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论大乘三宗
往者、尝据“空”与“非空不空”,合说大乘为“一切法空宗”、“唯识圆觉宗”之二宗。然以唯识与圆觉犹可分也,故究竟显了乃分三宗:
一、 法性空慧宗……………无漏般若宗──┐ 二、 法相唯识宗……………有为唯识宗──┼──基师义 三、 法界圆觉宗……………无为真如宗──┘
此三宗之分,见于吾之论著者已不止六七次,其引证发挥者皆可按覆参核。今以瑜伽师地论第十云:‘问:如世尊言:“是诸缘起非我所作,亦非余作。所以者何?若佛出世若不出世,安住法性、法住、法界”。云何法性?云何法住?云何法界?答:是诸缘起,无始时来理成就性,是名法性;如成就性以无颠倒文句安立,是名法住;由此法住以彼法性为因,是故说彼名为法界’。尤足引为诚证。故再论之:论云“法性”,此亦同名法性,乃为缘起及缘所起诸法无始时来理成就性,非安立谛不可施设,唯法空般若所通达,故以空慧为宗。诸无漏法从般若得,亦曰无漏般若宗。论云“法住”,此云法相,是安立谛如法施设名相,是识所缘唯识变现,故以唯识为宗。诸有为法皆唯识变,亦曰有为唯识宗。论云“法界”,此亦同名法界法,指法住,界指法性。法界一名,包上法住法性而言,在境即是性相一致,在智即是理量同时,此唯大圆满觉佛正遍知乃能如此,故以圆觉为宗。或佛慧、佛知见为宗。此法界虽有时、有处、广说一切有为法皆是无为法,若随拈一法皆是法界等,而确为诸法真实如此之真如,故亦云无为真如宗。
然论法住、何故此云法相?法住一名知者鲜故,不通用故。法相一名与法住一名,义相符故。法相一名较法住一名,义尤显故。
此三宗之差别何在?法性非安立故,一切名相不可施设故,唯用遮词遣破,破如可破,毕竟无一名之可得。故唯引发法空般若以通达之,龙树系大乘学属之。法相是安立故,施设诸法名相故,多用表词成立,破亦为立,显了无一法之不建。故当善巧唯识现义以贯持之,无著系大乘学属之。法界非安立非不安立,遮表破立同时一致,施设不施设皆不可思议,故是如来大圆觉海之所印证。
此三宗之次第若何?在实证,由加行位入通达位,宗在通达法性之空慧;由通达位入修习位,宗在贯持法相之唯识;由修习位入究竟位,宗在印证法界之圆觉。在初心,则依法界圆觉以生信,依法相唯识以成解,依法性空慧以修行。故为两重次第。初心、依圣言量起比现量;实证、依真现量成圣比量。(见海刊九卷三期)
猜你喜欢 增壹阿含经卷第四十五·佚名 佛说一切如来真实摄大乘现证三昧大教王经卷第二十一·佚名 碧岩录卷第一·圆悟克勤 阿毗達磨俱舍論卷第十八·欧阳竟无 01.说戒品·佛音 五家正宗赞卷第四·绍昙 佛说受岁经·佚名 卷第二·雷庵正受 校量布施功德缘品第十·佚名 四分律卷第三十六(二分之十五)·佚名 覆余乃仁居士电·太虚 中国建国的根本要事·太虚 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卷第六·慧立 居士分灯录卷下·朱时恩 卷一百一十二(失译附秦录勘同编入)·佚名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