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密藏禅师遗稿序

密藏禅师遗稿序

密藏开禅师遗稿法孙按指上人所收辑也,藏师英伟,雄骏千仞,璧立为紫柏尊者,上首法筵,海众所至。云涌定中,知本师将有王难,刺血上书,一夕隐去,师资閟现,群龙无首,诸天鬼神犹不能测知而况于凡心凡眼乎?遗稿多所与群公书问,諈诿劝勉,以扶正法,刻大藏为责任。其为人仕者教忠,显者教退,亢者教隐,竞者教恬,根器濡弱者,醒之以月爱情尘软煖者触之以冷云。笔舌聪明,自负宗眼者,必勦其扳援,搜其负堕,俾命根刳断而后已。智眼分明,慈心谆複,热血痛泪,至今凌出于纸墨之上,以方袍世外之人,省边略忧国计,当贡场款塞之日,抱靖康左衽之虞,人谓其杈衣远遁,盖已悬镜,今日非偶然也。国朝自楚石、泐潭已后,师絃绝响,崛起为紫柏、海印二大师,而藏师为紫柏之嫡子。龙树言那伽,或言龙,或言象,水行中龙力大,陆行中象力大。此三人者,岂非龙象乎?难陀、跋陀二龙王护持正法,修罗将战二龙王身绕须弥山,动云布以尾打水,大海浪冠须弥。忉利天始知修罗欲战,而严攻伐古来尊宿大师,现身出世,蹴踏天下,自然有如此气象。其不然者,则螣蛇尔,蜥蜴尔。种性既劣,威神无几,顾亦欲嘘云歙雾激海水而冠须弥,焉,可诬哉?藏师此文,皆丛残不经意之作,方诸二老,如流星之奔彴,芒焰骤作,有声曳其后,而殷殷于天汉之间,其它皆蚌珠爝火,流照咫尺,谁得而并之?二百年来,豪杰閒作,法运通塞,文不在兹。或者犹欲以馀分闰位,窃窃然议其统系。佛言:譬如穷人,妄号帝王,自取诛灭。孔子曰: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可不惧哉!往在武林,与天界觉浪和尚明灯夜谈,相对叹息,其为藏师稿序,亦出少分而浪老又顺世去矣,抚卷摩娑,泫然流涕者久之。

上章困敦之,岁辜月长。至后二日,海印弟子虞山钱谦益谨叙。

密藏禅师遗稿序

众生证佛,原以光明,若度世非真,则无生亦妄。佛于历劫后,种种世界之事,无所不知,而善知识于数千里外数十年后之事,未有能一语中之者,虽终日谈空说,妙求豪杰,不退菩提心不可得也。予生平未尝究心内典,而先君游于紫柏尊者之门,以密藏禅师为畏友。每言尊者门墙高峻,而师颖悟,绝人于书,无所不读。先得长生久视之道,自谓当世莫之与京。初见尊者对坐,引古今论性命,尊者不答,至三昼夜,尊者知其机锋已尽,始语之曰:吾以汝为奇男子乃含沸矢喷人耶?师大惊悟,伏地叩头,流汗透体,从此追随杖履几二十年。师立志刻书板,大藏流传于世,而尊者与冯太史辈已有同心。万曆丙戌,师弟同入京师▆慈圣皇太后知有刻藏之举,欲发帑金,命刻尊者,谓宜令率土沾恩。师愿以一身任事,遂撰文广募,随立规条。始于五台之清凉,后移于双径之寂。照师多方拮据,亲自较雠,一时遗书诸名公大率为此尊者再入京师,将了圜中自在之偈,师知必及于祸,遂刺血上书遁去。尊者览书堕泪曰:吾尚有一副钳鎚,斯人去无所用之矣。师不欲以文章自见,故多散失,且无刻本。今师之五世法孙,按指上人欲竟,师刻藏之志,携师遗稿,来自径山索序言于予将付之梓。予捧诵之,不觉掩卷,歎曰:嗟乎!以命世之才逃入禅林,无怪乎世事之莫办也。予不知佛法,不敢强作禅语,但能言吾所明不言吾所疑:吾所明者,未必是佛菩萨。吾所疑者的是地狱、饿鬼、畜生则有一语,普告缁素藏师,当日谈世事,痛哭流涕,如老成忧国,每及陆沉愚者以为狂言,即智者亦以为过虑至今其言已孚于卜筮,谈佛法,亦痛哭流涕,如佛祖慈悲,莲生舌上,不特大众懽喜讚叹,得未曾有,即紫柏尊者尚视之,若摩尼珠,若狮子吼,岂其了生死,反不能如灯取影耶?

金坛后学于元凯题于云林之墨光亭

密藏禅师遗稿序

丈室之内,床书连屋,桐荫拂阶,予顾乐之,欣与影谋。于时秋也,幽烟冥缅,空林绵濛。素月炤閒,庭芙蓉映衰柳。为诵秋水,伊人之句。童子舁篱菊数本置几案间,因烧烛看壁间影窗影静影,傲影竹月遥答影类禅机明妙,浑脱浏灕,致足悟也。夫俗世常恋予素勿欢顾,独耽本业,偃息万卷中比又涉禅鑽义,义格捨义义,牵铁牛背虱,苦无入处,乃心独好之谓有情水泮空境,秋澄众生,总是佛身大地,罔非淨土也。夫古德舒拳,贵空能所,真如弘觉,务活慧根。是以青莲喻法,重开劫外之花;宝月丽空,一洗区中之雾。使道体浅薄,徒堕声闻,牙渖口腥,陈因相续,庭桧何香?西来何意?此灯不传久矣。至若德契胜兰,声追安远,探鹫峰之秘旨,袭龙树之芳猷,意珠其性月同明,戒香与觉花齐馥,固已机锋如箭,抑且义学如渊,则予于密藏禅师有深慕焉。乃时迁世远,法语,沉湮厥五世孙。按指颖公,欲绍刻藏之愿,蒐搆遗编,竟得于耆旧之手,而手泽笺疏,复出之荒院之间。虽禅师之慧觉长存乎,亦颖公之善述也。予友丹山,吴山人为颖公倡以寿之,梓索弁于予。予读之,见其或矢愿于度生,或锐志于弘法,或踵会元而直入,或精彼岸而诞登,或慷慨于家国天下之间,或预识夫成败兴亡之际,其克肩鸿钜,露之于重刻,方册大藏及兴复楞严禅寺,乃终萧然绝尘蝉蜕世羁之外。何也?要知海水非音,斗蛇非字,池艸奚关,诗句江峰,宁涉禅心,然解者得之,则陋彼槿荣,珍斯天性。故祖家欲烧故纸,文家欲空万,卷轸虽殊,道则一也。所以凉云杳壑,津寄惟深,琅函宝叠,总成活句。读是编抑,深予秋水,伊人之思矣!霜气肃林,月光透纸,予将参密师于萧疏菊影间,密师其许我否?

戊戌季秋,止庵居士王祺题于溪上之松浮舫。

猜你喜欢
  卷第十二·佚名
  辟诬罔启事·太虚
  阿毗达磨集异门足论 第十一卷·佚名
  卷二十·佚名
  秽迹金刚说神通大满陀罗尼法术灵要门一卷·佚名
  卷第一百三十九·佚名
  法句譬喻经地狱品第三十·佚名
  卷五百二十三·佚名
  卷五百七十六·佚名
  普陀洛迦新志卷十·王亨彦
  妙法莲华三昧秘密三摩耶经·佚名
  修行道地经卷第二·佚名
  卷第十二·祖琇
  印度之佛教理论与实际之调合·梁启超
  机感茶毗品第三·佚名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卷六十五·陈起

    <集部,总集类,江湖小集> 钦定四库全书 江湖小集卷六十五    宋 陈起 编吴汝式云卧诗集 遣兴 弱龄性淡泊郑圃吾其师及兹拙生事穷窘常经时无方可纡急何以宣中怀柴门蔽残席咏书倦徘徊呼儿促觞至日翫天云飞山鸟送

  • 卷四百六十一·曹学佺

    <集部,总集类,石仓历代诗选> 钦定四库全书 石仓历代诗选卷四百六十一 明 曹学佺 编 明诗次集九十五 何 入院言志 幽邃隔尘境峥嵘邻帝居庭槐欝青翠窗竹?扶踈剪绯花傍槛漱玉泉遶除睠惟翰苑清奚翅夏屋渠简拔幸见收

  • 卷三十四 燕召公世家第四·司马迁

    召公奭与周同姓,姓姬氏。周武王之灭纣,封召公于北燕。其在成王时,召王为三公:自陕以西,召公主之;自陕以东,周公主之。成王既幼,周公摄政,当国践祚,召公疑之,作君奭。君奭不说周公。周公乃称“汤时有伊尹,假于皇天;在太戊时,则有若伊

  • ●卷二·邵伯温

      仁宗好用导引术理发,有宫人能之,号曰梳头夫人。一日,帝退朝,命夫人理发,嫔御列侍。帝袖中有章疏,左右争取之,帝不能止。有从旁读者,盖台臣乞放宫女章也。众闻之默然,独梳头夫人叹息曰:“今京师富人尚求妾媵,岂有天子嫔御,外臣

  • 大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之二十八·佚名

    正统二年三月辛卯朔升监察御史卢睿为行在都察院右佥都御史巡抚大同宣府○壬辰书复晋王美圭曰比年边方多事民生艰窘所喻修葺恭园堂宇权宜停止以俟豊年○行在刑部右侍郎何文渊等奏两淮商旅辏集盐课不足比见南京光禄寺并

  • 卷之九百七十一·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雍正实录卷之四十二·佚名

      监修总裁官光禄大夫经筵讲官太保议政大臣保和殿大学士兼兵部尚书总理兵部事三等伯加十五级臣鄂尔泰总裁官光禄大夫经  筵日讲官起居注太保兼太子太保保和殿大学士兼户部尚书仍兼管吏部尚书翰林院掌院事三等伯

  • 卷一百七十三·佚名

    <史部,政书类,军政之属,钦定八旗通志>钦定四库全书钦定八旗通志卷一百七十三人物志五十三大臣传三十九【满洲镶红旗三 阿席熙 玛祜宏世禄 哈山 扩尔坤 噶尔弼 逊柱 锡勒达 阿尔护 穆成额】阿席熙阿席熙满洲

  • 景公猎休坐地晏子席而谏第九·晏婴

    景公猎休,坐地而食,晏子后至,左右灭葭而席。公不说,曰:“寡人不席而坐地,二三子莫席,而子独搴草而坐之,何也?”晏子对曰:“臣闻介胄坐阵不席,狱讼不席,尸坐堂上不席,三者皆忧也。故不敢以忧侍坐:”公曰:“诺。”令人下席曰:“大夫皆席

  • 卷一百二十·陈祥道

    大磬【後長二律尺八寸博九寸厚二寸弦者兩頭相望者也兩弦之間三尺三寸七分半前長三律二尺七寸博六厚三寸】【先儒曰磬立秋之音禹貢泗濱浮磬蓋以土少而水多故其聲和潤也秦刻嶧山以頌曰刻此樂石顔師古曰嶧山近泗水秦取泗

  • 提要·诸锦

    【臣】等谨案补飨礼一卷国朝诸锦辑锦字襄七号草庐秀水人雍正甲辰进士改庶吉士散馆授知县乾隆丙辰召试博学鸿词授翰林院编修官至左春坊左赞善锦以仪礼十七篇有燕礼有公食大夫礼而独无飨礼然其见于周官春秋传戴记者犹可

  • 卷九十七·卫湜

    <经部,礼类,礼记之属,礼记集说>钦定四库全书礼记集说卷九十七    宋  卫湜 撰是故先鼓以警戒三步以见方再始以着往复乱以饬归奋疾而不拔极幽而不隐独乐其志不厌其道备举其道不私其欲是故情见而义立乐终而德尊

  • 卷十四目录·乾隆

    钦定四库全书御览经史讲义卷十四目録书经君子所其无逸修撰【臣】钱维城【箴】        检讨【臣】梦 麟严恭寅畏天命自度编修【臣】窦光鼐文王卑服即康功田功徽柔懿恭怀保小民惠鲜鳏寡自朝至于日中昃不遑暇食

  • 答熊道琨张世俊问·太虚

    问:琨等阅禅家话头,觉有所疑。如谓烦恼即菩提。悟同未悟,修同未修,则释迦大可不必多事,众生亦不必修行?如烦恼非菩提,则堕分别相,与佛说不合?如云:“即”字系烦恼性与菩提性相同之谓,则其不同者安在?如说:“即”是理边,不同是事边;而

  •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幽赞卷上·窥基

        大乘窥基撰  赞曰。今为有情结习所蔽。敬受邪教诽毁大乘。于空有经如言计著随印所解互生厌希。设希出要亲依善友由各迷方邪乱授学。惧广文海初不趣求。虽乐略经而不能了。于真俗谛竞说有无心境法中递生取舍

  • 瑜伽论记卷第二十四(之上)(论本第九十四至九十六)·遁伦

    释遁伦集撰论本第九十四大文第三。解触为缘等。先颂列十门。一触缘。二见圆满。三实。四解。五不爱乐。六法住智。七精进。八生处等中有二复次也。长行释中。初解触缘大意。因触生受既现可得。何须妄计自作苦乐及他作

  • 书林清话·叶德辉

    叶德辉(1864—1927)撰。叶氏毕生致力于古书的收藏和整理研究。该书从大量古书文献中收集有关图书版本知识与历代图书版本的源流、掌故资料,按照其性质分门别类,组织成篇。全书共126篇,每篇皆有篇题,每篇之首,先载明作者自

  • 须溪四景诗集·刘辰翁

    宋诗别集。4卷。刘辰翁(号须溪)撰。刘辰翁是宋代遗民中颇有影响的词人及诗文家。有《须溪集》200卷,但久已散佚。今本《须溪集》10卷,是清人从《永乐大典》中辑出的。《须溪四景诗集》则有传本,并收入《四库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