僧伽与政治
问政而不干治──觉群社
──三十五年七月作──
去年海潮音月刊曾刊出过宗教徒应有国大代表一文,本年一二月间醒心曾寄余论应组“佛教政党”一篇。继而在家出家少壮佛徒聒余倡导组织者不下十余人;间询长老缁素,则缄默持重,大多不以为可,余亦迟迟未决。顷又有长春般若寺道源来书,所言尤为激切。同时得缅甸通讯,则云缅僧在日军侵缅前,多数参加政治运动;日军侵入时,且多参加军事行动。但联合国胜利后,缅政府则以僧律禁僧预政;而战前缅僧约为二十万人,今则才七八万人矣,长老僧亦多还俗者,不无昔盛今衰之感。参政则易随政治兴败,其势然也。而锡兰近亦以哥仑坡智严学寺少壮师生为主干,僧伽参政运动已成具体而微的政党,然老年僧长施主以其违比丘律,咸极反对。锡兰如要保持
比丘律,自应超然政治之上;且其地十分之八九的多数皆为佛教信徒,佛教徒自能占政治权优势,拥护佛教。僧不参政,其在国家与社会的地位反见尊崇。但中国则僧受比丘律后即受菩萨律,向以菩萨律为归;而藏僧──喇嘛──亦然,其一部分喇嘛且为执行政治官吏,仅不婚娶异俗官耳。然超政、遇政府与社会摧教,易遭破灭;从政、亦易随政府而倒,二者利弊各关。况今中国无论在政府在社会,尚无在家佛徒集团,足以拥护佛教,则僧伽处此殊堪考虑。今以多人对此问题的研讨,余遂不得不加以深思熟虑,而于孙中山先生所说的政权治权,得一解决,曰“问政而不干治”。孙先生谓政是众人之事,治是管理,政治是众人之事之管理。又政权是人民有权议定政法,治权是政府有能治理国民。僧伽不得不是众人之事中的众人,所以于众人中的本人或同人的事,不得不问。要想问问众人之事,讲讲其所感之祸害痛苦,所求之福利安乐,不得不参加社会的地方的国家的合法集议,众人之事的会所。所以对于有关之民众社团及乡区自治会议,县参议会、省参议会、国民代表大会,均应参加一
分子,为本人同人全民众人议论除苦得乐之办法。但所参预的以此各种议事场所为止,亦即人民政权机关为止;而执行五种治权的中央和地方机关,概不干求参预。换言之,只参加选举被选为议员,决不干求作官、运动作官将,──文官武将等──。这有数种要义:
一、此只动口动笔为众人祛恶成善除苦得乐,以合于佛教慈悲化人本旨。并不须直接用刑用兵去杀人杀敌犯佛戒。
二、此只临时出席会议,平日各行其素,不妨碍自修及弘教。出席会议时,个人亦仍可保持僧伽服仪。
三、一般民众多藉当选议员,为进入从政服官的过渡,僧伽当选议员或国大代表有此分限,则免中央及地方官嫉忌疑惧。
四、有此则对于佛徒痛苦事件可以呼救,佛教有害事件可以防止,兴教利众事件可以倡行,佛法真理正义可以宣达。
五、如此做议员而不做官,不藉议员为做官,则真可为民代表兴利除弊,易得多数选民。
六、如此则佛法只用理论,说服人化导人,以摄取民众信仰!而不用任何威胁武力以强制人的教旨,亦得以贯彻。
基此六重要义,我们中国现阶段的中国僧伽,对于今所提出的议政而不干治,愿皆透彻了解,切实践行。觉群社先办周报,后将扩充而办日报,皆期以此义而为佛教为民众而服务。名以觉群者,僧的本义即为“和谐合聚的群众”;中山先生解释“民”字,亦为“有组织之群众团体”。故“人”必处在“群体”中乃有人的功用,故须从自群觉起,遍觉及他群乃尽自觉觉他之义,亦即觉群社之为觉群社的社旨。(见觉群周报一卷一期)
猜你喜欢 菩萨处胎经 第三卷·佚名 众经目录卷第二·彦琮 净慈要语卷下·永觉元贤 卷第一百九·霁仑超永 妙法莲华经玄赞卷第八(末)·窥基 顯揚聖教論卷第十七·欧阳竟无 大方广佛华严经随疏演义钞卷第六十八·澄观 曹溪大师别传·佚名 卷第十二(弥沙塞)·佚名 卷第三十二·李通玄 目次·心圆 卷四十八(那连提耶舍译)·佚名 罗汉品第十五·佚名 五事毗婆沙论卷下·佚名 第三十九則 雲門金毛獅子·胡兰成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