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石雨禪師法檀卷第十七

嗣法小師淨柱編

裝大悲像疏

示菩薩身,影現婆娑,眾生心量,種種自訛。如千江水,千月隨波,大施、小施,福女、福夫。所以莊嚴手眼,不可無如是之多。

裝地藏像疏

勝奇賢侄為度母故誦《地藏經》,見聖女救親因緣即發心裝願王聖像,復思:「人人有母,吾安得而盡度之?」欲即此一尊結普利緣,乞疏於予,予諾之,久之無隻字,又久之復無隻字,別曰:「行矣。」又復無隻字。余自笑曰:「予豈無母耶?予豈不孝母耶?予豈不信有冥苦耶?予豈信而不願入耶?何鈍置若此?」適三宜兄在座,笑曰:「作疏已竟。」予亦大笑,索筆疾書曰:「明珠晃晃,金錫琅琅,是幾許短?是幾許長?人人有個地藏王,何論貧富兼存亡?色身、金身一任裝。」三宜兄曰:「咦!」

重修大船砌路疏

持地菩薩因平地而得平心,雲門先師因平心而得平地,蓋先悟後修、先修後悟之謂也。余忝繼踵天華,欲重修大船,廣運沙石補其坎坷,固其隄防,使代代平先師之心,年年平持地之地,願施者、勞者與天華共成不朽之業。雖曰末法三災難逃定論,獨不聞有妙莊嚴路一門超出者乎?

修寶泉寺疏

古虞寶泉,色味俱佳,源流不絕,故古人以此名寺。柰久經廢荒,僧多散去,今衲輩偶爾雲留,擬疏其源、通其流,欲使盡地人尋心地流者易得其源耳。今在著力之始,能有一助鋤鑿於其間者,他日寶泉遍地流香,煩客一盃清涼熱惱,其福利有不可思量者,莫道山僧以境示人好。

活埋社募藏經疏

藥山看經祇圖遮眼,離經一字魔言說;趙州轉藏只解遶床,依文解義佛冤家。社結活埋,經師經、論師論,何關數墨尋行?田開大義,參實參、悟實悟,豈類死灰寒木?宗通處,管取山神難著眼;說通時,從教頑石易顛頭。

募三教方冊疏

「為學日益,為道日損」,此齊運之語也。各見一邊者遂成偏僻,殊不知日損即損為學之益,日益即益為道之損也。果以廢學為道者,豈孔子十五志學,於中盡廢其學而平至從心所欲乎?以余論,即為之廢學亦可也,第廢學之學不易為愚者道耳。古靈欲擇三教中所堪助道之損者而學之,當以我語俟諸中行君子,或不無少助山居之高志云。

蘭芎山募藏疏

蘭芎秀發,壁立江干,善接一方,總歸三寶。然三寶雖一體,使人知有佛而敬僧,乃法寶流通之力也。能流通者,似又僧尊。奈何近代僧多口受,口受則疑誤後人,此蘭芎主者所憂而發心募藏之所緣起也。募畢,當大開閱藏道場,使一方生正信、驅邪外、備倫理、人通途,知三教之大全、知自性之本有。此本有之法,佛不能宣、僧不能演,吾故曰法尊。

攝心菴

猜你喜欢
  金光明经玄义卷上·智顗
  金刚字轮三昧大仪轨分第七·佚名
  卷第十三·佚名
  佛说庄严菩提心经·佚名
  目录·投子义青
  卷二·佚名
  会昌以前中华佛教之三大系·太虚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四百二·欧阳竟无
  华严感应略记目录·祩宏
  印度之佛教业与轮回·梁启超
  大毗卢遮那成佛经疏 第十四卷·一行
  现代青年与佛教之关系·太虚
  [第四品]界双论·佚名
  翻译名义集卷第十八·法云
  大般涅槃经集解 第四卷·宝亮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第二折·关汉卿

    【南吕】【一枝花】早晨间占《易》理,夜后观乾象。据贼星增焰彩,将星短光芒。朝野内度量。正俺南边上,白虹贯日光。低首参详,怎有这场景象? 【梁州】单注着东吴国一员骁将,砍折俺西蜀家两条金梁。这一场苦痛谁承望?再靠谁挟

  • 卷一百五十二·冯惟讷

    <集部,总集类,古诗纪> 钦定四库全书 古诗纪卷一百五十二  明 冯惟讷 撰 别集第八 品藻六 通论 元稹曰始尧舜之君臣以赓歌相和是後诗人继作历夏殷周千余年仲尼缉拾选链取其干预教化之尤者三百篇其余无闻焉骚人作

  • 卷八十三·志第三十三·选举三·宋濂

        ◎选举三   ○铨法中   至元四年,诏:“诸官品正从分等,职官用荫,各止一名。诸荫官不以居官、去任、致仕、身故,其承荫之人,年及二十五以上者听。诸用荫者,以嫡长子。若嫡长子有废疾,立嫡长子之子孙,曾玄同

  • 卷五十六·佚名

    三月初一日(癸亥),上命军机大臣传谕福康安、李侍尧、徐嗣曾曰:台湾戍守兵丁,将来自仍应分班轮换。此等兵丁,籍隶漳、泉者居多;若分拨营汛时,漳、泉两处庄民即以同籍之兵派往防守,则伊等乡贯熟习,自必连为一气;即间有作奸犯科者,兵

  • 前言·恽逸群

    开始写这小东西的时候,手头毫无参考的资料,完全凭记忆,究竟能写多少,毫无把握。后来有空即写,最初拟写十来节,后来拟写成二十多节,最后则写了三十一节。写好即送给书店,居然积起来有七八万字,实出于意外。但正因为是“泥萝卜逐

  • 卷一·韩菼

    江阴,古延陵地,春秋属吴公子札;战国时,楚封春申君黄歇;自汉迄元,为乡、为县、为国、为望、为军、为州、为郡、为路,沿革不常;明隶南直之常州府。其地北滨大江,东连常熟,西界武进,南界无锡阳湖。南北相去七十里,东西相去百四十里,中

  • 八八一 掌云南道监察御史朱依鲁奏参修书处督催供事乖谬刁玩折·佚名

    八八一 掌云南道监察御史朱依鲁奏参修书处督催供事乖谬刁玩折乾隆四十七年五月初九日掌云南道监察御史臣朱依鲁谨奏,为参奏修书处乖谬之督催、刁玩之供事,以端风纪事。窃照武英殿办理四库全书提调、督催二处,各派供事承

  • 一四三 顺天时报·周作人

    凡是不曾于民国早年在北京住过些时候的人,决不会想像到日本人在中国所办的汉字新闻是怎么岂有此理的可气。本来中国的报纸最初都是外国人办的,如上海的《申报》和《新闻报》都是如此,但那是外国商人主意为的赚钱,不像日本

  • 辛丑条约·佚名

    一九〇一年九月七日,光绪二十七年七月二十五日,北京。议定条款大德 钦差驻扎中华便宜行事大臣 穆 默大奥斯马加 钦差驻扎中华便宜行事全权大臣 齐 干大比

  • 卷四 四之三·孔颖达

    《羔裘》,刺朝也。言古之君子,以风其朝焉。言,犹道也。郑自庄公,而贤者陵迟,朝无忠正之臣,故刺之。○“裘”,字或作“求”。朝,直遥反,下及注同。风,福凤反。[疏]“《羔裘》三章,章四句”至“朝焉”。○正义曰:作《羔裘》诗者,刺朝

  • 卷八·邵宝

    简端录卷八(明)邵寳 撰○春秋【凡八十二】城邢新邢也即夷仪也后凡言邢者皆谓是矣右僖公元年齐师宋师曹师城邢之简夫人姜氏薨于夷齐人以归此桓公召而杀之之讳词也若曰薨而以归耳不然丧曷为自齐至哉所谓其文则史其义则丘

  • 卷十·张廷玉

    欽定四庫全書欽定春秋傳說彚纂卷十【辛惠王亥七年】二十有四年【齊桓十六年晉獻七年衛惠三十年蔡穆五年鄭文三年曹僖公赤元年陳宣二十三年杞惠三年宋桓十二年秦宣六年楚成二年】春王三月刻桓宫桷左傳【春刻其桷皆非禮

  • 第五卷·知礼

    金光明经文句记 第五卷宋四明沙门知礼述二从尔时下大段正宗分二。初总示文义二。初示经文起尽。忏悔赞叹空品三品全。及此寿量半品。同是正说。二凡三下辨三章大义二。初叙他师二。初正明他义三。初叙初师。二

  • 卷第六十九·李通玄

    大方广佛新华严经合论卷第六十九 唐于阗国三藏沙门实叉难陀译经 唐太原方山长者李通玄造论 唐福州开元寺沙门志宁厘经合论 十定品第二十七之三 【经】佛子云何为菩萨摩诃萨智光明藏三昧佛子彼菩萨摩诃萨住此三昧能知

  • 续仙传·沈汾

    一称《续神仙传》。古代神仙传记。南唐沈汾撰。三卷。约成书于五代南唐时期(937—975年)。沈汾,一作沈玢。唐末五代南唐时期人。官至溧水县(今属江苏)令兼监察御史。吴淑《江淮异人录》载有唐末侍御沈汾退居乐道游戏

  • 唐子西文录·强行父

    宋代诗论著作。又称《唐子西语录》或《唐庚诗话》。一卷,三十五条。强行父尝与唐庚同寓京师,日从之游,归记庚口述论诗文之语。庚卒,行父旧所记无存,乃追忆而成是书。唐庚口述于宣和元年(1119)九月至明年正月,强行父追记于绍

  • 阿含正行经·佚名

    佛说阿含正行经,一卷。后汉安世高译,说五根为贼,五根相欺,及说十二因缘,诫持五戒,修四念处,得度五道。

  • 大沩五峰学禅师语录·如学

    一卷。明代释如学撰。如学,俗姓任,字无为,号五峰,临潼(今陕西省)人。二十岁于五台山出家,从天齐师观修净业,学思并进。广阅佛书,遍游金刚。先后出游天台、杭州虎跑、金陵等,参师闻法,成为明代高僧之一,终于大沩山。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