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韦载传(附韦岁羽传)

韦载字德基,京兆杜陵人。祖父韦睿曾任梁开府仪同三司、永昌严公。父亲韦政,曾任梁黄门侍郎。

韦载年轻时十分聪明有才气,专心好学。十二岁那年,跟随叔父韦棱拜见沛国刘显,刘显问及《汉书》上的十件事,韦载对答如流,没有一处疑难和犹豫。长大后,广泛涉猎文史,沉着机敏有成大器的气派。初任梁邵陵王法曹参军,迁任太子舍人、尚书三公郎。

侯景之乱,元帝秉承帝旨任韦载为中书侍郎。不久任建威将军、陈书浔陽太守,跟随都督王僧辩向东讨伐侯景。那时王僧辩驻军湓城,而鲁悉达、樊俊等各自拥兵保住自己的地盘,观望讨伐成败。元帝任韦载为假节,都督太原、高原、新蔡三郡诸军事,高唐太守。还奉命告诉鲁悉达等人出兵讨伐侯景。等到大军东下,韦载带领三郡兵马从焦湖出于栅口,与王僧辩在梁山会合。侯景被平定后,任冠军将军、琅邪太守。不久奉命出使东陽、晋安,招抚留异、陈宝应等人,后来又任信武将军、义兴太守。

高祖灭王僧辩,便派周文育轻兵袭击韦载,兵未到韦载已先觉,就环城固守。周文育攻击非常猛烈,韦载所辖县的士卒都是高祖的旧兵,许多人擅长使用弓箭,韦载挑选了几十人,每人都用长锁锁住,命他的亲信监督他们,让他们射击周文育兵士,约定说每十发不能两中的人就处死,每发箭往往都射中,只要被射中的人没有不死亡的。周文育的士兵稍稍后退,只得在城外依水立栅,相持几十天。高祖听说周文育军队没有取得胜利,于是就亲自率兵征伐他,攻下他的水栅。又派韦载的族弟韦岁羽,持信告诉韦载翦除王僧辩的意图,并拿着梁敬帝的诏命,命韦载解散军队。韦载得信后,就率部投降高祖。高祖对韦载厚重地安抚慰劳,就以他的族弟韦岁羽督管义兴郡,韦载所部将帅都根据他们的才能加以任用,带领韦载经常在自己身旁,与他谋划商议。

徐嗣徽、任约等带领北齐军队渡过长江,占据石头城,高祖向韦载问计,韦载说:“北齐军如果分兵抢先占据三吴之路,侵占东边的土地,那么事情就完了。现在可以迅速在淮南也就是侯景的故垒筑城,打通向东边的道路以便传送运输,另命轻兵断绝北齐军的运粮线,使他前进没有可供虏掠的,后退没有可供资助补给的,那么北齐军将领的头颅,十天时间就可以送到。”高祖依从了他的计谋。

永定元年(557),任和戎将军、通直散骑常侍。二年,晋号轻车将军。不久晋升为散骑常侍、太子右卫率,将军之职不变。

天嘉元年(560),因病而辞去官职。韦载有田产十多顷,在江乘县的白山,到这时便在这里建房居住,与世人隔绝,无论吉兆、凶相,喜庆、治丧,都不与人往来,不入人家篱门有几十年。太建年间在家中去世,时年五十八岁。

韦载的族弟韦岁羽。韦岁羽字子羽,年轻时就有志向操守。祖父韦爱,是梁辅国将军。父亲韦乾向,任汝陰太守。韦岁羽二十岁时就失了父亲,悲痛到极点,侍奉母亲,抚养死去的兄弟之子,以仁德、孝道著称。高祖为南徐州刺史,召韦岁羽为征北参军,不久督管义兴郡。永定元年(557),任贞毅将军、步兵校尉。迁任骁骑将军,领朱衣直阁。骁骑之职,过去主管营兵,兼管宿卫,自梁代以来,骁骑的职位越来越高,出访时则有羽仪清道,入朝则与二卫通直等同,临轩则升殿让负责两旁夹侍侯。韦岁羽素来有名望,每遇大事则令夹侍于左右,当时的人都认为他很荣耀,号称他为“侠御将军”。不久出任宣城太守。天嘉二年(561),参与平定王琳有功,被封为清源县侯,封邑二百户。太建年间在职中死去,追赠为明州、霍州、罗州刺史。

猜你喜欢
  卷五十八·佚名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二十二·佚名
  卷之一百四十三·佚名
  卷之八十一·佚名
  ●嘉慶東巡紀事卷二·佚名
  卷十四·曾巩
  良时燕婉·胡兰成
  张胄玄传·李延寿
  房谟传·李延寿
  皇甫晖传·欧阳修
  高勋传·脱脱
  耿廷箓传·张廷玉
  魏时亮传·张廷玉
  卷三十八·陆宗楷
  3.黄帝战蚩尤·林汉达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挂枝儿·杂部十·冯梦龙

    ○妓客问答好哥哥,略住住,吃茶了去,不合你来迟了,(我又)接了别的,是奴家得罪了,多多得罪,姐姐,你说那里话,(难道)我和你比别的,(你)好好(去)陪他也,(我)另日来看你。○夜客站阶头一更多,姻缘天凑。叫一声有客来,点灯(来)上楼。夜深东道须将就,

  • 第一出·叶小纨

    (末上)小生蕙百芳,得遇文琴、飞玖兄弟,洵是千古异人。今日相约游赏凤凰台,小生索先往,此时如何还未见到?正是:风飘黄叶下,疑是故人来。(昭、琼上)(云)昨日相约茝香,同到凤凰台玩月,须索走一遭也。(见介)(末云)大哥、三弟真信人也。小弟

  • 御选明诗卷一百十一·康熙

    钦定四库全书御选明诗卷一百十一七言絶句十一戈用泰烟雨楼平波四面八窗开尽日笙歌载酒来去矣诗人谁管领年年烟雨自楼台章士雅纪懐二首鸟声啼散一帘花遥忆春风怨岁华何事半生能薄幸緑杨深处即为家江城二月客衣单况是春

  • 卷三百二十六·列传第二百十四·外国七·张廷玉

        ◎外国七   ○古里 柯枝 小葛兰 锡兰山 榜葛剌 沼纳朴儿 祖法儿木骨都束 不剌哇 竹步 阿丹 剌撒 麻林 忽鲁谟斯 溜山南巫里 加异勒 甘巴里 急兰丹 沙里湾泥 底里 千里达 失剌比 古里班卒 剌泥 白葛

  • 卷五十一·朱熹

    <史部,史评类,御批资治通监纲目> 钦定四库全书 御批资治通监纲目卷五十一 【起戊子唐懿宗咸通九年尽甲辰唐僖宗中和四年五月】凡十六年有奇 【戊子】夏六月以李师望为定边节度使考异【提要边下

  • 明孝宗敬皇帝实录卷之一百五十八·佚名

    弘治十三年正月丙辰朔正旦节遣驸马都尉马诚崔元分祭 长陵 献陵 景陵 裕陵 茂陵○遣仪宾杨淳祭 景皇帝陵寝○遣内官祭 恭让章皇后陵寝 上诣 奉先殿 奉慈殿 太皇太后 皇太后宫行礼毕出御奉天殿文武群臣及四夷朝使行庆贺

  • 卷二十八·苏辙

    钦定四库全书古史卷二十八      宋 苏辙 撰晋范文子列传第五晋范氏陶唐氏之后也陶唐在周爲杜氏宣王诛杜伯其子隰叔入晋范氏之祖也隰叔之子曰士蔿事晋献公爲司空蔿之子曰会逮事文公爲戎右事景公爲上卿秉国政晋

  • 卷二百四十九·杨士奇

    <史部,诏令奏议类,奏议之属,历代名臣奏议>钦定四库全书历代名臣奏议卷二百四十九明 杨士奇等 撰水利周灵王三十二年【灵王大心也】谷洛鬭将毁王宫【谷洛二水名鬭者两水挌有似於鬭】王欲壅之大子晋谏曰不可晋闻古之

  • 卷之九十二  安南奏議(明)不著撰人·邓士龙

    (安南奏議,一卷,不著撰者姓氏。所載為嘉靖時兵部尚書張瓚等會題疏稿及前後所奉詔旨。) 兵部為欽奉敕諭事。職方清吏司案呈,奉本部送兵科抄出,提督兩廣軍務兼理巡撫、兵部右侍郎兼都察院左僉都御史蔡經題前事。照得臣於嘉靖

  • 卷一百七十一·佚名

    [史部,政书类,通制之属,明会典  钦定四库全书明会典卷一百七十一光禄寺国初置尚食尚醴二局又置宣徽院设院使同知院判典簿以统二局又改光禄寺正四品衙门设卿少卿寺丞并主簿职专膳羞宴享等事又移太常司供需库隶之洪武

  • 元年·佚名

    (己亥)元年大明永樂十七年春正月1月1日○丙午朔,日暈有珥。○上以冕服率群臣,遙賀帝正,以遠遊冠、絳紗袍,御仁政殿,受群臣朝賀,僧徒、回回、倭人亦與賀。議政府獻遞手帕,各道畢獻方物。上以冕服率群臣,詣上王殿行賀禮,獻表裏、鞍

  • 提要·郑汝谐

    【臣】等谨案论语意原四卷宋郑汝谐撰汝谐字舜举号东名处州人陈振孙书録解题云仕至吏部侍郎浙江通志云中教官科迁知信州召为攷功郎累阶徽猷阁待制振孙去汝谐世近疑通志误也是编前有自序称二程横渠杨谢诸公互相发明然后

  • 又序·智旭

    尝观诸佛菩萨。智慧光明圆满具足。度尽古今大千世界。原无一法可说。此即达摩西来。无一字之旨也。乃大藏经论。弥天际地。语言文字。不可胜穷。此义又何居乎。我读金刚经而知之矣。金刚云。无所住处生心。诸佛菩萨即

  • 佛说三品弟子经·佚名

    吴月氏国居士支谦译  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比丘千二百五十人共会说经。贤者阿难从坐起白佛言。愿欲有所问。唯天中天解说。欲决狐疑。佛言善哉。恣所问。多陀竭当为汝解说之。阿难问佛言。优婆塞

  • 法华玄论卷第二·吉藏

    第三释名具存梵本应云萨达磨分陀利修多罗。竺法护公翻为正法莲华。罗什改正为妙余依旧经。远公双用二说。加以多名谓真法好法等也评曰。什公改正为妙者必应有深致。今当试论之。正以对邪受称妙以形粗得名。以九十六术

  • 御选语录卷十二·雍正

      御制自序夫本妙明心。大圆觉海。非见闻知解所可通。故无语言文字之可立。然而古来大德。于最上真乘。灼示学人。直言无隐。于无法可说之中。演无意之言句。超情绝解。直指自心。了了可知。昭昭不昧。使听者音前荐

  • 钦定国子监志·陆宗楷

    六十二卷。清乾隆四十三年(1778)国子监祭酒陆宗楷等奉敕撰。陆宗楷,浙江仁和 (今杭州)人。雍正元年 (1723)进士,官至礼部尚书。后因国子监遗失书籍而降职。陆氏曾辑《太学志》进呈,该书所述沿革故实载及唐、宋以前,高

  • 佛印三昧经·佚名

    一卷,后汉安世高译。佛在耆阇崛山入于三昧,光照十方,大众云集,弥勒舍利弗,问文殊以佛身所在,文殊使入三昧观之,皆不能见。须臾佛现,乃问其义,佛言住于深般若佛印三昧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