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佛说像法决疑经

闻如是。一时佛在跋提河边沙罗双树间。度须跋陀罗竟。诸大菩萨声闻弟子诸大梵王天龙鬼神诸国王等。一切大众俨然不散。

尔时世尊告诸大众。大般涅槃已广说竟。我向已为普广菩萨说十方诸佛刹土。汝等大众若有疑者可速问之。无上法宝不久磨灭。时诸大众闻佛此语。悲泣哽噎不能自止。唯有证解脱者不能生悲恋。

尔时众中有一菩萨名曰常施。承佛威神从座而起。合掌向佛而作是言。欲有所问恐伤圣心。唯愿如来不以为咎。佛告常施。如来已度世间八法。何须疑也。常施菩萨白佛言。世尊如来去世后。一切众生不复睹见如来色身。不闻真法。于未来世中像法之时。善法渐衰恶转炽然。当尔之时教诸众生作何福德。最为殊胜。

尔时世尊告常施菩萨。善哉善哉。来世众生甚可怜愍。何以故。一切众生勤苦修行不会正理。作福弥积获报甚微。善男子。未来世中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国王大臣长者居士婆罗门等。轻贱我法薄淡三宝无有真实。虽作众善求名求利求胜他。故无有一念作出世心。善男子。未来世中像法之时。无量灾变恶事何者是也。一切道俗不识法轨。檀越设会请僧。遣人防门守户。遮障比丘不听入会。若贫穷乞人欲入乞食。复障不听。如此设会徒丧饮食了无善分。复有众生专欲独善不化众生。见他作善不能随喜助其少多。如此人辈其福微劣。复有众生见他旧寺塔庙形像及以经典破落毁坏不肯修治。便作是言。非我先崇所造。何用治为。我宁更自造立新者。善男子一切众生造立新者。不如修故其福甚多。复有众生见他聚集作诸福业。但求名闻。倾家财物以用布施。及见贫穷孤独。呵骂驱出不济一毫。如此众生名为颠倒作善。痴狂修福名为不正作福。如此人等甚可怜愍。用财甚多。获福甚少。善男子。我于一时告诸大众。若人于阿僧祇身供养十方诸佛并诸菩萨及声闻众。不如有人施畜生一口饮食。其福胜彼。百千万倍无量无边。善男子。我于处处经中说布施者。欲令出家在家人修慈悲心布施贫穷孤老乃至饿狗。我诸弟子不解我意。专施敬田不施悲田。敬田者即是佛法僧宝。悲田者贫穷孤老乃至蚁子。此二种田。悲田最胜。善男子。若复有人。多饶财物独行布施。从生至老。不如复有众多人众。不同贫富贵贱。若道若俗。共相劝他各出少财聚集一处。随宜布施贫穷孤老恶疾重病困厄之人。其福甚大。假使不施。念念之中施功常生无有穷尽。独行布施其福甚少。善男子。未来世中我诸弟子。乐好衣服贪嗜美味。贪求利益悭贪积聚。不修慈心。专行恚怒。见他作善诤共讥嫌。咸言。此人邪命谄曲求觅名利。若见布施贫穷乞人。复生嗔恚作如是念。出家之人何用布施。但修禅定智慧之业。何用纷动无益之事务。作是念者是魔眷属。其人命终堕大地狱经历受苦。从地狱出堕饿鬼中受大苦恼。从饿鬼出五百生身堕在狗中。从狗出已五百世中常生贫贱。常患饥穷种种诸苦。无有一念适意之时。何以故。见他施时不随喜故。善男子。我念成佛皆因旷劫行檀布施救济贫穷困厄众生。十方诸佛亦从布施而得成佛。是故我于处处经中说。六波罗蜜皆从布施以为初首。善男子。譬如有人双足俱折。意欲远步不能得去。比丘亦尔。虽行五波罗蜜经恒沙劫。若不布施不能得到涅槃彼岸。善男子。不行施者则戒不淳。戒不淳故则无悲心。无慈悲者则不能忍。无忍辱故则无精进。无精进故则无禅定。无禅定故则无智慧。无智慧故常为无量客尘烦恼之所得便。善男子。此布施法门。三世诸佛所共敬重。是故四摄法中财摄最胜。善男子。我又一时赞叹持戒。我又一时赞叹忍辱。或复一时赞叹禅定。或复一时赞叹智慧。或复一时赞叹头陀。或复一时赞叹少欲。或复一时赞叹声闻。或复一时赞叹菩萨。如是种种随机不同。未来世中诸恶比丘不解我意各执己见迭相是非破灭我法。诸恶比丘亦复在座演说经法。不达我深意。随文取义违背实相无上真法。口常自叹我所说义应著佛意。其余法师诳惑道俗。作是语者永沈苦海。诸恶比丘见他修定复作是言。此人愚痴犹如株兀。不觉经论何所修行。作是语者殃咎累劫。诸恶比丘为名利故迭相毁呰。诸恶比丘或有修福不依经论。自逐己见以非为是。不能分别是邪是正。遍向道俗作如是言。我能知是我能见是。当知此人速灭我法。诸恶比丘亦复持律。于毗尼藏不达深义便作是言。毗尼藏中佛听食肉。善男子。我若解说食肉义者。声闻缘觉及下地菩萨之所迷闷。凡夫比丘闻之诽谤故。毗尼藏听食肉者皆是不可思议。善男子。我从初成道乃至今日。所有弟子处处受肉食者。凡夫之人实见食肉。复有众生见诸比丘示现食肉。复有众生知诸比丘食肉之时深入无量诸对治门。无量比丘断上烦恼。无量比丘断中烦恼。无量比丘断下烦恼。无量比丘度脱众生令入佛道。如来教化不可思议。我从成佛已来。我诸弟子未曾食啖众生肉也。我于毗尼中听食肉者。定知此肉不从四大生。不从胎生。不从卵生。不从湿生。不从化生。不与识合。不与命合。当知世间都无此肉。善男子。未来世中诸恶比丘。在在处处讲说经律。随文取义。不知如来隐覆秘密。善男子。佛出于世令诸弟子食众生肉者。无有是处。若食肉者何名大悲。善男子。今日座中无央数众各见不同。或见如来入般涅槃。或见如来住世一劫。或见如来住无量劫。或见如来丈六之身。或见小身。或见大身。或见报身坐莲华藏世界海为千百亿释迦牟尼佛说心地法门。或见法身同于虚空无有分别无相无碍遍周法界。或见此处沙罗林地悉是土沙草木石壁。或见此处金银七宝清净庄严。或见此处乃是三世诸佛所行之处。或见此处即是不可思议诸佛境界真实法体。善男子。诸佛出世游行止住。一切所为皆悉远离世间之相。亦复不离世间显示实相法。如来所说总含万法。演说一字一句一音所唱。能令一切众生随种种类种种根性各得不同所解各异。如来不共之法不可思议。非诸声闻缘觉所知。如来以自在之力。随机隐显教化众生。像法中诸恶比丘不解我意。执己所见宣说十二部经。随文取义作决定说。当知此人三世诸佛怨。速灭我法。善男子。诸佛说法常依二谛。说世谛法时不违第一义谛。旨近以标远。立像表玄。诸恶比丘于此义中不能解了。诽谤不信。随相取义历劫受殃。是诸比丘亦复自称我是法师我是律师我是禅师。此三种学人能灭我法。更非余人。此三种人迭相说过。迭相毁呰。此三种人入于地狱。犹如箭射。

尔时常施菩萨白佛言。世尊如是诸比丘何时当出。善男子我灭度已千年后。恶法渐兴。千一百年后。诸恶比丘比丘尼遍阎浮提。处处充满。不修道德。多求财物专行非法。多畜八种不净之物。身无十德畜二沙弥。未满十腊已度沙弥。以是因缘一切俗人轻贱三宝。从是已后一切道俗竞造塔寺遍满世间。塔庙形像处处皆有。或在山林旷野。或在道边。或在巷路臭秽恶处。颓落毁坏无人治理。尔时道俗虽造塔寺供养三宝。而于三宝不生敬重。请僧在寺不与饮食衣服卧具汤药。返更于中借取乞。食啖僧食不畏未来三途之苦。当尔之时一切俗人不问贵贱。专欲于僧中作不饶益侵损恼乱。不欲拥护。如此人辈永堕三途。善男子。未来世中一切俗官不信罪福。税夺众僧物。或税畜生谷米乃至一毫之物。或驱使三宝奴婢。或乘三宝牛马。一切俗官不得挝打三宝奴婢畜生。乃至不得受三宝奴婢礼拜。皆得殃咎。何况驱策挝打。告诸俗官。若有禁防剡罗输税之处。慎莫令比丘输税。若欲税出家人者得罪无量。善男子。当尔之时一切道俗若作福业。应当布施孤老贫困恶病之人。复次应治破坏塔庙及诸形像。莫问己许他许。随其力能一切皆治。其人功德不可思议。但能修故不假造新。善男子。何故未来世中一切俗人轻贱三宝。正以比丘比丘尼不如法故。身被法服轻理俗缘。或复市肆贩卖自活。或复涉路商贾求利。或作画师工巧之业。或占相男女种种吉凶。饮酒醉乱歌舞作乐。或围棋六博。或有比丘谄曲说法以求人意。或诵咒术以治他病。或复修禅不能自一心。以邪定法占睹吉凶。或行针灸种种汤药以求衣食。以是因缘令诸俗人不生敬重。唯除菩萨利益众生。

尔时世尊复告常施菩萨。善男子。未来世中道俗之中。有诸恶人造立我形像或菩萨形像。贩卖取财以用自活。一切道俗不知罪福。买取供养。二俱得罪。五百世中常被他卖。善男子。未来世中一切众生造立形像。皆不具足成就众相。或作半身。或手足不成。耳鼻眼口悉不成就。粗有影向而已。或造塔庙不安形像。若有破塔坏像更不修治。如此人辈获罪无量。善男子。未来世中诸比丘等。于所住处自共唱制。防禁四方僧合作食限。或一日十日。或五四三日乃至一食。是诸比丘命终堕地狱中饿鬼畜生受苦无穷。复有比丘若沙弥。以众僧物如形似己有。随意取用。非时食啖。或与亲友。是诸比丘沙弥。乃至千佛出世永不闻法。常在三途无忏悔处。若共此人同住居止。羯磨布萨所作法事悉不成就。皆当得罪。善男子。若有具犯四重五逆。易救可忏悔。若侵损众僧一毫一粟。非时食啖。自在取与。永沈苦海终无出时。或现世得诸衰恼。若共此人同住居止。日夜得罪。善男子。未来世中有诸俗入不识罪福。乃以祖父或自己身所造佛像经书幡花卖与他人用活妻子。此亦不应买。当尔之时一切俗官有势力者。捉得此人应重挝罚驱令出国。善男子。未来世中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国王大臣中宫妃后。毁犯禁戒不知惭愧不知忏悔。以是因缘令法秽浊。善男子。未来世中诸恶比丘。执著住处如似俗人。护己舍宅。不能依时三月一移。见有比丘衣钵自随于其住处满九十日而更移去。诸恶比丘咸作是言。此比丘志性不定。[跳-兆+參]扰多务狂乱失心。数作移动。作是语者获罪无量。善男子。未来世中诸恶起时。一切道俗应当修学大慈大悲。忍受他恼应作是念。一切众生无始以来是我父母。一切众生无始以来皆是我之兄弟姊妹妻子眷属。以是义故。于一切众生慈悲愍念随力救济。若见苦厄众生作种种方便不惜身命。当尔之时若国王大臣若城邑聚落主。若势力长者婆罗门等。及有力比丘。应劝此人不令退转。助其势力莫令恶人为作留难。不令恶人侵夺财物。如是助者。其人功德说不可尽。当尔之时悲心布施贫穷孤老一切苦厄乃至蚁子。其福最胜。善男子。我若广说布施孤穷病苦功德。穷劫不尽。涅槃时至。为汝略说。

尔时一切大众闻佛说未来世中像法末种种灾变。身毛皆竖悲号啼泣不能自胜。佛告大众。止莫悲泣。世间法尔。善必有恶。盛必有衰。佛复告常施菩萨。且置是事。汝以何相观如来也。复以何相观众生乎。常施菩萨白佛言。世尊我观如来。不从先际。不到彼岸。不住中间。非有非无。非出非没。非色非不色。非有为非无为。非常非断。非有漏非无漏。同虚空等法性。从初成道乃至涅槃。于其中间不见如来说一句法。然诸众生见有出没说法度人。如来境界不可思议。不可以识识。不可以智知。出过三世不离三世。唯有如来自觉斯法。我观如来谓若此也。世尊我今观诸众生四大之相。如空中云。如热时炎。如乾闼婆城。如幻如化。如空聚落。如镜中像。如水中月。如空谷响。受想行识悉皆如是。世尊众生心相不可思议。非诸声闻缘觉下地菩萨之所能知。世尊众生之相。不来不去。非有非无。非内非外。来无所从来。去无所至。而常流转。虚妄受苦。皆以众生无始以来深著我见。以著我故增长渴爱。十二因缘法。长夜受苦无有穷尽。众生之相本来空寂。以是因缘菩萨于中而起大悲。世尊一切众生善恶诸业唯一心作。更无余法。我观众生相貌如是。

尔时佛告常施菩萨。善哉善哉。快说是法。汝今所说佛所亦可。菩萨行四摄六度。应当如是观众生相。善男子。菩萨布施时。不观福田及非福田。若见贫苦众生悉皆施与。行布施时应作是观。不见受者。不见施者。财物亦尔。三事俱空平等无著。何以故。一切诸法无我我所行施之时。不望现报。不望未来人天乐。但为众生求大菩提。为欲安乐无量众生故而行布施。为欲摄取诸恶众生令住善法而行布施。复作是观。菩提界相众生界相。二俱空寂。依文字故度众生得菩提。真实法中无得无证。善男子。如人夜梦见种种事。或梦自身被官囚缚受种种苦。生大忧恼然后得脱。寻复更梦。作大国王威势自在受大快乐。即于梦中作是念言。我向昨时受苦如是。今复自在受大快乐。作是念已忽然睡觉。苦乐之事莫知所在。如此梦事非有非无。一切诸法亦复如是。作是观者名为正观。说是法时。无量菩萨得受佛位。无量菩萨得入一生补处。无量菩萨各随所修皆得胜进。无量人天得四道果。无量声闻入菩萨位。无量杂类众生发菩提心。善男子。未来世中若四辈弟子得闻此经生欢喜心。所得功德无量无边。佛告阿难及诸大众。汝好受持慎莫忘失。此经名为像法决疑。亦名济孤独。如是受持。尔时大众闻佛所说。一心敬受作礼而去。各共严辨阇维之具哀动天地。

像法决疑经(终)

猜你喜欢
  卷第九·佚名
  卷第八·佚名
  第十一品·佚名
  佛祖历代通载凡例·念常
  一切经音义卷第五十三·唐慧琳
  卷五十九·佚名
  佛说佛名经卷第三·佚名
  与蒋特生居士书(六通)·太虚
  大般涅槃经疏 第三十三卷·灌顶
  第十 入出息相应·佚名
  卷第一百十一·霁仑超永
  卷四·彭绍升
  诸法实相品第一·佚名
  禅宗史的真历史与假历史·胡适
  兴化铣禅师·惠洪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第十四出 倩媒·李渔

    〖中吕过曲·缕缕金〗[(小生上)]居别墅,避繁嚣。方才沽酒至,读《离骚》。疑义无人析,又思同调。(内作犬吠介)犬儿迎吠过林皋,多应有客到,多应有客到。——小生张仲友,因避城市烦嚣,独坐隋堤别墅。方才闻得隔帘犬

  • 卷十四·纪事五·冯金伯

    康与之大圣乐朱晦庵为仓使时,某郡太守遭捃摭,几为按治,忧惶百端。未几,晦庵易节他路,有寄居官署者,因召守饮,出宠姬,歌大圣乐云:“千朵奇峰,半轩微雨,晓来初过。渐燕子引教雏飞,萏菡暗薰,芳草池面凉多。浅斟琼卮浮绿蚁,展湘簟

  • 卷457 ·佚名

    姚勉 寄题武安节推同年万君定翁露香堂 尽将心事写成碑,大要操修在不欺。 此一瓣香前辈似,只三个字老天知。 素瓶贮豆应先满,匹马携琴料自随。 吾榜得人今又盛,会排介甫击升之。 姚勉 寄题章贡刘氏

  • 卷五百二·曹学佺

    <集部,总集类,石仓历代诗选> 钦定四库全书 石仓历代诗选卷五百二 明 曹学佺 编 明诗次集一百三十六 莫止 开园 开园近南郭日涉聊自适卉木各葱蒨花开间红白力作督僮奴循行谩扶策编茅八九间疏渠十余尺未儗柴桑居窃比

  • 卷三百九十九·列传第一百五十八·脱脱

        郑瑴 仇悆 高登 娄寅亮 宋汝为   郑瑴,字致刚,建州人。政和八年举进士,授安陆府教授,权信阳县尉,监南康酒税。遂召为御史台主簿。张邦昌之僣号也,挺身见高宗于济州。既即位,擢监察御史,迁右司谏,升为谏议大夫

  • 卷四下·朱熹

    <史部,史评类,御批资治通监纲目>   钦定四库全书 御批资治通监纲目卷四下 【癸丑】元朔元年冬定二千石不举孝廉罪法 【诏曰朕深诏执事兴亷举孝庶几成风绍休圣绪夫十室之邑必有忠信三人并行厥

  • 一四五二 军机大臣奏商拟增补《诗经乐谱》凡例情形片(附增补凡例)·佚名

    一四五二 军机大臣奏商拟增补《诗经乐谱》凡例情形片(附增补凡例)乾隆五十七年七月二十四日查乐器音律,各有本宫,如箫以工字为黄锺,笛以四字为黄锺。盖缘箫短孔少而直吹,笛长孔多而横吹。笛比箫高四音,若笛亦用工字,则其声太

  • 《云游》序·陆小曼

    我真是说不出的悔恨为甚么我以前老是懒得写东西。志摩不知逼我几次,要我同他写一点序,有两回他将笔墨都预备好,只叫随便涂几个字,可是我老是写不到几行,不是头晕即是心跳,只好对着他发愣,抬头望着他的嘴盼他吐出圣旨来我即可

  • 韦载传(附韦岁羽传)·姚思廉

    韦载字德基,京兆杜陵人。祖父韦睿曾任梁开府仪同三司、永昌严公。父亲韦政,曾任梁黄门侍郎。韦载年轻时十分聪明有才气,专心好学。十二岁那年,跟随叔父韦棱拜见沛国刘显,刘显问及《汉书》上的十件事,韦载对答如流,没有一处疑

  • 礼四七·徐松

    优礼大臣【宋会要】太祖受禅,降诏四方,时天维军节度、太尉、中书令、魏王符彦卿以累朝宿将,优其礼而不名。彦卿表乞呼名,诏答不允。 太祖建隆二年九月,江南李煜上表进贡,陈叙袭位之意。降诏答之,便呼国主而不名,因周朝待江南

  • 第十一章 4·辜鸿铭

    子曰:“孝哉,闵子骞!人不间于其父母昆弟之言。”辜讲孔子评价另一位学生(闵子骞,即闵损)说:“他确实是个孝子。不管父母说什么,他绝无二话,这一点大家有目共睹。”

  • 卷一·王应麟

    周南召南 《郑氏谱》曰:周、召者,《禹贡》雍州岐山之阳地名。今属右扶风美阳县,地形险阻而原田肥美。周之先公曰大王者,避狄难,自豳始迁焉,而修德建王业。商王帝乙之初,命其子王季为西伯。至纣,又命文王典治南国江、汉、汝旁

  • 目录·李光地

    钦定四库全书    经部三诗所目録      诗类卷一国风【周南至衞】卷二国风【王至豳】卷三小雅【鹿鸣至无羊】卷四小雅【节南山至鼓钟】卷五小雅【楚茨至何草不黄】卷六大雅【文王至卷阿】卷七大雅【民劳至召

  • 四分尼戒本(并序)·怀素

    后秦 佛陀耶舍译西太原寺沙门怀素集夫戒者。乃是定慧之宏基。圣贤之妙趾。穷八正之道。尽七觉之源。然既树五制之良规。传须获实。扬六和之清训。学者知诠。窃寻流行。总有四本。据其理虽复同。会其文则有异。致使弘

  • 乾隆甘肃通志·佚名

    又名《敕修甘肃通志》。甘肃巡抚许容监修。李迪、张能第、甄汝翼、郑铎、樊初荀、田吕叶、曹最编纂。清雍正六年(1728)奉敕纂修,乾隆元年(1736)成书。吏部尚书署川、陕总督兼甘肃巡抚刘於义刊行。全志五十卷、三十六册

  • 洞真太上紫度炎光神玄变经·佚名

    洞真太上紫度炎光神玄变经。撰人不详,约出於东晋。系早期上清派重要经典。一卷。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正一部。《真诰》提到“紫度炎光,夜照神烛”“流金之铃”等,《云笈 七签》卷9释《紫度炎光神玄变经》,该经为六朝上清

  • 平蜀记·佚名

    一卷。著者姓名不详。此书记载明洪武四年(1371年)朱元璋遣汤和等伐蜀以及明升出降事。

  • 皖政辑要·冯煦

    《皖政辑要》原稿为手抄稿本,系清宣统末年冯煦主修,陈师礼总纂。由于清朝的覆灭,中途辍资,总纂陈师礼自费抄成百卷,将清末安徽大政要事囊收一册,堪称安徽近代史上极为珍贵的一笔文化遗产,为安徽乃至我国的近代史研究提供了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