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佛日普照慧辩楚石禅师语录卷第十三

佛日普照慧辩楚石禅师语录卷第十三

佛祖偈赞上

侍者 文晟正隆等 编

栴檀瑞像赞

至治三年。岁在癸亥。六月被 诏至京师。八月诣白塔寺。观优填王所刻栴檀瑞像。百拜稽首。而为之赞。

不取一法如微尘。不舍一法如秋毫。我常如是见於佛。而亦无见不见者。善哉优填亦如是。不取不舍於释迦。目连神足亦复然。三十二匠无不尔。所以成此栴檀像。八十种好皆具足。惟於世间无取舍。乃能取舍於世间。众生心欲种种殊。佛之所化亦差别。众生不孝化以孝。是故为母升忉利。众生不慈化以慈。是故复从忉利下。世间尊邪而背正。是故去霸而就王。欲令闭恶开大道。示现如斯来去相。咨尔十方瞻礼众。作是观者名正观我今稽首释迦文。剎剎尘尘为垂证。

王振鹏。手画栴檀瑞像赞

佛在天宫度母亲。优填刻像最称真。永传瑞相三千界。精选良工四八人。只有梵音雕不得。若非宿福睹何因。区区色见声求者。蹉过如来妙相身。

阿育王。所造佛真身舍利塔赞

无忧王铸小浮图。八万四千同一炉。每塔中藏真舍利。众生共礼佛形躯。梵天影现紫金剎。绝顶光标明月珠。我等有缘能供养。尽尘沙界证毗卢。

多宝佛塔赞

无量劫来多宝尊。全身在塔至今存。五千栏楯绕龛室。万亿金铃垂宝旛。此日听经从地涌。满空奏乐雨花繁。须知两佛跏趺坐。度尽众生始掩门。

释迦文佛赞

三世如来共一心。一心不隔去来今。然灯授记缘无得。般若谭空叹甚深。穷子摄归安养士。道场唱出涅盘音。云门最是知恩者。解向禅流痛处针。

无量寿佛赞

浊恶众生信可悲。不投慈父更投谁。一家教摄三乘众。九品莲开七宝池。得佛来从无量劫。临终念在剎那时。愿门六八容人入。入者皆成出世师。

弥勒尊佛赞

弥勒何时不降生。人间天上但称名。伽蓝始向晨朝入。正觉俄闻暮景成。三会度人虽有限。一心作佛本无程。从初念念修慈忍。大地山河似掌平。

第一祖摩诃迦叶赞

昔者如来灭度时。丁宁衣法好传持。头陀行满无双士。优钵花开第二枝。鸡足山中待弥勒。龙华会上付伽梨。古今一念超三际。佛祖相传信在斯。

第二祖阿难尊者赞

轮王伯仲法王资。第一多闻只我师。毕钵岩前诸漏尽。修多藏里几生持。来从旷劫无传授。唱出三乘任设施。堪笑诵苕忘帚者。也言芥子纳须弥。

第三祖商那和修赞

九枝秀草自然衣。未出胎来早已披。昔日世尊曾记我。百年罗汉更由谁。火龙始信慈悲大。神力还因懈慢施。毕竟无心又无法。何妨弟子去求师。

第四祖优波鞠多赞

性十七耶年十七。时人到此尽沉吟。眼前固是难开口。发白由来不属心。文室盈筹多士至。三尸脱顶众魔钦。吾徒往往如亡剑。但向船舷刻处寻。

第五祖提多迦赞

不为身心自出家。绍隆佛种竟谁耶。分明指示声前路。切忌添栽眼里花。梦见日轮高出屋。行随仙众尽除邪。最初一念须真正。只忍中间报分差。

第六祖弥遮迦赞

无心无法又无师。悟了还同未悟时。不见此门成解脱。都忘前劫遇阿私。在今幸得空诸漏。临灭何妨露一奇。截断死生身便是。八千仙侣莫狐疑。

第七祖婆须蜜赞

金色祥云雉堞间。道逢六祖便承颜。手持酒器长吟啸。身在城隍任往还。却话檀因无量劫。须知佛果不相关。临终示现慈三昧。化火焚躯只等闲。

第八祖佛陀难提赞

迦摩提国小瞿昙。肉髻如珠出翠岚。义论[但-日+木]夸风凛凛。心明不在口喃喃。无言吃棒知多少。有语投机落二三。后代儿孙徒费力。森罗万象却能谭。

第九祖伏驮密多赞

毗舍罗家起白光。便知此有圣人藏。年过五秩喑无语。意恐双亲爱未忘。诸佛尚言非我道。后昆何处见空王。随机化物来中印。所至青山是道场。

第十祖胁尊者赞

六十年中处母胎。待他白象送珠来。中天竺有难生号。优钵花从此地开。不夜祥光流日月。无眠宝席委尘埃。重茵更着高高枕。后世禅流可叹哉。

第十一祖富那夜奢赞

地性无常可变金。众生但向外头寻。去来不定心非佛。问答纵横佛是心。语妙须教真性显。情消岂受妄缘侵。前贤后圣清规在。华叶重重覆祖林。

第十二祖马鸣大士赞

不识方为识佛身。前身了了是蚕身。大心自足收龙藏。深愿何妨度马人。毗舍离王名不杇。波罗奈国化方新。有无作者功殊胜。到处随机转法轮。

第十三祖迦毗摩罗赞

初现神通亦异哉。转魔成佛始心开。三千眷属归依后。五百神僧羯磨来。巨海包含真性海。仙才变化岂庸才。众生不必论凡圣。只一毫端摄九垓。

第十四祖龙树尊者赞

深山孤寂断人踪。大树潜藏五百龙。常愿求师殊未遇。有缘闻法幸相逢。人间但爱生天福。座上俄瞻满月容。到此不明无相理。迷云犹锁一重重。

第十五祖迦那提婆赞

佛性犹如满月轮。堂堂无相实为真。从师听法开心地。彻水投针显智人。福业翻成调御业。邪因转作涅盘因。巴连弗邑长幡下。盖色骑声一句亲。

第十六祖罗睺罗多赞

无情说法有来由。木菌前身是比丘。父子同餐今未已。因缘报复后当[但-日+木]。释尊已记千年事。教主宜为众圣俦。指点梵宫金钵饭。师资赢得饱齁齁。

第十七祖僧伽难提赞

过去娑罗树王佛。还生尘世尊群迷。俄因半夜天光照。直至高岩石窟栖。金在井中元不动。饭来天上为谁携。我无我故成於汝。此事分明觌面提。

第十八祖伽耶舍多赞

紫云如盖出峰头。童子方持宝鉴游。正是善机年百岁。兼将道德继前修。风铃但为心鸣起。花果还因地种求。内外无瑕何所表。莫教错认水中沤。

第十九祖鸠摩罗多赞

才闻扣户忽生疑。此舍无人答者谁。万里云端吐明月。千寻水底见摩尼。驰求佛祖缘何事。放舍身心正此时。一念不生三际断。元来鼻孔大头垂。

第二十祖阇夜多赞

此心清净无生灭。寂寂灵灵现在前。入得此门皆是佛。向来诸祖本无传。重牙石虎山中吼。阔角泥牛水底眠。若更厌人谈罪福。不惟堪笑亦堪怜。

第二十一祖婆修盘头赞

此日头陀徧行名。前身长乐国中生。杖榰画佛亲曾忏。祖继空宗道已成。光度入门回礼竟。刍尼同产宝珠明。了知宿业由心现。篇聚须当识重轻。

第二十二祖摩拏罗赞

舍父从师恰壮年。亭亭一朵火中莲。王宫但作浮云想。祖位亲承列圣传。宴坐何尝嫌聚落。游行只是化人天。因思后世多庸妄。谁泛如来大法船。

第二十三祖鹤勒那赞

第四劫中为比丘。龙宫赴会引缁流。今来众鹤飞相伴。总为当时德不修。七佛金幢曾有祷。二人绯素本同俦。阇维复向空中现。舍利还将一塔收。

第二十四祖师子尊者赞

道人何必用心求。毕竟无心是道流。弟慧方嗟龙子夭。魔强未免鹤师忧。白虹直贯缘吾党。黑气横分信有由。且把伽梨传嫡嗣。蕴空不复较恩雠。

第二十五祖婆舍斯多赞

婆舍斯多是两生。彼身才坏此身成。方当左手开拳日。始得神珠照座明。五十九番邪论伏。一千余载祖风清。先师表信衣难毁。足使天魔外道惊。

第二十六祖不如蜜多赞

昔年为法受拘笼。今日还归太子宫。本愿出家为佛事。须来嗣祖振玄风。年深愈[廿/马]沙弥敬。地动皆知羯磨功。将度众生有何法。且教梵志伏神通。

第二十七祖般若多罗赞

无父无名世混融。若非智眼莫能穷。当知佛国大势至。即是王都缨络童。印度不居玄化外。真丹皆在妙心中。他年二子弘吾道。一个西行一个东。

第二十八祖菩提达磨赞

一言尽破六宗迷。在国还除异见非。汉土初来空圣谛。梁王不免挫天威。度僧造寺难论德。断臂安心未入微。留得少林花木在。翩翩只履自西归。

第二十九祖慧可大师赞

博览群书有正知。少林大士是吾师。愿教句下闻心要。来向庭前立雪时。徧界皆空无一物。众生不了谩多知。屠门酒肆元平等。肯舍冤亲别起慈。

第三十祖僧璨大师赞

当念推寻罪性空。不居内外不居中。吾人欲忏如何忏。底处藏风更有风。十载往来无定所。多方檀信此心同。平生最爱罗浮好。末后依前葬皖公。

第三十一祖道信大师赞

无人缚汝谩嗟吁。何更来求解脱乎。到此身心俱放舍。从前苦乐免囚拘。破头山上云如盖。武德年中事已符。天子诏来堪一笑。浮生万事总区区。

第三十二祖弘忍大师赞

拾得黄梅路上儿。能言佛性早非痴。前生过去身何限。此日还归母未知。但缺如来七种相。傍分信祖一横枝。中宵有客传衣去。不复升堂众始疑。

第三十三祖慧能大师赞

本是新州负担郎。偶闻市客诵金刚。便投五祖参禅去。却笑三更写偈忙。议论风幡从此定。流传衣钵至今藏。谩人自谓来无口。不道坛经话更长。

文殊大士赞

阎浮东北最清凉。此有文殊妙吉祥。紫府山川行道处。黄金宫殿摄身光。十千菩萨为徒众。五百那伽护道场。虽是当来普见佛。看他伎俩亦寻常。

普贤大士赞

如来长子普贤尊。行愿宏深口莫论。一色烂银铺世界。六牙香象振乾坤。无边剎海微尘数。不可思议大法门。始末何曾离当念。凡夫只是弄精魂。

观音大士赞

海上名山多圣贤。慈悲愿力最居先。面如宝月当三五。化等油云覆大千。缨络聚中常说妙。栴檀林里每谭玄。何时此界无生佛。直待虚空落地年(正坐)。

过去如来正法明。须知佛道已圆成。再为菩萨酬深愿。常向娑婆度有情。巡礼宝陁岩上去。引归极乐国中生。六根互用君知否。满耳青黄满眼声(补陁示现)。

东大洋西西海南。海云深处善财参。山头有月光流永。水面无风影在潭。自远寻声先救苦。因闻入理并除贪。阎浮界上根尤胜。日夜香灯共一龛(水月善财)。

前观音即后观音。不离众生信解心。三十二身随所应。百千万劫在如今。根尘尽向声尘脱。业海咸归愿海深。早晚莲舟蒙救度。盲龟值木芥投针(莲舟)。

本自端居不动身。随机说法化天人。波间顿现孤轮月。雪里潜行万国春。迷去有情偿业果。悟来无耳着声尘。堂堂密密圆通境。大地山河为指陈(天人水月)。

文殊子细拣圆通。一一根门一一功。诸圣尽推闻理妙。六尘皆到用时空。隔垣响彻无遐迩。入道言诠有始终。收得光明如意宝。利人利己乐何穷(珠瓶宝座)。

圣师莫把古今论。真教难将体用分。无相未尝离有相。我闻终不异他闻。全凭一念慈悲力。亦藉多生定慧熏。末法比丘皆可证。如来实语不欺君(有僧作礼)。

遥瞻补怛洛伽山。小白花开正可攀。拍岸潮声时浩浩。穿林鸟语日关关。普门一品长宣诵。薄福众生当等闲。只个闻思修不昧。经行坐卧见慈颜(海岸花岩)。

东林僧景潜一夕梦。观音大士谓曰。我以三珠施女。起起檀越来矣。明日某氏至。愿庄严宝像。因发像腹。得方寸之镜一。银泥细书经一。瑠璃瓶一。瓶之大如指。三舍利於中跃跃。有光出。试以铁锥。锥陷而舍利无损。余适见之。百拜稽首。而为赞曰。

世间之声。皆以耳听。而此大士。独以眼观。眼既观声。耳亦听色。色不自色。声不自声。一心不生。六用俱寂。以俱寂故。能兴大悲。以大悲故。度诸众生。或为画师。自画其像。或为雕者。自雕其形。或现鹰巢。或现蛤[谷-禾+卵]。及种种相。而此大悲。无兴大悲。受大悲者。我作是说。如眼於色。如耳於声。虽不可取。要不可灭。皆如幻故。皆如梦故。稽首如幻如梦之像。稽首如幻如梦之经。稽首如幻如梦之珠。稽首如幻如梦之镜。愿令如幻如梦之众。皆悟如幻如梦之心。皆成如幻如梦之佛。稽首此方真教体。广大无碍徧沙界。随诸众生颠倒想。一切所求无不获。虽应其身三十二。所说法句惟一音。此音不从舌根生。亦复不从耳根入。如是六处本寂灭。故称名者得解脱。我亦证此解脱门。与观世音等无异。异无异者亦寂灭。亦无寂灭寂灭者。故我同是观世音。一切众生亦同证。

凡心净如水。圣化圆如月。一影落千波。高低共澄彻。本来非垢净。岂复论圆缺。同一不思议。如何妄分别。我观观音氏。体用俱超绝。於此蚌蛤中。摄受微尘剎。弹指阿僧祇。大千一毛发。衣冠俨可数。缨络知谁设。欲将心喻珠。乃以身为舌。大启圆通门。令除烦恼结。随机三十二。一一炽然说。说者言语断。听者心行灭。大士长现前。清凉洗炎热(蚌蛤像)。

湛然不动。体若虚空。高下随入。根尘互融。在耳何观。幽谷传声而答响。在眼何听。春华发色而耀丛。大地山河。咸宣妙智。金石丝竹。尽演圆通。顶奉如来之像。眉横帝释之弓。烁迦罗首。清净宝目。母陁罗臂。皆具八万四千。无求而不得者。众生行住坐卧。长在其中。只者蒲萄新卷叶。都因幻妄显全功。

我观三界尘劳。群生扰攘。自性不明。贪欲所障。溺於苦海。随於识浪。从劫至劫。舍妄取妄。故闻思大士。以慈悲方便。为莲叶之舟。出而置之於彼岸之上。顿明自性。不向外寻。观音即汝。汝即观音。

称名者。同六十二亿恒沙菩萨之福。逗机则。异三十二应国土说法之身。法身无为。不堕诸数。无方不现。无感不赴。我观此像。如月在天。其轮虽一。而光徧百川者焉。

空觉觉空。觉空空觉。重重幻灭。念念道圆。统八万四千波罗蜜门。为一普门。无门可辟。即不可思议妙观察智。为一圣智。无智可诠。烈焰堆中捞得月。须弥顶上浪翻天。

一称名拔无量苦。一睹相与无量乐。不动神情。而顿现十方。普运悲智。而长居五浊。闻无所闻。觉无所觉。长天月皎兮片石云收。大野风生兮四溟潮落。

宴坐盘石。心无所缘。冥应万机。道何可议。能使苦者乐。晦者明。夭者寿。死者生。听十方之色像。观徧界之音声。巍巍乎荡荡乎。盖不可得而名也。

念念兴慈运悲。人人离苦得乐。一瞻一礼。同证常住法身。若圣若凡。咸令成等正觉。久从无量劫中来。月在沧波捞不着。

眼里耳里鼻里。小千中千大千。随一有情受苦。便蒙大士哀怜。水在地月在天。真体堂堂在目前。

天上月水中月。同古今共圆缺。只这圆通门。何曾费言说。大海茫茫一叶莲。虚空有尽香无绝。

圣师无所说。童子无所闻。青山自青山。白云自白云。拣尽圆通二十五。文殊之辩谩纷纷。

一卷普门品。纵横在笔头。通身无影像。满纸黑蚍蜉。虚空扑落须弥碎。度尽众生愿未休。

大士众生父。众生大士儿。父怜儿最苦。宁不起慈悲。芳草座绿杨枝。正是全超八难时。

随类应身。即身为舌。其圆通门。炽然常说。能以眼听。音无间歇。巍巍堂堂。常住不灭。

篮不见鱼。通身是眼。眼若有见。如鱼堕篮。见不见离。闻非闻灭。善哉大士。常现娑婆。

觉天空阔。心月孤圆。宴坐不动。光明无边。狭则一毫。宽则大千。卷却[巾*(穴/登)]子。真身现前。

现天女相。摄众生心。如青莲花。出大火聚。清凉热恼。是二俱空。稽首慈悲。不离当处。

从闻而入。即思以修。众生解脱。非向外求。大地一尘。大海一沤。正体不动。分身徧周。

圆通面目。描写难成。直下便是。多少分明。风动绿杨千万叶。晓来黄鸟两三声。

妙智之力。眼声耳色。逼塞虚空。了无痕迹。遮身向上数重云。应念现前元不隔。

慈悲誓愿如山重。业识尘劳似海深。十字街头卖鱼去。护生心是杀生心。

金刚石畔善财参。未免慈悲为指南。但道现前无可说。一轮明月在寒潭。

圆通不许离尘寰。道在寻常日用间。数抹淡烟笼碧树。一条飞瀑下青山。

水中月影如何取。脚下莲舟不用撑。提起数珠一百八。何曾佛外觅众生。

闻思修悲智愿。此身本空。无剎不现。碧落光明白月轮。玉毫突出黄金面。

娑婆人有大因缘。但一称名现在前。只这如今谁动口。却须问取白衣仙。

分明觉观离根尘。普度群迷出苦轮。须信炽然声色里。如如不动现全身。

出海鲸鱼摆浪开。[衔-金+缶]花鹦鹉自空来。净瓶口里喃喃地。尽说圆通向善财。

见色心先现。闻声道已彰。慈容一轮月。瞻礼获清凉。

石露珊瑚树。山含玛瑙云。虚空无说说。大地不闻闻。

雨过碧天空。云横紫雾重。忽然瞻妙相。满海是芙容。

浪打苍崖石。风吹紫竹林。飞来两鹦鹉。相对说惟心。

遇苦救苦。随流入流。无边剎海。一叶莲舟。

廛市卖鱼。腥风满途。众生易度。邪法难扶。

如意宝轮王菩萨赞

稽首大士。如意轮王。本无一法。弥满十方。是故诵真言者。声未发而身心安乐。瞻圣像者。目未举而动静吉祥。成就万德。灭除千殃。我今以四大海水为乳。以五须弥山为香。以山川草木。为供养之具。以日月星辰。为灯烛之光。世界不可说。虚空莫能量。与一切众生。同修如法供养。极未来际劫。严净菩萨道场者也。

地藏王菩萨赞

从久远劫。现慈悲身。处地狱如游园观。使众生永脱苦轮。一颗宝珠提掇处。照开黑暗。六环金锡动摇时。增长威神。持其名者。免生死罪。睹其像者。了涅盘因。不可思议大愿力。无边剎海未来人。

文殊问维摩疾图赞

不二法门离分别。三十二人探水月。文殊童子本无言。却是维摩大饶舌。此图之作非偶然。意在语默。思惟先天。花落地拂在手。万象听他师子吼。

文殊大士赞

山玉有辉。盘珠无滞。毗赞空王。激扬胜义。即众生根本无明。是诸佛简择妙智。或持千钵。或现五髻。或教导十六王子为妙光法师。或提奖六千比丘於觉城东际。象王回旋。师子游戏。一切处金色世界。一切处文殊室利。直说与人人不会。虚空更展黄金臂。

维摩居士赞

三万二千猊座。不离方丈室中。只因当时一默。唤作多口老翁。

弥勒菩萨赞

五十六亿万岁。方始下生人间。知足天中不住。身心到处安闲。

辟支佛牙赞

日本成藏主入吴。逢一童子。施辟支佛牙。得而宝之请赞。赞曰。

有一众生。出无佛世。曾从往劫。受独觉记。花开叶落。心融神会。观此因缘。豁然超诣。於三界中。如鸟出笼。虽不说法。但现神通。手磨日月。身卧虚空。十有八变。开豁群蒙。至涅盘时。吐三昧火。自化形骸。惟留骨锁。妙设利罗。雨若干颗。累累如珠。头头而堕。维道人成。得其大牙。坚若金刚。净如莲花。砧杵不碎。玉雪无瑕。再拜稽首。宁小幸耶。我作赞辞。仰其高躅。冥熏法界。净洗心目。神物诃护。无忘付嘱。人能敬信。莫不生福。

佛日普照慧辩楚石禅师语录卷第十三

音切

填(徒坚切) 雕(丁幺切) 楯(食允切) 堞(徒叶切) 秩(除室切) 喑(於深切) 胁(虚业切) 垓(古苔切) 菌(奇陨切) 赢(余成切) 齁(火候切) 支(耆支二音) 泛(孚梵切) 毁(麾诡切) 挫(祖过切) 皖(户板切) 蛤(古合切) 捞(路高切) 蚍(毗音) 蜉(扶牛切)

猜你喜欢
  第三品·佚名
  卷第五十四·佚名
  佛说除恐灾患经·佚名
  卷第八·佚名
  卷第三·佚名
  神僧传卷第八·朱棣
  致 嘿 庵 书·太虚
  ●参天台五台山记卷第二·成寻
  石雨禪師法檀卷第十九·石雨明方
  从香港的感想说到香港的佛教·太虚
  卷第二十五·呆翁行悦
  譬喻品第十二·佚名
  卷第八十·佚名
  唯识二十论一卷·世亲
  卷第四十一·呆翁行悦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卷五百五十六·彭定求

        卷556_1 【边城独望】马戴   聊凭危堞望,倍起异乡情。霜落蒹葭白,山昏雾露生。   河滩胡雁下,戎垒汉鼙惊。独树残秋色,狂歌泪满缨。   卷556_2 【江亭赠别】马戴   长亭晚送君,秋色渡江濆。衰柳风难定,寒

  • ●卷三十六·徐梦莘

      靖康中帙十一。   起靖康元年二月五日辛丑,尽十一日丁未。   五日辛丑康王及张邦昌归自虏(改作金)寨以张邦昌为太宰肃王及太宰张邦昌驸马都尉曹晟质於金国军前(旧校云:按宋史钦宗本纪二月庚子驸马都尉曹晟使金军癸

  • 挞虏纪事·高拱

    国家九边皆邻虏在宣大山西则有俺荅诸部在陜西三边则有吉能诸部在蓟辽则有土蛮诸部西驰东骛扰我强场迄无宁岁辛未俺荅率老把都儿黄吉台暨吉能等稽颡称臣纳贡于是七镇咸宁独土蛮獗强犹昔建州诸夷与之声势相倚时为边患惟

  • ○礼部堂议和·许指严

    英法联军攻入白河,焚烧圆明园,咸丰帝出狩热河。斯时,清之宗社,盖岌岌矣。当时不识外情者咸谓即不如辽、金之割据燕云,亦必如宋、明之割地输币。斯时,恭亲王为京都留守,召六部九卿大会议。惟某侍御稍知外情,抗言:“夷多以权利之

  • 卷之二百五十五·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东三省之马贼·李定夷

    东三省为马贼出没之区,而又当日俄之冲,往往有马贼与外人勾结情事,扰害边圉,良非浅鲜。兹将其着名悍匪头目,调查如左: 头目名 出没地方 延度 奉天西南约八十里邵尔台附近 万老 通江口之南雄子附近 马老疙 本在清河沟附近

  • 一一二四 军机大臣奏《江西通志》所载浮粮荒地各条现在并无其事等情折·佚名

    一一二四 军机大臣奏《江西通志》所载浮粮荒地各条现在并无其事等情折乾隆五十年十一月二十二日臣等将《江西通志》内所载浮粮、荒地各条询问彭元瑞,据称:江西省自明时相沿,各州县多有浮粮、荒地,业经于康熙年间节次丈量

  • 战国策卷四·鲍彪

    宋 鲍彪 注齐【东有菑川东莱琅邪髙宻胶东南有泰山城阳北有千乗清河以南勃海之髙乐髙城重合信阳西有济南平原】威王【田齐桓公子元年安王二十四年癸卯】上之事【此东郡濮水之上实衞地】赘子死章子走【皆以名子之犹婴

  • 卷九十六上·班固

    钦定四库全书 前汉书卷九十六上 汉  兰  台  令  史班 固撰唐正议大夫行秘书少监琅邪县开国子顔师古注 西域传第六十六上 【师古曰自乌孙国已後分爲下卷】 西域以孝武时始通本三十六国其後稍分至五十余【师

  • 车胤传·房玄龄

    车胤,字武子,南平郡人。曾祖父车浚,做过吴国会稽太守。父车育,做过郡主簿。南平太守王胡之以知人闻名,见到童年时的车胤,对其父车育说:“这小儿将会光耀足下门户,可使他学有专攻。”车胤勤奋不倦,博学多通。家中贫寒,常常缺少灯

  • 李成梁传·张廷玉

    李成梁,字汝契。他的高祖父李英从朝鲜来归附,授给他世世代代做铁岭卫指挥佥事的职位,于是定居下来。李成梁刚毅英勇,有大将的才干。家境贫寒,不能远道赴京城继承职位,四十岁时还是诸生。巡抚御史器重他,资助他到京城,才得以继

  • 唐纪十三太宗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中之下贞观十七年(癸卯、643)·司马光

    唐纪十三唐太宗贞观十七年(癸卯,公元643年) [1]夏,四月,庚辰朔,承基上变,告太子谋反。敕长孙无忌、房玄龄、萧、李世与大理、中书、门下参鞫之,反形已具。上谓侍臣:“将何以处承乾?”群臣莫敢对,通事舍人来济进曰:“陛下不失为慈

  • 卷第十一·佚名

    太皇太后上尊立尊太皇太后制治平四年正月己未自昔圣王之有天下也。继世以治世。示建统之正。尊亲之所亲。为立孝之始。朕以菲质。逖承丕构。恭闻顾命。祗循大卞。稽诸历古。具存典礼。皇太后以坤厚之德载函夏。以柔明

  • 妙法莲华经五百弟子受记品第八·佚名

    尔时富楼那弥多罗尼子、从佛闻是智慧方便、随宜说法,又闻授诸大弟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记,复闻宿世因缘之事,复闻诸佛有大自在神通之力,得未曾有,心净踊跃。即从座起,到于佛前,头面礼足,却住一面,瞻仰尊颜、目不暂舍。而作是念

  • 中国佛学与青年·太虚

    ──二十八年十二月在仰光中国佛学会佛学青年会讲──佛教从印度传入中国,计有小乘三藏、大乘五藏,中国的佛学,即以此为基础,极为丰富灿烂。佛教传入中国已有千余年的历史。中国的高僧大德,千百人曾到过印度修学;印度亦有高

  • 法华玄论卷第九·吉藏

    宝塔品密开本迹义河西道朗云。上来开三显一明法华体竟。从此去辨果门。谓法身常住理非存没。注解云道非存亡古今一揆。然则裂地诵塔以表双林非灭。交莚接向微显丈六非真。生公意亦同矣。印法师云。上来明三乘之教为权

  • 卷第一百八十·佚名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卷第一百八十五百大阿罗汉等造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定蕴第七中不还纳息第四之七尊者婆呬迦等心濡心调柔心和顺增上者。等言即摄尊者颇洛迦。尊者至履迦。此中心濡心调柔心和顺名异义一。如其次第以

  • 搜神后记·陶渊明

    志怪小说集。又作《续搜神记》、 《搜神续记》,是《搜神记》的续书。旧题东晋陶潜撰。十卷,一百一十七则。对此,明代沈士龙说: “其为伪托,固不待辨。”但又言“文词古雅,非唐以后人所能。”梁慧皎《高僧传序》已称“