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卢象升传

卢象升,字建斗,宜兴人。祖父卢立志,曾做过仪封知县。象升肤色白皙,人很瘦,胳膊上长着一根粗大的骨头,力气特别大。他考中天启二年(1622)榜进士,初任户部主事。经员外郎,之后升为大名知府。

崇祯二年(1629),京师戒严,象升招募了一万兵马入卫。第二年,升任右参政兼副使,外出整顿大名、广平、顺德三府的兵备,号称“天雄军”。第三年被推荐为政绩、品行突出,升任按察使,照旧治军。象升虽然是一个文人,但善于射箭,武略娴熟,有领兵的才干。

六年,山西的贼兵涌入京师郊区,占领了临城的西山。象升打退了他们的进攻,与总兵梁甫、参议寇从化接连打败贼兵。贼兵逃回西山,把游击董维坤围困在冷水村。象升在石城南部设下埋伏,大败贼兵,又在青龙冈、武安先后获胜,接连斩杀贼首十一名,歼灭了他们的党羽,收降、遣返男女群众两万人。京郊三府的百姓因此几年中间得以安居乐业。象升每次上战场,都身先士卒,跟贼兵格斗时,贼兵的兵刃砍到他的马鞍他都不顾,战马死掉就步行作战。有一次他在险峻的山崖边追赶贼寇,一名贼兵从山顶上放箭射中了象升的额头,又一支箭飞来,象升的仆夫死于马下,象升提刀更加勇武地作战。贼兵吓得逃走了,相互告诫说“:卢廉使这个人,谁撞上谁死,不可碰他。”象升因此获得了军事本领大的声名。贼兵怕了,向南渡黄河而逃。

第二年,贼兵进入湖北,打下了郧阳府的六个县。朝廷命令象升以右佥都御史的身份去接替蒋允仪抚治郧阳。当时四川的贼兵返回湖北,驻扎在郧阳的黄龙滩。象升和总督陈奇瑜分路夹击,在乌林关、乜家沟、石泉坝、康宁坪、狮子山、太平河、竹木砭、箐口等地连战连胜,斩敌五千六百多人,汉南的贼寇几乎给消灭完了。接着象升向朝廷申请增加郧阳城的驻军人数,减免税赋,修补城郭,向邻近的府借贷稻谷,招募商人来采铜铸钱,郧阳由此安定下来。

八年(1635)五月,朝廷提升象升为右副都御史,接替唐晖前往巡抚湖广,八月让他总理江北、河南、山东、湖广、四川军务,兼湖广巡抚。总督洪承畴负责惩办西北部的贼寇,象升负责东南部。不久,象升解除了巡抚一职,升为兵部侍郎,增加管理山西、陕西军务,庄烈帝赐给他尚方宝剑,让他便宜行事。汝州、洛阳传来警报,象升昼夜兼程飞马进入汝州。贼兵的人数有三十多万,连营百里,气势很豪大。象升率领副将李重镇、雷时声等在汝州城西面进攻高迎祥,用强弩射死贼兵一千多人。迎祥、李自成撤离而去,攻占了光州,象升又在确山将他们打得大败。在此之前,大将曹文诏、艾万年阵亡,尤世威战败,所以官兵将领很多人害怕贼兵,畏缩不前。象升常常慷慨激昂,热泪横流地激励大家忠义报国。他的部队曾经有一回绝了三天粮饷,象升自己也不喝一口水,因此他得到了将士们的拥戴,每次打仗都能立下战功。

九年(1636)正月,象升在凤阳大会诸将,然后上书说:“贼寇横行以后朝廷再调兵,贼寇人多时再增派兵力,这只能说是跟不上趟儿。部队开上战场然后再讨论供应军饷,部队会合以后再来申请粮饷,这只能说是玩命。况且请到的粮饷不够用,士兵们就会跟随贼寇去抢劫,这样近八年来所召来的部队都和贼寇成了同伙,所食用的军饷都无异于盗贼的饷粮了。”又说:“总督、总理应该掌握有专门的部队和专门的粮饷。把咸宁、甘肃、固原的部队调派给总督,蓟州、辽阳、山海关、宁远的部队归属总理指挥。”还说道:“各直省的巡抚大臣都有边疆重任,不要一有贼警就请求别人增援、调兵,不响应他呢,大家本来就应当同舟共济,四处去接应他吧,兵力怎么能跟得上?”又说:“台谏大臣们不管事情的难易,不顾将士的死活,专门在那里说长道短,求全责备。别人即使有再大的本事又怎么能施展出来?我和总督大臣两个人只讲剿法不讲堵法,只讲怎么打不讲怎么守。”这些话都说中了要害。

这个时候迎祥来围攻庐州,没打下,分路打下了含山、和州,然后进围滁州。象升率领总兵祖宽、游击罗岱解救滁州,在州城东面的五里桥展开大战,杀掉了贼首摇天动,夺取了他骑的骏马。贼兵的连营一齐败下阵来,象升把战败的贼兵赶了五十里以外。从朱龙桥到关山,贼兵的死尸填满了沟壑,滁水都因此无法流动了。贼兵这才北趋凤阳,围困寿州,闯过颍上、霍山、萧县、砀山、灵壁、虹县,窥视曹县、单县。总兵刘泽清在黄河岸上驻防,贼兵就掳掠了考城、仪封然后西去。有一支进犯亳州的贼兵转而打进归德。永宁总兵官祖大乐加以拦截打击,贼兵于是北向开封。陈永福在朱仙镇打败他们,贼兵就逃往登封跟别的贼军会合。然后分路开往裕州、南阳。象升会合祖宽、大乐、罗岱的兵力在七顶山把贼兵打得大败,几乎把自成精锐骑兵给歼灭殆尽了。过后,象升驻兵南阳,让大乐防守汝宁,祖宽防守邓州,自己亲率各路官军进逼贼寇,同时派使者去通知巡抚王梦尹、郧阳抚治宋祖舜说:“贼兵现在已经精疲力竭,我们现在从东西两面夹击它,前面有汉江挡它的路,只要你们顶住,官军可以把它一举全歼。”他们两个竟没能防好,贼兵从光化偷渡汉江进入了郧阳。象升派总兵秦翼明、副将雷时声从南漳、谷城出发入山击贼。祖宽等人的骑兵不利于险阻地区作战,副将王进忠的部下发生哗变,罗岱、刘肇基的很多士兵逃跑,派人去追,他们就弯弓回头射。象升只好调四川及..子地方的士兵来搜捕均州的贼寇。当时,湖北、河南的贼兵及迎祥等人的贼兵都躲在陕西、湖北、四川交界地带的群山之中,象升从南阳开赴襄阳进兵作战。当时贼兵多官兵少,河南又大闹饥荒,官兵缺饷,边防部队更加人心惶惶。承畴、象升合计后认为关中地势平坦广阔,利于骑兵,就让祖宽、重镇的部队开入陕西。而襄阳、均州、宜城、谷城、上津、南漳一带满山都是贼兵。七月,象升渡过淅河南下,九月追击贼兵到达郧阳西部地区。京师戒严后,朝廷传诏书要他去入卫京师,庄烈帝又一次赐给他尚方宝剑。自象升离开后,贼兵就大肆逞凶,迅猛发展,无法再加以制服了。

京师解严以后,朝廷传诏书提拔象升为兵部左侍郎,让他去总督宣府、大同、山西的军事。象升在那里大兴屯田,谷熟以后,每亩收成一钟,储存了二十多万石谷米。庄烈帝为此发布指示要九边各地都学习宣府、大同。

第二年春天,象升听说宣府的战警,当夜骑马赶到天城,各地的檄文不断用箭射来,说二百里以外乞炭的骑兵横排四十里大举而来。象升说“:这是大举来犯呀。”又问道“:进入隘口了吗?”探马回答说“:还没有。”象升说“:大概是想东犯云阳、晋阳,让我们的军队聚集到宣府来后,他好乘虚直入。”于是传令云阳、晋阳的部队按兵不动,自己率领部队驻扎在右卫,告诫边防官员不要轻易叫战。在与敌人相持了一个月后,象升说:“敌人已经懈怠,可以出击了。”通过侦察象升了解到三十六营敌兵离防护墙只六十里远,就暗中召云阳部队西来,宣府军队东来,自己领兵坐镇子午,从羊房堡出兵,约定时间大战。乞炭得知后就逃跑了。象升在阳和驻兵,乞炭不敢来边界骚扰。

五月,象升的父亲去世,他十次上书请求回家奔丧。当时杨嗣昌免行守丧在兵部任职,也起用陈新甲在守丧期间出仕,并命令象升在职守丧,等候别人接替,升用他为兵部尚书。九月,大清部队进入墙子岭、青口山,杀掉了总督吴阿衡,捣毁了山海关正门,直至在石匣修筑了城墙,把部队驻扎到牛兰来。庄烈帝召宣府、大同、山西的三个总兵杨国柱、王朴、虎大威入卫京师,第三次赐予象升尚方宝剑,让他指挥全国各地来增援的部队。象升披麻戴孝,脚穿草鞋,誓师后来到京城郊区,飞章向朝廷报告说:“我并不是用兵之才,过去凭着一颗愚鲁的心,担任了些职事,按理不应该回避艰难,但是自从我父亲病逝以后,我在长长的征途上伤心过度,五脏坏乱,不像从前那样了。加上以不体面的打扮位居三军之上,不仅看起来没有威信,我尤其还担心号令不灵,难于取胜。”后来听说总监宦官高起潜也即将身穿孝服来指挥军事,象升对自己的亲随说:“我们三个人现在都是不祥之身。人臣不管自己的父母,心中哪还有什么天子?阁部大臣杨嗣昌自己不守丧,也想让我放弃礼制跟着他受话吗?一个人居心如此,怎么能跟他一块服侍皇上呢?以后我一定要当面数落数落他。”

这个时候,嗣昌、起潜主张和议。象升得知后,跺着脚感慨说:“我蒙受国家的大恩,只是恨这下要死而不得其所了,假如这一回有万分之一的不幸,我宁愿捐躯断头,以身殉国。”他到都城后,庄烈帝召见他,向他询问方略。象升回答说:“我主张开战。”庄烈帝脸色变了,好久才说“:安抚他们只是朝臣们的意见,希望你出去和嗣昌、起潜再商量商量!”象升出去跟他们俩讨论,意见不一致。第二天,庄烈帝发出一万两银子犒劳部队,嗣昌为象升送行时喝退左右,告诫他不要冒失地出战,象升于是分别而去。当部队驻扎在昌平时,庄烈帝又派宦官送来三万两国库银,犒劳部队。第二天又赐给一百匹御用马匹和一千匹太仆寺养的马,五百条银铁鞭。象升说:“和议果然是朝臣们的意见,看来皇上抗战的决心坚定得很呀。”于是下定决心考虑作战。但是很多事都受到嗣昌、起潜的阻挠。象升上书请分编部队,朝廷就决定宣府、大同、山西三位总名的部队归象升指挥,山海关、宁远等各路部队归属于起潜。象升名义上统率全国各地的部队,实际上领的兵不到两万人,驻扎在顺义。

在此之前有一个卖卦的瞎子名叫周元忠,跟辽东人关系好,朝廷当时派他去议和。当嗣昌到军队中视察时,象升数落他说“:文弱,你难道不知道城下与敌结盟《春秋》引以为耻辱吗?干什么天天在那里议和?京城里人们的嘴巴利同刀刃,袁崇焕那样的灾祸你能躲得过去吗?”嗣昌脸红了,说:“你简直要拿尚方宝剑向我开刀了。”象升说“:既不回家奔丧,在此又不交战,人们还在抨击我呢,我还能拿别人怎样呢?”嗣昌借口想溜,象升便说道“:元忠过去讲和已不是一两天的时间了,这事由蓟门总督太监发起,由你这兵部尚书促成,举国上下都知道,能瞒住哪一个呢?”嗣昌无法辩解,离开了。又过几天象升在安定门碰到起潜,两人各持一议。后来新甲也到了昌平,象升分出部分兵力给了他。这个时候,象升亲自率领骑、步兵在京城外边扎营,冲锋陷阵,军纪很严整。

大清部队南下,分兵三路:一路经涞水攻易州,一路经新城攻雄县,一路经定兴攻打安肃。象升便经过涿州进据保定,命令诸将分路出击,在庆都展开大战。编修杨廷麟上书说“:过去南仲在朝廷,李纲不能取得战功;潜善掌大权,宗泽含恨而死。国家有那样的人决不是封疆大吏的福气。”嗣昌大怒,把廷麟改官兵部主事,派他到象升的军队中当参谋,免去了象升尚书的官衔,让他以侍郎的身份管理军事。又命令大学士刘宇亮以辅臣的身份来指挥军队,让巡抚张其平紧闭城门,断绝了运饷的道路。不久又借口云阳、晋阳有战警,催象升统兵出关作战,王朴恼了,只管领兵回去了。

象升统领剩下的弱卒,驻扎在京师野外。畿南三府的父老听说后都来军门前拜访,说:“天下汹汹快十年了,先生抱着出万死不顾一生的思想为天下人充当榜样,可是奸臣在内,先生因为孤忠受到嫉恨。三军接到了出关作战的命令,将士们却有西归的想法,军队就这样驻扎在荒郊野外,吃顿饱饭都不能够,所以甩手不干,哗变而去,云阳总兵已经做出了样子。先生如果肯听从我们的主意,就移兵驻到广顺去,召集义师。三府子弟欢迎先生来领导,大家认为过去要不是先生您我们就死在贼兵手里了,现在你不来又要死于兵乱,所以能同心合力,您只要一号召,愿意裹粮相随的人可以有十万,总比您孤立无援,站着等死好吧!”象升双眼垂泪对父老们说“:感谢诸位父老的好心!虽然这样,但自从我跟贼兵争战以来,历经数十百次战斗都没有败过。如今朝廷只给我五千名疲惫不堪的士兵,大敌西冲,援师东隔,凡事都由中央牵制着,粮食吃完了,力气使干了,旦夕之间就要死了,不要再白白连累你们父老乡亲了吧!”大家的哭泣声响成了一片,各自拿来自家床头仅有的斗把米给军队食用,有的只有那么一升枣也拿来送给象升说“:先生煮了当军粮吃吧!”

十二月十一日,象升进兵到了巨鹿的贾庄。当时起潜率领山海关、宁远的部队在鸡泽安扎,离贾庄只五十里这么近,象升派廷麟前往求援,起潜不接应。象升的军队开到蒿水桥时遇上了大清部队,象升带领中路部队,大威率左路,国柱率右路,双方展开了激战。当时是夜半时分,..篥声四面吹响,天明时,大清部队几万骑兵里里外外把他们围了三重。象升指挥部队穷攻猛打,呼声动天,从清晨一直打到午后,炮药完了,箭也没了。象升挺身而出进行短搏,后边的骑兵也都跟了上来,他亲手杀死了几十个人,身上中了四箭,挨了三刀,于是倒下去了。掌牧杨陆凯怕敌人乱砍他的尸体,就自己盖在上边,背上挨了二十四支箭死掉了,象升的仆人顾显自杀,整个部队都覆灭了。大威、国柱冲破包围圈才得以活命。

起潜听到象升战败的消息后仓惶逃跑,不向朝廷讲象升阵亡情况,嗣昌认为象升的死可疑,庄烈帝就颁布诏令要人验明。廷麟在战场上找到象升的尸体,还穿麻布孝服,戴着白网巾。一个士兵远远望见就号啕大哭地说“:这是我们卢先生呀!”畿南三府的百姓听说后莫不失声痛哭。顺德知府于颖向上汇报了这个情况,嗣昌故意吝啬,八十天后象升才被入殓。第二年,象升的妻子王氏请求给予抚恤,第三年象升的弟弟象晋、象观又一次申请,朝廷都不答应。很久以后嗣昌败亡,廷臣中有很多人对此讲了话,朝廷才追赠象升为太子少师、兵部尚书,赐予公祭、公葬,荫封子孙为世袭锦衣千户。福王在位时又给他追加谥号为“忠烈”,修建祠堂予以祭祀。

象升从小有大志,做学问不讲求章句。他做官比手下人勤一倍,夜间点烛工作,鸡一叫就起床洗梳,准备办事。每想到一件紧要事,就披衣而起,马上去干。有闲暇就跟人比试射箭,用箭对着花射。五十步之外,每发必中。他爱才惜下惟恐不周到,三次得到赐他的尚方宝剑,他都未曾斩过一个偏裨将官。

象升喜欢养骏马,每匹马都取有名字。有一次他在南漳追逐贼兵时战败,追兵赶他到了沙河边上,河水有几丈宽,他的马一跃而过,这匹马就是名叫五明骥的那一匹。

当象升战死后,嗣昌派了三名探马去察看他的死状。其中有一个叫俞振龙的回来说象升真的死了。嗣昌很恼火,把振龙抽了三天三夜的鞭子,振龙临死睁开眼睛喊道:“天道神明,可不要冤枉忠臣呢!”由此,天下人听说以后无不叹气连声,更加恼恨嗣昌了。

后来南京灭亡时,象观投水而死,象晋当了和尚,他们一家先后赴难的有一百多人。堂弟象同及其部将陈安死得尤为壮烈。

象升死的时候,年仅三十九岁。

猜你喜欢
  列传第二十五 徐孝嗣沈文季·萧子显
  卷六十八 志四十三·赵尔巽
  元统元年进士录·佚名
  越南进贡表文·佚名
  卷之二百七十四·佚名
  卷十八·王当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十七 列传二百十七·纪昀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十二 列传一百十二·纪昀
  九二八 军机大臣等奏遵旨查《御批通鉴纲目》内《发明》等种书写格式片·佚名
  七三 寄谕浙江巡抚三宝所有范懋柱等书籍解京抄毕仍发还令其领取收藏·佚名
  五八 安徽巡抚裴宗锡奏续购遗书情形并缮呈书名部数清单折·佚名
  晋安郡王禄公墓识语·林献堂
  凌云传·张廷玉
  卷二十八·阿桂
  卷七十一·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古今滑稽联话五·范左青

    解大绅滑稽善对,尝与某君坐,某君曰:“有一书句甚难其对。”解问之,曰:“色难。”解曰:“容易。”某君不悟,促之曰:“既云易矣,何久不对?”解曰:“适已对矣。”某君始悟&ldquo

  • 第十七出 合围·洪昇

    〔外末、副净、小生扮四番将上〕〔外〕三尺镔刀耀雪光,〔末〕腰间明月角弓张。〔副净〕葡萄酒醉胭脂血,〔小生〕貂帽花添锦绣装。〔外〕俺范阳镇东路将宫何千年是也。〔末〕俺范阳镇西路将官崔乾佑是也。〔副净〕俺范阳

  • 序跋辑录·顾太清

    陈士可藏本《天游阁集》题记 甘遁 究斋先生得《天游阁集》,皆当日手订原稿,凡诗五卷,中缺第四卷,余亦多有割裂,盖未定之本也。太清与明善主人,同生艳于嘉庆四年已未,主人生朝在上元后一日,太清更稍前数日。集中纪年始于

  • 跋·胡适

    这出戏本是因为几个女学生要排演,我才把他译成中文的。后来因为这戏里的田女士跟人跑了,这几位女学生竟没有人敢扮演田女士。况且女学堂似乎不便演这种不狠道德的戏!所以这稿子又回来了。我想这一层狠是我这出戏的大缺点

  • 卷下·刘餗

      武后以吏部选人多不实,乃令试曰自糊其名,暗考以定等第。判之糊名,自此始也。   武后时,投匭者或不陈事,而谩以嘲戏之言,于是乃置使先阅其书奏,然后投之,匭院有司,自此始也。   徐大理有功,每见武后将杀人,必据法廷争。

  • 资治通鉴后编巻二十五·徐乾学

    宋纪二十五【起柔兆敦牂正月尽彊圉协洽八月凡一年有竒】真宗膺符稽古神功让徳文眀武定章圣元孝皇帝景徳三年正月辛未始置常平仓先是言事者请扵京东西河北河东陜西江淮两浙每州计戸口多少量留上供钱自千贯至二万贯令转

  • 大明宣宗章皇帝实录卷之十五·杨士奇

    宣德元年三月乙未朔顺天府官引京城坊厢长老人入见 上谕之曰京师五方之民杂居习尚不同不易治朝廷供亿百需以其便近多所责办视外郡尤烦劳皆朕所悉今嗣承 祖宗大统期与海内相安于无事矧京师乎尔为民者胥相训告勤务本业孝

  • 第一章 婚姻·吕思勉

    《易经》的《序卦传》说:“有天地,然后有万物;有万物,然后有男女;有男女,然后有夫妇;有夫妇,然后有父子;有父子,然后有君臣。”这是古代哲学家所推想的社会起源。他们以为隆古的社会,亦像后世一般,以一夫一妇为基本,成

  • 第六十八册 天命十年·佚名

    第六十八册 天命十年正红旗档子和硕图,因父之功,复勤修政治,善於统兵,著为一等总兵官,免三次死罪。叶克舒,原系尼玛察路之大臣,因弃地来归有功,复勤修政治,善於统兵,著为三等副将,免二次死罪。齐堂古尔,因来归有功,复克尽厥职,不违

  • 卷六十八·傅恒

    <史部,纪事本末类,平定准噶尔方略  钦定四库全书平定准噶尔方略正编卷六十八乾隆二十四年二月丙辰议购买俄罗斯马匹事宜喀尔喀亲王桑寨多尔济奏言查内地商民于恰克图购买俄罗斯皮张等物又于布里雅特以布疋茶叶换易

  • 郑岳传·张廷玉

    郑岳,字汝华,莆田人。弘治六年(1493)进士。授官为户部主事,改任刑部主事。董天锡和锦衣千户张福一同判决囚犯,张福坐董天锡上方,郑岳说这样不合体统。并说“:纠察弹劾并不是镇守太监的职责,但董让这样做了。太常寺本属礼部管

  • 清朝每日的上朝·齐如山

    清朝每日的上朝从前讲究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寅,所以历代每日上朝,都是很早的。清朝虽来自关外,但也是学法历朝的办法,每日的夜间两点钟,就要开始办公的。谈起上朝的情形来,庄严的地方,自是很庄严,但模糊苟且的

  • 论语稽求篇卷六·毛奇龄

    翰林院检讨毛奇龄撰【冉子退朝章】集注有正名分抑季氏六字既以私朝为僭妄而又以为大夫议政但当与同列议公朝不当与家臣议私室故佯为不知而驾言其事说似可信然国语有云天子及诸侯合民事于外朝合神事于内朝此言天子诸侯

  • 與章行嚴書·欧阳竟无

    行嚴先生無恙耶﹗嘗于報紙觀見行事翊翊有生氣,凋瘵之國,若都如此,外侮內爭其不可以熄乎﹗武人利器殺一團,辯士政策殺一國,學說潛勢殺天下萬世,使人樂耽狂死而不悟,進化論是矣﹗(門人景昌極評進化論生命及道德文頗切。)甲午以還,奔走淒

  • 瓢泉吟稿·朱晞颜

    元代诗文别集。5卷。朱晞颜撰。据明人焦竑《国史经籍志》,朱晞颜有《瓢泉集》4卷,但原书久佚无存。清乾隆年间修《四库全书》,从《永乐大典》中辑出朱晞颜诗文若干篇,重新编次为《瓢泉吟稿》5卷。卷首有元成宗大德四

  • 南北书派论·阮元

    书法评论,一篇。清代学者、书画家阮元撰。阮元,字伯元、良伯、梁伯,号芸台、揅经老人、怡性老人,雷唐盫主。江苏仪征人。乾隆五十四年(1789)进士,官至体仁阁大学士,加太傅,卒谥文达。工书,其所书隶书郁勃飞动,醇雅清

  • 通鉴答问·王应麟

    五卷。宋王应麟(1223—1296)撰。王应麟字伯厚,号厚斋、一号深宁居士。庆元(今浙江庆元县) 人,淳祐时进士。中博学鸿词科。曾奏言:“因危言而紊乱纪纲,以偏见而咈公议,势不当留。”并先后忤丁大全、贾似道、留梦炎等权臣。

  • 最无比经·佚名

    佛说最无比经,一卷,唐玄奘译。佛为阿难较量三归功德,不可思议。次及十善,八关,五戒,十戒,式叉摩那戒,尼戒,比丘戒,乃至发菩提心功德。以次转胜,不可思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