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佛说现报当受经

政一人独行。而无伴侣。即问之言。姊今何故颜容媚丽。焦悴如此。为何所苦。时女答言。我之薄福。嫁得夫主。望相保守。不期一旦疾病死亡。家亲捉我生埋冢中。迳得七日。为诸群贼劫破此冢。欲求财物。将我还家。纳用为妻。贼师后时劫破一村。为他所杀。收敛尸骸。而殡葬之。亲属将我。又复生埋。迳得三日。复为野狐。欲啖死尸。来坌此冢。我因得出。父母眷属不相知闻。时长者子即语女言。我妻始死。汝既无夫。我今二人共为夫妇。能尔以否。时此女人无所趣向。即然许之。相随至家。共相爱念。即迳一年便生一男。又于后时复生一男。又于后时更复怀妊。临月垂产时。长者子出外游行。与诸朋伴共相饮会。至冥而还。其妻于后坚关门户。存地生子。血露狼藉。夫还唤妻。妻为生子存踞在地。血露狼藉。不得开门。夫唤不应。拔刀破门。即问其妻。我朝出外。比其回还唤汝。关门而不应。我有何情异。妻答夫言。为生子故血露狼藉。夫语妻言。所生子者今何所在。其妻即将所生之子授与其夫。夫得此子即用生苏煎煮。限妻令食。妻不忍食。即拔利刀而欲断命。妻为贪命遂便食子。一时都尽。至于明旦其夫酒醒。即问妻言。我昨冥还。醉酒闷迷应无过失。妻答夫言。君昨冥还。唤我开门。我为生子不时开门。君斫门入即便问我。有何情异。我答君言。为生子故血露狼藉。君即从我索所生子。我授与君。君得此子即用生苏煎煮。限我令食。我不忍食。君即拔刀而欲杀我。我为贪命食子遂尽。其夫闻说。即自低头。极大惭愧。辞谢其妇。醉酒过失。愿不为恨。从今以后誓不饮酒。又于后时其妇语夫。我与父母分别以来。迳年度月不知消息。我等二人及以两子。往父母家参承问讯。时长者子即共其妻并及二子随路而去。值天抗热。其夫即便止一树下。避曰取阴遂便失睡。忽为黑蛇螫夫即死。其妻啼哭。抱持二子即便前路。值一水坑。长漂急难可得度。光送大子至达岸上。始复欲回迎取小子。其子见母即投趣水。而为波浪之所没溺。复上岸上欲抱大子。即为虎狼之所食啖。是时女人呼天唤地。有何恶业今逢此苦。即便前进见父母家。村中知识借问之言。见我父母兄弟眷属悉平安不。知识答曰。汝家失火。大小悉皆为火烧杀并无人在。时女闻之。转复闷绝无所趣向。尔时世尊为诸大众说微妙法。即以天眼观此女人。即告阿难。汝持宝衣迎此女人。阿难受教将以宝衣迎此女人。来至众中。礼拜世尊。惭愧忏悔。佛为说法。断诸结漏得罗汉果。佛又告一切大众。汝等欲知此女前世之善恶事者。谛听善思念之。慎勿忘失。乃于过世无数劫时有长者子。财富无量。取得一妇。迳年度月并无儿息。时长者子即自思惟。我今财富并无儿子。一旦无常财无委付。即于后时取得一妾。迳始一年便生一男。面貌端政。长者怜念。是时大妇即自思惟。我为大妇并无儿子。始取妾来未得多年。以生一男儿。若长大财当属已。我必为夫之所弃薄。我今宜应设诸方计杀此小儿。是时妾母出外不在。而是大妻内计以定即用铁针二枚刺儿腮上。小儿啼哭痛不可言。妾母抱儿莫知痛处。呼天唤地。若有恶心嗔心疾心妒心杀我子者。令其生生世世还受苦报。是时大妇心自忓清。即于夫前及于妾前而立咒誓。我若恶心嗔心嫉心妒心杀汝子者。令我生生世世还受女身。嫁得夫主生埋冢中。令我生生世世若生儿者。还以生苏煎煮食之。令我生生世世夫为蛇螫。子为水[漂*寸]儿为虎食。阖家大小悉皆为火之所烧杀。咒誓已讫儿即死亡。是时大妻心自忓清而立咒誓言。无罪福如影随形不相放舍。而此大妻于五百世中。舍身受身常受苦报。

佛又告一切大众。今为汝等说。此女人前世之时修何功德。而复值我。以衣覆之。为其说法断诸结漏得罗汉道时。此女人于过去世无量劫时。家甚贫穷。有一辟支佛。从其教化。此女无钱。即解衣带施辟支佛。由是因缘所生端政恒生富家。虽复受如前苦于五百世还得值我。以衣覆之。为其说法断诸结漏得罗汉道。虽复得道一日六时常苦热铁。从顶上入痛彻于心。佛又告一切大众。从今已往慎勿恶心嗔心妒心。更相杀害更相咒誓。言无罪报如影随形终不放舍。作善作恶得恶终无我作他人受报身。虽灭坏善恶不朽。如上所说汝谛受持。尔时大众及诸天龙八部鬼神有恶心者。皆生慈念。闻佛所说顶戴受持。

佛说现报当受经一卷

猜你喜欢
  卷第十三·德清
  卷十五·普济
  卷五百五十·佚名
  卷第二十三·佚名
  听讲“现代中国佛教”之后·太虚
  尊婆须蜜菩萨所集论 第十卷·佚名
  存在、僧、僧羯磨·太虚
  六趣轮回经·佚名
  佛说大乘菩萨藏正法经卷第二十六·佚名
  大般涅槃经集解 第十九卷·宝亮
  佛说佛十力经·佚名
  卷上·学蕴
  卷五百一十八·佚名
  卷第一百六十一·佚名
  评精神不灭论·太虚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宋江·唐圭璋

      江于政和中,领导农民起义,结寨于梁山泊。水浒传云:郓城人。   念奴娇   天南地北。问乾坤何处,可容狂客。借得山东烟水寨,来买凤城春色。翠袖围香,鲛绡笼玉,一笑千金值。神仙体态,薄幸如何销得。   回想芦叶滩头,蓼

  • ●卷一·丁绍仪

    昔岁癸巳,识钟仲山於漳州。时仲山喜为诗,余喜为词,两人穷日夕为之,以相角。越岁,仲山别去。余旋以一官自效,奔走南北,不能如前专力。久之,自觉不工,辍不复作。逮重游闽峤,仲山犹时时为诗,余则瞠乎後矣。比遭废弃,思欲重理故业,而心

  • 第三折·佚名

    (小衙内同杨金吾上)(小衙内诗云)日间不做亏心事,半夜敲门不吃惊。自家刘衙内孩儿。俺二人自从到陈州开仓粜米,依着父亲改了价钱,插上糠土,克落了许多钱钞,到家怎用得了。这几日只是吃酒耍子。听知圣人差包待制来了。兄弟,这

  • 序·叶炜

    序一松石先生抱经济,能文章,顾不尽其用而名藉于东国。片帆越海,为风雅宗。于其归也,彼都人士竞以诗赠。裒然成巨帙,使读之者见东人之情之厚,益景仰先生之道谊,足为吾国光也。客岁识先生于钟阜,知以贤隐于下僚,既乃出赠诗以示,并

  • 荆州亭入朝·张说

    巫山云雨峡,湘水洞庭波。 九辨人犹摈,三秋雁始过。 旃裘吴地尽,髫荐楚言多。 不果朝宗愿,其如江汉何。

  • 志第十七 历三·欧阳修

    开元九年,《麟德历》署日蚀比不效,诏僧一行作新历,推大衍数立术以应之,较经史所书气朔、日名、宿度可考者皆合。十五年,草成而一行卒,诏特进张说与历官陈玄景等次为《历术》七篇、《略例》一篇、《历议》十篇,玄宗顾访者则称

  • 卷之六百十三·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卷之五百十五·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南唐书卷一·陆游

    钦定四库全书南唐书卷一        宋 陆游 撰烈祖本纪第一烈祖光文肃武孝高皇帝名昪字正伦小字彭奴徐州人姓李氏唐宪宗第八子建王恪之元孙恪生超早卒超生志仕为徐州判司卒官因家焉志生荣荣性谨厚喜从浮屠逰多

  • 元皇后传·令狐德棻

    宣帝元皇后名乐尚,河南洛阳人。是开府元晟的第二个女儿。十五岁时,被选入宫,封为贵妃。大象元年(579)七月,立为天右皇后。二年二月,改为天右大皇后。宣帝驾崩,皇后出家为尼姑,改名华胜。当初,皇后与陈皇后同时被选入宫,都封为

  • 汪藻传·脱脱

    汪藻字彦章,饶州德兴人。幼年即非常聪明,与众不同,后进入太学,又考中进士。调任为婺州的观察推官,改宣州教授,稍迁为江西提举学事司干当公事。徽宗亲自撰写了《君臣庆会阁诗》,群臣纷纷写诗进呈,只有汪藻写的和诗群臣里面没有

  • 地图第二十七·管仲

    凡兵主者必先审知地图轘辕之险。滥车之水名山通谷经川陵陆丘阜之所在,苴草林木蒲苇之所茂道里之远近,城郭之大小,名邑废邑困殖之地必尽知之。地形之出入相错者尽藏之然后可以行军袭邑,举错知先后,不失地利,此地图之常也。人

  • 景公上路寝闻哭声问梁丘据晏子对第二·晏婴

    景公上路寝,闻哭声,曰:“吾若闻哭声,何为者也?”梁丘据对曰:“鲁孔丘之徒鞠语者也。明于礼乐,审于服丧,其母死,葬埋甚厚,服丧三年,哭泣甚疾。”公曰:“岂不可哉!”而色说之。晏子曰:“古者圣人,非不知能繁登降之礼,制规矩之节,行表缀之

  • 予学原文·许劭

    得失卷一大失莫逾亡也,身存则无失焉。大得莫及生也,害命则无得焉。得失之患,启于不舍。不予之心,兴于愚念。人皆有图也,先予后取,顺人之愿,智者之智耳。强者不予,得而复失。弱者不予,失之难测。予非失,乃存也。得勿喜,失或幸,功不

  • 春秋传卷二十一·胡安国

    宋 胡安国 撰襄公上【公名午成公子母定姒諡法因事有功曰襄辟土有徳曰襄】周【简王十四年鲁襄公元年简王崩子灵王立襄二十八年灵王崩子景王立】郑【成公十三年鲁襄公二年成公卒子僖公髠顽立襄七年僖公卒简公嘉立】齐

  • 卷十四·熊节

    钦定四库全书性理羣书句解卷十四宋 熊 节 撰熊刚大 注书皇极经世书【邵伯温曰至大之谓皇至中之谓极至正之谓经至变之谓世大中至正应变无方之谓道此依文公所取见於文集语録者类而集之】观物篇【言太极动静生隂阳在

  • 卷六·佚名

    △净行品第七尔时智首菩萨。问文殊师利言:佛子。云何菩萨不染身口意业。不害身口意业。不痴身口意业。不退转身口意业。不动身口意业。应赞叹身口意业。清净身口意业。离烦恼身口意业。随智慧身口意业。云何菩萨生处成

  • 太虚心渊篇·佚名

    太虚心渊篇,撰人不详,似出于宋代。一卷,收入《正统道藏》太玄部。此书前半篇为序说,后半篇载五言绝句四十三首,以解释序说之意,主要论述观心见性之道。谓我性既肇,禀受无殊,圆明澄莹,恶种不萌。唯逐缘滞因,贪恋尘欲,意昧识迷,乃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