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品
第一章 缘论
今称缘论。此处,依因缘之所缘法,[对于其他之法]依因缘而缘,不依所缘缘、无间缘、等无间缘而缘;或依所缘缘而缘,不依无间、等无间缘而缘。故言缘性是固定,乃大众部之邪执。
一
(自)缘性是固定耶?(他)然。(自)思惟是因,其又非增上耶?(他)然。(自)若“思惟是因,其又为增上”者,依此汝应言:“依因缘而缘,依增上缘而缘。”(自)欲增上是非与俱生法增上耶?(他)然。(自)若“欲增上是与俱生法增上”者,依此汝应言:“依增上缘而缘,依俱生缘而缘。”
二
(自)精进增上是与非俱生法增上耶?(他)然。(自)若“精进增上是与俱生法增上”者,依此汝应言:“依增上缘而缘,依俱生缘而缘。”(自)精进增上是与俱生法增上,其又非是根耶?(他)然。(自)若“精进增上是与俱生法增上,其又是根”者,依此汝应言:“依增上缘而缘,依根缘而缘。”(自)精进增上是与俱生法增上,其又非是道支耶?(他)然。(自)若“精进增上是与俱生法增上,其又是道支”者,依此汝应言:“依增上缘而缘,依道缘而缘。”
三
(自)心增上是与非俱生法增上耶?(他)然。(自)若“心增上是与俱生法增上”者,依此汝应言:“依增上缘而缘,依俱生缘而缘。”(自)心增上是与俱生法增上,其又非是食耶?(他)然。(自)若“心增上是与俱生法增上,其又是食”者,依此汝应言:“依增上缘而缘,依食缘而缘。”
四
(自)心增上是与俱生法增上,其又非是根耶?(他)然。(自)若“心增上是与俱生法增上,其又是根”者,依此汝应言:“依增上缘而缘,依根缘而缘。”(自)思惟增上非是与俱生法增上耶?(他)然。(自)若“思惟增上是与俱生法增上”者,依此汝应言:“依增上缘而缘,依俱生缘而缘。”(自)思惟增上是与俱生法增上,其又非道支耶?(他)然。(自)若“思惟增上是与俱生法增上,其又是道支”者,依此汝应言:“依增上缘而缘,依道缘而缘。”(自)尊重圣法而自身观察生,其又非所缘耶?(他)然。(自)若“尊重圣法而自身观察生,其又是所缘”者,依此汝应言:“依增上缘而缘,依所缘缘而缘。”
五
(自)前前之善法是依后后善法之无间缘而缘,其又非习熟耶?(他)然。(自)若“前前之善法依后后之善法之无间缘而缘,其又是习熟”,依此汝应言:“依无间缘而缘,依习熟缘而缘。”
六
(自)前前之不善法依后后不善法之无间缘而缘,其又非是习熟耶?(他)然。(自)若“前前之不善法依后后之不善法之无间缘而缘,其又是习熟”者,依此汝应言:“依无间缘而缘,依习熟缘而缘。”
七
(自)前前作无记法依后后作无记法之无间缘而缘,其又非是习熟耶?(他)然。(自)若“前前作无记之法是依后后作无记法之无间缘而缘,其又是习熟”,依此汝应言:“依无间缘而缘,依习熟缘而缘。”
八
(他)不应言:“缘性是固定。”耶?(自)然。(他)依因缘而缘,依所缘缘而缘,依无间缘而缘,依等无间缘而缘耶?(自)实不应如是言……乃至……(他)依此,缘性是固定。
第二章 互相缘论
今称互相缘论。此处,于彼等之宗,言唯是“缘无明而有行”之经文,无谓“缘行而有无明”者,故唯无明是行之缘,然而行不是无明之缘,乃大众部邪执。
一
(自)缘无明而有行,不应言:“缘行而有无明。”耶?(他)然。(自)无明非与行俱生耶?(他)然。(自)若“无明与行俱生”者,依此汝实应言:“缘无明而有行,缘行而有无明。”
二
(自)缘爱而有取,不应言:“缘取而有爱。”耶?(他)然。(自)爱非与取俱生耶?(他)然。(自)若“爱与取俱生”者,依此汝实应言:“缘爱而有取,缘取而有爱。”
三
(他)“诸比丘!缘老死而有生,缘生而有有。”有如是之经耶?(自)无。(他)依此,缘无明而有行,不应言:“缘行亦有无明。”缘爱而有取,不应言:“缘取而有爱。”
四
(自)“诸比丘!缘识而有名色,缘名色而有识。”有如是之经耶?(他)然。(自)依此,缘无明而有行,缘行而有无明,缘爱而有取,缘取而有爱。
第三章 世论
今称世论。此处,“诸比丘!此等三是言依”依止之经,为“称以时之义世为圆成”之邪执,称世是唯时之施设以外,无何等之圆成,然“色等之蕴是圆成”之区别,言“世是圆成耶?”是自论师之问。
一
(自)世是圆成耶?(他)然。(自)是色耶?(他)实不应如是言……乃至……。(自)是受……乃至……想……乃至……行……乃至……识耶?(他)实不应如是言……乃至……。(自)过去世是圆成耶?(他)然。(自)是色耶?(他)实不应如是言……乃至……。(自)是受……乃至……想……乃至……行……乃至……识耶?(他)实不应如是言……乃至……。
二
(自)未来世是圆成耶?(他)然。(自)是色耶?(他)实不应如是言……乃至……。(自)是受……乃至……想……乃至……行……乃至……识耶?(他)实不应如是言……乃至……。(自)现在世是圆成耶?(他)然。(自)是色耶?(他)实不应如是言……乃至……。(自)是受……乃至……想……乃至……行……乃至……识耶?(他)实不应如是言……乃至……。
三
(自)过去之、色、受、想、行、识是过去世耶?(他)然。(自)过去是五世耶?(他)实不应如是言……乃至……。(自)未来之色、受、想、行、识是未来世耶?(他)然。(自)未来是五世耶?(他)实不应如是言……乃至……。(自)现在之色、受、想、行、识是现在世耶?(他)然。(自)现在是五世耶?(他)实不应如是言……乃至……。
四
(自)过去之五蕴是过去世耶?未来之五蕴是未来世耶?现在之五蕴是现在世耶?(他)然。(自)是十五世耶?(他)实不应如是言……乃至……。(自)过去之十二处是过去世耶?未来之十二处是未来世耶?现在之十二处是现在世耶?(他)然。(自)是三十六世耶?(他)实不应如是言……乃至……。
五
(自)过去之十八界是过去世耶?未来之十八界是未来世耶?现在之十八界是现在世耶?(他)然。(自)是五十四世耶?(他)实不应如是言……乃至……。(自)过去之二十二根是过去世耶?未来之二十二根是未来世耶?现在之二十二根是现在世耶?(他)然。(自)是六十六世耶?(他)实不应如是言……乃至……。
六
(他)不应言:“世是圆成。”耶?(自)然。(他)非世尊所仰耶?曰:“诸比丘!此等三者是言依。何等为三?诸比丘!过去世如是有,依过去世发言。或诸比丘!如是,未来世当如是有,依未来世发言。或诸比丘!今如是现起,依现在世发言。诸比丘!此等三者是言依。”有如是之经耶?(自)然。(他)依此,世是圆成。
第四章 刹那顷刻须臾论
于刹那顷刻须臾论亦同理趣。因此,一切之刹那等是世之过程。
一
(自)刹那是圆成耶?顷刻是圆成耶?须臾是圆成耶?(他)然。(自)是色耶?(他)实不应如是言……乃至……。(自)是受……乃至……想……乃至……行……乃至……识耶?(他)实不应如是言……乃至……。
二
(他)不应言:“须臾是圆成。”耶?(自)然。(他)非世尊所仰耶?曰:“诸比丘!此等三者是言依……乃至……诸比丘!此等三者是言依。”有如是之经耶?(自)然。(他)依此,须臾是圆成。
第五章 漏论
今称漏论。此处,于四漏以上,外称为漏;依此,四漏是不为有漏,是故言“四漏为无漏”者,乃说因部之邪执。
一
(自)四漏是无漏耶?(他)然。(自)是道、果、涅槃、预流道、预流果……乃至……觉支耶?(他)实不应如是言……乃至……。
二
(他)不应言:“四漏是有漏。”耶?(自)然。(他)有他漏,依此,彼之[四]漏是有漏耶?(自)实不应如是言……乃至……。(他)依此,四漏是无漏。
第六章 老死论
今称老死论。此处,老死是非圆成[法],故皆不应言世间与出世间。因此,于言“世间法、出世间法”之二者,老死则不说于世间句及出世间句中。故不取此相,言“出世间法之老死是出世间”者,乃大众部之邪执。
一
(自)出世间法之老死是出世间耶?(他)然。(自)是道、果、涅槃……乃至……觉支耶?(他)实不应如是言……乃至……。(自)预流道之老死是预流道耶?(他)实不应如是言……乃至……。(自)预流道之老死是预流道耶?(他)然。(自)预流果之老死是预流果耶?(他)实不应如是言……乃至……。(自)一来道……乃至……一来果……乃至……不还道……乃至……不还果……乃至……阿罗汉道之老死是阿罗汉道耶?(他)实不应如是言……乃至……。(自)阿罗汉道之老死是阿罗汉道耶?(他)然。(自)阿罗汉果之老死是阿罗汉果耶?(他)实不应如是言……乃至……。(自)念处、正勤、神足、根、力、觉支之老死是觉支耶?(他)实不应如是言……乃至……。
二
(他)不应言:“出世间法之老死是世间。”耶?(自)然。(他)是世间耶?(自)实不应如是言……乃至……(他)依此,实于出世间。
第七章 想受论
今称想受论。此处,想受灭尽定是非于如何之法,言四蕴之灭,非世间,亦非出世间;然而“非世间之故是出世间”者,乃说因部之邪执。
一
(自)想受灭尽定是出世间耶?(他)然。(自)是道、果、涅槃……乃至……觉支耶?(他)实不应如是言……乃至……。
二
(他)然不应言:“想受灭尽定是出世间。”耶?(自)然。(他)是世间耶?(自)实不应如是言……乃至……(他)依此,实是出世间。
第八章 第二想受论
今言“非出世间之故是世间”者,乃说因部之邪执。
一
(自)想受灭尽定是世间耶?(他)然。(自)是色耶?(他)实不应如是言……乃至……。(自)是受、想、行、识耶?(他)实不应如是言……乃至……。(自)是欲界耶?(他)实不应如是言……乃至……。(自)是色界耶?(他)实不应如是言……乃至……。(自)是无色界耶?(他)实不应如是言……乃至……。
二
(他)不应言:“想受灭尽定是世间。”耶?(自)然。(他)是出世间耶?(自)实不应如是言……乃至……(他)依此,[想受灭尽定]实是世间。
第九章 第三想受论
今言此应死者、此不应死者,有情无死法性之决定,言“入想受灭尽定者亦应死”,乃王山部之邪执。
一
(自)入想受灭尽定是死耶?(他)然。(自)入想受灭尽定者,有以死终之触、以死终之受、以死终之想、以死终之思、以死终之心耶?(他)实不应如是言……乃至……。(自)入想受灭尽定者,无以死终之触……乃至……以死终之心耶?(他)然。(自)若“入想受灭尽定者无以死终之心”者,汝实不应言:“入想受灭尽定者是死。”
二
(自)入想受灭尽定者是死耶?(他)然。(自)入想受灭尽定者,有触、受、想、思、心耶?(他)实不应如是言……乃至……。(自)入想受灭尽定者无触、受、想、思、心耶?(他)然。(自)无触者有死耶?无受者有死耶?……乃至……无心者有死耶?(他)实不应如是言……乃至……。(自)有触者非有死……乃至……有心者非有死耶?(他)然。(自)若“有触者有死……乃至……有心者有死”,汝实不应言:“入想受灭尽定者有死。”
三
(自)入想受灭尽定者有死耶?(他)然。(自)入想受灭尽定者之身入毒,入武器,得火入耶?(他)实不应如是言……乃至……。(自)入想受灭尽定者之身,毒不得入、武器不得入、火不得入耶?(他)然。(自)若“火不得入”,汝实不应言:“入想受灭尽定者是死。”
四
(自)入想受灭尽定者之身入毒,入武器,得火入耶?(他)然。(自)不成入灭尽定者耶?(他)实不应如是言……乃至……。(他)入想受灭尽定者不死耶?(自)然。(他)有彼之决定,依其决定而定,入想受灭尽定者不死耶?(自)非有[如是之决定]。(他)若“有彼之决定,依其决定而决定,入想受灭尽定者非不死”者,汝实不应言:“入想受灭尽定者不死。”
五
(自)眼识具足者不死耶?(他)然。(自)有彼之决定,依其决定而决定,眼具足者不死耶?(他)非[如是之决定]。(自)若“有彼之决定,依其决定而决定,眼识具足者非不死”者,汝实不应言:“眼识具足者不死。”
第十章 令为无想有情论
今称令为无想有情论。此处,离想而转之修是名为无想定或灭尽定或想受灭尽定。如是之二想受灭尽定者有世间与出世间。此中,世间是凡夫而令为无想有情,出世间是圣者而不令为无想有情。无此区别而无分别,言“想受灭尽定者令为无想有情”者,乃说因部之邪执。
一
(自)想受灭尽定者令为无想有情耶?(他)然。(自)入想受灭尽定者有无贪善根、无瞋善根、无痴善根、信、进、念、定、慧耶?(他)实不应如是言……乃至……。(自)入想受灭尽定者无无贪善根……乃至……慧耶?(他)然。(自)若“无慧”者,汝实不应言:“想受灭尽定者令为无想有情。”
二
(自)想受灭尽定者令为无想有情耶?(他)然。(自)入想受灭尽定者有触、受、想、思、心耶?(他)实不应如是言……乃至……。(自)入想受灭尽定者无触、受、想、思、心耶?(他)然。(自)无触者有修道,无受者有修道……乃至……无心者有修道耶?(他)实不应如是言……乃至……。(自)有触者非有修道……乃至……有心者非有修道耶?(他)然。(自)若“有触者有修道……乃至……有心者有修道”者,汝实不应言:“想受灭尽定者令为无想有情。”
三
(自)想受灭尽定者令为无想有情耶?(他)然。(自)任何人入想受灭尽定者皆应为无想有情耶?(他)实不应如是言……乃至……。
四
(他)不应言:“想受灭尽定者令为无想有情。”耶?(自)然。(他)此处为无想,彼处亦为无想耶?(自)然。(他)若“此处为无想,彼处亦为无想”,汝实不应言:“想受灭尽定者令为无想有情。”
第十一章 业积集论
今称业积集论。此处,言“称业积集者与业异之心不相应无记无所缘者”,乃安达派、正量部邪执。
一
(自)业与业积集是异耶?(他)然。(自)触与触积集是异,受与受积集是异,想与想积集是异,思与思积集是异,心与心积集是异,信与信积集是异,进与进积集是异,念与念积集是异,定与定积集是异,慧与慧积集是异,贪与贪积集是异……乃至……无愧与无愧积集是异耶?(他)实不应如是言……乃至……。
二
(自)业与业积集是异耶?(他)然。(自)业积集与业俱生耶?(他)实不应如是言……乃至……。(自)业积集与业俱生耶?(他)然。(自)与善业俱生之业积集是善耶?(他)实不应如是言……乃至……。(自)与善业俱生之业积集是善耶?(他)然。(自)与乐受相应业俱生之业积集是乐受相应耶?(他)实不应如是言……乃至……。(自)与苦……乃至……不苦……不乐受相应业俱生之业积集是不苦不乐受相应耶?(他)实不应如是言……乃至……。
三
(自)业积集与业俱生耶?(他)然。(自)与不善业俱生之业积集是不善耶?(他)实不应如是言……乃至……。(自)与不善业俱生之业积集是不善耶?(他)然。(自)与乐受相应业俱生之业积集是乐受相应耶?(他)实不应如是言……乃至……。(自)与苦……乃至……不苦不乐受相应业俱生之业积集是不苦不乐受相应耶?(他)实不应如是言……乃至……。
四
(自)业与心俱生,业是有所缘耶?(他)然。(自)业积集与心俱生,业积集是有所缘耶?(他)实不应如是言……乃至……。(自)业积集与心俱生,业积集是无所缘耶?(他)然。(自)业与心俱生,业是无所缘耶?(他)实不应如是言……乃至……。(自)业与心俱生,心坏之时,业坏耶?(他)然。(自)业积集与心俱生,心坏之时,业积集坏耶?(他)实不应如是言……乃至……。(自)业积集与心俱生,心坏之时,业积集不坏耶?(他)然。(自)业与心俱生,心坏之时,业不坏耶?(他)实不应如是言……乃至……。
五
(自)有业之时,有业积集耶?(他)然。(自)业即业积集耶?(他)实不应如是言……乃至……。(自)有业之时,有业积集,由业积集而有异熟耶?(他)然。(自)业即业积集,是业异熟耶?(他)实不应如是言……乃至……。(自)有业之时,有业积集,由业积集而有异熟,异熟是有所缘耶?(他)然。(自)业积集是有所缘耶?(他)实不应如是言……乃至……。(自)业积集是无所缘耶?(他)然。(自)异熟是无所缘耶?(他)实不应如是言……乃至……。
六
(自)业与业积集是异耶?(他)然。(自)非世尊所仰耶?曰:“富留那!或有恼害亦无恼害,造作身行[业];有恼害亦无恼害,造作语行[业]……乃至……造作意行[业],彼之有恼害亦无恼害,造作身行而终,有恼害亦无恼害,造作语行而终……乃至……造作意行而终,生于有恼害亦无恼害之世间,生于有恼害亦无恼害之世间者,触于有恼害亦无恼害之触,触于有恼害亦无恼害之触者,受乐苦满之有恼害亦无恼害之受。例如:人一分天,一分恶趣者。富留那!一切生物之出生乃如是,作处依其[业]而生,触于生者之触。如是之有情,我说:为业之相续者。”有如是之经耶?(他)然。(自)依此,不应言:“业与业积集是异。”
[摄颂曰]:
缘性固定,缘起、世与刹那、顷刻、须臾、四漏是无漏,
出世间法之老死是出世间,想受灭尽定是出世间,
入想受灭尽定者是死,
其道是生于无想有情,业与业积集是异。
第十五品[终]
猜你喜欢 大方广佛华严经中卷卷大意略叙·李通玄 俱舍论疏 第二十卷·法宝 角虎集目次·佚名 妙法莲华经玄赞卷第七(本)·窥基 阿难同学经正文·佚名 第三 瞋怒八偈经之义释·佚名 修行观十二因缘第十七·佚名 由三种所依显念佛胜义·太虚 第二十一章 六王章·佚名 指月录卷之十六·瞿汝稷 卷第二十五·佚名 卷四十(玄奘译)·佚名 目录·佚名 不受不贪分第二十八·朱棣 阴蕴之研究·太虚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