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东征集卷三

  漳浦蓝鼎元玉霖稿

  天长王者辅近颜评

  复制军论筑城书

  与制军再论筑城书

  与台湾道府论杀贼书

  答道府论陈福寿入山书

  覆制军台疆经理书

  覆制军迁民划界书

  论台变武职罪案书

  论刘得紫书

  复制军论筑城书

  筑城凿濠,台中第一急务,当星速举行者也。承谕但住官兵,不用议及民居,乃因时制宜、节用爱人至意。第思设兵原以卫民,而文武衙署、仓库监房,俱关重大,似未可俱护兵丁,而置其余于度外也。盗贼小人,耽耽之视,惟在帑金,而同伙囚系,则谋劫监越狱,情所必至。仓卒之际,以官为主,官无恙则法尚存,未敢遽掠民居,而民亦无惊扰溃散之患。此定理也。官无大小,失一则群情慌乱,而贼志张扬,兵威挫衂。故谋事必出万全,虽不能多及民居,亦当合文武衙署、仓库监房包裹在内,乃可战可守,可以言城。

  若谓兵既减少,城大难于照看;则内地各府县戍守之兵,或千或百,皆有包罗衙署民居之城。况兵既二千,亦不为少。有急则住眷良民,皆可登陴协守,似无照管不周之弊。

  但土城木城,职等再四筹咨,未见其可。台地彻底粉沙,筑之不坚,胶之不实,欲依宪谕以挖濠之土,不灰不砖,而成五尺厚、二丈高之墙,万万不能牢固。即使勉强堆筑,风雨一至,立见崩隤,将徒劳而罔功。此土寨之不可也。深山伐木,远运以来,所费不赀。承谕内外两重植立,以沙土实其中,复用厚板盖顶,则必深竖密布。所需之木,何啻山积。虽暂时亦堪守御,而历久终归朽蠹。盖木性乍干乍湿,逾年即坏,既已植筑为城,半埋沙土,骄阳曝则肤理裂开,雨露濡则腐枯立见。其劳民伤财,不下灰砖,而复不能以经久。则木寨亦未善也。沙灰土三合筑墙之寨,此则可行。灰可载牡蛎之壳,筑窑自烧。而沙土亦须运载。盖必粗沙如豆米颗粒,及山间实土,方可和灰,非此处细粉沙泥可用。则工本浩大,与砌砖为城相去无几。

  职等愚见,以为不为则已,为则必要于固。土木即可权宜,钱粮总无出办。似不如明题请旨,就台地特开捐输城工事例,于万寿亭宽旷处所,用灰砌砖筑一不大不小之城,将文武衙署、仓库监房俱包在内,深凿濠堑,密布桩签,方为长久至计。凤山、诸罗营县,一例仿此行之。不知执事以为何如?一时之劳,万世之利也。职等凡庸识浅,以为此事关系台疆安危,即系国家东南沿海治乱,似不可苟且涂饰。惟执事留意焉!

  为地方创立万世之业,自不容苟且涂饰。说得明白透快,具见公忠为国、剸犀断蛟手段。

  与制军再论筑城书

  于万寿亭旷地筑一小城,建文武衙署仓库于中,尚是畏难苟安之见。因宪札内有「兵民杂处,难于稽查」等语,故云然耳。夫设兵本以卫民,而兵在城内,民在城外,彼蚩蚩者不知居重驭轻之意,谓出力筑城卫兵,而置室家妇子于外,以当蹂躏,夜半贼来,呼城门而求救,无及矣。论理宜包罗民居为是。

  北从总兵大营后围起,环台湾县署而东,跨沟为水门,遂包东岳庙、台湾县学、凤山公馆,南包郡庠、防厂、台厦道公署,西包天后宫、番子楼,而北环左营游击营署;计一周不过十里。惟截出中营、万寿亭、春牛埔、士墼埕、渡头在外,其余文武衙署、学宫、城隍、仓库、牢狱,包括靡遗;尚未及兴化、漳州郡城之大。其形势则北跨高坡临海,东北当北路要冲,东南控扼南中二路,南瞰鬼子山、土墼埕,西俯海岸;鲲身、安平、鹿耳为扞门,方得建郡形胜。其三面皆无民居,止截断土墼埕一带,须清民屋;但为地方大利,亦不得顾惜小害。计算应毁房舍若干,将节省营建衙署费用量直周给;所损少而所全多,国家大事,惟断乃成。幸即具题请旨,开输砖石城工事例。诸罗、凤山皆可刻日行之。不然,终是道■〈亠〈勹外方内〉〉筑舍,未见巧妇能为无米之炊。权宜而用土木,偷安止在目前,劳民伤财,不能经久。若止防卫官兵,俾蚩蚩者心寒而齿冷,非经国安边之道也。

  统计宇内全局,则台湾为海外弹丸黑子,似在无足重轻之数;然沃野千里,粮糈足食,舟楫之利通天下,万一为盗贼所有,或荷兰、日本所据,则沿海六七省皆不得安枕而卧,关系东南半壁治乱,非浅尠也。鄙见若斯,惟执事裁之察之!

  经理一方,却关中原形势,见得海外岩疆,不比他处郡邑介在可有可无间。笔下斩截,当推绝调。

  与台湾道府论杀贼书

  北路余孽,剽掠盐水港,竖旗六加甸,咨其凶顽,目无王章,可恨极矣!已经擒获杨君、林君、李明等辈,拟于明日会讯,分别斩馘。兹闻尊议,欲按律成招,押解省城,听制抚审题正法。此常理也。但某愚见,窃有欲参末议者。

  安靖地方,原不必拘牵文法;况在军中,无人人审解之例。所谓得情哀衿,施之良民则为德,施之叛乱则为纵。而况甫平思乱,既赦复叛,此曹尚可活哉!今解入内地,不能不扳仇复怨,牵累无辜,恐民间人人自危。且上下审驳,奏报往返,动隔经年,虽彼时万刃碎磔,民已忘记不知为何人何事矣。目前冤愤不伸,咨嗟诅詋,此声曷可闻也!海外反侧地,非树威不足弹压。奸徒无所畏惮,将何以为定乱之资?讵可以仁慈之治治之!吾于就抚者加之恩,力擒者弃诸市,情法分明,任其自择,庶可净尽根株耳。

  旦日会审,将枭示众,定人心而固疆圉。有罪,某自当之。军中义得专杀,无预诸君事也。某非立意嗜杀,无仁人好生之心。正惟好生,不得不以杀止杀。乱贼不杀,害及善良,刑法将安所用?而乱贼尚不可杀,则又何贼不可为?将刑法亦不胜其用!鄙见如此,未知当否?同舟共济,勿吝相商。某白。

  迅雷严霜,笔笔斩截,却有和风庆云之气行乎其中,以所言皆大公至正,定乱保邦之要道,非一味肃杀者比也。然小儒望之,已舌挢不能收矣。

  答道府论陈福寿入山书

  承惠教,以杜君英实为戎首,此时尚匿山中,倾侧靡常,不宜轻遣陈福寿往与相见。福寿罪大恶极,为国家不赦之人,已经奏报就抚,万一复偕君英逃去,则身名随之。具见足下爱我之深,甚为感谢!

  但某亦尝思之,福寿不往,君英不来,一片疑团,待此以决。我辈至诚待人,奈何使人疑之!料福寿已无去志,即使君英摇唇鼓舌,无改于穷蹙颠连之状,安能使福寿舍安而就危,舍生而就死?此必不得之数也。况君英欲出,自是实情。彼当倡乱之初,声势猖獗,更甚于朱一贵。比及陷郡,欲与一贵争王,迨后吞并相攻,败走虎尾溪,其众尚四五万。王师入郡三日,彼尚有八千人屯踞猫儿干。今亡命至此,昼伏夜奔,八千子弟俱归何处。即纵陈福寿与俱入山,无衣无食,能再集八千人否?即使招至数万,亦不过如曩时君英,终有今日,则亦何益之有?君英此时如梦初醒,断断不复出此也。彼在山中,奋飞无路,闻江国论、陈福寿等美衣丰食,优游自在,早已心动欲出,但恐为人所欺,竿首市曹,不过欲见福寿一问至诚否,实非敢有他念。是以福寿虽病,某亦令载牛车,强遣之去。又未尝不为过虑,密谕施恩、陈祥当机相度,或有他变,则挥刀先斩福寿,徐割其首级以报,亦可以伸朝廷之法。然窃料君英必无异志。明日午后,当来请移大驾到此间会同质讯可也。

  穷寇乞命,自无他虑。虽道理时势具在眼前,却无人敢如此决断;以陈福寿关系匪轻,万一有失,身名随之,敢或为姑试哉!福寿一往,君英便来,果然不出所料;固由其识之明、见之定,亦公忠为国之心不可及也。

  覆制军台疆经理书

  十月既望,接到宪檄,内开台疆经理事宜八条。翼日又奉谕札,再加四条。具见未雨绸缪,为台地苍生谋善后之策,职等自当遵命,次第举行。亦有愚昧无知,胸中未能悉达,不得不略属僚奉上之文,而讲师生质疑问难之谊;伏惟宪台少加垂察。

  台湾海外天险,治乱安危,关系国家东南甚钜。其地高山百重,平原万顷,舟楫往来,四通八达。外则日本、琉球、吕宋、噶罗吧、暹罗、安南、西洋、荷兰诸番,一苇可杭;内则福建、广东、浙江、江南、山东、辽阳,不啻同室而居,比邻而处,门户相通,曾无藩篱之限,非若寻常岛屿郡邑介在可有可无间。值兹寇乱风灾之后,民生凋瘵,大异本来富庶面目。然风俗尚多浇恶,奸宄未尽革心,网密则伤,网疏则犯。治安之政宜严而不宜宽,将安将治之民宜静而不宜动。

  伏读宪谕:罗汉门、黄殿庄,朱一贵起事之所,应将房屋尽行烧毁,人民尽行驱逐,不许往来耕种。阿猴林山径四达,大木丛茂,宽长三、四十里,抽藤、锯板、烧炭、砍柴、耕种之人甚多,亦应尽数撤回,篷厂尽行烧毁。槟榔林为杜君英起手之处,郎娇为极边藏奸之所,房屋、人民,皆当烧毁、驱逐,不许再种田园,砍柴来往。以上四条,防患拔根,至周至决。职等再四思维,一人谋逆,九族皆诛,乱贼所居之地,虽墟其里可也。惟是起贼非止数处,数处人民不下数百家,则亦微有可虑者。人情安土重迁,既有田畴、庐舍、室家、妇子,环聚耕凿,一旦驱逐搬移,不能遍给以资生之藉,则无屋可住,无田可耕,失业流离,必为盗贼;一可虑也。其地既广且饶,宜田宜宅,可以容民畜众,而置之空虚,无人镇压,则是弃为贼巢,使奸宄便于出没;二可虑也。前此台地,何人非贼,国公、将军而外,伪镇不止千余,今诛之不可胜诛,俱仍安居乐业;而独于附近贼里之人,田宅尽倾,驱村众而流离之,邻贼之罪重于作贼;三可虑也。台寇虽起山间,在郡十居其九,若欲因贼弃地,则府治先不可言。况郎娇并无起贼,虽处极边,广饶十倍于罗汉,现在耕凿数百人,番黎相安,已成乐土。今无故欲荡其居,尽绝人迹往来,则官兵断不肯履险涉远,而巡入百余里无人之地;脱有匪类聚众出没,更无他人可以报信;四可虑也。锯板、押藤,贫民衣食所系,兼以采取木料,修理战船,为军务所必需;而砍柴烧炭,尤人生日用所不可少。暂时清山则可,若欲永永禁绝,则流离失业之众,又将不下千百家,势必违误船工,而全台且有不火食之患;五可虑也。疆土既开,有日辟,无日蹙。台地宋元以前,并无人知,至明中叶,太监王三保舟下西洋,遭风至此,始知有此一地。未几而海■〈寇,女代攴〉林道干据之,颜思齐、郑芝龙与倭据之,荷兰据之,郑成功又据之。国家初设郡县,管辖不过百里,距今未四十年,而开垦流移之众,延袤二千余里,糖榖之利甲天下。过此再四、五十年,连内山山后野番不到之境,皆将为良田美宅,万万不可遏抑。今乃欲令现成村社废为坵墟,厉禁不能;六可虑也。曩者诸罗令周钟瑄有清革流民以大甲溪为界之请,凤山令宋永清有议弃郎娇之详;今北至淡水、鸡笼,南尽沙马矶头,皆欣然乐郊,争趋若鹜,虽欲限之,恶得而限之。职等愚见,以为人无良匪,教化则驯;地无美恶,经理则善。莫如添兵设防,广听开垦。地利尽,人力齐,鸡鸣狗吠,相闻而彻乎山中,虽有盗贼,将无逋逃之薮。何必因噎废食,乃为全身远害哉?

  今窃议于罗汉内门中埔庄设防兵三百名,以千总一员驻劄其地。郎娇亦设千总一员,兵三百,控扼极边一带。三、六、九期操演之外,准其自备牛种,就地屯田,以为余资,虽险远而弁兵便焉。槟榔林在平原旷土之中,杜君英出没庄屋,久被焚毁,附近村社,人烟稠密,星罗碁布,离下淡水营内埔庄汛防不远,无庸更议。至各处乡民,欲入深山采取树木,或令家甲邻右互结,给与腰牌,毋许胥役需索牌费一分一厘,听从其便。

  伏读宪檄:添防之制,宜速议定,以便题覆。夫今所宜更议者,惟罗汉门、郎娇而已矣。此外,则移八里岔汛千总驻劄后垄,为半线、淡水适中之地,及添设文员诸事,尚未举行。其余俱经遵照宪檄,于南路添设下淡水营守备,带兵五百,驻劄新园;设冈山守备,带兵五百,驻劄浊水溪埔;扼罗汉门诸山出没窦径;北路添设半线守备一营,带兵五百,居诸罗、淡水之中,上下控扼,联络声援;以诸罗山守备驻劄笨港,增兵二百名;添设下加冬守备一营,兵五百;郡治添设城守游击一营,兵八百,与镇标三营相埒;再加罗汉门、郎娇各添设汛兵三百,则全台共计增兵三千六百名,较宪檄前指之数,止多一百。但此三千六百之兵,必须请旨额外添设,就内地各标营分额招募,按班来台,如往例三年一换,然后内地不至空虚,无顾子失母之病。诸罗地方辽阔,鞭长不及,应划虎尾溪以上另设一县,驻劄半线,管辖六、七百里。鹿子港虽口岸扼要,离半线仅十五里,不用再设巡检,将巡检设在淡水八里岔,兼顾鸡笼山后。笨港设巡检一员驻劄。佳里兴巡检仍还佳里兴驻劄,带管目加溜湾。移典史归诸罗县治。南路凤山营县虽僻处海边,不如下埤头孔道冲要,然控扼海口,打狗、眉螺诸港乃匪类出没要区,当仍其旧,不可移易。添设凤山县丞一员,驻劄搭楼,稽察阿猴林、笃佳等处,弹压东南一带山庄。下淡水巡检一员,不许留郡,仍令驻劄下淡水,稽察淡水以南各庄及诸海口。台、凤、诸各县各练乡壮五百名,在外县丞、巡检各练乡壮三百名,无事则散之陇亩,有役则修我戈矛;乡自为守,人自为兵,此万全之道也。

  伏读宪檄:营伍操练宜勤,虚冐旧弊宜除,塘汛分防宜变通。三者皆极切当时弊。有兵不练,与无兵同。兵不能识将意,将不能识兵情,是谓乌合。器不与手相习,手不与心相应,是谓生疏。职每诫谕台属标营,定以三、六、九日按期操演,三令五申,如临大敌。又为之捐造仗房、枪炮、火药,以足其用。其分防外汛之兵,大汛每驻一、二百人,亦令如期操演,查足器械。塘兵专递公文,多人无益,每塘止定三名。小汛之兵,不上数十人,分作两班,赴就近大汛操演,不许懒惰。有操期不至者,大汛记名,逐月造册报查。又不许无故擅离汛防。凡有逃亡事故,立即报移内地调补,不许在台招募一人,以滋弊窦,违者参革其官。务使地皆实兵,兵皆可用。前此虚冐名粮之弊,尽行廓清。

  独将弁书识一项,未能遵谕革绝。盖缘武人不学者多,鲜有亲操翰墨,而兵马钱粮文移册籍非可全凭口说。且自古军中字识,名将不废。若用其人而不给其粮,情理亦未甚协。不揣愚懵,妄为酌议:台镇中营游击及各营守备,应各予书识八名;外营游击各六名;千把总虽系微员,亦不可全无一字,应予书识各一名;水师副将十名;南北二路参将各予八名;总兵书辨十六名。使粗足备具文书,不至如从前冐滥;将伙粮尽行禁革,可谓节啬至矣。未审宪台以为有当否?

  台地少马,无以壮军容而资冲突。今拟镇标三营、城守一营,各设马兵六十名;南路北路二营,各设马兵八十名;共该马四百匹,即在添设三千六百兵额之内,请旨配拨。先自内地带马来台,以后换人不换马。或有倒毙,方就台地孳生买补。时或孳生不足,亦向内地采买以来,则无苦累民番之处。

  伏读宪檄:除奸务尽,附和倡乱之徒,非胁从可比,应将党恶创惩,黥其左面,同家属押逐原籍,拘管稽查。复承列单开出名数,深得火烈民畏鲜死之义。台网久漏吞舟,民不知国法为何物;安逸而思为乱阶,甫平而又图复起。所以九月间旧社、盐水港、六加甸等处奸民,职等不敢不便宜行事,枭斩四、五人,杖毙六、七人,以定民心而固疆圉。今尚未及三阅月,复有石壁寮、罗汉门一二亡命,布散流言,欲燃死灰,聚党二十八人,遂敢竖旗为孽。可笑可怜!可憎可恨!职等分遣搜捕,立获为首■〈艹〈束刂〉〉瓜成、苏清、高三、杨美、王教五人。现今整众搜山,八面焚烈,务必尽绝根株,不留种类。除■〈艹〈束刂〉〉瓜成一名系朱一贵伪国公、应解宪辕、听候题达正法,其余苏清、杨美及续获诸贼,职等又将于军前权行专擅,竿首藁街,使莠民丧胆,东土永宁。其潜通奸匪、附和接济之人,照宪檄处分,押回原籍。惟是黥面虽羞,毕竟一药即去,似不如馘耳之不可复续,较便稽查。其五月间旧贼已散为民者,非奉宪行及他有所犯,概不问及,所以开更新之路,使安静而不自危也。

  伏读宪檄:要口设备,议建鹿耳门炮城,水陆分守。窃谓鹿耳炮城,止用修筑,不必从新建造。盖其港暗礁浅沙,渺茫纡险,非有显然门户,可以遵道而行,故须设立荡缨标记,指引迷途,毫厘偶差,立见虀粉;虽不炮城,固亦未易入也。前此癸亥平台,海潮骤涨,巨舰连■〈舟宗〉,并排而入;今夏大师进剿,潮水亦高数尺;皆赖朝廷洪福,海若效灵,游魂丧魄,夫岂炮城之故哉!且台贼多自内生,鲜由外至。倘贼来自外,则郡治兵将云屯,百万苍黎,未易侵扰。若贼起自内,虽隆炮之城至于天,非徒无益,反为漳泉内地之害。职等所见不广,以为因仍补葺,厥功已多;此刻物力困惫,俟他日另议可耳。

  台地民番杂处,狼子野心,顽良参半;建筑城池,确不可易。前请暂开砖石事例,执事既以为难,而土城木城又难成而不能经久,则亦未如之何耳。兹承宪檄,栽竹为城,价廉工省,此亦因时制宜,不得不然之势。谨即会同勘度。环万寿亭、春牛埔,将文武衙署、民兵房屋、沿海行铺,俱为包罗。种竹围一周,护以荆棘。竹外留夹道,宽三、四丈,削■〈艹〈束刂〉〉桐插地,编为藩篱。逢春发生,立见苍茂。桐外开凿濠堑,苦台地粉沙,无实土,浅则登时壅淤,深则遇雨崩陷,多费无益,止可略存其意,开濠广深六、七尺,种山苏木濠内,枝坚■〈艹〈束刂〉〉密,又当一层障蔽。沿海竹桐不周之处,筑灰墙出地五尺,高可蔽肩,为雉堞便施枪炮。开东、西、南、北四门,建城楼四座,设桥以通来往。量筑窝铺十二座,以当炮台。如物力不敷,城楼未建,植木棚为门两重,亦可暂蔽内外。兹会秀署台湾县孙令,量明丈数,择日兴工。每十丈令设竹签一杆,代于地中,高五尺,广三寸,编千字文为号。即于某字号下,写管工某人姓名。照天、地、青、黄次序,不许错杂。统计全城共几号,管工几人,先造一册呈送,以便稽查。每丈需竹几株?桐几柯?濠几工?每种竹一株需钱几文?插桐十柯需钱几文?开濠一丈需钱几文?举一丈而全城价直了然胸中,不可欺诳。工有勤惰,按号稽查;竹有荣枯,按号栽补;可无彼此推卸,含混浸渔。三年之后,丛生茂密,虽未及石城坚好,然已牢不可破矣。

  郡县既有城池,兵防既已周密,哀鸿安宅,匪类革心,而后可施富教。而台湾之患,又不在富而在教。兴学校,重师儒,自郡邑以至乡村,多设义学,延有品行者为师,朔望宣讲圣谕十六条,多方开导,家喻户晓,以「孝弟忠信礼义廉耻」八字转移士习民风,斯又今日之急务也。

  若夫征台将弁,虽效微劳,俱是臣子分内当为之事。台地员缺无几,安能人人升擢?况蒙宪恩格外奖劝。躁进争心,未应不肖至此。此何足烦宪台谆谆远念哉!

  职等狂言切直,总为地方起见,有怀欲达,烦冗不文;伏惟宪台谅其心而恕其罪,则幸甚!

  全台形胜利病,民情事势,朗谿胸中,而出之以昌明斩截之笔,遂觉沉痛淋漓,不啻迅雷启蛰;此绝大力量,绝大经济,非仅仅安台手段也。

  覆制军迁民划界书

  望后二日,连接宪檄台疆经理事宜,已经条分登答,备细覆上,想此时尚在舟中,未达记室。兹又承到宪檄,台、凤、诸三县山中居民,尽行驱逐,房舍尽行拆毁,各山口俱用巨木塞断,不许一人出入。山外以十里为界,凡附山十里内民家,俱令迁移他处;田地俱置荒芜。自北路起,至南路止,筑土墙高五、六尺,深挖濠堑,永为定界。越界者以盗贼论。如此则奸民无窝顿之处,而野番不能出为害矣。执事留意海疆,可谓谆谆切挚;议论高明,爽快直截。地方果能如此,文武皆可卧治,何其幸也!

  惟是台地自北至南,一千五百余里。山中居民,及附山十里以内之民家,未经查明碓实,不知其几万户,田园不知几万亩,各山隘口不知何处;应俟委员勘核,造册报闻。但天下非常之事,必非常人乃能为。某等筹度再四,未得善处之方;理合复请指示,免致临局仓皇。惟执事明以教之。

  欲迁数万户之居民,必有可容数万家筑室之处。而此数万家又不能不耕而食,必有可容十数万人耕种之田。则度地居民,为此日第一急务矣。今全台山中之地,既欲尽弃,附山平地,又弃十里;即以三十里而计,已去一万五百余里之三十里;截长补短,应得纵横各四百五十里之地,以为被迁之民之田畴、庐舍。不知此地从何拨给?所当筹度者一也。

  人情安土重迁,非尽恋恋故地,亦苦田舍经营,所费不赀。富家栋梁瓦桷,可以搬赴新居,工匠墙垣,亦费其十之六。贫家土舍茅檐,无可移用;一经迁徙,则当从新建盖。以乱后残生、露肘跣足、饔飧不继之贫民,何以堪此茅綯土木之繁费?嗟叹之声既不忍闻,势不得不有以资之。每屋一间,给周恤银五钱,计费钱粮五、六万两。不知动支何项?所当筹度者二也。

  各山隘口,未知几何。即以罗汉门一处而论,已有三、四路可入。则此一千五百里之山,其隘口不止百计。每口伐木挽运,百夫亦须三、五日。计用人夫,不下三、五万。不知系官自雇募?或抑派之于民?所当筹度者三也。

  一千五百余里之界墙,一千五百余里之濠堑,大工大役,海外仅闻;计费钱粮不下十万两。将给之自官,则无可动支之项;将派之于民,则怨声四起,必且登时激变。所当筹度者四也。

  ■〈寇,女代攴〉乱风灾之后,民已憔悴不堪,百孔千疮,俱待补救。即使安静休养,时和年丰,尚未能遽复元气;况又有弃去田宅,流离转徙之忧!即使有地筑舍,有田开垦,而五钱之惠,能成屋宇几何?薙草披荆,能望西成几何?况又有无资可藉,无地可容之忧!民遂肯餐风宿露,相率迁移于无何有之乡、大荒广莫之野乎?民而肯迁,岂不甚善。假如强项不依,哓哓有词,将听其不迁而中止乎?抑以兵威胁之乎?所当筹度者五也。

  既已三令五申,费尽心力,复听其不迁而中止,则宪令不行,是教民刁悍而开抗官犯上之风,非所以为治也。若以兵蹙之使移,则民以为将杀己,抗拒亦死,不抗拒亦死,必制梃与官兵为敌。至于敢敌,亦遂不容不杀矣;无故而歼我良民,于心有所难安!歼不尽则祸不已,歼之尽则人又不服;既上乖朝廷好生之德,又下失全台数百万之人心。所当筹度者六也。

  自古以来,有安民无扰民,有治民无移民。虽以盘庚之圣,商民有鱼鳖之忧,然而迁殷一役,舌敝唇焦,至今如闻其咨嗟太息,可见安土重迁,本非易动;况无故而使千五百里之人轻弃家乡以餬其口于路乎!开疆拓土,臣职当然。蹙国百里,诗人所戒。无故而掷千五百里如带之封疆,为民乎?为国乎?为土番盗贼乎?以为民,则民呼冤,以为国,则国已蹙。以为生番杀人,则划去一尺,彼将出来一尺。界墙可以潜伏,可以扞追,正好射杀民人。以为欲穷盗贼,则千五百里无人之地,有山有田,天生自然之巢穴,此又盗贼逞志之区。不知于数者之外,或他有所取乎?

  夫事必求其有济,谋必出于万全。循斯檄也以行,能必其有济否?无济而不召乱,犹之可也;残民而有功于国,亦未为不可也。能必其不召乱,不残民,而又能有功于国,则算出万全矣。不然,愿执事之熟思之也!

  以极有谟略斡济定乱之伟人,忽然有此怪檄,殊不可解!岂功成智昏,江淹才尽?抑欲以试地方文武之本事担当欤?前面许多婉转,竟似认真要奉行一样。以后层层剥入,步步逼紧,直令一辞莫措。可谓善于挽回。

  论台变武职罪案书

  台湾失事武职七十余员,分为三案勘覆。阵亡、殉难及刘得紫等不失臣节诸人,可无疑议。其余弃地逃归、在台从贼,一概轻拟,此乃道府文员欲行善事,非鄙人所敢掠美也。从贼诸员,皆以「踪迹未明」,请亲覆讯。逃归诸员,则以「逃」之一字,军法所忌,概用「退澎」二字代之。妇人之仁,其实可笑!国家刑赏异用,所以鼓励臣节,为斯世存三网五常,使知礼义廉耻之外,尚有诛谬可畏耳。有春夏而无秋冬,则四序不成;有庆赏而无刑威,则乱贼接踵。故鲁人肆■,春秋讥之;惟佛氏慈悲,买虎蛇放生而已矣!

  李由、陈喜等六弁,既经从贼,失身辱国,则罪同叛逆之科。恋不忍诛,奚为乎?周应龙玩寇陷台,实为戎首,丧师弃地,潜逃泉州。张彦贤、王鼎等六员,坐视其协主许副将之战死而不救,弃城联■〈舟宗〉,逃去澎湖。与直走泉州之王丑,皆不容于尧舜之世者也!此辈平日,享荣华,糜禄俸,无事则耀武扬威,小警侧垂头丧气,养成叛乱,挈家奔逃,朝庭封疆,弃若敝屣。倘厅优游漏网,其如国家体统何!况守土之臣,文武一例。文员无兵,不能抵敌,道府厅县梁文煊等,一走澎湖,尚在封域之内,即已骈首市曹。周应龙、张彦贤等,有兵有弁,可以杀贼;澎湖又属他境,泉州则在千里之外;遁逃独远,反可晏然从宽。何其苛于文而厚于武也?某武人,岂不自爱其等?窃恐九原之下,梁文煊等有所不服。且许副将忠魂,亦必怒发裂眦,痛心疾首,不肯使奸人独生。何则?天下事惟公惟正,可以使人心服,消宇宙不平之气。此曹可免竿街,则梁文煊等皆为枉死。失出失入,二者必居一于此矣。

  某与道府同舟共济,意在协恭和衷。既已曲从所议,何必为此无益之繁词?但恐执事以柔懦暗昧见责,谓武人欲效慈悲,不知国体,则某不任受也。应否从宽从严,执事自有定见,不必以某言为疑,某止表白其心迹。亦自知嫉恶太严,有失厚道,惟执事恕而教之!

  同一弃地逃归,在文职则骈首市曹,在武弁则市恩姑息;且并从贼者亦宽之,成何法纪。篇中议论正大,可以维持世道人心,非刻薄也。

  论刘得紫书

  原任台镇中营游击刘得紫,品行端方,性情温雅,本非小就之器。今陷贼不屈,忠贞之操,深可嘉尚!全台士庶,既已众口一词,某又确勘真实;所谓从容就义,临大节而不可夺者,殆其人欤!某自入台以来,阅人甚多,所敬且爱,惟此君耳。虽盛怒之下,见其来,则欣然以喜。渠虽名节既成,不图仕进,某窃愿执事特疏褒旌,以为千秋志士之劝。更冀题补闽缺,快此邦士民耳目,且使地方收得人之效;一举而数善备也。在某非有所私,实在世道人心起见。见奸回不忠则欲杀欲割,见忠臣义士则欲泣欲歌;贱性固然。惟执事勿吝成人之美。网常名教,端有赖焉!某白。

  忠臣义士,不啻威凤祥麟,自非有胸无心,安能淡漠置之?寥寥数语,一片热肠,使海外蛮方知有网常名教,此功更为不小。

猜你喜欢
  卷二·本纪第二·脱脱
  國朝獻徵錄卷之五十一·焦竑
  ●卷十五。题名一·梁章钜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五百·佚名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二百五十八·佚名
  卷之四百三十一·佚名
  一百二十六 江宁织造曹寅奏进晴雨录摺·佚名
  九十八 曹寅奏报雨水过多众商平粜摺·佚名
  第三二九验充名单道光二十二年十一月十九日一二二○二--六·佚名
  第三十二卷 访目·缪荃孙
  一三二九 军机大臣奏查《月令广义》列入四库馆存目并办理应行译改字句片·佚名
  九三六 盛京兵部侍郎伯兴奏参领运头拨全书懈弛之广宁县知县杨鹏翮折·佚名
  明儒言行録续编卷一·沈佳
  钦定金史语解卷十·佚名
  卽位年·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一百一十三·彭定求

        卷113_1 【敬酬张九龄当涂界留赠之作】裴耀卿   茂先实王佐,仲举信时英。气睹冲天发,人将下榻迎。   珪符肃有命,江国远徂征。九派期方越,千钧或所轻。   高帆出风迥,孤屿入云平。遄迈嗟于役,离忧空自情。

  • 唐诗镜卷二十二·陆时雍

    钦定四库全书 唐诗镜卷二十二 明 陆时雍 编 盛唐第十四 杜甫【二】 五言古诗 发秦州【乾元二年冬自秦州如同谷至成都纪行所作】 我衰更懒拙生事不自谋无食问乐土无衣思南州汉源十月交天气凉如秋草木未黄落况闻山水

  • 卷九·辛文房

      ○崔道融   道融,荆人也,自号"东瓯散人",与司空图为诗友。出为永嘉宰。工绝句,语意妙甚,如《铜雀妓》云:"歌咽新翻曲,香销旧赐衣。陵园风雨暗,不见六龙归。"《春闺》云:"寒食月明雨,落花香满泥。佳人持锦字,无雁寄征西"。

  • 大明孝宗敬皇帝实录卷之一百一·佚名

    弘治八年六月壬子朔南京阴雨自五月二日至是日始暗坏朝阳门北城墙○癸丑升狭西延安府知府崔升为四川布政司右参政○巡按狭西监察御史张泰奏甘州屯田肥饶者多为太监总兵等官占据而官军则含怨陪粮衣食不足何以责其御敌又

  • ●郑氏史料续编卷九目录·佚名

    三三七、两淮巡盐御史高尔位揭帖(报明差内一应钱粮)顺治十六年十月十六日(一○四三)三三八、浙江巡抚佟国器揭帖(恭报大兵到浙日期)顺治十六年十月二十七日(一○四四)三三九、顺治十六年十月敕谕(一○四五)三四○、福建总督李率

  • 马祖常传·宋濂

    马祖常字伯庸,先祖世代为雍古部,居住在净州天山。高祖锡里吉思,在金代为凤翔兵马判官,尽忠金朝,死后赠恒州刺史。子孙世袭为官,以马为姓氏。曾祖月合乃,随世祖征宋,留于汴京,掌管粮饷,官至礼部尚书。父马润,为同知漳州路总管府事

  • 杨时乔传·张廷玉

    杨时乔,字宜迁,上饶人。嘉靖四十四年(1565)的进士。授职为工部主事。在杭州征专卖税,命令商人自己报告收入,向有司交税,不做干预。隆庆元年(1567)冬天,上奏时政的要务,称:“有三件事应当慎重:每天勤于朝讲是培养品德的要务,亲自

  • 马森传·张廷玉

    马森,字孔养,怀安人。父亲马俊,晚年得子,家仆抱他不慎坠地摔死。马俊哄骗妻子说“:我的过失啊!”没有追究仆人的罪过。过了一年有了马森。嘉靖十四年(1535),中进士,授职为户部主事,历任太平知府。民间有兄弟间诉讼的案子,马森给

  • 第三节 开、天边事(二)·吕思勉

    默啜之杀娑葛也,突骑施别种车鼻施啜苏禄,裒拾余众,自为可汗,众至三十万。开元中,拜顺国公,《通鉴》事在六年五月。进号忠顺可汗。《通鉴》在七年十月。以阿史那怀道女为交河公主妻之。是岁,突骑施鬻马于安西,使者致公主教于杜

  • 述而第七·朱熹

     此篇多记圣人谦己诲人之辞及其容貌行事之实。凡三十七章。  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于我老彭。”好,去声。述,传旧而已。作,则创始也。故作非圣人不能,而述则贤者可及。窃比,尊之之辞。我,亲之之辞。老彭,商贤大夫,见

  • 提要·余允文

    (臣)等谨案尊孟辨三卷续辨二卷别録一卷宋余允文撰允文字隠之建安人陈振孙直斋书録解题载是书巻数与今本合朱彛尊经义考仅云附载朱子全集中而条下注阙字盖自明中叶以后已无完本矣今考永乐大典所载凡辨司马光疑孟者十一条

  • 大自然的五基本法则·胡兰成

    绪论世界上有几个基础学问,如数学、物理学、哲学,还有中国文明的礼乐之学。宗教不能算是基础学问之一,因为宗教没有加以理论体系的学问化。学问必须是抽象化、理论体系化,而且是可以被证明的。证明是以理论来证明,还重要过

  • 佛祖历代通载卷第三十·念常

      南宋(姓赵氏都杭州)○不轻曰(南渡高孝光宁理度幼主。七宗百三十四)  ⊙(丁未) 高宗构(母韦妃。徽宗梦吴越武肃钱王入室。已而生帝。封康王。靖康初尝出使斡离不军。是冬斡离不再来。奉诏再使耿南仲偕行。至相

  • 妙法莲华经吴兴法华寺重刻序·太虚

    大乘妙法莲华经者,盖本师文佛一代教化之本怀,亦十方三世如来教海之都序也。帝统群经,君临众典。探厥玄旨奥宗之所在,海印光中,朗然照见一切众生皆具有如来智慧慈悲之德相,徒因蔽于妄想,不自现证;欲开发众生心中佛之知见,示以自

  • 瑜伽师地论略纂卷第七(论本第十六七八九二十)·窥基

    基撰思谓思虑。即遍行思。唯意识俱。因思生慧。名为思慧。今取因思慧所成诸法。体通五蕴。为此地体。文分为二。初标列三门。后随别释。自性清净者。明思慧体。简生得善故名清净 思择所知者。思择一切所应知法 思择

  • 洪恩灵济真君集福宿启仪·佚名

    明成祖时封洪恩灵济真君号。述集福宿启仪。

  • 死生交范张鸡黍·宫天挺

    元代杂剧剧本。简名《范张鸡黍》。宫天挺著。末本。元杂剧作家大名(开州)的宫天挺的《死生交范张鸡黍》,取材于《后汉书·独行列传》中的《范式传》。 情节:死生交范张鸡黍 写东汉山阳人范式与汝阳张劭友善,结为生死之交。

  • 宪法重大信条十九条·佚名

    简称《十九信条》。清政府为挽救垂危的统治而颁布。武昌起义爆发,湘、陕等省相继响应,清政府受到极大震动。1911年10月29日(宣统三年九月八日)驻滦州新军第二十镇统制张绍曾与第二混成协协统蓝天蔚等联名致电清廷, 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