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传法正宗记

传法正宗记宋 契嵩

宋 契嵩编

传法正宗记

上皇帝书

十二月日。杭州灵隐永安兰若传法沙门赐紫臣僧契嵩。谨昧死上书。皇帝陛下。臣闻。事天者必因于山。事地者必因于泽。然其所因高深。则其所事者易至也。若陛下之崇高深明。则与夫山泽相万矣。适人有从事其道者。舍陛下而不即求之。虽其渠渠终身绝世。乌能得其志耶。抑又闻佛经曰。我法悉已付嘱乎国王大臣者。此正谓佛教损益弛张。在陛下之明圣矣。如此则佛之徒。以其法欲有所云为。岂宜不赖陛下而自弃于草莽乎。臣忝佛之徒。实欲扶持其法。今者起岩穴。不远千里。抱其书而趋阙下。愿幸陛下。大赐以成就其志也。臣尝谓。能仁氏之垂教。必以禅为其宗。而佛为其祖。祖者乃其教之大范。宗者乃其教之大统。大统不明。则天下学佛者。不得一其所诣。大范不正。则不得质其所证。夫古今三学辈。竞以其所学相胜者。盖宗不明祖不正。而为其患矣。然非其祖宗素不明不正也。特后世为书者之误传耳。又后世之学佛者。不能尽考经论而校正之。乃有束教者不信佛之微旨在乎言外。语禅者不谅佛之能诠遗乎教内(始草书。即云佛之所诠概见乎教内。及写奏时乃改曰。佛之能诠遗乎教内。意谓。佛之善巧诠发此法之语。存乎教部之内。为学徒以始草者传出遂与奏本有异然此二说其义皆可用。他本或云。所诠概见乎教内者。盖两出之也)虽一圆颅方服之属。而纷然自相是非。如此者古今何尝稍息臣不自知量。平生窃欲推一其宗祖与天下学佛辈息诤释疑。使百世而知其学有所统也。山中尝力探大藏。或经或传。校验其所谓禅宗者。推正其所谓佛祖者。其所见之书果谬。虽古书必斥之。其所见之书果详。虽古书必取之。又其所出佛祖年世事迹之差讹者。若传灯录之类。皆以众家传记与累代长历。校之修之。编成其书。垂十余万言。命曰传法正宗记。其排布状画佛祖相承之像。则曰传法正宗定祖图。其推会祖宗之本末者。则曰传法正宗论。总十有二卷。又以吴缣绘画。其所谓定祖图者一面。在臣愚浅。自谓吾佛垂教仅二千年。其教被中国殆乎千岁。禅宗传于诸夏。仅五百年。而乃宗乃祖其事迹本末。于此稍详。可传以补先圣教法万分之一耳适当陛下。以至道慈德治天下。天地万物和平安裕。而佛老之教。得以毗赞大化。陛下又垂神禅悦弥入其道妙。虽古之帝王百代未有如陛下穷理尽性之如此也。是亦佛氏之徒。际会遭遇陛下万世之一时也。臣所以拳拳恳恳不避其僭越冒犯之诛。辄以其书与图偕上进。欲幸陛下垂于大藏与经律皆传。臣蝼蚁之生已及迟暮。于世固无所待。其区区但欲教法不微不昧而流播无穷。人得资之而务道为善。臣虽死之日犹生之年也。非敢侥幸。欲忝陛下雨露之渥泽耳。其所证据明文。皆出乎大经大论。最详于所谓传法正宗论与其定祖图者。傥陛下。天地垂察。使其得与大赐。愿如景德传灯录玉英集例。诏降传法院。编录入藏。即臣死生之大幸耳。抑亦天下教门之大幸也。如陛下睿断。允臣所请。乞以其书十有二卷者。特降中书。施行其传法正宗记与其定祖图。兼臣旧著辅教编印本者一部三册。其书亦推会二教圣人之道。同乎善世利人矣。谨随书上进。干渎冕旒。臣不任激切屏营之至。诚惶诚恐谨言。

知开封府王侍读所奏札子

臣今有杭州灵隐寺僧契嵩。经臣陈状。称禅门传法祖宗未甚分明。教门浅学各执传记。古今多有诤竞。因讨论大藏经论。备得禅门祖宗所出本末。因删繁撮要。撰成传法正宗记一十二卷。并画祖图一面。以正传记谬误。兼旧著辅教编印本一部三册。上陛下书一封。并不干求恩泽。乞臣缴进。臣于释教粗曾留心。观其笔削著述。固非臆说。颇亦精微。陛下万机之暇深得法乐。愿赐圣览。如有可采。乞降付中书看详。特与编入大藏目录。取进止。

中书札子许收入大藏

权知开封府王素奏。杭州灵隐寺僧契嵩。撰成传法正宗记并画图。乞编入大藏目录。取进止。

辅教编三册(此是中书重批者。盖降札子后数日。又奉圣旨。更与辅教总入藏批此)。

右奉圣旨。正宗记一十二卷。宜令传法院于藏经内收。附札付传法院。准此。

嘉祐七年三月十七日(宰相押字)。

中书札子不许辞让师号

杭州灵隐永安兰若赐紫沙门契嵩状。今月二十二日。伏蒙。颁赐明教大师号敕牒一道。伏念。契嵩比以本教宗祖不明法道衰微。不自度量。辄著传法正宗记辅教编等上进。乞赐编入大藏。惟欲扶持其教法。今沐圣朝。特有此旌赐。不唯非其素望。亦乃道德虚薄。实不胜任。不敢当受其黄牒一道。随状缴纳申闻事。

右札付左街僧录司告示不许更辞让准此。

嘉祐七年四月五日(宰相押字)

契嵩嘉祐之辛丑岁十二月六日。以此正宗记辅教编进。明年三月十七日。先皇帝赐入大藏。使与经律偕传。盖留于政府。七十一日。丞相诸钜公。躬屈详阅。佛教光贲。虽振古未有如此者也。契嵩佛子辈。岂不荣且幸。宜何以报其大赐。还吴之三年。吴郡人有曰曹仲言弟玘仲彝者。乐闻其胜事。乃募工于其州之万寿禅院。施财镂板。仰赞国家之鸿休也。传法觉初守坚知一详僧善慧。宗遇较。治平改元甲辰。四月十一日题。

广右藤之释契嵩。字仲灵。少习儒业。游方入吴。著书于钱塘之西湖。嘉祐间。以所业传法正宗记定祖图辅教编诣阙。以文贽见韩魏王欧阳文忠公王冀公。当时群巨公。极可许之。复表进仁宗皇帝御览。至为道不为名为法不为身之句。嘉叹留禁中久之。有旨宣赐入大藏建炎间兵火散失。逮绍兴庚辰秋。福州太平寺正言长老。因游东山龙首涧。得正宗记十二卷。仍以辅教编三册增之。重新校勘。谓开元解空明禅师曰。吾家之嵩辅教。定慧操修。冬夏唯一衲。常坐不卧。日止一食。夜顶戴观音像行道。诵菩萨号十万声以为常。宋之高僧。北斗以南一人而已。虽殚竹帛不可纪其道行。于是率诸禅同力。刊板于福州开元寺大藏流传利益无穷。住寿山广应禅寺嗣祖佛灯大师法珊跋。教忠崇报禅寺住持嗣祖比丘道印校正。

嵩明教之在释氏扶持正宗排斥异说。辞而辟之咸有援据。所谓障百川而东之。回狂澜于既倒者也。诸老出力。共广此书。皆湜籍辈用心也。随喜之缘有大于此者乎。隆兴甲申十一月既望。左奉议郎前提举福建路市舶。晋安林之奇书。

猜你喜欢
  卷第一·佚名
  僧教育要建筑在僧律仪之上·太虚
  菩提道次第广论卷十九·宗喀巴
  卷五十六·道世
  律二十二明了论一卷·佚名
  五事毗婆沙论卷上·佚名
  声闻品第九·佚名
  無盡意菩薩經卷第三·欧阳竟无
  佛说秘密三昧大教王经卷第二·佚名
  青年修养与佛教·太虚
  卷一百九十五·佚名
  天童宏智觉禅师语录序·正觉
  翻译之记·佚名
  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卷第二十二·佚名
  新菩萨经之二·佚名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孙吴会·唐圭璋

      吴会字楚望,淮安人,居京口。端平二年(1235)进士。宝祐间,沿江制置使参议。景定五年(1264),以朝请郎知常州。自号霁窗,晚年更号牧隋翁。诗文豪健。有煮石吟稿若干卷,不传。   摸鱼儿   题甘露寺多景楼   八窗空、展宽

  • 魏了翁·唐圭璋

      了翁字华甫,蒲江(在今四川)人。生于淳熙五年(1178)。庆元元年(1195)登进士。开禧初,以武学博士对策,谏开边事,御史徐相劾其狂妄,遂辞去。筑室白鹤山下,授徒讲学。嘉定末,除起居郎,历任州郡。入朝权工部侍郎,旋贬靖州。理宗亲政,召

  • ●第三十八出 荣晤·孟称舜

    【西地锦】〔末上〕绣幌斜迎日色,数枝花影横阶。檐前鹊语忙催煞,未知好客谁来?窗外日光弹指过,庭前花影暗中移。我前遣院子,去贺二甥,兼召他同来,如何目下还未见到也?〔生冠带同净上〕【夜行船】绿柳长亭妨翠盖,骑瘦马,远走天涯

  • 楔子·佚名

    (正末上,云)小生袁逊。自从弃舍了功名,寻访于此山中,与修公禅师座下,听讲此经文佛法,倒大来耳根清净。小生恰才斋食已罢,在此僧房中闲玩此经文咱。(行者上,云)小僧行者便是。奉师父法旨,着我请袁秀才来日法堂中听讲。可早来到

  • 卷六十九·陈焯

    钦定四库全书宋元诗会卷六十九兵部主事陈焯编杜 瑛【字文玉其先霸州信安人金将亡避地河南缑氏山中时兵後文物凋丧瑛搜访遗书尽读之得其指趣古今得失如指诸掌间关转徙教授汾晋间中书钮祜禄珪开府于相瑛赴其聘遂家焉与

  • 卷一百九十四·杨士奇

    永乐十五年十一月壬子朔书谕皇太子明年正月十三日大祀 天地命尔行礼其精洁致斋恪共乃事钦哉 行在钦天监进永乐十六年大统历 上御奉天殿受之颁赐诸王及文武群臣○甲寅 上嘉朝鲜国王李芳远勤脩职贡遣使赍敕及白金二

  • 卷之一百一·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保体仁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管理户部事务上书房总师傅翰林院掌院学士兼管顺天府府尹事务随带加五级纪录十八次臣贾桢总裁官经筵讲官吏部尚书镶蓝旗汉军都统管理新营房城内官房大臣

  • 一○六五 军机大臣奏已传谕江浙等省将抽改《通鉴纲目续编》字片解京销毁片·佚名

    一○六五 军机大臣奏已传谕江浙等省将抽改《通鉴纲目续编》字片解京销毁片乾隆四十九年十一月二十六日查各省抽改《通鉴纲目续编》,惟湖北巡抚李绶已于本月十四日,将抽挖字纸咨送军机处销毁,其余各省尚未将抽挖纸片送到

  • 绎史卷八十一·马骕

    灵壁县知县马骕撰宋公族废兴【公羊传僖公二十五年宋荡伯姬者何荡氏之母也其言来逆妇何兄弟辞也其称妇何有姑之辞也 谷梁传妇人既嫁不逾竟宋荡伯姬来逆妇非正也其曰妇何也縁姑言之之辞也 公羊传宋杀其大夫何以不名宋

  • 后主皇后穆氏传·李延寿

    齐后主的皇后穆氏,名叫邪利,原是斛律皇后随从女婢。她母亲名叫轻霄,本是穆子伦的女婢,后来又转入侍中宋钦道家里,和人私通而生下穆氏,也不知该姓什么,有人说她就是宋钦道的女儿。  穆氏小字黄花,后改字为舍利。宋钦道的老婆

  • 文天祥传·脱脱

    文天祥,字宋瑞,一字履善,吉州吉水人。他相貌堂堂,身材魁伟,皮肤白美如玉,眉清目秀,观物炯炯有神。在孩提时,看见学宫中所祭祀的乡先生欧阳修、杨邦义、胡铨的画像,谥号都为“忠”,即为此高兴,羡慕不已。说:“如果不成为其中的一员

  • 二、中俄初次在东北的冲突·蒋廷黻

    俄人到了来那流域以后,不久就感觉粮食缺乏的大困难。他们从土人听说精奇里河流域产粮甚多,这种传说形容未免过度,好像一到外兴安的山阳就是一片乐地。俄政府于1632年在来那河的中流设立雅库次克城(Yakutsk),派有总管,俄人所

  • 景公问何修则夫先王之游晏子对以省耕实第一·晏婴

    景公出游,问于晏子曰:“吾欲观于转附、朝舞,遵海而南,至于琅琊,寡人何修,则夫先王之游?”晏子再拜曰:“善哉!君之问也。闻天子之诸侯为巡狩,诸侯之天子为述职。故春省耕而补不足者谓之游,秋省实而助不给者谓之豫。夏谚曰:‘吾君

  • 第18章·老子

    【原文】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1)。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贞臣(2)。【题解】本章承上章“故信不足,焉有不信”而来,在病态社会的反常现象中,提出所谓仁义、智慧、孝慈、贞臣等等。从相反相成

  • 一切经音义卷第一·唐慧琳

        翻经沙门慧琳撰  音三藏圣教序并大般若经五十一卷  大唐三藏圣教序    太宗文皇帝制 慧琳音  二仪(鱼羁反易上系曰易有太极是生两仪顾野王云二仪谓天地也法象也毛诗传云仪正也说文度也从人义声也

  • 第十卷·佚名

    地狱品之六又彼比丘。知业果报。观大叫唤之大地狱。复有何处。彼见闻知复有异处。名血髓食。是彼地狱第十七处。众生何业生于彼处。彼见闻知若人杀盗邪行饮酒业及果报。如前所说。复有妄语作集恶业。谓王王等。若聚落

  • 圣佛母般若波罗蜜多九颂精义论卷下·佚名

        胜德赤衣菩萨造    西天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鸿胪卿传梵大师赐紫沙门臣法护等奉 诏译  此中应问。彼胜义谛中云何自性。答颂自喻言与阳焰等。  其阳焰者。谓地尘日光三事假合。如阳焰聚前见后坏。是故

  • 僧羯磨卷上并序(出四分律)·怀素

    西太原寺沙门怀素集原夫鹿苑龙城。启尸罗之妙躅。象岩鹫岭。开解脱之玄宗。于是三千大千。受清凉而出火宅。天上天下。乘戒筏而越迷津。内众于是敷荣。外徒由斯安乐。其后韬真细[疊*毛]多闻折轴之忧。掩正微言罕见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