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伽师资记》序
民国十五年【1926】九月八日,我在巴黎国立图书馆读了敦煌写本《楞伽师资记》,当时我就承认这是一篇重要的史料。不久我回到伦敦,又在大英博物院读了一种别本。这两种本子,我都托人影印带回来了。5年以来,我时时想整理这书付印,始终不曾如愿。今年朝鲜金九经先生借了我的巴黎、伦敦两种写本,校写为定本,用活字印行。印成之后,金先生请我校勘了一遍,他又要我写一篇序。我感谢金先生能做我所久想做的工作,就不敢辞谢他作序的请求了。
《楞伽师资记》的作者净觉,伦敦本作。
东都沙门释净觉居太行山灵泉谷集
巴黎本“谷”作“会”又删“集”字,就不可解了。《全唐文》卷三二七有王维的《大安国寺故大德净觉师塔铭》一篇说:
禅师法名净觉,俗姓韦氏,孝和皇帝庶人【韦后】之弟也。……将议封拜,禅师……裂裳裹足以宵遁,……入太行山,削发受具。……闻东京有颐大师,乃脱履户前,抠衣坐下。……大师委运,遂广化缘。……门人与宣父中分,廪食与封君相比。……
此文与《师资记》的自序相印证。原序说净觉之师安州大和尚【即玄赜,王维文作颐大师】,
大唐中宗孝和皇帝景龙二年,敕召入西京,便于东都广开禅法。净觉当众归依,一心承事。
王维碑文中记净觉死于“某载月日”,但王维死在乾元二年【757】,而净觉归依玄赜在中宗景龙二年顷【708】,我们可以推想净觉死在开元、天宝之间,约在西历740年左右。
此书著作的年代也不可考,但记中述神秀的门下普寂、敬贤、义福、惠福4个禅师,“宴坐名山,澄神邃谷”,可见作此记时,普寂等4人都生存。义福死在开元二十四年【736】,普寂死在开元二十七年【739】。我们可以推想此记作于开元时,正当楞伽宗势力最盛时。
楞伽宗托始于菩提达摩。达摩来自南印度,而《大乘人楞伽经》顾名思义正是南方经典,所以达摩教人只读《楞伽》一经。慧可以下,承袭此风,就成为“楞伽宗”,又称为“南天竺一乘宗”。此宗的历史,有两处重要的记载:其一部分在道宣的《续高僧传》“习禅”项下《菩提达摩传》及《僧可传》;其又一部分埋没在《续高僧传》“感通”项下《法师传》内。依《达摩传》及《僧可传》,此宗的世系如下:
达摩—— ——僧副
——慧可——那禅师——慧满
——道育
——林法师
——向居士
——化公
——廖公
——和禅师
慧满死在贞观十六年【642】以后,正和道宣同时,而道宣已说:
人世非远,碑记罕闻,徼言不传,清德谁序?深可痛矣。
道宣的《续僧传》自序中明说“始距梁之始运,终唐贞观十有九年【645】”。但他后来陆续增添了不少的材料。法冲一传就是他新添的材料。传中说法冲
显庆年【656—660】言旋东夏,至今麟德【664—665】,年七十九矣。
这已在《续僧传》初稿成书之后二十年了。再过两年【667】,道宣自己也死了。法冲是道宣晚年垂死时候认得的,所以《法冲传》中的材料都不曾整理,也不曾并人达摩、僧可两传。
《法冲传》说:
冲以《楞伽》奥典沉沦日久,所在追访,无惮夷险。会可师后裔盛习此经,即依师学,屡击大节,便舍徒众,任冲转教,即相续讲三十余遍。又遇可师亲传授者,依“南天竺一乘宗”讲之,又得百遍。
其经本是宋代求那跋陀罗三藏翻,慧观法师笔受,故其文理克谐,行质相贯。专唯念慧,不在活言。于后达摩禅师传之南北,忘言忘念,无得正观为宗。后行中原,慧可禅师创得纲纽。魏境文学多不齿之。领宗得意者时能启悟。今以人代转远,纰缪后学,《可公别传》略以详之。今叙师承,以为承嗣,所学历然有据:
【1】达摩禅师后有慧可、慧育二人。
育师受道心行,口未曾说。
【2】可禅师后:粲禅师、惠禅师、盛禅师、那老师、端禅师、长藏师、真法师、玉法师。
以上并口说玄理,不出文记。
【3】可师后:喜师【出《抄》四卷】、丰禅师【出《疏》五卷】、明禅师【出《疏》五卷】、胡明师【出《疏》五卷】。
【4】远承可师后:大聪师【出《疏》五卷】、道荫师【《抄》四卷】、冲法师【《疏》五卷】、岸法师【《疏》五卷】、宠法师【《疏》八卷】、大明师【《疏》十卷】。
【5】不承可师,自依《摄论》者:迁禅师【出《疏》四卷】、尚德禅师【出《人楞伽疏》十卷】。
【6】那老师后:实禅师、惠禅师、旷法师、宏智师【名住京师西明,身亡法绝】。
【7】明禅师后:伽法师、宝瑜师、宝迎师、道莹师【并次第传灯,于今扬化】。
冲公自从经术,专以《楞伽》名家,前后敷弘,将二百遍。须便为引,曾未涉文。……师学者苦请出义,……事不获己,《作疏》五卷,题为私记,今盛行之。
法冲当高宗麟德时年七十九,推上去,可以推算他生于陈末隋初,当隋文帝开皇六年【586】。
我们看了道宜两次的记载,可以知道当7世纪后期【664—665】时,楞伽宗的势力已很大了,《楞伽经》的疏和抄【抄也是疏的一种,往往比疏更繁密】已有十二家七十卷之多。我们又知道此宗已有“南天竺一乘宗”之名了。一乘之名是对于当日的大乘、小乘之争的一种挑战,这名日里已含有革命的意义了。《法冲传》说;
弘福润法师初未相识,曰:“何处老大德?”法冲答:“兖州老小僧耳。”又问何为远至,答日:“闻此少一乘,欲宣一乘教纲,漉信地鱼龙,故至。”
这是何等气象!
但是到了7世纪的末年和8世纪的初年,——武后的晚年,荆州玉泉寺的一个有名的和尚神秀禅师正受全国人的崇敬,武后把他请入洛阳【701】,往来两京,人称为“两京法主,三帝国师”。神秀也自称是楞伽宗的一派,但他自有他的传授世系,自称出于蕲州东山的弘忍的门下,号为“东山法门”。他的世系表见于张说作的《大通禅师碑铭》,是这样的:
达摩——慧可——僧粲——道信——弘忍——神秀
这表里只有前三代是道宣所记的,僧粲以下的道信、弘忍就都是道宣不知道的了。
神秀做了6年【701—706】的国师,就使那冷落的楞伽宗成为天下最有名的正宗禅学。神秀死后,他的弟子普寂、义福、敬贤、惠福等继续受政府的崇敬,普寂、义福的地位更高崇,尊荣不下于神秀。8世纪的前40年真是楞伽宗“势焰薰天”的时代!
当时就有楞伽宗的和尚著作他们的宗门谱系了。净觉的老师、安州寿山寺的玄赜,也是神秀的同门,著作了一部《楞伽人法志》,就是这些谱
系中的一种,此书已不传了,我们感谢净觉在这《楞伽师资记》中保存了一篇《弘忍传》及一篇《神秀传》。玄赜的《弘忍传》【本书页24—25】记弘忍死于高宗咸亨五年【674】,临死时说他的弟子之中,只有10人可传他的教法。那10人是:
【1】神秀 【6】嵩山老安
【2】资州智诜 【7】潞州法如
【3】白松山刘主簿 【8】韶州惠能
【4】华州惠藏 【9】扬州高丽僧智德
【5】随州惠约 【10】越州义方
此外自然是受付托的玄赜自己了。
这是最重要的记载,因为在这11位弟子里面,我们已见着智诜和惠能的名字了。智诜是净众寺和保唐寺两大派的开山祖师,又是马祖的远祖。惠能是曹溪南宗的开山祖师,将来他的门下就成了楞伽宗的革命领袖。这时候净众、保唐、曹溪三派都不曾大露头角,玄赜的记载应该是可信任的。关于弘忍的事迹与弟子录,玄赜的短传要算是最古的史料,所以最可信。玄赜在神秀传中说他“不出文记”。净觉也说弘忍“不出文记”,又说:
在人间有《禅法》一本云是忍禅师说者,谬言也。
这都是考订禅宗史料的重要证据。
净觉此书,是继续玄赜的《楞伽人法志》而作的。玄赜的弘忍、神秀两传都很谨严,他的全书体例虽已不可考,然而我们从这两传推想,可以想见玄赜的书必是根据于比较可信的史料,编成了一部简明的楞伽宗史。但净觉似乎不满意于他的老师的谨严的历史方法,所以他重编了这部《师资记》。“师资”【源出于《老子》二十七章】只是师和弟子。净觉这部书有两项特点:
第一,他在当时公认的六代世系之上,加上了那位翻译《楞伽经》的求那跋陀罗,尊为第一代。这一来,就开了后代捏造达摩以上的世系的恶风气了。
第二,他有“述学”的野心,于是他在每一代祖师的传记之后,各造出了很长的语录。这一来,又开了后世捏造语录和话头公案的恶风气了。
他所记各人的学说,最谨严的是达摩的四行,全都是根据于道宣的《续僧传》的。他说:
此四行是达摩禅师亲说,余则弟子昙林记师言行,集成一卷,名之为《达摩论》也。菩提师又为坐禅众释《楞伽》要义一卷,有十二三纸,亦名《达摩论》也。此两本论文,文理圆满,天下流通,自外更有人伪造《达摩论》三卷,文繁理散,不堪行用。
这总算是很谨严的史家态度。
但他记的求那跋陀罗的语录是可信的吗?惠可的语录可信吗?道信的长篇语录可信吗?这都是很可疑问的了。最奇怪的是粲禅师传下既说他“萧然净坐,不出文记”了,后面又附上几段有韵的“详玄传”,连注文全抄上去。这样不伦不类的编纂法,真使我们失望了。
净觉此书究竟是8世纪前期的一部楞伽宗小史。其中虽有很可疑的材料,但他使我们知道8世纪前期已有这种材料,这就是他的大功劳了。即如道信传中的语录固然大可怀疑,但我们若把这些语录当作8世纪前半的人编造的禅宗思想,这就是重要史料了。况且他使我们知道当8世纪前半已有了三种《达摩论》;已有了道信的《菩萨戒法》,及《制人道安心要方便法门》;已有了忍禅师的《禅法》一本。在消极的方面,他的记载使我们知道那时候还没有《信心铭》,还没有《北宗五方便法门》。这都是我们应该感谢净觉这部书的。
猜你喜欢 十住毗婆沙論卷第七·欧阳竟无 第九十六章 罗普奢西哈王·佚名 佛说梵网经卷下·佚名 宝藏论·僧肇 卷第七(从第十六经二纸半尽第二十四经一半)·澄观 佛说月上女经卷上·佚名 卷五十·性音 根本说一切有部目得迦卷第十·佚名 楞伽阿跋多罗宝经义记上·太虚 中国信愿行净土与日本教行信证真宗·太虚 卷中·佚名 合部金光明经卷第三·佚名 大方广佛华严经疏卷第十五·澄观 论家庭教育·印光 大般涅槃经集解 第二十五卷·宝亮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