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八
续灯正统卷八
南海普陀嗣祖沙门西蜀 性统 编集
临济宗
大鉴下第二十一世
中竺有禅师法嗣
嘉兴府石门真觉元翁信禅师
真觉开山上堂。向上一机。末后一诀。佛祖不传。千圣结舌。者里莫有转身吐气者么。出来通个消息。僧问。鈯斧开山从古有。师今新启石门关。借路经过。不妨一问。师曰。把将公验来。曰。如何是关中主。师曰。镆铘横在手。专惯斩痴顽。僧拟议。师便喝。僧礼拜。师曰。痴顽汉。乃曰。满目溪山绝点埃。无边剎海自周围。毗卢楼阁重重现。谁睹门门有善财。卓拄杖曰。石门关启。真觉场开。一任南来与北来。
小参。建法幢立宗旨。明明佛敕曹溪是。大众。建法幢则固然。如何是立的宗旨。莫是三转五转竖拳下喝么。莫是默然据座拂袖便行么。莫是语言文字确古论今么。莫是灰头土面长坐不卧么。切须仔细。若是正眼不明。尽堕偏邪执滞。所以道。醍醐上味。为世所珍。遇斯等人。翻成毒药。我祖师门下。尽十方世界是个无缝铁壁。达磨不识。尽十方世界是个无孔铁锤。迦叶不知。无汝拟议处。无汝承当处。旋天转地。换斗移星。双放双收。透顶透底。还会么。龙袖拂开全体现。象王行处绝狐踪。僧问毕竟如何是立的宗旨。师曰。少间向你道。
风旛中禅师法嗣
吕铁船居士
母秦国夫人。梦公安二圣住持福岩佑至舍而生。弱冠时。便参空山。一日。山问。曾见赵州么。士厉声曰。无。山休去。每称於人曰。某再来人也。士尝任江淮都总管。乃於苏之嘉定。建永寿寺。以延云水。其赓和永明山居诗。及他偈言。皆超伦迈俗。
达磨忌拈香曰。西来不称梁王旨。西去空携一只履。若言妙用与神通。真正衲僧谁数你。九年面壁寻出场。接得一人又无臂。衣盂连累到卢能。从此葛藤生不已。罪过有弥天。源流无滴水。今朝七百八十六年逢忌辰。那个儿孙。不痛彻骨髓。一炉香篆一瓯茶。报恩却是孤恩底。欲把拳头举似伊。怜渠已没当门齿。
华藏见禅师法嗣
苏州府阳山金芝岭铁[此/束]念禅师
示众。灵山付嘱。天下葛藤桩。少室单传。诸方是非窟。安心忏罪。破漆桶又要重光。付法传衣。滞行货徒劳索价。沩仰。团圞无缝罅。壁立绝中边。临济。棒头开正眼。拳下示生涯。曹洞。锦帐绣鸳鸯。行人难得见。云门。三句可辨。一镞辽空。法眼。大地山河。俱为妙用。看来世界清平。何用强生节目。金芝。今日为诸人。断者公案去也。看看。以拄杖画一画曰。四海浪平龙睡稳。九天云净鹤飞高。
举三圣道。我逢人则出。出则不为人。兴化道。我逢人则不出。出则便为人话。颂曰。谁谓家风分两边。一条。
拄杖两人牵。休观千嶂凌云势。好看银河落九天。举舍利弗入城。月上女出城话。颂曰。出城入廓两相逢。来去谁云路不同。回首涅盘台上望。九州四海一家风。
直翁圆禅师法嗣
庐州府无为州天宁无能教禅师
门悬一牌云。谨防恶犬。竺源参。才跨门。便曰。老和尚为我赶狗。师便入去闭却门。智首座。出迎同坐。少时。方丈会茶。智起白曰。此上人。得得来见和尚。师曰。已相见了也。既而师诃。蒙山。不合引兄弟礼忏施食。源曰。实际理地。不受一尘。佛事门中。不舍一法。师曰。不然。我宗门中。合提何事。如何是佛。麻三斤。如何是佛乾屎橛。当提此事始得。源曰。蒙山和尚。尝问学者道。栽松道者。不具二缘而生。达磨大师。葬熊耳。却携只履西归。为复是神通妙用。为复是法尔如然。如此提唱。和尚以为何如。师曰。汝莫作禅会去么。源当下如梦忽醒。
金牛真禅师法嗣
安庆府太湖普明无用宽禅师
结夏上堂。诸方结制。有甚巴鼻。太湖梁山。冷氷氷地。二百个铁额铜头。无用分作两处。提起放下。吞声饮气。拟议之间。顶门着地。卓拄杖曰。何似晴空轰霹雳。下座。
佛成道日上堂。六年雪山错。忽睹明星错。走下山来错。错错。假使九州之铁。也难铸此一错。更说甚么。大地含灵。同成正觉。
中峰至上堂。明明百草头。明明祖师意。天目山古佛。辉天并鉴地。虎齩大虫。蛇吞鳖鼻。掷拄杖曰。直下来也。急着眼觑大众怀香拜。请幻住大和尚慈悲开示。便下座。
鼓山凝禅师法嗣
松江府淀山蒙山德异禅师
高安卢氏子。初参承天孤蟾莹。莹命看赵州无字话。一日蟾问。亡僧迁化。向甚么处。师罔措。悱发参究。因首座入堂。坠香盒作声。豁然有省。述偈曰。没兴路途穷。踏翻波是水。超群老赵州。面目只如此。寻谒雪岩退耕虚舟诸老。舟问。不是心不是佛不是物。是甚么。师曰。所供并是语实。又问。南泉斩猫。意旨如何。师曰。剖腹倾心。舟曰。赵州戴草鞋出去。又作么生。师曰。手脚俱露。一日室中。舟问。雪覆千山。为甚么孤峰不白。师曰。别是一乾坤。舟大称赏。劝谒皖山。山问。光明寂照徧河沙。岂不是张拙秀才语。师拟答。山震威一喝。师当下释然。一日。山举宋太宗问僧。甚处来。僧曰。庐山卧云。太宗曰。朕闻卧云深处不朝天。因甚到者里话问师。师曰。邦有道则见。山深肯之。承天觉庵。处以第一座。后隐居莲湖桥休休庵。出世淀山。僧问。宝寿开堂。三圣推出一僧。意旨如何。师曰。两彩一赛。曰宝寿便打。又作么生。师曰。为人须为彻。曰三圣道。恁么为人。非但瞎却者僧眼。瞎却镇州一城人眼去在。是肯他不肯他。师曰。兜率陀天一昼夜。人间四百年。
上堂。昨日十四。今日十五。灵利衲僧。吞却佛祖。从教谢三郎。月下自摇橹。阿呵呵莫莽卤。甜瓜彻蒂甜。苦瓠连根苦。
示众。苏州有常州有。八角磨盘空里走。日面佛月面佛。觌面和盘都托出。便与么。掀倒禅床。拂袖散去。法门幸甚。或有犹豫之者。只得把手牵汝归家。闻声悟道。见色明心。竖拂子曰。见么。见底是色。那个是心。喝一喝曰。闻么。闻底是声。那个是道。直下正眼豁开。方得入门。犹是脱白沙弥。要与衲僧齐驱并驾。更须进竿头一步。
庆寿璋禅师法嗣
顺天府大庆寿海云印简禅师
山西岚谷宁远宋氏子。生而神悟。七岁。父授孝经开宗明义章。师曰。开者何宗。明者何义。父异之。於是。俾从中观沼受业。年十一衲具戒。十二。沼听参问。一日侍沼行。沼曰。法灯道。看他家事忙。且道承谁力。汝作么生会。师将沼手一掣。沼曰。者野狐精。师喏喏。沼曰。更须别参始得。十八。元兵破宁远。四众逃散。师侍沼如故。沼察其诚。嘱曰。子向去朔莫有大因缘。吾将与子北渡。至赤城。元世祖至元庚辰五月。沼无疾而逝。师为乞食造塔。一夕闻空中呼师名。师为矍然。乃迁居三峰道院。一日复闻人告曰。大事将成。毋滞於此。黎明。遂策杖之燕。过松铺。值雨宿崖下。因击火大悟曰。今日始知眉横鼻直。信道天下老和尚不寐语。明日至景州。见本无玄。玄问。从何所来。师曰。云收幽谷。玄曰。何处去。师曰。月照长松。玄曰。孟八郎汉。便恁么去也。师诺诺。趋出。迨入燕。谒庆寿。寿先夕梦异僧策杖。径趋方丈踞座。天明师至。寿笑曰。此夜来所梦者。师问。不来而来。作么生相见。寿曰。参须实参。悟须实悟。莫打野榸。师曰。某甲因击火迸散。乃知眉横鼻直。寿曰。吾此处别。师曰。如何表信。寿曰。牙是一口骨。耳是两片皮。师曰。将谓别有。寿曰。错。师喝曰。草贼大败。寿休去。次日。寿举临济两堂首座齐下喝。僧问还有宾主也无。济曰。宾主历然。汝作么生会。师曰。打破秦时镜。磨尖上古锥。龙飞霄汉外。何劳更下槌。寿曰。途路之乐。终未到家。师曰。精灵千载野狐魅。看破如今不直钱。寿曰。如是如是。师拂袖便出。遂命掌记。寻密付焉。寿谓师曰。吾有如来正法眼藏。密付於汝。毋令湮没。师掩耳而出。及开法后。两主庆寿。自元太祖世祖。皆以师道事之。有孔子之裔元措者。渡河谒师。请复曲阜庙祀。师为言於忽都护曰。孔子以大中至正之道。三纲五常之礼。正心诚意之本教人。自孔子至今。袭封五十一代。继承祀事。未尝有缺。忽都护。遂奏命复袭封爵。年五十六。忽患风痹。仁宗延佑丁巳闰四月一日。集众说偈毕。泊然而逝。茶毗。获舍利无算。谥佛日圆明大师。
大鉴下第二十二世
真觉信禅师法嗣
建宁府天宝铁关法枢禅师
温之平阳林氏子。年十七。往常州华藏寺。礼竺西坦受业。十九得度。二十受具。初参中峰。次谒及庵。皆不契。乃见元翁於石门。翁示以三不是话。於是。力参三年。一日忽大悟。述偈曰。不是心佛物。拶出虚空骨。金毛狮子儿。岂恋野狐窟。喝一喝。咄咄咄。即诣方丈。翁问。作甚么。师曰。南泉被我捉败了也。翁曰。不是心不是佛不是物。是个甚么。师曰。牙齿一具骨。耳朵两片皮。翁曰。不是不是。别道将来。师曰。莺啼燕语。鹊噪鸦鸣。翁曰。错。师亦曰。错。翁曰。南泉即今在甚么处。师便喝。翁曰。离却者一喝。南泉毕竟在甚么处。师拂袖便出。繇是。徧谒诸方。首见虚谷陵於大仰。后谒海印如於荐福。才上方丈。印问。谁。师曰。暂到相看。印曰。甚么处来。师曰。江西。印曰。江西近日有甚么事。师曰。集云峰下藤条。被人抝折了也。印曰。莫乱统。师曰。不因乱统。争得到者里。印曰。且道。者里事作么生。师叉手进前曰。即日恭惟。堂头和尚。尊候起居万福。印曰。不涉泥水一句。又作么生。师喝一喝曰。风从虎。云从龙。印曰。一喝不作一喝用。是何意旨。师曰。两个泥牛斗入海。直至如今无消息。印曰。错。师亦曰。错。印唤侍者点茶来。师曰。不受者供养。印曰。不受者供养。受那个供养。师曰。谢和尚盛情。印曰。曾见甚么人来。师曰。不曾见人。印曰。既不曾见人。那里得者个消息。师曰。若见人。即无者个消息。於是服勤为净头。印尝谓众曰。永嘉枢侍者。是煅了底金。嗣游东林。参泽山咸。值咸开室。为众举竹篦因缘。声未绝。师夺却竹篦。过左边立曰。唤作甚么即得。咸曰。掠虚汉。师以竹篦打一下。抝折而出。次日。咸复开室。师问。泗州大圣。因甚在扬州出现。咸曰。南山起云。北山下雨。师又捉住竹篦曰。南山起云。北山下雨。意旨如何。咸喝一喝。师曰。者是鬼窟里活计。毕竟意旨如何。咸曰。掠虚汉。师以竹篦一送曰。见说洛阳华似锦。拂袖便出。后归石门省元翁。翁才见便曰。南泉向甚么处去也。师曰。说甚南泉。释迦老子来也。翁曰。不是心不是佛不是物。是甚么。师曰。剑去久矣。翁曰。赵州无。聻。师曰。龙生金凤子。冲破碧瑠璃。翁曰。古人与么道。过的。你别道看。师喝一喝。翁曰。错。师又喝。翁曰。错错。师遂礼拜。翁乃曰。放汝三十棒。师於是。潜众十五年。延佑戊午。出世闽之天宝。帝师锡寺额。加号妙觉真空大师。后迁松溪普载。
上堂。当阳一句。截断根源。把住放行。全机历落。坐断千圣顶[宁*页]。凿开衲僧眼睛。疾焰过风。奔流度刃。直得妙峰[跳-兆+孛]跳。慧海波腾。正当恁么时。且道。开堂祝圣一句。作么生道。击拂子曰。龙袖拂开全体现。象王行处绝孤踪。
小参。金刚正印。率土咸归。佛祖钳锤。人天罔措。阶梯不立。知解不存。德山棒。通上彻下。临济喝。绝后光前。一明一切明。一用一切用。大丈夫。秉吹毛剑。悬肘后符。双放双收。全杀全活。拈拄杖曰。鹤有九皋才翥翼。马无千里谩追风。
佛诞上堂。毗蓝园降生。八十种随好。行作象王行。吼作狮子吼。拈拄杖曰。云门大师来也。复卓一卓曰。阿爷阿爷。
上堂。举三圣问雪峰。透网金鳞。以何为食。峰曰。待汝出网来。即向汝道。圣曰。千五百人善知识。话头也不识。峰曰。老僧住持事繁。师曰。三圣大似毒龙搅海。白浪滔天。若不是雪峰惯入洪波。争得骊珠在握。击拂子下座。
谢殿主上堂。如何是佛殿里底。悉哩苏卢。苏卢悉哩。江国春风吹不起。鹧鸪啼在深华里。击拂子。
举临济无位真人是甚么乾屎橛话。颂曰。无位真人乾屎橛。临济未是白拈贼。千古长如白练飞。一条界破青山色。
举牛过窗棂话。颂曰。浪静风恬意转殊。满天星斗月轮孤。时人休恋一泓水。来上扁舟泛五湖。
举香严上树话。颂曰。上树未上树。铁蛇横古路。觌面笑呵呵。苦瓠连根苦。
居三载。谢归天宝。以嗣法善俦主寺事。至元庚辰八月。示微疾。作手书。邀诸所与游者入山。如期毕至。求法施者。随其所欲。了无倦色。正午沐浴端坐。书偈曰。本无来去。一句全提。红霞穿碧落。白日绕须弥。掷笔而逝。寿六十三。腊四十五。全身塔於瑞云院。
普明宽禅师法嗣
常州府宜兴龙池一源永宁禅师
别号虚幻子。淮东通州朱氏子。世宦族。九岁。师渊模於广慧寺。寺故淮海肇说法处。前一夕。寺众梦迎肇。次日师至。识者异之。十二岁剃发。寻受具戒。参中峰海於苏之万寿。入穹窿。谒克翁绍。绍俾掌藏。时年始十九。偕明极昹於焦子山。习定五年。极曰。藏主所诣如此。宜亟往见人。於是至淮西太湖。谒无用宽。方入门。用厉声叱之。师作礼门外。久之。乃许入见。问。何处人。师曰。通州。曰淮海近日盈虚若何。师曰。沃日滔天。不存涓滴。用便喝出。师退彻夜不寐。一日闻用举云门须弥山话。声未绝。忽有省。急趋前。用便打曰。赵州无字作么生。师遽曰。赵州狗子无佛性。万象森罗齐乞命。无底篮儿盛死蛇。多添少减无虚剩。用嗒然。繇是。执侍左右者三年。用始以断崖义所赞己像。亲署书授师曰。汝缘在南。师遂受命南还。时虚谷陵。元叟端。濑翁庆。幻住本。皆各据名山。师皆叩击。无不吻合。延佑庚申。住广德大洞。洞左有实相寺。马祖弟子澄公道场。师为起废。时有宿衲。无一全者。遁迹石溪。溪与洞相望。人谓广德二甘露门云。至治癸亥。宜兴龙池疏请师。师欣然赴之。命曰禹门。居久。复至绝巘筑室。足不越限者三年。帝师降号弘教普济禅师。泰定乙丑。迁九里寺。至顺庚午。再迁李山。元统甲戌。主常之天宁。万寿八年。复锡号本觉妙明真净。至正壬午。归龙池。寻召入京。宣命龙光殿升座说法。上悦。赐金襕法衣。加号佛心了悟。庚子出领善权。洪武己酉夏六月。示微疾。嘱弟子。裁纸制内外衣。且曰。吾将逝矣。索笔书偈曰。七十八年守拙。明明一场败阙。泥牛海底翻身。六月炎天飞雪。书毕。吉祥而逝。先一月。池水忽竭。及师顺寂。喷涌异常时。茶毗。现五色光。牙齿舌轮皆不坏。设利无数。门人分余骨。与不坏者。就龙池太平齐山紫云麻蕻五所。建塔藏焉。世寿七十八。僧腊六十五。
天宁教禅师法嗣
杭州府妙果竺源水盛禅师
别号无住翁。饶州乐平范氏子。十七。依罗山常出家。寻谒月庭於蒋山。时孤舟居第一座。谆谆诲师不置。师每自奋。且发愿曰。吾此生不作佛。当入无间狱。过匡庐。止东林。一日夜半。不觉如出荆棘林。洎归罗山。默举公案。如镜照镜。师自以为开悟。及掌藏钥东林。阅妙喜语。有明心见性非桑门事。则又复致疑。不能自释。越五载。重会孤舟於蒋山。其后谒无能。始得脱尽玄妙知解。回观从前所悟。宛如一梦。能抚之曰。子后当大弘吾宗也。於是。东游至荐福。分座说法。久之。居南巢。天历己巳。出世西湖之妙果寺。
示众。凡学道人。当洞明诸佛心宗。行解相应。岁久月深。具大无畏。如透水月华。万浪千波。触之不散。方始不被生死阴魔所惑。未几。复还南巢。至正丁亥。戒饬徒众。且曰。世尊有言。我今背痛。将入涅盘。吾其时矣。侍僧捧纸求偈。师挥叱曰。何以偈为。端坐而逝。世寿七十三。僧腊五十三。
淀山异禅师法嗣
袁州府慈化铁山琼禅师
十八岁出家。首参雪岩。一日偶头痛。欲煎药手提瓶子。遇觉赤鼻曰。你须是那咤太子。析骨还父。析肉还母。然后为父母说法始得。师有省。乃述偈曰。一茎草上现琼楼。识破古今闲话头。拈起集云峰顶月。人前抛作百花球。无何。岩示寂。往谒东岩。岩问。心不是佛。智不是道。上座作么生会。师曰。抱赃叫屈。岩曰。不是心不是佛不是物。是甚么。师曰。眉间迸出辽天鹘。复谒蒙山。屡入室呈解。山但曰。只是欠在。一日忽触着欠字。身心豁然。彻骨彻髓。乃跳下禅床。擒住山曰。我欠少个甚么。山打三掌。师礼拜。山然之。次典首座。
冬节秉拂曰。冬至月头。卖被买牛。冬至月尾。卖牛买被。卓拄杖曰。者里无尾无头。中道齐休。行也休休。坐也休休。住也休休。卧也休休。睡眼豁开。五云现瑞。光风霁月。无处不周。梅绽枯枝古渡头。风前时复暗香浮。虽然。向上一路。万里崖州。何以见得。靠拄杖曰。休休。后示寂。塔於观音阁后。
□□府□□孤舟济禅师
时。月庭忠居蒋山。师为第一座。竺源至首座寮。师问曰。蒙山尝言。栽松道者。不具二缘而生。达磨葬熊耳。后只履西归。为复是神通妙用。是法尔如然。子作么生会。源曰。形神俱妙。师叱曰。不然。子他日当自知之。源后以师语。请益无能。始释然大悟。
大鉴下第二十三世
大慈成禅师法嗣
衢州府乌石杰峰世愚禅师
郡之西安余氏子。弱冠投兰溪显教寺剃染。受具足戒。谒古崖石门断崖中峰诸大老。佩受法训。栖止南屏。三年不踰户限。时止岩倡道大慈。师往谒。岩举南泉不是心不是佛不是物是甚么。师茫然。於是仍返南屏。一夕闻邻僧诵证道歌。至不除妄想不求真处。豁然如释重负。乃曰。佛法元在目前。人自远之耳。即述偈曰。时时觌面不相逢。气力娘生几吃穷。夜半忽然忘月指。虚空迸出一轮红。走见止岩。岩才见。便喝曰。何处见神见鬼来。师曰。今日捉了贼也。岩曰。赃在何处。师便喝。岩曰。开口合口都不是。向上道将来。师曰。徧界明明不覆藏。岩拈竹篦。师便掀倒禅床。岩曰。敢来者里捋虎须。连打三下。因命为侍者。至顺辛未。出世里之乌石。一十六载。迁广德石溪。
开堂日。僧问。远离乌石岭。来赴石溪山。开示人天路。如何透祖关。师曰。龙生金凤子。冲破碧瑠瑠。曰与么则觌面不相识。千里可同风。师曰。重迭关山路。曰达磨西来。不立文字。直指人心。见性成佛。既然不立文字。何得流传至今。师曰。官不容针私通车马。曰直指人心。指那个心。师曰。开口不在舌头上。曰见性成佛。性在甚么处。师曰。太湖三万六千顷。夜夜波心月色明。曰记得傅大士道。空手把锄头。步行骑水牛。人从桥上过。桥流水不流。此意如何。师曰。切忌当面蹉过。曰与么则有意气时添意气。不风流处也风流。师曰。毫厘有差。天地悬隔。曰此事且止。经中道。大富长者。即是如来。为复是累劫中来。为复是今生契证。师曰。涧深华落远。山高树影长。曰今日直心居士。营建石溪道场。请和尚住。是同是别。师曰。师子吼时芳草绿。象王行处百花红。曰既然如是得何果报。师曰。生生归佛地。世世乐人天。
上堂。大道无形。离名绝相。不劳修证。岂涉言诠。一千七百祖师关。仔细看来。只者是依他作解。障自悟门。若欲扫去葛藤。截断露布。直须向黄面老子。方欲拈花之际。金色头陀。未曾微笑之时。便与掀倒禅床。喝散大众。免使后代儿孙。做尽许多伎俩。山僧。今日更不指东画西。直截与诸人。通个消息。良久曰。天高群象正。海阔百川朝。
洪武庚戌十二月。示微疾。书偈曰。生本不生。灭本不灭。撒手便行。一天明月。掷笔而逝。全身藏乌石慈云塔院。寿七十。腊五十。
天宝枢禅师法嗣
杭州府净慈逆川智顺禅师
温之瑞安陈氏子。母奉智者大师像甚谨。一夕。梦僧项有圆光。遡江流而上。曰。我当为汝子。寤而有娠。师生而美质宿成。年七岁。从仲父沙门慧光于崇兴。及长受具。徧历义海。忽弃去。入闽。参天宝铁关。求依住。关叱曰。丈夫汉。不于大丛林相颉颃。乃思局此耶。抽身便入。师下旦过悲泣。关闻乃命参堂。师由是壁立万仞。昼夜不辨。踰月因如厕。睹园中瓠瓜。触发顿觉。大地平沉。走见关。关曰。此才入门耳。向上一着。千里万里。又踰半载。一日忽厉声告关曰。南泉败关。今已见矣。关曰。不是心不是佛不是物。是甚么。师曰。地上砖铺。屋上瓦覆。关曰。南泉即今在甚么处。师曰。鹞子过新罗。关曰。错。师亦曰。错。关曰。错错。师礼拜而退。俾典藏钥。寻命分座说法。关趋寂。师继领院事。未几弃去。渡江入淮。礼诸祖塔。由建业回浙。旋返永嘉。开报恩於瑞安。迁主江心。复开归原於平阳。朝廷赐院额。及金襕袈裟。号佛性圆辨禅师。平章燕只不华镇闽。请住东禅雪峰。洪武初。诏征有道高僧十人。於锺山建会。师应诏命。升座说法。上幸临。慰劳备至。南还。升主净慈。六年。复召入京。俄示微疾。沐浴说偈坐逝。
缙云真禅师法嗣
太原府五台山灵鹫碧峰宝金禅师
乾州永寿石氏子。为邑名胄。父母崇善。有桑门授以观音像。未几生师。诞时白光盈室。甫六岁。即命出家。剃染后。徧历讲肆。忽叹为非。遂更衣。谒如海真于缙云。昼夜精勤。偶携筐撷蔬。忽凝坐不动。历三时方寤。真曰。入定耶。师曰。然。真曰。何所见。师曰。有所悟。真曰。悟处如何。师举筐示之。真曰。不是。师置筐於地。拱手而立。真又曰。不是。师便喝。真拦胸擒住曰。道道。师捏拳便筑。真曰。未在。此尘劳暂息耳。必使心路绝祖关透。然后大法始明。师由是。胁不沾席者三年。一日闻伐木声。汗下如雨。乃曰。古人道。大悟一十八遍。小悟无数。岂欺我哉。未生前事。今日方知。亟见真。真不诺。师掀倒禅床而出。翌日复见真。真于地上画一圆相。师以袖拂去。真复画一圆相。师于圆相中画一画。又拂去。真再画一圆相。师于圆相中画十字。又拂去。真复画如前。师于十字隅作卍字。又拂去。真大笑曰。参学悟者。世岂无之。能明大机用。宁复几人。遂授记莂。命往朔方。道当大行。先是。师尝於定中。见一山秀丽。重楼杰阁。金碧绚烂。诸菩萨行道其中。有招师者曰。此秘魔岩也。尔修道其中。何遽忘之。后师游台山。道逢蓬首女子。身被五彩弊衣。赤足徐行。一黑獒随后。师问何之。答曰。入山。师曰。入山何为。答曰。一切不为。言讫而没。叩同行者。皆不见。知为文殊化身也。师因就山。建灵鹫庵。以待方来。僧俗闻风趋赴。尝至万指。至正戊子冬。召入内廷。值大雪。夜有红光。自师室中。直透霄汉。上惊叹。赐金襕伽黎。明年。祷雨輙应。敕赐寂照圆明大禅师号。诏住海印寺。洪武初。诏师至京住天界。问法称旨。辛亥。设普济会於锺山。命师莅其事。赐伊蒲馔。上亲幸临。御翰赐诗。壬子六月。沐浴更衣。集众言别。弟子请偈。师曰。三藏十二部。尚为故纸。吾言何为。端坐遂瞑目。世寿六十五。僧腊五十九。茶毗。舍利成五色。齿牙皆不坏。
慈化琼禅师法嗣
汝州香严无闻思聪禅师
香山人。初参独峰。令看不是心不是佛不是物话。同云峰月山等六人。立盟互相究竟。次见淮西无能教。教示无字话令参。一日。晤同参敬上座。敬问。你六七年来。有甚见处。师曰。每日只是目前无一物。敬曰。你者一络索。从甚处来。师罔然。乃问。毕竟明此大事。应作么生。敬曰。不见道。要知端的意。北斗而南看。说了便去。师被一拶。直得不知行坐者七日。偶到净头寮。疑情不解。食顷乃觉。胸次轻清。目前人物。一切不见。直是通身汗流。遂见敬。敬举扇曰。速道速道。师遽曰。举起分明也妙哉。清风匝匝透人怀。个中消息无多子。直得通身欢喜来。自此下语作颂。都无滞碍。及至向上一路。又不得洒落。乃入香严山过夏。复谒无方普。普问。万法归一。一归何处。师曰。鼻竖眼横。普曰。者是学得底。师曰。鸡寒上树。鸭寒下水。普曰。不问者个。如何是你父母未生前面目师。竖起拳曰。看。普曰。好与三十拄杖。师拂袖便出。适值铁山从高丽回至石霜。师往见。山问。仙府何处。师曰。汝州。山曰。风穴面目如何。师将二十年工夫。通说一遍。山把定咽喉问。如何是无字。师曰。近从潭州来。不得湖北信。山曰。未在更道。师曰。和尚几时离高丽。山曰。未在更道。师喝一喝。拂袖便出。山曰。者兄弟都好。只一件大病。道我发明了。师闻而感激。复入光州山中十七年。方得颖脱。尝示众曰。法无定相。遇缘即宗。秉金刚剑。吞栗棘蓬。截断衲僧舌头。坐却毗卢顶[宁*页]。拈一茎草。作丈六金身。将丈六金身。作一茎草。直教寸丝不挂。月冷秋空。寒灰发焰。到者里。唤作佛法。入地狱如箭射。不唤作佛法。入地狱如箭射。诸仁者。毕竟作么生会。不见船子道。藏身处没踪迹。没踪迹处莫藏身。虽然恁么。正眼观来。尽是闲家具。衲僧分上。料掉没交涉。
常州府宜兴玉峰寂照无极导禅师
吴兴赵氏子。生时白光盈室者三夕。值元兵下江南。母计氏。为游兵俘去。师长以求母。持大士名。至切徧寻十余年。得之河间。於是。偕礼普陀。从铁山琼落发。次谒及庵信于道场。无隐元于净慈。因泛湖闻渔歌。脱然有省。呈元。元曰。此间无你栖泊处。师拂衣去。寻筑庵弁山之阳。母终。葬毕。一夕空中有白衣人。语曰。缘在宜兴。於是。得玉峰山。建寂照禅院。邑人翕然宗之。至顺壬申正月六日。无疾趺坐而逝。世寿六十五。僧腊三十。阇维。舍利无数。分塔於寂照中隐二处。中隐在邑之东北。亦师所创也。
大鉴下第二十四世
乌石愚禅师法嗣
江宁府灵谷非幻无涯道永禅师
衢之西安浮石吴氏子。父梦明果至门诞之。投乌石杰峰出家。峰问。何处来。师应声曰。虚空无向背。峰指钟示师。师信口成颂曰。百炼炉中滚出来。虚空元不惹尘埃。如今挂在人头上。触着洪音徧九垓。时年始十二。峰大奇之。旋为祝发。居下版。服勤积久。疑滞尽释。得无碍辩。峰为印可。永乐间。敕住灵谷。会朝廷建大斋有礼。官董事甚严。师若不经意者。左右怪问之。师曰。自家有一大事甚紧。无暇他及。沐浴更衣。趺坐书偈曰。生死悠悠绝世缘。蒙恩永乐太平年。者回撒手归空去。雪霁云消月正圆。投笔而逝。上闻。遣中官致祭。茶毗。舍利徧布。七众叹未曾有。
温州府护龙太初启原禅师
日本国源氏子。父官方宰。九岁。送入建长寺出家。十八。请旨南询。历三年抵福州。时吴元之丙午二月。进京贡上。引师见上。上喜。敕见季潭泐。泐指令徧参。后谒杰峰。一日峰上堂曰。雪覆千山。因甚么孤峰不白。师出众曰。雷声隐隐。雨点全无。峰曰。草庵上盖瑠璃瓦。石室中藏玛瑙瓶。师曰。大虫骑却南山虎。峰曰。虎生七子。阿那个无尾巴。师曰。第七个。峰曰。且放汝三十棒。由是许入室。后辞。结茅庐阜。复移石龙。出世广度。迁罗阳三峰。再迁护龙。尝垂三关语。一曰。舜若多神。因甚么向平地上。拖泥带水。二曰。金翅鸟王。劈海取龙吞。因甚么被泥鳅吞却。三曰。三世诸佛说不得。因甚么狸奴白牯念摩诃。永乐丁亥三月朔。集众说偈曰。生也铁面皮。死也铁面皮。一击百杂碎。白日绕须弥。遂坐逝。塔於南院。
续灯正统卷之八
猜你喜欢 大乘百法明门论本事分中略录名数·世亲 卷第九·如卺 大慧普觉禅师法语 第二十四卷·蕴闻 能断金刚般若波罗蜜多经论释卷下·佚名 双要品法句经第九(二十有二章)·佚名 三山来禅师疏语卷下·灯来 俱舍论疏 第三卷·法宝 广慧琏禅师·惠洪 法华玄义释签卷第十七·湛然 卷五·佚名 目录·佚名 第二十品·佚名 第三卷·知礼 广大宝楼阁善住秘密陀罗尼经卷中·佚名 卷第六十二·霁仑超永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