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七

△俯降王宫品第五

尔时护明菩萨。冬分过已,至於最胜春初之时,一切树木诸华开敷。天气澄清。温凉调適。百草新出。滑泽和柔。滋茂光鲜。遍满於地正取鬼宿星合之时,为彼诸天。说於法要。悉令其心。爱乐欢喜。踊跃充遍不能自胜。诫劝诸天。使行此法。教令厌离一切有为生老病死求无上法。

是时护明菩萨大士。观彼天众。如师子王。欲下生时。其心安隐。不惊不怖。不畏不乱。复更重告诸天众言:汝等诸天一切当知。此我最後受後边身。是时菩萨。正念一心。从兜率下。如馀诸天。舍天寿时。离五欲故。生大忧苦。忘失正念。菩萨下时。则不如是,菩萨下时。具足一切不可思议希有之法。护明菩萨。从天下时。时彼诸天。忆菩萨故。一时号哭。呜呼苦哉。呜呼苦哉。我等既失护明菩萨。我从今去。永更不复得闻正法。减损我等功德之利。生死根本今益增长。时净居天。告彼一切诸天众言:汝等今见护明菩萨欲下生时。莫生忧恼。何以故?彼下生时。必定当得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成已还来至此天宫。为汝说法,犹如往昔毗婆尸佛尸弃如来。毗舍浮佛迦罗迦孙驮佛。迦那迦牟尼佛。迦叶如来。彼等诸佛。皆从此去。怜愍汝故。悉各还来。到此天宫。为汝说法。摄受汝等。今此护明菩萨大士。还如是来摄化於汝。如前不异。

尔时护明菩萨大士。於夜下生。当欲降神入於摩耶夫人胎时。时彼摩耶当其夜。白净饭王言:大王当知。我从今夜。欲受八禁清净斋戒。所谓不杀生。不偷盗。不淫逸。不妄语。不两舌。不恶口。不无义语。又愿。不贪。不瞋恚。不愚痴。不生邪见。我当正见。诸如是等禁戒斋法。我当受持。我今系念。恒常勤行。於诸众生。当起慈心。

时净饭王。即报摩耶大夫人言:如夫人心。所爱乐者,随意而行。我今亦舍国王之位。随汝所行。而有偈说。王见菩萨母,从座恭敬起。如母如姊妹,心不行欲想。

时护明菩萨。一心正念。从兜率下。讬净饭王最大夫人摩耶右胁。安庠而入。护明菩萨。正念正知。从兜率下。入母胎时。是时天人魔梵沙门婆罗门等。一切世间光明普照。复世界外黑闇之处。日月如是,有大势力。有大威神。如是幽隐光明不照德。不能及此菩萨光。悉能达照彼处。所有一切众生。各相谓言:云何此间。忽有众生。是时此地。六种震动。所谓东涌西没。西涌东没。南涌北没。北涌南没。边涌中没。中涌边没。如是乃至起觉吼等。十八种相。悉皆普现。次复有千须弥山王。皆悉震动。千尼民陀罗山王。千持威德山王。千佉罗伽陀山王。千毗那耶迦山王。千马头山王。千弥尼陀罗山王。千善见山王。千铁围山王。千大铁围山王。如是等山。悉皆震动。并及一切诸馀小山。涌没低昂。嵬崔峨嵯。出大烟气。四千大海。及馀诸池。浩汗奔涛。洪波沸涌。其四大河恒河辛头斯多博叉。及馀诸水。皆悉逆流。一切丛林。一切树木。一切药草。一切时苗。皆悉肥浓。长养滋茂。其下乃至阿鼻泥梨苦恼众生。皆蒙快乐。

以是因缘。菩萨从於兜率初下。放大光照一切世间。幽昏黑闇悉令明著。欲为後时成佛道已,以四真谛智慧光明。普照一切愚暝众生。作先瑞相。菩萨初从兜率下时。大地六种十八相动。及诸山王。出大烟气。四千大海。涌沸涛波。是故如来为未来世诸恶众生。没在烦恼垢浊淤泥。佛成道已,欲拔出置於涅槃岸。

菩萨初从兜率下时。一切诸水。皆悉逆流。是故如来。为未来世诸恶众生。随顺没溺烦恼流者,佛成道已,说法度脱一切众生。令其反本逆生死流。菩萨初从兜率下时。悉能增长一切树木药草丛林。皆令肥腻滋茂之者,为未来世诸恶众生。未种善根。令种善根。已种善根。令得解脱。

菩萨初从兜率下时。乃至阿鼻地狱众生。皆受快乐。佛成道已,令诸众生。解脱苦恼。受於快乐。以是因缘。於先示现是等瑞相又复菩萨兜率下时。右胁入胎。自馀众生。从产门入。佛得成道。为诸众生。说清净法。回邪入正。此是於先示现瑞相。

菩萨正念。从兜率下。讬净饭王第一大妃摩耶夫人右胁住已,是时大妃。於睡眠中。梦见有一六牙白象。其头朱色。七支拄地。以金装牙。乘空而下。入於右胁。夫人梦已,明旦即白净饭王言:大王当知。我於昨夜。作如是梦。当入於我右胁之时,我受快乐。昔所未有。从今日後。我实不用世间快乐。此梦瑞相。谁占梦师。能为我解。

时净饭王。召一宫监内侍女人。而告之言:汝速疾来至外宣敕语我国师大那摩子。令急追唤八婆罗门大占梦师。所谓祭德。鬼宿德。自在德。毗纽德。梵德等。并老迦叶三子速来。时彼使人。白於王言:如大王敕。不敢违逆。是时使人奉大王命至宫门前。大声唱言:谁在门前。颇有入宫婆罗门不。时彼门前。有一当直婆罗门子。姓婆陀氏。名罗耶那(隋言屋室)。报於宫监内使人言:我在於此。其使人言:大王有敕。遣唤八大诸婆罗门能占梦者,所谓祭德迦叶子等。其使传告。乃至国师大那摩子承彼屋室使人之言:即便召唤八大占梦婆罗门师。及大那摩国师之子。同入宫中。时净饭王。告诸占梦婆罗门等。作如是言:昨夜夫人。有此异梦。是何瑞相。有何徵感。时彼占梦婆罗门等。闻王语已善知诸相。善占梦祥。即具谘白净饭王言:大王善听所梦瑞相。我当具说。如我所见。往昔神仙诸天经书典籍所载。而说偈言:

若母人梦见,日天入右胁。彼母所生子,必作转轮王。若母人梦见,月天入右胁。彼母所生子,诸王中最胜。

若母人梦见,白象入右胁。彼母所生子,三界无极尊。能利诸众生,怨亲悉平等。度脱千万众,於深烦恼海。

尔时占梦婆罗门师。白大王言:夫人所梦。其相甚善。大王今者当自庆幸夫人所产。必生圣子。彼於後时。必成佛道。名闻远至。时净饭王。闻诸占梦婆罗门师说此颂已,心大欢喜。踊跃无量。不能自胜。时王备办无量餚膳。百味饮食。唼?束舐啜。诸饼果等。种种施设。彼婆罗门。自恣而啖。饭食讫已,时净饭王。复将无量钱财宝物。以用布施。

时净饭王。闻此相师占观妃梦云:是吉祥瑞相之後。即於其国迦毗罗城四门之外。并衢道头街巷阡陌。有人行处安大无遮义会之所。人来须者尽皆布施。须食与食。须饮与饮。须衣与衣。须香与香。须鬘与鬘。涂香末香。衣服床敷毡褥。房舍屋宅。牛羊象马。及车乘等。是人须者,皆悉与之。作如是等种种布施。悉为资益於菩萨故。设是供养。

尔时彼处。有一仙人。名阿私陀。能立外道种种诸义。以舍五欲。有大威神。有大德力。具足五通。常能到於三十三天集会之所。自在能入彼仙多住南天竺国遮槃低城聚落。名恒河怛。去彼不远。有一丛林。名曰增长。是时仙人。在彼林中。修学仙道。摩伽陀国。一切人民。咸皆谓。此阿私陀仙。是阿罗汉。摩伽陀国一切人民。贵敬彼仙。尊重承事。时彼仙人。有所知解。悉以教人。自知见已,教他令见。时彼聚落。有一童子,名那罗陀。彼那罗陀。年渐长大。至於八岁。其母将付阿私陀仙。令作弟子。时彼童子,供养恭敬。尊重师事阿私陀仙尽弟子礼。无暂休息。时彼仙人。在增长林。昼夜精进。摄心坐禅。及那罗陀童子一处。其那罗陀侍者童子,在仙人後侍立。执拂驱逐蚊虻。菩萨从於兜率陀天。正念下至净饭王宫。夫人右胁入於胎。时放大光明。遍照人天一切世界。复此大地。具足六种十八相动。时阿私陀。见未曾有希奇之事。异种光明。复见此地。六种震动。心大惊怖。毛孔悉竖。自心念言:今有何缘。此大地动。有何果报。时彼仙人。少时思惟。默然而祝正念正定思惟。知已心生欢喜。踊跃无量。不能自胜。作是唱言:希有大圣不可思议。世间当出大富伽罗菩萨初从兜率下时。入母右胁。受胎讫已,时有一天。名曰速往。至诸地狱。大声唱言:汝诸人辈。一切当知。菩萨今从兜率天下入於母胎。是故汝等。速发誓愿。愿生人间。地狱众生。闻此语已,所有众生。往昔已来。曾种善根。复造杂业。以恶强故。堕於地狱。彼等各各面相睹见。厌离地狱。复得光明。身心安乐。复得闻於速往世间诸天之声。舍地狱身。即生人中。所有三千大千世界。诸众生等。往昔已来。种善根者,皆来於此迦毗罗城。四面讬生。

菩萨入於母胎讫已,时天帝释。及四天王。提头赖吒。及毗留勒叉毗留博叉毗沙门等。各相谓言:仁者当知。菩萨已从兜率天下入在母胎。我等今须拥护守视。莫令其馀或人非人。恼乱菩萨。或觅其便。今此菩萨。唯是极大威德。诸天乃能守护。非是世间人所能守。此是菩萨未曾有法。如来有此四种护持。具足无缺。此是於先守护瑞相。

世有众生。入母胎时。不能正念。或住母胎。亦复不能专心正念。或复生时。亦不正念。或有众生。入母胎时。能专正念。住於胎中。亦能正念。出胎之时,亦能正念。或有众生。入胎正念。住胎正念。出胎之时,不能正念。菩萨入胎。心亦正念。住胎正念。出胎正念。此是菩萨。未曾有法。如来得成於佛道已,说法教化。无忘无失。知於众生机根而说。此是往昔希有瑞相。菩萨在於母胎之时,常住右胁。不曾移动。自馀众生。以不定故。或至右胁。或至左胁。以是因缘。其母患痛。受无量苦。菩萨在胎。处於右胁。不转不动。起立坐卧。不损母胎。此是菩萨未曾有法。如来得成於佛道已,行菩提法。悉得成就。此是往昔於先瑞相。

菩萨在胎。不惊不怖。得大无畏。恶物不染。所有不净。涕唾脓血。黄白痰癊。不能秽污。自馀众生。在母胎时。种种不净。如琉璃宝。以天衣裹。置不净处。亦不染污。如是如是,菩萨在胎。一切不净不污不染。此是菩萨未曾有法。如来得成於佛道已,於一切法。不染不著。此是往昔於先瑞相。

菩萨在於母胎之时,其菩萨母。受大快乐。身不疲乏。自馀众生。入於母胎。或复九月。或复十月。母受负重。身体不安。菩萨在胎。母若行坐若眠若起。皆得安乐。身不受苦。此是菩萨未曾有法。如来得成於佛道已,速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正得诸通。及一切智。此是往昔於先瑞相。

菩萨在胎。母受禁戒。心常奉持。戒行而行。自馀众生。在母胎时。母行杂行。菩萨在胎。母持禁戒。不行杂行。此是菩萨未曾有法。如来得成於佛道已,及声闻众。最胜持戒。於世间中。出大名闻。沙门瞿昙。持戒无比。持戒分胜。此是往昔於先瑞相。

菩萨在胎。其母不生欲染之想。不为欲火之所恼乱。时菩萨母。恒行梵行。自馀众生。入母胎时。不久其母。欲心炽盛。倍多於前。菩萨在胎。其菩萨母。於自夫边。犹尚厌离。不行淫欲。何况馀人。此是菩萨未曾有法。如来得成於佛道已,眼根善伏。善藏善护。善覆善熏。复能因此如上所知。为他说法。如是耳根鼻根舌根身根意根。乃至善熏。复能如是,令他断故。修习说法。此是往昔於先瑞相。

菩萨在胎。其菩萨母。不贪异味。自馀众生。在母胎时。其母贪嗜。不知厌足。菩萨在胎。其菩萨母。不患寒热。及以饥渴。不恼其身。此是菩萨未曾有法。如来得成於佛道。已知四种食。此是往昔於先瑞相。

菩萨在胎。其菩萨母。志习庶几。乐喜行檀。自馀众生。在母胎时。其母慳贪。不喜布施。吝惜财物。

菩萨在胎。其母意乐。行於布施。心意开解。居自家内。此是菩萨未曾有法。如来得成於佛道已,设不慳法。此是往昔於先瑞相。菩萨在胎。其菩萨母。常行慈悲。能於一切诸众生边。但是有识有命之类。悉皆愍念。自馀众生。在於母胎。其母不仁。威德少故。行诸不善。恶口骂詈。

菩萨在胎。其菩萨母。恒於一切诸众生边。作大利益安乐之心。此是菩萨未曾有法。如来得成於佛道已,能於一切诸众生边。行平等心。此是往昔於先瑞相。

菩萨在胎。其菩萨母。如前端政。种种相貌。悉皆可喜。自馀众生。在於母胎。其母损瘦。体不洪满。气力羸弱。倍於常人。菩萨在胎。其母常生欢喜之心。戒行威德。身色最胜。最妙最尊。此是菩萨未曾有法。如来得成於佛道已,见身巍危不可瞻仰。体黄金色。众相庄严。此是往昔於先瑞相。

菩萨在胎。其母欲观於菩萨时。即见菩萨。在於胎中。身体洪满。诸根具足。譬如明镜鉴於面像。其母见已,欢喜踊跃。充遍於体。不能自胜。自馀众生。在於母胎。被歌罗逻及阿浮陀之所覆蔽。而不能现。菩萨初入母胎之时,身体充满。五支五根。皆悉具足。此是菩萨未曾有法。

菩萨在胎。其菩萨母。所见众生。若男若女。被鬼所持。若得见於菩萨母者,一切魍魉。一切鬼神。皆悉远离。还得本心。若体旧有诸馀杂玻或痿黄玻或风癫玻或痰癊玻或等分玻或馀诸玻所谓白癞。丁疮。恶肿疥痋。消瘦痈疽。癣■癭肿。寒热。眼耳鼻舌。咽喉及头。一切诸玻所侵恼者,彼等众生。来至摩耶大夫人边。其大夫人。右手摩顶。摩其顶已皆得安乐。诸病悉除。若有重玻不能来见摩耶夫人。摩耶夫人。或取草叶。或取树叶。或取草茎。右手摩捋。送彼病人。其病人得此等诸物。或食或触。或置身上。即得断除一切诸玻便受安乐。身体轻便。菩萨在胎。有如是等。无量无边威神德力。未曾有法。

佛本行集经树下诞生品第六上。

尔时菩萨圣母摩耶。怀孕菩萨。将满十月。垂欲生时。时彼摩耶大夫人父。善觉长者,即遣使人。诣迦毗罗净饭王所(摩诃僧祇师云摩耶夫人父名善觉)。奏大王言:如我所知。我女摩耶。王大夫人。怀藏圣胎。威德既大。若彼产出。我女命短。不久必终。我意欲迎我女摩耶。还来我家。安止住於岚毗尼中。共相娱乐。尽父子情。唯愿大王。莫生留难。乞垂哀遣。放来我家。於此生产。平安讫已,即奉送还。

时净饭王。闻善觉使作是言已,即敕有司。其迦毗罗城。及提婆陀诃。两间之中。平治道路。除卻一切荆棘沙砾粪秽土堆。香汤洒地。持於种种杂妙花香。散於其地。又复光饰摩耶夫人。以诸种香。诸种花鬘。诸种婴珞。庄严其身。备诸音声。作唱伎乐。持大王力。大王威风。从诸宫内一切采女。欲向其父善觉之家。於先遣使。往彼报知。令来迎接。是时摩耶大夫人。身安然端坐大白象上。时象背上诸天。化作微妙宝帐。摩耶夫人。坐宝帐里。诣其父家。到於提婆陀诃城内。是时摩耶夫人。初始欲向提婆陀诃城时。时净饭王。办具一万大力香象。皆被金鞍。七宝校饰。庄严其身。并悉精丽。备拟以送摩耶夫人。复有一万善好良马。皆绀青色。头黑如乌。皆悉被騣。尾垂著地。真金秋辔。鞍镫留羁。悉亦金饰。一切杂宝。庄严其身。复有一万妙好宝车。并驾四马。其车周匝张悬幡盖。及众宝铃。铿锵相和。如是办具。皆随摩耶夫人之後。复有二万劲勇力士。一人当千。威猛捷剑端政绝殊。能破强怨。身著铠甲。手执弓箭。刀杖斗轮。及诸戟槊。种种战具。随夫人後。复更别有一万宝车。十千妃嫔。皆坐其上。持诸婴珞种种衣服。庄严其身。左右围绕摩耶夫人。时净饭王。重更切敕宫监大臣。好加防卫。不听非司其馀浪人逼近摩耶夫人之车。及诸妃嫔勿令杂合。唯遣童女。牵车进奉。如是次第。摩耶夫人。象乘处中。一万宝车。各各一妃。坐於其上。左右围绕。前後导从。摩耶夫人。最为上首。其外复有一万香象。一万力士。皆服铠甲。随後夫人左右前後。卤薄而行。皆各坐於香象之上。又复一万步行力士。亦著铠甲。手执种种戟槊诸仗。翼卫夫人。如是庄严。摩耶夫人。诣向父所。无量象马。皆悉嘶鸣。又有无量龙头大鼓。无量小鼓。种种乐器。出微妙音。无量庄严。无量威德。向於提婆陀诃之城。时彼善觉大臣长者,共自眷属。从城而出。逆前迎女。摩耶夫人。又持无量庄严之具。引夫人前。是时善觉大臣。有妻名岚毗尼。彼妇谘白夫善觉言:大圣释子。若当知时。诸释种族。各皆自有园果树林。遨游观瞻。至於其中。自相娱乐。我大圣子。今可造作清净园林。我等当共圣子娱乐。受於欢乐。时善觉释摩耶大妃夫人之父。於迦毗罗。及提婆陀诃。两城之间。近自境内。为妇造作一大园林。以善觉妇名岚毗尼。为彼造立此园林故。以是因缘。即名之为岚毗尼园。彼园树木。蓊郁扶疏。世间无比。其中多有种种花树种种果树。以为庄严。复有种种渠流池沼。种种杂树。无量无边。摩尼诸宝。遍满园苑。

尔时善觉释种大臣。於彼春初二月八日鬼宿合时。共女摩耶相随。向彼岚毗尼园。欲往观看大吉祥地。到彼园已,摩耶夫人。从宝车下。先以种种微妙婴珞。庄严其身。复以种种杂好熏香。用以涂拭。众多采女。伎乐音声。前後围绕。安庠徐步。处处观看。从於此林。复向彼树。如是次第。周匝而行。然其园中。别有一树。名波罗叉。其树安祝上下正等。枝叶垂布。半绿半青。翠紫相晖。如孔雀项。又甚柔软如迦邻提衣。其花香妙。闻者欢喜。摩耶夫人。安庠渐次。至彼树下。

是时彼树。以於菩萨威德力故。枝自然曲。柔软低垂。摩耶夫人。即举右手,犹如空中出妙色虹。安庠频申。执波罗叉垂曲树枝。仰观虚空。时菩萨母摩耶夫人。立地以手攀波罗叉树枝之时,时有二万诸天玉女。往诣摩耶大夫人所。周匝围绕。合十指掌。共白摩耶大夫人言:

夫人今生子,能断生死轮。上下天人师,决定无有二。彼是诸天胎,能拔众生苦。夫人莫辞惓,我等共扶持。

尔时菩萨。见於其母摩耶夫人。立地以手攀树枝时。在胎正念。从座而起。自馀一切诸众生母。欲生子时。身体遍痛。以痛因缘。受大苦恼。数坐数起。不能自安。其菩萨母。熙怡坦然。安静欢喜。身受大乐。是时摩耶立地以手执波罗叉树枝讫已,即生菩萨。此是菩萨希奇之事。未曾有法。如来得成於佛道已,无乏无疲。不劳不惓能拔一切烦恼诸根。割断一切诸烦恼结,犹如截於多罗树头。毕竟不生。无相无形。无後生法。此是如来往先瑞相。

又复一切诸众生等。生苦逼故。在於胎内。处处移动。菩萨不然。从右胁入。还住右胁。在於胎内。不曾移动。及欲出时。从右胁生。不为众苦之所逼切。是故菩萨此事希奇。未曾有法。如来得成於佛道已,尽其後际。修行梵行。永无有畏。常得快乐。无复诸苦。此是如来往先瑞相。

菩萨初从母胎右胁正念。生时放大光明。即时一切诸天及人魔梵沙门婆罗门等。一切世间。悉皆遍照。乃至各各共相谓言:云何此处。忽有众生。此是菩萨希奇之事。未曾有法。如来得成於佛道已,裂破无明黑闇之网。能出明净大智慧光。此是如来往先瑞相。

菩萨初从右胁出已,正心忆念。时菩萨母。身体安常。不伤不损。无疮无痛。菩萨母身。如本不异。菩萨生时。种种资益。以是因缘。母无患苦。身口及心。无有一恼。譬如有一大身众生。有大威德。有大气力。卧於地上。宛转自扑。其地不损。若减若破。如是菩萨。在母右胁正念。生时其菩萨母。如是因缘。无疮无损。是时彼处。有一妇人。合掌谘白菩萨母言:大德夫人。生儿之时,身体得无痛苦已不。菩萨母言:以是大人威神力故。令我身体不觉痛痒。我今身体无缺无减。以是因缘。此是菩萨希奇之事未曾有法。如来得成於佛道已,行於梵行。不缺不减。具足不少。此是如来往先瑞相。

菩萨初从母胎出时。无苦无恼。安庠而起。一切诸秽。不能污染。或屎或尿。黄白痰癊。或脓或血。皆不秽著。自馀众生。出母胎时。诸恶杂秽。

菩萨不尔。不同於彼。诸众生类。一切诸秽。皆不染著。正心正念。安庠而起。从胎出生。譬如如意琉璃之宝。用於迦尸迦衣裹时。各不相染。如是如是,菩萨在於母胎之时,一心正念。安庠而起。清净出生。无一切秽。乃至脓血。屎尿臭处。不秽不染。此是菩萨希奇之事。未曾有法。如来得成於佛道已,在於世间。住於世间。世所有法。世间秽浊。不污不染此是如来往先瑞相。

菩萨初从母胎出时。时天帝释。将天细妙憍尸迦衣。裹於自手。於先承接。擎菩萨身。此是菩萨希奇之事。未曾有法。如来得成於佛道已,创为娑婆世界之主。大梵天王。於先劝请如来说法。此是如来往先瑞相。

菩萨初从右胁生时。四大天王。抱持菩萨。将向母前示其母言:世大夫人。今可欢喜。夫人生子。既得人身。诸天犹尚欢喜赞叹。况复於人。是故菩萨希奇之事。未曾有法。如来得成於佛道已,无量众多。一切比丘。及比丘尼。诸优婆塞。及优婆夷。皆向如来。听受於法。依如来教。不违不背。此是如来往先瑞相。

菩萨生已,立在於地。仰观於母右胁之时,口作是言:我此身形。从今日後。不复更受。於母胁中。不入胎卧。此是於我最末後身。我当作佛。此是菩萨希奇之事。未曾有法。如来得成於佛道已口作是言:我今生分一切已荆梵行已立所作已办。不受後有。此是如来往先瑞相。

猜你喜欢
  根本薩婆多部律攝卷第十一·欧阳竟无
  ○事理不二第八·玄觉
  卷第十七(第三诵之四)·佚名
  妙法莲华经法师品第十·佚名
  宗镜录卷第五十三·延寿
  那先比丘经卷中·佚名
  ○禅宗永嘉集序·玄觉
  卷五十九·佚名
  华严经问答下卷·法藏
  大乘集菩萨学论 第二十五卷·佚名
  卷四百七十三·佚名
  卷一·佚名
  卷第七十·霁仑超永
  摄大乘论释论 第四卷·世亲
  卷五·野竹福慧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第一折·罗贯中

    (正末赵匡胤引赵普、郑恩、曹彬、楚昭辅常服上,诗云)平生踪迹遍天涯,四海原来是一家。涂炭生民谁拯救,何时正统立中华。某姓赵名匡胤,乃指挥弘殷之子。自幼好使枪棒,攻习韬略,游历关陕,结识天下知名之士。这个是幽州赵普,曾参随

  • 圭塘欵乃集跋·许有壬

    右倡和集一帙江湖友人躬録而装潢者二十八年矣南归展读中虽无恙而外皆破碎可怜况兵后所存唯此本尔乃力疾补葺遗我子孙永收翫上章涒滩歳夏四月初吉洹滨识

  • 卷一百·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卷一百司马逸客司马逸客则天朝尝从相王北征李乂有诗送之称为员外诗一首雅琴篇亭亭峄阳树落落千万寻独抱出云节孤生不作林影揺绿波水彩绚丹霞岑直干思有托雅志期所任匠者果留盼雕斲为雅琴文以楚

  • 列传第一百一十六·刘昫

    ○元稹 庞严附 白居易 弟行简 敏中附 元稹,字微之,河南人。后魏昭成皇帝,稹十代祖也。兵部尚书、昌平公岩,六代祖也。曾祖延景,岐州参军。祖悱,南顿丞。父宽,比部郎中、舒王府长史,以稹贵,赠左仆射。 稹八岁丧父。其母郑夫

  • 辅政第三·陆贾

    夫居高者自处不可以不安,履危者任杖不可以不固。自处不安则坠,任杖不固则仆。是以圣人居高处上,则以仁义为巢,乘危履倾,则以圣贤为杖,故高而不坠,危而不仆。昔者,尧以仁义为巢,舜以稷、契为杖,故高而益安,动而益固。处宴安之台,承

  • 卷三十七·朱轼

    钦定四库全书史传三编卷三十七大学士朱轼撰名臣传二十九宋刘子羽刘子羽字彦修其先京兆人十三世祖翺後唐清泰中官建州因家崇安父韐第进士尝摄鄜延帅出奇兵捣夏人解震武围未几夏人纳款知越州击败方腊守真定招降贼首柴宏

  • 后集卷三·宋名臣言行录

    <史部,传记类,总录之属,宋名臣言行录> 钦定四库全书 宋名臣言行录後集卷三 宋 朱子 纂集 文彦博 潞国忠烈公 字寛夫汾州人中进士第事仁宗英宗神宗哲宗位至丞相除太尉以太师致仕 公幼时与羣儿击球一儿击球入柱穴中

  • 前集原序·宋名臣言行录

    宋名臣言行录前集原序予读近代文集及记事之书观其所载国朝名臣言行之迹多有补於世教者然以其散出而无统也既莫究其始终表里之会而又汨於虚浮怪诞之说予常病之於是掇取其要聚为此书以便记览尚恨书籍不备多所遗阙嗣有所

  • 春秋左传事类始末卷四·章冲

    宋 章冲 撰昭公元年季武子伐莒 齐盟楚人欲戮叔孙楚公子围聘于郑遂会于虢季武子伐莒取郓莒人告于防楚请戮其使乐桓子相赵文子欲求货于叔孙而为之请使请带焉弗与梁其踁曰货以藩身子何爱焉叔孙曰诸侯之防衞社稷也我以

  • 刘寻阝传·欧阳修

    刘寻阝,密州安丘人。年少时跟随青州王敬武做事,敬武死,子师范立,棣州刺史张蟾叛变,师范派指挥使卢洪去讨伐,洪也叛变,师范写信假装好言召洪,洪回来,师范到郊外迎接,叫寻阝斩洪于座位上,再派寻阝攻破张蟾。师范上表封寻阝为登州刺

  • 卷五·邵宝

    简端録卷五(明)邵寳 撰○书【凡一百一】天父地母自然之道元后父母天地作之也天地何心哉理之自然而已曰作则有可继之道焉右泰誓惟天地万物父母之简有罪而以为无越厥志也无罪而以为有亦越厥志也有天者在予则何敢作之在天

  • 第十五章 9·辜鸿铭

    子贡问为仁。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辜讲孔子的一位学生(子贡)问如何过上道德崇高的生活。孔子回答:“工匠想要做出完美的作品,首先要磨砺他的工具。假如居住在某个国家,则

  • 儿误杀父缘品第六十二·佚名

    【古文】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有一老公。早失其妇。独与儿居。困无财宝。觉世非常。念欲出家。即往佛所。求索入道。时佛怜愍。即听出家。于时其父。便作比丘。时儿年小。即为

  • 卷之七·牧云通门

    嘉兴大藏经 牧云和尚懒斋别集牧云和尚懒斋别集卷之七东吴 毛晋子晋 编阅鄂州 记室智时 较订文(庚)颂雪窦石奇和尚手书华严经颂大哉毗卢法界藏广漠甚深难思议一尘中现无尽尘尘尘有佛刹安住佛身充遍悉无余毛孔复

  • 慈湖遗书·杨简

    诗文别集。宋杨简(世称慈湖先生)著。今传本十八卷。前五卷,序记书跋等九十余篇;卷六,赋六首,诗一百余首;卷七至卷一六,为《家记》;卷一七,为《纪先训》;卷一八,行状等。《续集》二卷:卷一,杂文七十余篇;卷二,为《孔子闲居解》

  • 柳南随笔·王应奎

    清代笔记。王应奎撰。王应奎(1683—约1767),字东溆,号柳南。诸生,屡试不第,以著述终身。此集6卷,另有《续笔》4卷,共10卷。内容或记叙自己的见闻,包括当时文人轶事、社会习俗、风土人情等;或记录读书心得、涉及经史子

  • 六壬翠雨歌·佚名

    未知迁职事真假,古法凡看七驿马。年命日辰岁月逢,五处逢之官越价。

  • 阿吒薄呴付嘱咒·佚名

    一卷。失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