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品
第一章 劫住论
今称劫住论。此处,言“破和合僧者一劫煮于地狱”,即破和合僧者一劫间完全住于地狱,乃王山部之邪执。
一
(自)劫住者得住一劫耶?(他)然。(自)劫之初耶?[同时]佛陀生于世间耶?(他)实不应如是言……乃至……。(自)劫住者得住一劫耶?(他)然。(自)劫之初耶?[同时]僧伽破耶?(他)实不应如是言……乃至……。(自)劫住者得住一劫耶?(他)然。(自)劫之初耶?[同时]劫住者作劫住之业耶?(他)实不应如是言……乃至……。(自)劫住者得住一劫耶?(他)然。(自)劫之初耶?[同时]劫住之人死耶?(他)实不应如是言……乃至……。
二
(自)劫住者得住一劫耶?(他)然。(自)住于过去之劫耶?住于未来之劫耶?(他)实不应如是言……乃至……。(自)劫住者得住一劫耶?(他)然。(自)住二劫之间耶?住三劫之间耶?住四劫之间耶?(他)实不应如是言……乃至……。(自)劫住者得住一劫耶?(他)然。(自)劫住者于劫烧尽时趣何耶?(他)趣于他世界。(自)死而趣耶?趣空中耶?(他)死而趣。(自)劫住之业顺次生异熟耶?(他)实不应如是言……乃至……。(自)趣于空中耶?(他)然。(自)劫住者具神通者耶?(他)实不应如是言……乃至……。(自)劫住者具神通者耶?(他)然。(自)依劫住者而修欲神足、修进神足、修心神足、修思惟神足耶?(他)实不应如是言……乃至……。
三
(他)不应言:“劫住者得住一劫。”耶?(自)然。(他)非世尊所[言]耶?曰:
“堕恶生人、堕地狱人、劫住者、破僧伽者、
乐党派者、非法住者由瑜伽安稳而随,
破和合僧,一劫间煮于地狱。”
有如是之经耶?(自)然。(他)故,劫住者得住一劫。
第二章 得善心论
今称得善心论。于自宗,劫住者唯得欲界善,然而依此不得所舍其生之大或出世间[心]。然不区别此,言彼[劫住者]于一律不得善心,乃为北道派之[邪执]。
一
(自)劫住者不可能得善心耶?(他)然。(自)劫住者可能行布施耶?(他)然。(自)若劫住者可能布施者,汝实不应言:“劫住者不可能得善心。”(自)劫住者不可能得善心耶?(他)然。(自)劫住者施衣、施食、施床座、施病缘药资具、施嚼食、施啖食、施饮水、礼拜支提、献华鬘于支提、献香、献涂香、右绕支提而得耶?(他)然。(自)若“劫住者右绕支提”者,汝实不应言:“劫住者不可能得善心。”
二
(他)劫住者可能得善心耶?(自)然。(他)可能由此所出得善心耶?(自)然。(他)可能得色界……乃至……无色界……乃至……出世间之善心耶?(自)实不应如是言……乃至……。
第三章 无间[业]计划者论
今称无间[业]计划者论。此处,言“无间[业]计划者”。为蕴破坏(死)与异熟于无间之所命杀母等无间之业,其时依其决定性之命令以作其业,彼[与命令之人]生遂行之思,故邪性决定,不得入于正性决定。[然而]依非决定性之命令而所命作其业,彼[命令者]不生遂行之思,故不为邪性决定,得入正性决定。此乃自宗(自论师)之定说。然而,依彼非决定性之命令,言同样不得入正性决定,乃北道派之邪执。
一
(他)计划无间[业]之补特伽罗得入正性决定耶?(自)然。(他)得入邪性决定及正性决定之两者耶?(自)实不应如是言……乃至……。(他)计划无间[业]之补特伽罗得入正性决定耶?(自)然。(他)此计划之业非生恶作、追悔耶?(自)然。(他)若此计划之业生恶作、追悔,汝实不应言:“计划无间[业]之补特伽罗得入正性决定。”。
二
(自)计划无间[业]之补特伽罗不可能入正性决定耶?(他)然。(自)杀母、杀父、杀阿罗汉、以害心出世尊之血、破僧伽者耶?(他)实不应如是言……乃至……。(自)计划无间[业]之补特伽罗不可能避其业、除恶作、除追悔而入正性决定耶?(他)然。(自)杀母……乃至……破僧伽耶?(他)实不应如是言……乃至……。(自)计划无间[业]之补特伽罗不可能避其业、除恶作、除追悔而入正性决定耶?(他)然。(自)非避其业、除恶作、除追悔耶?(他)然。(自)若避其业、除恶作、除追悔,汝实不应言:“计划无间[业]之补特伽罗不可能避其业、除恶作、除追悔而入正性决定。”
三
(他)计划无间[业]之补特伽罗得入正性决定耶?(自)然。(他)非有彼业之计划耶?(自)然。(他)若有彼业之计划,汝实不应言:“计划无间[业]之补特伽罗可入正性决定。”
第四章 决定者入决定论
今称决定者入决定论。此处,有二种之决定。邪性决定即无间业与正性决定即圣道。除此二决定而外不名为决定。一切余三地之法名不决定。成就是等亦不决定。然而,佛依自身之智力,记别“此有情于未来得菩提”之菩萨者多功德故,而言“决定者”。以上唯执此之[所言决言]语,最后有之菩萨“依其生而现观其法”之意思,言“决定是入决定”,乃东山住部、西山住部之邪执。
一
(自)决定者入决定耶?(他)然。(自)邪性决定者入正性决定,正性决定者入邪性决定耶?(他)实不应如是言……乃至……。(自)决定者入决定耶?(他)然。(自)前修道而后入决定耶?(他)实不应如是言……乃至……。(自)前修预流道而后入预流决定耶?(他)实不应如是言……乃至……。(自)前修一来道……乃至……修阿罗汉道而后入阿罗汉决定耶?(他)实不应如是言……乃至……。(自)前修念住……乃至……正勤……乃至……神足……乃至……根……乃至……力……乃至……觉支而后入决定耶?(他)实不应如是言……乃至……。
二
(他)不应言:“决定者入决定。”耶?(自)然。(他)菩萨依其生而不得现观其法耶?(自)实不应如是言……乃至……。(他)依此,实是决定者入决定。
第五章 有覆论
今名有覆论。此处,若清净者,净化作用不[余留]者,言“覆盖、障、覆者为断盖”者,乃北道派之邪执。
一
(自)有覆者是断盖耶?(他)然。(自)有染者是断贪,瞋者是断瞋,愚者是舍痴,有烦恼是断烦恼耶?(他)实不应如是言……乃至……。(自)依贪而断贪,依瞋而舍瞋,依痴而断痴,依烦恼而断烦恼耶?(他)实不应如是言……乃至……。(他)贪是心相应,道是心相应耶?(自)然。(他)二触……乃至……二心是俱起耶?(自)实不应如是言……乃至……。(他)贪是不善而道是善耶?(自)然。(他)善不善、有罪无罪、劣胜、黑白之相对法[同时]现前耶?(自)然。(他)非世尊所[言]耶?曰:“诸比丘!此四者极远而远,何等为四?诸比丘!天与地是第一极远而远……乃至……因此,不善之人与善士之法是相隔。”有如是之经耶?(自)然。(他)依此,不应言:“善不善……乃至……现前。”
二
(自)有覆是断盖耶?(他)然。(自)非世尊所[言]耶?曰:“彼如是乃入定、净、清净、无垢、离染、柔软、堪任、安住,达不动之时,顾心于诸漏之尽智。”有如是之经耶?(他)然。(自)依此,不应言:“有覆者断盖。”
三
(他)不应言:“有覆者断盖。”耶?(自)然。(他)非世尊所[言]耶?曰:“如是知、如是见之人,心由欲漏而解脱……乃至……由无明漏而心解脱。”有如是之经耶?(自)然。(他)依此,有覆者断盖。
第六章 现前论
今称现前论。现前者乃结之现前。即具足是等之烦恼者。
一
(自)现前者是断结耶?(他)然。(自)有染者断贪,瞋者断瞋,愚者舍痴,有烦恼断烦恼耶?(他)实不应如是言……乃至……。(自)依贪而断贪,依瞋而舍瞋,依痴而断痴,依烦恼而断烦恼耶?(他)实不应如是言……乃至……。(他)贪是心相应,道是心相应耶?(自)然。(他)二触……乃至……二心是俱起耶?(自)实不应如是言……乃至……。(他)贪是不善,道是善耶?(自)然。(他)善不善、有罪无罪、劣胜、黑白之相对法[同时]现前耶?(自)实不应如是言……乃至……。(他)善不善、有罪无罪、劣胜、黑白之相对法[同时]现前耶?(自)然。(他)非世尊所[言]耶?曰:“诸比丘!此四者极远而远,何等为四?诸比丘!天与地是第一之极远而远……乃至……因此,不善之人与善士之法者相隔。”有如是之经耶?(自)然。(他)依此,不应言:“善不善……乃至……现前。”
二
(自)现前者断结耶?(他)然。(自)非世尊所[言]耶?曰:“彼如是乃入定、净、清净、无垢、离染、柔软、堪任、安住,达不动之时,顾心于诸漏之尽智。”有如是之经耶?(他)然。(自)依此,不应言:“现前者断结。”
三
(他)不应言:“现前者断结。”耶?(自)然。(他)非世尊所[言]耶?曰:“如是知、如是见人之心是由欲漏而解脱……乃至……由无明漏而心解脱。”有如是之经耶?(自)然。(他)依此,现前者断结。
第七章 入定者味乐论
今称入定者味乐论。此处,依止“圆具初禅而住,彼味乐之”等语,而入定者味乐[其禅],彼所言禅欲与禅有所缘,乃安达派之邪执。
一
(自)入定者味乐[其禅],以禅欲、禅为所缘耶?(他)然。(自)其禅是其禅之所缘耶?(他)实不应如是言……乃至……。(自)其禅是其禅之所缘耶?(他)然。(自)依其触而触其触,依其受而感受其受,依其想而想其想,依其思而思其思,依其心而思惟其心,依其寻而寻求其寻,依其伺而伺察其伺,依其喜而喜其喜,依其念而忆其念,依其慧而知其慧耶?(他)实不应如是言……乃至……。
二
(自)禅欲是心相应,禅是心相应耶?(他)然。(自)二触……乃至……二心俱起耶?(他)实不应如是言……乃至……。(自)禅欲是不善,禅是善耶?(他)然。(自)善恶、有罪无罪、劣胜、黑白之相对法[同时]现前耶?(他)实不应如是言……乃至……。(自)善恶、有罪无罪、劣胜、黑白之相对法[同时]现前耶?(他)然。(自)非世尊所[言]耶?曰:“诸比丘!此等之四者极远而远,何等为四?诸比丘!天与地者第一之极远而远……乃至……因此,不善之人与善士之法相隔。”有如是之经耶?(他)然。(自)是故,不应言:“善恶……乃至……现前。”
三
(他)不应言:“入定者味乐[其禅],以禅欲、禅为所缘。”耶?(自)然。(他)非世尊所[言]耶?曰:“离欲恶不善法,圆具初禅而住,彼味乐之,味乐而依彼生喜。寻伺寂定之故……乃至……圆具第二禅……乃至……第三禅……乃至……第四禅而住,彼味乐之,味乐而依彼生喜。”有如是之经耶?(自)然。(他)是故,入定者味乐[其禅],以禅欲、禅为所缘。
第八章 不快贪论
今称不快贪论。此处,于“以如何受、乐、苦、非苦非乐受、彼欢、赞、贪着此受而住”之经,言依欢所见。[然而],依止所言“欢”之语而言“对苦受亦贪着之故有欢喜。故有不快贪”者,乃北道派之邪执。指彼等言“有不快贪耶?”是自论师。此处,言“不快贪”,即于不悦之苦受而希望“呜呼于我有”此!“然依邪执而肯定是他论师”。其余此处唯明义。
一
(自)有不快贪耶?(他)然。(自)有欢苦之有情,以如何于望苦、希、愿、求、探、于苦贪者而安住耶?(他)实不应如是言……乃至……。(自)有欢乐之有情,非如何之乐于望、希、愿、求、探、乐贪者而安住耶?(他)然。(自)若“有欢乐……乃至……而安住”,汝不应言:“有不快贪。”
二
(自)有不快贪耶?(他)然。(自)对苦受,贪随眠者附随;对乐受,恚随眠者附随耶?(他)实不应如是言……乃至……。(自)非对乐受,贪随眠者附随;非对苦受,恚随眠者附随耶?(他)然。(自)若“对乐受,贪随眠者附随,对苦受,恚随眠者附随”,汝不应言:“有不快贪。”
三
(他)不应言:“有不快贪。”耶?(自)然。(他)非世尊所[言]耶?曰:“彼如是顺逆于入定,以如何之受,受乐、苦、非乐非苦。彼欢、赞、贪着此受而住。”。有如是之经耶?(自)然。(他)是故,有不快贪。
第九章 法渴爱无记论
今称法渴爱无记论。此处,所言色渴爱……乃至……法渴爱,此等六渴爱中,最后之渴爱言法渴爱故,是故言“此为无记”,乃东山住部之邪执。
一
(自)法渴爱是无记耶?(他)然。(自)是异熟无记、作无记、色、涅槃、眼处……乃至……所触处耶?(他)实不应如是言……乃至……。(自)法渴爱是无记耶?(他)然。(自)色渴爱是无记耶?(他)实不应如是言……乃至……。(自)法渴爱是无记耶?(他)然。(自)声渴爱……乃至……香渴爱……乃至……味渴爱……乃至……触渴爱是无记耶?(他)实不应如是言……乃至……。(自)色渴爱是不善耶?(他)然。(自)法渴爱是不善耶?(他)实不应如是言……乃至……。(自)声渴爱……乃至……触渴爱是不善耶?(他)然。(自)法渴爱是不善耶?(他)实不应如是言……乃至……。
二
(自)渴爱是无记耶?(他)然。(自)“渴爱是不善”非世尊所[言]耶?(他)然。(自)若“渴爱是不善”者为世尊言,汝不应言:“法渴爱是无记。”(自)法渴爱是无记耶?(他)然。(自)“贪爱是不善”为世尊所言,法渴爱非贪爱耶?(他)然。(自)若“贪爱是不善”为世尊所言,法渴爱是贪爱,汝不应言:“法渴爱是无记。”
三
(自)法渴爱是贪爱而无记耶?(他)然。(自)色渴爱是贪爱而无记耶?(他)实不应如是言……乃至……。(自)法渴爱是贪爱而无记耶?(他)然。(自)声渴爱……乃至……香渴爱……乃至……味渴爱……乃至……触渴爱是贪爱而无记耶?(他)实不应如是言……乃至……。(自)色渴爱是贪爱而不善耶?(他)然。(自)法渴爱是贪爱而不善耶?(他)实不应如是言……乃至……。(自)声渴爱……乃至……触渴爱是贪爱而不善耶?(他)然。(自)法渴爱是贪爱而不善耶?(他)实不应如是言……乃至……。
四
(自)法渴爱是无记耶?(他)然。(自)非世尊所[言]耶?曰:“如是之欲渴爱、有渴爱、无有渴爱者,是渴爱之再生,与喜贪俱行,欢彼此之处。”有如是之经耶?(他)然。(自)是故,不应言:“法渴爱是无记。”
五
(他)不应言:“法渴爱是无记。”耶?(自)然。(他)其非法之渴爱耶?(自)然。(他)若“其是法渴爱”,是故汝应言:“法渴爱是无记。”
第十章 法渴爱非苦集论
今称法渴爱非苦集论。此处,言“其是法之渴爱”故,不为苦集因,乃东山住部之邪执。
一
(自)法渴爱非苦集耶?(他)然。(自)色渴爱非苦集耶?(他)实不应如是言……乃至……。(自)法渴爱非苦集耶?(他)然。(自)声渴爱……乃至……触渴爱非苦集耶?(他)实不应如是言……乃至……。(自)色渴爱是苦集耶?(他)然。(自)法渴爱是苦集耶?(他)实不应如是言……乃至……。(自)声渴爱……乃至……触渴爱是苦集耶?(他)然。(自)法渴爱是苦集耶?(他)实不应如是言……乃至……。
二
(自)法渴爱非苦集耶?(他)然。(自)“渴爱是苦集”非世尊所[言]耶?(他)然。(自)若“渴爱是苦集”为世尊所言,汝不应言:“法渴爱非苦集。”(自)法渴爱非苦集耶?(他)然。(自)“贪爱是苦集”为世尊所言,法渴爱非贪爱耶?(他)然。(自)若“贪爱是苦集”为世尊所言,法渴爱是贪爱,汝不应言:“法渴爱是苦集。”
三
(自)法渴爱是贪爱而不是苦集耶?(他)然。(自)色渴爱是贪爱而不是苦集耶?(他)实不应如是言……乃至……。(自)法渴爱是贪爱而不是苦集耶?(他)然。(自)声渴爱……乃至……触渴爱是贪爱而非苦集耶?(他)实不应如是言……乃至……。(自)色渴爱是贪爱而苦集耶?(他)然。(自)法渴爱是贪爱而苦集耶?(他)实不应如是言……乃至……。(自)声渴爱……乃至……触渴爱是贪爱而苦集耶?(他)然。(自)法渴爱是贪爱而苦集耶?(他)实不应如是言……乃至……。
四
(自)法渴爱非苦集耶?(他)然。(自)非世尊所[言]耶?曰:“如是之欲渴爱、有渴爱、无有渴爱,是渴爱之再生,与喜贪俱行,欢彼此之处。”有如是之经耶?(他)然。(自)是故,不应言:“法渴爱非苦集。”
五
(他)不应言:“法渴爱非苦集。”耶?(自)然。(他)其法非渴爱耶?(自)然。(他)若“其法是渴爱”,是故汝应言:“法渴爱非苦集。”
[摄颂曰]:
劫住者得一劫住,劫住不可能得善心,
计划无间业之补特伽罗得入正性决定,
决定者入决定,有覆者断盖,现前者断结,
入定者、不快贪、法渴爱是无记,法渴爱非苦集。
第十三品[终]
猜你喜欢 卷第三十七·佚名 卷第八十七·佚名 三峰藏和尚语录卷第十五·三峰法藏 诸法集要经卷第十·佚名 金光明最胜王经卷第九·佚名 卷第二十四·佚名 无常品第三之馀·佚名 彻悟禅师语录卷上·彻悟 卷之一·佚名 以真俗二谛破诸执见·印光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经卷下·佚名 佛说大乘菩萨藏正法经卷第三十六·佚名 序·佚名 卷第二十五·佚名 菩提资粮论卷第六·龙树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