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南会灯录卷第五
习安天龙 如纯 辑
贵阳西山宗风定禅师
思南任氏子。二十三岁。在都匀观音寺。礼峰池祝发。矢志遍参。至楚亲沩山养拙和尚。机缘未契。径往江浙。上天童参密祖。在行寮数年亦不契。因病归里。寓南望山住静。有嵩目法兄。访之。携觐语嵩和尚。随住六年。亲承印证。后语嵩和尚。往天童扫祖塔。嘱师永住西山。后圆寂。建塔於本山之西。
上堂。权衡在掌。杀活由人。杲日丽天。澄澄光彩。头头上露。法法上彰。一处明。百处千处光辉。一言通。千言万言透脱。所以无物不为妙用。无法不是真乘。光扬佛日。耀古腾今。即此现成。即此受用。一言含众相。一句逗群机。何用猛虎穴里横身。万仞峰头侧足。以拄杖卓一卓云。是处是慈氏。无门无善财。
上堂。十五日已前。掬水月在掌。十五日已后。弄花香满衣。正当十五日。无风起浪。平地生波。连累众生。平空吃苦。正是好肉上剜疮。乃大笑云。且道笑个甚么。良久云。脑后见腮。不与往来。掷拂子下座。
上堂。西来的的意。教外直指传。曹溪流正脉。绵绵到破山。破山出马度。马度出西山。全提临济令。放出老德山。劈破三玄旨。坐断赵州关。剿绝天然党。狐窟尽掀翻。魔佛齐丧命。金刚把眉攒。衲子跨门三十棒。直教个个头颅穿。喝一喝下座。
上堂。昔睦州唆临济。问黄檗的的大意。济三遭痛打。虽然不是好心。君子有成人之美。杨岐逼慈明晚参。鲁班手里弄凿斧。赵州访道吾。知他是何心行。宝寿上堂。三圣推出一僧。大似埋兵掉斗。宝寿便打。烂泥里有刺。试问大众。即今还有为诸大老出气者么。时有僧喝。师便打云。定上座。也是为他闲事长无明。
上堂。即心即佛。钉桩摇橹。非心非佛。忍俊不禁。不是心不是佛不是物。泥里洗土块。西山今日。一齐坐断。外不见有大地山河。森罗万象。草木昆虫。一切境界。内不见有自心贪染。爱恶喜怒。明暗色空。我人众生寿者。如天之高。地之厚。水之深。空之阔。正所谓神光独耀。万古徽猷。体露真常。即如如佛。大众。作么生是如如佛。卓杖云。吃嘹舌头三千里。壶中日月自分明。
贵筑三潮水知非禅院剖石镜禅师
上堂。知非洪开选佛场。全提正令绝商量。直教当下超方便。莫把虚空较短长。还有不较短长者么。东西十万。南北八千。
上堂。不贵语清。只图眼正。妍丑高低难瞒。宝镜少林罔测。已输机今日。禅流看性命。到者里。还有不顾危亡者么。若有。可谓长鲸吸乾海底波。泥牛吼落天边月。苟或未然。河里失钱河里摝。
小参。卓杖云。今朝便是元宵节。老汉当堂无法说。露柱灯笼笑点头。谁能当下知休歇。知休歇。溪声尽是广长舌。不休歇。依旧三生六十劫。
天吼廓禅师法嗣
习安玉丹语圣正禅师
蜀之叙州富顺杨氏子。母陈氏。因乱入黔。至安顺府大士阁。礼觉旨老宿披剃。依天台月峰和尚具足。隐居丹山数载。有提台李公。率普城众姓。请师重建大士阁。适遇天吼和尚。见师气槩超然履践精确。遂印可。师即开法普城。掩关於后阁上三载。复隐丹山休老。门弟子。为师预建塔於寺侧。
建大悲阁落成上堂。大悲千只眼。正眼惟是一只。大悲千只手。正手亦是一只。以一只眼。普观三千大千世界。以一只手。等接微尘剎土众生。所以建法幢立规矩。必须眼亲手办。竖琼楼张玉殿。自不带水拖泥。正恁么时。只是不得将大法轮。向微尘里转。以宝王剎。向一毫头上现。且道。向甚么处现。卓拄杖一下云。三门对佛殿。
上堂。世尊为一大事因缘。出现於世。堪叹无端劳攘。达磨西来。直指人心见性成佛。怎奈平地扯谎。历代来尊宿。全没意智。各各承虚接响。正上座见处。要且与诸人无别。且道。那里是无别处。普定城内。有四十八条官街。是那一条不许人行。喝一喝下座。
说戒上堂。拈起香云。戒香定香慧香解脱香。无上法王亲得受。只如金不博金。水不洗水。且道。戒定慧解脱香。无上法王。是一是二。试分别看。若分别得出。三际净戒。不假言诠。一时圆具。其或未然。守护行持。皆犯波罗夷罪。汝诸人还信得及么。若信不及。山僧抑只得随类颠倒去也。传戒。下座。
住丹山上堂。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且道。灵在甚么处。蓦拈拄杖云看看。卓一卓下座。僧问。宾头卢尊者。日应四天下供。此间还来否。师曰。你将甚么供养。僧无语。师曰。圣僧前戏弄不得。
一日有僧。至关前问曰。昔日弥勒弹指。楼阁门开。令善财入。今日某甲到来。无人弹指。也要入此楼阁。与和尚相见。还得么。师云瞎。僧曰。恁么则觌面相呈去也。师云。新罗国在海南边。僧曰。某甲到者里却又不会。师便打云。老僧从不屈负人。
习安狮山语贤英禅师
蜀之酆都隆氏子。母范氏。因世变从戎入黔。至安平天台山。礼恒修剃染。随恒创辟狮山。恒寂后师继守。矢志行脚。参敏树老人圆具。后参天吼和尚印可。仍开法狮山。有投老计。门弟子预为建塔於本山之麓。
上堂。有一物。明历历黑漆漆。常在动用中。动用中收不得。既收不得。且道。吃饭穿衣。屙屎放尿。迎宾待客。施为动转底。是个甚么。山僧今日不惜眉毛。八字打开。为你诸人。露头露面了也。汝等诸人。还委悉么。若委悉得。果是当然明历历。若委悉不得。依旧还他黑漆漆。喝一喝下座。
上堂。孟夏渐热。仲冬严寒。热则普天普地热。寒则普天普地寒。若以世谛流布。堕地狱如箭射。若作佛法商量。驴年也未梦见在。毕竟合作么生。卓拄杖云。填沟塞壑无人会。雨过夜塘秋水深。
上堂。大道洞然。孤明历历。动则横徧十虚。静则银山铁壁。所以道放之则弥六合。卷之则退藏於密。於中宽窄大小。长短方圆。直得了无纤毫过患。灼然一切自合其宜。且作么生是自合其宜一句。红霞穿碧落。白日绕须弥。
上堂。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君王得一。天下太平。群臣得一。助国佑民。百姓得一。启家营生。衲僧得一。海众云臻。蓦拈起拄杖云。看看。拄杖子得一。直切为人。且如何是直切处。卓一卓云。一箭中红心。
示众。火就上水流下。祖师西来无别话。不将此语当宗乘。万劫千生病难拔。若将此语当宗乘。衲僧门下。只好勘过了打。且道。衲僧门下。又有甚长处。良久云。无影树栽人不见。根固时开智慧花。
万德语林弘先禅师
西蜀朱氏子。母骆氏。因世乱入黔。寓安顺水桥圆照庵。礼体如披剃。遇一行脚老宿。见师气相不凡。便以父母未生前话示之。师谨领密行。参究多载。一日赴斋路行。忽值驴鸣。豁然大悟。后遇敏树老人过狮山。师往亲觐受具足。参天吼和尚印证。后住万德。於康熙癸亥十二月十三日卯时。集众嘱后事毕。遂坐化。世寿五十二。僧腊不记。
上堂。抬头见天。觑破娘生面孔。低头见地。踏翻向上关头。直饶到者里。犹欠转身一路在。且如何是转身一路。良久曰。不许夜行。投明须到。喝一喝下座。
天隐崇禅师法嗣
定番九龙古源鉴禅师
城都余氏子。值乱寓滇之曲靖圆通寺。礼沧海披剃。隐鸡山数载。初参灵隐。次参灵药。皆不契。又参渠山。偕渠至楚。复参灵隐。亦不契。遂游江南。於金陵参大咸。充知藏。复充维那。后参天隐和尚印证。住楚之龙泉龙标回龙。辟建岑山。回黔辟九龙。重兴天龙。仍归九龙示寂。世寿六十七。僧腊五十。
上堂。挥拂子云。若论此事。非口所宣。非心所测。不可以智知。不可以识识。一任开虚空口。掉江海舌。到者里。也不能措得一辞。何况轻举妄动。早是笑杀傍观。
上堂。五千四十八经卷。是闲故纸。三千七百则公案。乃烂葛藤。直饶临济德山。棒喝交驰。到者里。也只看即有分。何故。良久云。三边不用安戈甲。万里歌谣贺太平。
上堂。古人道。有一人。长不吃饭。一生不道饥。有一人。终日吃饭。一生不道饱。诸仁者且道。即今此人。在甚么处。若道现前便是。未免指鹿为马。若道不是。又是斩头觅活。正恁么时。还的当得么分明月在梅梢上。看到梅梢早已迟。喝一喝下座。
上堂。眉头额底。眼横鼻直。上智下愚。阿谁无分。到者里。因甚么十个五双。不能领会得。且道。他过在甚么处。击拂子云。只为分明极。翻令所得迟。
上堂。山僧有个千圣不奈何底句子。要与诸人吐露。惟恐诸人不识好恶。当面错过。空起劳攘。不自宁静。所以不敢相报。但未审诸人还有直下委悉得底么。若委悉得。便见山僧无事多事。其或未能。莫道不疑好。
上堂。明珠在掌。随物色以分辉。宝月当空。临水际而影现。卓拄杖一下云。会么。释迦老子降生也。九龙吐水沐金躯。地涌金莲捧双足。晃然八万四千毛孔。孔孔说无生法忍。独露三百六十骨节。节节放大宝光明。光光照彻无边世界。微尘剎土。若草若木。若凡若圣。若僧若俗。若男若女。并有情无情。无不尽皆睹其光彩。於其光中。得大利益。得大安乐。得大神通。得大受用。正恁么时。还有恁么者么。有。不妨捉败释迦老子。将无尽三际净戒。不假文词。一时受具。如无。天雨四花呈瑞彩。地摇六震起云龙。喝一喝下座。
上堂。祖师心印铁牛机。举似现前大众知。不是见闻生灭法。等闲慎勿别寻思。
上堂。天不言而四时行。地不言而万物生。圣人不言而万邦宁。且道。衲僧不言。又作么生。东方日出卯。因缘时恰好。虚空绝遮拦。大地光皎皎。此事甚分明。切忌外边讨。
上堂。时临冬正寒。大地雪漫漫。鼻祖西来意。分明无两般。若与么会。十万八千。不与么会。辜负现前。敢问诸禅德。且毕竟如何体究。得不辜负现前去。还会么。咄。雪消清涧水。梅吐玉枝香。
上堂。天寒地冻。水滴氷生。释迦老子。夜睹明星。摸着鼻孔。打失眼睛。冤沉毒海。累及儿孙。且道。累及个甚么。良久云。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
上堂。朔风凛凛透疎篱。寒威彻骨忆初时。六年功毕遭涂炭直至而今几得知。且道。那里是释迦老子。遭涂炭处。若也会得。不妨出手共整颓纲。堪报不报之恩。用作无为之化。如或未然。直饶语透威音外。眼底青黄天地悬。喝一喝下座。
小参。若论个事。人人本有。个个不无。争奈十二时中。业识茫茫。致使当面错过。若是鼻吼端的底。管取开眼合眼。时时明见。脚跟点地底。一任东行西行。自然步步踏着。所以道。舍之不离。求之即错。错错。佛祖到头难摸索。
小参。喝一喝云。天自高兮地自厚。日月无私照林阜。堪笑一等丈夫儿。只管随人背后走。直饶足迹徧天涯。到头依旧还依旧。
颂女子出定话。夜冷霜寒明月天。都来帘外打秋千。更阑沽酒不知醉。悞赚婴痴入倒悬。
赵州访二庵主。船到江干任放行。高低深浅浪花生。纵横两岸歌声疾。风叶满蓬听不真。
思南太平大凡宗禅师
蜀之谢氏子。礼我一披剃。久亲中华天隐和尚。圆具。并承印可。住后上堂。阴极阳回。百卉萠芽开万境。乾旋坤转。群芳吐艳遍三千。分明漏泄无余事。天地同根体一然。山僧恁么告报。大似将浊物投於净器。撒沙向诸人眼里。於中还有忍俊不禁底么。出来为众竭力。看看。如无。山僧还有第二杓恶水。泼汝诸人去也。卓拄杖。喝一喝下座。
石阡中华识竺海伦禅师
蜀之夔州张氏子。寓荆州礼天吼和尚披剃。依敏树老人具足。久亲天隐和尚。并辅隐辟中华。又游江南。归志愈坚。苦任监寺十余载。承隐印证。辞回蜀之遵义居静。后隐圆寂。中华虚癈。众挽师继席焉。
眉潭白筠以四教禅师
蜀之葛氏子。父避乱寓夜郎。母彭氏。梦僧乞斋觉而生。年十二。礼朝阳寺月如剃染。廿五依天峰受具。久参天隐和尚印记。师有不出世之志。故辟此山为常居。
天湖印禅师法嗣
都匀别南传旨禅师
蜀之牟氏子。久参天湖和尚印可。性执傲。尝有不出世之说。生平不交权贵。僻居匀城鼓楼山半之三元庵。数十余年。足不越阃。太守扣门。竟不为礼。学者求开示。惟默然而已。匀郡诸山。钦重师道。为建寿塔於城南十里吴家司山畔。康熙庚辰仲冬。告众曰。吾於后月初六日辰时。欲去世矣。众以为戏。师见众不然。预於初四日。发帖辞诸山。诸山云集。师复曰。衲僧家岂肯舁个死尸过市。吾欲自出。是时合郡僧俗翕然。惟郡守疑而不信。出示禁众。以逆留之。师闻叱曰。痴汉。正恁么时。莫道太守。直饶当今到来。亦留吾不得在。言毕。自趋入龛。竟坐逝矣。太守闻之。立时亲送。举火时。咸闻异香遍野。火后收骨舍利。入塔藏焉。世寿七十三。僧腊五十六。
安平天台月峰琰禅师
安笼涂氏子。母王氏。礼本山幽玄剃染。参云腹和尚圆具。云示参万法归一话。师侍云。住普阳常寿永宁中和。往来日久。后遇天湖和尚到山。师坚留住。不时请益。一日立於檐下。忽尔浑然无见。从午至夕方苏。通身汗流。自觉身心轻快。如卸百斤担子。遂作偈呈湖。湖即印证并嘱。住此山廿余年。示寂。塔於本山之后。世寿五十九。僧腊四十三。
元旦上堂。昨日腊月三十。今朝正月初一。寒岩枯壑回春。积雪凝氷解释。木人漫抚没弦琴。石女横吹无孔笛。且道。台山长老。又作么生。良久插香云。香焚宝鼎祝皇室。
上堂。世尊传金襕袈裟与迦叶。移花兼蝶至。吾师付大红偏衫与性琰。买石得云饶。若是具眼衲僧。何用觌面打开。当阳展示分明。鸡足山中。一场钝置。大庾岭上。互相热瞒。还知么。其或未知。且看据款结案去也。卓拄杖下座。
上堂。佛身充满於法界。普现一切群生前。随缘赴感靡不周。而恒处此菩提座。且道。如何是菩提座。遂以拂子打圆相云。到者里十个有五双。若非觌面热瞒。便是当头蹉过。即今还有不蹉过底么。且唤来。与老僧洗脚。
中秋小参。诸方佛法塞山海。惟有天台一字无。今日中秋佳节至。升堂默坐嘴卢都。良久以拂子画○云。幸喜还有者个。不然。则辜负此个时节去也。未审者个从甚处得来。顾左右云。休从天上觅。莫向水中寻。小参。无明识性即佛性。幻化空身即法身。以拂子打圆相云。者个是无明。那个是佛性。又打圆相云。者个是佛性。那个是无明。又打圆相云。者个是幻身。那个是法身。又打圆相云。者个是法身。那个是幻身。诸昆众。山僧如此分析。尔诸人作么生领会。倘若会得。唤作无明也可。不唤作无明也可。唤作佛性也可。不唤作佛性也可。唤作幻身也可。不唤作幻身也可。唤作法身也可。不唤作法身也可。所以恁么也得。不恁么也得。虽然如是。山僧自吃三十拄杖始得。何故。不见道。来说是非者。便是是非人。
问。如何是诸佛出身处。师云。梅花雪里开。
问。如何是济北家风。师云。棒头血滴滴。
问。不在内。不在外。不在中间。在甚么处。师打云。且看在甚么处。
问。如何是古佛心宗。师云石头。进云。如何是最上乘法。师云篱笆。进云。学人不会。师云。遮牛遮马。
天语怀禅师法嗣
习安云鹫顶相慕禅师
本境刘氏子。因父任滇之临安。师偕往。暇日游鸡山。随喜胜峰寺。突然发心出家。父令人劝之。不返。遂依本寺和雅和尚披剃。并求具足。后诛茆於狮子林。居静数载。因念大事未明。矢志行脚。至蜀之遵义白牛砂冈。参天语和尚。发明印证。归里辟建云鹫开法。廿余年。足不越阃。时丁巳季秋。一日示微恙。告众而寂。塔於本山之麓。世寿七十三。僧腊四十八。
上堂。经律论。戒定慧。伸手抓头。反手抓背。火里虾蟆吞却月。反覆看来又不会。直饶会。也是瞎驴趁大队。喝一喝下座。
示众。我本有一诀。见为诸人说。拟更问如何。拄杖劈头楔。
师尝问僧曰。精进持净戒。犹如护明珠。上座明珠。在甚么处。僧拟开口。师便打。往往未有契其机者。
贵筑永兴桂魄顶禅师
蜀之潼川母氏子。於本境中和寺剃染。入黔参天语和尚印证。住万寿。迁东山。后终於永兴。
上堂。髑髅常干世界。鼻孔摩触家风。用则与八大龙王斗富。不用则半文不值。到者里。直得搅长河为酥酪。变大地作黄金。且道。得力在甚么处。良久竖拂子云。金镞惯调曾百战。铁鞭多力恨无雠。喝一喝下座。
上堂。万寿打开布袋口。昂藏鼻孔金毛走。一朝满地化麒麟。个个面南看北斗。此四句中。内有一句。能纵能夺。能杀能活。若人检点得出。不止一生参学事毕。更与千圣同出手眼去也。还得么。卓拄杖云。移舟谙水脉。举棹别波澜。
示众。春风解冻。百草萌芽。有一句子。觑着眼瞎。於此荐得。许你具参学眼。
普阳长寿桂铉慧禅师
蜀东长邑陈氏子。因世变入黔。至普阳龙泉寺。礼大光披剃。依云腹和尚圆具。后参天语和尚印可。
上堂。凝然湛寂。十方独露。一尘不动。万象全彰。本无言象之表。亦无净染之名。绝情绝见。明如杲日当空。超声超色。宽若太虚无际。所以道。一处通处处通。一处明处处明。头头不昧。法法皆真。然虽如是。卓拄杖一下云。不因渔父引。怎得见波涛。
上堂。蓦拈拄杖云。这木上座。赤条条。没人情。硬赳赳。无回互。不着佛。不着法。不着僧。汝等诸人。总向者里。觅甚么碗。良久云。正所谓巧匠炉边多纯铁。良医门首足病人。一时打散。
上堂。斩钉截铁。未是作家手段。推山倒岳。亦非向上钳锤。何故聻。石虎吼时山谷响。木人唱处铁牛惊。祇如当下恁么得去。又作么生。良久云。觅火和烟得。担泉带月归。
示众。参若不透。理即不圆。悟若不深。智亦不阔。参得透。理必圆。悟得深。智必阔。若是出格人。果不向窠窟里作活计。别具一段手眼。一觑便破。山河大地。尽在一粒粟中。三世诸佛。总归一毫头上。华藏剎海。不离脚跟之下。百亿须弥。见在眉睫之间。一任脱洒。随方应物。虽然如是。犹是化门边事。如何是顿超直截一句。顾视大众云。推倒须弥存日月。放开布袋纳虚空。
圣符越禅师法嗣
思南天庆福圆满禅师
南直凤阳杨氏子。自幻出尘。年十九行脚。至楚之靖州青云山。依愿如律师受具。后入黔江口之香山。久亲圣符和尚印可。住九台天庆禅院。
上堂。年年此夕庆元宵。万户千门佳气饶。一盏无油灯自焰。光明破暗不须挑。大众。旷大劫来。者盏无油灯。尔等有眼。切莫错过。卓拄杖下座。
示众。出家子切为何事。方能辞亲割爱。剃发染衣。身入空门。莫不是为生死一大事因缘心切。故求受戒参禅。乞善知识决择之。生死既明。亦更不可有违初志。错过目前。目前若得端的。自然不被一切污染。何为污染。即今所说。种种言辞。岂不是污染。说心说性。亦是污染。说玄说妙。亦是污染。坐禅息定。亦是污染。着意思惟。亦是污染。只今恁么形书纸笔。亦是特地污染。除此之外。且如何是洁白无染处。良久云。金刚宝剑当头截。莫管人间是与非。
石阡凤凰衡岳行规禅师
楚南武攸蒋氏子。在黔之侗仁江口香山寺。礼圣符和尚剃染。圆具。并以印可。住凤凰。而终塔於镇远[泳-永+舞]阳迎仙寺后。世寿四十九。僧腊十八。
赤松领禅师法嗣
眉潭凤凰大拙净霞禅师
上堂。转得山河为自己。天地同根物一体。更於自己转山河。沙界全身不是他。所以道。法身清净等虚空。应物现形水月同。莫道他山芳草绿。春来处处百花红。喝一喝下座。
云石明源禅师
高安吴氏子。母胡氏。在楚平溪紫气山。礼省念剃染。矢志行脚。至常德翠微。依雪仑和尚圆具。参赤松和尚印可。
上堂。一槌粉碎。徧界扬辉。一句才彰。十方庆赞。物物龙骧虎骤。头头宾主交参。正恁么时。直得七星台畔。木人起舞。紫气峰头。石女讴歌。还委悉么。卓拄杖一下云。鹤有九皋难翥翼。马无千里漫追风。喝一喝下座。
晚参示众。目前无法。万象森罗。意在目前。十方坐断。不是目前法。瞒得阿谁。非耳目之所到。走杀天下衲僧。即此四转语内。有一句。能纵能夺。能杀能活。於此荐得分明。也是秦时[车*度]轹。
颂高峰竹篦。三尺吹毛觌面酬。半同引玉半垂钩。当阳若不明斯旨。剑去徒劳苦刻舟。
离四句绝百非。藏头白海头黑。明眼衲僧瞒不得。若从个里辨端的。直待当来问弥勒。
铁梅珍禅师法嗣
贵筑中兴逈然月禅师
黄州曾氏子。在黔之宝台山剃染。依语嵩和尚圆具。参铁梅和尚印证。
上堂。拂面寒风吹。得枝残叶落。片片飞空。西来祖意八字打开。巍巍荡荡。无穷拈来且非文字。四方八面皆通。且道。通后如何。卓拄杖云。浑身彻骨无回互。脱体风流得自由。
习安石佛浮月海禅师
清镇刘氏子。在城观音阁。礼智融披剃。依天湖具足。参铁梅和尚印可。重辟石佛。有投老计。门人预为师建塔於寺西。师尝咏牧牛歌曰。人牛两俱忘。无物堪比量。本来原不动。动处却非常。
上堂。恁么来者闹浩浩。不恁么来者静悄悄。闹浩浩静悄悄。石佛拄杖子。总未肯相饶。因甚如此。卓拄杖云。万派声归海上消。
清镇普化古月明济禅师
蜀之彭氏子。寓黔清镇丛林寺。礼慧融披剃。参铁梅和尚印可。
住普化上堂。摇铃舞铎。鼓弄后昆。翻觔打斗。自扬家丑。济上座到此。总不与么也。自迈古超今。光前裕后。於中还有共相证据者么。莫教刺脑入胶盆。喝一喝下座。
黔南会灯录卷第五
猜你喜欢 佛说大乘菩萨藏正法经卷第二十三·佚名 余杭政禅师·惠洪 大般涅槃经集解 第五十二卷·宝亮 千转大明陀罗尼经·佚名 序·彭绍升 卷八·佚名 准提净业卷之三·谢于教 人天眼目卷之三·智昭 第一 大分别·佚名 大方广佛华严经随疏演义钞卷第八十九·澄观 所希望于星洲佛教徒者·太虚 无能胜大明陀罗尼经·佚名 妙法圣念处经卷第四·佚名 为无为漏无漏对观颂·太虚 卷第三十三·德清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