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南唐书卷一

钦定四库全书

南唐书卷一        宋 陆游 撰烈祖本纪第一

烈祖光文肃武孝高皇帝名昪字正伦小字彭奴徐州人姓李氏唐宪宗第八子建王恪之元孙恪生超早卒超生志仕为徐州判司卒官因家焉志生荣荣性谨厚喜从浮屠逰多晦迹精舍时号李道者帝以光啓四年十二月二日生于彭城六岁而孤遇乱伯父球携帝及母刘氏避地淮泗至濠州干宁二年淮南节度使杨行密见而奇之养以为子行密长子渥恶帝不以为兄弟行密乃以与大将徐温曰是儿状貎非常吾度渥终不能容故以乞汝遂冒姓徐氏名知诰帝事温尽子道温妻李氏以其同姓鞠养甚至及壮身长七尺方颡隆准脩上短下语声如钟精采烁人常缓步而从者疾行莫能及温有疾与其妇晨夜侍旁不去温益爱之行密亦谓温曰知诰隽杰诸将子皆不逮也天祐六年六月自元从指挥使迁升州防遏使兼楼船军使治战舰于升七年五月授升州副使知州事九年副柴再用平宣州以功迁升州刺史时江淮初定守令皆武夫专事军旅帝独褒亷吏课农桑求遗书招延四方士大夫倾身下之虽以节俭自励而轻财好施无所爱吝以宋齐丘王令谋王翃主论议曾禹张洽孙饬徐融为宾客马仁周宗曹悰为亲吏十一年加检校司徒始城升州十四年五月城成温来观喜其制度壮丽徙治焉而以帝为捡挍太保润州团练使帝本意在宣州不悦时温子知训以内外马步都军副使专制杨氏骄淫失众宋齐丘纳说曰知训旦且败是行天所赞也十五年朱瑾杀知训马仁自蒜山渡驰告帝帝即日帅师入广陵定乱遂代知训为淮南节度行军副使内外马步都军副使勤俭寛简尽反知训之政上下恱服呉王建国以帝为左仆射参政事国人谓之政事仆射椉剥乱之后曾未期岁纪纲宪度粲然并举温虽遥执国政而人情颇已归属于帝有徐玠者事温为金陵行军司马工揣摩捭阖密说温曰居中辅政岂宜假之它姓请更用嫡子知询帝刺知皇恐表乞罢政事出镇江西表未上而温疾亟遂止温卒知询嗣为金陵节度使诸道副都统数与帝争权帝乃使人诱之来朝留为左统军悉夺其兵而帝以太尉中书令出镇金陵如温故事呉命帝开大元帅府置僚属进封齐王用天子制度改名诰

升元元年冬十月呉帝禅位乎我甲申即皇帝位改呉天祚二年为升元元年国号齐以十二月二日为仁夀节尊呉帝为高尚思古让皇帝上册称受禅老臣诰追尊考温为太祖武皇帝丙申以平章事张延翰为右仆射兼门下侍郎同平章事门下侍郎张居咏中书侍郎李建勲皆为同平章事以建康为西都广陵为东都改尚书省为尚书都省东都尚书省为留守院丙戌改齐明门为朝元门丁亥封弟知证为江王知谔为饶王戊子降呉太子琏为农郡公辛夘降呉建安王珙江夏王璘等十一人爵一等而加官増戸邑诏狱讼未经本处论决者毋得诣阙诉乙未降呉公主为国君甲午立王后宋氏为皇后丙申封女弟杞国君为广德长公主庚子遣使如汉闽呉越荆南告即位辛丑追封呉厯阳公蒙为临川王谥曰灵以礼改葬戊申封子景通为呉王诸道副元帅判六军诸卫事十一月庚戌朔改东都旧第为崇德宫癸丑改承宣院为宣徽院丙辰追册故妃魏国君杨氏为顺妃丁巳追封长子景迁为高平郡王长女为丰城公主改辞状司为清讼院立侄景迈为晋陵郡公景逊为上饶郡公景邈为桂阳郡公景逸为平阳郡公封女五人为盛唐太和永兴建昌玉山公主戊午立子景遂为吉王景达为夀阳郡公以景遂为东都留守江都尹赴东都己未陞东都海陵县为泰州割盐城泰兴如臯兴化县属焉丁夘高从诲表请置邸建康从之己巳呉越王使将军袁韬来贺即位乙亥追封故高平王景迁妃呉上饶公主为燕国君諡贞庄十二月庚寅上太祖武皇帝陵曰定陵追尊高祖以下皆为公王而称宗配皆称国君及妃墓皆称陵惟武皇帝之配李氏曰明德皇后丙午有星孛北方

升元二年春正月己酉朔日有食之避殿停朝贺甲子高从诲使厐守规来贺即位甲戌诏臣僚三品以上追赠父母将相赠三世二月壬戌闽使内客省使朱文进来贺即位夏五月让皇屡请徙居南平王李德诚等亦引汉隋故事以请戊午改润州州治为丹阳宫以平章事李建勲充迎奉让皇使己未汉使集贤殿学士邹禹谟来贺即位甲寅徙让皇居丹阳宫丁夘广济仓灾焚米二十万石作浑天仪六月庚辰月入太微西华门犯右执法辛巳犯东垣上相甲申陞池州为康化军是月高丽使正朝广评侍郎柳勲律来朝贡秋七月壬申以左丞相宋齐丘为平章事八月戊寅陞洪州防滩镇为清江县不州丁亥契丹使摩哩尼噜古来聘冬十月丙子立太学命删定礼乐癸未新罗使来朝贡壬辰命呉王璟勒步骑八万讲武铜駞桥十二月辛丑让皇殂诏不视朝二十七日帝率百官素服举哀是岁徙呉王璟为齐王

升元三年春正月庚戌江王知证饶王知谔表请帝复姓李氏不许癸亥右丞相齐丘平章事居咏建勲枢密使同平章事宗等表请复姓甲子御札详议复姓乙丑齐丘等议宜如所请从之丙寅至壬申齐王璟等三上尊号曰应干绍圣文武孝明皇帝不许诏曰乃者干戈相寻地茀而不蓺桑陨而弗蚕衣食日耗朕甚闵之民有向风来归者授之土田仍给复三岁二月乙亥改太祖武皇帝庙号义祖已夘帝御兴祥殿复姓为考妣发哀与皇后皆服斩缞居庐如始丧礼服考妣丧各二十七日凡五十四日不视朝旦暮临诏国事委宋齐丘惟军旅以闻羣臣固谏诏以墨缞听政帝初欲更名昻以犯文宗讳乃名晃或云朱全忠名也又更名坦御史王鹄言字从旦犯睿宗讳庚寅诏更名昪甲午月犯南斗第六星乙未契丹使赫噜来以兄礼事帝蜀使来贺即位追尊高祖建王恪曰定宗孝静皇帝贞妃程氏曰贞静皇后曾祖超曰成宗孝平王配崔氏曰平贞妃祖志曰恵宗孝安王配卢氏曰安庄妃考荣曰庆宗孝德皇帝配刘氏曰德恭皇后庚午作南郊行宫千间夏四月庚辰朝享于太庙辛巳有事于南郊以高祖神尧皇帝配用上辛也大赦百官进位将士劳赐有差民三年艺桑及三千本者赐帛五十疋每丁垦田及八十亩者赐钱二万皆五年勿收租税诏曰朕以躬托于民上常惧弗以羞高祖太宗之遗业羣公卿士顾欲举上尊号之礼朕甚不取其勿复以闻戊子进封李德诚赵王徐知证韩王知谔梁王辛亥进封景遂夀王景逹宣城王丙寅以齐王璟为诸道兵马大元帅丁未呉越王使左武卫上将军沈韬文荆南高从诲使王崇嗣来贺南郊作北郊于武湖西荧惑犯月秋七月丙午放诸州所献珍禽奇兽于钟山命有司作升元格与呉令并行甲寅岁星昼见自五月不雨至于闰七月冬十月丁丑御后楼阅战马

升元四年春二月诏罢营造力役毋妨农时三月丁未颁中正厯厯官陈承勋所譔也丙戌汉人闽人来聘夏五月晋安州节度副使李金全来降六月癸亥罢宣州岁贡木瓜杂果太师中书令赵王李德诚卒秋八月立齐王璟为皇太子仍兼大元帅録尚书事璟固让从之丁夘月掩岁星九月戊辰契丹使摩哩鲁库梅棱来聘献狐白裘冬十月癸巳朔日荧惑填岁星聚于南斗壬寅以齐王璟让储贰赦殊死以下京师赐酺内外诸军给优赐禁表奏言圣睿二字违者以大不敬论乙巳诏幸东都命齐王璟监国庚戌帝自保德门御舟辛亥次迎銮镇甲寅至东都入建元门帝感念畴昔然流涕不巳遣使问东畿士民不能自存者己未高丽使广评侍郎栁兢质来贡方物十一月乙丑宴羣臣于崇德宫故第也以听事为光庆殿庚辰改东都文明殿为乾元殿英武殿为明光殿应干殿为垂拱殿朝阳殿为福昌殿积庆宫为崇道宫西都崇英殿为延英殿凝华内殿前为升元殿后为雍和殿兴祥殿为昭德殿积庆殿为穆清殿乙酉赐东畿高年疾苦独米人二石汉使都官郎中郑翺闽使客省使葛呉越使刑部尚书杨严来贺仁夀节十二月丙申帝至自东都

升元五年春二月己未杀泰州刺史褚仁规五月戊辰契丹使来秋七月诏曰右仆射兼中书侍郎同平章亊监修国史李建勲幸处台司且聮戚里靡循纪律敢黩彞章其罢归私第八月有星孛于天市长数尺七十日没遣使振贷黄州旱伤戸口是岁呉越水民就食境内遣使振恤安集之

升元六年春正月甲子月犯填星退行在毕闰月甲申朔改天长制置使为建武军庚寅汉使区延保来聘癸巳闽使尚食使林嗣来聘都下大水秦淮溢东都火焚数千家二月己丑以左丞相太保宋齐丘知尚书省事初齐丘累求预政帝许中书视事又以两省事多委给事舍人剧务多在尚书省又求知省事许之夏五月左丞相太保宋齐丘罢为镇南军节度使六月常宣歙三州大雨涨溢汉使萧规来告哀废朝三日庚午契丹使鲁库梅棱来聘献马五驷大蝗自淮北蔽空而至辛未命州县捕蝗瘗之庚辰荧惑犯房次将辛巳禁节度刺史给摄署牒秋八月甲申汉使法物使公孙恵来谢袭位九月庚寅颁升元删定条冬十月诏曰前朝失御四方崛起者众武人用事德化壅而不宣朕甚悼焉三事大夫其为朕举用儒者罢去苛政与吾民更始十二月闽使徐绩汉使滕绍英呉越使右武卫大将军蒋璠来贺仁夀节

升元七年春正月契丹使达噜噶等二十七人来聘献马三百羊三万五千二月庚午帝崩于升元殿年五十六十一月壬寅葬永陵帝临崩谓齐王璟曰德昌宫储戎器金帛七百万汝守成业宜善交邻国以保社稷吾服金石欲延年反以速死汝宜视以为戒帝生长兵间知民厌乱在位七年兵不妄动境内赖以休息性节俭常蹑蒲履用铁盆盎暑月寝殿施青葛帷左右宫婢裁数人服饰朴陋建国始即金陵治所为宫惟加防尾设阑槛而已终不改作元宗为太子欲得杉木作板障有司以闻帝曰杉木固有之但欲作战舰以竹代障可也江淮间连年丰乐兵食盈溢羣臣多请恢拓境土帝叹息曰吾少在军旅见兵之为民害深矣诚不忍复言使彼民安吾民亦安矣呉越国大火焚其宫室帑藏甲兵几尽将帅皆言椉其弊可以得志帝一切不听遣使厚持金币唁之仁厚恭俭务在养民有古贤主之风焉论曰昔马元康胡恢皆尝作南唐书自烈祖以下元康谓之书恢谓之载纪苏丞相颂得恢书而非之曰夫所谓纪者盖摘其事之纲要繋于岁月属于时君秦庄襄王而上与项羽皆未尝有天下而史迁着于本纪范晔汉书又有皇后纪以是质之言纪者不足以别正闰陈夀三国志呉蜀不称纪是又非可法者也苏丞相之言天下之公言也今取之自烈祖而下皆为纪而用史迁法总谓之南唐纪云

南唐书卷一

钦定四库全书

猜你喜欢
  杂传第二十九·欧阳修
  卷八·本纪第八·世祖五·宋濂
  卷三百十七·列传第二百五·广西土司·张廷玉
  卷四十 至道二年(丙申,996)·李焘
  第四十一回又谋世袭内府藏名 恋私财外交启衅·蔡东藩
  卷八·商辂
  卷之一百九十八·佚名
  卷之二百四十七·佚名
  卷之二十八·佚名
  卷二十二·宇文懋昭
  卷二·佚名
  ·致僚属手札·丁曰健
  王济传·房玄龄
  董一元传·张廷玉
  汉纪十三 世宗孝武皇帝下之上元封二年(壬申、前109)·司马光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一百一·徐世昌

    吴璥吴璥,字式如,号菘圃,钱塘人。乾隆戊戌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官至吏部尚书、协办大学士。有《楞香斋诗存》。赠孟岩枢部兼怀耕亭前辈即次孟岩寄怀舫西原韵鹓行忆昔侍龙墀,忽漫相逢入洛时。纸价定因才子

  • 卷之一千四百七十一·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大风冻死新嫁娘·李定夷

    东海县乡间,风俗极陋。婚嫁不用车轿,以新嫁娘坐围桶(农具)中,扎以竹竿,缠以红绿,四人抬之,即为花轿。热季则科头于烈日之中,冬季则畏慑于寒风之下,殊属野蛮。去岁有某村刘姓者,嫁女于嵇姓家。两家相距约十余里,又值岁寒风厉,行至中

  • 第二十册 天命六年三月至四月·佚名

    第二十册 天命六年三月至四月二十三日,致额驸恩格德尔书曰:“著寄书喀尔喀五部诸贝勒。河东汉人皆已薙髮归降之,五部诸贝勒,当各自晓谕部众,亚守本国,不得越界行乱,致招衅端,因小事而酿成大祸矣。若谕而不从,仍自越界滋

  • 七八六 闽浙总督陈辉祖奏缴违碍书籍并请展限一年及查察剧本情形折·佚名

    七八六 闽浙总督陈辉祖奏缴违碍书籍并请展限一年及查察剧本情形折乾隆四十六年五月二十日闽浙总督兼管浙江巡抚臣陈辉祖谨奏,为查缴违碍书籍,恭折奏闻事。窃照浙江省先后查缴过违碍书籍一十九次,节次奏明解送军机处查收

  • 第五章 潜往东北 四 白河偷渡·溥仪

    动身日期是十一月十日。按照计划,我必须在这天傍晚,瞒过所有的耳目,悄悄混出静园的大门。我为这件事临时很费了一番脑筋。我先是打算不走大门,索性把汽车从车房门开出去。我命令最亲近的随侍大李去看看能不能打开车房门

  • 陆元方传·刘昫

    陆元方,苏州吴县人。世为名门大姓。曾祖陆琛,在陈朝曾任给事黄门侍郎。伯父陆柬之,以善于书法知名,官至太子司议郎。陆元方中明经举,又应八科举,皆中。调任监察御史。武则天革唐旧制,派陆元方为使者安抚岭外。将要渡海。当时

  • 刘完素传·脱脱

    刘完素,字守真,是河间人。完素曾经遇到一个奇异的陈先生,拿酒让守真喝,守真喝得大醉,等到睡醒以后,就通达医术了,好像有人传授给他了。他撰写了《运气要旨论》、《精要宣明论》,剔除庸医或贬出虚妄的说法,又写了《素问玄机原病

  • 刘志选传·张廷玉

    刘志选,慈溪人。万历年间,与叶向高同年考中进士。被授予刑部主事,与同僚刘复初、李懋桧就郑贵妃、王恭妃册封一事上书论争。后来因为给事中邵庶请求禁止各部官员上书议论政事,李懋桧上疏极力反对,被降级二等。志选说:“陛下

  • 卷之九  洪武聖政記(明)宋濂 撰·邓士龙

    (洪武聖政記,一卷,明宋濂撰。濂,明初浦江人,字景濂,號潛溪。元未隱居東明山著述。明初任江南儒學提舉,洪武二年主修元史,六年為侍講學士,知制誥,同修國史,兼贊善大夫。生平著述甚多,有宋學士文集等傳世。) 嚴祀事第一 正大本第二

  • 晋纪十五 肃宗明皇帝下太宁二年(甲申、324)·司马光

    晋纪十五 晋明帝太宁二年(甲申,公元324年) [1]春,正月,王敦诬周嵩、周与李脱谋为不轨,收嵩、,于军中杀之;遣参军贺鸾就沈充于吴,尽杀周札诸兄子;进兵袭会稽,札拒战而死。 [1]春季,正月,王敦诬陷周嵩、周与李脱勾结,密谋不轨,因而收捕

  • 思辨録辑要卷二·陆世仪

    立志类学者欲学圣人须是立志第一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又曰志于道茍志于仁矣孟子曰志气之帅也二程十四五时便慨然有学圣人之志陆象山亦教学者先辨其志志是入道先锋先锋勇后军方有进步志气鋭学问方有成功大学知止而后有

  • 先賢仲子傳·冯云鹓

    仲子名由字子路魯之卞人也有勇力才藝以政事著名爲人果烈而剛直勇于行義初見夫子冠雄雞冠佩假豚拔劒而舞曰君子固以劒自衛乎夫子曰君子忠以爲質仁以爲衛不出環堵之室而知千里之外有不善則以忠化之侵暴則以仁固之何待劔

  • 卷六十九·道世

    △受报灾第七十九(此有十二部)▲述意部第一夫善恶之业用,实三报之徵祥;犹形影之相须,譬六趣之明验。其三报者,以悦天后之耳目,翻孤九色之深恩,投禽王之全命,交受五苦之切酷,斯为现报也。群徒潜沦於幽壑,神陟轮飘而不改,身酸历代之

  • 如来品第十三·佚名

    尔时三菩萨各从远来。见此变化佛所演法。得未曾有。阿难白佛。此三菩萨。从何所来。世尊告曰:东方去是恒沙等刹有世界。曰身超须弥山。住在本土。闻说斯经。故来到是。时三菩萨来住佛前。皆以香华供养世尊俱白佛言:余等

  • 大方广佛华严经随疏演义钞卷第九·澄观

    疏。若约所说法相者下。第三约所诠辩异。然贤首义分齐内。第二卷广明。今但略说。于中上一句标。下皆别释。初小乘中四。一约法数多少。二约二空差别。三约所依根本。四结成有余。今初。言七十五者。谓五类法中有多少

  • 卷第十一·霁仑超永

    五灯全书卷第十一京都圣感禅寺住持(臣)僧 (超永) 编辑京都古华严寺住持(臣)僧 (超揆) 较阅 进呈青原下五世石霜诸禅师法嗣潭州大光山居诲禅师京兆王氏子。初造石霜。长坐不卧。麻衣草履。亡身为法。霜遂令主性空

  • 地理辨正·蒋大鸿

    《地理辨正》为地理风水学名著,为明末清初地理风水学家蒋大鸿所著。此书乃为蒋大鸿对古代五本地理风水名著《青囊经》《青囊序》《青囊奥语》《天玉经》《都天宝照经》的注解,集成《地理辨正》一书,成为地理风水学上的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