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第十四章 45

子路问君子。子曰:“修己以敬。”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人。”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百姓。修己以安百姓,尧舜其犹病诸?”

辜讲

孔子的一位学生(子路)问怎样才算是聪明而高尚的人。

孔子回答:“聪明而高尚的人谈吐有致,举止得体。”“就这些? ”学生(子路)问。孔子回答:“是的,他希望正确规范自己的谈吐,使得其他人高兴。”“这样就够么? ”学生(子路)又问。孔子回答:“是的。他希望正确规范自己的谈吐,使得周围的人高兴,而且以他的言谈举止为标准判断,即使是古代伟大的帝王也自惭形秽。”

辜解

在反对现代欧洲势力的文明输入过程中,中国作为一个完整的民族,对于中国文明本身所具有的、唯一的、真正的力量反而很少使用,就是我,也只到现在才意识到,正是因为我不知道这个能让人在生活中获得成功的唯一正确的力量,才让我直到今天依然一事无成。这个力量也就是“修己以敬(order one''s versatiht)”,孔子把它解释为,集中所有的注意力去过一种“笃恭”的生活。说这段话的目的就是,让人们真实地了解到中国现在的真正状态。

Amicus Plato, magis amica veritas(我爱柏拉图,但更爱真理)。

猜你喜欢
  卷六十二·湛若水
  卷四三·邱濬
  经济文衡后集卷十三·佚名
  卷七十一·程公说
  卷三十七·冯复京
  卷二十六·孔颖达
  卷十八·孔颖达
  提要·梁益
  凡例·董鼎
  第六品 正信希有分·佚名
  论议品第五·佚名
  太 虚 宣 言·太虚
  佛说十地经卷第二·佚名
  佛说称扬诸佛功德经卷中·佚名
  法华玄义释签卷第九·湛然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李焕·唐圭璋

      据词中“西湖”、“天路”云云,作者当为南宋人。查淳熙三山志卷二十九、明弘治刊八闽通志卷五十五,有李焕,字观复,福州长溪人,隆兴元年(1163)进士,迪功郎,平阳尉。又查光绪江西通志卷二十二:李焕,都昌人,嘉定元年(1208)进士。不

  • 口供·闻一多

    我不骗你,我不是什么诗人, 纵然我爱的是白石的坚贞, 青松和大海,鸦背驮着夕阳, 黄昏里织满了蝙蝠的翅膀。你知道我爱英雄,还爱高山, 我爱一幅国旗在风中招展, 自从鹅黄到古铜色的菊花。 配着我的粮食是一壶苦茶!可是还有一个我

  • 卷七百五十七·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卷七百五十七徐锴徐锴字楚金广陵人铉之弟南唐时为屯田郎中知制诰集贤殿学士集十五卷今存诗五首送程德琳郎中学士【得远山】瓜步妖氛灭崐冈草树青终朝空望极今日送君行报政秋云静微吟晓月生楼中

  • 卷十四·沈季友

    钦定四库全书檇李诗系卷十四平湖沈季友编明沈继山先生思孝思孝字纯父号继山嘉与人隆庆戊辰进士神庙初为刑部主事疏论江陵夺情杖八十戌广东神电衞踉跄万里徒歩行乱山深树间就獠族寄食比至刘抚令囚致之思孝乃仗劒往至恩

  • 大明孝宗敬皇帝实录卷一百九十·佚名

    弘治十五年八月庚子朔○南京监察御史郭浃等奏迩者闻行取者僧众皆骇愕臣等谨按佛氏之教妄诞无谓 太祖高皇帝尝议除佛法 太祖文皇帝未尝给牒度僧以 陛圣明岂肯见感于此是必左右之人有谓祷祠可以延寿获福 陛下一时听之偶

  • 卷之八百三十四·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笔麈题辞·于慎行

    余幸以年家子事先生,于词林为后进,辱先生不鄙夷,时相过从,与之谈论今古,扬于文艺。余聆其言,若惊河汉,韪其识,如陟泰岱而望吴门。世言新都博而不核,弇州核而不精,博而核,核而精,余于先生见之矣。比归卧东山,益得以其闲讨探当世得失

  • 卷二十八·杨士奇

    钦定四库全书历代名臣奏议卷二十八明 杨士奇等 撰治道唐肃宗时元结被召诣亰师自以始见轩陛拘忌讳恐言不悉情乃上时议三篇其一曰议者问往年逆贼东穷海南淮汉西抵函秦北彻幽都丑徒狼扈在四方者几百万当时之祸可谓剧而

  • 卷第十七·董仲舒

    天地之行第七十八天地之行美也,是以天高其位而下其施,藏其形而见其光,序列星而近至精,考阴阳而降霜露。高其位,所以为尊也;下其施,所以为仁也;藏其形,所以为神也;见其光,所以为明也;序列星,所以相承也;近至精,所以为刚也;考阴阳,所以成

  • 提要·何异孙

    【臣】等谨按十一经问对五卷题本题何异孙撰不着时代考其第二卷中论孟子彻法助法称大元官制承宋职田则当为元人第一卷中论论语莫春者称王稼村先生于杭州府学讲此一章稼村为王义山之号义山宋景定中进士入元官江西儒学提

  • 卷十五·道世

    △弥陀部第四(此别六部)▲述意部第一夫避苦求乐,实品物之恒情;厌浊欣净,是生灵之旧理。但行有美恶,土成秽妙。娑婆五浊,由积恶而丘坑;安养七珍,因习善而华胜。业成三辈,报为九品。宝台珍观,假胜念而崔嵬;玉沼琼池,藉善心而皎洁。华

  • 攝大乘論本校勘說明·欧阳竟无

      一.是書校歷二週.一譯校.二刻校。   二.譯校用四種異譯及二種釋論對校。(一)元魏佛陀扇多譯攝大乘論.校註略稱   魏本。(二)陳真諦譯攝大乘論.略稱陳本。(三)隋笈多等譯世親攝大乘論釋論   牒文.略稱隋本。以上三

  • 贤劫经卷第三·佚名

    西晋月氏三藏竺法护译  闻持品第九  佛告喜王菩萨。何谓闻持度无极有六事。见众穷厄不能自济。若宣法施。伏已致宝使众人闻。是曰布施。常以德本众善之行。既自身行复劝他人。若闻不持致大财富。是曰持戒。若闻善

  • 释禅波罗蜜次第法门卷第六·智顗

    隋天台智者大师说弟子法慎记弟子灌顶再治释禅波罗蜜修证第七之二释四无量心开为五。第一明次第。第二释名。第三明处所。第四明修证。第五明功德。第一释四无量心。所以次四禅后者。明行人。有二种。一者世间行人。二

  • 永济融禅师住关东广宁普慈寺语录卷上·佚名

    书记 师住 妙印 录师于顺治庚子年。自千山回广宁时。城守白护法领众檀越。建双峰禅院。见魔党嫉妒。心欲力抵。辛丑正月八日。城守领僧俗众檀越。请师于城里普慈寺开堂。以证邪宗。师在北镇山兴隆庵。受帖进寺。白

  • 三吴水利录·归有光

    水利志。明归有光编撰。四卷。有光字熙甫,号震川,南京昆山(今属江苏)人。嘉靖进士。历官知县、通判、太仆寺丞。有《震川先生集》。作者认为吴中水患,要在淞江,而淞江治则太湖水顺畅入海。因采集宋人郏亶书二、郏乔书一、

  • 伊江集载·佚名

    不分卷,约1.7万余字。是书汇抄清代伊犁地方应办各项事宜及舆地形势。记事至清咸丰年间。为辑录案牍而成,边围制度据此得传,亦属治方隅史之要籍。抄本,极为罕见,弥足珍贵。按舆地、城池、山川、坛庙祠宇、军台、河渡、

  • 三垣笔记·李清

    三卷,附识三卷。明李清撰。此书所记大都是李清于明崇祯、弘光两朝,历官刑、吏、工科给事中时所见所闻,故名之为《三垣笔记》。书中记明末朝章典故和重要廷臣的言行事迹,并及崇祯、弘光二帝秉政作风,性格为人。李清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