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品
第一章 教论
今称教论。此处,指三度之结集而“教为新”。又“何人于如来之教为新”,言“得新如来之教”,乃一分北道派之邪执。
一
(自)教是新耶?(他)然。(自)念处是新耶?(他)实不应如是言……乃至……。(自)正劝……乃至……神足……乃至……根……乃至……觉支是新耶?(他)实不应如是言……乃至……。(自)先有漏……乃至……顺结、顺系、顺暴流、顺轭、顺盖、执取、顺取、顺染,后是非顺染耶?(他)实不应如是言……乃至……
二
(自)有何人以如来之教为新者耶?(他)然。(自)有念处为新者耶?(他)实不应如是言……乃至……。(自)有正劝……乃至……觉支为新耶?(他)实不应如是言……乃至……。(自)先有不善,后是善者耶?(他)实不应如是言……乃至……。(自)先是有漏……乃至……顺染,后非顺染耶?(他)实不应如是言……乃至……
三
(自)为得如来之新教耶?(他)然。(自)为得新念处耶?(他)实不应如是言……乃至……。(自)为得新正劝……乃至……觉支耶?(他)实不应如是言……乃至……。(自)为得“先不善而后善”耶?(他)实不应如是言……乃至……。(自)为得“先是有漏……乃至……顺染,后非顺染”耶?(他)实不应如是言……乃至……。
第二章 不远离论
今称不远离论。此处,言“凡于补特伽罗或法之现在时,称彼是不远离其[法]”,是自宗之决定。言“依凡夫,三界诸法是不遍知,是故彼一刹那不依一切三界诸法远离”,同彼等(一分北道派)之邪执。
一
(自)凡夫不远离三界之法耶?(他)然。(自)凡夫不由三界之触……乃至……受、想、思、心、信、进、念、定……乃至……远离三界之慧耶?(他)实不应如是言……乃至……
二
(自)凡夫不远离三界之法耶?(他)然。(自)凡夫施衣,于其刹那得初禅而住……乃至……得虚空无边处而住耶?(他)实不应如是言……乃至……。(自)凡夫施食……乃至……施床座……乃至……施病缘药资具,于其刹那得第四禅而住,得非想非非想处而住耶?(他)实不应如是言……乃至……
三
(他)不应言:“凡夫不远离三界之法。”耶?(自)然。(他)凡夫入于色界……乃至……无色界之业是遍知耶?(他)实不应如是言……乃至……。(他)是故,凡夫不远离三界之业。
第三章 结论
今称结论。此处,认“阿罗汉不知一切佛境涯之故,其处彼应不断无明、疑”,“不断某结而得阿罗汉”,乃大众部之邪执。
一
(自)不断某结而得阿罗汉耶?(他)然。(自)不断某有身见……乃至……不断疑……乃至……不断戒禁取、不断贪、不断瞋、不断痴……乃至……不断无愧而得阿罗汉耶?(他)实不应如是言……乃至……
二
(自)不断某结而得阿罗汉耶?(他)然。(自)阿罗汉是有贪、有瞋、有痴、有慢、有覆、有嫌恨、有恼、有烦恼耶?(他)实不应如是言……乃至……。(自)阿罗汉非无贪、无瞋、无痴、无慢、无覆、无嫌恨、无恼、无烦恼耶?(他)然。(自)若“阿罗汉是无贪、无瞋、无痴、无慢、无覆、无嫌恨、无恼、无烦恼”者,汝不应言:“不断某结而得阿罗汉。”
三
(他)不应言:“不断某结而得阿罗汉。”耶?(自)然。(他)阿罗汉知一切佛境涯耶?(自)实不应如是言……乃至……。(他)是故,不断某结而得阿罗汉。
第四章 神通论
今称神通论。此处,称神通者,是于可能某状态,于不可能某状态。于“以无常等为常等”者一向为不可能。然而,转同分相续为非同分相续者,或依同分相续转为更长者,于其可能依止作为福业等诸原因之某状态。即为比丘等“以饮水为醍醐等”之时,如于大界藏(佛舍利藏)转灯火之长时相续[是]。是自宗之决定。然而,具寿毕邻陀婆蹉决心王宫之黄金,依止于此事,言“有意趣神通”,乃安达派之邪执。
一
(自)意趣神通于佛与声闻皆有耶?(他)然。(自)言:“绿叶之木常并列”之意趣神通于佛与声闻皆有耶?(他)实不应如是言……乃至……。(自)言:“花木常并列……乃至……果木常并列……乃至……常有月光,常有安隐,常为丰饶,常适度降雨”之意趣神通于佛与声闻皆有耶?(他)实不应如是言……乃至……
二
(自)意趣神通于佛与声闻皆有耶?(他)然。(自)言:“已生之触勿灭”之意趣神通于佛与声闻皆有耶?(他)实不应如是言……乃至……。(自)言:“已生之受……乃至……慧勿灭”之意趣神通于佛与声闻皆有耶?(他)实不应如是言……乃至……
三
(自)意趣神通于佛与声闻皆有耶?(他)然。(自)言:“色为常住……乃至……受……乃至……想……乃至……行……乃至……识为常住”之意趣神通于佛与声闻皆有耶?(他)实不应如是言……乃至……
四
(自)意趣神通于佛与声闻皆有耶?(他)然。(自)言:“有生法之有情勿生……乃至……有老法之有情勿老……乃至……有病法之有情勿病……乃至……有死法之有情勿死”之意趣神通于佛与声闻皆有耶?(他)实不应如是言……乃至……
五
(他)不应言:“意趣神通于佛与声闻皆有。”耶?(自)然。(他)具寿毕邻陀婆蹉欲为摩揭陀王斯尼耶频毗沙罗王城之黄金,非为黄金耶?(他)然。(自)若“具寿毕邻陀婆蹉欲为……乃至……黄金,为黄金”,是故汝应言:“意趣神通于佛与声闻皆有。”
第五章 佛陀论
今称佛陀论。此处,于彼等之时,除身之相违、寿之相违、光之相违,其余之佛法,于诸佛间不名劣胜性,然而无彼区别而言“在”,乃安达派之邪执。
一
(自)诸佛间有劣胜性耶?(他)然。(自)依念处耶?(他)实不应如是言……乃至……。(自)依正劝……神足……乃至……根……乃至……力……乃至……觉支……乃至……得真自在……乃至……一切知性智见耶?(他)实不应如是言……乃至……
第六章 一切方论
今称一切方论。遍四方上下,世界安住所,一切世界住诸佛,起自己之思惟,言“一切方住诸佛”,乃大众部之邪执。
一
(自)一切方住诸佛耶?(他)然。(自)东方住诸佛耶?(他)实不应如是言……乃至……。(自)东方住诸佛耶?(他)然。(自)彼佛何名、何生、何姓耶?彼佛之父母何名耶?彼佛之一双弟子何名耶?彼佛之近侍何名,持如何之衣,持如何之钵耶?于如何之聚落、村邑、都城、王国、地方耶?(他)实不应如是言……乃至……
二
(自)南方……乃至……西方……乃至……北方……乃至……下方住佛耶?(他)实不应如是言……乃至……。(自)下方住佛耶?(他)然。(自)彼佛何名……乃至……于……地方耶?(他)实不应如是言……乃至……。(自)上方住佛耶?(他)实不应如是言……乃至……。(自)上方住佛耶?(他)然。(自)[佛]住四王天……乃至……住三十三天……乃至……住夜摩天……乃至……住兜率天……乃至……住化乐天……乃至……住他化自在天……乃至……住梵天世界耶?(他)实不应如是言……乃至……
第七章 法论
今称法论。色等依色等之自性而决定,不舍其自性,是故言“一切法决定”,乃安达派及一部北道派之邪执。
一
(自)一切法决定耶?(他)然。(自)是邪性决定耶?(他)实不应如是言……乃至……。(自)是正性决定耶?(他)实不应如是言……乃至……。(自)无有不定聚耶?(他)实不应如是言……乃至……。(自)非有不定聚耶?(他)实不应如是言……乃至……。(自)非有不定聚耶?(他)然。(自)若“有不定聚”,汝不应言:“一切法决定。”
二
(自)一切法决定耶?(他)然。(自)“邪性决定聚、正性决定聚、不定聚之三聚”非世尊所仰耶?(他)然。(自)若“‘邪性决定聚、正性决定聚、不定聚之三聚’是世尊之所仰”者,汝不应言:“一切法决定。”
三
(自)色是依色义而决定耶?(他)然。(自)是邪性决定耶?(他)实不应如是言……乃至……。(自)是正性决定耶?(他)实不应如是言……乃至……。(自)受……乃至……想……乃至……行……乃至……识是依识义而决定耶?(他)然。(自)是邪性决定耶?(他)实不应如是言……乃至……。(自)是正性决定耶?(他)实不应如是言……乃至……
四
(他)不应言:“色是依色义而决定……乃至……受……乃至……想……乃至……行……乃至……识是依识义而决定。”耶?(自)然。(他)是色而为想、为行、为识;受、想、行、识为色、为想、为行耶?(自)实不应如是言……乃至……。(自)是故,色是依色义而决定……乃至……受、想、行、识是依识义而决定。
第八章 业论
今称业论。此处,顺现法受等是依顺现法受等而决定。是故,言“一切业决定”,同上(安达派及一分北道派)之邪执。
一
(自)一切业决定耶?(他)然。(自)是邪性决定耶?(他)实不应如是言……乃至……。(自)是正性决定耶?(他)实不应如是言……乃至……。(自)无有不定聚耶?(他)实不应如是言……乃至……。(自)非有不定聚耶?(他)然。(自)若“有不定聚”,汝不应言:“一切业决定。”
二
(自)一切业决定耶?(他)然。(自)“邪决定聚、正性决定聚、不定聚之三聚”者,非世尊所仰耶?(自)若“‘邪性决定聚、正性决定聚、不定聚之三聚’者是世尊所仰”,汝不应言:“一切业决定。”
三
(自)顺现法受业是依顺现法受之义而决定耶?(他)然。(自)是邪性决定耶?(他)实不应如是言……乃至……。(自)是正性决定耶?(他)实不应如是言……乃至……。(自)顺生受业……乃至……顺后受业依顺后受之义而决定耶?(他)然。(自)是邪性决定耶?(他)实不应如是言……乃至……。(自)是正性决定耶?(他)实不应如是言……乃至……
四
(他)不应言:“顺现法受业是依顺现法受之义而决定,顺生受业……乃至……顺后受业依顺后受之义而决定。”耶?(自)然。(他)顺现法受业是顺生受、顺后受……乃至……顺生受业是顺现法受、顺后受……乃至……顺后受业是顺现法受、顺生受耶?(自)实不应如是言……乃至……。(他)是故,顺现法受业依顺现法受业之义而决定,顺生受业……乃至……顺后受业依顺后受之义而决定。
[摄颂曰]:
教为新,何人为如来之新教,
得如来之新教,凡夫不远离三界之法,
不断某结而得阿罗汉,
意趣神通佛与声闻皆有,诸佛间有胜劣性,
一切方住诸佛,一切法决定,一切业决定。
第二十一品[终]
猜你喜欢 第二十八章 瞿波罗王时代·多罗那他 卷二·野竹福慧 卷一·佚名 瑜伽师地论卷第二十九·玄奘 大周刊定众经目录卷第十三·明佺 金刚顶瑜伽中略出念诵经卷第二·佚名 中国危机之救济·太虚 第五十四卷·佚名 入誉论品第七·马鸣 卷六·佚名 卷第二十·智旭 佛说观想佛母般若波罗蜜菩萨经·佚名 第十三 大诤·佚名 卷第十八·佚名 萬如禪師語錄卷第五·佚名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