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石雨禪師法檀卷第十六

嗣法小師淨柱編

香雪遺稿序

昔大陽玄將入滅,思無可踵其跡者,作偈并頂相,革履及衣寄托浮山遠,偈曰:「楊廣山頭草,憑君待價焞,異苗翻茂處,深密固靈根。」遠受之。一夕,夢青色鴈,曉起得投子青,符其夢,大陽一絲復繼皆遠之力也。嗟乎,具足兄與余同出先師之門,各天一涯,聚首未幾,忽言長別,亦以如意、法衣、法卷寄余,曰:「香柏支峰秀,隨緣折一枝,花開香雪遠,何必異苗為?」蓋香柏是余棲懶處也。比讀偈時,屈指其門所遊處者,為予、默靜、即念、現子。數子三年來俱周旋其間,余非敢暫疏其意也。今結制天華,仲冬無嚴寒,盤銘弟輯余剩語,得香雪錄,共謀入棗。將落成,索敘於余,余曰:「此吾未了事也。」遂欣然點筆。即擬聲鐘,告眾曰:「道得即今句子,即入天華一數;道得過去一句,即是香雪一流。」余肯以香雪作異苗觀耶?抑非異苗耶?請看看:若耶水逆流了也。

雪峰語錄序

古尊宿剩語如雪峰者,殊難多得,但其間趙州不肯處至今疑賺殺人,若不是個裏轉身、具一隻眼,未易望殘蠢而津津也。得山林居士以入道因緣紀號於雪峰夢裏,雲門先師奇之,將謂拾得、寒山同時說夢,居士亦以夢身奇緣,不忍忘卻雪峰法脈,輒尋諸簡編,獲玄沙稿,請序於先師,然猶以未行雪峰語為悵耳。偶從雲水拾全帙,欣未曾有,書付剞劂,政山野抵西禪日也。適問及雪峰語錄,居士躍然曰:「何緣奇若此?」因備述前話,併夢中景索予弁言。竊謂居士夢入雪峰,見的是紫衣羅漢,胡親到時,面目儼然,而衣煥金色,脫無主僧說破,未免覿面疑生。則是錄也雖現成,古板在乎眼底一新,亦須另著一番話會,庶幾與雪峰親相見乎?顧所喜當年原夢於先師者,今日夢破於山野矣。

汪子野山中樂序

樂有世間、出世間。世即身口、家事、眷屬,入山林為清、出城市為濁,以未參樂地,樂實苦也。出世亦然,以既參樂地,苦實樂也。樂地者,淨土也,境緣殊勝也。境勝則觸處皆樂,無退轉繇也,此以舍受言也。現在何如?一心不亂也,不亂則境不能動,謂之有主。主為何?六字真言也。即此六字逼塞虛空,雖身口等滿前,如子龍挾真命天子,直破重圍而致坐平也。然則禪與淨一乎?曰禪無著力,淨可著力也。抑有異乎?曰禪從無主而得主,主即有仗。忽問:「正睡著無夢,主人何處?」則真主現前而不識,必欲死關遇緣方識,識則安邦定國矣。淨從有主而無主,無主即空寂,故目前法法寶花行樹而不覺,必欲親見彌陀而後回入娑婆,回入則安邦定國矣。一、異之義如是。然此一絡索何因?因吾友澹然與子野汪居士交喜,居士之為人嚴身口以持戒,儉家事以供僧,對妻子同梅鶴,以閉戶為深山,乃深信淨土而不毀禪,并其著述視予,予則不啻搔著癢處矣。余愧生不諳音律,見人歌轍喜,喜至忘倦,故詠居士之作不覺雲興霞舉,雖不合韻而七十二賢峰皆響。轉憶寒山詩謂「入夜歌明,月侵晨舞」,白雲居士足以當之;謂焉能住手口,端至鬢棼棼?予足以當之。即此歌舞,生則定生,去實不去,又詎可與愚者道?

南明禪師語錄序

昔彙雲門先師稿,有無趣、無幻二大師語錄序,其中稱趣為仰山再來,稱幻為臨濟直下兒孫、無趣克家之子,乃知南明大師為幻之嫡傳也。余初參雲門即入龍居禪席,值南師首眾,重蒙提挈。一日,遽問曰:「一念緣起無生,超彼三乘權學。等見阿誰緣起有生耶?」師與一喝,余時茫然,夜坐單後過數炷香如彈指頃,始知有做功夫事,南師之力也。時同席有玄微兄者,又為南師嫡嗣。及師遷化,余在山水中每遇玄兄聚舊,即以大事為問。玄兄以病自謙,遯名匿影。余住雪峰,嘗一接書問,再接偈言知己住持普明矣。迨余遊汀州,遣禮招至,欲行古道,遜余上堂,余復邀眾檀護迎請陞座,堅執不允,故勉為結制,竟成賓主焉。話次,復及大事即頹然示疾,余曰:「斷橋倫一脈至兄止耶?」曰:「不然,脫有可兄意者,能指出以相示乎?」余唯唯,即索南師源流,并斷橋倫歷代付法偈及語錄一卷,莊讀行狀,益知居常孤潔,不肯輕展鎗旗,竟以退託終其身。故余不得不憑贓揭出,使人知斷橋兒孫猶在也。

和栯堂詩序

凡和詩者,不超原唱不若無和。此余於栯堂山居幾搆而幾閣筆也。茲讀鴛湖兄所和,如啜蘿岕於酩酊,令人眼目一新,實稱老手。近代禪講集必有詩,詩必有山居、多屐、不食、丘壑、杖、不飽煙雲,縱描寫十分,何異矮子觀場而因人啼笑哉?鴛兄一生肥遯,全節避名,故自比於龍山之菜葉、黃牛之橘皮,其高臥何慚哉?急付剞劂,以代招隱。

度親菴序

孝有世間、出世間,世間資身、出世資神,世間資存、出世資亡,世間資近、出世資遠。為人子者,若不會遠近、存亡、身神為一致而超然於世、出世外者,何足以語孝哉?凡有身者必有心,有心者必知身之所從出。有身而無心,異類也;有心而不念身之所自者,夷狄也。能知身之所自,即知有親,有親始有本,有本始有末。如樹本生枝葉仍受雨陽以資本,未有暫不資本而能枝葉婆娑以蔭覆於人也。外道有忘身離念、耽空滯寂者,佛必深呵痛叱。此不以無身為貴也,貴有身而知本知末。本末不離此,人子所以不可不孝,亦必不能不孝也。雖然,永言孝思,世有幾人?嗟乎,此儒之追遠、釋之薦昇、道之祭祀不撤,可不嚴整痛志不忘耶?古航師倣武林度親菴事,菴為葛屺瞻公舍宅供佛,中設接引彌陀,旁設上、中、下位,不論富貴貧賤、僧俗男女,各以宗親牌位羅列香花,六時佛號,鐘鼓晨昏。主其事者,俱精律衲僧,至今遠近繕紳士庶咸欣然從事,謂度親第一義諦。此余發心欲隨處舉揚於古師之先,而行遲於古師之後,故一展師疏愧喜兼抱,敢不合掌敬附,永言遐哉?古師也既已超然物表,何患親不可度?而猶深體佛言。佛言二親最神也。最神之言,智者參之,則度親之舉將見爭趨競赴,而梵宇輝煌殆不煩神運矣。

鴛湖禪師語錄序

近代禪宗多旋蒸熟賣,且向人曰:「直待龍天推出,語此太平話耳。」斯何時也?敢栖隱耶?初聞亦覺心爽,更二十年彼此悟者皆是也。三家村土地廟點心舖子唯恐不售,甚至挑糖擔子敲鑼上門,換亂頭髮鐵釘者又不可勝數,欲求如鴛湖兄東躲西逃,避名全節,曾不一二見。其又患斷橋脈微,實當己躬,林下水邊炤影珍重,故其器之晚成,不期自貴。余下雪峰,以富沙之普明招余開法,余亦為撾毒鼓推出瞎驢,拈五位、入三玄,絕無剩少,及輯南明大師語錄敘之,知為臨濟二十九世孫,鴛兄即踏翻船子法嗣如夾山者。三人錄師遺語,過寶壽請敘,并塔銘。憶昔雲門先師敘無趣、無幻二老錄,則今日之敘又敢以不文辭耶?隨事寫神,庶使生摘之流與分洞分濟者一醒春夢,其中奪食驅牛、雷奔電掣,當有如張無盡者點出金剛眼在。

嚴無敕居士山居詩序

詩中有禪者,唯奇幻絕人,非有關於性命也。道人之詩,不真玅悟必多雜蔬筍氣,易令人作嘔。無敕老居士因病得閒,日叩大事因緣,融文心為禪思,和唵㘕山居詩,語語遒邁,復多警人心意,如流水細聽看念斷,非老於林下聽水二三十年者,烏能至是哉?此真詩禪也。

陳默公居士詩序

泊舟苕上,寄宿溪庵,曉窗炤雪,人盡稱快,快應候耳。默公在座,歌落花三十韻,一助飄瞥。憶曾補落花廿八言,不因學士遣黃州,彭澤先生醉未休,懶向春籬數狼藉,誰知依舊可憐秋?殆補菊花也,擬更補雪花,飯香催供而止。

香幢兄山居詩序

香幢兄代先師座,余亦得次僧倫,頗稱交契。及兄分化檇李,真得兼宗,說於先師者,每托病韜晦結一指菴,吟詠水邊,遠絕四鄰,若深山谷,余亦為名山累,了無定蹤,時法門既碌碌矣,兄自若也。余適楚歸,同鴛湖兄訪之,鴛居桐月衡宇相望、氣味相類,余自顧覺形穢焉。及僭主天華、顯聖、住寶壽、入閩歸,法門更碌碌矣,兄猶自若也。每一興懷,得不移我北山,亦既幸矣。寒松顏色,敢冀復青耶?客冬作三泖遊,取道一看,話舊而已。茲主東塔,復得披襟領契已出意外,更出平生法語詩偈,一字一珠讀不忍置,因以山居小冊序梓,以鴛兄稿成,余亦得董其事耳。聊志歡喜,敢讓不文。

上虞寶泉寺記

上虞寶泉寺,去縣南五十里,建於唐大中七年,咸通六年賜額。寺南為南寶村,隔飲牛溪數十武,渡溪北折里許即寺,溪西三里即剡溪,可通竹筏,雨過溪深,則大帆乘潮直泊山趾。緣溪東南二里曰牛步,以昔為白道猷騎牛入山處,牛隱其地,有牛倒形跡。江公亮詩曰:「亂山深處隱招提,古木層陰白晝迷,好是道人岩畔月,夜深清照飲牛溪。」此指其膚近者。言其前後在望則覆卮東山,兩俱為靈運遊樂處。若夫雲連台嶽波接海濤梯,寶泉頂

猜你喜欢
  法华玄义释签卷第十九·湛然
  第十五卷·佚名
  南岳继起和尚语录卷之七·弘储
  雪峰真觉大师语录卷之下·雪峰义存
  大乘莊嚴經論卷第二·欧阳竟无
  卷第四·佚名
  卷十·佚名
  卷三百七十三·佚名
  中阿含经卷第五·佚名
  印度之佛教无常与无我·梁启超
  佛升忉利天为母说法经卷中·佚名
  卷四百七十二·佚名
  慧圆居士集序·太虚
  上二·元照
  大威德陀罗尼经 第八卷·佚名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傅广文若金(清江集)·顾嗣立

    若金,字与砺,新喻人。家贫力学,为同郡范梈所知,得其诗法。以布衣至京师,数日之间,词章传诵,名胜之士莫不倒屣而迎,以为上客。蜀郡虞集、广阳宋褧以异材荐之,佐使安南,归除广州文学教授。至正三年卒,年四十。若金初字汝砺,揭文安公

  • 卷一百六十一·徐世昌

    许庚身许庚身,字星叔,钱塘人。同治壬戌进士,由中书官至兵部尚书、太子少保。谥恭慎。题文恪公送杨迈公中丞还朝诗册三年膏雨颂声驰,敬展先臣述德诗。故里尚留何武爱,前徽兼触阮咸思。渊源累世龙门远,清白相

  • 余集卷四·乾隆

    钦定四库全书御制诗余集卷四古今体四十八首【丙辰四】山东巡抚玉德复报得雨诗以志慰谒陵回跸际前後雨逢三【昨恭谒  东陵往还数日之内遇雨三次却幸间日开霁不至泥泞是以麦禾倍见长发而衆人行李仍俱早到】弗泞路途适

  • 御选明诗卷六十·康熙

    钦定四库全书御选明诗卷六十五言律诗十一李元昭送周虚岩归吴门返棹嵗将晏离亭酒亦深岛云寒没影江日冻生隂莫惜飘蓬迹应伤折栁心丘中谁共调徒自理鸣琴过吴判官村居残红明逺浦片雨洗平畴户敞従云度阶空任水流醉因花影劝

  • 皇王大纪卷十二·胡宏

    宋 胡宏 撰三王纪武王大雅首篇曰文王七章章八句文王受命作周也文王在上于昭于天周虽旧邦其命维新有周不显帝命不时文王陟降在帝左右亹亹文王令闻不已陈锡哉周侯文王孙子文王孙子本支百世凡周之士不显亦世世之不显厥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十二 忠义传五·纪昀

    忠义传宋 【二】○宋二傅察李翼【李耸 王唐臣 刘子英 阎城 折可与】张忠辅 孙益【孙谷】史抗稽古 稽哲 蒋兴祖 张确 李震李涓黄友 王士言祝公明 刘士英【王禀 方笈】 李邈【刘翊】张克戬 阮骏 姜

  • 高松传·脱脱

    高松原名高檀朵,澄州析木人。十九岁时从军做蒲辇,他有力善战。完颜宗弼听说他的事后,召他跟随左右,高松从此跟随宗弼大破汴京及和尚原,官到咸平总管府判官。世宗即金朝皇帝位后,高松任充管押东京路渤海万户。兵部尚书可喜谋

  • 台巡事项·佚名

    南北巡预先数日前,向左军府汛衙门取白牌一支,明油纸一张,大条红纱一只,小铁钉二十四支,竹板四枝。以上数件系发马牌用的。又欲台巡数日前,查明帅字旗,队伍旗;顶马官红紬弓箭套一副,油布漆红一副;摆马官月紬弓箭套二副;油布套二副

  • 卷四十九·陆宗楷

    <史部,职官类,官制之属,钦定国子监志钦定四库全书钦定国子监志卷四十九金石四诸碑谢履忠集王羲之书石刻诗康熙五十七年司业谢履忠集羲之圣教序兴福寺二碑字咏丁香五言古诗二章十二韵并序刻石两面在御书楼下【诗序俱载

  • 卷六·李光坡

    <經部,禮類,禮記之屬,禮記述註欽定四庫全書禮記述註卷六安溪 李光坡 撰月令第六疏曰鄭目録云月令本呂氏春秋十二月紀之首章也案呂不韋集諸儒所著為十二月紀合十餘萬言名為呂氏春秋篇首皆有目令與此文同孟春之月日在

  • 卷四·杨甲

    <经部,五经总义类,六经图钦定四库全书六经图卷四      宋 杨 甲 撰毛邦翰 补周礼文物大全图天官冢宰冢宰大宰小宰宰夫宫正宫伯膳夫庖人内饔外饔亨人甸师兽人人鼈人腊人医师食医疾医痬医兽医酒正酒人浆人

  • 卷五·蔡卞

    钦定四库全书毛诗名物解卷五宋 蔡 卞 集解释木桃  桐  木 李  樗【缺】 茑榛  柳  杜  唐棣 栲  柞棘  椐  栵  檿  柘  柽条  杨  椅  枢  榆  檀【缺】桃桃先百果而华故

  • 解除篇第七五·王充

    【题解】所谓“解除”,就是为消除灾祸而举行祭祀、驱逐凶神恶鬼的一种迷信活动。本篇针对这一迷信活动进行批判。王充认为,“祭礼无鬼神”,祸福“在人不在鬼,在德不在祀”。因此,“论解除,解除无益;论祭祀,祭

  • 贈友《藏要》·欧阳竟无

    啟者︰ 智超三有,悲徹萬靈,宇宙人生,學其所必須者,其唯佛典乎﹗擷葉梵于五天,譯師時出;涌思潮于六代,哲匠浸滋。顧瓊瑰盈庭,從無收拾。遂亂流四下,不得津涯,學者苦之。竊以為整理之道,厥有三端︰ 第一、學忌凌蕪,應本西竺論說,編成一系。

  • 大方廣佛華嚴經卷第六·佚名

    罽賓國三藏般若奉 詔譯  入不思議解脫境界普賢行願品  爾時善財童子。隨順思惟。一心專念彼諸菩薩微妙辯才莊嚴法門。一心專念彼諸菩薩言辭教海。一心專念彼諸菩薩微細方便。一心專念彼諸菩薩清淨解脫。一心專念

  • 卷第四十五·佚名

    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卷第四十五三藏法师义净奉 制译入王宫门学处第八十二之二尔时薄伽梵。在室罗伐城逝多林给孤独园。时此城中有三长者。一名善与。二名善合。三名戒胜。此三长者各有别德因而立名。能善广施谓善与

  • 止观义例纂要卷第一(并序)·从义

    摩诃止观者法华之妙行也止观义例者妙行之轮輗也传止观之道而不明义例者则妙行倾覆也昔天台智者禀之於灵岳悟之於道场说之於玉泉付之於章安自章安至荆溪师资道契德音莫违后以清凉僻见逆路论兴背我天台朋他贤首抑根本之

  • 阅微草堂笔记·纪昀

    笔记小说集。清纪昀作。昀于乾隆五十四年至嘉庆三年间陆续写成《滦阳消夏录》、《如是我闻》、《槐西杂志》、《姑妄听之》、《滦阳杂录》五种,嘉庆五年始由其门人盛时彦合刊,定名为《阅微草堂笔记五种》,共二十四卷。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