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99.吕蒙白衣渡江

司马懿的分析是有道理的。刘备和孙权两家虽然结了盟,但是矛盾很大。鲁肃在世的时候,是主张吴蜀和好,一起对付曹操的。后来鲁肃死了,接替他职务的大将吕蒙,就和鲁肃的主张不同。

吕蒙是东吴名将。他从小就练得一身好武艺,年青时候立了不少战功,受到孙权的器重。

有一次,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责任重了,应该抽时间读点书才好。”

吕蒙说:“在军营里事务那么多,哪儿还有时间读书呢?”

孙权笑着说:“我并不是要你像博士(官名)那样精通经书,只是要你多浏览一些兵法,懂得一点历史罢了。你说事情多,总比不上我多吧!我自己就有这个经验,读了一些兵法、历史,对自己很有帮助。你不妨试一试。”

吕蒙听了孙权的劝告,一有空就认真读书。

鲁肃刚代替周瑜当大将的时候,经过吕蒙的驻地,看望吕蒙。当时鲁肃以为吕蒙不过是一员武将,没有什么雄才大略。这回,他和吕蒙谈话以后,听到吕蒙议论风生,见解精辟,十分佩服,说:“你现在的才能胆识,跟当年吴下(即吴中)阿蒙,大不一样了。”

吕蒙自豪地说:“对一个人,三天不见就应该另眼看待(文言是“刮目相待”)。您可不能用老眼光看人哪!”

吕蒙接替了鲁肃的职位以后,率军驻扎在陆口(在今湖北嘉鱼西南)。他认为关羽有兼并东吴的野心,向孙权上书要求出兵对付关羽,说:“刘备、关羽君臣,都是反复无常的人,不能把他们当盟友看待。”

孙权也觉得关羽狂妄自大。孙权曾经派人去向关羽求亲,希望关羽把女儿嫁给他儿子。关羽不但不答应,反而把使者辱骂了一顿,使孙权气得要命。这次,孙权接到了吕蒙的信,更觉得非把关羽除掉不可。

正好在这个时候,曹操派使者来联络,要他夹攻关羽。孙权马上复信,表示愿意袭击关羽的后方。

关羽也听说吕蒙厉害,他虽然亲自率大军进攻樊城,但对在他背后的吕蒙这一头,可并没有放松防备,在蜀吴交界一带,布置得严严实实。

吕蒙本来经常有病。这一回,他就装作旧病发作,而且说是病得很厉害。孙权也正式发布命令,把吕蒙调回去休养。

另派了一个年青的陆逊去接替吕蒙。

这个消息很快传到樊城。关羽听到吕蒙病重,又听说陆逊是个年青的书生,心里暗暗高兴。

没过几天,陆逊从陆口特地派人拜见关羽,关羽接见使者,使者献上了书信和礼品。信中大意是说,听说将军在樊城水淹七军,俘获于禁,远远近近哪个不称赞将军的神威。这次曹操失败了,我们听得也高兴。我是个书生,很不称职。今后还得靠将军多多照顾呢!

关羽看了陆逊的书信,觉得陆逊态度谦虚、老实,也就放了心,把原来防备东吴的人马陆陆续续调到樊城那边去了。

陆逊把关羽人马调动的情况,随时报告给孙权和吕蒙。

这时候,关羽在樊城接受了于禁的投降兵十几万人,粮草供应发生了困难,就把东吴贮藏在湘关的粮食强占了。

孙权得知湘关的米被抢,就派吕蒙为大都督,命令他迅速袭击关羽的后方。

吕蒙到了寻阳(今湖北黄梅西南),把所有的战船都改装作商船,选了一批精锐的兵士躲在船舱里。船上摇橹的兵士扮作商人,一律穿上商人穿的衣服。就这样,一列又一列商船向北岸进发了。

到了北岸,蜀军守防的兵士一看都是穿白衣的商人,就允许他们把船停在江边。没想到一到晚上,船舱里的兵士一齐出来,偷偷摸进江边岗楼,把蜀军将士全部抓住,把岗楼占了。

吕蒙大军神不知鬼不觉地占领了北岸,进军公安。留守公安、江陵的蜀军将领本来对关羽很不满意,经吕蒙一劝降,都投降了。

吕蒙进了城,派人慰问蜀军将士家属,并且吩咐东吴将士严守纪律,不许侵犯百姓。有一个东吴兵士,是吕蒙的同乡,因为天下雨,拿了老百姓家的一顶斗笠遮盖铠甲。吕蒙发现后,认为这个兵士违犯了军令。虽说是同乡人,但是犯了军令不能不办罪,就把他杀了。这样一来,全军将士都震动了,谁也不敢违反军令。

这时候,曹操派去的徐晃率领的援军,已到了靠近樊城的前线。徐晃把孙权答应曹操夹攻关羽的信抄写了许多份,射进关羽营寨里。关羽得知吕蒙袭击后方的消息,正在进退两难的时候,徐晃发起进攻,打败了关羽,使关羽不得不撤去对樊城的包围。

关羽派使者到江陵去探听情况。使者一到江陵,吕蒙派人殷勤招待,还叫使者到蜀军将士家去看望,这些家属都说东吴的人待他们不错。使者回到自己的军营后,兵士们向他探问家里情况,他就照实说了。大伙儿一听东吴人好,就不愿意再跟东吴打仗,有些兵士甚至偷偷地逃回江陵去了。

关羽到这时候,才知道对东吴的防备太大意,可是已经来不及了。他只好带了人马逃到麦城(今湖北当阳东南)。

孙权进军麦城,派人劝关羽投降。关羽带着十几个骑兵往西逃走。

孙权早已派兵埋伏在小道上,把关羽十几个骑兵截住,活捉了关羽。孙权知道关羽不肯投降,下令就地把他杀了。

曹操认为孙权立了大功,把孙权封为南昌侯,到了曹丕即位称帝以后,又封为吴王。

猜你喜欢
  卷二十一 后赵录十一·崔鸿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百九十二·李心传
  第十回 光武帝登坛即位 淮阳王奉玺乞降·蔡东藩
  ● 卷四·王鹗
  ●卷二·赵翼
  提要·张廷玉
  补遗卷第五·徐鼒
  明武宗毅皇帝实录卷之一百七十二·佚名
  卷之三百五十三·佚名
  通鉴纪亊本末卷三十三上·袁枢
  外戚世家第十九·司马迁
  卷三十 世宗致治·李有棠
  汉纪五 高皇后元年(甲寅、前187)·司马光
  附録四·佚名
  卷一百五十四·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第二十一出 债饵·李渔

    〖赵皮鞋〗(丑带净上)现做财主公,又遇鸡鸣狗盗雄。巧偷财物助家翁,更向这银山添个矿。(笑介)该发积,该发积,想妓思嫖都有益。家私尽卷入门来,只少婚书三两笔。饶他人会呷西风,当不得我口内西风又会把人吸。我赵钱孙为想娶妾,费了

  • 卷三百十·陈思

    钦定四库全书两宋名贤小集卷三百十宋 陈 思 编元 陈世隆 补吾竹小藁毛珝字元白柯山人豪于诗有声端平间吾竹小藁一卷宝祐六年荷泽李龏弁序云柯山元白诗人之秀者也通今达古蓍蔡后生采诗家得其一二如寳肆中犀璧混于

  • 卷七·温庭筠

    钦定四库全书 温飞卿诗集笺注卷七   明 曾益 撰 长洲顾【予咸 嗣立】补 送洛南李主簿【文苑英华作尉之官唐地里志洛南县属商州】 想君秦塞外因【一作应】见远【一作楚】山青槲叶晓迷路枳花春满庭禄优仍侍膳官

  • 越绝卷第七·袁康

      越绝外传记范伯第八   昔者,范蠡其始居楚,曰范伯。自谓衰贱,未尝世禄,故自菲薄。饮食则甘天下之无味,居则安天下之贱位。复被发佯狂,不与于世。谓大夫种曰:“三王则三皇之苖裔也,五伯乃五帝之末世也。天运历纪,千岁一至

  • 读礼通考卷一百九·徐乾学

    丧制二干学案丧何为乎有制自古礼之失始也先王之礼由人心者也礼失而有制不得已而行之者也严氏诗缉曰夷厉之世时人不能行三年之丧故作素冠以刺之葢古礼渐亡非一日矣迨至汉文更制以日易月臣下遵之而丧制又一变东汉以后人

  •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一百九十九·佚名

    万历十六年六月癸丑朔原任吏部尚书严清奏谢存问报闻○命按察使丘浙知府杨沂周良贵致仕参政应存卓林偕春调用以吏科张鼎思劾其不职也○升遵化守备朱士元昌平游击○甲寅原任郧阳巡抚右佥都御史今逮问李材奏辩御史苏瓒论

  • 第三○一谕光绪十八年十二月初九日一一七一六--二·佚名

    新竹县奉台北府札,谕令绅士林汝梅等,将登云会半年息银备缴,以凭批解赴府特授新竹县正堂、加二级、纪录十次叶为谕饬完缴事。本年十二月初七日,奉本府宪龙札开:「案查(云云照文叙至)毋延,此札」等因。(注)奉

  • 绎史卷一百七·马骕

    灵壁县知县马骕撰楚江乙昭奚恤之怨战国防江乙为魏使于楚谓楚王曰臣入境闻楚之俗不蔽人之善不言人之恶诚有之乎王曰诚有之江乙曰然则白公之乱得无遂乎诚如是臣等之罪免矣楚王曰何也江乙曰州侯相楚贵甚矣而主断左右俱曰

  • 萧干传·脱脱

    萧干,乳名项烈,字婆典,北府宰相萧敌鲁之子。生性朴实正直。当初,察割之乱发生时,察割党人胡古只与萧干交好,派人召见他。萧干说:“我怎能附从叛逆之臣!”将胡古只捆绑送到寿安王处。贼乱平定,皇上嘉赏其忠心,拜为群牧都林牙。又

  • 卷二十七·戴锡章

    神宗英文皇帝李遵顼,齐国忠武王彦宗子,襄宗安全族子也,遵顼始以策试状元及第,充大都督府主(按《西夏书事》载:彦宗材器英敏,善骑射,饶武略,遇事敢为。任得敬害其能,中以蜚语,贬守凉州。在郡有政绩,蕃汉畏怀。得敬诛,召入为马步军太

  • 纲鉴易知录卷十三·吴楚材

    汉纪世宗孝武皇帝纲 辛丑,世宗孝武皇帝建元元年,冬十月,举贤良方正直言极谏之士,以董仲舒为江都相。治申、韩、苏、张之言者,皆罢之。目 举贤良方正直言极谏之士,上亲策问之。广川董仲舒对曰:“臣谨按春秋之中,视前世

  • 卷二十七·纳兰性德

    钦定四库全书陈氏礼记集说补正卷二十七头等侍卫纳喇性德撰祭法有虞氏禘黄帝而郊喾祖颛顼而宗尧夏后氏亦禘黄帝而郊鲧祖颛顼而宗禹殷人禘喾而郊冥祖契而宗汤周人禘喾而郊稷祖文王而宗武王集说大抵祖功宗德之宗与宗祀明

  • 春秋诸国统纪序·齐履谦

    读三百五篇之诗曰有美有刺也读二百四十二年之春秋曰有襃有贬也盖夫子既殁而序诗传春秋者固已云然则非秦汉以后之儒创为是説也説经而迷于是也千年矣逮自朱子诗传出人始知诗之不为美刺作若春秋之不为襃贬作则朱子无论著

  • 卷七十八·江永

    欽定四庫全書禮書綱目卷七十八     婺源江永撰孝經    曲禮三補【依朱子孝經刋誤定】仲尼居曾子侍子曰先王有至德要道以順天下民用和睦上下無怨【孝者德之至道之要也言先代聖德之王能順天下人心行此至要之化

  • 般若波罗蜜多理趣经大乐不空三昧真实金刚萨埵菩萨等一十七圣大曼茶罗义述一卷·佚名

    开府仪同三司特进试鸿胪卿肃国公食邑三千户赐紫赠司空谥大鉴正号大广智大兴善寺三藏沙门不空奉 诏译(并依释略序)  尔时毗卢遮那如来。于他化自在天王宫。为诸大菩萨等。说此般若波罗蜜甚深理趣十七清净句门。盖是

  • 序·函昰

    天然是禅师语录序昔者宣圣振铎于东方。释尊授衣于西土。一则意尽象中。一则心传教外。其皇皇焉牖世觉民之心固异致而同归也。自儒术既衰。微言遂绝。缙绅缝掖之辈高者攻于经学。卑者溺于文词。而圣贤尽性知命之旨无复

  • 刘宾客文集·刘禹锡

    诗文集。唐刘禹锡撰。三十卷。外集十卷。晚年因裴度力荐,任太子宾客,加检校礼部尚书。世称刘宾客。与柳宗元交谊笃厚,世称“刘柳”。与白居易唱和甚多。世称“刘白”。其诗通俗清新,善用比兴手法。颇得民歌风韵。《金

  • 史记索隐·司马贞

    三十卷。唐朝司马贞撰。司马贞,字子正,自号小司马,河内(河南沁阳)人。官至散大夫,弘文馆学士。撰《史记索隐》及《补三皇纪》三十卷。生卒年不详,约开元中人。当初与张嘉会共撰索隐。有褚少孙补司马迁书,又有裴骃集解的音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