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由三种所依显念佛胜义

──二十五年一月在汕头庵埠各界欢迎会讲──

佛法在离言自证,本无可以宣说的文字语言。而佛以方便利人故说法,则法法皆显不思议理,随举一句一偈,皆可总持全体佛法,无欠无缺。现在即举出三句义,对佛法全体作概略的说明:

一 迷悟依──真如诸佛朗然大觉,明见性真,超九界之苦海,登佛地之彼岸,悟也;众生无明颠倒,背觉合尘,昧万善之净行,逐三途而流转,迷也。然迷之与悟,果何所据而判定耶?心经云:‘诸法空相’;法华云:‘诸法实相’;诸经云:‘真如法性’;或云:‘一真法界’;这即是判定迷悟的所在。因真如法性,为迷悟之所依,迷此真如法性,沦为凡夫,悟此真如法性,即成圣者。因此、举一真如,便可以判定迷悟。

复次、迷悟的关键虽同在真如,然迷迷、悟悟,亦各自有其程度的浅深。如同在六道众生的人道,无始以来,和他道众生一样的沉迷不觉,但现前若是闻了佛法,起了一种新的信解,便从迷中有了觉悟;回顾地狱道等的众生,自然超胜;可是与天道众生一比较,悟的程度又觉不如了。迷的程度既有深浅,悟的程度亦有深浅,人的悟非天的悟,乃至菩萨的悟非佛的悟。

严格地说,迷悟的出发点是在人道,由人道而上天道乃至声闻、辟支,都是从迷入悟。再推而上之,由菩萨至佛,亦可谓从悟入悟。若由人道而下之,即是从悟入迷;至于三途辗转,那就从迷入迷了。

明迷悟依,知人类为迷悟的出发点,所以我们人类,应该如何珍重人生,莫令空过!

二 因果依──藏识藏识、就是通常所谓的本心或本识。因此心识中含藏一切诸法的种子,为一切诸法生起和长成的根本。由种子藏识的因,变成现行诸识的果;复由现行转识的因,熏成种子藏识的果。因因、果果,果果、因因,互相辗转,是亲因缘。故谈真正彻底的因果,即在于此,离此而谈因果,皆非彻底和正确。

又、藏识所以为因果依,因此识无始以来,刹那生灭而连续不断。显明的说,我们现在所作的业因或善或恶,如何能连续保持不失而感受将来或善或恶的业果呢?这就是因藏识中有含藏保持此或善或恶的诸法种子的功能,至将来业力成熟而增盛,便自然地由此识感到异熟果报之体,变现根身、器界。此不但众生所感染的异熟报体是此识,即佛由转识成智所感的妙净报体,亦是此识;同时、还由此变现清净的根身和器界。因此、藏识不但为因之所依,亦为果之所依也。

法界诸法,若依若正,或圣或凡,皆不出因果,而若因若果皆依藏识,故从藏识说明因果,即可总摄若有漏若无漏的世出世间诸法矣。所以、诸经论中阐发唯识教义,亦即由此藏识说明。由此识中现藏善染种子的因,感受未来善染现行的果,所谓‘纵经百千劫,所作业不亡,因缘会遇时,果报还自受’。知恶因恶果之可畏,应如何修习善因以求善果!

三 染净依──意根不净之法谓之染,即为我法二执,烦恼、所知二障所蔽染之诸法;反之破二执,断二障,由摩诃般若大智慧所显所成之诸法,谓之曰净。

所谓二执、二障之染法,本通前六识上所造之业,即破断此执障的功能,亦由于六识闻法修行开发智慧之力也。然染净之总枢,又不能不在笫七之染污意根,由意根之染污,使余识不能清净,即起清净之法,亦被其染污而不纯净;须转染污意根成平等性智的清净意根,方成为清净般若的智慧,伏断执障。可知染净之权衡,操于意根,意根染则诸法染,意根净则诸法净了。

明染净依,即知众生病源之所在,在于染污意根,二执二障所宅故;而对治之药,即是修习摩诃般若的二空智慧,由二空智慧现起,二执二障次第伏断,菩提涅槃自得圆成矣。

由前三种所依,各自皆能总持佛法,而以三种综合包摄整个佛法,尤为详尽。复次、亦可由此三种所依阐明念佛之义。一、迷悟依的真如法性,证悟实现时,就是佛的法身;故念此即念佛的法身。二、因果依的藏识,转成四智相应清净八识的无垢庵摩罗识时,就是圆满报身──自受用身佛。三、染净依的第七意根,转成平等性等三智相应前七识时,就现起应化身佛──他受用及变化;故念此亦即可念应化身佛。由三种所依总显佛之三身,则念佛即可于一念之中具念三身佛了。一月十四日,假座龙溪中学。(竹摩记)(见海刊十七卷三期)


猜你喜欢
  卷第十五·雷庵正受
  阿毗达磨品类足论 第二卷·世友
  卷四百六十八·佚名
  卷二十·性音
  释禅波罗蜜次第法门卷第一之下·智顗
  卷第八·应庵昙华
  说无垢称经赞卷第四(末)·窥基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讲义 五·江味农
  卷八十一·道世
  卷一百九十五·佚名
  仁王护国般若波罗蜜多经疏卷下·良贲
  唯生论读后·太虚
  劝发菩提心文原文·省庵
  林泉老人评唱投子丹霞颂古总序·投子义青
  卷三十九·性音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全史宫词卷十四 五代·史梦兰

    ○梁梁,太祖朱晃,初名温,赐名全忠,砀山人。始以黄巢部将降唐。天复元年,封梁王。天祐四年,受唐禅,都洛阳,在位六年,为子友圭所杀,葬宣陵,改元二(开平、乾化)。末帝瑱,初名友真,太祖第三子,初封均王,守东都。讨友圭即位,都开封。不改元,仍

  • 卷六百三十二·佚名

    <集部,总集类,御定全唐诗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卷六百三十二司空图司空图字表圣河中虞乡人咸通末擢进士第由宣歙幕历礼部郎中僖宗行在用为知制诰中书舍人归隐中条山王官谷龙纪乾寜间徵拜旧官及以户兵二部侍郎召皆不

  • 卷四百二·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卷四百二元稹遣春十首晓月笼云影鸎声余雾中暗芳飘露气轻寒生柳风冉冉一趋府未为劳我躬因兹得晨起但觉情兴隆久雨怜霁景偶来堤上行空蒙天色嫩杳淼江面平百草短长出衆禽高下鸣春阳各有分予亦澹无

  • 卷十·齐三·佚名

    楚王死楚王死,太子在齐质。苏秦谓薛公曰:“君何不留楚太子,以市其下东国?”薛公曰:“不可。我留太子,郢中立王,然则是我抱空质而行不义于天下也。”苏秦曰:“不然郢中立王,君因谓其新王曰:“与我下东国,吾为王杀太子。不然,吾将与

  • 卷一百三十四·毕沅

      ◎宋纪一百三十四 ∷起重光大荒落正月,尽九月,凡九月。   ○高宗受命中兴全功至德圣神武文昭仁宪孝皇帝   绍兴三十一年金正隆六年   春,正月,甲戌朔,日有食之。   壬午,金主以将如南京,命司徒、御史大夫萧玉为

  • 资治通鉴后编卷一百五十三·徐乾学

    元纪一【起上章执徐正月尽黓敦牂六月凡二年有竒】世祖圣德神功文武皇帝【讳呼必赉睿宗第四子母荘圣太后色哷氏以乙亥嵗八月乙卯生实宋寜宗之嘉定八年也及长仁明英武事太后至孝尤善抚下纳鸿吉哩氏为妃嵗辛亥六月宪宗

  • 卷四十四·佚名

    十一月初八日(辛未),福康安奏言:台湾贼匪蔓延日久,官兵力疲气馁,总未蒇功。蒙将屯练贵州、广西兵丁预为调拨,各兵俱系生力,锐气方盛,进剿必能得力。臣适因风信不顺,守候数旬。粤西兵业俱到齐,屯练已有至泉州之信,贵州官兵不日亦可

  • 明武宗毅皇帝实录卷之七十八·佚名

    正德六年八月戊寅朔□ 大社 大稷○监察御史江万实言朝廷凡大事必令会官议拟正欲合众论之公以求事理之当然非素有一定之见岂能决择于立谈之间况窃听于旁者每如堵墙机密重务不免传泄自今凡有会议先具揭帖送与议者至期乃

  •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一百二十一·佚名

    万历十年二月庚寅朔 上御皇极殿○升云南按察使魏体明为本省右布政使山东副使贾仁元为狭西右参政山东佥事李□为广西右参议 裁革山东德州左卫莱州卫各知事一员○辛卯升贵州按察使刘经纬为四川右布政○狭西巡按赫瀛劾

  • 卷之一百五十二·佚名

    光绪八年。壬午。九月。己亥。谕军机大臣等。庆志奏、凉州副都统崇志任意妄为。每于酒后商办公事。毁骂属员。协佐等官不敢分辩。本年三月闲阅看庆志步射。该副都统称其精神强健。办事妥协。甚为褎奖。至七月军政时

  • 五禮二·佚名

    時日◎時日州縣以春秋二仲上丁,釋奠大成至聖文宣王。前一月,檢擧關所屬排辦。齋戒◎齋戒前釋奠五日,應行事執事官竝散齋三日,宿於正寢;致齋二日,一日於廳事,一日於祠所。凡散齋,治事如故,唯不縱酒,不食葱韭蒜薤,不弔喪問疾,不聽樂

  • 天方性理留传卷三·刘智

      概言  第三卷历叙小世界,所以显著之由。小世界有有形之显著,有无形之显著。观于有形之显著,可以知造物自然之妙,观于无形之显著,可以知天人一致之精。小世界之形,后于天地,小于天地。小世界之理,先于两间,广于两间。盖因

  • 卷十七·魏了翁

    钦定四库全书仪礼要义卷十七宋 魏了翁 撰大射仪二賔酢主人南靣授爵郷所受者賔以虚爵降云云主人北靣拜受爵賔主人之左拜送爵 释曰自此尽西序东靣论賔酢主人之事以经云主人北靣明凡授爵郷所受者郷饮酒郷射献酢酬皆然

  • 上孟·章世纯

    ○勾践事吴勾践之智也、能下人也、夫越不事吴、吴不能释越矣、故君子谓勾贱为审天极也、且吴与越、同音共律、霸王之气、见于地户、而未知所当也、天其或者遂以越多吴乎或犹将有反焉勾践曰吾终以其北

  • 卷十六·佚名

    释初品中毗梨耶波罗蜜之余问曰:云何名精进相?答曰:于事必能,起发无难,志意坚强,心无疲倦,所作究竟,如是等名精进相。复次,如佛所说精进相者,身心不息故。譬如释迦文尼佛,先世曾作贾客主,将诸贾人入险难处。是中有罗刹鬼,以手

  • 菩提场所说一字顶轮王经 第四卷·佚名

    菩提场所说一字顶轮王经 第四卷开府仪同三司特进试鸿胪卿肃国公食邑三千户赐紫赠司空谥大鉴正号大广智大兴善寺三藏沙门不空奉诏译密印品之余以右手握大指作拳。加持五处。名如来甲印一切佛顶中是印大威德若离

  • 师友谈记·李廌

    北宋李廌撰。一卷。此书记苏轼、范祖禹及黄庭坚、秦观、晁补之、张耒、苏过等人所谈,故曰《师友谈记》。书中可见北宋名人轶事、言论、风采,且大都确实可据,有资料价值。书中称哲宗为“今上”,末记苏轼帅定州事,据此

  • 南宋杂事诗·佚名

    清诗总集。七卷。清厉鹗、符曾、吴焯、赵昱、沈嘉辙、陈芝光、赵信等撰。此编作者六人每人百首,符曾一百零一首。诗中采摭故实以咏南宋杭州史事,凡与杭州无关者概不入咏。此编为补明田汝成《西湖游览志》、《西湖游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