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儿误杀父缘品第六十二

【古文】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有一老公。早失其妇。独与儿居。困无财宝。觉世非常。念欲出家。即往佛所。求索入道。时佛怜愍。即听出家。于时其父。便作比丘。时儿年小。即为沙弥。恒共其父。入村乞食。暮还所止。

【白话】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当时有一位老翁早年丧妻,独自与儿子共同生活,贫困而无有财宝,感到世事无常,便想要出家,于是前往佛前,请求出家。佛怜悯他们,便准许他们出家。于是父亲成了比丘,儿子年纪尚小,就作了沙弥,总是跟随他的父亲到村中乞食,傍晚才回到居住的地方。

【古文】

时有一村。最为边远。至彼乞食。逼暮当还。其父年老。行步迟缓。其儿恐惧。畏诸毒兽。急扶其父。排之进路。执之不固。推父倒地。应时其父。当手而死。父死之后。独至佛所。

【白话】

那时有一个村庄最为偏远,到那里乞食,将近黄昏时要回来。父亲年纪老迈,走路迟缓,儿子害怕那些毒虫恶兽,急忙扶着父亲,推着他上路。不小心没有抓紧,却把父亲推倒在地,其父当场死亡。父亲死后,沙弥独自一人来到佛的住地。

【古文】

时诸比丘。问沙弥言。汝朝与师。至村乞食。今为所在。沙弥答言。我向与师。至彼乞食。日暮还时。师行小迟。我恐怖。故急推之。推之手急。扑师着地。我师于时。即死道中。时诸比丘。呵责沙弥。汝大恶人。杀父杀师。即以白佛。

【白话】

这时比丘们问沙弥道:“你早上与师父到村中乞食,你师父如今在什么地方呢?”沙弥回答:“我与师父到那个偏远村庄乞食,黄昏时回来,师父走得较慢,我当时很害怕,因此急忙推着他走,结果推得太急,竟把师父推倒在地,师父当场死在路上。”比丘们于是斥责沙弥:“你这个大恶人,杀死父亲杀死师父。”随即把这事禀告了佛陀。

【古文】

佛告之曰。此师虽死。不以恶意。即问沙弥。汝杀师不。沙弥答言。我实排之。不以恶意而杀父也。佛可其语。如是沙弥。我知汝心无有恶意。过去世时。亦复如是。无有恶意。而相杀害。

【白话】

佛对他们说:“他师父虽死,但沙弥并没有恶心。”便问沙弥道:“你想杀师父吗?”沙弥回答:“我实际只是推他,并无恶心要杀父亲。”佛认可沙弥的话并说道:“如是沙弥,我知道你没有恶心。过去世时,你们也是这样:没有恶意而造成了杀害。”

【古文】

时诸比丘。闻佛语已。即共白佛。不审世尊。过去世时。斯人父子。有何因缘。而便相杀。佛言谛听。吾当说之。过去无量阿僧祇劫时。父子二人。共住一处。时父病极。于时睡卧。多有虻蝇。数来恼触。

【白话】

比丘们听后,一起问佛:“世尊,不知过去世,这对父子有什么因缘,而杀害对方呢?”佛对比丘说道:“谛听,我将为你们宣说。过去无量阿僧祇劫以前,有父子两人共住一处。当时父亲病情沉重,正在睡着休息,许多苍蝇频频飞来打扰病人。

【古文】

父即令儿遮逐其蝇。望得安眠以解疲劳。时儿急遮。蝇遂数来。数来不止。儿便嗔恚。即持大杖。伺蝇当杀。时诸虻蝇。竞来父额。以杖打之。即杀其父。

【白话】

父亲便让儿子赶走苍蝇,希望可以安静地睡觉以解除疲劳。儿子急忙驱赶,但蚊蝇赶走后又飞回来,一直无有休止。儿子便心生嗔怒,随即拿来大棒,伺机击杀飞蝇。这时一群苍蝇恰好落在父亲的额头上,儿子挥棒打去,便打死了父亲。

【古文】

当于尔时。亦非恶意。比丘当知。尔时父者。此沙弥是。时儿以杖打父额者。今彼死比丘是。由于尔时无有恶心。以杖打父杀之。不以恶意。今还相报。亦非故杀。于时沙弥。渐渐修学。勤加不懈。遂得罗汉。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心悉信解。欢喜奉行。

【白话】

在那时,儿子也没有恶意。比丘应知:那时的父亲,就是现在的沙弥;那时用棒子打父亲额头的人,就是现在那个死去的比丘。由于那时他并无恶心,用棒打死父亲,正因为没有恶意,所以今天的报应,也不是故意杀害。”后来沙弥渐渐修学佛法,勤奋不懈,就得到了阿罗汉果位。当时比丘们听佛所说,心里都生起信解,欢喜奉行。

猜你喜欢
  卷二·佚名
  达摩笈多译·佚名
  八圣道分品第八·佚名
  善见律毗婆沙卷第五·佚名
  莲池大师法语·朱时恩
  阎罗王众赞叹品第八·佚名
  指归净土·印光
  卷第十八·道世
  卷二 宋·宝唱
  十功德品第三·佚名
  破邪论卷下·法琳
  中观论疏卷第四(本)·吉藏
  行状·虚舟普度
  金光明经文句卷第三·智顗
  龙舒增广净土文卷第十一·王日休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黄孝迈·唐圭璋

      孝迈字德文,号雪舟。   行香子   一春花下,幽恨重重。又愁晴,又愁雨,又愁风。   水龙吟   自侧金卮,临风一笑,酒容吹尽。恨东风、忙去熏桃染柳,不念淡妆人冷。……惊鸿去后,轻抛素袜,杳无音信。细看来,只怕蕊仙不肯

  • 卷三十二·阮阅

      ●卷三十二·道僧门  道士沈廷瑞,彬之子也。性坦率,一日,直造县宰之坐;宰方治讼而廷瑞至。  宰戏之曰:“沈道士何时成道?”廷瑞应声曰:“何须问我道成时,紫府清都自有期。手握药苗人不识,体含仙

  • 第一折·佚名

    (外扮王长者领家童上)(王长者诗云)箱内绫罗库内珍,盈仓米麦广收屯。诗酒笙歌丛里过,在城几个富豪民。小生姓王名真,字彦实,乃弘农人也。幼习儒业。颇识诗书;后从商贾,专趋什一。家中颇有资财。郭外多增田土。只因平生忠厚,敬

  • 第五歌 隔河望见野花红·刘半农

    隔河望见野花红,想要拗花路勿通。等到路通花要谢,苗篮捚水一场空。拗,折也。苗篮,筐也。捚,提也。

  • 卷四十五·志第二十一·地理六·张廷玉

        ◎地理六   ○福建 广东 广西   福建《禹贡》扬州之域。元置福建道宣慰使司,属江浙行中书省。至正十六年正月改宣慰司为行中书省。太祖吴元年十二月平陈友定。洪武二年五月仍置福建等处行中书省。

  • 卷十八·毕沅

      ◎宋纪十八 ∷起阏逢敦牂七月,尽柔兆涒滩六月,凡二年。   ○太宗至仁应道神功圣德睿烈大明广孝皇帝   淳化五年辽统和十二年   秋,七月,辛亥朔,日有食之。   贼攻眉州,知州李简等坚守,踰月,贼引去。   以户部员

  • 卷之一千三百六十九·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通志卷三下·郑樵

    宋 右 廸 功 郎 郑 樵 渔 仲 撰三王纪第三下周弃曰后稷帝喾之子也其母有邰氏女曰姜原姜原为帝喾元妃因出野见巨人迹心忻然説欲践之践之而身动如孕者居期而生子以为不祥弃之于隘巷牛羊过者皆避不践或腓字之徙

  • 一三七四 湖广总督毕沅奏本年缴换《通鉴纲目续编》三部折·佚名

    一三七四 湖广总督毕沅奏本年缴换《通鉴纲目续编》三部折乾隆五十五年十一月二十三日湖广总督兼署湖北巡抚臣毕沅跪奏,为遵旨查缴《纲目续编》,循例汇奏,仰祈圣鉴事。窃照乾隆四十八、九年内先后钦奉上谕:《通鉴纲目续编

  • 卷十·鄂尔泰

    <史部,政书类,仪制之属,国朝宫史钦定四库全书国朝宫史卷十典礼六仪卫皇太后仪驾凤轿一通髤以黄绘金云龙凤顶二层饰金凤十二中安鈒花赤金顶衔珊瑚青金緑松等石明黄绫重幨绘金龙凤舁以十六人凤舆一通髤以黄绘金云龙凤顶

  • 法言義疏五·汪荣宝

      修身卷第三〔注〕求己以反本,守母以存子,此其大要。〔疏〕修,世德堂本作「脩」,下並同。 注「守母以存子」。按:老子云:「既知其子,復守其母。」   修身以為弓,矯思以為矢,立義以為的,奠而後發,發必中矣。〔注〕無敵於天

  • 卷四十三【起昭公五年尽六年】·杜预

    <经部,春秋类,春秋左传注疏>钦定四库全书春秋左传注疏卷四十三【起昭公五年尽六年】晋杜氏注 唐陆德明音义 孔頴达疏经五年春王正月舍中军注襄十一年始立中军【音义】【舍音舍传同】楚杀其大夫

  • 卷二十一·王与之

    钦定四库全书周礼订义卷二十一   宋 王与之 撰地官司徒下载师上士二人中士四人府二人史四人胥六人徒六十人郑康成曰载之言事也事民而税之载师者闾师县师遗人均人官之长○郑锷曰周制王畿之地不过千里可为井田者则

  • 卷九十六·顺治

    <子部,儒家类,御定孝经衍义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孝经衍义卷九十六庶人之孝爱亲左传赵宣子【盾】田于首山舍于翳桑【桑之多隂翳者】见灵辄饿问其病曰不食三日矣食之舍其半问之曰宦三年矣未知母之存否今近焉请以遣之使尽之

  • 卷四百五十二·佚名

    △第二分习近品第五十九尔时具寿善现白佛言:世尊,修行如是甚深般若波罗蜜多。诸菩萨摩诃萨云何习近空。云何入空三摩地。云何习近无相。云何入无相三摩地。云何习近无愿。云何入无愿三摩地。云何习近四念住乃至八圣道支

  • 观众生业缘品第三·佚名

    尔时佛母摩耶夫人。恭敬合掌问地藏菩萨言:圣者,阎浮众生造业差别。所受报应其事云何。地藏答言:千万世界乃及国土。或有地狱或无地狱。或有女人或无女人。或有佛法或无佛法。乃至声闻辟支佛亦复如是非但地狱罪报一等。摩

  • 根本说一切有部尼陀那卷第二·佚名

      大唐三藏法师义净奉 制译第八子摄颂曰。假令不截衣  有缘皆得著衣可随身量  若短作篅衣具寿邬波离请世尊曰。不割截衣得守持不。佛言。不得。若有难缘者得。著不割截衣。得入聚落不。得往俗舍不。得入外道住

  • 金丹四百字闵一得批注·闵一得

    《金丹四百字》,宋紫阳真人成道以后,遗与马处厚之文。其文初无定名,后人因其无名,即以《金丹四百字》名之。是文其言约而不繁,其义显而且明,与《悟真篇》相为表里。《悟真篇》细分药物火侯,《四百字》总撮始终大义,两者一而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