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禅宗史的真历史与假历史

  假历史

  世尊在灵山会拈花示众,人天百万悉皆不解,独大迦叶微笑。佛云,我有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分付迦叶了。

  大迦叶传阿难,以下递传,共廿八代,每一代只有一人。第廿八代菩提达摩东来,是为东土禅门初祖。【十一世纪的契嵩有《传法正宗记》,又有《传法正宗定祖图》【碛砂藏587,588,约、法】把廿八祖画出像来!】

  师子比丘以后的几代:

  宗密所记      《宝林传》

  【古本《坛经》】《传灯录》

  日本所传       契嵩所图

  -【23】师子      【7】婆须密

  -【24】舍那婆斯  【24】师子

  -【25】优婆崛    【25】婆舍斯多

  -【26】婆须密    【26】不如蜜多

  -【27】僧迦罗叉  【27】般若多罗

  -【28】菩提达摩  【28】菩提达摩

  菩提达摩到广州,在梁武帝普通八年【527】【《传灯录》】。契嵩考定为普通元年【520】。北去至魏,行化九年而死。

  达摩带了传法袈裟东来。传于慧可,以下传授世次:

  达摩

  慧可

  僧璨

  道信

  弘忍

  慧能

  六代相传,皆“传一领袈裟,以为法信。”

  第五代弘忍和尚,在蕲州黄梅双峰山行化时,有上座神秀“众所宗仰”。又有南方新州来的一个不识字的獦獠,姓卢,在碓房里作工。弘忍和尚要传法,命他的弟子各作一偈,表示各人的见解。神秀作偈曰,

  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

  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

  弘忍看了,不很欣赏。过了几天,那个不识字的卢行者也编了一首偈,请人写在壁上。其词是: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五祖和尚看了大喜,后来在三更唤他去,秘密传授心法并传袈裟给他,叫他赶快南归。是为南宗的“六祖”。

  希运—

  怀让——道一——怀海  【黄药】

  【南丘】【马祖】【百丈】  灵祐—

  【沩】

  —【临济】义玄

  【宗】

  —慧寂

  【仰山】

  行思—希迁—— 口—口—

  【江西】【石头】口—口—

  —宣鉴  【云门宗】

  【德山】  玄沙宗

  —【洞山宗】 —【曹山宗】

  真历史

  全无一点经典上的根据。佛教内容有戒、定、慧三部分。其中“定”是禅定,来源甚古。

  印度人最缺乏历史观念,故佛教没有更传,更没有可信的吏传。印度记佛教宗派的史书,如《异部宗轮论》【《十八部论》】并无此说。

  中国有历史记载的习惯,故初期以后即有史籍可稽,如僧祐的《出三藏记集》,慧皎的《高僧传》,道宣的《续高僧传》,都没有佛法传授世系的话。

  八世纪的神会和尚始提出“菩提达摩复承谁后,又经几代?”他的答案是“西国以菩提达摩为第八代。”“据何得知?”“据《禅经序》中具明西国代教。”

  【《集刊》廿九本,p.849】

  八代说根据的《禅经》,是东晋末年庐山译出的《达摩多罗禅经》,他把dharma trata译作bodlndharma了!

  八代说显然是太少了。旧说佛生于周昭王时【前十一世纪】,到达摩东来【旧说在梁武帝时,527】,一千六百年中,岂止七八代?所以八世纪下半,起了许多说法。

  有廿三代说,廿四代说,廿八代说,廿九代说,五一代说。最后渐渐归到廿八代说。

  其实都是伪造的法统世系!五十一代说是根据《出三藏记》的一张表的。廿三代与廿四代,都是根据一部很可疑的《付法藏传》,此书明说第廿三代师子比丘被杀,“相付法人于是便绝”了,如何又有付法的人呢?所以有添造几代的必要。

  添造的三四代有唐、宋的大区别,如上表。

  其实添来减去【包括五十一代说】,其中关键仍是认达摩多罗与菩提达摩为一个人!

  《高僧传》明说他“初达宋境南越”,宋亡在479。他达宋境应在479以前,可能在470。

  《洛阳伽蓝记》记他曾见永宁寺的极盛时【516--526】。

  《高僧传·僧副传》又说僧副在北方从达摩出家,到“齐建武年【494—497】,南游,止于钟山定林下寺。”

  可见他在五世纪后期【4757】到中国,在中国住了约五十年,故能传授弟子多人,成一个宗派。

  所有五、六、七世纪的史传,都没有“传衣”之说。“传衣之说”,是神会和尚造出的。

  事实是这样的。

  达摩一派是修“头陀”行【dhuta】的苦修和尚。从五世纪晚年以后,习禅之风大行。当时所谓“禅”,一面侧重坐禅,一面又注重修头陀行。

  北方有佛陀——僧稠一支,又有达摩一支,都是禅学。僧稠在六世纪中叶,已受高齐皇帝的尊崇,已不是山林苦修的头陀了。

  北方又起来了慧里一支,也是禅学,后来转到南岳。他的弟子智顗又转到天台山,故称为南岳天台的禅学。

  达摩一系,奉四卷《楞伽》为法要,故后来称楞伽宗。此宗经过三百年,能保持苦修的头陀行不变。

  此宗有神秀和尚,在荆州玉泉寺东的山上“开室岩居,年逾九十,形彩益茂”。他的名誉远播,武则天皇帝请他北来【700】,701到京。备受宫廷及人民的崇拜,称为“两京法主,三帝国师”。他死在706。死后,张说作碑铭,始载此世系。

  达摩——可——璨——道

  信——弘忍——神秀。

  当时神秀的弟子普寂、义福等继续受朝庭与人民的崇奉。故各宗派都纷纷攀龙附凤,自附于达摩派下。

  如牛头山法融一支,与达摩一支毫无关系,其后人也称法融是“四祖”道信的弟子!慧能大概是弘忍的十一个弟子之一,见于《楞伽人法志》【玄赜作的】。

  开元二十年【732】,南阳龙兴寺的神会和尚忽然在大会场上指斥北方势焰最大的普寂和尚的法统是傍支,法门是错误的渐教。他说,弘忍半夜传法传衣,传的是那韶州的不识字的卢行者慧能,他是的的正传,他的教义是单刀直人的顿教!

  证据?“其袈裟今现在韶州!”【集刊廿九本,845】此外尚有别的伪故事:【848】

  长安三年【703】秀和尚说:“传法袈裟今见在韶州能禅师处。”

  神会的《菩提达摩南宗定是非论》当日传播甚远。敦煌一地出来了三个本子。日本求法僧圆行在开成三年【838】带了一本回日本。

  神会又请当日的大文人写了一些碑传:

  房琯的《三祖璨禅师碑》【存在《宝林传》里】宋鼎的《六祖能禅师碑》

  【欧赵均记录】王维的《六祖能大师碑》

  【存】

  《神会语录》【问答杂征义】

  敦煌出了四个本子【我的校本】【英国存——本。stein6557】【日本石井光雄本】

  日本圆仁带去了一本【847】,日本圆珍带去三本【854,857,858】。

  日本永超在1094还著录此。

  《神会语录》后来加上了“六代大德”的传记【石井本】,其中《能禅师传》是最早的《坛经》底本。

  《六祖大师法宝记檀经》,【敦煌本】【西夏译本】【1071】

  日本保存的兴圣寺翻1153刻本,其底本为967【乾德五年】惠昕本。

  日本出的大乘寺福元钞1116刻本。

  在《神会语录》【石井本】的《能大师传》里,只提及弟子二人【玄楷、智本】。有临终“预言”,明指神会“我灭度后,卅年外,竖立宗旨者,即是。”

  在《坛经》三个最古本里,提到弟子十人,有神会而无行思、怀让。有“悬记”明指神会。

  《坛经》的元明本都是经过契嵩【十一世纪】及以后人改窜增加的。故弟子之中,有行思、怀让、玄觉【永嘉大师】诸人。又都删去了关于神会的“悬记”。

  发现了神会的许多文件【《定是非论》、《语录》、《坛语》等】,又发见《坛经》的三个最古本,我们还没有发现真历史,只发现了假历史的制造人们,只发现了假历史如何造成的来历与经过。

  神会是制造禅宗【南宗】假历史的第一好手。他制造了:

  【1】传衣传法的假历史

  【2】中土六代祖师的传记与碑版,二祖可大师碑【法琳】【《宝林传》】

  三祖璨禅师碑【房琯】【《宝林传》】

  四祖碑【杜正伦】【未发现】

  五祖【闾丘均】【未发现】

  六祖两碑【宋鼎、王维】

  “六代大德”小传可能作于他身后?

  宋僧传:会于洛阳荷泽寺崇树能之真堂,兵部侍郎宋鼎为碑焉。会叙宗脉,从如来下西域诸祖外,震旦凡六祖,尽图绩其影。太尉房琯作《六叶图序》。

  【3】用《金刚经》来代替了《楞伽经》

  用“顿教”来替代了“渐修”的禅法。

  反对坐禅,佛教的革命的运动

  【4】造出“西国八代”的传法说,引起8世纪的无数禅门西土祖师传法世代说。

  神会的天才,毅力,奋斗精神,——他实行了“一句假话,只要反复说了一百万遍,就成为真话”的宣传大原则。天宝十二年【753】御史中丞卢奕奏劾神会“聚徒,疑萌不利,”【《僧传》】,宗密记他“被谮聚众”!敕黜弋阳郡,文移武当。十三年【754】,量移襄州,七月,又敕移荆州开元寺。

  他的宣传手段,确是了不得!他的《定是非论》里说:

  神会今设无遮大会,……为天下学道者定宗旨,为天下学道者辨是非。

  有人问他:

  普寂禅师名字盖国,天下知闻。……如此相非斥,岂不与身命有关?

  他侃侃地回答:

  我自料简是非,定其宗旨。我今为弘扬大乘,建立正法,令一切众生知闻,岂惜身命!

  这种为宗教奋斗,为“料简是非”奋斗的气魄,是可以号召很大的群众的。所以,卢奕弹劾他,说他“聚众,疑萌不利”。他因此受四次贬谪,受罪。他真成了一个“建立正法”“岂惜身命”的殉道大好汉了!神会的著作当时传播甚远——西北到敦煌北庭,南到台州越州,东到日本高丽——必是为了当时民众确实崇拜他,信仰他。

  当他在前后贬谪地区时,——天宝十四年十一月【755】,——安禄山造反了。次年【756】洛阳长安都失陷了。唐明皇仓皇逃奔到四川了。太子即位于灵武,代宗【太子】、郭子仪收复两京【757】。政府的军队缺乏军饷,于是不能不发行一种“救国证券”,——僧尼道士的度牒,每张“百缗”,用来助军饷。

  度牒是要有施主出钱买的。于是有劝买度牒的布道大会。这时候,许多大国师的徒子徒孙,靠拢的也有,投降的也有。而政府四次贬逐的神会老和尚居然跑回洛阳来了!于是大家要利用他动人的口才,“聚众”的号召力,请他主持劝买度牒的大会。“所获财帛,顿支军费。代宗、郭子仪收复两京,会之济用,颇有力焉”。【《宋僧传·科分六学传》】

  于是新皇帝“诏入内供养,敕将作大匠并力齐功为造禅宇于荷泽寺中”。《高僧传》接着说:

  会之敷演,显发能祖之宗风,使秀之门寂寞矣。

  但神会已是93岁的老人,在肃宗废除年号的元年五月十三日,他死了【762】。

  皇帝敕谥曰“真宗大师”,塔号“般若”焉。这已是承认他是“真宗”了。

  据宗密的记载,德宗皇帝贞元十二年【796】【神会死后34年】敕皇太子集诸禅师楷定禅门宗旨,搜求传法旁正,遂有敕下,立荷泽大师为第七祖。这当然是正式追认慧能为第六祖了。神会的假历史大胜利了,他用假历史来革命,完全成功了。

  宪宗皇帝元和十年【815】,下诏追谥六祖慧能为大鉴禅师,塔曰灵照之塔,广东的佛教徒请当时的大文学家柳宗元作第一碑,刘禹锡作第二碑。这是神会死后的53年。

  为什么这样一位革命成功的大功臣——神会——居然会被历史埋没了一千多年呢?为什么禅宗史书【如《传灯录》、《五灯会元》等等】的百分之九十九以上的地位全给怀让、行思两个不见于《坛经》、不见于当时史迹的和尚的子孙占据了呢?

  这难道是制造假历史的报应吗?

  假历史造的太过火,是一个原因。

  如西土祖师八代说,是必定被推翻的。

  传法“一代只许一人,终无有二。纵有千万学徒,只许一人承后。”这是大众不能容许的假历史。’

  假历史是人人可以制造的。神会生前与死后,各家都在造假历史了。

  神会一派造作《坛经》。

  8世纪晚年,9世纪初年,出来了无数假历史。

  《五明大集》

  《续法记》

  《圣胄集》

  《历代法宝记》[成都保唐寺无住一派。此派的世系:

  弘忍——智诜【资州】——处寂——无相【成都净众寺】——无住【成都保唐寺】】——

  他们造出“袈裟被女子将了去也”的假历史】。

  集大成的《宝林传》十卷【日本出来了第六卷,山西赵城广胜寺出来了一、二、三、四、五、八卷】。

  神会一系被埋没的最重要原因是:在他大胜利之后,全国的佛教宗派【除了天台一系】又都纷纷造历史,造传法世系表,来做攀龙附凤的工具了!

  成都净众,保唐两派的假袈裟故事。

  马祖道一出于成都净众寺一系,但他到了湖南,就自称是能大师弟子怀让的弟子。

  行思——希迁——一系的世系也是很可疑的。

  玄觉与“证道歌”的故事。

  《坛经》的改造与加添

  【a】《曹溪大师别传》[作于建中二年【781】有新的悬记:吾去七十年,有二菩萨从东方来,一出家,一在家,同时兴化,建立吾宗。]【b】加入行思、怀让、玄觉……

  【原载台北胡适纪念馆《胡适手稿》第七集1970年版】

猜你喜欢
  新华严经论 第三十三卷·李通玄
  中论序疏·吉藏
  大威力乌枢瑟摩明王经卷中·佚名
  菩萨地持经 第十卷·佚名
  止观辅行传弘决 第二十一卷·湛然
  圆悟佛果禅师语录卷第十七·圆悟克勤
  梵网合注卷第五·智旭
  佛说法集经卷第三·佚名
  卷五十四·佚名
  卷第一·白岩净符
  卷第三·寒松智操
  维摩经略疏卷第四·智顗
  佛说普贤曼拏罗经·佚名
  胡适禅学研究记事·胡适
  颂云门三句语(并余颂八首)·文偃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卢氏·唐圭璋

      卢氏,天圣中人。其父为汉州县令。   凤栖梧   题泥溪驿   登山临水,不费于讴吟;易羽移商,聊舒于   羁思。因成凤栖梧曲子一阕,聊书于壁。后之君   子览之者,毋以妇人窃弄翰墨为罪。   蜀道青天烟霭翳。帝里

  • 五集卷九十八·乾隆

    <集部,别集类,清代,御制诗集钦定四库全书御制诗五集卷九十八古今体六十首【乙卯六】观稼三月以前雨极优四月望後觉缺雨麦已结穗待灌浆黍禾出苗高尺许此时固不资渥霖时非甘泽利亦普【今春土膏沾润此时固无藉渥霖然晴几

  • 静庵集巻一·张羽

    明 张羽 撰五言古诗拟古后皇有嘉树受命生南国谬承雨露恩结根非一日如何游闲子攀条摘其实一摘已自伤况乃再三摘清霜凋緑叶荣枯良未测今日上客至置酒临前楹弦歌四座起中有击筑声此曲谁所为丝急调不平窃听不敢言下流人

  • 丽则遗音巻一·杨维桢

    (元)杨维桢 撰哀三良访西戎之霸国兮厯岐丰之故疆过槖泉之古墓兮敬有吊乎三良曰子车氏之伯叔兮实百夫之称特既委质以事君兮虽杀身其不惜然君子有不死兮死不以其私贵以义而制命兮矧命乱而不治感一语以自信兮誓九土以同归

  • 卷七百四十五·佚名

    <集部,总集类,御定全唐诗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卷七百四十五陈陶陈陶字嵩伯岭南【一云鄱阳一云剑浦】人大中时游学长安南唐昇元中隐洪州西山後不知所终诗十卷今编爲二卷塞下曲边头能走马猨臂李将军射虎羣胡伏开弓絶

  • 读礼通考卷十三·徐乾学

    丧期十三繐衰丧服诸侯之大夫为天子【防此经直云大夫则大夫中有孤卿以其小聘使下大夫大聘或使孤或使卿也大行人云诸侯之孤以皮帛继子男故知大夫中兼孤卿】丧服传何以繐衰也诸侯之大夫以时接见于天子【注接犹曽也大夫以

  •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二百三十四·佚名

    .TRS_Editor P{margin-bottom:15px;line-height:1.5;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TRS_Editor DIV{margin-bottom:15px;line-height:1.5;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TRS_Editor TD{margin-bottom:1

  • 六一四 署湖广总督郑大进奏查办违碍书籍板片情形折·佚名

    六一四 署湖广总督郑大进奏查办违碍书籍板片情形折乾隆四十四年四月十六日暂署湖广总督 湖北巡抚臣郑大进跪奏,为收缴应毁书籍,现饬务访板片,以净根源,仰祈圣鉴事。窃查遗留违碍各书,连年遍示首缴,并钦遵前奉谕旨,派令分发

  • 钦定执中成宪卷三·佚名

    唐太宗皇帝旧唐书贞观元年陈君賔转邓州刺史州邑丧乱之后百姓流离君賔至才期月皆来复业二年天下诸州并遭霜涝君賔一境独免当年多有储积蒲虞等州户口尽入其境逐食太宗下诏劳之曰朕以隋末乱离毒被海内率土百姓零落殆尽州

  • 魏兰根传·李延寿

    魏兰根,字兰根,魏收的族叔。他的父亲魏伯成,任中山太守。  兰根身长八尺,仪表堂堂,学识渊博,才能卓著,机警敏捷,又有识见。离家出仕,任北海王国侍郎。母亲去世,守丧时以恪守礼仪出名。他即将葬母,常山郡境内原先有董卓祠,祠内植

  • 卷一·陈继儒

    黄石公、庞德公,老子之徒也。子房,人杰也,黄石公以进履折之,曰:&ldquo;孺子可教&rdquo;。孔明卧龙也,每见庞德公,拜于床下,初不令止;仲尼圣人也,老子曰:&ldquo;子去子之骄气,与子淫态。&rdquo;黄石公降一子房而隐谷城,庞德公降一孔

  • 春秋传卷四·胡安国

    宋 胡安国 撰桓公上【公名轨惠公之子隠公之弟弑兄自立史记一名允諡法辟土服逺曰桓】周【桓王九年鲁桓公十五年桓王崩子庄王立】郑【庄公三十三年鲁桓公十一年庄公卒子昭公忽立是年忽奔衞厉公突立桓十五年厉公奔蔡昭

  • 卷十四·吕本中

    <经部,春秋类,吕氏春秋集解  钦定四库全书春秋集解卷十四宋 吕本中 撰文公九年春毛伯来求金左氏传毛伯衞来求金非礼也不书王命未葬也公羊传毛伯者何天子之大夫也何以不称使当丧未君也逾年矣何以谓之未君即位矣而

  • 襄公·襄公二十年·左丘明

    【经】二十年春王正月辛亥,仲孙速会莒人盟于向。夏六月庚申,公会晋侯、齐侯、宋公、卫侯、郑伯、曹伯、莒子、邾子、滕子、薛伯、杞伯,小邾子盟于澶渊。秋,公至自会。仲孙速帅师伐邾。蔡杀其大夫公子燮。蔡公子履出奔楚。

  • 众经目录卷第四·静泰

    释静泰撰众经别生四合三百四十一部三百四十六卷&middot;善时鹅王经一卷右一经出正法念经。&middot;舍卫城人丧子狂经一卷(一名梵志丧女经) 分三经&middot;调达入地狱事经一卷&middot;飞鸟喻经一卷&middot;三十三天园

  • 古谣谚·杜文澜

    总集名。清杜文澜编。一百卷。搜集古籍中所引上古至明代的歌谣谚语,加上附录和解说。按各书所属四部分类编排,并注明谣谚出处及有关本事。为记录古代谣谚的一部较完备的总集。分三部分:卷一至八十五为正编,卷八十六至

  • 梁文纪·梅鼎祚

    十四卷。明梅鼎祚编。梅鼎祚仿冯惟讷《古诗纪》之意,辑陈、隋以前之文为《文纪》,此为其一。本编多取自《梁书》、《南史》诸家文集,所录不甚繁碎,考证亦较精核。唯以后梁萧归退附外夷之后不与诸王同列,有伤次序;《侯景矫

  • 三略·黄石公

    中国古代著名兵书,《武经七书》之一。亦称《黄石公记》、《黄石公三略》。相传其源出于姜太公姜尚,经黄石公推演并授给张良,故旧题黄石公撰;《隋书·经籍志》称“下邳神人撰”,均不可考。约为秦汉之间的作品。所谓《三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