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存在、僧、僧羯磨

──三十五年八月在焦山中国佛教会会务训练班讲──

主席、各机关代表、各来宾、各教职员、各学员!今天在焦山与各学员见面,很是欢喜!但我近来因病了几年,现在还不能大声多讲话;但在这难得聚会的机缘,又不愿错过,所以扼要的讲几句:

第一点,凡一切存在的事事物物,可以说都是因缘和合而成;所以凡是存在的,都是集团,都是会。比如大的,每一太阳系、地球、国家、民族、宗教,小的一蚁、一微尘、乃至分析到一粒一粒的原子、电子,无不是因缘和合而成的团体。在化学、物理学上,曾讲到原子由若干电子集合而成,亦如一太阳系然。而一切集团又都是生灭相续而存在的,因为都是因缘和合生灭相续的,所以没有固定的自性,故名之为空。这种空无自性的事物,是互相普遍,互为关系著的。每一存在,都是尽虚空、遍法界,无边际可得,亦无中心可得,所谓无边无中。反之、亦即每一法都可为中心,都就是边际。同时、每一刹那的存在,都承前无始,引后无终,而每一刹那又就是过去的结束,未来的开始,故一切存在,无始无终、无中无边、即始即终、即中即边。由此一切存在,都是集团的存在,每一集团,都能展转尽一切法的关系。此并不是佛菩萨神通变现,亦非任何大力者所创作,而是诸存在法性本来如是。所谓事事无碍法界,就是事物的本相;只要观察体会,便得明了。故云:“随拈一物,皆即法界;一色一香,无非中道”。存在的既然都是和合相续的团体,则每一团体里面的分子可以离开出去,而外面分子又可以参加进来,离合错综而成,新陈代谢而住。这次、我们办的“中国佛教会会务训练班”,要点就在办会,大家能观察到一切事物从极大的到极小的、都是集团,都是会,离了会、一切皆无。凡一件事物,若将内外各方面的因缘关系都断绝了,就不能存在,连一刹那间极微小的亦不能存在。即能证见“我空、法空”,体会华严所说一多、短长的事事无碍了。

第二点,僧的本义即是众。在中国、三人以上为众,而佛教中要四人以上方可叫做僧;以五人为一最低单位的僧。方可合法办理僧事。现在民主国家民权的施行,中山先生所著民权初步,甚与僧义相合。僧要五人方能成立作诸僧事,民权初步亦要五人方能开会议、办一切民事。僧众又名和合众,有六种和合义:如身和同住,口和无诤,意和同悦,是团体精神生活的一致;利和同均,是物质生活的平均;还要戒和同遵,见和同解。行为、思想、信仰、共同和合,就是团体生命的延续,不能和合、则团体就要夭折。僧是出家众,具足应称“出家入僧”。消极方面,脱离解除了家属及私有财产;积极方面,就是投入了和合大众的僧团,皈依三宝。我此身心,别无所属,专属于僧;只有僧团,没有个人。出了家,若仍自私自利,不为僧团,即仍未入僧数;纵然脱离家族产业的一切,亦不过是独身的个人。入了僧的人,要以简单朴素的生活来实践佛陀的法律,方能成为利和同均、乃至见和同解的清净僧团。倘出家而不明了僧的真义,不实践和合的行为,那就失掉了僧的精神。若更以一庵、一寺为家、执持营私,则出一家又入一家,离僧的真义更远了!要以僧团共同的生命为第一生命,至于个人、庵寺,都要属于大僧团生命中。要充实而且发扬大僧团生命,不因有自身、自寺、而使生障碍,影响僧团。如能有利于大僧团,即牺牲自身、自寺、亦应为之。现时佛教衰落,尤其中国佛教更衰落,要振兴佛教,必须充实且发挥僧团的力量。中国因宗族思想浓厚,影响到佛教亦成为一庵一寺变相家庭、徒子法孙的制度,此种现象,明末清初以后逐渐加盛,最为近代佛教衰落之要因!现在佛教会基本单位是以县为单位,一县之中出家者都各有小庵或参学住持的丛林,如各守其私,就影响县佛会的健全;要能超过为一寺一庵的心量而力为一县的佛教会,县佛会遵照省佛会的指示办理,省佛会又受全国佛教会的指挥为基础。所以同时还要将力量贡献到省佛会乃至全国佛教会,如总会有所提倡,各省会、县会、就要努力遵办。

在民国初年,我曾作过整理僧伽制度论,对在家信徒的名“佛教正信会”,出家的则名“佛教住持会”,以僧就是会了。现在就普通习惯称佛教会,并容信徒参加,但仍以僧众为主,而信众则为协助。故今后要以全国佛教会为已出家入僧的人第一生命。其余、皆为充实及发扬此大生命──(僧)──而起的事。

第三点,会务训练班,关于来受训的人,是以办理分支会会务为目的。所授的有公民常识,法律常识,会务技能的文牍、会计等各种实用课程,大家应接受各教师的教诲去实行推进,并将推进时所得的经验随为补充。我今再从佛法根本上来说明会务:已入了“僧”,即不分公生活与私生活,出家以后所有关于个人的生活,都归合在公众行动之中。如比丘戒、菩萨戒的戒本,只是规定的纲领条文,其详、则在数十卷的广律中,各种僧事、无所不具。大如说法、诵戒,小至吃饭、睡觉、沐浴、更衣、出入往还、及大小便利等,无不有轨范可依。最普通贯澈于各事的精神,即“僧羯磨”──即五人以上之会议。羯磨译“作业”,作业即办事,僧团办事名僧羯磨;在今日切实言之,就是办理会务,故本班亦可名“僧羯磨训练班”。僧羯磨的举行,最少五人──例常务会,多可二十人──例理事会,再多、则无限量──例会员大会。本来、僧团是有组织有纪律的。但现今佛教衰落,反不如天主教的组织完密!天主的神父,也是出家的,但他们系统严明,一区有一区的主教,一国有一国的大主教,而全世界则有罗马教宗;近来学者考据,他们原始是仿佛教制而组织的。故我们要适应现代环境,亦须恢复原有僧制,以一县为一小区,一省为一中区,全国为一大区;将来再联合全世界成一总会,将佛教的大慈大悲遍及世界人类,普利一切众生,都要从发挥“僧羯磨”的精神作起。(尘空记)(见海刊二十七卷第九期)

 


猜你喜欢
  佛教应办之教育与僧教育·太虚
  印度之佛教佛生灭年·梁启超
  大哀经开化品第七·佚名
  潭州开福禅寺第十九代宁和尚语录卷上·开福道宁
  佛说一切如来名号陀罗尼经·佚名
  毗尼日用录·佚名
  大智度論卷第二十五·欧阳竟无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讲义 五·江味农
  胜鬘宝窟卷下(之末)·吉藏
  中边分别论卷上·世亲
  大方广佛华严经吞海集卷上·道通
  不可求神通及现身成佛·印光
  阿毗昙毗婆沙论 第三十七卷·佚名
  梵网经与千钵经抉隐·太虚
  卷二百七十·佚名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第二场 《三击掌》·佚名

    王 允 (白):两鬓白发似银条,枯树林崖飒风摇。所生三花无一子,闪得老夫无下稍。(白):老夫王允,于唐为臣,官拜一品首相,年老八十,所生三花,今乃二月二日,曾为三女一在十字街头,高搭彩棚,飘彩择婿。不料绣球落入丐儿薛平贵之手,我想吾女

  • ●几社壬申合稿卷之九·佚名

    华亭杜骐征 徐凤彩 杨肃仝选 七言古诗 五言律诗一 ◆七言古诗 老将行(陈子龙) 登州行(李雯) 登州行(陈子龙) 登州行(宋存楠) 登州行(朱灏) 迟暮行(徐孚远) 迟暮行(陈子龙) 迟暮行(李雯) 西陵曲(顾开雍

  • 卷八百二十八·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卷八百二十八贯休大蜀皇帝夀春节进尧铭舜颂二首尧铭金册昭昭列圣孤标仲尼有言巍巍帝尧承天眷命罔厥矜骄四德炎炎堦蓂不凋永孚於休垂衣飘颻吾皇则之小心翼翼秉阳亭毒不遑暇食土堦苔绿茅茨雪滴君

  • 卷第七十四·胡三省

    端明殿学士兼翰林侍读学士朝散大夫右谏议大夫充集贤殿修撰提举西京嵩山崇福宫上柱国河内郡开国侯食邑一千八百户食实封六百户赐紫金鱼袋臣司马光奉敕编集后学天台胡三省音注魏纪六〔起着雍敦牂(戊午),尽旃蒙赤奋若(乙丑),凡

  • 卷之一百二十五·佚名

    洪武十二年闰五月丙申朔○戊戌太白昼见○辛丑置台州府宁海县巡检司○丙午赏征进广西猺贼有功者指挥人绮帛各五匹自千户以下各有差阵亡者倍之征伤者加半随征无功者指挥人绮帛各三匹自千户以下亦各有差军士人钞二锭阵亡

  •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二百四十六·佚名

    .TRS_Editor P{margin-bottom:15px;line-height:1.5;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TRS_Editor DIV{margin-bottom:15px;line-height:1.5;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TRS_Editor TD{margin-bottom:1

  • 第一卷 尊孔·缪荃孙

    晋元帝大兴元年八月辛末,皇太子释奠于太学。晋成帝咸康元年二月甲子,帝亲释奠。三年正月丁卯,立太学。晋穆帝升平元年三月,帝讲孝经。壬申,亲释奠于中堂。晋孝武帝宁康三年九月九日,帝讲孝经,谢安侍坐,陆纳、卞耽执读,车胤、王

  • 一五一三 谕内阁着添派庆桂等会同纪昀续行缮办四库全书·佚名

    一五一三 谕内阁着添派庆桂等会同纪昀续行缮办四库全书嘉庆八年四月初七日内阁奉谕旨:现在续行缮办四库全书,前已谕令纪昀查明具奏。兹据将应入各书开单呈览,并拟出事宜十条,着添派庆桂、董诰、朱珪、戴衢亨、英和、钱樾

  • 元稹传·刘昫

    元稹字微之,河南人。后魏昭成皇帝,是元稹的十代远祖。兵部尚书、昌平公元岩,是他的六代祖。曾祖元延景,为岐州参军。祖父元悱,为南顿县丞。其父元宽,任比部郎中、舒王府长史,因元稹身贵位显,追赠左仆射。元稹八岁丧父。其母郑

  • 卷八十一·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礼部志稿卷八十一明 俞汝楫 编祀法备考定郊庙祀法郊社宗庙议洪武元年二月朔中书省臣李善长傅瓛翰林学士陶安等进郊社宗庙议先是上勅礼官及翰林太常诸儒臣曰自昔圣帝明王之有天下莫严于祭祀故当有事内必

  • 卷六·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太常续考卷六五祀之礼洪武二年礼部尚书崔亮奏周官天子五祀曰门曰户人之所出曰中溜人之所居曰竈曰井人之所养故杜佑曰天子诸侯必立五祀所以报德也今拟依周官五祀止於岁终腊享通祭於庙门外上用其议岁暮享太

  • 三十六年·佚名

    (癸卯)三十六年大明萬曆三十一年春正月1月1日○朔戊午,以奇自獻爲吏曹判書。自獻賦性陰險,行己叵測,傷人害物乃其能事,揣中上意,驟占卿相。及其修史,以外多質而內如神,洞察世情等語贊美之,渠雖欲逃後世之公議,其可得乎?○設庭試,取

  • 迩言卷十一·刘炎

    ○习俗场屋之文朝廷假以取士与学优则仕异矣士大夫以此髙下人物更相矜傲更相景慕亦可悲矣善乎敷文郑公之言曰不为俗学所累者可与言理道或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今也百里之地恨无文行者何也曰文坏于场屋之习行蠧于科目之路

  • 卷七十二(那连提耶舍译)·佚名

    △菩萨见实会遮罗迦波利婆罗阇迦外道品第二十四尔时遮罗迦波利婆罗阇迦外道八千人。见诸阿修罗迦楼罗龙女及诸龙鸠槃茶乾闼婆夜叉紧那罗摩睺罗伽。空行诸天。四天王天。三十三天。夜摩天。兜率陀天。化乐天。他化自在

  • 佛说法乘义决定经卷中·佚名

    西天三藏明因妙善普济法师金总持等奉 诏译尔时勇猛甚深比丘。复白佛言。世尊。云何名为住四念处。佛言。比丘。所谓应观内身外身内外身。住有色不净。一切世间。忧悲苦恼。正念了知。观内受外受内外受。住种种诸苦。

  • 古今禅藻集·佚名

    二十八卷。明释正勉、性通同编。其收集编辑则是释普文。普文,字理庵,正勉,字道可,均嘉兴(今属浙江嘉兴市)人,生卒年均不详。性通,字蕴辉,应天(今属河南)人。生卒年不详。是集凡二十八卷,所收录都是释家子弟之作,而不

  • 春秋集义·李明复

    五十卷,纲领三卷。李明复撰。李明复一名俞,字伯勇,合阳人。李明复认为:知孔子者惟孟轲,知孟轲者惟周敦颐。而周敦颐《春秋》之学,二程得其真传,程颐曾作《春秋传》而程颢则间有及之。张载通过与二程研究而明之,刘绚、谢湜则是

  • 西方发愿文注·省庵

    题目五字,有通有别。“西方发愿”是别名,“文”之一字是通名。就别名中,“西方”二字是所发,“愿”之一字为能发,“发”字具兼能所。又“西方”是所愿之处,“愿”是能发之心。言“西方”,则该依报、正报。言“发愿”,则摄自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