露柱饶舌。咄。书毕端坐而逝。时洪武丙寅七月十日也。寿七十有八。腊五十有九。遗命闍维。煅骨散水竹间。居顶不敢遵。乃于唐嶴之原。奉骨[疗-(日/小)+土]焉。师天性纯粹。待衲子如慈母。遇法门有叛教背义者。必面折之不少贷。奉师惟谨。甞侍寂照。立至三鼓。不命不敢退。所着有二会录。重拈雪窦拈古一百则。续颂大慧竹庵颂古。一百一十则。山庵杂录。净土诗。四明乌斯道。撰行业碑。

明州天童了堂一禅师

元至正壬午。住台之紫箨。次迁天宁天童。上堂。僧问。昔日保寿开堂。三圣横身相为。临济住院。普化尽力扶持。毕竟明什麽边事。师曰。两头俱坐断。一劒倚天寒。曰与麽则五位君臣齐列下。三元戈甲一时收。师曰。错下名言。僧喝。师曰。乱统禅和。如麻似粟。乃曰。拈一茎草。作丈六金身。将丈六金身。作一茎草。好大众。不是苦心人不知。便下座 上堂。最初一句。末後一机。直下构得。灯笼露柱。动地放光。其或未然。竹山今日失利 示众。樵歌来叠嶂。帆影落汀洲。猢狲戴纸帽。直上树梢头。七星劒五云楼。球打人兮人打球。万事难把玩。鱼吞水面沤 上堂。长[此/束]鸟芳树不栖。摩斯迦沧溟不入。龙泉与鈯斧同銕。利钝悬殊。良骥与驽骀同途。迟速有异。以拂子画一画曰。花须连夜发。莫待晓风吹 小参。灵光不昧。万古徽猷。智监洞明。十虗普应。时临亚岁。节届书云。击动法鼓。大众云集。一一天真。一一明妙。更说个甚麽。若说有法。又被有碍。若说无法。又被无碍。若说不有不无法。又被不有不无法碍。若说不不有不不无法。又被不不有不不无碍。云从龙。风从虎。圣人作而万物覩。日可冷。月可热。众魔不能坏真说。以拂子画一画曰。黄檗树头悬蜜果。无言童子唱巴歌 问文殊与普贤。万法悉同源。如何是同源底法。师曰。胡张三黑李四。曰一毛吞巨海。于中更何言。师曰。不劳悬古镜。天晓自鷄鸣。曰是非不到处。还有句也无。师曰。情知你乱会 问名假法假。人空法空。请师直指。师曰。曾问几人来。曰无根树子。向什麽处栽。师曰。更深犹自可。午後更愁人。曰只在目前。为什麽再三不覩。师曰。千年常住一朝僧。

径山大宗兴禅师

台州人。甞与恕中木庵三人。结伴参方。罢游紫箨。累历名刹。後迁径山。临终忽叹曰。夫三十。妇六龄。毕竟偶不成。遂坐脱去。

五灯全书卷第五十一

猜你喜欢
  尊婆须蜜菩萨所集论 第十卷·佚名
  多闻品第二十二·佚名
  法句譬喻经象品第三十一·佚名
  大乘阿毗達磨集論卷第二·欧阳竟无
  卷九·彭绍升
  传法正宗记·契嵩
  有无品第八十五·佚名
  不退转品第十一·佚名
  卷第十四·佚名
  原序·周梦颜
  诸法无行经卷下·佚名
  卷五百七十八·佚名
  17.说慧地品·佛音
  卷第七·佚名
  卷三十一·性音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潘阆·唐圭璋

      阆字逍遥,大名人。或云钱塘人。卖药京师,好友结贵近,有言其能诗者。至道元年(995)赐进士及第,试国子四门助教。未几,追还诏书。真宗时为滁州参军,大中祥符二年(1009)卒。有逍遥集。   酒泉子   长忆钱塘,不是人寰是天上

  • 山谷别集诗注卷上·黄庭坚

    <集部,别集类,北宋建隆至靖康,山谷别集诗注> 钦定四库全书 山谷别集诗注卷上   宋 黄庭坚 撰 史季温 注 濓溪诗【并序】 舂陵周茂叔【濓溪先生姓周名惇颐字茂叔道州营道人也】人品甚高胷中洒落如光风霁月【光

  • 列传第二十六 孝行·姚思廉

    ◎殷不害弟不佞谢贞司马皓张昭孔子曰:“夫圣人之德,何以加于孝乎!”孝者百行之本,人伦之至极也。凡在性灵,孰不由此。若乃奉生尽养,送终尽哀,或泣血三年,绝浆七日,思《蓼莪》之慕切,追顾复之恩深,或德感乾坤,诚贯幽显,在于历代,盖有

  •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六十八·佚名

    万历五年十月甲申朔钦天监进明年大统历 上御皇极殿受之分赐文武群臣颁行天下○升大理卿严清为刑部右侍郎○以畿辅灾伤凡存留税粮照勘灾分数蠲免卫所屯粮照例折徵其带徵之数系被灾七分以上者停之○乙酉 孝洁肃皇后忌

  • 卷之一百七十六·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傅武英殿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工部事务翰林院掌院学士随带加二级寻常加四级臣曹振镛总裁官太子太保文渊阁大学士管理刑部事务加五级臣戴均元经筵日讲起居注官

  • 卷二十七·陈均

    <史部,编年类,九朝编年备要钦定四库全书九朝编年备要巻二十七  宋 陈均 撰徽宗皇帝【起甲申崇宁三年止庚寅大观四年】甲申崇寜三年春正月加邢恕官国朝缘边弓箭手乃守边之篱落无事则耕及战则

  • 胡深传·张廷玉

    胡深,字仲渊,处州龙泉人。聪颖而有智谋,精通经史百家之学。元末战乱,他叹息道:“浙东地气尽白,大祸将来临。”于是聚集里中弟子结寨自保。石抹宜孙任万户镇守处州,辟参军事,招募士兵数千人,收捕诸山寇。温州韩虎等人杀了主将叛

  • 卷一百四十四·雍正

    <史部,诏令奏议类,诏令之属,世宗宪皇帝朱批谕旨> 钦定四库全书 朱批谕旨卷一百四十四 朱批徐本奏摺 贵州学政【臣】徐本谨 奏为黔省庆云七现 圣世上瑞光昭事雍正七年闰七月二十日据思州府学教授张克惠训导廖锦报称本

  • 礼五三·徐松

    册后原批:「案册后宜在妃册皇太子册前。」【宋会要】太祖建隆元年八月十九日,制曰:「轩辕四星,爰着正妃之象正:原作「王」,据《宋大诏令集》卷一八改。;虞舜二女,诞彰内治之功。崇阴教而敦国风,体坤仪而修壸政,兹所以正人伦之大

  • 馆阁续録卷二·陈骙

    省舍刻漏【绍熈四年十月置以西廊公使库之南旧补冩库贮之太史局差局生二人调节时刻】浑仪台【庆元四年七月礼部侍郎胡纮等奏乞扵秘书省园内筑浑仪台一座遂以东冈改筑髙二丈一尺】省西北墙外添筑外墙一重并置铺屋廵逻【

  • 汤尙松·周诒春

    汤尚松 字竞秋。年二十六岁。生于江西九江。未婚。初毕业于九江南伟烈学校。宣统元年。以美国友人资助。游美。入鲍而温瓦来思学校。习普通文科。民国元年。得学士学位。入开斯实科学校。习采矿冶金工程。民国四年。

  • 卷四十八·卫湜

    钦定四库全书礼记集说卷四十八    宋 卫湜 撰曾子问曰女未庙见而死则如之何孔子曰不迁於祖不祔於皇姑壻不杖不菲不次归葬於女氏之党示未成妇也郑氏曰迁朝庙也壻虽不备丧礼犹为服齐衰孔氏曰妇既死於己寝将反葬於

  • 卷十六·胡广

    <经部,诗类,诗传大全钦定四库全书诗传大全卷十六    明 胡广等 撰大雅三説见小雅【朱子曰大雅非圣贤不能为平易明白正大光明○勿轩熊氏曰按小雅集传云正大雅防朝之乐受厘陈戒之辞文王大明绵三篇国语皆以为两君

  • 卷一百七十九·佚名

    △初分赞般若品第三十二之八复次世尊,若菩萨摩诃萨起如是想。如是般若波罗蜜多。於佛十力。若作大小不作大校於四无所畏四无碍解大慈大悲大喜大舍十八佛不共法。若作大小不作大校於佛十力。若作集散不作集散。於四无所

  • 致班禅熊希龄函·太虚

    班禅大师、秉三先生均鉴:顷接四川佛教会来电云云,太虚但讲经耳,不知其可。兹幸五族佛徒,班师允为领袖,各区教产,秉公素殷护持,而又值二公均列议席,为此敬陈来电,祈察!至所关佛教宏护之事,应如何筹议施行,统希尊裁为荷!专此,恭请大安

  • 佛说大悲空智金刚大教王仪轨经卷第一(大幻化普通仪轨三十一分中略出二无我法)   ·佚名

        宋西天三藏银青光禄大夫试光禄卿普明慈觉传梵大师法护奉 诏译  金刚部序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住一切如来身语心金刚喻施婆倪数秘密中秘密出生妙三摩地。时彼世尊从是三摩地起。赞言善哉善哉金

  • 祖庭事苑卷第一·睦庵善卿

      睦庵 (善卿) 编正●云门录上师讳文偃。生东吴之嘉兴。姓张氏。受业於兜率院。访道诸方。初至睦州。参陈尊宿。扣其门。陈问。阿谁。曰。文偃。陈开门把住曰。道。道。师无语。陈曰。秦时[车*度]辂钻。遂托开。

  • 增注唐策·佚名

    不著编辑者名氏。前有明正德丁丑新安汪灿《序》,惟言旧刊《唐策》,不知谁集,考书中魏徵作“魏证”,与《古文集成》同,则亦宋人作也。其集中所录,兼有唐人策论、书状、表奏之文,而独以《唐策》为名者,盖辑以备答策之用,从所重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