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第九

弘赞法华传卷第九

  蓝谷沙门慧祥撰

转读第七

·外国兰若比丘

·齐高宗明皇帝

·梁中宗元皇帝

·宋盖州素寺释智远

·隋魏州刺史崔彦武

·唐巴州刺史苏长妾

·唐苏州嘉兴县令刘弘仁

·唐郑州市辛老

·唐新罗国沙弥

·唐并州石壁寺鸽鶵

·唐洛阳白马寺释法眼

·唐雍州万年县刘时

大智度论云。昔有一国中一阿兰若比丘。大读摩诃衍。其国王。常解发。令其蹈过。又有一比丘。乃语王言。此摩诃卢。不多读经。何以大供养如是。王言。我一日。半夜欲见此比丘。即往到其住处。见此比丘在窟中。读法华经。见一金色光明人。骑白象合掌供养。我来转回。便灭不现。我即问。大德。以我来故。光明人灭。何也。比丘言。此即遍吉菩萨。自言。若有人读诵法华经者。我当乘白象来教导之。我诵此经故。遍吉自来。遍吉。即普贤也。

齐高宗明皇帝。讳鸾。字景栖。凝神觉海。思积耆山。洒一雨于群曚。润三枝于庶物。造千金像。写一切经。持六净齐。口诵波若。造归依寺。召集禅僧。常读法华。亟淹寒暑。

梁中宗元皇帝。讳绎。字世诚。积善余庆。家传至德。宿奉胜因。怀深信。造天居天宫二寺。供养千僧。讲成实论。学毗昙。于琰师。习分蓍于智上。手书圣僧。并书千佛名。诵药王咒。又复勤求宝所。顶戴髻珠。转读法华。以为恒务。

释智达。益州素寺僧也。行颇流俗。而善经呗。时诵法华。年二十三。宋元徽三年六月病死。身暖不敛。遂延二日。入息稍还。至三日旦。而能言。自说。始困之时。见两人皆著黄布裤褶。一人立于户外。一人径造床前。曰。上人应去。可下地。达曰。贫道体羸。不堪涉道。此人复曰。可乘舆。而舆至。达既升之。意识恍然。不复见家人屋室。及所乘舆。四望极目。但睹荒野。途迳艰危。示道登蹑。二人驱之。不得[但-日+木]息。至一朱门。墙闼甚华。达入至堂下。堂上有一贵人。朱帻专床坐。姿貌严达。甚有威容。左右兵卫百许人。皆朱衣柱刀。列直森然。贵人见达。乃敛容正坐。谓曰。出家之人。何置多过。达曰。有识以来。不忆作罪。问曰。诵戒度不。达曰。初受具足之时。实常习诵。比遂废讲。恒事转轻。故于诵戒。时有亏损。复曰。沙门而不诵戒。此非法。可且读经。达即诵法华三契而止。贵人。敕所录达人曰。可送置恶地。勿令大苦。二人引达将去。行数十里。稍闻轰磕桡声沸天。而前路转闇。次至一门。高数十丈。色甚坚黑。盖铁门也。墙亦如此。达心自念。经说地狱。此其是矣。乃大恐怖。悔在世时不修业行。及入门里。桡声转壮。久久静听。方知是人叫呼之响。门里转闇。无所复见。时有火光。乍灭乍扬。见数人反缚前行。后有数人。执叉刺之。血流泉涌。其人乃达从伯母。彼此相见。意欲共语。有人曳之殊疾。不暇得言。入门二百许步。见有一物。形如米圌。可高丈余。二人执达。掷置圌上。里有火。烂烧达身。半体皆烂。痛不可忍。自圌堕地闷绝。良久。二人复将达去。见有铁镬十余。皆煮罪人。人在镬中。随沸出没。镬侧有人。以叉刺之。或有攀镬出者。两目溃突。舌出尺余。肉尽折烂。而犹不死。诸镬皆满。唯一尚空。二人谓达曰。上人即时应入此中。达闻其言。肝胆涂地。乃请之曰。幸听贫道一时礼佛。便至心稽首。愿免此苦。伏地食顷。祈悔特至。既而四望。无所复见。唯睹平原茂树。风景清明。而二人犹导达行。至一楼下。楼形高小。上有人裁得容坐。谓达曰。沙门受轻报。殊可欣也。达于楼下。忽然不觉。还就时身。

博陵隺彦武。隋开皇中。任魏州刺史。因行部至一邑。愕然惊喜。谓从者曰。吾昔尝在此邑中为人妇。今知家处。因乘马入修巷。屈曲至一家。令叫门。主人公年老。出来拜谒。彦武入家。先升其堂。视东壁上。去地六七尺。有隆高处。谓主人曰。吾昔读法华经。并金钗五侯。藏此壁中。高处是也。其经第七卷尾后一纸。火烧失文字。吾至今每读此经。至第七卷尾。忘失不能记得。因令左右。凿东壁。果得经函。开第七卷尾及金钗并如其言。主人涕泣曰。亡妻存日。常读此经。钗亦是妻物。妻因产死。遂失所在。不谓使君乃知其处。彦武因指庭前槐树曰。吾欲产时。自斛头发。置此树空中。试令人探树中。果得发。于是。主人悲喜。彦武留衣物。厚给主人而去。

苏长。未测其居贯。武德中。任都水使者。出为巴州刺史。将家口赴任。渡喜陵江。中流风起船没。男女六十余人。一舟溺死。唯有一妾。常读法华经。船中水入。妾头戴经函。誓与俱没。既而船没。妾犹不沈。随波泛滥。顷之著岸。遂载经函而出。开视其经。了无湿污。在杨州嫁为人妇。而逾笃信焉。

刘弘仁。年十八时。任国子学生。与同士十人。于相师处。求相吉凶。相师皆克其富贵贫贱之时。天寿年月之数。谓弘仁曰。年至五十一。其年四月十一日必死。弘仁。时住苏州嘉兴县令。其余九人。皆如相者之说。祸福不差。及弘仁十八已来吉凶。皆验。至今正年五十一矣。自度至期必死。以四月一日。遂诣州。与诸官寮取诀。时韩王元嘉。为苏州刺史。问其所由。弘仁具陈其事。王教之修福。仁至四月八日。遂即遇疾甚笃。王请诸寺僧尼。为弘仁。转法华经一千遍。至十一日。转经数毕。诸僧又为弘仁。更读一百遍。弘仁流汗[雨/泳]霂。所患都愈。平复如常。信知福力诚不可量也。

有辛老者。失其名。年八十余。住郑州市西南角。常受持法华。专心清洁。自三十年来。每夜读经。夜明如昼。不假灯烛。若舍经卷。还暗如常。不复见物。

新罗国。有金果毅。生一男子。从小出家。乐读法华经。至第二卷。误烧一字。年十八。忽从夭丧。还生别处金果毅家。又得出家。即偏爱读法华经。至第二卷。每于一字。随问随忘。梦有人云。小师前生。向其乡某金果毅家生。亦得出家。在彼生时。读诵法华。误烧一字。是以。今生随得忘。彼旧经现存。往彼自看。此小师。依梦向彼寻觅。果得其家。借问投宿。前生父母。依俙欲识。寻访旧经。乃见第二。实烧一字。小师及前父母。悲喜交并。二家遂为亲好。彼此无二。当即言及州县。州县奏闻。举国传咏。于今不息。即贞观时也。

有一老僧。失其名。住并州石壁寺。禅观为业。贞观年末。房楹上有二鸽鶵。老师每以余食饲之。后虽渐长。羽翼未成。乃并学飞。俱堕地而死。僧因收葬。经旬日后。僧夜梦有二小儿。告曰。儿等。为先有少罪。遂受鸽身。比来闻师读法华经。及金刚般若。得受人身。儿等。今于此寺侧十余里某村某甲家。托生为男。十月之外。当即诞育。僧乃依期。往视见此家。一妇双生二男。因作满月齐。僧呼二垓子曰。鸽儿。两儿并应曰诺。一应之后。岁余始言也。

释法眼。俗姓高。隋齐国公高颗曾孙也。俗字立敬。一名元怿。未出家时。贞观中。与兄立览。于他度寺僧明藏处。学读法华波若。稍似精熟。敬后弃其所习。龙朔元年。征辽还。三年正月。往台看勋。从顺义门出。有两骑追之曰。今捉获矣。敬问曰。卿是何人。答曰。我是阎罗王使者。故来追卿。其人惶忙。走马而出。欲投普光寺。使人曰。疾投寺门勿令入。入即得脱。及至寺门。乃见一骑投门。又西走欲入开善寺。又合骑投门。遂尔相从而奔。欲还本宅。宅在化度寺东。恐道远。乃欲入醴泉坊。一骑在前。其人以拳击之。鬼遂落马。后鬼曰。此人大粗。急曳下。挽却头发。即被牵发。如刀割状。又有朱衣白马人。以手柘敬胸。敬应时落马颠仆。久之稍醒。若坐雾中。家人舆还。至晓稣云。备见阎罗王。云君何盗僧果子。何事说三宝过。遂依状罪。无敢厝言。王言。盗果之罪。合吞铁丸四百五十枚。四年受之方尽。说过之罪。合耕其舌。因放令出。遂稣。俄自见有人头有双角。棒一铁丸。缚敬手足。令一一啖之。傍人不见铁丸。唯见敬张口努目。通身赫赤。喉内热气上冲。蒸郁难近。经日方醒云。已一年吞百余丸。其无经四日如此。吞丸云尽。即就会昌化度二寺。投诚忏悔至三月三日。又被前使追将见王。王曰。尔诽谤三宝。罪当耕舌。敬又见二人。以钳拔舌。似长数百尺。又见二人。各执一耜刃。偶耕其上。勘案乃云。尝读法华金刚般若。因尔得苏。亲等视其舌上。若刀割处。为读二经。所以不断。敬后若思若说。战怖流泪。因遂出家。名法眼。精厉倍常。住东都白马寺。不知所终。

刘时。雍州万年县平康坊人。永隆二年六月患。经二日致死。死经六日。唯心上暖。其家已择殡日。未敢袭敛。至七日平旦。忽然再稣云。当时。被一人引入大城。宫殿楼观。壮丽异常。见阎罗王。云汝可具录生时功德。遂答云。生时唯读法华经两卷。更无别功德。王遂索罪案。及业秤秤之。法华两卷。乃重于罪案。王捡案云。其人合得九十年活。谓案典曰。汝何以错追。大罪过。可放他还。因令得活。经二十许日。委顿方疗。遂受戒。不饮酒食肉。造金字法华经。永充供养。

弘赞法华传卷第九

猜你喜欢
  卷第九·佚名
  云溪俍亭挺禅师语录卷之十五·净挺
  卷六·佚名
  卷第十二·佚名
  一切拳印三昧大仪轨分第六·佚名
  大方广佛华严经疏卷第五十八·澄观
  十住经卷第二·佚名
  法镜经·佚名
  神鼎云外泽禅师传·佚名
  卷三百六十三·佚名
  佛说灭十方冥经·佚名
  百千印陀罗尼经一卷·佚名
  人物志忆(十三则)·太虚
  与杜万空居士书(三通)·太虚
  第五十四卷·佚名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刘仲讷·唐圭璋

      待考。   水调歌头   昨夜乘秋兴,长啸驭清风。飘然玉宇虚廊,忽到广寒宫。解后姮娥相见,为问中秋诞节,奇特世难同。底事长庚梦,独占此宵中。   呼金免,寻玉策,检前踪。自从盘古有月,便有此仙翁。公向人间游戏,月在天

  • 提要·杨慎

      【臣】等谨案诗话补遗三巻明杨慎撰慎有檀弓丛训等书已着録又尝作升庵诗话其门人杨达之刻之此其戌云南后所作其门人曹命编次者也慎在戌所无文籍可稽著书惟凭腹笥中如称宋本杜甫集丽人行中有足下何所有红渠罗袜穿镫

  • 一·王直方

      一、西池唱和  元祐中,秘阁①上巳日会西池,王仲至有②诗,文潜和之最工。云:“翠③浪有声黄伞④动,春风无力彩旌⑤垂。”〔至秦少游即云“帘幕千家锦绣垂”。仲至读之笑曰:“此语又待入小石

  • 卷二十三·陈耀文

    <集部,词曲类,词选之属,花草稡编> 钦定四库全书 花草稡编卷二十三 明 陈耀文 辑 长调 泛清波滴遍        晏叔原 催花雨小着柳风柔都似去年时候好露红烟緑尽有狂情鬭春早长安道秋千影里丝管声中谁放艶阳轻

  • 精华録巻一·王士祯

    刑部尚书王士祯撰古体诗对酒对酒歌慨慷自我属有生共得睹太平皇帝陛下惟乐康宫府治丞相无私人诸谏官弹射奸慝咸有直声自中丞刺史良二千石各各有廉名日南交趾皆我郡县蛮夷君长以时稽首殿庭属国具为令文笥生翠来王京幸太

  • 诗女史纂卷之一·田艺蘅

    处囊斋主人辑皇娥嫘祖皇娥嫘祖、少昊母也、夜处璇宫而织、昼乗桴木而游、歴穷桑沧茫之浦、时有神童、容貌絶俗、称为白帝子、与皇娥燕戏、奏■〈女更〉娟之乐、游漾忘归、帝子抚桐峰梓瑟娥倚瑟而清歌、曰、天清地旷浩

  • 卷四十六·本纪第四十六·顺帝九·宋濂

        ◎顺帝九   二十一年春正月癸丑朔,诏赦天下。命中书参知政事七十往谕孛罗帖木儿罢兵还镇,复遣使往谕察罕帖木儿,亦令罢兵。孛罗帖木儿纵兵掠冀宁等处,察罕帖木儿以兵拒之,故有是命。庚申,太阴犯岁星。乙丑

  • ●卷二十五·赵翼

    ○宋封王之制宋初臣下少封王者。石守信卒,封武威郡王。王审琦卒,封琅琊郡王。高怀德卒,封渤海郡王。王景生封太原郡王,卒封岐王。此皆前代功臣,位本崇重,一旦倾心兴朝,宣力藩镇,故荣之以茅土也。其佐命功臣,惟赵普卒封真定郡王

  • 卷之一百九十八·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傅文渊阁领阁事翰林院掌院学士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方略馆总裁武英殿大学士军机大臣镶蓝旗满洲都统管理吏部事务户部三库事务加七级军功加五级随带加七级纪录三十次臣宝鋆蒙古总裁官

  • 李宪传·欧阳修

    李宪和李訫在李晟的儿子们中号称最有仁德最有孝心。李宪长大后喜欢儒家学说,遵守礼法,庄重自持。调任太原府参军事、醴泉县尉。于由页任襄阳节度使,征召李宪到府里任职。当时吴少诚扩张到淮西,独怕于由页的强大威势,当时认

  • 东宫备览卷一·陈模

    ○始生礼记内则篇曰国君世子之生告于君接以太牢宰掌具三日卜士负之吉者宿斋朝服寝门外诗负之射人以桑弧蓬矢六射天地四方保受乃负之宰醴负子赐之束帛士之妻大夫之妾使食子凡接子择日冡子则太牢异为孺子室于宫中择于诸

  • 卷三十一·张廷玉

    欽定四庫全書欽定春秋傳說彚纂卷三十一【癸景王十酉七年】十有四年【晉昭四年齊景二十年衛靈七年蔡平二年鄭定二年曹武二十七年陳惠二年?平八年宋元四年秦哀九年楚平王居元年吳夷末十六年】春意如至自晉左傳【尊晉罪

  • 卷十三·王道焜

    <经部,春秋类,左传杜林合注  钦定四库全书左传杜林合注卷十三 明 王道焜赵如源 同编僖公五经【戊子】二十有七年春杞子来朝○夏六月庚寅齐侯昭卒【杜十九年与鲁大夫盟于齐林孝公卒弟昭公潘立】○秋八月乙未葬齐

  • 仲冬纪第十一·吕不韦

    仲冬原文: 一曰:仲冬之月,日在斗,昏东壁中,旦轸中。其日壬癸,其帝颛顼,其神玄冥,其虫介,其音羽,律中黄钟。其数六,其味咸,其臭朽,其祀行,祭先肾。冰益 壮,地始坼,鹖鴠不鸣,虎始交 。天子居玄堂太庙,乘玄辂,驾铁骊,载玄旗,衣黑衣,服玄玉,食黍

  • 卷三十九·佚名

    △初分般若行相品第十之二世尊,若菩萨摩诃萨。无方便善巧修行般若波罗蜜多时。若行苦圣谛。若行苦圣谛相。非行般若波罗蜜多。若行集灭道圣谛。若行集灭道圣谛相。非行般若波罗蜜多。若行苦圣谛常无常。若行苦圣谛常无

  • 一切经音义卷第九十八·唐慧琳

       翻经沙门慧琳撰  音广弘明集音中卷  从十三尽二十三凡十一卷。  集卷第十三  楺等(柔帚反)。  云萃(情醉反周易云萃者聚也说文从草卒声)。  种祯(知盈反苍颉篇云祯善也说文祥也从示贞声)。  涡水

  • 扬州画舫录·李斗

    史料笔记。十八卷。清李斗撰。乾隆六十年(1795年)刻印成书。李斗,字艾塘,又字北有,生年不详,卒于嘉庆二十二(1817年)。江苏仪征人。他幼年失学,但喜欢文学,能诗善词,并且广泛搜集有关扬州的掌故轶闻,日久著成《永报堂

  • 华严念佛三昧论·彭绍升

    佛教著述。清乾隆四十八年(1783)彭际清述。一卷。作者自谓,此论与法藏、李通玄的学说有区别,而与袾宏主张念佛名号往生西方净土的法门相协调。全书将念佛修净土分为五门:(1)念佛法身,直指众生自性门;(2)念佛功德,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