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品
第一章 律仪业论
今称律仪业论。此处,依止于“以眼见色取相……乃至……不取相。”之经[文],言“律仪、非律仪皆是业”,乃大众部之邪执。
一
(自)律仪是业耶?(他)然。(自)眼根律仪是眼业耶?(他)实不应如是言……乃至……。(自)耳根律仪……乃至……鼻根律仪……乃至……舌根律仪……乃至……身根律仪是身业耶?(他)实不应如是言……乃至……。(自)身根律仪是身业耶?(他)然。(自)眼根律仪是眼业耶?(他)实不应如是言……乃至……。(自)身根律仪是身业耶?(他)然。(自)耳根律仪……乃至……鼻根律仪……乃至……舌根律仪是舌业耶?(他)实不应如是言……乃至……。(自)意根律仪是意业耶?(他)实不应如是言……乃至……。(自)意根律仪是意业耶?(他)然。(自)眼根律仪是眼业耶?(他)实不应如是言……乃至……。(自)意根律仪是意业耶?(他)然。(自)耳根律仪……乃至……鼻根律仪……乃至……舌根律仪……乃至……身根律仪是身业耶?(他)实不应如是言……乃至……。
二
(自)非律仪是业耶?(他)然。(自)眼根非律仪是眼业耶?(他)实不应如是言……乃至……。(自)耳根非律仪……乃至……鼻根非律仪……乃至……舌根非律仪……乃至……身根非律仪是身业耶?(他)实不应如是言……乃至……。(自)身根非律仪是身业耶?(他)然。(自)眼根非律仪是眼业耶?(他)实不应如是言……乃至……。(自)身根非律仪是身业耶?(他)然。(自)耳根非律仪……乃至……鼻根非律仪……乃至……舌根非律仪是舌业耶?(他)实不应如是言……乃至……。(自)意根非律仪是意业耶?(他)实不应如是言……乃至……。(自)意根非律仪是意业耶?(他)然。(自)眼根非律仪是眼业耶?(他)实不应如是言……乃至……。(自)意根非律仪是意业耶?(他)然。(自)耳根非律仪……乃至……鼻根非律仪……乃至……舌根非律仪……乃至……身根非律仪是身业耶?(他)实不应如是言……乃至……。
三
(他)不应言:“律仪、非律仪皆是业。”耶?(自)然。(他)非世尊所[言]耶?曰:“诸比丘!世有比丘,以眼见色已而取相……乃至……不取相,以耳闻而……乃至……以意识法而取相……乃至……不取相。”有如是之经耶?(自)然。(他)依此,律仪、非律仪皆是业。
第二章 业论
今称业论。此处,依止于“诸比丘!我不说故思业……乃至……”之经文,而言“一切业有异熟”,乃大众部之邪执。对彼等而言“诸比丘!我说思为业”,大师不区别而说“思为业”,唯彼之善不善[业]有异熟,无记无异熟,为示此区别而问“一切之业……”是自论师,肯定是他论师。
一
(自)一切之业有异熟耶?(他)然。(自)一切之思有异熟耶?(他)实不应如是言……乃至……。(自)一切之思有异熟耶?(他)然。(自)异熟无记之思是有异熟耶?(他)实不应如是言……乃至……。(自)一切之思有异熟耶?(他)然。(自)作无记之思有异熟耶?(他)实不应如是言……乃至……。(自)一切之思有异熟耶?(他)然。(自)欲界系之异熟无记之思有异熟耶?(他)实不应如是言……乃至……。(自)一切之思有异熟耶?(他)然。(自)色界系、无色界系、无系属之异熟无记之思有异熟耶?(他)实不应如是言……乃至……。(自)一切之思有异熟耶?(他)然。(自)欲界系之作无记之思有异熟耶?(他)实不应如是言……乃至……。(自)一切之思有异熟耶?(他)然。(自)色界系、无色界系作无记之思有异熟耶?(他)实不应如是言……乃至……。
二
(自)异熟无记之思无异熟耶?(他)然。(自)若“异熟无记之思无异熟”者,汝实不应言:“一切之思有异熟。”(自)作无记之思无异熟耶?(他)然。(自)若“作无记之思是无异熟”者,汝不应言:“一切之思有异熟。”(自)欲界系、色界系、无色界系、无系属之异熟无记之思无异熟耶?(他)然。(自)若“无系属异熟无记之思无异熟”者,汝实不应言:“一切之思有异熟。”(自)欲界系、色界系、无色界系之作无记无异熟耶?(他)然。(自)若“无色界系作无记之思无异熟”者,汝实不应言:“一切之思有异熟。”
三
(他)不应言:“一切业有异熟。”耶?(自)然。(他)非世尊所[言]耶?曰:“诸比丘!我不说故思业所作之积集者不受[果]而灭。其必生现法或后生。”有如是之经耶?(他)然。(自)依此,一切之业有异熟。
第三章 声异熟论
今称声异熟论。此处,执“彼若其业遂行、蓄积、积聚、增大……有梵音”等是不如理,言“声是异熟”,乃大众部之邪执。对彼,唯业等起之非色法得异熟之名,然而色法因示无此语而问自论师,肯定是他论师。
一
(自)声是异熟耶?(他)然。(自)顺乐受、顺苦受、顺不苦不乐受、乐受相应、苦受相应、不苦不乐受相应、触相应、受相应、想相应、思相应、心相应、有所缘、其有运心、观念、存念、作意、思、希望、愿耶?(他)实不应如是言……乃至……。(自)非顺乐受、非顺苦受……乃至……无所缘,其无运心……乃至……愿耶?(他)然。(自)若“非顺乐受、非顺苦受……乃至……其无运心……乃至……愿”者,汝实不应言:“声是异熟。”
二
(自)触是异熟,触是顺乐受……乃至……有所缘,其有运心……乃至……愿耶?(他)然。(自)声是异熟,声是顺乐受……乃至……有所缘,其有运心……乃至……愿耶?(他)实不应如是言……乃至……。(自)声是异熟,声非顺乐受……乃至……无所缘,其无运心……乃至……愿耶?(他)然。(自)触是异熟,触非顺乐受……乃至……无所缘,其无运心……乃至……愿耶?(他)实不应如是言……乃至……。
三
(他)不应言:“声是异熟。”耶?(自)然。(他)非世尊所[言]耶?曰:“彼若遂行、蓄积、积聚、增大其业者,有梵音,有伽陵伽之音。”有如是之经耶?(自)然。(他)依此,声是异熟。
第四章 六处论
今称六处论。此处,六处由所作业而生,故言异熟者,乃大众部之邪执。
一
(自)眼处是异熟耶?(他)然。(自)顺乐受、顺苦受……乃至……有所缘,其有运心……乃至……愿耶?(他)实不应如是言……乃至……。(自)非顺乐受……乃至……非有所缘,其无运心……乃至……愿耶?(他)然。(自)若“非顺受……乃至……无所缘,其无运心……乃至……愿”者,汝实不应言:“眼处是异熟。”
二
(自)触是异熟,触是顺乐受……乃至……有所缘,其有运心……乃至……愿耶?(他)然。(自)眼处是异熟,眼处是顺乐受……乃至……有所缘,其有运心……乃至……愿耶?(他)实不应如是言……乃至……。(自)眼处是异熟,眼处是非顺乐受……乃至……无所缘,其无运心……乃至……愿耶?(他)然。(自)触是异熟,非顺乐受……乃至……无所缘,其无运心……乃至……愿耶?(他)实不应如是言……乃至……。
三
(自)耳处……乃至……鼻处……乃至……舌处……乃至……身处是异熟耶?(他)然。(自)顺乐受、顺苦受……乃至……有所缘,其有运心……乃至……愿耶?(他)实不应如是言……乃至……。(自)非顺乐受……乃至……无所缘,其无运心……乃至……愿耶?(他)然。(自)若“非顺乐受……乃至……无所缘,其无运心……乃至……愿”者,汝实不应言:“身处是异熟。”(自)触是异熟,触是顺乐受……乃至……有所缘,其有运心……乃至……愿耶?(他)然。(自)身处是异熟,身处是顺乐受……乃至……有所缘,其有运心……乃至……愿耶?(他)实不应如是言……乃至……。(自)身处是异熟,身处是非顺乐受……乃至……无所缘,其无运心……乃至……愿耶?(他)然。(自)触是异熟,触是非顺乐受……乃至……无所缘,其无运心……乃至……愿耶?(他)实不应如是言……乃至……。
四
(他)不应言:“六处异熟。”耶?(自)然。(他)六处非由业之所作而生耶?(自)然。(他)若“六处由业之所作而生”者,汝实应言:“六处是异熟。”
第五章 极七返论
今称极七返[有]论。此处,言极七返补特伽罗依极七返性而决定,乃北道派之邪执。为彼等,除圣道之外,于彼非决定,彼依其[圣道]且由极七返性而决定,为示此分别而问者是自论师,肯定者是他论师。
一
(自)极七返补特伽罗由极七返而决定耶?(他)然。(自)即夺母命、夺父命、夺阿罗汉之命、以恶心出如来之血、破僧伽者耶?(他)实不应如是言……乃至……。
二
(自)极七返补特伽罗由极七返而决定耶?(他)然。(自)中间不能现观法耶?(他)实不应如是言……乃至……。(自)中间不能现观法耶?(他)然。(自)是夺母命、夺父命、夺阿罗汉之命、以恶心出如来之血、破僧伽者耶?(他)实不应如是言……乃至……。
三
(自)极七返补特伽罗由极七返而决定耶?(他)然。(自)依其决定,极七返补特伽罗由极七返而所决定而有其决定耶?(他)实不应如是言……乃至……。(自)有念处、正勤、神定、根、力、觉支,依其等觉支[等],极七返补特伽罗由极七返而决定耶?(他)实不应如是言……乃至……。
四
(自)依其决定,极七返补特伽罗由极七返而所决定而无其决定耶?(他)然。(自)若“依其决定,极七返补特伽罗由极七返而所决定而无其决定”者,汝实不应言:“极七返补特伽罗由极七返而决定。”(自)依其等觉支[等],极七返补特伽罗由极七返而所决定而无其等念处……乃至……觉支等耶?(他)然。(自)若“依其等觉支[等],极七返补特伽罗由极七返而所决定而无其等念处……乃至……觉支等”者,汝实不应言:“极七返补特伽罗自极七返而决定。”
五
(自)极七返补特伽罗由极七返而决定耶?(他)然。(自)依一来为决定耶?(他)实不应如是言……乃至……。(自)依不还为决定耶?(他)实不应如是言……乃至……。(自)依阿罗汉为决定耶?(他)实不应如是言……乃至……。(自)依如何为决定耶?(他)依预流为决定。(自)极七返补特伽罗由极七返而决定耶?(他)然。(自)虽任何人入预流决定悉由极七返而决定耶?(他)实不应如是言……乃至……。
六
(他)不应言:“极七返补特伽罗由极七返而决定。”耶?(自)然。(他)彼不为极七返[有]耶?(自)然。(他)若“彼极七返[有]”者,是故汝实应言:“极七返补特伽罗由极七返而决定。”
第六章 家家一种论
一
(他)不应言:“家家补特伽罗由[轮回于]家家而决定。”耶?(自)然。(他)彼非家家耶?(自)然。(他)若“彼是家家”者,是故汝实应言:“家家补特伽罗由[轮回于]家家而决定。”
二
(他)不应言:“一种补特伽罗由一种性(为一回人有)而决定。”耶?(自)然。(他)彼非一种耶?(自)然。(他)若“彼是一种”者,是故汝实应言:“一种补特伽罗由一种性而决定。”
第七章 夺命论
今称夺命论。此处,依瞋相应心而有杀生,而瞋是无舍见具足之人,故言见具足之人[尚]故意夺生物之命,乃东山住部之邪执。
一
(自)见具足之补特伽罗欲故意夺生物之命耶?(他)然。(自)见具足之补特伽罗故意夺母命耶?……乃至……夺父命耶?……乃至……夺阿罗汉之命耶?……乃至……以恶心出如来之血耶?……乃至……破僧伽耶?(他)实不应如是言……乃至……。
二
(自)见具足之补特伽罗故意夺生物之命耶?(他)然。(自)见具足之补特伽罗不尊敬其师耶?(他)实不应如是言……乃至……。(自)不尊敬其法……乃至……僧伽……乃至……不尊敬其学耶?(他)实不应如是言……乃至……。
三
(自)见具足之补特伽罗不尊敬其师耶?(他)然。(自)若“见具足之补特伽罗尊敬其师”者,汝实不应言:“见具足之补特伽罗故意夺生物之命。”(自)见具足之补特伽罗不尊敬其法……乃至……僧伽……乃至……不尊敬其学耶?(他)然。(自)若“见具足之补特伽罗尊敬其学”者,汝实不应言:“见具足之补特伽罗故意夺生物之命。”
四
(自)见具足之补特伽罗不尊敬其师耶?(他)然。(自)见具足之补特伽罗破坏佛塔、通便、唾弃于佛塔不尊信耶?(他)实不应如是言……乃至……。
五
(自)见具足之补特伽罗故意夺生物之命耶?(他)然。(自)非世尊所[言]耶?曰:“诸比丘!譬如大海[之水]有定法,无超越其岸,如是依我为声闻制学处,是我声闻为生命亦不犯。”有如是之经耶?(他)然。(自)依此,不应言:“见具足之补特伽罗故意夺生物之命。”
第八章 恶趣论
今称恶趣论。此处,执“恶趣、恶趣有情色等所缘之渴爱”两者为恶趣,又不分别,于无分别见具足,言恶趣断者,乃北道派之邪执。
一
(自)于见具足之补特伽罗断恶趣耶?(他)然。(自)见具足之补特伽罗染恶生之色耶?(他)然。(自)若“见具足之补特伽罗染着恶生之色”者,汝实不应言:“于见具足之补特伽罗断恶趣。”
二
(自)于见具足之补特伽罗断恶趣耶?(他)然。(自)见具足之补特伽罗[染着]恶生之声……乃至……香……乃至……触,与非人之女、畜生女、龙女行淫法,所有山羊,所有犬、豚、所有象、牛、马、牝马,所有鹧鸪、鹑、孔雀、雉……乃至……所有上缠衣耶?(他)然。(自)若“见具足之补特伽罗是所有上缠衣”者,汝实不应言:“于见具足之补特伽罗断恶趣。”
三
(自)于见具足之补特伽罗断恶趣,见具足之补特伽罗染着恶生之色耶?(他)然。(自)于阿罗汉断恶趣,阿罗汉染着恶生之色耶?(他)实不应如是而言……乃至……。(自)于见之补特伽罗断恶趣[染着]恶生之声……乃至……香……乃至……味……乃至……触……乃至……是所有上缠衣耶?(他)然。(自)于阿罗汉断恶趣,阿罗汉[……]是所有上缠衣耶?(他)实不应如是言……乃至……。
四
(自)于阿罗汉断恶趣,阿罗汉不染着恶生之色耶?(他)然。(自)于见具足之补特伽罗断恶趣,见具足之补特伽罗不染着恶生之色耶?(他)实不应如是言……乃至……。(自)于阿罗汉断恶趣,阿罗汉[不染着]恶生之声……乃至……香……乃至……味……乃至……触……乃至……不与非人之女、畜生女、龙女行淫法,不以所有山羊、所有犬、豚、所有象、牛、马、牝马、所有鹧鸪、鹑、孔雀、雉……乃至……所有上缠衣耶?(他)然。(自)于见具足之补特伽罗断恶趣,见具足之补特伽罗[……]非所有上缠衣耶?(他)实不应如是言……乃至……。
五
(他)不应言:“于见具足之补特伽罗断恶趣。”耶?(自)然。(他)见具足之补特伽罗生地狱耶?……乃至……生于畜生界耶?……乃至……生于饿鬼耶?(自)实不应如是言……乃至……。(他)是故,于见具足之补特伽罗断恶趣。
第九章 第七有论
一
(他)不应言:“于第七有之补特伽罗断恶趣。”耶?(自)然。(他)第七有之补特伽罗生于地狱耶?生于畜生界耶?生于饿鬼境耶?(自)实不应如是言……乃至……(他)是故,于第七有之补特伽罗断恶趣。
[摄颂曰]:
律仪是业,非律仪亦尔,
一切业有异熟,声是异熟,六处亦异熟,
极七返补特伽罗由极七返而决定,
家家补特伽罗由[轮回于]家家而决定,
一种补特伽罗由一种性而决定,
见具足之补特伽罗故意夺生物之命,
于见具足之补特伽罗断恶趣,第七有亦尔。
第十二品[终]
猜你喜欢 三宜盂禪師語錄卷十一·明盂 佛日普照慧辩楚石禅师语录卷第十三·楚石梵琦 大宗地玄文本论 第五卷·马鸣 道利品法句经第三十八(十有九章)·佚名 大感动品第一·佚名 卷五十八·佚名 阿育王经 第五卷·佚名 阿吒薄俱元帅大将上佛陀罗尼经修行仪轨卷下·佚名 圣善住意天子所问经卷下·佚名 卷第一·佚名 摩诃般若波罗蜜经释论序·佚名 卷五·佚名 菩萨行先从人道做起·太虚 卷第十三·祖琇 摄大乘论释 第三卷·无性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