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第一百五十三回 宴中兴孙美瑶授首 窜豫东老洋人伏诛

  却说曹锟贿选成功,正在兴头,不料奉、浙和西南各省,都已通电反对,兵革之祸,大有一触即发之势,因此直系大将吴佩孚,十分注意,凡由各省来洛的人员,无不详细询问各该省情形,以便应付。吴氏亦大不易。一日,忽报马济回洛,吴佩孚立教传见,询问湖南情形。马济道:“赵氏势力已经巩固,南军一时决难发展,军事方面,已不足忧,但有一层,大帅须加注意的,就是国民党改组和组织国民政府的事情,南方进行得非常努力,万一实现,为害不小。”马济倒有些见识。吴佩孚道:“关于这两件事的消息,我已得到不少,但是详细情形,还不曾知道,你可能说给我听吗?” 不先决定其能否为害,却先询详情,态度亦好。马济道:“孙氏因中华革命党份子太杂,全没有活动能力,组织的情形,又和时代不适合,所以决心改组。加之俄国的代表越飞,到南方和他会晤后,他又决定和苏联携手。现在听说,俄国又派了一个人到广东来,那人的名字我倒忘记了。”说着,低头思想。吴佩孚也跟着想了一会,忽然道:“可是叫鲍罗廷吗?这人的名字,倒听得久了。”不从马济口中说出,反是吴佩孚想出,奇诡。马济恍然道:“正是正是。那人到了广东以后,又决定了几种方针:一种是容纳共产党员和共产主义青年团加入国民党;此条本列第三,马济却改作第一,见其主意独多。一种是国民党的组织,采用共产党的组织,略加变通;此条本为第一。一种是虽以三民主义为党纲,而特别注意与共产主义相通的民生主义。此条本为第二。并听得说中山已派廖仲恺到上海和各省支部接洽改组的事情,看来实现之期,也不远了。”伏线。吴佩孚道:“这是国民党改组的情形了。还有国民政府的事情呢?”马济道:“他所以要组织国民政府,动机就在争夺广东关税的一件事情。因为这次交涉的失败,全在没有得到各国承认的地位,因此想联络反直各派,组织一个较有力量的政府,再要求各国承认。听说现在也分派代表,到各处分头接洽去了。”吴佩孚笑道:“这两件事,你看以为如何?”故意问一句,自矜聪明。刚愎之人,往往如此。马济道:“以我之见,似乎不可忽视。”吴佩孚笑道:“秀才造反,三年不成,吴秀才自己忘了自己是秀才了,却看三年之后,果然如何?所谓党员者,无事则聚,有事则散,孙中山想靠着这批人来成他的功业,真可谓秀才计较了。”比你的秀才计较如何?马济道:“虽然如此,大帅也不可不防,他现在北联奉张,东联浙卢,势力也正未可轻侮呢。”吴佩孚之见识,未必不如马济,但以屡胜而骄,故其刚愎之性,乃随日俱炽耳。吴佩孚笑道:“决可无虑。奉张是盗匪一流人,只能勾结匪军罢了。老洋人部队,业已击溃,只有孙美瑶一人,尚属可虑,此外我们直系部队,尽是可靠的干城,哪里还怕他们进攻不成?”志矜气骄,至于如此,宜其败也。马济道:“不错。他在湖南听说老洋人受了奉张运动,给大帅知道,想调集江苏、山东、安徽、河南、陕西五省的一部分大军,以四万人去包围他,预备一举解决。不料事机不密,被他逃入宝丰、鲁山、南阳一带山中,据险顽抗。后来张督率领五万大军,包围痛剿,他又突围而出,谋窜鄂边,又被鄂军截回了。情形是这样吗?”吴佩孚叹道:“匪军原是最靠不住的。譬如山东的孙美瑶,自从劫车得官以后,土匪闹得更凶了。杀人放火,劫教堂,掳外人,来要求改编的不知多少,究竟他们是羡慕孙美瑶,所以起来效尤,还是妒嫉孙美瑶,借此和他捣蛋,都不能确定。不过无论他们是妒嫉,或是效尤;实在已到非杀孙不可的时候了。”此言之是非,极难评断。盖此种局面,虽由孙美瑶而起,究竟非孙美瑶自身所造成,不杀无以戡乱,杀之实非其罪也。马济道:“孙美瑶自改编后,很能认真剿匪,当初既已赦他的罪,又订约给他做官,现在恐怕杀之无名。”此言似较中理,盖孙既能认真剿匪,则其赎罪之心已甚切,固不必杀也。 吴佩孚道:“不杀他,等他受了奉张运动,发生变乱时,要杀他恐怕不能了。”原来如此,使人恍然。马济默然。吴佩孚又道:“这件事,我已决定,无论如何,总不能如老洋人似的养痈遗患了。”马济道:“既然如此,大帅何不写一封信给郑督,郑士琦时任山东督理。叫他相机而行就是了?”吴佩孚笑道:“此言正合吾意。”当下便写了一封信给郑士琦,大略道:

  山东自收编匪军后,而匪祸益烈,非杀孙不足以绝匪望。否则临城巨案,恐将屡见,而不可复遏。此言不为无见,然要在警备得宜,亦何忧土匪?身为军事长官,不能戡祸定乱,而欲杀一免罪自效之人,以戢匪患,上之失信于列国,下之使匪党作困兽之斗,其计岂不左哉?

  老洋人部以不早图,至遗今日之患,一误何可再误?望一切注意及之!

  郑士琦得了吴佩孚这道命令,和幕僚商议。幕僚道:“剿孙一节,现有吴团长可章在那里,只教他处处留意,察看动静,如有机会,再图未迟。”郑士琦然其言,便密电吴可章,教他察看孙美瑶的动静。这吴可章本是郑士琦所部第五师第十七团长,自从孙美瑶改编后,郑士琦就委他为孙旅的执法营务处长,教他监督该旅,办理一切。吴可章因是上级机关委来监督一切的,对于孙美瑶种种行为,不免随时防范。孙美瑶又是少年气盛的人,自己现为旅长,吴可章无论如何,总是自己的僚佐,也不肯退让,尤其是孙美瑶部下的人,向来跟他们头领胡闹惯了的,怎禁得平地里忽然弄出一个隔壁上司来?再则也替孙美瑶不服气儿,于是早一句、晚一句的,在孙美瑶面前,絮聒出许多是非来。孙美瑶愤怒益甚,时时想除去吴可章。吴可章见他行为日渐骄横,只得随时禀报省中,请示办法。孙美瑶之死,颇有疑吴可章专擅者,其实吴氏安有专杀之权?专杀之后,郑督又安得不惩办乎?本书所言,确是实情,足为信史。郑士琦得了他的密电,便密嘱他乘时解决。既已投诚,又萌故态,孙美瑶也该受其罪。

  这次,孙氏因剿匪,得枪十七枝,不行呈请,居然自己留了下来。吴可章认为孙氏措置失宜,强逼他交出。 此公倒是硬汉。孙氏大怒,坚决不肯交出。双方愈闹愈僵,几至武力解决。吴可章便把此事始末,星夜电禀郑氏,说孙旅全军,即将哗变,请即派大军防卫。郑士琦得了这电,急令衮州镇守使张培荣,率令本部全旅军队,前往相机处理。这事办得极其秘密,孙美瑶一点也没有知道。这时地方上的绅士,听说吴可章的军队,要和孙旅发生冲突,十分恐慌,人民可怜。少不得联合各公团,出来调解。一天风云,居然消歇,等得张培荣到时,事情已经了结。张培荣因得了郑士琦的授意,不好就此丢开,暗约吴可章赴行营商议,询问孙美瑶究竟可靠得住?吴可章便把孙美瑶如何骄横,如何不法,如何不遵命令情状,诉说一遍。又道:“这个姑且不必问他,既有吴大帅的命令,他叫我们怎样办,我们就该怎样办。违了他的命令,也是不妥的。”在军阀手下办事,也是为难。张培荣道:“据你的意见,要怎样办才是?”吴可章道:“督理既派镇守使来,当然要请镇守使主持一切,我如何敢擅作主张?”张培荣默然想了一会道:“我明天就假替你们调停为名,请他到中兴公司赴宴,就此把他拿下杀了如何?”吴可章道:“这计甚妙,但是一面还要请镇守使分配部队,防止他部下哗变才妥。”张培荣称是。

  次日布置妥帖,便差人去请孙美瑶赴宴。孙美瑶不知就里,带了十一个随从,欣然而来。可谓死到临头尚不知。张培荣接入,两人笑着谈了几句剿匪的事情,张培荣先喝退自己的左右,孙美瑶以为有什么秘密事和他商量,便也命自己的随从,退出外面去。半晌,不见张培荣开口,正待动问,忽见张培荣突然变色,厉声问道:颜色变得非常之快,大和做戏相类。“郑督屡次令你入山剿匪,你何以不去?”孙美瑶这时还不知自己生命已经十分危险,忙答道:“怎说不去?实在因兵太少,不能包围他们,所以屡次被他们漏网。”此语也许是实情。张培荣拍案喝声拿下。孙美瑶大惊,急想去拔自己的手枪时,背后早已窜过八九个彪形大汉,将他两臂捉住,挪翻在地,用麻绳将他捆了起来。孙美瑶大呼无罪。张培荣道:“你架劫外人,要挟政府,架劫华人,并不提起,可见若辈胸中无人民久矣,为之一叹。何得自称无罪?”孙美瑶道:“那是过去之事,政府既已赦我之罪,将我改编为国军,如何失信于我?”却忘了自己投诚后种种不法行为。张培荣道:“你既知赦你之罪,便当知恩图报,如何又敢暗通胡匪,指东三省。阴谋颠覆政府?”孙美瑶道:“证据何在?”张培荣道:“事实昭昭,在人耳目,何必要什么证据?”孙美瑶大声长叹道:“我杀人多矣,一死何足惜?但是君等军符在握,要杀一个人,也是极平常之事,正不必借这莫须有的事情,来诬陷我耳。”张培荣不答,实在也不必回答了。喝命牵出斩讫。孙美瑶引颈就刑,毫无惧容,钢刀亮处,一颗人头早已滚落地上,这是民国十二年十二月十九日事也。

  孙美瑶受诛后,随从十一人也尽都被杀。一连卫队,如时已被吴可章解散。那周天伦、郭其才两团人,得了这个消息,也并没什么举动。可见原是乌合的人马。隔了两日,方由张培荣下令,悉行缴械,给资遣散。这些人,也有回籍营生的,也有因谋生不易,仍去做土匪的。山东的匪祸,因此更觉闹得厉害了。这是后话,按下不提。

  却说张培荣解决了孙美瑶,便分别电请郑士琦和吴佩孚。那吴佩孚正因老洋人攻陷鄂西郧西县,杀人四千余,以活人掷入河流,作桥而渡,很引起舆论的攻击,颇为焦急,听说孙美瑶已经解决,倒也少了一桩心事。那老洋人初时想冲入四川,和熊克武联络,共斗直军,因被鄂军截击,回窜陕西,又被陕军围困于商、雒之间,战了许久时候不能发展,只得又回窜鄂边,想由援川的直军后路,冲入四川,土匪竟做含有政治意味的事情,奇绝。一路上焚掠惨杀,十分残酷。如此行为,安得不死?郧西、枣阳等县,相继攻陷,直逼襄阳。襄阳镇守使张联陞,因兵力不曾集中,不能抗御,只得闭城固拒,一面向督军萧耀南告急。萧耀南一面派兵救援,一面又电请河南派兵堵截。那老洋人虽有两万之众,却因子弹不足的缘故,不能持久,正在着急,忽报赵杰派人来见。老洋人的催命鬼来了。老洋人忙教传入,问他详细的情形。来人道:“赵帅说:子弹尚有二十余万,现在豫东,但是不能运到这里来,如贵军要用,可以自己回去搬取。”老洋人大喜,打发他去讫,一面忙集合部下将领商议,主张即日窜回豫东。众皆默然。老洋人又道:“现在大敌当前,最重要的便是子弹,子弹没有,如何用兵?所以我主张即日回河南去。”部将丁保成道:“这话虽是实情,但是弟兄们奔走数十日,苦战月余,如何还有能力回去?”老洋人大怒道:“别人都没闲话,偏你有许多噜嗦,分明是有意怠慢我的军心。不办你,如何警戒得别人?”说着,便喝左右拿下。众将领都代为讨饶,说了半天,老洋人的怒气方才稍平,命人放了丁保成。丁保成道了谢,忍着一肚皮闷气,和余人各率所部,又向河南窜了回去。

  这一遭,所过地方的人民,都因被老洋人杀怕,听说老洋人又窜了回来,都吓得躲避一空,不但乡村之间,人烟顿绝,便是大小城镇,也都剩了几所空屋,就要找寻一粒米、一颗麦也没有。这批土匪,沿路上得不到一些口粮,忍饥挨饿,还要趱路,见了官军,还要厮杀,其苦不堪。因饿而病,因病而死的,不计其数。惨杀的报应,可称是自杀自。小喽啰的怨声,固然不绝,便是头领们,也十分不安,只有老洋人一人,因他是个大头领,一路上有轿坐,有马骑,两条腿既不吃苦,饿了又决不会少他的吃食,肚皮里也总不至闹甚饥荒,本身既然舒服,不但不知道体恤部下,而且无日不催促前进,更激起兵士们许多反感。

  这日,到了京汉路线上,因探得有护路官军驻扎,便叫部下准备厮杀。将士们听了这命令,都不禁口出怨言道:“跑来跑去的,不知走了多少路,每天又找不到吃,还叫我们厮杀。……”可是口里虽这样说着,又不敢不准备。谁料那些护路军队,听说老洋人率领大队土匪来到,都吓得不敢出头。好货。如此军队,还有人豢养他们,奇绝。又恐土匪劫车,酿成临城第二,自己担不起这罪过,便竭力劝阻来往车辆,在远处停止,让开很辽远的地方,不扎一兵,好让土匪通过。奇闻趣闻,阅之使人可笑可恨。土匪见此情形,莫不大喜,威威武武的穿过了京汉路,向东趱行。这时一路上虽然无人可杀,无物可劫,不过还有许多搬不动的房子,却大可一烧,因此老洋人所过的地方,莫不变成一片焦土。但是一个人最重要的就是饮食,饮食一缺,无论你有怎样大的通天本领,也便成了强弩之末,毫无用处。匪军虽然骁悍,却因一路上得不到饮食,早已饿得东倒西歪,只因逼于军令,不能不走。若在平时,大概一个个都要躺到地上去了。闲话少提。

  却说匪军到了郏县时,都已饿到不能再走,好在城内军民人等,早已逃走一空,不必厮杀,便可入城驻扎。老洋人赶路性急,见天时尚早,不准驻扎,传令放起一把火,向前开拔。必须放火,不知是何心肝?那些匪军,见了屋宇,早已乱纷纷的钻进里面,也有一横身便倒下休息的,也有东寻西觅,想找些食物来充饥的,一时哪里肯走?老洋人传了三四次命令,还不曾集合。老洋人焦躁,把几个大首领叫到面前大骂了一顿。还说:“如果再不遵令,便先要把他们几个枪毙。”他们不敢声辩,便按着大虫吃小虫为老例,照样吩咐小头目,谁不遵令,便要枪毙谁。小头目只得又用这方法去吓小喽啰,那些小喽啰十分怨恨,又不敢不走,只得随令集合,乱哄哄的开拔。写得全无纪律,确是匪军样子。刚到城外,忽然丁保成部下,有个小头目和小喽啰争吵相打起来,又是老洋人两个催命鬼。事情被老洋人知道了,立刻传去讯问。原来那小喽啰在一家天花板上老鼠窝中捉了三五只不曾开眼睛的小老鼠,可谓掘鼠而食。欢喜得了不得,急忙偷着拆了几块天花板,把他拿来烧烤。只因赶紧开拔,不曾耽搁多时,还只烤了个半生半熟。当时那小喽啰把几只半熟的烤老鼠,暗暗放在袋里,再把几块烧着的天花板,向板壁上一靠,那板壁便也烈烘烘的着了,火势顿时冒穿屋顶。这时里面一定有许多烤焦老鼠,可惜没人去受用,一笑。小喽啰没有可携带的东西,便拔脚走了。这时因袋里有了几只半熟的烤老鼠,仿佛穷儿暴富一般,十分得意,到得城外,觉得肚子里咕龙东咕龙东的实在响得厉害,便忍不住抓出一只来,想送到肚子里去,吓走了这咕龙东的叫声。刚咬了一口,那一阵阵的香气,早把众人都诱得回转头来望他。也有向他讨吃的,但是不曾到手。讨的人生气,便去怂恿小头目向他去要。小头目也正在饿得发慌,听了这话,如何不中意?果不其然,立刻便向他去要这烤鼠。那小喽啰如何肯与?一个一定要,一个一定不肯,两人便争吵起来。恰好他这一部,是保卫老洋人的,离老洋人很近,因此给他听见了,立刻传去,问明情由,不觉大怒,责小头目不该强要小喽啰的东西,立刻传令斩首。他要吃半熟烤小老鼠吃不成,老洋人却叫他吃板刀面,一笑。那些小喽啰一则都在妒嫉有小老鼠吃的小喽啰,二则小头目的事情,都是自己怂恿出来,因此都觉心里不服,都来丁保成处,请丁保成去告饶。丁保成想起旧恨,便乘势说道:“你们的话,他哪里肯听?如肯听时,也不教你们饿着去拚死赶路了。老实说一句:他心里哪里当你们是人,简直连畜生也不如呢。杀掉一两个,算些什么?你们要我去说,不是嫌他杀了一个不够,再教我去凑成一对吗?”众人听了这话,都生气鼓噪道:“我们为他吃了许多苦,他如何敢这样刻薄我?你既不敢去,让我们自己去说。他敢再刻薄我们,不客气,先杀了他。”丁保成故意拦阻道:“这如何使得?你们这样去,不是去讨死吗?”众人愈怒,更不说什么,一声鼓噪,拥到老洋人面前,要求赦免小头目。老洋人见了他们混闹情形,一时大怒道:“你们是什么人?也敢来说这话。再如此胡闹时,一并拿去杀头。”众人大怒,一齐大叫道:“先杀了这狗男女再说,先杀了这狗男女再说。”呼声未绝,早有几个性急的人,向老洋人砰砰几声,几颗子弹,直向老洋人奔来。老洋人只啊呀了一声,那身子早已穿了几个窟窿,呜呼哀哉!一道灵魂,奔向黄泉路上,找孙美瑶做伴去了。众人见已肇祸,便要一哄而散。丁保成急忙止住道:“你们如此一散,便各没命了,不如全都随着我去投降官军,仍旧让他改编,倒还不失好汉子的行为。”众人听了,一齐乐从。其余各部,听说老洋人已死,立刻散了大半。没有散的,便都跟着丁保成来投降官军。张福来一面命人妥为安置,一面申报洛阳吴佩孚。吴佩孚大喜,竭力奖励了几句,一面令将匪军给资遣散。正是:

  莫言一鼠微,能杀积年匪。

  鄂豫诸将帅,闻之应愧死。

  欲知后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

  孙美瑶山东积匪也,劫车要挟,其计既狡,其罪尤重,痛剿而杀之,则上不损国威,下不遗民害,岂非计之上哉?乃重以外人之故,屈节求和,不但赦其罪也,又从而官之,赏非其功矣。既已赦之,则不得复杀也。况孙既能尽力剿匪,是谓有功之人,法当益其赏,今乃诬以莫须有,从而杀之,又杀非其罪矣。赏罚之颠倒如此,政治之窳败,可胜言哉?虽然,中华民国之政刑,大抵如此,区区孙美瑶,何足论耶?

猜你喜欢
  東觀漢記卷九·多人
  大事记续编卷四十四·王祎
  春秋别典卷八·薛虞畿
  卷之一千三百二十三·佚名
  第六章 徽商的政治态度·佚名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三十四 职官略五·纪昀
  九一○ 闽浙总督陈辉祖奏第二十二次缴送应毁书籍折(附清单一)·佚名
  历代名贤确论卷六十三·佚名
  序·姚廷遴
  韦师传·魏徵
  卷之四十五  三朝聖諭錄上(明)楊士奇 撰·邓士龙
  后唐纪八潞王下清泰元年(甲午、934)·司马光
  太宗皇帝实录卷第四十三·钱若水
  纲鉴易知录卷二八·吴楚材
  施调元·周诒春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赵昂·唐圭璋

      昂,孝宗时御前应对。   婆罗门引   暮霞照水,水边无数木芙蓉。晓来露湿轻红。十里锦丝步障,日转影重重。向楚天空迥,人立西风。   夕阳道中。叹秋色、与愁浓。寂寞三千粉黛,临鉴妆慵。施朱太赤,空惆怅、教妾若为

  • 卷五百九十四·佚名

    <集部,总集类,御定全唐诗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卷五百九十四储嗣宗储嗣宗大中十三年登进士第诗一卷登芜城昔人登此地丘垄巳前悲今日又非昔春风能几时沧浪峡【一作储光羲诗】沧浪临古道道上石成尘自有沧浪峡谁为无事

  • 列传第七十 元王黎杨严窦·欧阳修

    元载,字公辅,凤翔岐山人。父昇,本景氏。曹王明妃元氏赐田在扶风,昇主其租入,有劳,请于妃,冒为元氏。载少孤,既长,嗜学,工属文。天宝初,下诏举明庄、老、列、文四子学者,载策入高第,补新平尉。韦鉴监选黔中,苗晋卿东都留守,皆署判官,浸

  • 卷十五 北燕录·崔鸿

      冯跋   冯跋,字文起,长乐信都人,其先毕万之后也,子孙食采冯乡,因以氏焉。晋永嘉之乱,祖父和避地上党。父安,雄武有器量,为慕容永将,永灭,跋东徙和龙,家长谷中。跋夜梦天门开,神光赫然,烛于庭中。永康末,拜中卫将军。建始元年,

  • 卷第一百三十五·胡三省

    端明殿学士兼翰林侍读学士朝散大夫右谏议大夫充集贤殿修撰提举西京嵩山崇福宫上柱国河内郡开国侯食邑一千八百户食实封六百户赐紫金鱼袋臣司马光奉敕编集后学天台胡三省音注齐纪一〔起屠维协洽(己未),尽昭阳大渊献(癸亥),凡

  • 提要·邢凯

    《坦斋通编》一卷,不着撰人名氏,《说郛》题曰宋邢凯撰,亦不详。其爵里时代所纪,有淳熙中,见《冷世光论姓氏事》。在孝宗时又有庆元间,《高秉文命题京镗攻中官王德谦二事》及近见《杨诚斋易传语》,则是书成于宁宗以后。又纪干

  • 资治通鉴后编卷一百四十二·徐乾学

    宋纪一百四十二【起屠维大渊献正月尽阏逢执徐九月凡五年有九月】理宗建道备徳大功复兴烈文仁武圣明安孝皇帝嘉熙三年春正月癸酉以乔行简为少傅平章军国重事李宗勉为左丞相兼枢宻使史嵩之为右丞相兼枢宻使督视两淮四川

  • 乐毅图齐七国春秋后集卷上·佚名

    诗曰:七雄战斗乱春秋,兵革相持不肯休;专务霸强为上国,从兹安肯更尊周?又诗曰:战国诸侯号七雄,干戈终日互相攻;燕邦乐毅齐孙膑,谋略纵横七国中。夫“后七国春秋”者,说着魏国遣庞涓为帅,将兵伐韩,赵二国。韩,赵二国不能当敌,即遣使请

  • 卷之二百十五·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六五 往日本去·周作人

    这回的启行也同癸卯(一九〇三)年秋天那一回差不多,有伴侣偕行,而且从绍兴直到日本,所以路上很是不寂寞。这同行的是什么人呢?这人乃是邵明之,名文镕,绍兴人留学日本北海道札幌地方,学造铁路,北海道是日本少数民族多须的虾夷聚居

  • 第十五章 18·辜鸿铭

    子曰:“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辜讲孔子说:“聪明而高尚的人如能力不够则会感到沮丧,但绝不会因为别人不赏识而感到忐忑不安。”

  • 礼记析疑卷四十一·方苞

    翰林院侍讲衔方苞撰儒行儒有衣冠中传记所称有髙冠长佩以自异者有短衣厉饰以自雄者儒者则循礼随俗而不使见者怪诧所谓中也其大让如慢小让如伪大让如慢如不受爵禄君大夫请见而谢不可之类小让如伪如毎饭必先告饱待侑然后

  • 佛说诸德福田经·佚名

    西晋沙门法立法炬共译  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千二百五十。菩萨万人。大众无数围绕说法。尔时天帝释。与诸欲天子三万二千。各将营从。不可称数。来诣佛所。稽首于地。皆坐一面。尔时天帝。

  • 禅林宝训卷第三·净善

    东吴沙门净善重集雪堂行和尚住荐福。一日问暂到僧。甚处来。僧云。福州来。雪堂云。沿路见好长老么。僧云。近过信州。博山住持本和尚。虽不曾拜识好长老也。雪堂曰。安得知其为好。僧云。入寺路径开辟廊庑修整。殿堂

  • 正体类要·薛己

    伤科著作。明薛己撰。二卷。已另有《内科摘要》已著录。薛氏承家学,结合其治验撰成此书。约二万字。刊于嘉靖八年(1529)。上卷记有正骨主治大法十九条,并载扑伤、坠跌、金伤以及汤火伤医案六十五则。下卷为伤科所用方

  • 包氏父子·张天翼

    短篇小说。张天翼著。 初载于1934年4月上海《文学月刊》第2卷第4号。初收于1934年上海良友图书印刷公司版《移行》。主人公老包是刘公馆忠驯的仆役。他省吃俭用,借债求情,千方百计供儿子包国维到洋学堂读书,希望包国

  • 圣佛母小字般若波罗蜜多经·佚名

    一卷,赵宋天息灾译。佛在灵山,以观自在菩萨之请,说小字之般若真言。又说胜妙般若真言。

  • 菩萨受斋经·佚名

    全一卷。西晋聂道真译。又称菩萨受斋戒经、受斋经。收于大正藏第二十四册。内容载述,于特定之斋日,为策励行道而行斋戒,修行六波罗蜜,修念十念、十戒等;既得清净生活,并修行救度众生之心。其中,所修念之十念,与一般之佛、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