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佛说众许摩诃帝经卷第十

西天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鸿胪少卿明教大师臣法贤奉 诏译

  尔时乌噜尾螺迦叶有其二弟。一名曩提迦叶。二名誐耶迦叶。是二迦叶各有二百五十学徒。悉在尼连河下流岸侧而住。各于师法勤加修习。是二迦叶一日于尼连河中。忽见乌噜尾螺迦叶祀火之具护摩杓等及鹿皮树皮衣。乃至净瓶柱杖革履等物悉从尼连河中流下。乃惊怪思念。我兄迦叶得无王难耶。得无贼难耶。乃至水火等难。因是难故退失修行。若不尔者云何祀火之具种种之物。弃于水中任自流下。审知今日必见差异。于是二弟思议再三。共行寻兄。原其的实至兄住处。不见迦叶及弟子辈。唯余所居空寂而已。时二迦叶倍极凄然。即诣邻人访其所以。邻人报言。乌噜尾螺舍弃仙道。将诸弟子归于沙门。我等诸人不知其事。请自诣彼询其因由。时二迦叶闻此说已。互相谓曰。我亦闻有沙门近来此处。凡诸举止皆异常人。傥或我兄及与弟子。若实然者极为稀事。今可往彼自观虚实。二人相将同到佛所。方见其兄乌噜尾螺及与弟子。被袈裟衣成沙门相。悉坐佛前瞻仰听法。时二迦叶目睹斯事因知其实心惊毛竖足不能进。佛见曩提誐耶来寻其兄。又见立于会前足不能进。即遣乌噜尾螺自起迎接。时二迦叶既睹其兄离席迎接。即趋进前来礼足问讯。二迦叶言。我兄耆年有德久已修行。博学该通世无等者。摩伽陀国王及大臣乃至士庶。皆谓我兄证阿罗汉道。常持种种香花饮食上妙衣服及以珍宝而来供养。凡有言说莫不谛信。如何今日忽弃己道便随他教。我本修行依兄指授。乃至弟子咸无异辙。兄今自弃本所修习。我等云何更坚进趣。处大疑网。愿赐开解。作是说已颙住一面。

  时乌噜尾螺迦叶告曩提誐耶等言。往世无佛由若冥夜。人无慧目不知沉坠。我于是际苦节修行。事火为功每祈圣证。复以此道转教汝曹。余人无能得过我道。便即自谓证阿罗汉。有大沙门曰佛世尊。身长丈六金色晃耀。相好具足威德特尊。哀愍我故来近止住。凡所动静天悉遥知。四天大王乃至梵释。咸来听法。又见神足。于刹那顷。往复四洲乃至天上。取酥陀味悉皆示我。又复知我实未证得阿罗汉道。以斯事故我道不如。省悟宜先诚惭后悔。乃与弟子投诚出家。哀愍我故便垂救济。令著法服度为僧伽。先不告汝吾之过矣。

  时曩提迦叶誐耶迦叶。根缘已熟便生信向。闻是语已悲喜交至。乃谓兄言。我本修行因兄教授。兄今弃舍我亦愿随。又复言曰。无佛出世宁闻正法。虽止老耄亦希出离。乌噜尾螺告言。善哉善哉。今正是时。曩提迦叶誐耶迦叶。即前诣佛。头面著地礼双足已。退住一面白言。世尊。我兄乌噜尾螺先是本师。今者出家已为沙门。我今亦欲出家。愿赐济度。佛虽默许。还令导彼徒众而告之曰。汝等弟子悉知已否。二迦叶言。未知。佛言。汝可令知。还来度汝。时二迦叶承佛教敕还归所住。各集弟子告而言曰。摩拏嚩迦。汝还知否。有大沙门其名曰佛。来近我师迦叶止住。累以神通显现异相。皆令我师一一目睹。又以法力制其所作。我师省悟知法不如。将诸学众投彼出家。我因见其所弃受用随水流下。乃自访寻委其缘由。及到于彼。已见我师迦叶及五百弟子。悉著袈裟成沙门相。在会而坐听其说法。我见是事初大惊怪不能前进。我师迦叶离席来迎具说前事。我闻殊胜亦愿出家。载念汝曹回来相报。吾意如此汝等思之。以信实心各报于我。彼二迦叶说是语已。时摩拏嚩迦弟子之众白迦叶曰。我等修学从师所受。师辩胜劣弟子宁知。师尚投彼出家。我等云何执守。如或决定亦愿相随。于是曩提迦叶誐耶迦叶。各领弟子同诣佛所。至佛会已。顶礼佛足。退住一面。

  尔时世尊告迦叶言。汝等来耶。时二迦叶答言。已来。又白佛言。我等各各将诸弟子同来投佛。于正法中愿得出家。禀奉尸罗修持梵行。愿佛大慈哀愍听许。佛即摄受度为沙门。佛又报言。汝等今朝是真出家。是真梵行。时迦叶等闻是语已。欢喜踊跃不能自胜。各各礼佛旋绕毕已。瞻仰而住。

  尔时世尊。度迦叶等千苾刍已。即离适悦之地。将耆年迦叶等一千苾刍。往誐耶山顶塔处经行。到誐耶已。佛为诸苾刍等现三种事。一者神通。二者说法。三者调伏。于是世尊。入三摩地现神变相。于本座没而于东方虚空之中。现行住坐卧四威仪事。又于身上出五色光。所谓青黄赤白及与红色。又复身上出水身下出火。身上出火身下出水。乃至南西北方皆现是相。见神变已。于刹那间还复本座。尔时世尊又与说法。谓诸苾刍。汝于心意识等诸法之中。有疑无疑有念无念可灭不灭。于斯诸法汝决定行。又复告曰。汝等当知。眼识为缘贪于诸色。因色触故内心发生。即有苦乐或非苦非乐。乃至耳鼻舌身意亦复如是。诸苾刍。贪火既尔嗔痴亦然。由是轮回生老病死忧悲苦恼。诸苾刍。三火炽盛由我为本。欲灭三火当断我本。我本若断三火自息。于是三界轮回一切诸苦自然断绝。时三迦叶及千苾刍。又蒙世尊现神变相及说正法。得诸漏尽得心解脱。所作已办舍诸重担。正得己利求断轮回。悉皆证得阿罗汉道。

  尔时世尊于誐耶山顶。度三迦叶及弟子千人。皆证阿罗汉道已。时民弥娑啰王及辅相大臣。乃至士庶悉知世尊在誐耶山顶。有弟子众数满千人。有一大臣告于王曰。我闻国人近有言论。彼释族中生一童子。初生之时有雪边娑拟啰体河岸。往昔迦毗罗仙住处。有一善相婆罗门。相而言曰。今此童子相好具足福慧圆满。必为金轮圣王。王四天下。尽大海际悉在统御。正法理世民行十善。复有轮宝摩尼宝女宝主兵宝主藏宝象宝马宝。如是诸宝自然出现恒常随逐。又有千子色相第一。具大勇猛能破冤敌。四洲畏威悉皆降伏。然或出家剃除须发著袈裟衣。正心修行必成无上正等正觉。具以上事悉白于王。请早图谋勿令后悔。如能杀者保国终吉。时民弥娑啰王在正殿上独坐思惟。常念五种之事。一者常愿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出于世间。二者早得往彼瞻礼随喜。三者到已便得闻法。四者如所说法悉能了知。五者为我受戒受已禀持。方念斯事。忽闻大臣计议之言。伤叹良久报而言曰。汝实愚人。欲于如来起极恶心。是大愚痴。汝可速去勿更发言。时彼大臣闻是语已。知不听从惭惧而退。

  尔时民弥娑啰王即顾左右亲位大臣福相圆满有智慧者。而告之曰。汝去往彼誐耶山顶世尊之所。代我恭敬而请世尊。如我辞曰。民弥娑啰王稽首双足恭肃无量。问讯世尊。少病少恼起居轻利安乐行否。今请世尊降临宫城微受供养。当使于我及彼人民获大利乐。唯愿世尊及与圣众耆旧大德皆悉降临。当尽此生奉以饮食汤药乃至卧具及僧伽梨等。一切供给不使乏少。愿大慈悲无辞劳屈。如是说已顶礼佛足颙听圣旨。佛即默然。时彼使人知佛受请。作礼旋绕辞已而还。

  尔时民弥娑啰王闻使回旋。速御前殿受使朝拜。君臣礼毕遽发问言。世尊来耶。使人近前而奏王曰。臣奉王旨诣誐耶山。请佛及众。具以王旨白于世尊。佛已默然。必来降赴。时王降敕左右大臣便可严洁宫殿及与城隍乃至四衢悉令清净。复设种种名香妙花以备迎接。尔时世尊与耆旧迦叶及千阿罗汉。离誐耶山诣于王城。去城不远有杖林塔。佛与大众至塔而住。时民弥娑啰王得闻世尊与诸圣众至杖林塔安住已定。即令所司。严整车驾前后导从。与自眷属及诸群臣。欲出于城诣杖林塔所。出宫未远王所乘车地忽有坑轮陷不进。王自思念。我必往昔曾造不善致于今日有斯事也。才起是念。即闻空中有声告曰。汝于往昔无不善业。但为见在诸牢狱中多有禁系车轮之陷正为此也。王闻空言。定知贤圣既蒙指谕心极感重。即遣使人散诣诸狱。以罪轻重等第赦之。车驾前进至于城门。王之宝冠又忽破坏。复思念言。我定往昔曾作不善。乃于今日叠有不祥。王发是意。空中贤圣又复告言。天子。汝于往昔无不善业。但缘前来所放禁系之人轻者已放重者虽活由系别处。冠破之祥乃为此也。王闻贤圣空中语已。便令使人诸处诏唤。咸到车前悉赦宥之。罪人获免欢喜踊跃称王之德。时王部从及诸眷属。所乘之车有一万二千。复有国中婆罗门长者及诸人民。亦有百千车。同出城门诣世尊所。时王至杖林塔。于近苑内取迦俱那花五朵。自手执持诣于佛所。去佛不远下车徒步。免去伞盖剑仗之类使令相随。既至佛所偏袒右肩。合掌向佛三自称言。我是民弥娑啰王。佛亦三印如是如是。王即以五朵花奉上于佛。然后头面著地礼其双足。又以三种言辞而伸赞叹。佛即报言。请王就坐。王升座已。其王眷属及婆罗门长者士庶等。次第礼佛欢喜踊跃。各各以偈赞于世尊。赞咏毕已却住一面。时乌噜尾螺迦叶。先是王及大臣一国士庶所尊重者。今为沙门侍立佛侧。王及人民莫不疑怪。咸起念曰。耆年迦叶事火修行勤苦弥久。智慧道德皆出人右。今在众会生我等疑。为是如来奉迦叶教耶。为是迦叶奉如来教耶。作此念时佛即玄鉴乃谓迦叶曰。汝自知时。迦叶承佛圣旨。不起于座入三摩地。于本座没现于东方。作行住坐卧四威仪相。又复身放光明而有五色。所谓青黄赤白红。其色间杂由如玻璃。又复身上出水身下出火。身上出火身下出水。南方西方乃至北方皆亦如是。现神变已。忽然之间还来众会。合掌向佛。说伽陀曰。

  我本修行  奉事于火

  弥历年岁  疑设勤劳

  心常自谓  已证罗汉

  执著我相  不能解脱

  佛大慈悲  而来济度

  制火不然  又令不灭

  初谓同我  亦事于火

  言无所求  事火何用

  天上人间  无所爱恋

  我设法会  为求利养

  欲来不来  皆知我意

  又于四洲  及彼天界

  取果及饭  悉与我食

  我执事火  迷于正行

  犹若盲者  复如死人

  无有见知  定趣坠堕

  摩诃牟尼  犹如大龙

  布精进云  洒甘露雨

  利益一切  有情无情

  我欲出离  求作沙门

  蒙佛大悲  说清净法

  于最上句  使令知觉

  我今实证  阿罗汉果

  佛为我师  我是弟子

  诸人当知  勿生疑念

  此诚实言  宜应谛信

 

  尔时迦叶说伽陀已。顶礼佛足还复本座。时会大众王及人民。实知迦叶是佛弟子。佛知众会疑心已息。乃谓王曰。我今为汝演说法要。汝当谛听善思念之。王及众会受教而听。佛言。大王。汝今当知。如王身色有生有灭。当审观察生灭二相令实了知。复观受想行识亦同于色。善男子。若能于此如实了知是生灭已。当复观察是非生灭。若能了知色非生灭。即知受想行识亦非生灭。善男子。色受想行识本非生灭无去无来。若能如实了知本非生灭无去无来。亦复不住非生非灭无去无来。大王。若于此法如实知已。即得无数阿僧祇寂灭之法。时彼会众一切婆罗门长者士庶中有生疑念者。世尊今说色受想行识本无者。云何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布捺誐罗相。摩拏嚩迦相。主宰承事等相。若此我人众生寿者等相亦实无者。云何知彼众生所作善不善业二种因果。舍此蕴已复趣他蕴。

  尔时世尊知彼众中起心念已。即谓迦叶等曰。诸苾刍。所有我人众生寿者等见。乃是凡夫愚人。若有是见当感其苦。若知苦生当求苦灭。诸苾刍。种种有为因果之法。乃从种寂而转生故。我自知已。欲令众生于生灭法亦同我知。诸苾刍。佛眼清净过于天等。所有众生好相恶相。及生贵贱善愿恶愿。随众生业我今一一如实了知。众生身业具如是事。口业具如是事。意业具如是事。略说众生邪见起于邪业。或于佛法而生毁谤。由斯业故命终之后。堕于恶趣备受众苦。诸苾刍。若有众生于其身口作诸善业。具正见正行正业。而于佛法常欣赞誉。由斯善故命终之后生善逝天。诸苾刍。我有如是知见。非不能知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布捺誐罗相摩拏嚩迦相乃至主宰承事等相。或诸所作善恶因果。舍此蕴已复趣他蕴。如是等事亦无所有。我先已说。种种有为因果之法。从因发生从因得灭。所谓因于无明缘生于行。行缘生识。识缘生名色。名色缘生六入。六入缘生触。触缘生受。受缘生爱。爱缘生取。取缘生有。有缘生生。生缘生老死忧悲苦恼。以是因缘得一大苦蕴生。诸苾刍。若灭其因一切皆灭。所谓无明灭则行灭。行灭则识灭。识灭则名色灭。名色灭则六入灭。六入灭则触灭。触灭则受灭。受灭则爱灭。爱灭则取灭。取灭则有灭。有灭则生灭。生灭则老死忧悲苦恼灭。如是则一大苦蕴灭。诸苾刍。集因灭故苦自然灭。若苦止息得涅盘乐。又复我相永断正灭非转。了苦非有灭云何灭。是得止息是得清凉。离一切句是则涅盘。

猜你喜欢
  卷第二十五(行菩萨道上诸国王部第二)·宝唱
  一切经音义卷第五十五·唐慧琳
  观无量寿佛经义疏卷上·元照
  卷第四十二·佚名
  俱舍论颂疏论本第十四·圆晖
  卷三百四十·佚名
  阿兰品第十五·马鸣
  与入矢义高讨论早期禅宗史料·胡适
  卷第十五·雷庵正受
  四谛论 第四卷·佚名
  较正重刻劫外录引·真歇清了
  佛说罗摩伽经卷中·佚名
  卷第十一·佚名
  卷二十·佚名
  佛教不要组政党·太虚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卷四百九十九·彭定求

        卷499_1 【题凤翔西郭新亭】姚合   西郭尘埃外,新亭制度奇。地形当要处,人力是闲时。   结构方殊绝,高低更合宜。栋梁清俸买,松竹远山移。   佛寺幽难敌,仙家景可追。良工惭巧尽,上客恨逢迟。   两面寒波

  • 提要·葛立方

    【臣】等谨案韵语阳秋二十巻宋葛立方撰立方字常之自号嬾真子丹阳人绍兴戊午进士官至吏部侍郎是编杂评诸家之诗不甚论句格工拙而多论其意防之是非故曰阳秋用晋人语也其中如偏重释氏谓欧阳修梦见十王得知罪福后亦信佛之

  • 三集卷十一·乾隆

    <集部,别集类,清代,御制诗集钦定四库全书御制诗三集卷十一古今体一百二十一首【辛巳三】命直隶总督方观承疏濬安国河诗以纪事州北白杨岭是为濡水源又名安国河逎县志所传旧曾引其流直与北易连旁可资灌溉润济万顷田岁久

  • 卷123 ·佚名

    胡寅 和蔡生 吾生惭松独,天赋比樗散。 学道才窥藩,圣门未容款。 老来忧患集,鵻草经湿叹。 衣带垂有余,樗腹无可坦。 跫然喜君至,肯就我乎馆。 一醉老瓦盆,宁用玻璃碗。 春风正骀荡。柳暗月

  • 卷七·佚名

    台湾诗钞卷七郑如兰林维朝杨克彰郑如兰如兰,字香谷、号芝田;清淡水竹堑人。有「偏远堂吟草」二卷(序跋见「附录」&mdash;&mdash;施士洁序前见「后苏龛合集」)。送别将星光映客星明,海上楼船策太平。万里封侯班定远,一行作吏

  • 卷二十二 漢紀十四·司马光

      起昭陽協洽(癸未),盡閼逢敦牂(甲午),凡十二年。   孝武皇帝天漢三年(癸未、前九八年)   春,二月,王卿有罪自殺,以執金吾杜周為御史大夫。   初榷酒酤。   三月,上行幸泰山,脩封,祀明堂,因受計。還,祠常山,瘞玄玉。方士之候

  • 卷一·黄、虞、三代·蒋一葵

    【宁封子】 〔《列仙传》:“黄帝时人。”按:《帝纪》,黄帝时有宁封为陶正,或即此人。〕 黄帝之前,宁先生者,尝游昆丘之外。有兰沙之地,去中都万里,其沙如细尘,风吹成雾,泛泛而起,有石蓝之花,轻而坚劲,千年一

  • 雍正实录卷之四十四·佚名

      监修总裁官光禄大夫经筵讲官太保议政大臣保和殿大学士兼兵部尚书总理兵部事三等伯加十五级臣鄂尔泰总裁官光禄大夫经  筵日讲官起居注太保兼太子太保保和殿大学士兼户部尚书仍兼管吏部尚书翰林院掌院事三等伯

  • 卷五【九则】·岳珂

    钦定四库全书 愧郯録卷五【九则】     宋 岳珂 撰 永固更号 永固陵之易中兴会要不载所以惟张澄奏不犯历代陵名一语粗见微意而王明清挥麈録乃自以为其父所建明明清之言曰绍兴戊午徽宗梓宫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二十五 列传一百二十五·纪昀

    列传宋 【二十九】○宋二十九高琼【续勋继宣】 范廷召葛霸【怀敏】曹利用【孙继邺】 张耆【希一利一】 杨崇勋夏守 赟【随】 狄青【张玉孙节】 郭逵高琼范廷召葛霸曹利用张耆杨崇勋夏守赟狄青郭逵△高琼高琼字宝

  • 三四 荡寇志的绣像·周作人

    鲁迅在大舅父处寄食,前半是在王府庄,后半则跟了鲁宅迁移,又到小皋埠去了。大舅父的住房只记得有楼房两间,他住在西边的前房里,平常不大出眠床来,因为他是抽雅片烟的,午前起得很迟,短衣裤坐在床上,吃点心吃饭就在一张矮桌上面,没

  • 显庆·周绍良

    №显庆001【盖】失。【志文】大唐故公子长孙白泽墓志铭并序公子讳白泽,雍州新丰人也。启胄蝉联,焕乎青简;开基昭晰,载炳缇油。曾祖澄,魏金紫光禄大夫、散骑常侍、义门郡开国公,器识弘达,风扃开济,清贞秉志,直亮居

  • 卷十九·段昌武

    <经部,诗类,段氏毛诗集解钦定四库全书毛诗集解卷十九宋 段昌武 撰节南山之什节南山家父【音甫】刺幽王也东莱曰按左传韩宣子来聘季武子赋节之卒章杜氏谓取式讹尔心以畜万邦之义然则此诗在古止名节也 郑曰家父字周

  • 卷一·程川

    钦定四库全书朱子五经语类卷一钱塘程川撰易一统论经义一季通云天下之万声出于一阖一辟声音皆出于乾坤坤音麕以韵脚反之乃见天下之万理出于一动一静天下之万数出于一奇一耦天下之万象出于一方一圆尽只起于乾坤二画【程

  • 卷三·胡广

    钦定四库全书诗传大全卷三     明 胡广等 撰鄘一之四说见上篇泛彼柏舟在彼中河髧【徒坎反】彼两髦【音毛】实维我仪【叶牛何反】之死矢靡他【汤河反】母也天【叶铁因反】只【音纸下同】不谅人只兴也中河中于河

  • 卷三十九·秦蕙田

    <经部,礼类,通礼之属,五礼通考钦定四库全书五礼通考卷三十九刑部尚书秦蕙田撰吉礼三十九方丘祭地宋史礼志北郊宋初方丘在宫城之北十四里以夏至祭皇地只别为坛于北郊以孟冬祭神州地祗建隆以来迭奉四祖崇配二坛文献通考

  • 卷第六·佚名

    陀罗尼杂集卷第六 未详撰者今附梁录 除肿陀罗尼二首 治热病陀罗尼一首 治百病诸毒陀罗尼一首 佛说咒作三衣并受持咒二首 佛说咒应器锡杖坐具三首 五戒神名二十五 三归神名有九 护僧伽蓝神有十八人 观世音说烧华应现

  • 邻女语·连梦青

    章回小说。忧患余生(连梦青)著。刊于1903年至1904年《绣像小说》。十二回,未完。是一部描述庚子事变的小说。因小说中所叙之事多出于妇女谈话,故题名《邻女语》。全书通过官宦子弟金坚北上途中见闻和官僚轶事,反映八国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