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不退转品第十一

於时宝女。即以十亿百千贵价珠璎。贡上大圣口宣斯言:唯然世尊,其有菩萨遵修奉顺此法行者,则具佛法悉能普备。如兹受决处佛道场。降伏众魔怨敌之雠。以不退转印而印之。当造斯观。时舍利弗谓宝女曰:汝岂能知诸菩萨行不退转印所可印乎。於时宝女答舍利弗以偈颂曰:

人界及法界,审谛解平等。了斯无二际,则不退转印。其过去诸佛,当来并现在。法界皆平等,逮成不退转。

诸所有境界,并无为之界。寂寞转空议,觉成不退转。本际无崖底,不得其边畔。一时等能解,觉了不退转。

其有方俗法,如行之所趣。智慧观平夷,觉了不退转。如魔之境界,佛界则平等。相应为一类,以是印见印。

其淫怒痴者,欲尘不可限。觉了诸想著,达解不退转。生死及无为,道教则寂然。等解於灭度,觉了不退转。

五阴道如之,有二分别慧。犹如幻貌像,明哲无思想。计於四种者,犹如虚空界。晓了无可取,真印而见印。

觉眼则为道,解空无所著。若眼道如之,以等上平等。诸入皆如是,道空常平均。当作是了知,以此印见印。

众生之所念,一心悉知之。则无所罣碍,斯故不退转。一切群萌根,卑劣妙中间。于彼度无极,逮成不退转。

辩才无罣碍,无逝无所住。亿劫中诵说,其法不可尽。虚空尚可尽,风可尚执持。彼明辩才慧,则不可尽极。

总持行如斯,揽摄一切法。名德不违心,不失于博闻。其十方诸佛,导师所说法。皆得于总持,慧心念不忘。

於过去千劫,所闻大圣法。谘问真谛教,善学於总持。斯等总持然,辩才亦如之。智惠及诸根,逮成不退转。

以空印诸法,无著无所拔。以印印於空,故曰不退转。虚空印诸法,清净无所有。晓了此本际,以印不退转。

诸因缘法无,因缘其惟行。因缘则非真,谛相一切法。诸法相犹幻,犹如虚空相。以是相印之,印於不退转。

一切众生行,色声之礼节。一时普能现,觉了不退转。於施舍无量,功德常无尽。供养虚空界,至诚命为一。

禁戒高无极,怀来致佛戒。无限无有量,等游若虚空。一切众生禁,学不学缘觉。及不退转戒,十六分无伦。

忍辱悉尽极,遵修无所生。成就此忍辱,逮成不退转。精进无限量,方便不可极。悦可群萌类,精进为大仙。

常为专志定,无乱善谨慎。普见一切法,无诤定三昧。逮无碍智惠,净除所睹处。得佛之尊行,净土令成就。

慧飞度无极,善学於善权。以佛印见印,遵修于道行。其行不可知,志性何所疗。积行无边际,开化于众生。

诸声闻缘觉,一切魔异学。缘不能及知,大人之所行。彼不著诸行,感动神足定。解空无所有,皆读逮所兴。

来过而出生,示现佛形像。坐於佛树下,则转于法轮。普现诸国土,面见十方佛。譬若如日月,等游于虚空。

示现取灭度,随大信乐乘。不违示斯印,其印不退转。无限如虚空,智慧普若斯。不退转之法,晓了道如斯。

於是宝女。说此颂已不退转印时。三千大千世界为大震动。五千菩萨得不退转受别之印。世尊则赞彼宝女曰:善哉善哉快说斯言:能演菩萨不退转印。

猜你喜欢
  省庵法师语录卷上·宝贤
  答 鉴 民 问·太虚
  卷八·佚名
  方外英华(原版存吴江今收入全录卷第十八)·寒松智操
  云溪俍亭挺禅师语录卷之十·净挺
  冰揭罗天童子经·佚名
  卷二十·佚名
  金色童子因缘经卷第一·佚名
  大周刊定众经目录卷第二·明佺
  卷第五·佚名
  阿毗昙毗婆沙论 第二十一卷·佚名
  剩人和尚像·函可
  大乘广百论释论 第二卷·护法
  卷第六十七·李通玄
  卷十·僧祐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某邑妓·唐圭璋

      渔家傲   十月小春梅蕊破。

  • 戴复古妻·唐圭璋

      戴复古妻,武宁偿知其姓氏。三台词录作金伯华。   祝英台近   惜多才,怜薄命,无计可留汝。揉碎花笺,忍写断肠句。道傍杨柳依依,千丝万缕,抵不住、一分愁绪。   如何诉。便教缘尽今生,此身已轻许。捉月盟言,不是梦中

  • ●卷一·赵翼

      ○李青莲诗  李青莲自是仙灵降生。司马子微一见,即谓其"有仙风道骨,可与神游八极之表。"贺知章一见,亦即呼为"谪仙人"。放还山後,陈留采访使李彦允为请於北海高天师授道。其神采必有迥异乎常人者。诗之不可及处,在

  • 卷一私情四句·冯梦龙

    [笑]东风南起打斜来。好朵鲜花叶上开。后生娘子家没要嘻嘻笑。多少私情笑里来。凡生字。声字。争字。俱从俗谈叶入江阳韵。此类甚多。不能备载。吴人歌吴。譬诸打瓦抛钱。一方之戏。正不必如钦降文规。须行天下也。[

  • ●卷四·葛立方

    唐卢纶与吉中孚、韩翃、钱起、司空晓(《历代诗话》本作“曙”)、苗发、崔峒、耿湋、夏侯审、李端皆能诗齐名,号“大历十才子”。宪宗尤爱纶文,至诏张仲素访其遗藁,故纶集中往往有赠诸人诗,所谓“

  • 卷十二·陈师道

    钦定四库全书 后山诗注卷十二 宋 陈师道 撰 任 渊 注 除官【十一月除秘书省正字】 扶老趋严召徐行及圣时端能几字正【汉书地理志曰幼者扶老而代其任明皇杂録刘晏以神童为秘书正字上问曰为正字正得几字对曰余字皆

  • 顺治四年一月至顺治八年十二月·蒋良骐

    顺治四年正月,湖广总督柯永盛奏:兴国州等处砦寇悉平。初,陈友谅遗孽分为柯、陈二姓,盘距江西武宁、湖广兴国,而兴国尤蕃衍黠悍,迄明世为患将三百年。有柯抱冲者,与何腾蛟结连,自立为王,以其党陈珩玉为帅,攻陷兴国州,杀武昌同知张

  • 涌幢小品卷之十七·朱国祯

    罗先生念庵先生。年六十。门人欲为寿。以书辞之曰。今世风俗。凡男妇稍有可资。逢四五十谓之满十。则多援显贵礼际以侈大之。为之交游亲友者亦皆曰。某将满十。不可无仪也。则又醵金以为之寿。至乞言于名家。与名家之

  • 巴林紀程·文祥

    咸豐七年丁巳嘉平十二日於太僕寺少卿任內奉旨派往巴林扎薩克已故貝子多爾濟薩穆魯布之游牧賜奠擬年前請訓正月二日起程嗣因兵部理藩院應辦勘合等未齊候至正月十一日請訓十四日起程 【 請訓用清文奏摺外黃綾安摺一分遞

  • 钦定续通志卷四十 宋纪十六·纪昀

    宋纪 【十六】帝■〈显,去页〉 【二王附】○帝■〈显,去页〉二王附帝■〈显,去页〉度宗皇帝子也母全皇后初授左卫上将军封嘉国公咸淳十年七月癸未度宗崩贾似道入宫议所立众以时方多 难而建国公是年长欲立之似道主立嫡乃

  • 南唐书卷十一·马令

    宋 马令 撰列传第六刁彦能上蔡人也父礼遇乱徙居宣城彦能少孤贫事母以孝闻初节度使王茂章为亲兵茂章叛入越彦能当从使家人扶其母俟于路彦能至抱母泣告茂章曰老母在此不能従公茂章许之乃驰入宣州城中已乱彦能登城以

  • 平原君虞卿列传第十六·司马迁

    张凤岭译注【说明】本篇是“战国四公子”之一、赵国平原君赵胜和同时期赵国上卿虞卿的合传。平原君以善养“士”著称,有宾客数千人,曾三任赵相。司马迁认为平原君是个“翩翩乱世之佳公子也,然未睹大体”的人。这的确是深

  • 卷一百四十五·雍正

    <史部,诏令奏议类,诏令之属,世宗宪皇帝朱批谕旨> 钦定四库全书 朱批谕旨卷一百四十五 朱批唐执玉奏摺 雍正七年七月十五日署理直隶总督左都御史【臣】唐执玉谨 奏为遵 旨查奏事本年六月十三日大学士【臣】蒋廷锡传旨

  • 偶会篇第十·王充

    命,吉凶之主也。自然之道,适偶之数,非有他气旁物厌胜感动使之然也。世谓子胥伏剑,屈原自沉,子兰、宰嚭诬谗,吴、楚之君冤杀之也。偶二子命当绝,子兰、宰嚭适为谗,而怀王、夫差适信奸也。君适不明,臣适为谗,二子之命,偶自不长。二

  • 第十九章 20·辜鸿铭

    子贡曰:“纣之不善,不如是之甚也。是以君子恶居下流,天下之恶皆归焉。”辜讲孔子的一位学生(子贡)提到古代一位声名狼藉的皇帝及暴君(商纣王,商朝最后一位国君,天资聪颖,后世对其评价褒贬不一)时,说:“毕竟,他的邪恶并不像传统记

  • 第四章 25·辜鸿铭

    子曰:“德不孤,必有邻。”辜讲孔子说:“道德价值绝不是独立存在的,必然有成长的社会基础。”

  • 龙舒增广净土文卷第十·王日休

      造至深之理者虽居浊世。与净土何以异哉。故此卷载至深之理名净浊如一。然亦不可恃此而不修净土之业。恐易涉于空谈。又若参禅者之弊故也。  情说  喜怒好恶嗜欲皆情也。养情为恶。纵情为贼。折情为善。灭情为

  • 梦粱录·吴自牧

    笔记。宋末元初吴自牧撰。二十卷。自牧,钱塘(今杭州市)人。因“缅怀往事,殆犹梦也”,故名曰《梦粱录》。元顺帝元统二年(1334)成书。在其前有孟元老《东京梦华录》,此为合璧之作。所记部分材料源于淳祐、咸淳《临安志》,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